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金山导游词 上海金山东林寺导游词(大全5篇)

2023年金山导游词 上海金山东林寺导游词(大全5篇)

时间:2023-10-02 08:10:36 作者:QJ墨客 2023年金山导游词 上海金山东林寺导游词(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山导游词篇一

东林寺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如今东林寺是一座耀眼的山体奇观,在平地高筑佛丘,突兀而起,巍然而立,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山即是佛,佛即是山,山佛一体,佛山一气。这座山高59米,相当于我们19层住房的高度。山体象佛主身形,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巨臂横空,手指东方,在阳光照耀下,佛韵、灵光喷薄而出。

山的内部,九层建筑,四到八层为僧堂。上山顶瞻仰佛像,我们可以乘电梯,也可以走楼梯。佛山最高处,是毗卢帽,也称五佛冠。现在我们来到寺庙的顶部来参观五佛冠,整个佛头总高22米,紫铜打造。鼻子为观世音菩萨的莲花坐像,两条龙护着观世音菩萨,龙头正好是鼻孔部隆起的部位,龙身飘腾而上变为眉毛,两尊飞天当了佛祖的眼睛,莲花组成了双唇和嘴,左边耳朵是护持佛法、摧邪扶正韦驼菩萨,右边耳朵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关羽伽蓝。脸颊上可以瞻仰到观世音菩萨32应身和观音菩萨救苦众生的图雕。整个头部显示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无畏精神,整个头部的雕刻,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淋漓尽致,体现了铜雕大师的功力。

冠上有五方佛:中间毗卢遮那佛,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也可说北方释迦牟尼佛)。佛祖代表不同方位的佛,普渡众生;毗卢帽及佛祖头部用纯紫铜手工敲打而成。整个脸部的造形,绝对有特色:鼻子为观世音菩萨的莲花坐像,两条龙护持着观世音,龙头正好是鼻孔部隆起部位,龙身正飘腾而上变为眉毛;两尊飞天当了佛祖的眼睛,莲花组成了双唇和嘴;左边耳朵是护持佛法,摧邪扶正的韦驮菩萨、右边耳朵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关羽伽蓝;脸颊上可以瞻仰到观世音菩萨32应身,也可读到其应化事迹。整个头部显示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无畏精神,整个头部的雕刻,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淋漓尽致,体现了铜雕大师的绝对功力。

观音堂(东林寺大殿)

观音堂原是东林寺大殿,始建于元至大元年,后来改为东林禅寺。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5间带轩廊,进深6间,建筑面积351平方米。重檐息山式屋顶,通高15.2米。木柱和梁架粗大,外檐斗拱都是少见的一斗六升大斗拱。1987年11月17日有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堂群像中,中心人物是赤着双脚,站在鳌鱼头上的观世音菩萨,她的右边侍立着龙女;她的左边侍立着善财童子,整个塑像叙述的是“五十三参”的故事,佛经中介绍,西方福城有位长者,有500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家中涌出许多珍宝,所以相士给他取名叫“善财”。当时,文殊菩萨在福城东面讲经说法,善财童子经常去听。文殊见善财聪明好学,就指点他拜能者为师,博采众家所长。善财向南一路寻师,先后参拜了53位佛学造诣很深的被称为“善知识”的老师。善财第27参,到普陀山,诚恳地请观世音菩萨教授佛法,善财在观音处觉悟得道,并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左协侍。这便是俗传“童子拜观音”的故事。因为善财是拜到观音时得道,所以在53位老师中突出了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站立在鳌鱼头上,高大端庄,又居于整个大殿中央,我们称她为海岛观音。海岛就是普陀山。可能你又会发问: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脚踏鳌鱼呢?原来佛经中说“人生是苦,苦海无边”,观世音菩萨脚踏鳌鱼,是在茫茫苦海中巡游,救渡苦难众生。佛经中又说,天圆地方,茫茫大地是飘浮在大海之上的,幸亏鳌鱼托着大地,大地才没有下沉,但是鳌鱼假如翻腾转动,大地就天翻地覆了,观世音菩萨为了大地上的芸芸众生,脚踏着鳌鱼,不让他翻腾转动。右协侍龙女是海龙王的三公主,有一天她正变成一条大鱼,在海中游玩,恰好被一个渔夫撒网捕获,并拿到集市上去卖,龙女呼唤观世音菩萨,菩萨变成一位村姑,买鱼放生,为了感谢菩萨的救命之恩,龙女归依了观世音菩萨,成了菩萨的右协侍。

