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专业17篇)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专业17篇)

时间:2023-12-22 12:54:32 作者:紫薇儿

教案模板还可以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经验分享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参考框架。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您提升教学质量和能力。

整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数除以分数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整数除以分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地位、作用

《整数除以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分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了6个例题,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例2、例3、随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一”第7题。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并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2、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要求、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本班学生的学情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由于本课内容与整数除以整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难度应该不算大,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方法拟定如下:

1、谈话、创设情境法:上课开始通过谈话并出示四个橙子,通过分橙子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也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2、动手操作法: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本节课中在“探索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画,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节课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尤其在演示“分橙子”、“分彩带”等环节,模拟操作,变静为动,学生乐于结束,也会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的学法有:讨论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得以实现:

1、想一想:

2、说一说:

3、画一画:

4、议一议: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分散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回忆铺垫

出示四个橙子,并提出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橙子,目的是激活学生对平均分及整数除以整数有关知识的回忆,并为下面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做好铺垫。

环节二:质疑问难,引发冲突

设计意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整数除以分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

环节三:探究计算方法

怎样计算4÷1/2,4÷1/3,4÷1/4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环节四:小结计算方法。

观察环节三中得到的三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4÷1/2= 4×2

4÷1/3=4×3

4÷1/4=4×4

整数除以分数,都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三个算式进行比较、分析和推理,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特点及小结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环节五:提出质疑,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结合图形和前面学过的知识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在分析与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环节六:总结计算方法。

4÷1/2= 4×2

4÷1/3=4×3

4÷1/4=4×4

4÷2/3=4×3/2

整数除以分数,就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环节七:练习巩固。

完成课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一”第7题。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记忆以及初步体会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方法上的内在一致性。

分数乘小数说课稿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本课的教学,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以及练习法的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在学习中形成了多样性的解题思路。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得出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和分母约分。再通过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程度不一的学生在巩固新知中发展能力,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数学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在板演汇报各种算法时,教师未能引导学生说说小数和分数间的互化方法,未能及时关注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二是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学生板演的次数多了些,浪费了些课堂时间,使最后一个变式练习未进行就小结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得到了一些教学中的启示:一是课前要注重及时唤起学生对新授课内容相联系的相关知识,安排对相关知识提前巩固练习,课堂才能达到熟练应用;二是要不能忽视备学生,特别是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每位学生可以同步进行,但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因此这也是每位老师应下功夫思考的教学环节;三是教学中要不断的思考和学习,才会有不断的改进,在教学与反思中让自己进步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的奋斗目标。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课题1的一个教学内容。加减法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较为复杂计算的基础,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景、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教学准备有:多媒体课件、小棒、小黑板。

1、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是按照学前准备——探究新知——目标训练——拓展应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的活动顺序设计的,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看小棒引出整十数,通过拍手记数知道整十数有10、20、30、40、50、60、70、80、90从而引出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部分: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的情景,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第三部分:利用教材58页的第2题和计算机出示的两道题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以巩固和训练;第四部分: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训练;第五部分:课堂小结,小结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六部分:作业布置。

2、具体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学前准备,认识整十数。通过出示小棒引出:10、20、30、40、50、60、70、80、90。提问:这些数都是什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第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借助公园里有许多鲜花的场景,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的盆数,”和提出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以及“紫花有30盆,工人叔叔要搬走10盆,”问题:“还剩多少盆紫花?”。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了解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也可以用根据十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想: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也就是30,因此,10+20=30。为了使学生明白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三、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的设计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采用学生动手算,动口说的方式,练习时加强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练习的设计有三题,对比练习、目标练习和拓展应用练习。

第四、组织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主要以问题的形式组织,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情况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第五、作业设计。练习十第八题。

《分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分数除以整数》是第十一册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是分数除法教学重心环节。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会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教学目的:

2、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本课教法主要采用:温故知新、自主探究、合作评价、完善总结、巩固提高。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分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2、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三、

本课教法主要采用:温故知新、自主探究、合作评价、完善总结、巩固提高。

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够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一)热身铺垫、渐渐导入。

1、口算题:共2题,很简单,在熟练计算中温习计算方法。

2、口答:共2个数,让学生在轻松地口答列式中进入到今天新知识的学习海洋中,营造很松快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分数除法的意义垫定了基础。为学生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做好铺垫,并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本节知识的难点就在于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算理和方法,仅仅使用直观教具的演示,总结方法不够明显,借助动手操作、课件等,可以分步骤清晰呈现学生的思维路径,避免了教师新授的单向性,为全体学生的参与探究铺设了基础,让学生在比较中疏通算理,掌握了方法,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自己来感受这份喜悦,在归纳法则的时候,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计算方法,都有可能会引到同一点上,归结了数学教学的严谨性。

