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走进新课程演讲稿(优质19篇)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优质19篇)

时间:2023-11-19 10:46:56 作者:紫衣梦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优质19篇)

演讲稿具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需要有清晰的开头、中间部分和总结,使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演讲者的观点。演讲呈现的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口才和气质,好的演讲稿也是至关重要的。

走进新课程教师节演讲稿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 ……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起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天赖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演讲稿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学习,自主探究的自我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待学生的多元化肯定式的评价。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份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我就课堂教学的和谐生成,浅谈一下我初浅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平等、和谐、快乐、体验、思考、评价、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应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而不在充当“传教士”,一味地只是进行知识的转移,当学生知道的东西与教师"不对应"时,就应征服学生、维持秩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成了管孩子,教师就是权威,就是课堂上的绝对统治者。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下,教师的教色的转变有着严峻的现实意义。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学生能做到独立思考,各抒已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同伴的不同想法。在课堂中教师关注课程的人文价值,发掘教材的德育素材,同时引导学生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亲如一家人的人文精神熏陶和品德教育。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经历都不一样,在每一节课堂活动中都会有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烁,都有学生灵性的童言童语。通过对话,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平等和谐式教学活动中。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

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课改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虽然我和孩子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领略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好处,正品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

回首走过几月的课改之路,也有过困惑,有过焦虑,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大量认读、规范语音、正确书写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即要体现生活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的目标时,我总是顾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谢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感觉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而这一切,都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在此,我想代孩子们道一声——感谢课改!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享有知识的游乐场。看,我们的小朋友正在和拼音宝宝交朋友呢,开小火车送字宝宝回家,到知识果园里采摘苹果,去登数学大山抢红旗,做拼字游戏时,大家拼出一句句有趣的话语,拼出了一个个神奇的童话。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灵动啊,他们正全身心的感悟着知识的无穷魅力!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饿展现才艺小舞台。听,小百灵唱歌了,娓娓动听;小播音员朗诵了,字正腔圆;小诗人呤诗了,摇头晃脑;小音乐家谱曲了,有模有样的;还有一群小评论家们正振振有辞的表述他们看法呢。课堂上多热闹啊,孩子们是那么的跃跃欲试,他们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的五彩池。记得有一次外面正下着小雨,我让小家伙们闭上眼睛感受斜织细雨的静缢,听听外面是什么声音?这时一双双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说:“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声音。”有的甜甜地告诉我:‘那是彩虹庆祝丰收的声音’有的欢快的说:“那是天使在唱歌的声音”还有的轻轻的说:“那是蝴蝶跳舞的声音”是怕跑美丽的蝴蝶吧?我告诉孩子们我听到的是他们诗一样的声音,孩子们可乐坏了。他们正用自己指挥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

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扔象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感谢课改,祝福课改!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满怀憧憬,将课改进行到底!

走进新课程教师演讲稿

自小,就崇拜老师。一代名师孔仲尼,垂范千古,令多少帝王为之逊色;“为了培养伟人,我来做教师”的应聘回答,道出了多少为师者潜藏于心底的雄心壮志。

当我真的步入教师这个职业时,我的老师就告诫我——教师职业是一把光辉闪烁的双刃剑:教书育人,陶冶激励,铸就英才,是教师职业对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发;而学无专长,德无垂范,毫无修改开的教学则有可能使黄金变成废铁,使珍珠永埋地下!

走进新课程,我才知道:有那么多漂亮的瞬间,让我忽视;有那么多要害的时刻,被我垄断;关闭孩子们求知心窗的,不是别人,恰是我自己!是我工作到深夜,近乎完事的课堂教学设计,堵住了孩子们泉涌的思想之流;是我滔滔不绝、规范细致的讲授,浇灭了孩子们自由驰骋的想像;是我连篇累牍、整洁划一的练习、测试造就了孩子们的单调乏味,是我小心翼翼、惟恐其越雷池一步的护理,折断了他们奋飞的翅膀!是我,是我自以为是的教育扼杀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学习的自主!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课堂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那个伴奏者!答应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气、布满活力的学习生活。

走进新课程,我才知道: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长成参天大树才是社会的有用之材,鲜花和绿草同样让大地焕发生气!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百炼成钢,有时候,铁和钢是等值的!记得那个看“绿太阳”展览的故事:三个孩子跟随着老师去观赏绿太阳的绘画展,第一个孩子说:“太阳是绿的?这怎么可能?它明明是红的。”第二个孩子说:“多美呀,绿色的太阳!生活竟这样奇妙!”第三个孩子说:“绿色的太阳是怎么演变出来的?”听着他们的评论,老师微笑着,肯定了他们的感受。许多年过去了,第一个孩子成了一名物理学家,第二个孩子成了一名艺术家,而第三个孩子则成了一名化学家!不能说因为这次画展,他们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个性的宽容,才让他们有了发展却是不容置疑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爱护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珍视他们的体验,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呵护!懂得了这一点,在恨铁不成钢的遗憾里,就会多一点老师的反思!

