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 博客应用下高校教育教学论文(优质8篇)

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 博客应用下高校教育教学论文(优质8篇)

时间:2023-10-15 22:43:07 作者:碧墨 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 博客应用下高校教育教学论文(优质8篇)

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请坐。在写欢迎词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幽默和温暖的语言,增添欢快氛围。欢迎词范文的结构和内容都经过精心设计,可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篇一

一、高校教育教学中博客的主要作用

(一)学习的平台

作为一个学习的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创建博客的方式进行资助学习与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发布信息,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教师,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回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仅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更加及时与便捷,还能够集中解决一些学生的共性问题[1]。另外,博客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同专业与学科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平台进行问题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学科资源共享。

(二)补充教学

博客可以作为课堂之外的补充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对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导答疑,也可以用于文件与资料的传递,也可以用于评价学生作业,对学生进行在线实习管理。

(三)沟通平台

博客不仅仅可以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囊括学生家长与社会人士。能够让学校内部成员与外部成员之间更好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让彼此更加了解,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博客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缩短代沟。

(四)知识管理

博客还可以用于高校中不同专业中的知识管理,不仅有本学科老师所讲授的专业学科内容,还包含课外的站。在更新与发展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教育教学中运用博客的主要教学模式

现如今,博客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帮助学生与教师进行研究性与协作性学习,具体来讲,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博客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个人博客教学模式

个人博客的入门门槛较低,无论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博客。教师可以利用个人博客发表教育心得、教学方法、教学资料、教学经验等信息,也可以通过博客链接,将一些有意义的信息分享推荐给学生;为学生可以通过回帖的方式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在学习上的一些感想,与教师一起探讨学习问题[2]。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多了一种学习知识的途径,还可以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以外的另一面,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也可以在博客交流过程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于生活状态,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博客教学能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做到反思互动,真正实现教育的双边交流。

(二)群博客教学模式

一个专业或一个班级可以创建一个群博客,用来发布专业信息与学习资料。教师可以通过群博客将想要发布的信息一次性传达给相关学生,学生也可以发布学习信息与其他学生交流与共享。另外,一些高校学生社团也可以创建群博客,在其中发布社团信息,进行活动安排,也可以通过连接手段分享资料。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有归属感与集体意识,在分享自己成果与信息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他人的经验与信息,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

(三)专业博客教学模式

在高校中,很多知识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可以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分类,并建立专业博客进行教学。在专业博客中,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分享彼此受众掌握的信息,用以扩充博客的专业性,这种博客可以将其看作成为一个能够提供专业知识的网络图书馆,教师可以在专业博客中对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进行剖析,也可以解答学生在专业上的困惑。但在运用博客进行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博客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其次,博客不仅仅是一种用于传播知识的教学手段,还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再次,将博客中的留言记录功能充分利用起来,让其成为一个个性化的教学平台;最后,教学应鼓励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通过博客掌握学生情况,进行正确引导。

三、结论

当前,博客已经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运用的越来越普遍,这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平台拓宽了传统教学的教育途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新型平台与学生交流,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篇二

摘要:主要研究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武术文化教育,分析了高校武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对武术文化教育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渗透武术文化教育,能够将武术教学在学生人格养成和文化修养的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丰富武术教学的内涵,将武术教学从单纯的体育教学上升到文化素质教育层次,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武术文化,单纯从武术教学层面讲,武术文化教育的开展也有着激发学生兴趣、消除陌生感的作用,对提高武术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武术文化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体育形式,有着很强的观赏性,同时兼具健身、攻防和修身养性的功能,这是其他传统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因此武术并不能单纯视作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形式,还应该理解为一种体育艺术项目,在高校开设武术课程对锻炼学生体魄,强身健体有着很大的帮助。武术教学同样不能将武术局限为一种体育运动,而是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弘扬武术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1高校武术教育

武术进入学校最早是在19,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现在国内已经有超过17个省市将武术纳入教育计划中,但是武术教育和传统体育项目教育有所不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采用常规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导致在武术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