船子公园

船子和尚原名德诚,拜四川澧州药山和尚为师,学成后,告别师傅和二位师兄,只身云游四方,心想访遍全国名山大川,找个适当去处,修身养性,普度众生。于是,船子从药山出发,渡洞庭、鄱阳、涉长江、钱塘,东行四五千里,一直到了朱泾,见此地芦苇萧萧,一水长流,风景清灵,才停歇下来。于是,他在三泖一带上下百里间的河流上,终日驾一叶扁舟,出没烟波芦苇之间,随缘度日,有人时拨棹渡客,无人时舞丝垂钓。时人不知道他的来历,便叫他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是中国诗僧的代表人物之一,迄今为止,国内尚无对诗僧的全面介绍,因此,把船子公园办成佛教诗文化的主体公园,将独树一帜,尽显风流。船子公园于20__年1月奠基,20__年5月竣工,园内建有香雪海佛艺广场、船子造像、新月湾、船子钓滩等,总占地约8122㎡。本公园在从西向东的各院中,生动地展示唐代了中叶以来直至明清历代诗僧的风采。

各位朋友,今天东林寺的参观就到这里,欢迎大家下次有机会再到东林寺来。

金山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后来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津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津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过了华表,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个石人,其中4个文臣,4个武将,人们也把它们叫做石翁仲,因此这段路又叫翁仲路。传说翁件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明孝陵主体建筑:金水桥—文武坊门—碑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宝顶】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接着请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参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了金水桥前,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面设有栏杆。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这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宽1.99米,高1.07米,阴刻馏金“明孝陵”3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现在的大门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高1.05米,宽0.63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内容是保护明孝陵的告示。这块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这块碑高3.85米,宽1.42米,碑下有座。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1.6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一座全部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方城。它前高16.25米,后高民13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有八字墙。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39.15米,南北宽18.40米。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明楼原来是有顶的,现仅存四壁。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方城之后就是宝顶,也叫宝城,只见正面的石壁上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据说,它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问。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约325米到400米,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2.i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据说,这地宫完全按南京明故宫前朝后寝形式建造。根据专家考证,据陵墓地面建筑的规模估计,这座地下宫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发掘的第十个陵墓“定陵”。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得到发掘,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一大奇观。

各位游客:明孝陵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将尽量满足你们。现在清随我一起上车,去游览下一个景点。

金山导游词篇三

从大金山楼前行,过窑沟楼和一个无名敌楼,便是拱洞高不足3米、宽不足2米的后川口,从后川口再过后川楼和一个无名敌楼,便到了将军楼。

当年戚继光从南方调到北方担任蓟镇总兵不久,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坚决要求参军。他自称姓武名桂花,家住浙江宁海,奉父亲遗命来投奔戚将军。戚继光考察他的武功兵法,他连发两箭射下两只飞鸟,徒手打败五个持械士兵,并且对戚继光抗倭的兵法熟记于心。戚继光非常高兴地收下了这个文武双全的小伙子,后推荐给朝廷,任命为镇守古北口的副总兵。

武桂花上任不久,鞑靼骑兵进犯,他率领一千名士兵,巧布奇兵,出奇制胜,使敌人的五千骑兵损兵折将,大败而逃。由此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并设宴为他庆功。

隆庆三年,武桂花奉命率兵修建后川口一段长城。他与士兵同甘共苦,亲自背砖运石,还非常关心士兵的疾苦,认真听取士兵的意见,集思广益,出色地完成了筑城任务,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长城刚刚修完,北方敌人再次大举入侵,武桂花率兵与敌人浴血奋战了七天七夜。胜利来临之际,武桂花却劳累成疾,突然病倒死去,时年刚满25岁。死后人们才发现武桂花是女扮男装来参军的。遵照武将军“活着为保卫长城而战,死后愿伴随长城而眠”的遗嘱,士兵们将她埋葬在离长城不远的山坡上。为了让后人永远缅怀和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女将军,士兵们将她亲自参与建造的这座敌楼命名为“将军楼”,把将军楼外的一条山沟命名为将军沟,世代相传。

金山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东林寺。东林寺全国闻名,是全国唯一拥有三项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寺庙,一项是高34米的最高室内观音像;另一项是高20.08米、宽10.295米的中国佛教第一铜门;最后一项是高5.408米的景泰蓝佛像——善财童子。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东林寺的历史。

