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通用7篇)

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通用7篇)

时间:2023-09-28 14:19:07 作者:GZ才子 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通用7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篇一

本人任教自己班的科学,由于刚接这个班,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所以我在第一课时还没急于上新课,我以聊天的形式向学生说明了这学期学好科学要遵守的一些规矩,让学生学有目标,我从课前准备、上课表现的要求、科学记录本、作业本等方面要求做了一些说明,并给全班四十人分了10个实验组,让他们取组名的时候,学生取的名字不够响亮,而且与我说的最好与科学有关的名称相差甚远,在选科学课代表和科学信息员的时候有几个孩子毛遂自荐,听了他们的发言,我发现这几个孩子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毕竟这是少数,大多数孩子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生偏重于语、数、英学科,致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天气”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教科书中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渗透了溶解是物质的特性,溶解的多少和很多因素有关,温度等一些因素会影响溶解的快与慢。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甚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朵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教科书中有多处涉及了这类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探索尺的音高变化”“观察上肢的运动”“测量心跳和呼吸”“体验心脏的工作”,等等。在四年级引入控制变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天气”单元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教科书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如“描述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描述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等等。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对所记录一个月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难点: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方法,能自主的发现实验的数据和事实中所隐藏的科学概念,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充分去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建立科学记录本,首先开学初明确记录本的格式,然后课堂上指导学生按照要求来记录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同时可以将课外搜集的一些资料、单元知识等相关内容补充进去。根据情况每月评选出优秀记录员,并在期末对学生的记录本进行总评。

3、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小组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观察记录更有效。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6.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7、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同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在合作探索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材料清单

1天气单元:温度计、制作雨量器器材:高于15厘米的直筒透明杯子。

2溶解单元:

过滤器材——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

气体溶解器材——带有橡皮帽的注射器;

蒸发器材——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

其他器材——放大镜、搅拌棒。

3声音单元:

发声器材:大小不同的音叉和铁钉、锣、鼓、钢尺;

传声器材:铝箔(能折叠成1米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尼龙绳。

4“我们的身体”单元:

模型:人体结构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心脏模型;

其他器材:哑铃、吸耳球、大约1米长的塑料管。

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篇二

四(3)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班级中的孩子整体上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1、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2、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3、对身体结构的研究,了解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和结构,以及运动情况,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同时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及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

4、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的实验,研究的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篇三

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带领孩子们对生活中的常见冷热现象如加热、冷却、散热、热传递等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身经历探究活动,亲身感悟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引领孩子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乐音与噪音展开研究。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饮食状况和社会的食品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自己的营养行为,使学生意识到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同时懂得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是常用的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初步整理和加工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排序和分类。

四年级的教材从内容看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的是综合单元也有专门的单元,大多数还是一个整合的单元,如《冷与热》单元就是一个整合性强的单元。从探究过程技能看其中第一次出现了假设和搜集证据的单元。本册教材将继续以活动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共分5个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冷和热》、《奇妙的声音王国》、《吃的学问》、《排序和分类》。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一些特征,知道空气与物体和生命的关系,形成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习惯。第二单元《冷和热》是根据《课标》中能量的表现形式――热现象和物体与物质――物质的变化来设计的,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是围绕“分类”这一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展开的,并与本册教材的其他单元前后呼应,贯穿始终,在本单元中,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强弱、高低,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且利用查找资料、实验等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在实践中逐步学会运用“假设与搜集证据”去解决问题。第四单元《吃的学问》是根据《课标》中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来设计编写的,本着针对性、实效性、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等原则,紧扣孩子们的饮食生活,从他们的饮食现状入手,设计了一系列丰富而有趣的探究活动,带领孩子们来关注、探究营养与消化中的科学。

探究对象上看,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把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一步;从探究水平上看,仍然以引导性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由扶着走到逐步放手,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在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学习假设与搜集证据,懂得假设的必要性和搜集证据的重要性,适当地融入一些解释或建立模型,使学生逐步习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去理解所学的知识概念,科学地去想事情,科学地去做事情。

1、要合理使用教材。小学科学课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当根据本校实际因生而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法,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保障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和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探究式教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强调直接体验,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获取证据的方式是多样的,有些问题和证据可以来自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做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记录,同时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实验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4、科学地实施评价。评价一直是我们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评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形式,在每一节课上有我们的评价,每一单元也要有评价,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后面的评价表,自己还要做一些评价表。要让孩子感觉到评价也是一件乐事,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评价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采用心情曲线、填合作饼图、项目标星的方法,不仅关注做了没有,更关心做得怎么样,与同学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等等。

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篇四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6课时。

第二单元,冷和热,8课时。

第三单元;奇妙的王国,5课时。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5课时。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6课时。

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册教学,使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进行有依据的推测。

2、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按一定标准排序和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培养同学们排序和分类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同学们素质分析。

同学们已经学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对大自然,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景象充满了强烈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作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们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四年级5个班的同学们,尊敬教师,多数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存在问题是班级中有几个同学好动,讲小话,对学习不记不背,影响他人的学习,自己也学不好。

五、教学措施。

1、带领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加强同学们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3、培养同学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4、教师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下功夫,根据科学课要求,让同学们更加喜欢科学课,学好这门课程。

5、多开展实验教学,狠抓课堂纪律。

6、让每个同学们学有所获,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教学进度。

第一课空气的性质2课时

第二课热空气和冷空气1课时

第三课空气有什么2课时

第四课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课时

第五课冷热与温度1课时

第六课热的传递2课时

第七课加热和散热1课时

第八课吸热和散热2课时

第九课水加热、冷却后2课时

第十课声音的产生1课时

第十一课声音的传播1课时

第十二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课时

第十三课不同的声音1课时

第十四课快乐的小乐队1课时

第十五课我们吃什么1课时

第十六课怎样搭配食物2课时

第十七课食物的消化1课时

第十八课我们的食物安全1课时

第十九课排序3课时

第二十课分类3课时

2022年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及教材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任务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6、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

五、教学进度

时间:3月1日

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篇六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本学期。本班学生中部分好动、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这也为科学课程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学习习惯有待于改进,家庭条件和环境不够,给科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内容体系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的科学观察训练。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象。

2、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3、学习倾听别人的见解,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利;能运用各种方法记录与表达自己的事实。

(三)、科学知识

1、了解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围绕“溶解”的主题,运用对比思想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进行溶解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扩展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3、认识天气的最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

4、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不同磁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5、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别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分乐音和噪音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着手,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记录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篇七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共由“人类祖先的足迹”、“绿色社区调查”、“养好小金鱼”和“雨具的改进”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人体与细胞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有序的生态环境从小世界看大科学。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和场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内容课时备注

1、2.9-2.13开学报名、准备开课

2、1.1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1.2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3、2.23-2.27

1.3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

1.4展现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

4、3.2-3.6第一单元复习

5、3.9-3.13

2.1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

2.2我们的调查研究计划

6、2.3调查小组在行动

2.4我们的绿色社区建议

7、3.23-3.27第二单元复习

8、3.30-4.3

9、4.6-4.10

3.3做好侦破准备

3.4揭开金鱼死亡之谜

10、4.13-4.17

3.5给金鱼安个舒适的家

11、4.20-4.24第三单元复习

12、4.27-5.1

13、5.4-5.8

4.3智慧就在我们手中

4.4金点子行动

14、5.11-5.15

4.5成果展示会

15、第四单元复习

16、5.25-5.29期末复习

17、6.1-6.7、期末复习

18、6.8-6.14、期末复习检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