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新疆心得体会(优秀7篇)

2023年新疆心得体会(优秀7篇)

时间:2023-08-30 17:11:03 作者:紫衣梦 2023年新疆心得体会(优秀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疆心得体会篇一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加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吾布力喀斯木 • 买吐送的《致维吾尔族同胞觉醒书》刊播后,引发和田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吾布力喀斯木 • 买吐送学习,主动发声亮剑,始终旗帜鲜明地与“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

“吾布力喀斯木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现在我们享受着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安定团结的美好生活。”于田县加依乡巴什萨亚提拉村村民阿卜都热合曼 • 阿不力孜说。

新疆心得体会篇二

维吾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他们在多元的中国社会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长期以来,维吾尔族同胞积极融入中国社会,取得了不少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体会。在交流、合作和互助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了多元社会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相互包容与共同进步的价值。

首先,维吾尔同胞深刻感受到了多元社会的力量与魅力。维吾尔族作为中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有机会与其他民族进行深度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和探索。这种相互影响和交流让维吾尔族同胞看到了多元社会的潜力,也感受到了多样文化的魅力。他们了解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价值观,这些不同的元素使得中国社会更加丰富多样。维吾尔同胞认识到,只有在多元社会中,各个民族才能相互融合、互相提升,使社会更加繁荣和发展。

其次,维吾尔同胞通过与其他民族的合作和互助,深刻体会到相互包容与协调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不同民族之间充满了竞争和冲突,而相互包容与协调则能够实现和谐共处。维吾尔族的同胞通过与其他民族合作,共同面对共同的挑战,不仅实现了个人和族群的发展,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效率和竞争力,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再次,维吾尔同胞在融入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发现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群体,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对于维吾尔族同胞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教育,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拓宽眼界,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维吾尔同胞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不仅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还能够为维吾尔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将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维吾尔同胞也意识到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的重要性。在融入中国社会的过程中,维吾尔族同胞不仅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也需要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资源需要被发现和传承。通过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维吾尔同胞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民族特色,传递给后代和其他民族更多的文化价值。他们认识到,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和民族共同繁荣。

维吾尔同胞通过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合作和互助,深刻体会到了多元社会的力量和魅力。在相互包容、协调和教育的推动下,他们认识到了多元社会的重要性,并明白了保持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必要性。维吾尔族同胞将继续努力,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为维护多元社会和传承民族文化而持续努力。

新疆心得体会篇三

由于课文围绕“乡村”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

我想,我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相互合作与独立思考中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我运用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又如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认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又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又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联想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样的师生共同交流中,我随时准备着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为他们积累思想的结晶,也随时准备着将他们的思考引导向更深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并且通过课堂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对和田维吾尔的理解,最终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这一堂课,既提高了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和田维吾尔独特的西域风情,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无论生活怎样,我们都要以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同样,这堂课也使我得到启发: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加强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而学生的感受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他们如何思考也是需要教师去引导的,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地感受与思考中逐渐形成更为高雅的审美情趣、养成更为深刻的思考习惯,更积极地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新疆心得体会篇四

维吾尔觉醒书是耳朵被堵塞的群体亟待揭示真相的一盏明灯,给每一个关注维吾尔族群体的苍生们带来了一丝曙光。作为一位维吾尔族的子孙,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了维吾尔族群体所面临的重重困境和需要去面对的现实。本次书心得体会,将从书中所描述的分裂和迷途、觉醒和拯救、奋斗和希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书中生动地描述了维吾尔族群体的分裂和迷途。维吾尔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和族群固然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但如果在团结和自强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就必然导致自身的分裂和弱小。作者在书中以犀利的笔触写道:“一边是国家的狂热爱国爱种族的教育政策,一边是被社会抛弃和压迫的维吾尔人”。这种分裂和迷途现象不仅在维吾尔族中存在,也在其他少数民族中有所体现,而正是这种分裂和迷途使得维吾尔族的文化和民族认同感变得淡漠,甚至有些人在外国势力的操控下走上了极端之路。这种迷途之路对维吾尔族的发展和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其次,书中的觉醒和拯救部分为我们展示了作者对于维吾尔族危机的深思熟虑。作者在书中多次呼吁维吾尔族民众要有觉醒的意识,摆脱外国势力对他们的摆布,真正的为自己的民族爱护保卫自己的民族利益。作者还通过书中的讲述,表达了对于维吾尔族群体的关心和担忧。当维吾尔族民众觉醒之时,发现他们所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并勇敢地站起来,争取自身的权益时,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拯救。这一部分中,作者以他细腻动人的叙述方式,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最后,书中的奋斗和希望部分给了我们维吾尔族一个积极正向的信念。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些维吾尔族群体的积极向上的努力和奋斗。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地追求自身群体的发展和繁荣。作者以他深情而又振奋人心的笔触写道:“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是什么,我们自己的努力发展意识是什么,我们都应该清楚。”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励着读者迈向前方,努力争取自身发展的机会和权益。