东林寺概况

东林寺始建于元朝至大元年,也就是公元1308年,原名观音堂,供奉观世音菩萨。元延佑年间(公元1317年前),当时的东林寺主持元智禅师到首都大都,向皇帝进献观世音菩萨铜像,这时正值北京大旱,元仁宗皇帝下旨元智禅师设坛求雨,果然灵验,普降甘霖,于是皇帝赐元智禅师为“佛日普照大德禅师”,并赐金澜袈裟,同时赐东林寺匾额为“东林禅寺”。据文献记载,历史上东林禅寺规模宏大,佛像众多,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东林禅寺的“香市”,除各方香客外,寺内货卖杂物,列肆而居,四方男女,熙熙攘攘,寺庙内外人声鼎沸,佛殿几乎没有立足之处,这种热闹嘈杂的场面基本上要到农历九月才结束,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东林禅寺的名声之大。但经过历史上种.种磨难,到了20世纪初,东林寺仅遗存一座大殿,也就是我们待会儿会看到的圆通宝殿,这座大殿保存了典型的江南特色,整座建筑雄伟庄严,是上海南部地区现存的最大的单体佛教殿堂,但是不能满足佛教信徒宗教生活的需要。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满足佛教信徒宗教生活的需要,同时为保存古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经政府批准,无偿划拨原金山县政府大院作为东林禅寺扩建用地,20__年开始对东林禅寺进行了高规格、高要求、高标准的建设,20__年5月竣工,整个新扩建的东林寺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王志远教授设计的。

如今,坐落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修葺一新的东林寺,放眼望去,现在的东林寺是一座耀眼的山体奇观——佛是一座山、山卧一尊佛。山即是佛,佛即是山,山佛一体,佛山一气。整座山体高达57米,远远望去,就像一尊头带宝冠,呈卧立态,巨臂横空,手向东方的大佛。

伽蓝殿

各位嘉宾:佛寺大殿的东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东林寺符合这一建制。伽蓝殿正中供奉守护神关羽。我们都知道,关羽是三国时蜀汉五虎上将之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关羽历代被尊为“关圣帝君”、“左玉皇”“武圣人”。其地位之显赫,真可谓神乎其神。可就是这位忠义通武名将,却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吕蒙斩首。他死后,阴魂不散,向湖北当阳玉泉寺普净法师大叫:“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普净点化地:“你过五关斩六将,杀了多少人头?这些兵将的头,又向谁去要还?”关羽听后,顿然觉悟,皈依佛门,成了佛寺的守护神。关羽在伽蓝殿一般有左胁待关平,右胁侍周仓。