1.1教材编排不合理

教材是学生学习理解武术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依托,对学生兴趣培养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着教材陈旧、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标准化程度不足,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拓展思考的空间。教材是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教材的改编,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现阶段的武术教学教材往往过分关注技术动作,对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基本的介绍,学生对武术动作和发力技巧的名称尚且不能理解,更何况学习和理解掌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编者需要着重从知识结构、智力结构、文化思想和武德教育等方面入手,合理编排,形成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课程结构。为了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编者可以采用“武林秘籍”般的编排方法,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清晰地展示动作要领,教材本身要突出标准化和联系性的特点,将地方性的武术流派引入到高校中,如广东南拳、湖北洪拳和北方的“把式”,拉近学生和武术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1.2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

现阶段,一些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武术理论和实际练习之间脱节,一些教师只是对着教材向学生解释了武术的基本概念,但是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练习,也有一些教师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发力训练,缺乏基础的武术理论讲解,认为只有多练习才能够让学生慢慢领悟。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都是欠妥的,教师应该脱离传统武术师傅教徒弟的方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教师教学生的方法,而是需要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武术套路的发力技巧及其科学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武术的理解。

1.3师资力量薄弱

武术课程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很多高校都没有丰富的开办经验,专业的武术教师十分稀缺,而且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有着很强的门派意识,不愿意将自己的武术本领轻易示人,导致武术课程缺少真正懂武术同时也懂教学的教师,给高校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武术界同仁应该积极开展跨门派交流,超越门派禁忌,组织大型经验沟通和理论知识交流会议,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努力络知识和教学知识,提高自身武术教学的科学性,高校之间也应该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加强沟通合作,培养更多懂武术的高知识水平人才。

2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

主要从武术教师队伍建设、在武术教材中增加武术文化内容、武术教学成果考察体系的优化和社团活动在武术文化宣传方面积极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入手,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开展策略进行了阐述,认为武术文化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爱武尚武的环境氛围,学生才能够自觉地接受武术文化,提升武术涵养。

2.1高武术文化涵养教师队伍建设

武术教师自身的武术水平、武术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直接影响武术教学质量,在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是能够胜任的专业武术教师比较稀缺,现任武术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除了体育院校,其他专业多以体育课的形式出现,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身体素质不高,缺乏运动量,对武术缺乏了解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给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有必要开展武术文化教育,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武艺高超、谙熟江湖规矩的“武林人士”以助教的形式参与到武术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武行中的基本规矩和礼仪,很多学生从小就喜欢武侠小说和电视剧,都有着自己的江湖梦,通过和真正的武术传人接触,学生能够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学校则要加强学校间武术教师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培养优秀的武术教育者,组建一支高武术文化素养且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武术教师队伍。

2.2在武术教材中渗透武术文化

教材是武术理论基础的载体,更是武术文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很多时候一些武术文化知识无法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将这些武术文化内容编排进教材中,配合一些武术名家的优秀事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武术理论知识和发力技巧口诀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武术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深奥的阴阳哲学观。武术教材的编排要为教师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方便,在教材中增加传统武术文化知识的同时,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配合电子教材,方便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现阶段,普通高校武术教材以简化太极拳、长拳等简化武术套路为主,武术基础理论知识严重匮乏,编者需要多多请教武学名家,加强对武术基础理论的理解,并在教材中由浅入深地逐级渗透进去,为高质量的武术教学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

2.3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传统门派武术教学评价以切磋为主,以胜负分高下,这样的方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是不可行的,高校武术教学结束后学生可能仅仅掌握了几套武术套路和基础的发力技巧,但是并没有形成实战能力,因此高校武术课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武术技巧熟练情况、基础武术理论掌握程度和武术文化素养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武术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武术课考试内容中应该逐渐放宽对技击技术、发力技巧的考核和对武术套路熟练程度的考察,将武术理论知识、武术文化素养以及学习态度也纳入到评价标准中,形成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2.4武术社团作用的充分发挥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兴趣自发结成的小组,和武术课程不同的是武术社团的成员往往对武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很多高校武术协会往往都是由武术爱好者组建的社团,但是武术社团存在着缺少武术教师专业指导的问题,组织管理松散。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武术社团在弘扬武术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团联合武术课程组织表演、切磋等武术活动,培养武术骨干,在各种仪式性很强的武术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武术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不自觉地形成武术文化意识,为武术文化的弘扬发挥自己的作用。

