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优秀10篇)

最新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优秀10篇)

时间:2023-09-24 01:11:49 作者:雅蕊 最新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优秀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篇一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为凸显。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1.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2.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3.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1日--3月6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3月7日--3月1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陈乃醒:“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服务需求”,《中小企业评论》,第10期。

2.鲁桐主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版。

3.邹刚,黄祖辉,周连喜:“中小企业的国外市场进入模式与演进---以浙江省为例的若干分析”,《财贸经济》,第6期。

4.李时民:《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版。

5.徐剑明:《国际营销实务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版。

6.尹柳营主编:《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年版。

7.顾列铭:“中国如何拥有国际市场定价权”,《中国外资》,20第2期。

8.任建雄、吴兵:“中小企业国际化动因及其国际化战略选择”,《企业天地》,20第5期。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篇二

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

本文主要就工商管理的内容必要性,对工商管理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工商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有所帮助。

关键词:

工商管理;概述;建议

一、工商管理的概述

工商管理,主要是根据管理学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探究如何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它是管理学重要的分支之一,有比较强的应用性。现如今,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工商管理职能部门一定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管理运筹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会计和财务管理学、质量和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学等专业性的知识,并且懂得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二、工商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不断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及日益复杂的企业组织结构,工商管理发挥极为重要的职能,这不仅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监督以及行政执法中,也表现在社会管理体系的组织及监管中。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对促进市场的持续、稳定及多元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工商管理部门的任务必然加重,就目前来看,现在的工商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时期工商管理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在新时期实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管理的水平都是及其必要的`。

三、工商管理职能

(一)职能调整的整体对策

让工商行政管理本来的单一由外部对市场运转监管掌控的职能要点与分工系统,改为一面坚持必有的监督压力一面联系中国市场经济进步对市场监督所涉及的走向需求从全能改为专职、从监督改为服务、从治标改为治本、从单一监管改为引领正规的有机化的职能形式。

(二)整合职能的思想

在顾虑中国社会快速改变中各区域进步不均衡情况下各区域进步过程中,所面对的通常状况和特别问题,联系整合职能的想法与各阶级管理主要自身的软硬件需求,再次分配各级监管机构的职能责任,把自身总的职能确定和实际的职能任务分配合理地整合在一起。

(三)整合职能的构思

经过相应的过渡方式把随形势改变而实现历史任命的原本职能职责减弱。选择对应方法把要加强但还是分散形态的同类职能职责实行整合交给不同的部门统一管理。构建新部门实行带有进步前景,同时把已具有资源条件但却没有全面展现效果的职能职责。

四、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商管理的体制还不够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的范围逐渐加大,工商管理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不仅仅需要管理好市场经济的活动,同时还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以及监督,就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的体制基本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也即是以行政区域划分进行管理,这造成各个管理部门的各自为政,给工商管理带来较大的困扰。

(二)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不够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市场经济的融合加速,这也造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杂,工商管理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式,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在执法方面有些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真正强有力的执法,从而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

(三)工商管理的内部控制有待完善

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行政机关中较为重要的部门,也是市场经济管理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的直接管理部门,由于涉及的事物众多,使得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低,部门内部的监督体系不够健全,出现知法犯法的情况,给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五、如何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

(一)积极转变观念

思想观念对于具体行为有指导作用,具体工作中工商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是完成好相关工作的重要基础。工商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观念,很多旧有工作思想和观念都要不断的革新,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都要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工商管理工作的新变化,彻底摆脱传统观念中不利于工作的思想,摸索适宜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发挥监督与管理职能

强化市场准入资格的审核。市场主体是否具有合格的资质,是否符合准入条件,关乎市场环境的稳定和安全,关系到多方利益。对于规范市场,稳定经济发展,促进健康市场环境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加强协作,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鼓励市场主体合法经营,打击违法行为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调整内部职能机构,明确职能关系

工商管理职能部门管理分散,职能交叉,分头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削弱了监管的执法力度。所以,工商管理部门要依据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的要求,对所有工商管理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划分行政监督和处罚、划分行政许可和审批、划分行政督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整合工商管理内部的职能,防止出现重叠执法的不良局面,以加强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