圆通宝殿

在佛教中有25位圆通,因为观世音菩萨位列第一,所以观世音菩萨又称圆通大士,这座大殿就称圆通宝殿。由于观世音菩萨能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在信徒心目中的化身也特别多,比如,天台宗和密宗都有“六观音”、“七观音”的说法,佛经中还说观世音有32个化身,连正身有33身。本来观世音菩萨作为阿弥陀佛的第一助手,其主要职责是协助阿弥陀佛接应众生度往净土极乐世界彼岸。但是,由于人世间众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生存温饱、消灾避难、化险为夷等具体问题。信徒们将各种各样的琐事、燃眉之急的难事,都求助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种.种化身,也就出现了。走进全铜制作的金殿,它是圆通宝殿的殿中殿,金碧辉煌,佛光普照。殿中供奉着一尊由新疆和田玉雕成的灵雨观音,端详地半跏趺坐在须弥山上,左脚放下,右脚跷起半跏趺坐,自在飘逸,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关于灵雨观音有这样一个传说:早在1317年前后(元代),由西林寺主持元智禅师到大都(今北京城),进献观音菩萨铜像。这时正值北京大旱,皇帝下旨,命元智禅师设坛求雨。传说观世音菩萨在元大都化身乞丐妇乞讨数日,竟无人施舍,菩萨叹息说:“水灾旱灾虽是天灾,实际上是人自己作的孽,这里百姓,不尊天敬地,不归化佛祖;我一个穷老婆子,几天乞讨,竟化不到半粒米饭,足见大都之人,全无向善之心,难免咎由自取,理应遭受此灾祸。”有一位老人,听到菩萨这一番话,认定这乞妇是菩萨化身,老人马上上前施礼,说:“你一定是菩萨,以您的话,当今的灾难,是我们没有积善而引起,如果从今大家改过,这旱灾能不能解除?”菩萨道:“天心最是仁慈,只要肯诚心悔罪,人心向善,这旱灾还是可以解救的。”老人想:女菩萨惟有观世音。就倒身下拜,说:“多承观世音菩萨指点。伏愿菩萨大发慈悲,广施法力,普降甘霖。”这老人一面发动全城有善心的人,组织三天烧粥救济受灾百姓;一面四处宣传:菩萨已定三日之后午时三刻,显示宝相,普降甘霖。三天后清晨,农停耕,妇停织,商停市,全城百姓,焚香点烛,男女老幼,个个抬头仰脖,午时三刻时分,只见太室山顶悠悠升起一片白云,愈延愈广,白云中间,山头之上,只见观世音菩萨金身,右手拿杨柳枝,蘸着左手羊脂白玉瓶中的甘露,向东南西北禾田处洒去。足足半个时辰,大雨如注。旱灾解除。仁宗皇帝大喜,赐元智禅师为“佛日普照大德禅师”,并赐金澜袈裟,同时奉赦赐额为“东林禅寺”。老百姓敬称所见观世音菩萨为“灵雨观音”。我们今天在这里瞻仰的菩萨就是元代老百姓敬称的灵雨观世音菩萨。大家请看,清秀的玉观音菩萨脸上双目凝视,眉毛象一轮新月,两耳垂肩,面容慈祥,神情飘渺,体现了菩萨宽广的胸怀和仁慈的心肠。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根据佛经记载,善财童子53参,其27参到了普陀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说明观世音菩萨是个男身。在中国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兴盛,女信徒随之剧增,而在极乐世界中居然没有一位完全女性形象的大菩萨,未免令他们失望。观世音菩萨不是有32种化身吗?何不就让观世音菩萨以女性面貌出现呢?于是菩萨中唯一女身的观世音,也就适逢其时应运而生了。何况还有向“送子观音”祈求子嗣的。从那时起,观世音就以女菩萨的固定面目出现,我们东林寺里的观世音菩萨全部是女像。这尊菩萨由重2.96吨玉块,经过雕琢,现为重1.8吨,高1.8米的佛教艺术瑰宝。整个大殿香烟缭绕,安静谥祥。在这里大家是否感到尘世风俗荡涤一清,一种脱俗的感觉。这尊玉佛也是东林寺的镇寺之宝。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只须颂念观世音名号,他就能慈航普渡。所以我们称他为大悲菩萨,其显灵说法道场,传说在浙江普陀山。

金山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欢迎诸位来河北旅游,祝各位在邢台度过一段轻松惬意的时光。

首先我来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李,是铁路昌龙的专职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也可以叫我李导,今天我们的司机姓x,x师傅有着丰富的驾车经验,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所以我们会度过个愉快又安全的一天,有句歌词里说过“十年修的同船渡”今天我们能和大家共同开始这一天的旅行我感到非常得荣幸。我们一起出行,车厢就是我们共同的家,请大家一定要保持车厢的清洁,也真诚希望我能把今天变成你们一段美好的回忆。

现在是8:00正,我们现在就要出发了,大家把自己的行李放好,今天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希望给你们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心情会发现美丽的风景,现在我们已经上路了距我们今天要到的景点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大家都是邢台人,在你们眼中得邢台市什么样的那?我现在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邢台。

的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俗称“卧牛城”又有一种说法在古时候有一年发洪水,所有的地面被滔滔的洪水覆盖,有一头神牛驮着一个小孩来到了邢台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有了现在勤劳诚恳地牛城人,至今市区留有牛市街,东牛角,西牛角,市郊有牛尾河等等这头神牛留下的痕迹,随着这几年的经济改革的发展,邢台已经成为以煤炭,电力,钢铁为主,皮革、纺织为辅的中等工业城市,邢台市是由国务院1987年批准对外开放的,市区有郭守敬纪念馆,市南有沙河秦王湖,市东有千年古庙—扁鹊庙等省级风景区,而在邢台西山里有这几年刚被开发的景区,则犹如太行山美丽的女儿一样,虽未经过粉饰玉雕,却天生丽质,好似一颗颗明珠散落在邢台西部广阔的土地上。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