(三)巩固发展。

1、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作业中注意从除号到乘号的转化和除数转化为除数的倒数的变化,正确运算。

2、反馈练习:强化计算方法,熟练除数转化倒数的过程。

3、对比练习:在比较中理解分数除法和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正确合理的知识体系。

4、走进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数学的必然,在解决问题中深化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知识技能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个难点,学生容易受整数除法的影响,很难理解商变大的现象,应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教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投影出示: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

问:根据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问:这两个法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除法的法则。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的加减法》。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学习了同分母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分数的乘除法的重要基础。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的分析以及同学的认知经验,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同学经历探索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同学现有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是重点是熟悉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同学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加减法。

(一)教法。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为了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

1、情境教学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二)学法。

同时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思维不能依照单存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也给予了同学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交流、去总结。

下面我将详细地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要分为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引入,促进迁移。

我将要出示两道有关求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复习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接下来的新课环节做铺垫,唤醒同学的旧知,建立起与新知识的桥梁。

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我首先出示例:

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同学列出算式(1/2+1/4)并提问同学今天的分数加法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引入今天的课题是学习异分母的加减法,我并且适时板书。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同学的求知欲望,我抓住契机,提问同学,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我该怎么求呢?我给同学充足的时间去分组探究,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去发现1/2+1/4的结果是多少。这样的设计就让同学从抽象的数学计算转变为了具体的操作,不仅锻炼了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也符合小同学的思维特点。教师要充当好同学的引导者,这时我着力让同学去观察发现1/2可以看作几分之几?让同学试着说出是2/4,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初步感知要先将1/2进行通分,只有当分数单位相同的时候才能进行相加。

2、接着教学完例1后,我利用同学对异分母的加法的探究经验,引入同学做“试一试”的5/6-1/3,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尝试让同学独立练习,并集体交流。由于同学的个性差异,可能有些同学的结果是3/6,1/2,这时利用教学契机,提问同学3/6和1/2哪个更简洁?在交流中指导同学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接着让同学完成剩下的练习,并及时反馈结果。

3、最后,让同学去说说是怎么计算异分母的加减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同学理清最题思路和做题方法,培养了同学概括知识的能力。我在同学的总结中,最后加以给出准确的归纳,明确指出:“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候,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结果能写成最简分数的要写成最简分数。”

第三个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主要是让同学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4题,也是采取独立完成、集体校正的方法,对于同学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同学在练习环节达到对异分母加减法的熟练过程。同时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练习中也涉及到了利用异分母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部分设计主要让了同学体会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任务结尾。

这环节主要是让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谈谈自己的表现,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同学梳理知识的能力,也是为了培养同学正视自己对自己课堂评价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异分母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通分——同分母分数——结果写成最简分数。

《分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整数除以分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地位、作用。

《整数除以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分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了6个例题,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例2、例3、随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一”第7题。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并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2、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要求、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本班学生的学情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由于本课内容与整数除以整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难度应该不算大,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方法拟定如下:

1、谈话、创设情境法:上课开始通过谈话并出示四个橙子,通过分橙子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也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2、动手操作法: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本节课中在“探索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画,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节课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尤其在演示“分橙子”、“分彩带”等环节,模拟操作,变静为动,学生乐于结束,也会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的学法有:讨论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得以实现:。

1、想一想:

2、说一说:

3、画一画:

4、议一议: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分散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回忆铺垫。

出示四个橙子,并提出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橙子,目的是激活学生对平均分及整数除以整数有关知识的回忆,并为下面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做好铺垫。

环节二:质疑问难,引发冲突。

设计意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整数除以分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

环节三:探究计算方法。

怎样计算4÷1/2,4÷1/3,4÷1/4。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环节四:小结计算方法。

观察环节三中得到的三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4÷1/2=4×2。

4÷1/3=4×3。

4÷1/4=4×4。

整数除以分数,都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三个算式进行比较、分析和推理,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特点及小结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环节五:提出质疑,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结合图形和前面学过的知识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在分析与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环节六:总结计算方法。

