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通用9篇)

最新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通用9篇)

时间:2023-09-28 07:48:47 作者:雨中梧 最新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通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篇一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质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基于以上对教材思考,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达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1.课前准备我让学生走进生活。利用周末的时间到超市里初步了解物体的质量单位并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明确秤能帮助我们准确知道物体的质量。从而也为后面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概念做铺垫。

2.通过“建立质量概念——感受质量——应用知识”的模式,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找一找、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首先,先让学生掂一掂一个粉笔头的重量,在验证称一称,让生感受老师为其准备的粉笔头并不是凭空而得到的约1克的质量。物体的质量也不能凭空而定的。而之所以选用粉笔头而不用教材中的硬币或其它物品。是因为2分的硬币现在很难找到也不常用,而1角的硬币有新版和老版,新版的约2克多,旧版的虽然也约是1克,难于统一。而1克的质量比较微小,在生活中比较少,也容易被忽视。因此我就为学生准备了约1克的粉笔头。接着让生再次掂量后找出桌面上约1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概念。这时我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对1克的认识发现生活中用克作单位的物品进一步加深认识克这个质量单位。由于学生没有“1000以内数的认识”、“整百数相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些知识基础,只有这些知识的一些生活经验。基于此在教学中我是有选择性的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来进行教学。没有利用教材中提供的2袋500克的盐是1000克来认识“千克”及它与“克”之间的关系。而是先让学生通过感受活动:“找一找”、“掂一掂”,先让生比较掂量10克和1克、10克和100克的物品,加深对“克”的理解,培养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接着很自然利用10个100克是多少克来帮助生建立对“千克”的认识,同时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认识1000这个数。再用秤验证10个100是1000。来引发学生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接着通过掂一掂,说一说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比较掂量1克和1千克让生感受两个质量单位有一定的联系的同时还是有区别的,从而更好的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最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之前学生在掂一掂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时,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它们有了一定的感受后,抽象出数据让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较质量的大小,进一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能力。最终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这些都是我这节课比较好的地方。

有遗憾和不足的地方是:由于学校的天平、盘秤教学仪器损坏了不能使用,故而没能小组有这两个秤来进行学习。只能是我操作告知给学生,他们就没能很好的进行观察。这是这节课我遗憾的地方。不足的地方:给学生掂量感受的时间较短;让学生用教师指定的进行语言表达;没有让学生进行估一估物体质量的环节来让学生感受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对课堂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变能力待提高和加强!

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篇二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回家准备一千克物品的作业,第二天大多数学生带来了1千克的物品,有带1千克大米的,1千克的洗衣粉的,1千克的糖果的等等,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掂一掂手中的1千克物品有多重,说一说对1千克的感受。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因为这是他们切身体验过的。

我还带来了家里的电子秤,让孩子们排着队上来,每个人都有机会称一样物品,要求不能和别人的`重复,称完后大声告诉大家这个物品的重量。学生非常开心,乐于参与,在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感受物体的重量。

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在填写质量单位时有个参照,会与掂过物品的实际重量来作比较,然后选择用克或是千克作单位,从而帮助学生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填空,如果要让学生直接估计出这种物品有多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我想仅靠课堂上学得一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多观察,估一估,掂一掂,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

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篇三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尽管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没有实物的衬托是很难进行感知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我就通过生活中物品有长有短、有多有少;又请了一大一小两位同学,引出两位同学有轻重之分,从而引入质量。随后请同学们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或者出示实物。并从中挑选了重约1克的米和重约1千克的水果(4个苹果),一手拿一物,对比感受1克与1千克物品,从而建立“克”很轻,“千克”较重的概念。紧接着运用积累的感受去找约1克、1千克的物品;最后再出示某些物品,让学生进行估计重量,当学生的估计相差甚远时,另外的学生会用类化了的思想加以反驳,如:一生说1个鸡蛋重约50千克,则有学生会反驳说鸡蛋比1个苹果都小,哪来50千克?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让每一位学生带上一些小物品,例如:小豆子、小石头及一些零食等,这样就更加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用手掂量物体的'质量、用心感悟,探究的兴趣油然而生,让人睹物思索,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之中。达到了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学生在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抓住每一次机会,通过学生的掂、猜、称、辩、思,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简单明了的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真实有效的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引入的生活情景中,主动的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逐步让自己获取克与千克的概念经验更加清晰。运用1克和1千克掂的感觉辨析物品,成功拓展到了比1千克轻或比其重的物品,估量、验证,水到渠成,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等能力。

