当前位置:首页>安全>对安全用电的认识论文(精选5篇)

对安全用电的认识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23-10-03 08:09:33 作者:纸韵 对安全用电的认识论文(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安全用电的认识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3g时代已经到来!3g系统由于融合了无线通信与因特网技术,因而其安全体系也必是多种不同安全方式的融合。现将3g系统中的各种详细的安全技术分析如下。

关键词:3g系统网络通信安全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中的安全技术是在gsm的安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克服了一些gsm中的安全问题,也增加了新的安全功能。当移动通信越来越成为用户钟爱的通信方式时,3g将会给用户和服务提供商提供更为可靠的安全机制。3g的安全将更多地使用因特网中各种成熟的加密技术,各种国际组织(如wap论坛以及ietf等)也将会在3g的安全解决方案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1、3g安全体系的系统定义

1.1安全目标

3g的安全体系目标可以参考3gpp组织定义的安全条款,以及其详细的定义3gppts33.120:

a)确保用户信息或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受到保护,不被盗用和滥用。

b)确保提供给用户的资源和服务受到保护,不被盗用和滥用。

c)确保安全方案具有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性(至少存在一种加密算法可以出口到其它国家)。

d)确保安全方案的标准化,适应不同国家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漫游和互操作。

e)确保提供给用户和运营商的安全保护优于当今的固定和移动网络,这也即暗示了3g的安全方案要克服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安全缺陷。

f)确保3g的安全方案是可扩展和可增强的,以抵制各种各样的攻击。

g)确保3g的安全方案能够提供电子商务、电子贸易以及其它一些互联网服务。

1.2任务模型

由于更多逻辑实体的参与,3g的任务模型比起2g更为复杂。各种各样的逻辑实体包括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商业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各种虚拟网络运营商等。当实体数目不断增大时,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复杂。这给它们之间的相互认证带来许多不便。

3g系统中采用了公钥加密方式。公钥系统的“信任节点”是位于认证等级最高层的根公钥,它们控制着对哪些对象采取认证措施,以达到对移动台接入服务进行安全控制的目的。在3g的任务模型中还引入了认证鉴权中心(ca)。

1.3功能实体

对3g系统的安全特性产生一定影响的功能实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多种类型的接入网络:在相当长的一段过渡时间内,必定存在多种形式的接入网络(比如gsm、3g接入网、wlan等)。

b)internet技术的应用:各种网络功能将越来越多地基于internet技术。

c)灵活的终端功能:利用(u)用户识别卡(sim)和移动台应用执行环境(mexe)(相对安全性较差),用户可下载更多新业务和服务功能到终端设备。

d)个人无线网络:移动终端还可以利用蓝牙等新技术与本地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1.4攻击模型分析

根据3g安全目标和系统组成,可以定义下列攻击模型:

a)当移动终端成为电子商务或类似业务的平台时,在应用层进行攻击就将是一个很普遍的做法。

b)当接入网的安全性能不断提高时,核心网就成为了以后攻击的重点。

c)移动无线检测设备的价格正在不断下调,这就给恶意攻击者创造了条件,便于对现有网络进行破坏。而且,这些设备一般都是以软件为基础的,只要修改相应的部分就可以仿造现有网络。另外,ip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恶意节点容易伪装成核心网节点。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主动攻击。

d)由于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依赖于软件技术,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终端功能的灵活性,但是也使得恶意者可以利用伪“移动代码”或“病毒”攻击终端软件。

这些攻击模型是我们分析3g安全方案的基础,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攻击模型进行分类,比如非授权入网、拒绝承认服务、完整性威胁,等等。

1.5安全性需求

安全性需求是与系统威胁相对应的,更确切地说,安全性需求可以从各种各样的攻击形式中得出,它的目标就是克服这些可能的安全缺陷。

2、3g安全技术分析

2.1入网安全

用户信息是通过开放的无线信道进行传输,因而很容易受到攻击。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标准也主要关注的是移动台到网络的无线接入这一部分安全性能。在3g系统中,提供了相对于gsm而言更强的安全接入控制,同时考虑了与gsm的兼容性,使得gsm平滑地向3g过渡。与gsm中一样,3g中用户端接入网安全也是基于一个物理和逻辑上均独立的智能卡设备,即usim。