4÷1/2=4×2。

4÷1/3=4×3。

4÷1/4=4×4。

4÷2/3=4×3/2。

整数除以分数,就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环节七:练习巩固。

完成课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一”第7题。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记忆以及初步体会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方法上的内在一致性。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小数除法例4是以买东西为题材,因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经验,有助于学生领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个实际问题,教学三个除法竖式,各有重点。三个竖式中教学的除法知识综合起来,就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第一个问题是求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计算9.6÷3。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还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计算求得结果。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数除以整数的认识基础,看着教材中的竖式,体会9.6÷3应该分两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联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体的解释,也可以根据小数的组成进行推理。通过9.6÷3的教学,学生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数除法那样列竖式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着写。

第二个问题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计算12÷5。整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把剩下的不够商1的部分作为余数,不再继续除了。小数除法中,要在余数的小数末尾添上“0”继续除。教材先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余数“2”的右边添一个“0”,让学生明白这里在应用小数的性质,除法还可以继续算。又通过“20”表示20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4个十分之一,既清楚了“4”在商里的位置,又突出了在商里及时点上小数点的必要性。

第三个问题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计算5.7÷6。这道题的商不满1,可以从总价5元多一些,数量6千克,因此单价不满1元的具体数量里感觉到。也可以根据整数部分“5”比除数6小,作出判断。教学着重解决“应该在整数部分写0”,而且要求学生自己想到这一点。

还有一点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小数乘法的例题只是初步体会它可以用竖式计算,算法的得出在“试一试”后。所以,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要一气呵成,待形成计算方法后再进行练习。小数除法例题里的三个计算都有预设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巩固,才能进入后面的教学。所以,每个问题解决以后,都要适量安排练习,使教学的新知识消化、内化,保障后面的教学能突出重点。

基于以上的要求,本人教学过程如下:

由一个生活中讨价还价的情景,引入避免可笑的情景,可以用小数乘法也可以用小数除法来解决,这样引出课题,学生产生强烈学习小数除法的愿望。

1、创设情景: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景,引出1千克的苹果如何算。

2、进行估算单价。这是生活中经常要甬道的。

3、独立探索,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9.6÷3的商。其中重点是解决用竖式来做的方法,知道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如果对答案有怀疑的还可以检算。

5、学生完成试一试以及改错的练习,最后学生自行总结小数除法的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里子商场促销活动,请同学帮忙买哪种比较合算,最后提示学生学好小数除法就不会出现开始的笑话了,只有多算、多练,才能提高口算以及计算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学生能主动探索,找到计算的方法,由情景的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小数的欲望,由讨价还价的场景吃到学好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学生能通过探索、讨论、尝试掌握小数除法的方法。

但尝试中学生对9.6÷3,商是3.2都会,但余的6角学生还是习惯表示成0.6,很难转变成6角再除的思维,接着用12÷5大多数同学只会商2(元)……余2元,没有想到精确地算出几元几角。而5.7÷6有许多学生整数部分要商0再除的想法一点都没有。确定商中的小数点是学生作业中难点。总之学生尝试中,有部分对算式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最后的试一试又是两道加除题0.2÷53÷15学生对3的后面加不加小数点起争论,加了就把被除数改了,不加很对齐再算,不加也容易把商的小数点对错。

这一节自我感受内容很多,同样小数除法,各种可能遇见的问题都在这一教时完成,有些贪多不烂,部分同学在云里雾里,算理不能理解的非常到位,象这样的课如何呈现,如何处理例题与试一试中5种不同的种情,而且还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这是专家才能解决的了,或者是编教材的人才能很好把握,本人有些手忙脚乱。以上仅此课的一些不成熟的反思。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对小数除法也有初步的接触并有一定的认识。它是在整数除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也是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课件、卡片、等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

《课标》指出:数学课里的计算课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的计算,更重要的是算法的分析过程与算理的归纳。新知的构建,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环环相扣、渐进深入。所以我在新课前设计了课前复习。

(二)教法的确定: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呢?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这节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要方式进行新课教学。利用教材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现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实际,重点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一)教学程序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复习引入

36÷3=54÷6=120÷6=

2、填空

0.2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7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1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2.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设计意图: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2、情境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教材中“体育锻炼”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

(2)适时点拨,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6)对各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种简便的算法,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指导学生列出的竖式22.4÷4后,老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22÷4会计算吗?学生算出后,提问这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20个个十分之一或者2个一,这是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问学生:24又表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24个十分之一。教师接着问: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前面点上小数点)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在竖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3、课堂练习6.25÷5= 26.4÷4= 14.7÷7= 43.5÷15=