总的来说,维吾尔觉醒书是一本关于维吾尔族自我救赎和发展的重要著作。通过对书中分裂和迷途、觉醒和拯救、奋斗和希望三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到维吾尔族群体在迷途与觉醒之间摇摆不定,需要面对自己的困境和蜕变。但它也向我们展示了维吾尔族群体积极的一面,通过努力和奋斗,将拯救和希望传递给每一个为维吾尔族事业付出的人。

新疆心得体会篇五

1、体会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学习课文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材料的方法。

2、品读文章用优美准确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维吾尔族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和特点,学习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材料的方式。

1、多媒体播放维吾尔风情的图片和维吾尔民歌(如:文中提到的《达坂城的姑娘》)

2、学生观看和倾听之后,感受维吾尔民族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维吾尔名族和人名的特点。

4、对于一个不曾接触过的少数民族,播放介绍该民族风情的图片和民歌,能够真切而又具体的感受他们的民族风情。这样做能让学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

要求学生分成四组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并思考:

1、课文每一部分内容分别介绍了维吾尔族的哪些特点。

2、你是从课文中那些地方很快发现这些特点的。

3、能否用维吾尔族的特点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标题:

学生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交流发言。

整体把握课文。让学生关注到小标题及其所起的作用,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及其含蓄之美。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写地方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自由交流发言。

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语言的美,更进一步的体会维吾尔族的特点。

你认为维吾尔族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发言。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走出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文中的关键句,再次深入把握课文,理解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1、回顾曾看过的课外阅读《我爱相声》,结合课后知识点“行文中的小标题”,让学生对小标题这种形式的认识更为深刻。

2、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学生对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交流自己的看法。

3、通过对比交流,学生能试着去尝试写作,运用小标题的形式。

1、作业布置:

( )的新赵巷 我爱( )

2、课外交流:

第一题以身边的生活为例,可以采用横式结构。第二题可采用纵式结构,并可以仿写。

新疆心得体会篇六

维吾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中亚地区。维吾尔族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传统,其语言、音乐、舞蹈、美食等方面都是独具特色的。在我对维吾尔文化的了解之后,深深地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第二段:维吾尔语言的魅力

维吾尔语是一种土耳其语系语言,拥有丰富的文字和语音系统,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习维吾尔语是我对维吾尔文化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学习维吾尔语,我有机会了解到这个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和传统。同时,维吾尔语言中的诗歌和歌曲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优美的声音让我对这种民族文化更加痴迷。

第三段:维吾尔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维吾尔音乐和舞蹈充满了热情和活力,是我在学习维吾尔文化中最喜欢的部分之一。维吾尔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动感的节奏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尤其是杂技和舞龙舞狮等传统舞蹈,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更向人们展示了维吾尔族的勇敢和灵动。每当我看到这些舞蹈的场景时,都会感叹这种文化的魅力所在,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这个民族文化的真正价值。

第四段:维吾尔美食的魅力

维吾尔美食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丰富的食材而闻名。在维吾尔文化中,餐桌被视为人们交流感情和重建亲情的场所。维吾尔美食注重色、香、味的搭配,充满了浓郁的土地味道。什么奶茶、抓饭、烤肉、切糕等,都是我品尝到最正宗的维吾尔美食,每一道菜都让我感受到这个民族对食物的热爱和用心。

第五段:维吾尔文化对我个人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了解维吾尔文化,我不断地被它所吸引和影响。我发现,维吾尔文化教给我们的是宽容、包容和和谐的理念。他们对待宗教、语言、风俗等多元文化有着积极和宽阔的态度。这种思想让我深受感动,并将其运用到我自己的生活中。此外,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了解维吾尔文化,为我国的多元文化交流做出一点贡献。