走进新课程,我才知道: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他们行进于新生活的双翅!一路行进的是学生,教师是那个向导!指明方向是教师的责任,而选定路线、选定行进的方式却是学生的权利!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是教师的义务,但绝不是小心翼翼的牵手同行,因为攀高跌沟、摔跌滚爬的体验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学费。

做英师,育人才,是我如今的愿望,我知道,断了的翅膀,可以医治,迷失的方向可以重新寻找,凤凰涅磐,有着毁灭的痛苦,才有新生的喜悦!我也知道,说起来轻易,做起来难;我还知道,前进的路上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成绩与失误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在这课改的大浪中,我希望我们所有同仁都能够搏击浪头,真正地尽到教师的职责,育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演讲稿

一、促进者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传统的教学难免会把教师个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为了达成某项既定的目标会毫不犹豫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任务。即使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的今日,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急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陈旧的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趟了。

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教师不是上帝,创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帮组学生发掘自身所蕴藏的无限的潜能,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并进取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敬小慎微,尽量不把自我个人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不一样的学生成为他们应当成为的“人才”。

二、研究者是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提出来的。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好的促进者,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自我专业的素养是要提高的。仅有自我站的高了,才能给低处的人予以正确的指引。做教师就必须时刻给自我充电,不断更新自我,做到与时俱进。研究者就是让自我像一个学生一样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论成果,从而才能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使之我们的教学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实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身教”。

三、建设者、开发者是从教学与课程关系提出的。

此刻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校本课程,许多学校都自我编印了校本书籍。很多校本课的资料都很贴合当地的传统和特色,或是贴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就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创编徒手操、自编舞蹈、武术套路、编写校本书、废旧器材的改造利用,游戏的开发等都能体现出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是走在前面的。对我来说这方面是我异常欠缺的,另一个方面是这些好的东西实践和推广的人还太少。当我们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时,我们就会对我们的所教学的资料理解更深刻,剖析更全面,给学生带去的也将是更丰富的知识,更严密的逻辑,更贴合实际发展规律的教学。

四、开放的教师是从学校与社区关系而言的。

开放的教师从目前来说应当是很难做到的吧!虽然我们此刻学校体育场地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上的群众也都参与进来,可是真正参与的教师却很少,或者说参与的教师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学校专职的体育教师一般都会是某个社区或俱乐部的教练,他们会组建社区的比赛团队和另一个社区的团队比赛,并构成一个惯例或一个联赛。而我们此刻这样的现象虽然有却很少,规模也很小,参与的年龄很多也是集中在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个群体。我们所带出来的运动队也都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赛。在其它的空闲时间内,组织社区间的比赛机会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我们任然把体育教学当成教师的专职职业,只在课堂教授。我们并没有把自我看成是一个开放的人,是社区的一员,也能够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并能够起到进取的推进作用。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演讲稿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一、“视教育为艺术”的思想。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更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它的对象更加特殊,因为教育培养的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现实中很多人已早厌倦了教育这种日益重复单调的工作,这些人问题根源在于没有认识教育艺术的含义,其实今天的教育不再是接受和继承,而是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同时,施教者也能在对事业的奉献中使自身的生命和才智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这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唯有懂得了教师生命的真谛,懂得了教育这门艺术特有的魅力,我们才能更爱教师这一职业,才能去奉献,也才能展现和擦亮教师的个人价值,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

二、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革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

1、比较异同。即向学生提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一组学习材料,让学生对其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探究,展开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研究性学习,思维活跃,在研讨、探究、辩驳中闪烁出许多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评价鉴赏。即对已有的结论、课外材料或课文,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品头论足、评价鉴赏,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行研究性学习。

3、观点争鸣。即对课本中或教师自己选择的课外材料中存在争议的观点,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阐明理由,在观点争鸣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4、焦点争论。即由教师提出焦点问题,或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研究、讨论有价值的焦点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

5、质疑问难。即在学习中从学生的疑难问题起步,放手让。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

6、专家研讨。即让学生就某方面问题大量查阅资料、充分准备,撰写研究报告,在“专家研讨会”上,进入专家角色,展开研究学习。

7、实验操作。即对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或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模拟,进行实验操作,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8、社会调查。即采用“社会调查”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就问题展开社会调查,进行研讨。

