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立夏节起义 立夏节到了教学课件(优秀5篇)

立夏节起义 立夏节到了教学课件(优秀5篇)

时间:2023-10-04 07:23:29 作者:灵魂曲 立夏节起义 立夏节到了教学课件(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立夏节起义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3.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金鱼吗?鱼在水里游,鱼会游到纸上吗?教师板书课题:鱼游到纸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27课。

(二)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一)检查预习。

1.生字新词闯关。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花港聚集罢了清澈见底赏心悦目

厂徽聋哑一丝不苟

说出难记的生字。强调“罢”字上半部是“罒”,不是“四”。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识青年人。

1.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聋哑人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他的什么举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三、品读体验

(一)研读“看鱼”。

1.出示重点语段。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2.指导朗读。

(1)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忘我、如痴如醉,板书:专心)

(2)从哪些词体会出来的?(老是、呆呆、静静)

(3)那你能不能试着读出他那忘我的、如痴如醉、专心的境界读出来?

抽生读,随机评价。齐声感情朗读。

3.接着交流: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青年看鱼的呢?“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忘了回家。”

(1)你又从中体会到什么?(恒心)

(2)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年有多少个星期天?(抓住“每个星期天”)

无论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还是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青年——“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过渡:年轻人看鱼这么专心,那他又是怎样画鱼的`呢?

(二)研读“画鱼”。

出示句子:“我挤进去一看……鱼好像在纸上游动。”

1.从这段话里,你读明白了鱼真的是自己游到了纸上的吗?(不是)你是从哪个词读明白的?(仿佛)“仿佛在纸上游动”,原来青年人是把鱼画得很逼真,把鱼画活了。

2.青年人是怎么把鱼画活的呢?让我们锁定青年人画鱼的这一幕,细细读读这段话,想想哪些地方能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3.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师相机评价)

4.理解“工笔细描”“一丝不苟”的意思。

同学们知道“工笔细描”什么意思吗?这个问题有点难,老师这样问好像在考美术专业的学生,那你能不能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能不能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词句谈谈对“工笔细描”的理解。

(1)交流:要画得细致,要一丝不苟。

(2)从哪体会出?(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3)见过姑娘绣花吗?你绣过十字绣吗?能不能谈谈感受?

理解得太好了,工笔细描就是用细细的毛笔尖一点一点描画出来,人物的每一个衣褶,甚至每一根头发、动物的羽毛、金鱼的鳞片都要细致描写,不能有丝毫马虎,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来形容——一丝不苟。因为画得细,所以画得速度慢。

(4)看看你们多棒,通过自己读书,理解了美术专业班的学生才能懂的名词。

(5)那么速写呢?,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理解“工笔细描”的方法来理解它呢?

5.指导朗读:青年画鱼,一会工笔细描,一会挥笔速写,慢中有快,静中有动,一条条金鱼就游到纸上来了!我们试着读读青年画鱼的句子,把青年高超的画技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试读。谁来试试,有点感觉了,再试试读出快慢变化。

(2)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看看能不能把金鱼读得真得游动起来。

(3)男女生分角色读。女同学读工笔细描这一部分,男同学读挥笔速写这一部分,注意分别读出绣花般的细致,读出豪爽派的挥洒。然后齐读。

6.面对如此传神的画难怪小女孩会惊奇地叫起来,谁替她叫一叫。

“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句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金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的?(融为一体)

(2)你能试着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3)出示画面: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都听到人们说什么了呢?

(三)领悟品质。

1.我把小女孩说的话“鱼游到你的纸上来了”,他却写到“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结合《胸有成竹》的故事理解其中的关系。

2.课文学到这里,聋哑青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总结延伸:青年正是勤奋专注地忘我地观鱼、画鱼,才使鱼游到了纸上,小姑娘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勤奋专注忘我的精神有了回报。

3.聋哑青年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热爱生活、刻苦学习)

四、巩固延伸

1.作者是怎样把聋哑青年这个人物写得如此生动呢?请同学们读读有关描写聋哑青年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练笔:想象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写下来。

立夏节起义篇二

优点:

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能以读为本,兼顾听、说的训练。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形式上根据学情及课文内容,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齐读等,特别是重点语句的反复朗读,有层次的朗读,大大增加了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进感情共鸣。在朗读过程中,实时进行了听、说、想的思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不足:

1.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备学生备的不充分。教学吃百家饭这段时,因为本地没有课文中描述的立夏节习俗,文本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生疏的,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复述是很不恰当的,我想如果把问题改为边读课文边填空,我相信多数学生会做得更好。

2.今后的课堂中还要多指导学生与学生间的评价。

立夏节起义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说出立夏节“吃百家饭”和“秤人活动”的习俗。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

4、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重点和难点:

1、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说出立夏节“吃百家饭”和“秤人活动”的习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

3、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预习: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师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

2、提问:你知道哪些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习俗?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和了解的节日。(出示图片)

3、师述:大家讲得很好。每年农历立夏,公历5月6日前也是一个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4、出示课题:49、立夏节到了(读题)

5、质疑。

二、一读课文。

请在课文里找一找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

出示句子:

※梅子熟了,枇杷黄了,还有那红得像宝石般的樱桃已摆在竹篮里上市了,不知不觉立夏节到了。

※布谷鸟在田野里鸣唱,杜鹃花开得正红,正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呀!

(1)学生字“枇杷”(出示图片)。

(2)指名读。比读。

三、二读课文

1、指名通读课文。

(出示听的要求)

2、课文介绍了立夏节的哪些习俗?

3、分别是课文的那几节?

(出示)吃“百家饭”(2~~4)

吃茶叶蛋(2)

称体重(5)

4、学习2——4小节

(1)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读2——4小节,自学生字。

2)、用“”划出写“百家饭”习俗的句子。

3)、说说你的感觉。

(2)检查:

a读生字(提示“蚕”的第一笔。)

b读词语。(出示)

c出示句子:

立夏节,孩子们要吃“百家饭”,预兆着他们会长得健康、聪明,是种庄稼的好手,会给村里人造福。(读句子)

d交流感觉。

过渡:吃“百家饭”,预兆着孩子长得健康、聪明,那称体重又是怎么回事呢?

5、学习第5小节

(1)轻声读读第5节。

(2)质疑,解答。

如: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3)谁愿意来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

1、师:文中有三句省略句,你能找到吗?请你读一读,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2、奖励做个游戏:

春节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3、立夏节到了,一派热闹的景象,人们的心里充满了欣喜。谁能用欣喜的语气读读课题。(指名读)

4、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1、介绍有关立夏的小知识。(为什么吃蛋?称人的由来。)

2、在众多的传统节日里,选一个自己最爱的,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六、作业布置。

a:1、抄写字词。

2、了解不同的节气。

b:1、抄写字词。

2、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选一个介绍给大家听。

立夏节起义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

2、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默读课文,按要求圈划词句并完成填空。

5、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

教学重点:

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按要求圈划词句并完成填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老师叙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和了解的节日。

3、老师叙述:大家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立夏节到了》。

二、示题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立夏节到了》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

(立夏节是在什么季节到来的?

立夏节到了,人们都会干些什么?

人们喜欢立夏节的到来吗?)

三、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

1、根据拼音学习生字新词

义:锅灶(通过看图片让学生了解)

习俗:习惯和风俗

德高望重:道德高,名望重

2、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3、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释疑

1、在多彩的季节里,立夏节到了:梅子青枇杷黄樱桃红

(有声有色)布谷鸟唱杜鹃花红

练习:照样子写:桃红____________

2、立夏节到了,一派热闹的景象:物:大米春笋韭菜茶叶蛋

人:孩子们大汉长辈

风俗:吃百家饭称人

练习:a:照样子写:雪白的大米

____________

b:照样子写句子:小姑娘摘着肥大的豆荚。

(谁干什么)

——————————————

3、整篇文章流露出人们的一种欣喜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最后一节(最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到了)

五、小结

六、拓展练习

1、读补充文章《腊八粥》作者:沈从文

2、在众多的传统节日里,选一个自己最爱的,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板书设计:

43立夏节到了

吃百家饭立夏蛋称人

立夏节起义篇五

1、教材简析

《立夏节到了》一文描写了江南水乡农历立夏节的传统习俗。第一节描写了立夏时节的当令水果有梅子、枇杷、樱桃。第2节写的是习俗:家门口箩里摆着雪白的大米,石凳上摆着新嫩的春笋、韭菜,还有茶叶蛋。第3和第4节详细描述了吃百家饭的习俗。第5节详细写了“称人”的习俗。通过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最后一节赞美了立夏时节,因为它是江南最美的季节。作者透过描写过立夏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时人们喜悦的心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对江南的怀恋和赞美。

2、三维目标

文本,是联系读者和作者的心灵桥梁,是教学的依据。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三维目标时,从小处着手,以品词为抓手,以读句为训练落实点展开阅读教学。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当词句烂熟于心时,文章的道自然而现。根据新课标要求念,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1、能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般、篮、箩、瓦、灶、辈、俗、福、筋”;2、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般、篮、灶、辈、俗、福”;3、积累8个词语“竹篮、鲜嫩、锅灶、老一辈、习俗、造福、德高望重、筋骨”,理解“德高望重”的含义。

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积累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

情感: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的喜悦心情,感受过节时的欢快气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科学识记,并理解“德高望重”的词义。2、积累文中描写立夏自然景物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立夏节的风俗,感受过节时的欢快气氛。2、积累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引导学生按要求摘抄,同时注意正确的格式),背诵。

【说学情】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多数学生在识字方面都已掌握了不少方法,学生会用他们喜欢的各种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不必手把手逐字教学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重点字的反馈指导上。比如本课认读中生字中“福(偏旁)、筋(读准前鼻音)”;识记字中“辈(上下两部分位置的正确摆放)、俗(右半部分的规范书写)”。在朗读课文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按标点正确停顿。但是对于本文中一些长句的朗读,教师就应该做到课堂上有效指导,以促使教学朗读目标的达成。班上基础好的同学在进行阅读的同时,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都有所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阅读理解中缺乏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子读懂文章的能力,阻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降低了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创设问题情景、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多元化评价等理念和教学行为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本节课我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我校的乐智教育发展目标,努力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说方法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那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结合低年段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将运用以下几种教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1)情境式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一堂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上课伊始,我设计出了这样的问题:“小朋友,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流传至今。每年夏天开始的这一天叫做“立夏”。立夏节到了,人们也会欢度这个传统节日呢?”这样的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自主式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在教学课文2-4节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动词运用的准确之处,并进行感情朗读。课堂通过这一形式一下就活跃起来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式教学法。“称人时,德高望重的长辈会对被称的孩子说什么祝愿的'话?”这一环节的实施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体验,自信地表达,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发表个性化见解的空间。

(4)读中悟情法。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表达。在本课教学中,我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坚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说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初读课文: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课前有所查阅,自然乐于交流表达)教师适当小结,引出每年夏天开始的这一天叫做“立夏”。立夏节到了,人们也会欢度这个传统节日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过立夏节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在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做到有要求、有目的地读课文,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了解“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的喜悦心情,感受过节时的欢快气氛:

当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后,围绕学习了解“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的喜悦心情。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一些填空和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同时品读有关词句,让学生感受立夏节的快乐。

(三)品读佳句,感受立夏时节之美: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遵循品词品句、以读为本的原则。以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为抓手,以关键语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为基础,指导学生读出有感情诵读好词佳句。以达熟读成诵之效。

(四)总结全文,拓展提高: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课要以读为本,写为基准,以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几方面能力以及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为目标,以教学生学习母语为主。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能真正上出实效。”因而我让学生进行了文本的拓展说话练习(除了立夏节,你最喜欢过什么传统节日?),提高学习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说教学准备】

1、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的功效。利用多媒体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例如,可以在教学描绘立夏节景色的句子时,用直观形象、色彩艳丽的图片直接导入,通过强有力的视觉感官,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文本的学习。又如对于“锅灶、秤花”等词语,学生感知不明晰,可以直接图片对照词语出现,词语教学省时高效。

2、学有趣生。课前可以分层要求,布置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立夏节”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介绍、民俗小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我想每一节语文课堂都可以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情动而辞发,互动而精彩,我将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力争让自己的每节语文课都能成为“三动”的乐智课堂!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