未来的接入网安全技术将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支持在各异种接入媒体包括蜂窝网、无线局域网以及固定网之间的全球无缝漫游。这将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2.2核心网安全技术

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一样,3gpp组织最初也并未定义核心网安全技术。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心网安全也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必将被列入3gpp的标准化规定。目前一个明显的趋势是,3g核心网将向全ip网过渡,因而它必然要面对ip网所固有的一系列问题。因特网安全技术也将在3g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mwif)就致力于为3gpp定义一个统一的结构。

2.3传输层安全

尽管现在已经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措施来抵抗网络层的攻击,但是随着wap和internet业务的广泛使用,传输层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一领域的相关协议包括wap论坛的无线传输层安全(wtls),ieft定义的传输层安全(tls)或其之前定义的socket层安全(ssl)。这些技术主要是采用公钥加密方法,因而pki技术可被利用来进行必要的数字与接入网安全类似,用户端传输层的安全也是基于智能卡设备。在wap中即定义了wim。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wim嵌入到usim中去。但是现阶段wap服务的传输层安全解决方案中仍存在着缺陷:wtls不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护。当一个使用wap协议的移动代理节点要与基于ip技术的网络提供商进行通信时,就需要通过wap网关,而wtls的安全保护就终结在wap网关部分。如何能够提供完整的端到端安全保护,已经成为了wap论坛和ietf关注的热点问题。

2.4应用层安全

在3g系统中,除提供传统的话音业务外,电子商务、电子贸易、网络服务等新型业务将成为3g的重要业务发展点。因而3g将更多地考虑在应用层提供安全保护机制。

端到端的安全以及数字签名可以利用标准化sim应用工具包来实现,在sim/usim和网络sim应用工具提供商之间建立一条安全的通道。sim应用工具包安全定义可以见3gppgsmts03.48。

2.5代码安全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所能提供的服务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但是在3g系统中各种服务可以通过系统定义的标准化工具包来定制(比如3gppts23.057定义的`mexe)。mexe提供了一系列标准化工具包,可以支持手机终端进行新业务和新功能的下载。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考虑了一定的安全保护机制,但相对有限。

mexe的使用增强了终端的灵活性,但也使得恶意攻击者可以利用伪“移动代码”或“病毒”对移动终端软件进行破坏。为了抵御攻击,mexe定义了有限的一部分安全机制,具体如下:首先定义了3个信任域节点,分别由运营商、制造商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控制,另外还定义了一个非信任的发送节点。移动代码在这些节点上的可执行功能是由一个标准化列表严格规定的。当然信任域节点具有一定的优先级。移动代码在执行特定功能前,mexe终端会先检查代码的数字签名来验证代码是否被授权。

签名认证,提供给那些需要在传输层建立安全通信的实体以安全保障。

mexe中数字签名的使用需要用到合适的pki技术来进行数字认证。公钥系统的信任节点是那些位于认证等级最高层的根公钥。mexe允许根公钥内嵌入3个信任域节点设备中,并由其控制对哪些实体对象进行认证。但如何保证由数字签名建立的信任链能够真正为用户提供安全的应用服务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2.6个人无线网络安全

3g终端的硬件设备形式是多样化的。例如使用蓝牙技术的无线局域网就允许各种物理终端设备自由加入和退出。这些终端包括手机电话、电子钱包、pda以及其它共享设备等等。考虑个人无线局域网内通信安全也是很必要的。

3、结束语

相对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3g系统的安全机制有了较强的改善,不仅保留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已被证明是必须的和稳健的安全元素,而且还改进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众多安全弱点。目前3g网络接入域的安全规范已经成熟,网络域安全、终端安全规范还在制订中,网络的安全管理及其它规范等刚刚起步。本文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对3g的安全体系结构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对未来的移动通信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3g核心网技术》作者:刘韵洁,张云勇,张3、江,朱士钧,郝文化-2006

2、《数据网络与通信》作者:潘科、卢亚宏、郭传伟-2006

3、《信息对抗与网络安全》作者:贺雪晨陈林玲-2006

4、《网络与信息安全》作者:胡铮-2006

5、《移动通信原理、系统、技术》作者:曹达仲-2004

对安全用电的认识论文篇二

周鑫教练:主持人的这个问题很大,也很难,就像cctv一样大,(掌声、笑)简单点说吧,3g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手机产业,包含运营商、厂商、分销商、软件商全将迎来中国手机行业历史上“最里程碑”式的洗牌!

cctv-中国之声:周鑫教练说话真幽默,您能谈的更加具体一点吗?