(四)建立信誉管理机制

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其自主的经济发展规律,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管理制度,很难建立一个良好的信誉环境。只有建立良好的信誉管理机制才能使社会整体的经济环境有着一个良好的状态。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合理的对社会经济进行划分,从而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

(五)正确的管理意识

在对于企业的改革上,要有着紧跟社会步伐的新思想和意识。在对于市场和自身管理上有着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办法。在目前的企业改革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实际上效果并不突出,对于一些企业之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有效的进行解决。所以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管理意识,紧跟经济发展步伐,改善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引导市场经济健康的发展的职能部门,在全球化时代来临的新时期,工商管理部门应该立足实际,从实际出发,的充分地发挥工商管理自身的职能,在自身建设的同时,应该努力的去提高工商管理的执法效率,以及研究探索工商管理中的各个职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骏.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目标定位[g]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2)

[2]刘国庆.工商行政管理学[g]东北财经大学,2015(09)

[3]张欢.浅谈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g]公共科学,(05)

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篇四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激励机制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兴衰。而当许多企业对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重视,致使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被埋没,对企业的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吸引、开发、留住人才成为各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知识资本成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推动力,企业离开人才将寸步难行。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引入激励机制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表现,同时它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1激励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推动力。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够生存,而绩效的产生是员工来实现的,这不仅包括员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还与激励水平和企业环境有着很大关系。如果员工的素质再高,能力再强,而缺乏工作积极性,那么员工应有的价值无法正常发挥,最终难以实现企业目标。因此,采用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推动力。

1.2激励可以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素质,需要企业组织培训,具有健全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学习进步积极上进的员工要及时给予表扬,从物质待遇和晋升方面都应参与到考评体系中,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员工必然会主动学习业务,钻研技巧,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效益。

2、激励的主要方式

2.1物质激励。其主要形式包括奖金、津贴等。在报酬形式上,可采用奖金、股票期权、利润分成等多种形式。

2.2目标激励。企业管理者通过将组织的总目标按阶段分解成若干子目标,以此达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2.3言语行为激励。管理者对员工工作的肯定评价、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话语或是真诚的帮助,都能使员工自信起来,用管理者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等情感对激励对象进行激励的一种模式,唤起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创新动力。

2.4奖罚激励。奖罚激励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一种常用的激励方法,比如表扬、赞赏、晋级和批评、处分、开除等都分别是奖励和惩罚的一些常见形式。但如果奖罚不当,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

2.5竞争激励。竞争激励是企业选拔人才优胜劣汰的一种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人具有成就需要,当企业在工作中实现个人工作价值,满足个人对胜任和成功的强烈情感体验,将会让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全身心投入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实施激励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1激励管理不重视,认识上存在误区。许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对人才管理不重视,忽视激励的作用。这些企业需要转变观念,重视人才,把人才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资源,提高管理者素质,要把激励机制落实到行动上。还有些人认为,激励就是奖励,这是在激励认识上一个常见的误区。激励的手段有很多,但他不单一就是奖励。

3.2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许多企业缺乏一个明确的奖惩评价标准,奖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管理者仅凭个人的好恶和伦理道德对员工进行奖惩。企业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的竞争机制,这既需要通过对薪酬制度、培训体系、情感培养、企业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统筹,又要根据因人而异、奖惩适度和公平性的原则,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得到满足。

3.3激励方式单一。当前许多企业基本上采取单一的物质激励,激励方式上只注重物质激励,强调奖金和红利的重要性,激励手段过于单一,而不注重对员工的非物质性激励,忽视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塑造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的价值观并成为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成立职工组织,让职工拥有权利,使员工拥有归属感,凝聚员工主人翁意识,在这种组织下的激励,要比单纯的物质奖励效果好的许多。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要根据企业文化背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制度,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篇五

选题依据:

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

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

第二部分:

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

第三部分:

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年09月25日—20**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

20**年03月01日—20**年**月1日在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

20**年**月02日—20**年**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

20**年**月01日—20**年**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

20**年**月08日—20**年**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

20**年**月15日—20**年**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篇六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一:

工商管理模式和企业会计研究

摘要:企业现代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会计和工商管理工作,这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成功的关键要素。

现代化企业,需重视会计制度与工商管理模式,这是确保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企业下的工商管模式,并探寻现代化模式融合市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期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会计;研究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出现变革,市场经济也开始好转起来,且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经常涉及到的模式。