一节课下来,时间较紧,归根到底,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要不断学习、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篇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学生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场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化学习新理念,具有以下特点:

课前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课做好准备。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往往远离了生活实际,没有用心的去感受这一新的数学感念,没有学生的感性积累,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某项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的,因此,我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有目的的去深入实际,到超市调查物品的净含量,并实际感受其质量究竟是多重,到水果店实际挑选常见的或自己喜欢的水果,称一称、数一数,让一千克变成具体化、数字化、空间化。

学生在前面的实际体验中都接触了质量问题,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是缺乏认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课堂z中我采取了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千克的观念: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通过实际用天平称一称1个2分硬币,四颗黄豆、两个图钉和两枚回形针大约是1克,用台秤称一称2袋食盐,6个苹果,7个梨子,1个黄金瓜大约重1千克,再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并通过游戏抱一抱同桌同学,来感知比1千克重的物品。

2、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秤,再通过课件演示介绍一些常用的秤及认识盘秤的使用方法。再如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称出1千克食盐,1千克的苹果,1千克的梨。

3、采用估测方法。如:在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猜一猜1千克苹果、梨各有几个;估估自己的书包有几千克,文具盒、擦子各有几克等)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让学生在修正的过程逐步建立质量单位与具体实物的关系。

4、运用对比的方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一手掂两袋食盐,一手掂1个2分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关系。

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都有轻、重,使学生对看不出、听不见的质量能够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的感觉而感受到,体验并比较什么“重”,什么“轻”。再想方设法使学生亲身感受“1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面条、拿起1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这1千克与1克放在手上的感觉;再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如:1千克苹果、梨大约有几个,1个文具盒、1个擦子大约有几克,让学生借助对苹果、梨、文具盒、擦子的质量的感知,迁移到对1千克、1克重量的感受。所有的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交流、实验等能力。

新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实践(如称一称)、合作验证(验证估测的结果)、合作交流(统一估测的意见)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猜想、操作、讨论、验证交流之中。

但本节课后人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体验还不够丰富,判断物品有几克、几千克,估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大,如有学生说爸爸的体重是78千克不可能等,说明学生对“克”“千克”的观念的建立,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教学中,如果大胆让学生举例估测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教师再加以引导修正学生的估测误差,这样会取得更佳教学成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篇六

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化学习新理念,具有以下特点:

课前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课做好准备。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往往远离了生活实际,没有用心的去感受这一新的数学感念,没有学生的感性积累,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某项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的,因此,我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有目的的去深入实际,到超市调查物品的净含量,并实际感受其质量究竟是多重,到水果店实际挑选常见的或自己喜欢的水果,称一称、数一数,让一千克变成具体化、数字化、空间化。

学生在前面的实际体验中都接触了质量问题,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是缺乏认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课堂z中我采取了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千克的观念: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通过实际用天平称一称1个2分硬币,四颗黄豆、两个图钉和两枚回形针大约是1克,用台秤称一称2袋食盐,6个苹果,7个梨子,1个黄金瓜大约重1千克,再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并通过游戏抱一抱同桌同学,来感知比1千克重的物品。

2、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秤,再通过课件演示介绍一些常用的秤及认识盘秤的使用方法。再如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称出1千克食盐,1千克的苹果,1千克的梨。

3、采用估测方法。如:在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猜一猜1千克苹果、梨各有几个;估估自己的书包有几千克,文具盒、擦子各有几克等)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让学生在修正的过程逐步建立质量单位与具体实物的关系。

4、运用对比的方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一手掂两袋食盐,一手掂1个2分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关系。