周鑫教练:首先由最里程碑说起吧!3g牌照的放开,运营商层面的整合我们已经有目共睹了。6变3,整合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这说明,未来只有大的运营商,才能有足够的实力,服务好3g时代的高端多元化手机用户的个性人要求。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营销进程的要求,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买方”市场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只有更加关注消费者的企业,才能胜出。

通俗的讲,在gsm时代,消费者是有饭吃,但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到了3g时代,是吃“中餐”还是吃“西餐”,还是吃“中西餐”。消费者的选择进入了多元化。这时“酒店的销售部”与“生产厨房”之间就要相互沟通,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来看,运营商离不开厂商,因为运营商不懂生产,厂商离不开运营商,因为需要网络支持。在中国市场,运营商很有可能参与产品销售的竞争。像国外一样,3g智能手机将主要由运营商的网点参与销售。原因如下:

第一,产品智能化的需要,过去运营商主要以发展社会渠道力量来销售其产品,如套卡、话费充值类简单业务。但是到了3g智能手机时代,运营商的产品升级,像数据类业务、中高端智能手机,普通社会渠道已没有与之相配套的销售人才及工具。所以,传统的一般社会渠道已经不能适应运营商发展的需要。只有大的连锁还可以勉强与之配合,但是受到行业利润的制约,前景也不是看好。

第二,争夺客户资源的需要,作为手机零售商,其主要目的是销售手机赚钱,所以,消费者选择什么运营商的网络,他们并不关心。而作为运营商则不同,表面上卖的是一部手机,但实际上是发展了一位可以为其天天创造利润的客户!

第三,整合优势的需要,如中国移动运营商的网点已经渗透的四、五级市场,这样庞大的销售网络,本身就是具备手机销售的渠道优势。只要由过去的被动服务营销向主动销售转型即可。例如我自为中国移动广西、广东两省培训营业厅数百家,经培训后,营业厅手机销售量均得到大幅提升。

第四,手机品牌集约化的需要,2g时代的手机品牌厂商随着3g智能时代的到来,预计有三分之二的手机厂商将倒闭,这些中小厂商的退出,将会为大型品牌手机厂商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市场空间。

对安全用电的认识论文篇三

6月8日讯围绕做好汛期全州林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阿坝州林业局坚持“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着力强化三项措施,狠抓汛期林业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强化督促检查。阿坝州林业局对州属各林业企业、各县(市)环林局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督查。按照州林业局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安排,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狠抓隐患排查,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切实维护林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将汛期全州林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汛期林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部门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单位领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强汛期值班管理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切实开展汛期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大检查,将监测预警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对悬崖、山沟、河边、矿山,生活电站水渠、机房和供电线路等进行重点检查。同时,进一步修改完善应急预案,调整充实应急抢险队伍,加强对林区群众、野外作业人员、林业职工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灾抗灾能力。

对安全用电的认识论文篇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改组、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大量呈现,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给林业安全工作增加了难度,使安全生产的形势更加严峻。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业工作的中心已从砍伐木材向生态保护转变,林业职工也由砍伐人变成务林人,不再采伐木材,而是对森林资源进行管护,相对于采伐时期,不安全系数已大大降低,在主观方面存在思想上有所麻痹松懈,削弱了对安全工作的防范意识。但从林区工作的客观方面分析,由于森林资源大都分布在山高坡陡、林草茂密、交通不便的地域,巡护中存在着野兽攻击、蛇虫叮咬、骑马摔伤等隐患,对安全生产工作仍具有威胁,必须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目前的事故调查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于麻痹大意引起的,这说明在安全生产实践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充分认识目前部分企业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文化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

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指导方针,结合林业企业实际,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粗浅认识:

1)坚持对于季节性生产的木材采运单位和以木材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单位,主要采取以查安全隐患、反“三违”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综合检查。

近年来,木材采集单位生产作业条件越来越艰苦,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对此,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循环往复深入基层林场,监督、检查、指导这些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从生产部门经常深入山场的特点出发,要求生产部门认真履行协助管理安全职责,解决了木材生产旺节安全监管部门人力不足的问题。