但在发展中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制度的创建极为繁琐,历时较长,要现代化的企业的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会计和工商制度体现的原则

1.稳健性原则

企业经营管理进程中,《企业会计制度》正在进行创建,基于此,需分析会计工程环境,要求现代会计明确工商审核原则。

当前阶段,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中存在信息缺失的情况,这是经营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

如,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出现很多虚假状况,对市场的运行产生较大的制约。

出现上述原因是会计制度的合理性不够,因而缺失监管会出现坏账的情况,阻碍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

因而定制《企业会计制度》时,最好要明确会计信息的影响因素,以期让企业的会计制度偏向与合理化。

2.一致性原则

当前阶段,我国企业还没形成良好的会计准则制度,因而企业中的会计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也不能按照会计行规从事会计工作。

各类提交的报告都要做好项目提交,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履行好监督的责任,会计制度不慎一纸空文摆在那,是要运用和约束企业行为的文件。

3.统一性原则

审核的科目和审核的主要内容,完善细节,最终弥补管理会计存有缺陷的最佳途径,打破组织形式的限制,也能有效克服行业原有的审核工作推行的限制因素。

4.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在现代化的建设发展中制定《企业会计制度》,主要是为了让企业在运行中具有可操作性,该项制度的建立不仅是要突破原有的会计管理弊端,更好开拓新的会计观模式,进而有助于解决会计管理的瓶颈问题,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要结合实际的经营管理状况。

其中《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需要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小的细节,操作中也要注意规范化,其中比较常见的操作原则是,会计要素、计量标准、报告编制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但能完善会计信息的实际应用,也能让会计工作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二、工商管理模式下的企业会计研究

1.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和工商管理体制

得出结论、上交报告,且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要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的核心地位。

财务监督部门为让企业运行机制更健全,就要完善现有财务监督制度,让财务监督与管理一致,因而要求监督人员在管理中要本着公平工作的原则,落实好财务监督工作,让财务管理工作向着良性方向运行。

(2)集中财权管理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集中好财务职权,然后财务总管机构将各类细节工作内容下放到各个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完成资金调度、资产处置等权益集中类工作。

企业在参与管理时不要过多限制财务管理的限制范围,可以控制财权管理,最好将其下放到分公司,减免财务管理中出鲜明的管理层面,造成管理断层,部分管理流程不清楚隶属于哪一个管理层面。

企业管理中最好适度的集中财权管理,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监控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信息真实性。

2.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的探析

探析会计与工商管模式,创建工商管理准则是前提。

制定过程中,最好要体现出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体现会计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企业会计可以被详细的划分为二部分,第一,分散会计管理,即会计领导人员管理企业的会计;第二,交叉管理,工作中由基层会计管理人与常规管理管理管理负责人共同管理。

三、工商管理模式下会计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1)重视成本会计的内在管控企业处于会计制度和工商管理双重管制下,管理进程中创建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是管理的一个层面,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大企业内部整体管理状况。

企业在发展,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内控的基础,通过对成本会计的应用能不断的探索企业未来发展之路,但成本会计的应用要经过多方部署,多次试验才能在各个企业中获取大的应用。

其实成本会计的应用多集中在制造行业和煤炭行业,国有企业煤炭行业要想长足发展,要求通过成本核算发挥其指导作用,转变煤炭行业的操作模式,让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成本核算统一发展。

(2)会计管理中重视人本化管理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运行,我国的经营格局也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中市场化和经营化的建设管理也愈加激烈,当前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进而演化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一起竞争的核心都是人才。

因而,企业需将人才看成管理的重点。

一方面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后备军,另外一方面要让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最大限度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现代化企业建设中,要求需要在会计和工商管理中建设统一性管理,由于这种管理模式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吻合。

本文分析工商管模式的现状,并提出两者结合的有效措施,目的是提升工商管理和企业会计水平。

参考文献

[2]刘影.分析作业成本会计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2):185.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二: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有效途径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且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国家和社会努力采取多种手段调控大学生的就业去向。

高职院校把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教学课题,教育部门将培养创业型人才设定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一项涉及到所有教育层次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始终的教育任务;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教育目标要求进行。

所谓创业型人才,是指富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且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有能力发现创业机遇并勇于承担风险来把握住机遇的人。