9、学科融合。即抓准本学科与其它各学科的融合点,让学生从这些融合点出发,大量涉猎其它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展开专题研究活动,撰写研究论文。

由此看来,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更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今天的青少年已不是几年前的青少年了,更不是十几年、几十年前的青少年了。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远远在我们成年人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以往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自我评价,去体会科学思想的真谛。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敢于大胆实践、敢于否定既有,敢想敢做才能走向成功。

四、走向新的教材观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教材改革,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教材编写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

一、教材改革的知识观:走向主客观的统一。

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仍然承载着儿童大部分的精神发展,无论是能力还是观念态度,都深深地印刻在对真知的探索和追求上。"知识就是力量",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教诲对我们仍然是一种警示和鞭策。今天的课程改革,关注能力的提升、人生价值的确定,乃至个性的良好发展,但这一切并不能使我们忽视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任何课程改革,如果失去其知识的追求,可能最终将失去自身的价值。对知识的观念变化的理解,是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

20世纪有影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1958年发表的全面体现其哲学思想的著作《个人知识》中,对传统的主客观分离的知识观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把知识看成是一种求知的寄托,将知识所具有的内在的美视为知识的理性内核,还原了知识所具有的热情的、个人的和人性的成分。同时,他认为知识具有默会的成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言传的,因而他认为知识也是具有个人性的。正如学会骑自行车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最终使自己骑在车上不致摔倒,这种技能也是知识的一种,而它的不可言传性却是不言而喻的。知识不是主观的,是客观性与个人性的结合。波兰尼这种关于知识的看法对课程和教材的知识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主客观全面的立场上来重新定位知识的价值变得非常必要。

新一轮教材改革,不仅需要关注那些被称之为"共同知识"的客观的、逻辑的、共同的知识,这些知识以间接经验为主,具有明显的可传递性,是我们以往构建教材内容的知识主体。而今我们更需要关生那些被称之为"个人知识"的主观的、情境的、默会的知识,这些知识以直接经验为主,主要靠个人的体验和领悟获得,具有明显的不可传递性,常常因遭到忽视而无缘于中小学教材,所以更值得倍加关注。这种个人知识进入中小学课程领域,将直接引起我们学习观的转变,关注学生从直接经验中进行学习,关注学生建立主动的、探究的、体验的、建构的学习方式。

按照新的知识观,教材内容的选择就要坚持双重来源,一是文化传统,一是生活实践。坚持文化传统,以文字、符号、表象等反映我国和世界优秀的文明精华,使学生获得人类共同的知识,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教材体系中都能找到明显的印证。以先进的学科观念审视教材的知识体系,重视结构化知识的意义和功能,对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加以清晰地展示,建立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和网络,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触类旁通,这些都是教材设计要坚持的方向。坚持关注生活实践,则意味着教材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实践,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动手、去操作、去体验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其中存有的属于个人的默会知识。

二、教材改革的学生观:改善学习的教材设计。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立、自主、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最终将导致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教材设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走出那种单纯以学科规律为导引的传统的教材设计,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

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是教材设计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过去,教材编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精选那些确定的无疑的知识或理论,教材对学生来说,成了一个权威知识发布的载体。这种只吸收确定知识的教材编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启发学生质疑、求异的心理取向,而这种敢于质疑、求异的心理取向,正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核。冲破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材的编制过程以及教材的教学过程,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教材革新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材设计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创造性的意见,适当地强调学生个人的鉴赏感悟,学生富有个性的个人体验、感情和想象,以及这种个性化感受、见解和启示的发表。交流和分享,而排斥对统一的所谓"标准答案"的片面追求。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澄清和反思自我的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对事实的尊重、愿意承认不确定性、批判地思考,等等。

三、教材改革的教师观:改进教学策略的教材设计。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因此,教材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创造,满足教师的教学创新,引导而不是禁铜、规范而不是限制教师利用教材对教学进行建构和创造,是教材编制不容忽视的问题。教材编制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教师精心打造和提供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教材无论编制得多么出色,它依然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被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时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尽管它是一种主要的资源。

尊重教师对教材的能动创造性,将扭转教材编制者和教师对教材的传统认识,建立更加开放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教材观,将给教材设计和编制带来新的方式和方法。