4、回顾小结

让学生畅谈收获,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之,本课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多,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交流和探索,去发现和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5、课后反思

由于本人是新手,对一些教育理念的认识比较浅显,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许多不足。例如:对课堂的整体把控、对学生引导、教师的基本技能及课堂用语凝练有待提高。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点评和指导。

6、教学中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自己的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我们精心的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的学习。达到学生学会新知的目的。

分数说课稿

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体验行为与后果的联系,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讨论、探究等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公平的比较》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上节课重点探究认识了诚实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懂得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经验认识了考试作弊的错误和危害性;本节课将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作弊不仅仅关系个人的诚实品质,而且也有损公平的原则,引导学生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追求公正。它是上一课《诚实的检验》的延伸扩展,是第五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能运用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本节课结合学生以上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其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在参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维护公平公正。

能力:增强在社会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能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能正确处理好“友谊”与公平之间、“集体利益”与公正之间的关系。

知识:知道作弊不仅关系个人的诚实品质,也有损公平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情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本着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为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具体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行为实践能力。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

教学重点:认识作弊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友谊”与公平之间、“集体利益”与公正之间的关系。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关于公平公正原则、诚实守信准则的小故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课件出示:

环节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环节二:共话考试,考出真我。

环节三:真诚待人,讲究公正。

环节四:关爱集体,真情永驻。

环节五: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环节六:深化总结,体验收获。

环节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如果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考试作弊了,其影响是什么?

2、如果我们班上有两位同学考试作弊了,其影响是什么?

3、如果我们班上有5位同学考试作弊了,其影响是什么?

4、如果我们班上有20位同学考试作弊了,其影响是什么?

5、如果我们班上全班同学考试作弊了,其影响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温馨提示:考试作弊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它不只是涉及到个人的事情,而且关乎社会的秩序和公平,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知识链接:从某种角度看,考试也是一种公平的“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分数代表个人的学习成绩、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目前的升学和就业制度中,考试仍然是一种比较客观的鉴别和选拔方法。

环节二:共话考试,考出真我。

首先课件出示作弊图片,学生看后思考。

教师:这些作弊现象是个人的事吗?

学生再小组讨论。

温馨话语:作弊现象实质上是用不正当的和不公平的手段获得了不应该得到的利益,这不仅违背了诚实的准则,也破坏了公平的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敢于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他人合作能力;从课程内容上看学生在前面已认识到了考试是一种比较客观的鉴别和选拔方法,考试也应是一种公平的“竞赛”,那么再使学生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是有损公平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三:真诚待人,讲究公正。

有时,作弊行为就发生在我们关系很好的同学或朋友身上。

课件出示:我和小明是好朋友,平时我有什么困难都喜欢找他帮忙。一次考试中,我发现他不断地向我递眼色,原来他有一道题不会做,希望我告诉他。

提问:我自己不作弊,但。

(1)考试时,好朋友要看你的考试答案,你会怎么办?

(2)看到好朋友作弊了,你又该怎么办?

温馨提示:

1、讲友情也要讲原则。

2、当作弊与友谊纠缠在一起时,需要我们做出理性的分析和选择。

设计意图:本环节组织学生辩论,旨在通过辩论能够解决同学们之中非常普遍的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友谊”与公平的冲突,其中关键是辨析每一种选择的理由与后果,分清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以此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四:关爱集体,真情永驻。

在学校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各种竞赛活动中,也存在着分数、成绩与诚实、公平的关系问题。

课件出示:

身边的故事:赵里和杨小刚是学校初中部乒乓球队的搭档队员。在全县初中生乒乓球比赛之时,赵里生病了。球队临时找了本校高中一年级乒乓球打得最好的蒋剑飞代替他。比赛开始前,裁判问球队的杨小刚:“蒋剑飞是不是初中生?”

提问:

(1)杨小刚该说实话吗?

(2)杨小刚说实话是不是损害了集体利益?

(3)杨小刚不说实话又会怎么样?

(4)那么,如果你是他的话,你该怎么做?