通过对维吾尔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我逐渐领悟到了维吾尔族这个民族所秉持的价值观和信仰。他们的语言、音乐、舞蹈以及美食都是他们文化宝藏的一部分。而这些宝藏,都是维吾尔族人民长期积淀下来的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我深信,在传承和发扬维吾尔文化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构建一个多元文化的中国做出贡献。

新疆心得体会篇七

维吾尔族是一个十分重视礼仪的民族,待人接物非常讲究礼貌。维吾尔族的历史既有与其他民族共同的地方, 又有自身发展的规律。由于地域辽阔, 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他们的生息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过程中, 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维吾尔族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男性礼节

男性之间见面的礼节维吾尔族的礼节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见面时必道“萨拉姆”。“萨拉姆”是阿拉伯语,原意为“和平”、“平安”。一个人用手掌扶胸,身体微躬,两眼目视对方,一方先问道:“萨拉姆里空(愿真主赐福于你).”对方也用同样动作回答“外艾来里萨拉姆(愿真主也赐福于你)。”然后双方握手,再行寒喧。如果一方是熟识的领导或是年长之辈,另一方在问候时,双臂下垂,两手相靠,表示对对方的尊崇。问候毕,开始互相询问家庭成员的身体、生活、子女等情况。如果一方说一切都如意时,对方要做出祝福性回答。现代青年男子见面时只握手。

按伊斯兰教习惯,说“萨拉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进门的向门内的人先说“萨拉姆”。

站着的向坐着的人先说“萨拉姆”。

行走者向停立者先说“萨拉姆”。

年轻人向年长者先说“萨拉姆”。

知识少的向知识多的人先说“萨拉姆”。

听到有人向自己说“萨拉姆”,必须立即以“萨拉姆”答之。如一群人听到有人说“萨拉姆”,至少须有一人答之。

以下场合不说“萨拉姆”:别人诵读《古兰经》时不宜打搅;在房中赤身沐浴时不宜说;在厕所及其他污秽之地不宜说。

女性礼节

女性之间的礼节她们中的礼节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年龄大的,或未受过文化教育的两名女性见面时,两个脸颊相贴,拥抱,然后互致问候。有文化的青年妇女见面时握手即可。经常见面的妇女不握手,只问候“您好”。晚辈见长辈时不握手;年龄大的主动问候年纪小的:“您好,孩子!”对方可回答:“您好,阿尼卡(相似汉族人的阿姨)!”或“您好,阿恰(姐姐)!。

男人和女人见面时的礼节过去习俗规定,男女互相见面时,不准握手,只问候。如果家中只有女人时,男客不得轻易入内。现在参加工作的男女之间则不受这些旧俗约束。

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的见面礼节一方用“您好”的现代语问候;年龄相仿的握手即可,年龄相差较大时,年龄小的对年龄大的要尊重,可一边握手,一边问候。

维吾尔人的礼仪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变化。如在问候词上,解放前夕,见面时,常问“能吃饱肚子吗?”“家有几只羊?”后来生活有了提高,有问身体状况的,有问孩子上什么学的,有问家里添了哪些高档用品;在农村,则问“有几辆毛驴车?”“几头牛?”“有无电视机?”时代进比,为维吾尔人的互相问候增添了新的内容。

家庭成员中的礼节

家庭及作客时的礼节家庭成员内部的礼节也颇多讲究。

(一)晚辈对长辈的礼节。维吾尔人晚辈对长辈异常尊重。子女十分敬重父母,更敬重爷爷、奶奶。家庭成员中,年长者最受尊崇。走路让长者先走,说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上首。禁止在长辈面前说不敬、粗鲁和揶揄的语言。吃饭,先给老人端去,身下铺上好的褥子。铺褥子与不铺褥子,铺好褥子与铺差褥子,是对老人尊重或不尊重的标志之一。