3结语

武术,止战之术。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独树一帜的一部分,是中国深厚哲学思辨、人文精神在搏击运动中的体现与结晶,反映了中国人爱好和平、修身内敛的人生境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对弘扬国术和学生优秀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2]杨嘉民.文化大发展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xx.

[4]何艳强.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d].河南大学,20xx.

[5]李美兰.成都市高校公体武术教学现状调查[d].成都体育学院,20xx.

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篇三

生活教育融入计算机教学必须遵守以生活内容为中心原则,注重计算机教学活动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展开,强调运用计算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思维意识,有助于贯彻计算机理论的基本理念。教师不能只围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生活中的资源,把组织教学放在首位,注重运用生活中的事件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创设计算机技术与生活相匹配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切感受计算机知识。课堂源于生活,只有实现知识与生活的共鸣,让信息技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计算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生活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亲近感,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满足学生心理的目标。

2.2教学形式合作化的原则

教师开展生活化的计算机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化的计算机教学活动当中,只有在教学过程贯彻生活化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和玩中学,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在相互合作借鉴的氛围里学习知识。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进行相互影响,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其次,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后,还要引导学生主动走入生活化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注重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交流,通过学生自主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达到相互取长补短的教学目标。第三,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以学生合作探究模式为主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可以扩大课堂实践空间,丰富教学的内容,运用学生的奇思妙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第四,教与学是互动的过程,教师只有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具体实践项目,才会促进学生认知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给学生制定出具体学习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

2.3以任务驱动为活动中心的原则

教师要组织开展好生活化的计算机教学活动,还必须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以任务为中心,运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认识知识的价值,促进学生由表层认识知识向深层的实践认知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知识的目标,这样便于学生深入学习,从而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生活化教学强调知行合一,只有给学生布置具体的教学任务,才能促进学生在实践和操作中直观感受知识,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思维、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3计算机教学应用生活教育的策略

3.1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贯彻落实生活教育原则,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全面达到生活教育要求。首先,设计符合学生生活需求,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完整教学体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和具体解决生活中任务的基础上,参与具体的计算机教学活动。其次,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注重使用共享性的生活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呈现各种软件的制作效果,引导学生探究软件使用奥秘,然后布置给学生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具体软件进行操作。第三,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反思,促进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里更好学习计算机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从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2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有效接触计算机,学习计算机的环境已发生较大的改变,教师在这一大背景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问题解决思路的教育尤为重要。首先,在传授基本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围绕学生的使用计算机需求,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检索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自学的基本方法。其次,注重围绕典型的生活中的任务讲解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第三,注重开展计算机慕课与微课教学,适当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把计算机的基础性教学向课前转移,在课堂上主要解决学生自学遇到的困惑,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第四,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形成网络化的互动教学环境,由教师在线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有效解决问题,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4结语

生活教育可以给计算机教学提供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直观感受计算机知识价值,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活教育用于计算机教学,必须使用任务教学法、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生活与计算机知识连接的载体,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篇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理念

在高级教育机构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创业教育是否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并为之努力,也就是说要认识到大学生是创业教育主体位置,要以此为标杆来进行培训和教育。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研究人员表示,人的主体地位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基于实践活动的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承认大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感受到自身被平等对待,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需要设置合理的培训课程,将相关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发挥大学生自主能动性上来。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每一个节点,都要认识到每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个体差异,而有这些差异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创业需要也是不同的。所以说,在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这些不同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不同大学生对待创业的心理以及对创业工作的认识能力甚至大学生背后的家庭条件影响,都要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具有个体差异特色的培训课程,实现分级教学、分层服务,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创业教育的独特魅力,从而确保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在这种环境中找到独立创业的精神力量。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原则