创业型人才与创业人才不同,创业人才是指已经开始创业的人;而创业型人才是指潜在的创业人才。

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潜在的创业人才,即创业型人才。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管理体制、创业环境与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很多高职院校只把创业能力培养当作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只进行创业政策、创业形势等情况的介绍和指导,忽视了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这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与社会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二)课程设置需改善,师资力量需加强

当下,我国的创业能力培养并没有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相融合,与学科专业教育的联系也不够紧密。

而且,创业能力培养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系,对于授课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

然而高职院校中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多数为“学院派”,虽然对于专业内容很了解,但是缺少实践经历与创业经验,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学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三)创业能力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管理方面,同创业能力培养有关的选修课程与辅修课程较少,且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本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冲突。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中通常较为刚性,学生可以得到的创业机会也很少,不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创业平台,这将对学生的创业产生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

(四)创业经验欠缺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然而长期以来,本专业的教育仍沿用之前的教育理念,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较为单一,很多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操作来实现,学生很难获得实际的工作技能,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最终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很少。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率相当低,低于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一;然而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可以达到20%~30%。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中,要想推动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满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就必须对本专业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是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与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

可以采取就业指导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由行政兼职教师与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创业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职业人”要想做到全面,就要拥有创业意识与创业理念,更需要拥有能够付诸于实践的创业能力。

所以,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1)优化任课教师的培训、进修制度,并支持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去。

(2)聘请成功的创业人士来校演讲,邀请知名的创业教育机构到校指导;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学校建立创业基地,以利于进行更加有效的创业交流。

(3)重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并鼓励教师对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

(二)开拓创新,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创业,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行业相关知识并了解创业前景。

编写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需要且满足自身特点的创业教育教材与讲义,还要编写可以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与辅助读物。

以创业型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科学文化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为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以此来实现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就业教育同创业教育的完美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与创业联系紧密的课程,如“创业社会基本常识”“创业管理公开课”“创业设计与研究课程”等。

在高职院校中,通过采取必要的研究与改革措施,促使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篇七

一、选题依据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任何企业都处于风云莫测的环境中,企业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

1、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无论是享誉世界、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还是那些默默无闻、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危机的困扰,都难逃危机的侵袭。而以分析、预警和处理企业危机事件为主要任务的危机管理,已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一项新的职能管理工作。它使企业在遇到危机事件时,能够及时、果断、有条不紊地予以处理,将危机造成的效益、信誉、形象等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尽可能将“危机”转化为“生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

2、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管理进入了以战略为中心的时代,“战略制胜”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鲜明特色。然而,企业战略管理侧重于研究企业的竞争性战略,对某些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危机问题重视不够。因此,必须将危机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加强危机管理,以确保企业战略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更具生命力。

3、我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噬待提高。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据零点调查最近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管理还处于懵懂状态,相对于国外公司对危机事件的快速、专业的应对能力,国内企业危机管理情况堪忧。

4、当前国内对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学者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sars事件发生以来,危机管理一度成为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探讨的热门话题,内容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近两年虽有所改进,但仍局限于照搬国外模式,缺乏对本国企业特质的认真分析,研究与发展基础性的、实用的危机管理理论,建立与健全系统科学、可操作性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是新经济下管理学科的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的实战管理者所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了这一理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在总结与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文献回顾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了“危机管理”这一概念,并作为决策学的一分支,开创了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我国学者(早期代表人物:武汉人学佘廉教授)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人们对危机管理研究已经整合了诸如管理学、公共关系学、财务管理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知识,渐渐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跨学科理论体系。

1.企业危机管理的系统论

该理论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生产经营实体,在市场所构建的平台上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系统论将企业自身的组织环境视为内部环境,企业实体赖以生存的环境视为外部环境,研究企业如何优化内部环境即提升企业危机处理能力,并通过和外部环境怎样实施有效的互动来达到企业自身的稳定状态的;为此系统论的倡导者建议企业管理者从检测环境的变化(规避风险)、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组织结构)、构建并通畅环境信息渠道等方面来实施危机管理策略。

2.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论

我国台湾学者朱延智,在美国学者波特提出的“5种竞争作用力”架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论。该理论着重强调:企业如何采取积极的反应,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压力,以达到规避风险与危机的目的;将企业危机的来源主要锁定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之中,而企业危机管理的重心不再只是注重内部效率性的规范管理。该理论将企业危机管理纳入到了战略管理范畴,提升了其在企业管理中地位。