2)安全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得到落实和执行。

人的安全意识如何,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抓好“人”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要落实好这一方针的关键环节,就是要使每位职工都能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

3)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规范现场管理林业木材生产,加工等工序所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而更合理、规范、有序的操作。

针对不同的工种、岗位制定的要求、规定、注意事项或警示,都是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所必须严格执行的作业规范。而安全操作技能则是通过技术培训、学习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所获得的。

4)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所在首先要充分发挥每位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要为职工搭建充分展示其聪明智慧的舞台,提供给职工为企业安全生产贡献力量的渠道,并为其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包括:团结友爱的爱心,坦诚豁达的态度,互帮互助的`友情等;其次,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的过程中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员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可以感化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因此,林业企业的管理者要结合企业自身安全工作实际,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突出人性化、亲情化安全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的安全宣传氛围,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水平。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职工的安全价值观,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达到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为实现林业企业长治久安,和谐、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对安全用电的认识论文篇五

耕地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保障,耕地保护是中国必须优先考虑且不能回避的问题。在亚洲季风气候条件下,气候变化通过影响粮食产量进而对国家政权产生影响,政权波动时期就是在降水量大幅下降,粮食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纵观中国风云历史,政权更替都是由于粮食安全无法保障造成的,这已成为规律。即便在盛世唐朝,关乎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粮食问题。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仓廪实而知礼节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等这些历史经验,它们精辟地道出了粮食安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学如何进步,粮食问题永远是我们最基本的问题。

18亿亩耕地红线要求数量与质量并重。首先,从粮食生产角度来讲,耕地资源与货币、劳动力是粮食生产的三大要素。在经济学家看来,保障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与货币、劳动力要素完全相同,只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因此,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的差异往往被他们忽略。然而,从资源角度来看,耕地资源与货币、劳动力要素具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耕地资源生产能力具有差异性。耕地资源现实生产能力取决于光照、温度、降水、坡度、土壤、作物品种、灌溉、排水条件和农户的投入积极性等众多因素,而耕地资源是承载这一切要素的空间,失去这个空间,粮食生产就无从谈起。一定数量的耕地资源是粮食安全的最直接保障,所以国家划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

其次,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差异大,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存在宏观差异,同一区域内部耕地质量也有差异,所以耕地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差异巨大。国土资源部全国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表明,我国农用地平均等别为9.80等,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地占全国农用地评定面积的57%以上,生产能力大于15000千克/公顷的耕地仅占6.09%,农用地等别总体偏低。在目前的18.26亿亩耕地中,约10亿亩是旱地,约8亿亩是水浇地、灌溉水田和菜地;坡度25度以上的近1亿亩,15度以上的3亿亩;有一年三熟的优质高产高效农田,也有三年不下一滴雨的耕地;有草帽田,也有不适合牛耕、只能人耕的天梯田;从滨海区域到3100米海拔的青藏高原都有耕地分布;差地三亩养一人,而高产田一亩养三人。正是基于此,国家又通过设定15.6亿亩基本农田,对耕地质量进行保护。

总的来讲,不仅要对优质耕地进行保护,还要进行建设,只有如此,才能为粮食生产提供最重要、最坚实和最基础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18亿亩耕地红线是要求数量与质量并举的红线。

18亿亩耕地红线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不确定性影响的保障。全国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显示,我国耕地分布集中性特征显著,局部的耕地资源与水热资源匹配度低,耕地资源与生态要素存在空间互补性。相同的自然条件变化可能对不同区域的耕地质量存在不同影响,因而使得耕地质量稳定性存在空间互补性,从整体上保障了粮食安全。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异常,会加剧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的波动,导致优质耕地资源生产能力出现巨大波动。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对东北、华北耕地资源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对新疆、青海等地却产生短期的有利影响。另外,紧紧依靠几个区域和部分优质耕地资源无法保障我国耕地资源安全。因此,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特殊性,决定了粮食安全不仅要有15.6亿亩基本农田的保护,还要有耕地数量的保护。只有确定18亿亩耕地落实到不同区域,才能有效地支撑粮食生产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波动性的不利影响、全国范围内粮食安全保护策略的有效实施。