1.积极调动,教育引导与主体自觉相结合

中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开展并不普遍,由此导致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象也不多件,因而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学生还是接受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没有进行自主创业的准备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往往都是自毕业之后就去寻找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与奋斗激情。所以说,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机构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对创业教育接受的主体大学生进行全面和完善的引导,不断地强化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信心,想成他们自主创业的理念,吸引他们主动地思考未来的出路;同时,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他们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下一步应该如何开展工作;最重要的是,让接受教育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一定水平的专业技能,只有基础工作做好,学生才有能力和自信去开展创业。

2.注重实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坚持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论和人的发展论以及教育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所规定的,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仅仅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并不一定能够掌握好该门技能,可能仅仅只是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习惯。某些行为习惯,需要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接触和了解,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比较形象的思维,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最终形成具有实战能力的工作技能。

3.因材施教,共性指导与个性辅导相结合

所谓因材施教,也就是按照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或者其他能力而采取的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因为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事情不同,所获得的经历不同,也就拥有不同的能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一定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深入研究适合相对个体的教学手段,才能最大程度的趋利避害,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独立创业的水平和能力,反之,如果仅仅采取统一的培训方式,学生就无法根据教育内容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轨迹,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走弯路。所以说,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应该仅仅包含统一的就业指导,还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

三、德育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1.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陶冶模式

开展多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突显创业教育文化主题。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东西,既承载和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传承和发展着校园文化的内涵。要在高校中广泛开展高品位的科技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使校园文化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趣味性与感官的愉悦上,应结合科学特色、专业特色开展较高层次的学术文化活动,提倡有品位、高格调的科技创新活动,突显创业教育文化主题,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多地体现学术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统一。一要以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广泛开展各种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如开展“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比赛”、“创业创意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商业计划大赛”、“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等活动,集中展示学生的创造成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分析问题、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完善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这不仅以活动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新力更制造了鼓励创业的舆论环境。

2.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验模式

首先,正确认识勤工助学。由于勤工助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位置,导致了部分学生和学校对其社会属性的误读。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机构的不断发展,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而此时勤工俭学的属性也有扶助贫困学生的单一属性转化为了社会实践以及提升学生工作经验、锻炼自我的一种手段,这对于高等教育机构的创业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所以说,高等教育机构需要不断地拓宽学校内部和外部勤工助学的渠道,挖掘合适的资源,搭建校园内部的信息沟通网络,为更多有进行社会锻炼的学生提供更有有价值的岗位。其次,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能够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德育教育的课堂,对学生的培训和教育也较为有针对性,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创业以的灵感和技能。同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到活动中去,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把之前所学知识找到合适的实验地点。再次,目前在各地广泛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在有效维护了国家资产不收损失的同时,也避免了投资方在组建基地时的资金投入面临风险。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良好的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较为集中的创业辅导服务设施以及优越的师资力量,使得集群化的效果得到放大化,投资者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最后,国家和各级政府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3.大学生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广泛采用的德育教育进入大学生创业培训教育的趋势,是将大量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带入其中,以求得到最为理想的教学结果。比如东北地区的吉林大学,他们就采用了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方式,邀请了很多大型外企的企业高管来到大学进行演讲。而这些企业的高管从第一线带来了创业、事业等方面的经验,同时与大学生分享了自身发展的轨迹,成功者的说教永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正能量,这些不可多得的财富在演讲的过程中都可以被有心的同学所吸收接纳。其次课程设计要根据培养目标物化为课程计划和教材。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形成、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的校本教材,用以指导创业教育活动。这些手段为大学生的创业之旅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理念。同时,在这些充满了实践性的.课程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增加具有互动性、交融性的课程,使得大学生的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大学生通过自身所学理论以及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独立或者组成团队形成活动策划方案,在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递进,通过合作过程中的交流,使单一的思考融入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理念,从而激发出更加合理和富有创造性的创业思路。