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考虑教师的需要和创造,应改变那种将所有事实和原理全部直接呈现的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给教学留有余地;教材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对教学策略进行开放性的设计和建议,是教材设计的重要任务。现代教学论的研究为教材设计带来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如主体性教学、探究--发现教学、合作性教学、反思性教学,等等,这些新的策略和方法在教材的设计中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单纯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会窒息和扼杀教师的教学创新,因此,教材要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思想。

开放性的教学策略要求教材不仅要关注呈现作为结论的知识,更要注意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意概念规律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创新和发展过程,力求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注意体现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探究活动的规律、技能和技巧。

四、教材改革的技术观: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教材改革的一股新的动力。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工具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进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引起了教学方式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负载在教育工具上的科学因素以理论或思想观念的形态进入课程与教学,影响到我们关于课程、教材、教学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影响到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等等。

中小学教材是课程的主要承载体,是组织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媒体。我们对教材的概念,早已不是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范围,而是指以文字教材为主体,包括音像与电子教材以及网络上经过加工和组织的信息。教材从一种被认为是静态的信息,开始逐步包含动态的交互的信息。文字教材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可能承载全部的教学任务,教材的范围可以说是大大地扩展了。

50人左右甚至人数更多的大班教学的情形下,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交互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似乎又带给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以新的希望。

预见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和课程将带来的变化,教材设计也必将做出重大的改变,教材的触角将迅速延伸到多媒体和网络,动感的。交互的多媒体教材将成为教材开发的新领域。计算机本身已不单纯是一门课程或技能,而是与所有课程有关的课程工具。

五、教材改革的整体观:走向统整的境界。

建立综合化的、整体的、整合的或统整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也是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在教材设计和编制中贯彻统整的理念和要求,是教材改革摆脱以往教材巨大的物性化的学科惯性,而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的关键。

教材的统整,要求树立学科教材改革的整体观。明确学科教材在教材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科教材设计需要更多地研究学科规律和适应各学科的普遍规律的相互关系;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研究和把握知识的局部和知识的整体之间的关系,切实增强教材整体性,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需要防止学科分化过细、彼此孤立隔离、内容重复和脱节。

教材的统整,要求既要克服学科本位的狭隘的倾向,也要防止学科教材非学科化的倾向。教材设计要兼顾三大要素,即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社会需要。要注重学术和文化传统的传承,更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充分利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教材体系。目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学科本位论的偏向,即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片面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因此否认学科体系的作用和魅力,在统整的背景下,各门学科对学科性质、目标和任务要定位准确,分清学科的科学性质和教育性质,学科的核心目标和一般目标,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意目标,研究和遵循学科的特殊规律和适应各学科的普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设置不同主题等形式,对学科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统整。学科教材的改革只有考虑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并把自身的改革放到更大范围中去考虑,才能在统整中获得平衡。

应该注意的是,教材调整的目的不是教材统整本身,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材统整的意义也不单是在于我们创造统整的方法,而更要关注统整背后的推动力量,即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素质。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演讲稿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像流水一样从高处流向低处,传递给学生,其特征就是韩愈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角色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角色,总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科学》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什么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该“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小学科学教学是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在他们的摸索过程中教师给予帮助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系统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老师面对一个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除了轻松地说“我不知道”外,还应该再加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老师对未知领域不必惶惶不安,而是需要引导被好奇心所激发的学生一起进行研究,不要让他们盲目地摸索,然后与他们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新《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转变呢?因为在将来的《科学》课堂上,学生所获得的科学知识不仅来自于封闭的课本。学生除了需要学习由《科学》教材直接提供、呈现的知识之外,还可以吸收来自科学教师个人领域的知识,更需要吸收来自学习伙伴和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而碰撞出来的新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被教科书统治着,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所有学习者的知识背景也都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成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咸“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走进新课程教师节演讲稿

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演讲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新课程教师节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 ……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起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天赖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将继续投入到课改的伟大实践,接受课改的严峻挑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新课程共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改之路漫漫兮,吾辈需努力。我们在探索课改的奥秘,我们在开辟课改的航道,我们在寻找课改的真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新课程标准》走进心灵、撞击心扉。我们在浇灌课改实验之花,我们将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

感谢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课改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走进新课程演讲稿。虽然我和孩子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领略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正品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

回首走过几月的课改之路,也有过困惑,有过焦虑,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大量认读、规范语音、正确书写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即要体现生活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的目标时,我总是顾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谢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感觉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而这一切,都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在此,我想代孩子们道一声--感谢课改!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享有知识的游乐场。