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以身边熟悉的实例,通过一连串的设问,调动其积极思维,引起学生解决公平与维护“集体利益”的冲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确实有模糊认识,而且还存在一些学校、班级为了“集体利益”而弄虚作假的现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具体情境当中去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辨析每一种选择的理由与后果,使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结论:在“集体利益”与“公正”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坚守“公正”的原则,这恰恰才是关爱集体的表现,突破了本课的又一教学难点。

环节五: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课件出示:

(1)小明是大队部干部,同学让他给我们自己的班级板报多加点分。

(2)学校小路上,李元同学边走边吐瓜子皮。学生会干部上前制止,李元怕给班级扣分,就撒谎说是某班的张明。

(3)运动会上只能报两项,但小刚有多项特长,一定能给班级多得分。

请你对以上三个生活场景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环节六:深化总结,体验收获。

设计意图。

这种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很好的体现教材的知识要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分数说课稿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信息窗4《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能解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能”,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中心词“实际问题”,主要指根据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单位“1”未知的分数应用题。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求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思考空间。通过出示信息图,让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层次就是准确利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对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学习,总结解题方法。

《分数混合运算(三)》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通过呈现北京颐和园的信息,借助问题“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引入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课前,我设计了如下调研题进行了解:(课前调研题、前测分析)。

1.÷-×。

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了6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150千米要多少小时?

3.一袋大米,吃了20千克,还剩,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通过课前调研发现,全班40名同学参与前测,第一题计算正确的有36人,正确率是90%,第二题正确的是29人,正确率是72.5%,第3题会做的有17人,大约占一半。

鉴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目的。

1.能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理解分析稍复杂的分数除法等量关系。

1.通过学习新知中的1、2环节和巩固练习中的2、3题检测目标1——能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2.通过学习新知中的2、3、4环节、巩固练习中1、3题和回顾梳理、总结提炼检测目标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

导入环节,我通过创设“抢答”——看图列算式这一情境,对前面学习的简单的分数除法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进行了温故,更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分析题意,自主探究。

首先充分利用复习题中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线段图,对其进行改编,变成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让学生通过看图改编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单位“1”是哪个量?已知还是未知?单位“1”未知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借助线段图进行数量关系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进行解答。

在学生进行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若发现有的学生独立解决还存在困难,提示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观看微视频中的方法介绍,跟随微视频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解决出这个问题后,提示学生再次观看微视频,借助微视频的辅助作用突破重难点,理解题意,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3、回顾整理。

解决完问题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整理,总结、归纳方法,提升策略。

4、寻找异同,比较反思。

把本节课解决的新问题与复习题中的题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类型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巩固练习,深入新知。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采用了进行智力大闯关的游戏形式进行。

第一关:火眼金睛辨对错。

第二关:我会做。

第三关:慧眼识珠。

四、交流收获,归纳总结。

先让学生自己畅谈收获,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由教师画龙点睛,结合板书对本节课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梳理,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还有利于知识建构。

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分数问题。

颐和园面积-万寿山面积=昆明湖面积颐和园面积×(1-)=昆明湖面积。

总量-部分量=另一部分量总量×(1-已知分数)=另一部分量。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大刚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复习导入:说2/3、7/9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我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表示出的分数、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为学生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猪八戒吃西瓜》故事,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数找出来。

(二)教学例2:

1、怎么在圆中涂色来表示它们?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4。

5、分母是4的分数还有吗?

6、我们应该怎样涂色表示5/4?

(1)只用一个圆(单位1)表示,够不够?

(2)一个单位1不够,那怎么办?

(3)5/4怎么理解?5/4里有几个1/4?

(三)教学例3:

1、电脑依次出示例3的图形和分数。

2、让学生说说怎么涂色。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5?

5、表示10个1/5用了几个圆?表示13个1/5用了几个圆?

(四)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大屏幕上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1)同桌讨论分类方法。

(2)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分类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揭示概念:

(2)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指名概括、全班齐读。

(3)如何判定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4、练习:师生操练。

2、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假分数和图,看看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课堂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第1题。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二)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再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填写。

2、师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板书设计:

假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1。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

《分数乘整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它是在分数加减法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本单元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推理、验证等教学活动,主动建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推理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推导。

因为分数乘整数将为本单元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混合运算作好铺垫,所以设为重点;而且学生只学过整数的乘法和分数加减法,并未接触分数的乘法,所以本节课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个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基于上述设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由于学生已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整数乘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以此作为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设计,把例1转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帮小新解决这个问题。这富有挑战性的有趣味性问题,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此时学生处于“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末达”的状态,为学习新课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3)对比练习。兼顾到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设计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