4.大学生创业教育激励保障模式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支柱,老师是学校的财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全局意义。高等教育机构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等知识人才的重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学校是否能够圆满完成政府和国家对学校的期望。同样,依托于学校的教育产业也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来做基础。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创业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幸运的是国家目前非常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工作开展,并给予了较为积极的支持。无论是政策措施还是财政支出,在大学创业教育板块都有了比较可观的投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纲领性文件来支持大学生对企业进行深度的改造和承包,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做起,从事小型、具有高度知识加成的科技型企业。四、结语创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是能够应对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实用性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机构的着力点。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之中,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上升到道德层面上,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又能够有效的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将有利于打造高等教育机构的创业文化氛围,使得广大学生群体都融入到这一积极的文化氛围之中去,使得创业文化真正成为大学生求助创业的利器。

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篇五

要将大数据有效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重视大数据,不断强化大数据意识,并积极采集各类教育信息和校园数据。通过这些基础的教育数据,顺利有序地开展大数据应用工作。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虽然有了基本的大数据意识,大部分都创建起了相应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这些信息系统几乎都处于相对隔离状态,很多都是仅供高校各个部门内部使用,从而制约了教育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存在着在大量的“信息孤岛”现象。所以各大高校有必要提升本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建立系统的数据管理机制与完善的高校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在此系统内,高校学生的相关信息、学校办学信息、课程设置信息等都被有效收集与汇总,进而构成一个全校范围内的数据集成平台,在此平台上,全校师生能够依据不同的权限共享学校和学生的相关信息,并不断挖掘教育数据价值,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进步。

4。2组建高素质的教育大数据管理队伍,加强对教育大数据的研究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是大数据必须在相关的人工操控管理下,才能充分实现其数据分析和数据预测功能。所以拥有科学的大数据思维和精湛的大数据分析技能的人才是各行各业的重要人才。具体到高校教育管理行业,拥有教育大数据思维和教育大数据分析能力的高校教师在我国众多高校中并不多见。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大数据管理分析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大数据管理队伍,不断加强对大数据的研究,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更好地为高校教育和管理服务。

4。3实行校企联合,共同推动大数据研究

大数据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烦琐而技术性高的工作,它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高校要从研究资金、政策机制、硬件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保障。同时高校可以尝试推行校企联合机制,积极与社会上专业的大数据采集分析企业、各类在线学习的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把高校的各类教育大数据与学生日常存储的互联网平台、在线平台上的各类数据结合,并由专业的大数据研究公司开发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这样就可以充分借助社会企业的力量,加强大数据的应用,进而推动学校办学的发展,建设智慧型的校园。

4。4注重大数据的应用规范,加强大数据监管

信息化的发展与大数据的采集、分析为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便利,提升了高校教育质量与高校管理的科学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许多高校师生数量较多,这些规模巨大、种类繁杂的数据信息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分散采集的,如果在采集中应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后期很容易杂乱无章,难以将这些大数据汇总分析。所以在高校必须注重大数据的采集、应用规范,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采集、存储大数据,以真正实现大数据的最大化价值。二是众多数据信息被汇总到不同的数据信息集也面临着巨大的网络安全问题,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将给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威胁和困扰。所以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大数据监管,确定严格的数据使用范围与应用权限,努力防范各类网络攻击,提升大数据的安全防范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具有规模庞大、类型繁杂、处理速度快、精确性高的特征,它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对于优化政府和高校教育决策、革新高校教学模式、监管和引导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等意义重大。所以,教育部门和相关的高校管理人员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不断加强大数据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确保高校学生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欣泉。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6):103―109。

〔2〕崔传滨。大数据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65―66。

〔3〕胡祖辉,徐毅。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1):109―114。

〔4〕岳坤坤。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探究[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1(2):60―64。