看,我们的小朋友正在和拼音宝宝交朋友呢,开小火车送字宝宝回家,到知识果园里采摘苹果,去登数学大山抢红旗,做拼字游戏时,各位拼出一句句有趣的话语,拼出了一个个神奇的童话。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灵动啊,他们正全身心的感悟着知识的无穷魅力!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饿展现才艺小舞台。听,小百灵唱歌了,娓娓动听;小播音员朗诵了,字正腔圆;小诗人呤诗了,摇头晃脑;小音乐家谱曲了,有模有样的;还有一群小评论家们正振振有辞的表述他们看法呢。课堂上多热闹啊,孩子们是那么的跃跃欲试,他们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喜悦!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的五彩池。

记得有一次外面正下着小雨,我让小家伙们闭上眼睛感受斜织细雨的静缢,听听外面是什么声音?这时一双双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说:“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声音。”有的甜甜地告诉我:‘那是彩虹庆祝丰收的声音’有的欢快的说:“那是天使在唱歌的声音”还有的轻轻的说:“那是蝴蝶跳舞的声音”是怕跑美丽的蝴蝶吧?我告诉孩子们我听到的是他们诗一样的声音,孩子们可乐坏了。他们正用自己指挥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

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也许我们扔象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也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感谢课改,祝福课改!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课改进行到底!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演讲稿

自小,就崇拜老师。一代名师孔仲尼,垂范千古,令多少帝王为之逊色;“为了培养伟人,我来做教师”的应聘回答,道出了多少为师者潜藏于心底的雄心壮志。

当我真的步入教师这个职业时,我的老师就告诫我――教师职业是一把光辉闪烁的双刃剑:教书育人,陶冶激励,铸就英才,是教师职业对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发;而学无专长,德无垂范,毫无修改开的教学则有可能使黄金变成废铁,使珍珠永埋地下!

走进新课程,我才知道:有那么多美丽的瞬间,让我忽视;有那么多关键的时刻,被我垄断;关闭孩子们求知心窗的,不是别人,恰是我自己!是我工作到深夜,近乎完事的课堂教学设计,堵住了孩子们泉涌的思想之流;是我滔滔不绝、规范细致的讲授,浇灭了孩子们自由驰骋的想像;是我连篇累牍、整齐划一的练习、测试造就了孩子们的单调乏味,是我小心翼翼、惟恐其越雷池一步的护理,折断了他们奋飞的翅膀!是我,是我自以为是的教育扼杀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学习的自主!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课堂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那个伴奏者!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

走进新课程,我才知道: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长成参天大树才是社会的有用之材,鲜花和绿草同样让大地焕发生机!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百炼成钢,有时候,铁和钢是等值的!记得那个看“绿太阳”展览的故事:三个孩子跟随着老师去观赏绿太阳的绘画展,第一个孩子说:“太阳是绿的?这怎么可能?它明明是红的。”第二个孩子说:“多美呀,绿色的太阳!生活竟这样奇妙!”第三个孩子说:“绿色的太阳是怎么演变出来的?”听着他们的评论,老师微笑着,肯定了他们的感受。许多年过去了,第一个孩子成了一名物理学家,第二个孩子成了一名艺术家,而第三个孩子则成了一名化学家!不能说因为这次画展,他们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个性的宽容,才让他们有了发展却是不容置疑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爱护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珍视他们的体验,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呵护!懂得了这一点,在恨铁不成钢的遗憾里,就会多一点老师的反思!

走进新课程,我才知道: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他们行进于新生活的双翅!一路行进的是学生,教师是那个向导!指明方向是教师的责任,而选定路线、选定行进的方式却是学生的权利!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是教师的义务,但绝不是小心翼翼的牵手同行,因为攀高跌沟、摔跌滚爬的体验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学费。

做英师,育人才,是我如今的愿望,我知道,断了的翅膀,可以医治,迷失的方向可以重新寻找,凤凰涅磐,有着毁灭的痛苦,才有新生的喜悦!我也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还知道,前进的路上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成绩与失误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在这课改的大浪中,我希望我们所有同仁都能够搏击浪头,真正地尽到教师的职责,育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走进新课程教师演讲材料》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走进新课程教师演讲材料。

教师节演讲稿:走进新课程我们同成长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起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天赖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将继续投入到课改的伟大实践,接受课改的严峻挑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新课程共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改之路漫漫兮,吾辈需努力。我们在探索课改的奥秘,我们在开辟课改的航道,我们在寻找课改的真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新课程标准》走进心灵、撞击心扉。我们在浇灌课改实验之花,我们将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走进新课程演讲——感谢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课改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虽然我和孩子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领略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正品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