3.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论

美国学者西蒙·布斯(simon)首先提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他根据企业危机的成长特性,将企业危机管理划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危机酝酿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扩散期、危机处理期、危机处理结果及后遗症期,并详细阐述了对各阶段的生命特征、及其处理策略的认知。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论对研究危机管理的主要贡献在于:根据危机的特性,将其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使管理者对危机及其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死亡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清楚的认识,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对症下药、处理危机。

4.企业危机管理的扩散论

企业危机管理的扩散理论是研究危机管理的新方向,是整合了危机理论、经济学、大众传媒理论、公共关系、社会心理学等理论体系的结合体。企业危机扩散理论的构架,起始点是在危机爆发后,通过媒体效益而产生形象危机、财务危机和生存危机等。它以企业未能事前化解危机、也未能迅速在企业危机爆发后有效地处理危机为前提假设,认为危机杀伤力的强度、传播效果、认知结构、恐慌与从众行为、过去企业解决危机的能力表现、危机扩散与危机处理两者之间的时间落差等等,是危机扩散的动力与源泉。

5.危机管理的最佳模式--危机变化的结构论

系人是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四个关键因素,并强调企业必须对它们在危机爆发前、中、后都得实施有计划的管理。?他建立了由外到内的洋葱模式(onionmodel)应对模型,依次是:科技层面、组织结构层面、人为因素层面、组织文化层面、高级管理者心理层面五个层面。

三、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现状分析有机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危机及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四、预期结果

1.通过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分析,结合危机成因找出我国企业危机的问题及原因所在,这将对于我国企业认清自身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通过危机管理的动态性分析,对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分析。

3.探讨危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希望对企业危机管理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具实践指导意义。

五、主要观点

1、分析企业危机影响论证实施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2、分析企业危机现状,企业经营环境(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

3、危机管理的本质是动态的、互动的。企业危机爆发前、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过程,需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做整体的考虑。

4、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一连续、动态过程,还应融入日常管理,并体现到企业各个制度层。

六、基本框架

第一章

导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关于危机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我国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全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企业危机管理概述

1、危机的概述:对危机的定义、特征作了分析以及危机与风险的比较,介绍了危机的分类进一步揭示了危机的诱因。

2、危机管理概述:介绍危机管理的含义,并对其本质作了剖析,分析了危机管理的原则及职能。

第三章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与动态运行机制

1、企业危机管理过程分析:主要介绍了芬克的4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米特罗夫和皮尔森的5阶段模型以及诺曼·奥古斯丁的6阶段模型并对它们作了分析和比较;基于危机管理模型的分析,本文将危机管理过程分为危机预防、处理、恢复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企业在正常状态下与危机爆发情况下的危机管理既要有所区分又要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统一起来。正常状态下企业处于隐性危机管理状态,在危机爆发时,企业处于显性危机管理状态。

2、危机管理的动态运行机制:从危机的动态性与危机管理的动态性两方面来论述,主要结合危机生命周期来进行分析,危机在企业的发展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将其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纳入企业的日常营运管理中,这样的危机管理才是完整的,对于企业更具有实际意义。

第四章构建基于动态性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

1、危机管理系统的制度支持体系分别从隐性、显性危机管理两阶段的高层决策、中层管理、基层运营和底层的企业文化层四个层面来构建动态危机管理系统的制度支持体系。

2、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

根据危机管理过程的分析主要从危机的预防、处理、恢复三阶段来讨论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对各阶段具体的运行方法作了细致的分析。

第五章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思考

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的现状,进而结合前文所述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危机管理提出启示与建议。

结论与展望

七、参考文献

1.朱延智.《企业危机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2.苏伟伦.《危机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3.伊查克.艾迪斯著、赵睿等译.《企业生命周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王强.《企业失败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5.高民杰、袁兴林.《企业危机预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6.陈忠卫、王晶晶.《企业战略管理》.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7.项保华.《企业战略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8.银路主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全书》.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9.佘廉.《企业逆境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10.龟井利明著.李松操译.《危险管理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

11.诺曼.r.奥古斯丁著.《危机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龙泽正雄著、徐汉章译.《企业危机管理》.高宝集团有限公司,