〔5〕程晓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53―54。

〔6〕张诗晗,吴祖峰。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究[j]。教育界,2017(18):12―13。

〔7〕熊发政,李育强,陈英齐,等。浅析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路径[j]。才智,2016(23):74―75,77。

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篇六

摘要:实施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全部的数学课教学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充分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管理层面;研究工作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指导思想,让我们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尝试着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研究,我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开始。

一、管理层面

主要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管理,研究教学环节的实效性评价策略,这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即教学管理者要在研究中实施,在实施中研究,根据操作程序,使日常管理工作深化,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彻底改变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形式化、表面化,负载型管理环节,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二、教研组操作层面

要把单元教材研析、教研活动和专题研讨作为教研组的日常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教研组长,每学期制订教研计划时,要把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为重点列入工作日程,在组内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备课组长,要根据学科教学实际,配合教研组抓好备课组内的教材研析和教研活动,要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内形成课题研究日常化、日常工作课题化的浓厚科研氛围。

三、个人操作层面

每位参研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的操作程序,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并把探索研究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列为个人课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每学期每位参研教师要研究一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写一篇成果报告。总之,学校行政、教导处,科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以及广大参研教师要分层实施,各司其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课题化。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的,学生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错误,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总之,培养学生反思自己的意识,这是数学课堂努力的方向!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的方向。

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篇七

摘要:现阶段,大数据已经成为优化高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本文概述了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高校教育管理中大数据的类型与重要作用,并提出了高校教育管理中大数据的有效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内涵;特征;高校教育管理;类型;作用;应用策略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高校教育管理领域也不例外。我国许多高校都以大数据为基础,创建了高校教育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各类大数据信息,优化学校教育管理模式。

1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

大数据在英文中又称作bigdata,它一般所涉及的数据资料量非常巨大,以致在合理时间内,采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根本无法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有效的管理。简单而言,大数据就是指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工具难以采集、保存、管理与分析的各类数据集。而大数据最明显的“四v”特征,也使得它与传统的数据信息迥然不同。所谓四v特征就是指大数据的volume特征、velocity特征、variety和veracity特征。在这四个特征中,volume是指大数据的规模庞大;veloc―ity是指大数据的处理速度高效快捷;variet指大数据包含音频、图片、网络日志、视频等多种数据形式,结构类型十分繁杂;velocity则是指大数据的精确性、可靠性与真实性较高。大数据技术本身所具备的“四v”特征,使得大数据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过程中呈现出了预警性、动态性、描述性和预测性特点。反过来,这些特点又直接影响了社会各行业的变化和发展。

2高校教育管理中常用的大数据类型

教育大数据是学习者的各类行为的表现,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的教育大数据基本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2。1教育基础信息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公民教育的重视,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事业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而这些高校在长期的校园设施建设与教学事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学校基本建设情况、学校资金投入状况、学校基本信息变化、学校招生状况以及学校的人事变动等多类繁杂的数据信息都被相关工作人员统计汇总到了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海量的教育基础信息库。

2。2校园建设数据

而就高校自身发展而言,其在年复一年的长期办学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和积累一些有关本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校各专业的课程信息、学校日常生活信息、学生实践活动信息、学生社交信息;教师的科研信息、工作变动信息、学校的招生信息、学校资产信息、图书馆藏信息等。这些校园数据信息来源于学校办学实践和学生日常学习活动,数量巨大、类型繁多、速度更新快并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从本质上讲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类教育大数据。

2。3在线学习的平台信息

现阶段,各类网络在线学习的平台非常多,这些网络在线学习的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大量准确、快速、有效的学习资料。而学生在网络在线平台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日志、课程选择、学习路径以及学习结果等一系列与学习行为有关的各类数据也可以看作教育大数据的一种。这类大数据被实时记录并保存网络在线学习的平台运营商手例。政府和高校应该积极与网络在线学习的平台的运营商合作,采取合适方法从运营商手中获得这些数据,并以大数据的理念、大数据处理技术等对这些数据进行采抽取、汇总与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有利于高校发展的新决策。