回首走过几月的课改之路,也有过困惑,有过焦虑,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大量认读、规范语音、正确书写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即要体现生活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的目标时,我总是顾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谢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感觉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而这一切,都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在此,我想代孩子们道一声——感谢课改!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享有知识的游乐场。看,我们的小朋友正在和拼音宝宝交朋友呢,开小火车送字宝宝回家,到知识果园里采摘苹果,去登数学大山抢红旗,做拼字游戏时,大家拼出一句句有趣的话语,拼出了一个个神奇的童话。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灵动啊,他们正全身心的感悟着知识的无穷魅力!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饿展现才艺小舞台。听,小百灵唱歌了,娓娓动听;小播音员朗诵了,字正腔圆;小诗人呤诗了,摇头晃脑;小音乐家谱曲了,有模有样的;还有一群小评论家们正振振有辞的表述他们看法呢。课堂上多热闹啊,孩子们是那么的跃跃欲试,他们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的五彩池。记得有一次外面正下着小雨,我让小家伙们闭上眼睛感受斜织细雨的静缢,听听外面是什么声音?这时一双双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说:“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声音。”有的甜甜地告诉我:‘那是彩虹庆祝丰收的声音’有的欢快的说:“那是天使在唱歌的声音”还有的轻轻的说:“那是蝴蝶跳舞的声音”是怕跑美丽的蝴蝶吧?我告诉孩子们我听到的是他们诗一样的声音,孩子们可乐坏了。他们正用自己指挥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

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扔象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感谢课改,祝福课改!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课改进行到底!

走进新课程讲话稿

感谢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课改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虽然我和孩子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领略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正品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

回首走过几月的课改之路,也有过困惑,有过焦虑,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大量认读、规范语音、正确书写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即要体现生活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的目标时,我总是顾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谢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感觉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而这一切,都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在此,我想代孩子们道一声--感谢课改!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享有知识的游乐场。看,我们的小朋友正在和拼音宝宝交朋友呢,开小火车送字宝宝回家,到知识果园里采摘苹果,去登数学大山抢红旗,做拼字游戏时,大家拼出一句句有趣的话语,拼出了一个个神奇的童话。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灵动啊,他们正全身心的感悟着知识的无穷魅力!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饿展现才艺小舞台。听,小百灵唱歌了,娓娓动听;小播音员朗诵了,字正腔圆;小诗人呤诗了,摇头晃脑;小音乐家谱曲了,有模有样的;还有一群小评论家们正振振有辞的表述他们看法呢。课堂上多热闹啊,孩子们是那么的跃跃欲试,他们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的五彩池。记得有一次外面正下着小雨,我让小家伙们闭上眼睛感受斜织细雨的静缢,听听外面是什么声音?这时一双双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说:“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声音。”有的甜甜地告诉我:‘那是彩虹庆祝丰收的声音’有的欢快的说:“那是天使在唱歌的声音”还有的轻轻的说:“那是蝴蝶跳舞的声音”是怕跑美丽的蝴蝶吧?我告诉孩子们我听到的是他们诗一样的声音,孩子们可乐坏了。他们正用自己指挥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

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扔象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感谢课改,祝福课改!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课改进行到底!

走进新课程心得

《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于是把我的感想写了下来。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构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与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试验活动和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改革,要改的不是资料本身,而是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要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要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去学习,从而构成一种自主学习本事。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景,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仅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提高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本事、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也就是说,评价学生的方式应当多元化,更能反映学生学习全过程。

虽然有极个别的学生状态不太梦想,可是从整体上来看,他们在本质上并不坏,这是大多数教师都承认的事实。那么为什么我们还经常听到教师们报怨我们的学生呢?我想这其中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有一个衡量学生的'标准问题。我们的教师,大多还是以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有很多教师在这一点上观念依然是陈旧的,依然是抱着“唯分数论”的观点。

应当说,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没错的,可是这个学习不仅仅包含文化知识,它更应当包含学习做人。而我们的教师却只是以其中的一点——分数,去要求学生,衡量学生。有的教师开玩笑说:“学生怎样了?我们不就学习不好吗?你干嘛还老盯着我们的学习呀?”我想这很说明问题。如果一位教师真的为学生着想,真的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去想问题,那么,他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做人教育。教育到底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不能不是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

校长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课改,其实要改的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教育者本身,是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陈旧观念”,而这最根本的一点,我想就是我们的育人观念,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期望借着这次课改,能真正地转变“唯考试论”“唯升学论”的观念,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的本质目的。

走进新课程,挑战新课程论文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本文就新课程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谈点看法。

