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反思总结(实用5篇)

最新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反思总结(实用5篇)

时间:2023-09-29 23:46:41 作者:紫薇儿 最新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反思总结(实用5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反思总结篇一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普遍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深切感受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对这个问题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教师应该拥有坚实的学科知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然而,有时我们发现自己在教学某些知识点时并没有深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学生时代没有彻底掌握这些知识,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和学习。因此,我意识到,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扎实的学科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和提升自己的学科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惑答疑,并带领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和策略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很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这使得学生很难对知识进行有效吸收和理解。因此,我开始积极寻找和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例如,我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例和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我的教学效果,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现在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这样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课堂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四,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关注整体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和关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能。

最后,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一个拥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相信,只有把师德素养放在首位,才能践行教育的真谛,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智慧卓越的学生。

总之,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也是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学习来解决的。通过扎实的学科知识、优秀的教学方法、全面的学生培养、个性化的教育和良好的师德素养,我们教师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反思总结篇二

教师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却存在不足之处。我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不断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并努力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下是我个人对于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我曾经有一次上课,学生提出了一个有关历史的问题,我发现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清晰。这次经历让我深感自己的学科知识不够扎实,为了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我开始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和钻研,并经常参加学科研讨会和培训,与同行交流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的过程。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教材内容单一,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我曾经在一堂数学课上,发现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兴趣越来越低。我决定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关键。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我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边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思考。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得到了更全面的提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另外,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注。我曾经在一次英语考试中,发现一名学生的成绩一直不理想。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了解,我发现这位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困难。为了帮助他克服困难,我给他安排了专门的听力训练,并找来一些与之相关的听力材料,帮助他提高听力能力。通过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这位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最后,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次上完课后,我都会进行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如果发现有学生掌握的不够好,我会思考是否是教学方法不当,是否是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准确等等。这种反思和调整,帮助我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并逐渐积累起教学经验。

总之,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提升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动力,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我们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反思总结篇三

摘要:导致教师教学反思倦怠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反思不见成效。因此,学校应帮助教师从微观问题入手进行反思,并配以行为跟进,让教师能及时见到实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增进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反思可以将经验提升为理论,通过在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生成知识。但是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教学反思倦怠,具体表现为反思心理疲倦、不愿反思、对待学校的反思要求持消极应付态度等。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么刚刚建立起的这条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将会变得越走越窄,为此,必须认真分析教师反思倦怠的原因并积极寻求对策,使教学反思真正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教师教学反思倦怠的症因分析

1.教师时间紧、工作压力大是其中重要因素教师一天正常的工作包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做学生思想工作等,这些工作让教师感到非常疲倦,坐下来也就不愿再思考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了。

2教师对反思实效感觉不明显

新课程改革以来,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被学校制度化,多数学校要求教师“天天有反思,周周有札记,月月有案例,期期有论文”。然而,实践中,许多教师工作一天后,即使没有遗憾,没有亮点,一般也就没有反思,但是还得写,于是,就出现了应付、敷衍了事现象,反思也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简单回顾而已,成了应景式的反思。这种情况日复一日,最终导致反思形式化、表面化,内容平凡重复,反思无新意、空洞无物。这样的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反思也就成了没有效果的行为,教师对反思的认同感和新鲜感也就日益减退,对反思感到厌倦。让反思制度化的出发点虽好,但要求过度,容易使教师疲于应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反思的形式化、表面化、无效化,从而导致教师对反思丧失兴趣。

3.当前的唯成绩论导致教师反思归因不当,偏离专业发展方向

大多数学校的考评制度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指标,成绩上升教师就很少去反思,成绩下滑才引起教师反思,这种关于成绩下滑的反思往往又归因不当,教师常常归因于作业布置得少了,对学生要求得不严了,而很少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思考自己不当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当的反思让教师并不能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的不足,而这给教师反馈的信号就是反思无成效,从而也就影响了教师的反思情绪。

4.反思自身的局限性

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反思是很难形成的,是相当深奥的要求,他们认为反思对于他们掌握那些一般认为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没有什么作用。而一些老教师也认为反思对教学并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教学上的重复了。另外,反思一般是针对现实问题的,但只进行问题的反思而不关注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是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即便是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若反思后缺乏行动跟进,同样不能解决现实问题,难以改变现状和显现实效,教师自然就没有积极性,感到厌倦。

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对策

改变教学反思现状,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变强制性反思为鼓励性反思

教学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思维,可以简单地将教学反思理解为对过去的教学过程或教学经验的再思考,所以,通常意义下教学反思不是当下发生的,也不是即时作出的。教学反思是教学行为作出之后,对行为过程及其结果或经验的再审视和再思考。也就是说,教学行为发生之前,教师通过备课活动这类的教学思维对采取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思考,并认为如此教学是可行的,教学之后,教师根据实际反应,又回头审视当时做出如此行动的想法的不足或英明。它不是与教学实践同时发生的,而是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显然这种理解更具有实践意义。