18亿亩耕地红线是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资源本底。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可以吸纳大约全国27%~3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耕地资源具有极高的固碳潜力,可以有效调控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这个意义上讲,18亿亩耕地资源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有利资源,是可以进行管理和调控的固碳资源,而且潜力巨大。

问题二: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的关系

未来作物单产提高存在极限,靠高投入带来的提高需付出环境代价。国家层面的粮食产量增加取决于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具体作物的粮食产量,因此,粮食总产量取决于两个要素: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水平。

应当承认,全球农业革命使作物单产大大增加。据研究,世界绿色革命使全球粮食单产从1970年的1770千克/公顷增加到2000年的3060千克/公顷。我国近30年来的作物单产增加,也得益于作物品种改良、土壤改良、施肥技术等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当前,为了继续保持农业革命的成效,人们又将更多期望放在了基因育种等现代农业技术上,然而这些技术进步的实施必须依靠高质量的农田作为支撑,遗传基因控制技术和现代农业精确农业技术只有在光、热、水、土资源保障的优质耕地资源上才能实现。

虽然我国农业的高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高产量,然而大量化学肥料、农药的施用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也使我国耕地资源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增加了消耗代价。例如黄淮海区域,为了保障作物高产而实行的一年两熟制,已经使这个区域的地下水位显著下降。调查表明,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开采深度最深达到300米,农田机井密度显著增加,但是使用年限却大大减少。粮食高产增加带来的这种环境代价将是影响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的重要限制因素。

与我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来自美国的调查显示,中国的人均耕地只有0.094公顷,而美国的人均耕地是1.52公顷,是中国的16倍。美国不仅耕地资源数量丰富,而且耕地资源质量优越。笔者在美国调查发现,美国多是雨养农业,很多区域可以实行一年两熟,耕地资源根本不用灌溉,但是为了保障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大都实行一年一熟;还有很多耕地资源实行轮作,即种植一年,闲置一年,基本是通过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规模化进行生产。粮食生产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而是寻求产量、效益和环境的均衡协调。因此,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并不大,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切实得到了保障。

我国自然经济条件复杂,粮食增产的政策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粮食的主要生产者——农户的土地利用目标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发达区域,更多的农户着眼于可获得高价值的作物种植上;而中西部区域农户种田的目标是满足自己粮食需求和获得一定利润,甚至一些地方连这种目标都难以实现,已形成了老人、妇女和儿童种田,青壮年纷纷出走乡村的局面。农户种田收入微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足够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不足,使中国的部分农民成为世界上特有的“两栖”居民,辗转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同时,有限的耕地资源也会使国家实施农业政策提高粮食产量的能力下降。

综上来看,粮食安全不能仅仅寄托在粮食单产持续增加上。从技术上来讲,粮食单产可以小幅度提高,但是大幅度提高有限。粮食单产的增加必须依托优质的耕地资源。我国作物单产依靠高投入增加所造成的环境代价是耕地资源短缺的直接原因。在人均耕地资源紧缺条件下,有限的耕地资源迫使农户土地利用目标多样,使国家政策调控的空间有限。因此,无论是从科技进步、政策调控,还是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来讲,只有一定数量的耕地资源保障,才能有效协调粮食高产和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问题。

18亿亩耕地是作物播种面积的保障。作物产量增加的另一因素是播种面积,而作物播种面积直接影响粮食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耕地资源数量不与粮食安全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但是耕地资源数量与播种面积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对应关系。由于我国区域光热差异显著,使我国的耕地资源作物熟制存在显著差异。我国的东北、西北区域,耕地只能是一年一熟,而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一年两熟,在广东、海南则是一年三熟。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路线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再到华北平原,城市化中失去的更多的是一亩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的优质耕地资源,则相当于中国北方的二到三亩的一年一熟的耕地资源。中国的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与30年前相比,在空间上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耕地资源重心已经从东南部向西部和北部转移。这种位移,虽然使得耕地资源数量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没有通过具体的数字显现出来,但是支撑粮食播种面积的耕地资源空间位置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在保障播种面积和粮食安全的同时,对耕地资源空间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东北、新疆、内蒙的一部分作物播种面积是由草地、湿地这些生态用地转化而来。过去,江南是中国的鱼米之乡,是传统的优质水稻种植区域,但是现在,东北平原是水稻的主要生产基地。在保障水稻需求供应的背后,是中国大片的湿地和草地资源的渐渐消失,是更多的良好的生态空间的消失。因此,坚持18亿亩耕地的保护,既要保障作物播种面积,又要维护生态格局,必须严格控制优质耕地的快速转化。