13.劳伦斯.巴顿著、符彩霞译.《组织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4.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15.谢作渺.《企业如何防范风险》.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6.陈迅、王澎文.《危机决策》.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

17.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篇八

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2001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设计(论文)的基本

条件及依据了解相关专业行业知识,查阅资料、熟悉课题、了解背景及意义,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研究等方法进行论文的研究和写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孟*民.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

2.赵*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3.李*林./html/article/class148/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

(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经营者业绩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

(五)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识。

(六)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

第二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是;

(一)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基础比较好,更适合效绩评价工作的开展。

(三)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比较支持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

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论证,说明我国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提出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设想从五个方面构建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框架。这五个方面是:

(一)全面阐述和分析效绩评价体系六个基本要素的内容、作用。

(二)重点研究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效绩评价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参照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结合上市公司现状和特征,设计上市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数配置。

(三)确定评价标准采用行业标准和评议参考标准。

(四)制度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考虑采用工效系数法和综合判断法。

(五)提出组织实施的方法。建议在起步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部分是实例分析。运用本文设计的效绩评价体系对某一家上市公司效绩进行评价。

本课题欲达到的目的

或预期研究的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是旨在引起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为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计划进度

必须按时完成阶段性任务,认真撰写,不要抄袭。

20xx-1-10至20xx-3-30开始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形成初稿上交指导老师审阅和修改。

20xx-5-20前按指导老师的意见,对二稿进行修改、加工,形成第三稿上交指导老师审阅和修改,如果没有问题则定稿,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20xx-6-5前截稿。按统一格式打印装钉,一式五份,交指导老师。同时交论文电子文档。

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篇九

一、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当人类在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以后,由于扩大了商品的生产,后来就渐渐形成了国家而且还使得国家的集权不断地加深,为了维护私有制和统治阶级利益,设置一个专门性的工商管理机构来对商品经济的市场主体以及一些市场交易行为进行管理与监督,维护并规范市场的经济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以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为代表的商品经济产生及发展是工商管理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我们还不难发现,工商管理机构的形成,正在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地向成熟和完善迈进。

二、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是相互促进的

当商品经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有了市场经济这一产物,它是市场作为一种配置社会资源的“无形的手”在发挥基本的调节功能的经济。从一般的市场经济来看,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市场的种类不断增多,市场的法规不断完善,市场的发育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的自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等,都为我国的工商管理不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及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改良的紧迫性。而且,工商管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促使了市场经济自身更加合理、有序地发展,两者之间是由于互相补充和完善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

三、经济发展是推动工商管理进行完善的动力

如果按照原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基本观点来看的话,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就需要生产关系的不断优化和调整。当人类从自然经济状态进入封建经济甚至后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时代以后,商品经济的许多活动中,都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这些主体通过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在彼此之间产生各式各样的利益关系,这样的多元主体中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首先,单个的经济主体所追求的活动目标就是个体的利益最大化,而这样的情况就可能会与我们国家的整体宏观目标不同,甚至是与国家所追求的经济目标背道而驰或冲突,对于这一类的经济行为要进行调整,仅靠经济个体本身和单一的市场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个体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会存在一些弊端。由此可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的工商管理部门利用一定的强制手段或是政策措施来对其予以监督和协调。

其次,单个的经济主体为获得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在进行物物交易活动中取得的经济利益上的差异会爆发出一场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会使得市场经济一系列活动中现存的矛盾更加加剧或者是出现新的矛盾,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要考虑并参照实际的市场现实情况,按照维护和建立一个有序、公平、竞争和开放的经济型市场,对各个利益主体的交易活动进行适当的管理和干预。

最后,如果我们将范围进行扩大,在世界性的市场领域中,各个国家之间进行的物物交易活动,由于国家同样存在自己的利益需要,所以促使了经济主体间存在的经济利益矛盾不断加剧。外汇制度、倾销以及资本流动贸易的限制等都对商品市场经济和谐稳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为了更好地维护整个世界的经济稳定和商品交易活动的公平性,维护正常的、和谐的国际贸易交往秩序,就需要工商管理活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全球化的工商管理机构来对国际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加以解决或是协调。