在这种理解意义下,教学反思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觉的自我行为反思,这种反思属于基于教师自觉性的一种反思;另一种是学校要求的反思,属于学校行为,有学校督促检查,这种反思属于基于学校要求的反思。这两种反思,一种出于自我,一种出于制度。反思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也就是说,后一种反思必须转化为前一种反思,才能产生实效,才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高压下的反思多数是应付的反思,是没有功效的反思。所以,学校应重新考虑对教师反思的具体要求,改强制为鼓励。同时,教师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适当的反思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反思可能是虚伪的。

2.从微观问题着手进行反思

首先要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反思作用观,那就是反思功能不是立竿见影的。尤其是理论工作者常期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提炼,使之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形成理论,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教师如果仅仅对经验进行反思,那就更难以感受到反思的实效性。其次,引导教师的反思方向。事实上,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可以说反思产生于以往教学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或“无知境界”。所以,要将反思引导到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上。当然,问题的内涵应该扩大化,凡是能引起自我信念的疑难或心理上的不适都应该看作是问题。如果教师没有遇到现实问题,而经验也没有明显增加,也就难以反思。“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即使“好”教师也难做无反思对象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从微观层面和局部视角去分析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反思。这类反思容易见到实效,容易激发教师反思的兴趣和热情。

3.反思后要有行动跟进

教学反思不是为回顾而回顾,而是要在回顾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修正行动方案,进入新的行动尝试。只有反思后进行行动跟进,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改变和成长。许多教师感觉不到反思的效能,就是因为反思后缺少行动跟进。所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二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反思、行动跟进”构成教师专业成长一个小周期,如下图。

每天都要求写反思日记可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教学行为技能需要巩固、熟练。意识到问题了,要认真反思;发现问题了,要深度反思。每次反思,都要调整改变教学行为,要有行动跟进。

4.反思定位要明确

在对教师反思的目标要求上,往往是要求教师指向更新教学观念,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但一开始就把教学反思定位在改变和重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个人化的教育哲学,要求有点高。刚开始应该把反思目标定位在改变教学行为上,这样就更直接具体一些,更容易见到实效。因此,对教学反思应适度要求,让教师慢慢养成习惯。

5.反思不等于写反思日记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是教学后的反思活动,而不是写反思日记,写反思日记是反思成果外化的一种形式。要区分反思和写反思的不同,只要反思之后认识提高了,行动跟进了,也未必要写出来。写反思日记、叙事写作,会产生关于被评价的日记或叙事的真实性和伦理问题,而目前学校可能还没有这样一个呈现真实反思的环境,所以,反思日记一般都是写些空泛的话,难以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学校要创造真正有利于教师反思活动的机制和环境,促成教师经常反思的习惯,让他们主动进行思想交流,而并不一定仅仅是每周都提交一份反思日记。

6.给予反思方法的指导

反思需要方法的引导。当前,在教师心目中,好像反思就是写反思日记。其实,反思的方法有许多,如教师间的交流讨论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反思形式。同样,反思的内容点也很多,可以对经验进行反思,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反思,每次反思不一定面面俱到。对经验的反思应该呈现阶段性,即一个阶段进行一次,而更多的是鼓励教师对具体某堂课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如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实际存在多少差距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智慧的火花’护迸发以及处理是否得当,等等。刚开始时,反思可能只是点滴的,但慢慢地会逐渐深刻和丰富起来。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反思总结篇四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足之处,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段:识别问题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导致学生只有单一的学科知识,而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其次,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新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再次,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和细心,对学生的问题回复不及时、不全面,学生往往无法及时解决问题而感到困惑。最后,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不足,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导致学生的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段: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学校可以建立教师教学能力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再次,教师可以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和借鉴他们的成功做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最后,培养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段:个人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实践中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足之处。首先,我过于注重课堂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参加研讨会,我逐渐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尝试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其次,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较为传统,缺乏趣味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开始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互动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最后,我也意识到了个体差异问题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通过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应积极参与培训和教学研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支持和机会,为教师提供平台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逐步解决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未来,我相信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不断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反思总结篇五

导致教师教学反思倦怠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反思不见成效。因此,学校应帮助教师从微观问题入手进行反思,并配以行为跟进,让教师能及时见到实效,从而。

教学反思是增进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反思可以将经验提升为理论,通过在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生成知识。但是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教学反思倦怠,具体表现为反思心理疲倦、不愿反思、对待学校的反思要求持消极应付态度等。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么刚刚建立起的这条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将会变得越走越窄,为此,必须认真分析教师反思倦怠的原因并积极寻求对策,使教学反思真正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1.教师时间紧、工作压力大是其中重要因素教师一天正常的工作包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做学生思想工作等,这些工作让教师感到非常疲倦,坐下来也就不愿再思考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了。