一、新课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1、要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让因循守旧者困惑,也给真正的改革者释放了智慧的源泉。以往,只要有现成的教材,捧一本教参就可以轻车熟路地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因为课程总是换汤不换药。如今,课程标准不那么具体那么精确了,却多了些弹性空间;而教材,也不再是经典,只是教学使用的材料了。这才让习惯于以教材为目的的教师感到困惑了。因此我们说观念转变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要想取得课改的成功,就要不断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而要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必须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总要触及过去的观念。有些多年积累的"经验"可能要被否定了,习惯的做法可能不宜再用了,甚至连自身的"威风"也要减下去几分了,又没有现成的新方法可以随手拈来。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新课程要求我们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智慧,新的教学智慧是要改造传统的教师权威。

近年来讨论的学生主体性、教师角色转换、自主建构性学习、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等问题,如今都将在改革中落实。教师在"死守"或"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上,首先要作出抉择,要适应新课程。就要与旧观念决裂,短时间内,教师的内心或许会有点心慌意乱,行动上也会无所适从,但从长远的方面来看,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能否尽快调整自己的思路,能否尽快在新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站在课程改革的制高点,考验了我们当代教师的学识与智慧。

2、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的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的勺子,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老人们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哲学家说,这就是天堂。同样的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

二、新课程教师角色变化。

1、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

二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个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三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如有一次我接手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作文能力很差,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先请学生听念范文,然后写下来,同学们听与写的过程中,感觉符合自己的实际,愿意写。

如果不这样,硬逼着连听写都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他们便失去兴趣,索性不写,效果反而更糟。等学生学会了写作文后,我们可以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往高处攀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在辅导后进生时我们应该别忘叮嘱自己:我是在帮助学生学习,我是学生的助手,我要有耐心。我们应该坚信学生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对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结果往往和学生搞得很僵,使得师生心里都不愉快。我们应该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助手,努力与学生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个学生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

在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智力不同,家庭情况也不同,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够同一高度的桃子。一刀切,切出来的只能是失败和沮丧。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和偏见。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期望值不能过高。硬要他们考一百分,就等于要求小指长得和中指一样长。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十个手指头都一般长,那就不叫手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

社会的丰富多彩也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必逼着100%的学生都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让学生也认识到:升学是人才;当数学家、文学家是人才;当工人、经商搞个体经营,干得踏踏实实,干得出色也是人才。

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1、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即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那么,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即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研究学习。当前课堂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

2、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即教师以教为中心,学生学围绕教转,严重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个人认为,教师备课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一位教师教学生学习"上、下、沙"三个生字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笔顺偏旁上。"竖――――横――――横――――上"、"横――――竖――――点――――下"、"左边三点水,右边少――――沙",这样教学,学生只能凭借机械记忆学习识字、写字,学习难免枯燥乏味。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结果当老师让学生听写的时候,就有两个学生把"上和下"给颠倒了。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不能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进行反思。假如老师这样教"上"和"下":上和下的长横代表地平线,一竖、一横像不像长在上面的一棵小树?一竖、一点像不像长在下面的树根?小树当然要往上长,树根当然要往下长。假如老师这样教"沙":沙,我们在海边或者河中才能看见,水少之后,才能看见沙。这样学习识字,要让学生忘掉是困难的。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先进的学习"生产力"。大家都熟悉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金子固然重要,但点石成金的方法比金子还重要。联系到教学,便会得出方法比知识还重要的结论。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传统的教学多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很欣赏这个观点。叶老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令人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真正重视学法指导的却不多见。例如,对于大段知识的掌握,有些教师充其量只能从应试的目的出发,强调某某题考试已考过多次,很重要,要记牢。至于怎么记,即是学生的事情,教师是不操这份心的。

3、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正视教材的相对性,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握教材不放,预设的教案也将是灵活的、有弹性的,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大胆地开发和创造,使师生达到共同创造、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它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前所未有、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教师应抓紧机遇,知难而上,为国家的基础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走进新课程》是朱慕菊教授主编的,是一本研究新课程方面的书籍,是一本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思考的书,是一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反思。它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而且在这个储备里知识还应该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学的快、学的好。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学生成绩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缺陷。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把这些方向和价值观传给学生,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常读书和常思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注重照本宣科的旧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课堂了,回想我近几年的教学方法,愕然发现填鸭式、灌输式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也不再仅满足于听老师讲课了,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自己教师的角色,是该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主导者的时候了。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传统的教学难免会把教师个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为了达成某项既定的目标会毫不犹豫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任务。即使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的今日,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急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陈旧的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趟了。