根据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生产关系进一步的优化,经济飞速的发展引起了各种利益主体彼此之间的矛盾关系渐渐频繁化和复杂化。本来单纯的市场调节机制就不够完善,它自身的力量就非常有限,所以就要求工商管理能够不断完善机制、更好的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现有的市场经济进行维护、管理、监督、协调和完善。

四、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我们的工商管理部门只有不断整合和分配好各项行政职能,才能够争取到工商管理效率的最大化。这不仅仅是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加快工商管理对于自己部门的开拓创新。因此,我们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促进企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工商管理存在的必要性就越高,它的完善也就显得越重要。

企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篇十

课题名称: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模式研究问题

毕业论文起止时间:

20xx年12月~20xx年3月

学生姓名:xxx学号:08060115

指导教师:xxx

报告日期:20xx年12月30日

一、所研究课题的任务、性质、目的和意义

任务: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然后根据经营目标制订经营计划,进而加以实施和控制,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性质:目标管理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基础,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营治理,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在实施企业目标管理中,根据预期效果规定企业中每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并以这衡量尺度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评定每个人对企业所做贡献的标准。

目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目标管理的本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使得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可以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可以检查考评,事后可以奖罚兑现,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

意义: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互相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

1、现状:

(1)一位学者如是说:“成长的关键不是经济环境,也不是市场条件,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条件”。成长型企业都正在经历着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目标管理发展的过程。

(2)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由企业一把手管理全部业务的局面难以为继,然而由于缺乏组织上的准备,没有系统地计划及在关键岗位上培养管理人才,使得管理意识薄弱,业务流程模糊,领导人长期事必躬亲,干部充当“消防队员”忙于救火,员工难以分担职责,执行力严重不足,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后劲。

(3)内部职责定义不清楚,授权体系也不明确,职、权、利的关系不平衡,没有建立起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和凝聚精神,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容易导致人才危机的出现,所以企业最缺乏的是对人才的管理。

2、已解决的问题:

(1)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解决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因业务和预算等产生决策冲突,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友好协调、均衡发展,成为管理决策者实施管理首要问题。

(2)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目标管理就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职责明确化、分工专业化、工作程序化、决策科学化对规范企业行为、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3、尚需解决的问题:

(1)在理念上,企业主把自己的目标当成企业目标,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搞混,老板的目标是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兴趣有直接联系,但往往与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并不完全一致,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在方法上,对企业目标管理并没充分实行“柔性化管理”,强调目标管理的灵活应变,对绩效考核成绩、骨干员工流失率、培训合格率、管理人员称职度、员工满意度等进行合理的支配与协调。

(3)在管理战略上,专业化分工,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已势在必行。

(二)国外:

1、现状:目标管理(mbo)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它在美国、西欧、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已解决的问题:

(1)通过整合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集中、统一和有效配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

(2)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3)目标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强有活力的要素,战略是规划企业经营的方法,是企业生存的命脉。目标是战略的前提,战略是目标的保证。所以目标和战略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目标管理。

3、尚需解决的问题:

(1)国外企业投资决策管理不够科学,合作伙伴的选择不尽理想。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加快全州检察机关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步伐。

(2)国外企业投资目标管理不够明确,具体考核指标也不尽合理。企业对目标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力度不大,工作衔接不强,工作信息的反馈速度不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目标的全面完成。

(3)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包代管”的问题较普遍对。目标执行情况的督促力度还需加强,目标管理工作尚需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紧跟客观实际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三、根据任务提出解决办法

(一)通过期刊资源和网络数据库资源来收集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目标管理模式,及借鉴、引用有关学者的观点、研究成果等。

(三)结合有关的资料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查与分析,接着对目标管理存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有关的思考,根据目标管理对企业的不利方面提出自己相应的看法。

(四)对提出的一些策略进行修改与调整,使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管理。

四、大体计划和进度.....

五、资料来源、

[1]张会川:《关于实施企业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xx年1期.

[2]刘宏:《企业目标管理之道》,施工企业管理,20xx年第5期.

[3]肖文质:《浅谈企业目标管理》,石油政工研究,20xx年第3期.

[4]王化平:《企业目标管理的几个问题》,发展,20xx年第7期.

[5]胡雪:《基于目标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12期.

[6]李贵友:《谈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硅谷20xx年15期

[7]周涛:《企业的目标管理与员工自主控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年7期

六、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