《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真假分数,拓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可要学生识记它的概念并不难,但概念的教学不应以概念获得为目的,不能为教概念而将概念具体化——也就是说不能先有概念定义,再去寻找使之具体化的材料、实例。因此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让学生识记概念内容,而应通过具体的分数抽象出真假分数的概念,进而有效地拓展运用。基于这样的思考和理解,本节课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3、结合具体情境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突破难点:理解真假分数特征。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三个“一”。

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在遵循学生对概念认知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利用“数形结合”,凸显先“过程”后“对象”的认知顺序,充分理解概念。借助数轴和图形理解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将概念深化。

1、就是通过填四分之几这个分数了解学生起点。用图形表示出来,以了解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运用图片建立假分数的表象:通过怎样表示5/4?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1个单位“1”不够时,怎么办?让学生在辨析中明白5/4的意义。

3、在分类活动中构建真分数与假分数模型。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4/4”到底划到哪一类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最后产生看书的必要性。

4、完善概念的认知。数学概念一旦形成,既要通过练习巩固概念,更要关注概念外延的有效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数轴上判断真假分数的特征.从找规律中,拓展对真分数概念的认知,借助特殊的假分数,理解假分数有大于1,也有等于1的情况。尤其是最后的题组练习。从最基础的分类,引导发现,再到用字母表示,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将具体、繁多的分数提升到“b/a”这一个分数表示形式,把书教薄,将知识系统化。

在课的开始阶段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这里是第一次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形让学生直观的理解5/4,感受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图形与分数的一一对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真、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第二次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利用真假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再一次感受真假分数与1之间的关系。同时借助数轴的让学生感受真假分数“无限”性,这里话虽没挑明,但学生已能感受到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我们的孩子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习惯于唯一答案,不会全面思考问题,更不善于分类思考问题。因此在含有字母的分数中,除了完成判断的同时更注重分类思想的渗透,让学生从小接触不确定因素——a/6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让学生学会全面的思考问题,课堂中我充分发挥评价语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学会从不完整到完整的表述。这个环节的教学时间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为的就是将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从形象的呈现分数判断到让学生形成抽象的符号化思想。

总之,我认为概念教学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因此,我力求在概念建模后层层递进,不断地进行延伸,拓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善概念的理解认知,进一步使概念变得立体丰厚。

以上只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想法,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分数说课稿

对于本节,教材设计的是一道“已知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多少,求这个数”的例题。后面又在“试一试”部分分别设置了“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和“已知一个数去掉几分之几后,还剩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我将本节内容分为三课时来完成。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明确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并能解简单的方程;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一般步骤,同时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去掉几分之几后,还剩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的稍加变动,将问题转化为“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多少,求这个数”,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例题变动前后差别,让学生独立探索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少(或多)几分之几的数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或直观图;

2、根据对图的分析得出解题思路;

3、根据思路列出方程;

4、通过解方程进行计算作答。”

四个环节让学生达到逐步理解的目的。在通过对例题的稍加变动,将问题转化为“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多少,求这个数”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例题变动前后差别,让学生独立探索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二手房按揭购房合同(汇总14篇)
    在购房时机选择上,需要考虑市场供需状况和个人经济实力。以下是小编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的购房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思路。甲方,卖房人:身份证号
  • 12-22 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述职报告(专业23篇)
    走过这段时间,我意识到写一份详实的述职报告对于我的职业发展非常关键。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范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转眼间我已经在兴开街工作5年了,这
  • 12-22 技术员培训方案(模板22篇)
    通过制定培训方案,企业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整体业绩。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创新的培训方法和有效的培训手段。
  • 12-22 小学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材料(汇总18篇)
    事迹材料是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和评价,以期激励自己和他人不断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2-22 学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21篇)
    在撰写事迹材料时,应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夸大或歪曲事实。通过阅读这些事迹材料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背景的人们取得的突出成就和贡献。xxx同学能够积极
  • 12-22 一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表大全(16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担任的班级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它对于提高班级管理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班主任工作计划的范文,
  • 12-22 高中期末考试反思和总结范文(18篇)
    通过总结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不断优化的路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 12-22 体育教案教学反思(专业17篇)
    教学反思能够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更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这些教学反思范文中涉及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我们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活动目标:1、尝试
  • 12-22 烟花爆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业18篇)
    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地震、洪水、恐怖袭击等,以确保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急预案的编写和执行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专业人
  • 12-22 店面转让出租合同(实用18篇)
    转让合同是一种通过让与方将权益转移给受让方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变动。如果您需要参考其他行业的转让合同,可以通过以下链接下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