新课程改革以来,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被学校制度化,多数学校要求教师“天天有反思,周周有札记,月月有案例,期期有论文”。然而,实践中,许多教师工作一天后,即使没有遗憾,没有亮点,一般也就没有反思,但是还得写,于是,就出现了应付、敷衍了事现象,反思也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简单回顾而已,成了应景式的反思。这种情况日复一日,最终导致反思形式化、表面化,内容平凡重复,反思无新意、空洞无物。这样的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反思也就成了没有效果的行为,教师对反思的认同感和新鲜感也就日益减退,对反思感到厌倦。让反思制度化的出发点虽好,但要求过度,容易使教师疲于应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反思的形式化、表面化、无效化,从而导致教师对反思丧失兴趣。

大多数学校的考评制度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指标,成绩上升教师就很少去反思,成绩下滑才引起教师反思,这种关于成绩下滑的反思往往又归因不当,教师常常归因于作业布置得少了,对学生要求得不严了,而很少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思考自己不当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当的.反思让教师并不能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的不足,而这给教师反馈的信号就是反思无成效,从而也就影响了教师的反思情绪。

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反思是很难形成的,是相当深奥的要求,他们认为反思对于他们掌握那些一般认为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没有什么作用。而一些老教师也认为反思对教学并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教学上的重复了。另外,反思一般是针对现实问题的,但只进行问题的反思而不关注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是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即便是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若反思后缺乏行动跟进,同样不能解决现实问题,难以改变现状和显现实效,教师自然就没有积极性,感到厌倦。

改变教学反思现状,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教学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思维,可以简单地将教学反思理解为对过去的教学过程或教学经验的再思考,所以,通常意义下教学反思不是当下发生的,也不是即时作出的。教学反思是教学行为作出之后,对行为过程及其结果或经验的再审视和再思考。也就是说,教学行为发生之前,教师通过备课活动这类的教学思维对采取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思考,并认为如此教学是可行的,教学之后,教师根据实际反应,又回头审视当时做出如此行动的想法的不足或英明。它不是与教学实践同时发生的,而是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显然这种理解更具有实践意义。

在这种理解意义下,教学反思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觉的自我行为反思,这种反思属于基于教师自觉性的一种反思;另一种是学校要求的反思,属于学校行为,有学校督促检查,这种反思属于基于学校要求的反思。这两种反思,一种出于自我,一种出于制度。反思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也就是说,后一种反思必须转化为前一种反思,才能产生实效,才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高压下的反思多数是应付的反思,是没有功效的反思。所以,学校应重新考虑对教师反思的具体要求,改强制为鼓励。同时,教师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适当的反思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反思可能是虚伪的。

首先要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反思作用观,那就是反思功能不是立竿见影的。尤其是理论工作者常期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提炼,使之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形成理论,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教师如果仅仅对经验进行反思,那就更难以感受到反思的实效性。其次,引导教师的反思方向。事实上,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可以说反思产生于以往教学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或“无知境界”。所以,要将反思引导到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上。当然,问题的内涵应该扩大化,凡是能引起自我信念的疑难或心理上的不适都应该看作是问题。如果教师没有遇到现实问题,而经验也没有明显增加,也就难以反思。“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即使“好”教师也难做无反思对象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从微观层面和局部视角去分析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反思。这类反思容易见到实效,容易激发教师反思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不是为回顾而回顾,而是要在回顾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修正行动方案,进入新的行动尝试。只有反思后进行行动跟进,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改变和成长。许多教师感觉不到反思的效能,就是因为反思后缺少行动跟进。所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二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反思、行动跟进”构成教师专业成长一个小周期,如下图。

每天都要求写反思日记可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教学行为技能需要巩固、熟练。意识到问题了,要认真反思;发现问题了,要深度反思。每次反思,都要调整改变教学行为,要有行动跟进。

在对教师反思的目标要求上,往往是要求教师指向更新教学观念,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但一开始就把教学反思定位在改变和重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个人化的教育哲学,要求有点高。刚开始应该把反思目标定位在改变教学行为上,这样就更直接具体一些,更容易见到实效。因此,对教学反思应适度要求,让教师慢慢养成习惯。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是教学后的反思活动,而不是写反思日记,写反思日记是反思成果外化的一种形式。要区分反思和写反思的不同,只要反思之后认识提高了,行动跟进了,也未必要写出来。写反思日记、叙事写作,会产生关于被评价的日记或叙事的真实性和伦理问题,而目前学校可能还没有这样一个呈现真实反思的环境,所以,反思日记一般都是写些空泛的话,难以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学校要创造真正有利于教师反思活动的机制和环境,促成教师经常反思的习惯,让他们主动进行思想交流,而并不一定仅仅是每周都提交一份反思日记。

反思需要方法的引导。当前,在教师心目中,好像反思就是写反思日记。其实,反思的方法有许多,如教师间的交流讨论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反思形式。同样,反思的内容点也很多,可以对经验进行反思,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反思,每次反思不一定面面俱到。对经验的反思应该呈现阶段性,即一个阶段进行一次,而更多的是鼓励教师对具体某堂课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如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实际存在多少差距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智慧的火花’护迸发以及处理是否得当,等等。刚开始时,反思可能只是点滴的,但慢慢地会逐渐深刻和丰富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