3大数据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1教育大数据有利于优化政府和高校的教育决策

大数据自身所具有的“四v”特征,使得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预测性、预警性特征。而这种特征,直接影响和改变着政府与高校的教育决策模式。它使得教育决策与教育信息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数据影响决策转变成现在的决策基基于数据和数据预知决策。也就是说现阶段政府和高校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依赖教育大数据信息。对各类教育大数据的精确分析结果,是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做出正确教育决策的基础,通过深入挖掘与科学分析各类教育大数据,教育部门和高校可以对高校的教育行为进行有效的动态监管。此外教育大数据还为教育部门和高校提供精准的预警分析服务,有效的突发事件解决措施等。简单而言,通过集成、预警、分析、建模各类校园教育大数据,教育部门和高校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料,并依此作为教育决策的基本依据,从而提高教育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3。2教育大数据有利于革新高校教学模式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主导着课堂活动的进展,是教学的主体。但是随着慕课在正规高校中的流行,在线学习逐步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又一重要途径。诸如智慧树、学堂在线以及爱课程等多种类型的慕课平台越来越受大学生的欢迎。相较于传统的高校教学方式,慕课具有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灵活、课程资源优质、授课方式多样等多种优势,非常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大学生在这些网络在线平台上的学习过程,被适时记录与存储,并逐渐形成教育大数据,通过深刻挖掘与科学分析这些大数据,高校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资源设置,革新教学模式,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3。3有利于有效监管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高校作为一个教书育的人场所,有责任与义务及时了解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确保大学生安全健康的学习和成长。但是由于思想意识属于人的内在精神,具有隐蔽性,所以了解与把控起来非常困难,以至常常被许多高校忽略。及至出现问题,再加以控制,为时已晚。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大数据及相关的分析处理技术,在更广范围内探索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和相关的网络信息,从而以更精细化、更高效化和更互动化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各类行为。

高校教学理念有哪些篇八

摘要:生活教育有助于学生直观学习计算机知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只有在生活化的情境里进行计算机教学,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达到把计算机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的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生活教育;教学策略

计算机教学生活化是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计算机课堂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本文探究把生活教育融入计算机课堂以及运用生活化教育内容提高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计算机教学生活化的理论

1.1教育生活化基本理论

教育生活化来源于陶行知的教育以全部生活作为对象的基本教育理念。教育生活化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知识迁移理论有着本质的联系,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倡导的基本理论。教育生活化是把生活背景当作课堂教育活动基本的氛围,把教育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布置有助于学生思考联系的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课堂教育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从生活出发,才能促进学生感受课堂教育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氛围里找到知识的原型,从而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了解知识,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氛围里感知和应用知识。

1.2计算机教育的生活化

计算机教育的生活化是在生活性的情境中传授计算机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体验计算机学习背景,促进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深入理解计算机的方法与理论,达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计算机知识的目标。学生接触计算机知识时会觉得概念较为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使用生活化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促进学生快速熟悉计算机,达到促进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的目标。使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不仅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践计算机知识的具体环境,有助于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的目标。教师还可以在生活化活动中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在全面掌握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空间,从而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现代计算机教育更倾向于实践化与生活化,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只有在生活性的范围里拓展计算机教学内容,才能拓展学生视野,达到促进学生体验计算机知识的目标。

1.3计算机生活教育的问题

生活教育融入计算机教育,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有些生活教育没能实现与计算机教学有效衔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首先,教师提供的生活情境与学生距离较远,不利于学生感知计算机知识。其次,教师没能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不能提高学生参与生活化计算机教育活动的'参与性,在生活化的教育情境里教师仍是教学的主体,没能给学生创造更多表达与参与实践的机会,因此,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第三,还有的生活化教育的教学效率低,不能给学生构建课上课下的有机联系氛围,不能围绕生活问题促进学生在课下主动研究探索,没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影响了计算机生活化教育的有效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