问题三:市场机制调节的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市场机制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可以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全球化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其潜在意义就是效率优先,通过市场机制满足需求,从而保障粮食安全。全球化、市场化、金融化为中国提高了效率,创造了更多财富,但这部分财富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而支撑创造财富的区域资源和环境代价却静止地留在了当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化和过度市场化不是缓解和消除贫困,而是加速了贫困,使那些原本具有一定生态资源的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使本来就资源匮乏的国家资源快速耗竭、环境持续恶化。

然而,也有成功抵御全球化的典范,像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人均gdp不过1000美元,但是资源环境保护很好,居民幸福指数很高。而最近的一则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明显偏低,主要原因就是过度市场化,把保障生存基本条件的很多资源进行了市场化运作。人需要在食物、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最基本的保障,才能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市场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未必是最好的手段。

美国的成功取决于丰富的资源条件、安全的生存空间、自由的创造力以及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现在的美国通过控制石油,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当石油资源枯竭的时候,美国依然可以通过实施生物质能源、粮食贸易进行控制,来实现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在美国看到一则电视广告片:“一个中国教授在告诉中国的年轻人,美国欠中国的巨额外债,未来是美国人给中国人打工的时代”。美国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醒美国民众,他们欠中国的巨额外债,中国人是美国人的债主。如何能够收回巨额外债,美国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和资源资本结合是美国收回外债的最好方法。当耕地资源、粮食贸易和华尔街金融资本进行有机结合的时候,当中国粮食依赖进口,不能自拔的时候,就是他们收回巨额外债的最好时机。通过国际贸易保障本国粮食安全,或许在最初的时候通过很少的经济代价就可以获得,但是,一旦对国外的粮食市场过度依赖,定价的权利不是取决于需求方,而是取决于供给方,粮食进口国损失的不仅是高额的经济资源,更有可能受制于人。1840年的鸦片战争,就是西方在贸易失衡、巨额白银流失的情况下,通过鸦片收回巨额白银的武器。世界在循环往复,只是每次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对粮食的控制,就是西方人进行鸦片控制的翻版。在俄亥俄州北部的农场进行耕地资源调查时,更加证实了笔者的认识,农场主们很高兴地说,因为中国的巨大需求,他们生产的大豆和玉米出口到了中国,随着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他们的收益不断提高。

问题四:耕地政策是否阻碍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表明,中国的优质耕地资源与都市圈在空间上具有高度重合性。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区域,恰恰是耕地资源质量最为优越的区域。任由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将使仅有的6.09%的优质耕地资源快速消失。

城市化、工业化应是城乡均衡化发展。一直存在一个悖论,就是城市化意味着大量人口要集中,农村人进城,城市人口增加。这显然是一条错误的城市化指向。中国的城市化似乎已经演变成新的圈地运动,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不断挤占乡村空间的一场运动。而美国的城市化是基础设施的城市化,是社会保障的城市化。美国的乡村和城市没有根本区别,乡村、城市、农田有序安排。在资源紧缺的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应该是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化发展,而不是差异化发展。

希望把中国更多的农村人口集中在城市来换得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工业化不应为全球提供廉价商品而消耗有限的耕地资源。全球化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契机,而中国在抓住这一机遇的同时,也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这直接导致国内耕地资源被过度消耗,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优质耕地资源。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优质耕地资源已经转化大量的建设用地;在中国的新疆、内蒙原本是优美的草原转化为了耕地;在中国东北的建三江,大量的湿地资源转化为耕地资源。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不仅消耗了优质的耕地资源,还让中国为保障作物的播种面积,而牺牲了优美的草原和地球之肺的湿地。西方人实施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直指中国。中国在为其他国家提供廉价产品的同时,消耗了自己资源,得到的却是指责和实施的各种壁垒。因此,中国的工业化不应是世界工厂的工业化,应该是中国创造的工业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实施耕地资源刚性约束,才能促进国内的工业化实施转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