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教师不是上帝,创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帮组学生发掘自身所蕴藏的无限的潜能,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并进取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敬小慎微,尽量不把自我个人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不一样的学生成为他们应当成为的“人才”。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好的促进者,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自我专业的素养是要提高的。仅有自我站的高了,才能给低处的人予以正确的指引。做教师就必须时刻给自我充电,不断更新自我,做到与时俱进。研究者就是让自我像一个学生一样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论成果,从而才能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使之我们的教学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实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身教”。

此刻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校本课程,许多学校都自我编印了校本书籍。很多校本课的资料都很贴合当地的传统和特色,或是贴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就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创编徒手操、自编舞蹈、武术套路、编写校本书、废旧器材的改造利用,游戏的开发等都能体现出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是走在前面的。对我来说这方面是我异常欠缺的,另一个方面是这些好的东西实践和推广的人还太少。当我们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时,我们就会对我们的所教学的资料理解更深刻,剖析更全面,给学生带去的也将是更丰富的知识,更严密的逻辑,更贴合实际发展规律的教学。

开放的教师从目前来说应当是很难做到的吧!虽然我们此刻学校体育场地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上的群众也都参与进来,可是真正参与的教师却很少,或者说参与的教师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学校专职的体育教师一般都会是某个社区或俱乐部的教练,他们会组建社区的比赛团队和另一个社区的团队比赛,并构成一个惯例或一个联赛。而我们此刻这样的现象虽然有却很少,规模也很小,参与的年龄很多也是集中在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个群体。我们所带出来的运动队也都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赛。在其它的空闲时间内,组织社区间的比赛机会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我们任然把体育教学当成教师的专职职业,只在课堂教授。我们并没有把自我看成是一个开放的人,是社区的一员,也能够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并能够起到进取的推进作用。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本月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走进新课程》一书,这是一本对新课程进行全面解读的书。新的教育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育理念,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书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对教学,对新课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它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而且在这个储备里知识还应该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也要有水源。《新课程》要求我们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识得者。

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这里,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知识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走进新课程心得范文

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课改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虽然我和同学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领略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正品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

回首走过几月的课改之路,也有过困惑,有过焦虑,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即要体现生活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的目标时,我总是顾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谢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同学,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同学自主探究。感觉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我和同学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而这一切,都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在此,我想代同学们道一声--感谢课改!

们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感谢课改给同学一个发挥想象的五彩池。记得有一次外面正下着小雨,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斜织细雨的静缢,听外面是什么声音?这时一双双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说:“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声音。”有的甜甜地告诉我:‘那是彩虹庆祝丰收的声音’有的欢快的说:“那是天使在唱歌的声音”还有的轻轻的说:“那是蝴蝶跳舞的声音”是怕跑美丽的蝴蝶吧?我告诉同学们我听到的是他们诗一样的声音,同学们可乐坏了。他们正用自己指挥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

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扔象刚走路的同学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让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课改进行到底!

相关范文推荐
  • 11-19 高二语文家长会老师发言稿(通用15篇)
    家长会可以促使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业和成长。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
  • 11-19 市场部市场调研分析报告(通用19篇)
    报告范文通常包括引言、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所述事件或活动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1-19 ·世界足球日广播稿(实用16篇)
    广播稿是一种有效的传媒形式,通过广播的方式向大众传达信息和观点。它可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内容,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关注。我们应该学习如何撰写一份精彩的广播稿。广播稿是
  • 11-19 晚修缺勤检讨书范文(20篇)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检讨书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借鉴,以写出更好的检讨书。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xxx,我这学期
  • 11-19 政教主任工作总结及设想范文(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与成长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改进不足,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接下来是一些月工作总结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总结时
  • 11-19 小学六年级童年读后感(专业14篇)
    在读后感中,我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喜欢、不喜欢、赞赏或批评,从而与作者或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下是一些引人深思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 11-19 担保公司工作计划和目标(精选15篇)
    担保是一种法律行为,保证人承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履行债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担保行业发展趋势观察,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参考。年我们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20xx
  • 11-19 公司领导讲话稿万能(通用13篇)
    领导讲话稿中应该突出重点,使人们更加明确工作目标和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脍炙人口的领导讲话稿,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各位同仁们:大家好!那
  • 11-19 家教的协议书汇编(优秀19篇)
    合同协议一旦成立,双方当事人即具有履行和要求履行的权利和义务。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撰写合同协议。(一)合作费用标准及支付
  • 11-19 酒店采购年终总结报告(专业19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机会,可以向上级展示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成果和价值。查阅了大量的年终总结资料后,小编为大家挑选出了一些精彩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