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都有轻、重,使学生对看不出、听不见的质量能够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的感觉而感受到,体验并比较什么“重”,什么“轻”。再想方设法使学生亲身感受“1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面条、拿起1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这1千克与1克放在手上的感觉;再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如:1千克苹果、梨大约有几个,1个文具盒、1个擦子大约有几克,让学生借助对苹果、梨、文具盒、擦子的质量的感知,迁移到对1千克、1克重量的感受。所有的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交流、实验等能力。

新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实践(如称一称)、合作验证(验证估测的结果)、合作交流(统一估测的意见)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猜想、操作、讨论、验证交流之中。

但本节课后人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体验还不够丰富,判断物品有几克、几千克,估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大,如有学生说爸爸的体重是78千克不可能等,说明学生对“克”“千克”的观念的建立,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教学中,如果大胆让学生举例估测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教师再加以引导修正学生的估测误差,这样会取得更佳教学成效。

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篇七

本节课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感受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兴趣,培养创设情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能力。鉴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觉得在以后教学应做到以下二点。

物体的轻重概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其实早已建立,所以在课一开始,我就通过背一背、掂一掂先唤起学生的这种意识。作为重量单位的克和千克在生活中也常会用到,将它们和学生已知的重量单位进行比较和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两个单位上,激活学生认识克和千克的`主观需求。在认识常用的计量工具这一环节上,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秤的形状,介绍各种秤的用途,让学生回忆熟悉的生活情景,在熟悉的情景中认识秤,了解它们的用处。

让教学内容与物品的重量建立联系,爸抽象的重量单位更形象基体化。我让学生调查自己熟悉的物品,小组合作先估计带来物品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德是否正确,最后还布置他们帮助父母估计所购买物品的重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重量这一概念。

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篇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

二年级千克和克教学反思篇九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尽管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没有实物的衬托是很难进行感知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我就通过生活中物品有长有短、有多有少;又请了一大一小两位同学,引出两位同学有轻重之分,从而引入质量。随后请同学们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或者出示实物。并从中挑选了重约1克的米和重约1千克的水果(4个苹果),一手拿一物,对比感受1克与1千克物品,从而建立“克”很轻,“千克”较重的概念。紧接着运用积累的感受去找约1克、1千克的物品;最后再出示某些物品,让学生进行估计重量,当学生的估计相差甚远时,另外的学生会用类化了的思想加以反驳,如:一生说1个鸡蛋重约50千克,则有学生会反驳说鸡蛋比1个苹果都小,哪来50千克?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让每一位学生带上一些小物品,例如:小豆子、小石头及一些零食等,这样就更加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用手掂量物体的质量、用心感悟,探究的兴趣油然而生,让人睹物思索,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之中。达到了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学生在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抓住每一次机会,通过学生的掂、猜、称、辩、思,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简单明了的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真实有效的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引入的生活情景中,主动的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逐步让自己获取克与千克的概念经验更加清晰。运用1克和1千克掂的感觉辨析物品,成功拓展到了比1千克轻或比其重的物品,估量、验证,水到渠成,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等能力。

一节课下来,时间较紧,归根到底,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要不断学习、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 09-28 2023年最后的姿势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语文教学反思(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 09-28 实用公司企业宣传方案(案例14篇)
    在年会策划中,可以考虑邀请专业团队来提供专业的演出和活动。游戏策划范文4:《英雄联盟》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斗游戏,玩家扮演不同的英雄角色,在游戏中与其他玩家组队并互
  • 09-28 2023年中班学期活动方案设计(优秀5篇)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
  • 09-28 小班科学沙子和泥土教案反思(精选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
  • 09-28 打掌掌一年级音乐教案(优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
  • 09-28 最新中班我爱妈妈活动方案设计 我爱妈妈活动方案(优秀5篇)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
  • 09-28 最新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稿(精选5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我给大
  • 09-28 最新吹泡泡教学反思(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09-28 幼儿园中班科学秋天的花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
  • 09-28 2023年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总结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通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