维吾尔家庭中,旧社会时都由母亲或妻子管做饭,由她们为丈夫或孩子盛饭、端饭。现在已有了很大改变,有进步意识的现代家庭则能实现男女平等,共同分担家务劳动。

(二)作客时的礼节与禁忌。维吾尔人好客。俗语道:维吾尔人的餐桌上不会空着。客人登门,将家中好吃的食品都端出来;有尊贵客人来,必以手抓羊肉、拉条子等美味佳肴款待。

做客时主人和客人的礼仪与禁忌

来了男客,女人不直接给客人端饭,由自己的丈夫去端,女人一般不露脸。女客不和男客同桌吃饭。男客由男主人接待,女客由女主人接待。对汉族同志则不拘这些礼节。

在家中待客,要推让长者或领导在靠近壁炉的首席就坐;当长者或领导进屋时,年幼的则起立致意后方可落坐;上炕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礼品和捧茶请饮时,要双手去接,单手接受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维吾尔人十分讲究邻居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家里做了好饭,左邻右舍间常互相赠送品尝。一家来了亲朋或远方的贵客,各家邻居都要轮流请到自己家作客.一家有红白喜事,邻居们少不了争相帮助.走远路的陌生人路过村落,遇到困难,维吾尔人总会慷慨帮助,不会让他饿着肚子上路。

非穆斯林群众到维吾尔族家中作客,都很尊重民族习俗,讲究礼貌.吃饭时,不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随便到厨房或锅灶前面去,不剩食物在碗中,注意勿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餐布上。共盘吃抓饭时,不伸手乱抓,也不将自己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在屋内和人交谈时,禁忌吐痰,擤鼻涕,打哈欠,喧哗。否则,被认为是对他人不尊重。在称呼对方时,必须用“您”,忌讳直呼“体”(除非对自己的妻子或挚友)。

到别人家作客时,如果主人是久未晤面的亲朋好友,或是有较高威望的人,上门时,必须带若干礼品。女的带抓饭、大块牛羊肉、包子、馕、布料等。女人和男人一般不同时上门。男人一般不带礼品,如果有必要带的话,也只带些糖、水果、瓜等物。

作客后的几天,女主人自己或通过孩子,要向客人回赠礼品,如馕、糖等物,数量要比人家送来时的略少,不能超过。否则,会被对方视为不接受礼品。

宗教界上层人士到老百姓家作客时,主人要给他铺两床褥子。临走时,主人要在他面前放些钱物。给多少,视主人经济状况而定。离开时,全家人站在门外送出。主人双手垂握,说些谦逊客气话:“招待不周,请多多原谅!”。

招待客人吃饭前,由主人手执阿不都瓦壶或陶罐,为客人依次净手,连续三次倒水,用毛巾拭净双手,切不可甩手,然后,由主人在炕上或条几上铺上餐巾,摆上备好的馕、茶水、瓜果等物。主宾们一边吃着、唱着,主妇们在厨房里为客人做美味佳肴。

用过餐后,客人要表示谢意。如果是喜事请客,客人们多说“玛列克保斯木(祝贺)”的话;如果是办丧事,做“乃孜尔”(死者忌日祭礼),客人不能发笑,表情要沉重。虔诚的穆斯林要双手举到面前,说一声“阿明”,念一段《古兰经》祷告文字。大意是:请真主给你们全家带来幸福。说毕,双手抚脸,散场。气氛自始至终保持严肃。

维吾尔人以助人为乐,舍施为荣,认为这是做善事。待人接物十分热情,晤面时,将年长的称为“阿抗(哥哥)”“阿恰(姐组)”,年轻的称为“扶康(弟弟)”“森能尔(妹妹)”。

维吾尔人对亲朋好友、乡邻、街坊,甚至外乡外地人,只要他们的生活发生困难,需要接济,不论亲疏关系,不论民族,都要在财力上予以接济,即使自己少吃点,少穿点,少用点,善事不能不做。当你面临危难险境时,他们会挺身而出,热情相助。

其他禁忌 清真寺是穆斯林教徒向真主祷告之地,必须清静,肃穆,洁净.故而在寺内严禁喧闹、随地抛洒垃圾,严禁大、小便。

严禁在麻扎(墓地)挖土,毁坏草木或大小便。

不可在礼拜者面前走过,围观,取笑。

严禁在涝坝(贮水池)、伙房、水房等地大小便。

维吾尔族禁食猪肉,禁食血,禁食自死动物、猛兽、猛禽及狗肉、驴肉、骡子肉、骆驼肉。

抽大麻烟(毒品)、赌钱、酗酒、斗殴、说谎、偷摸等,都被视为丑恶行为,受到舆论指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