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学前教育美术论文(优秀13篇)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优秀13篇)

时间:2023-12-24 14:43:45 作者:飞雪

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精彩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研究论文

摘要:高等师范学前美术教学担负着培养合格加特长美术教师的任务。在美术教育面看,当前高师学前美术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学前美术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了要培养特色鲜明和体魄健全的新型人才。对目前高师学前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学前美术教学如何应对,如何改善高师学前美术教学,如何重建美术课程观,为更好地培养未来合格美术教师,应该成为当前高师学前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

一、明确目标。

在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如何改善教学方法,如何体现创造精神性,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以注重实践性为主,虽然课程结构较合理,但是还不能达到体现创造精神的育人目的。如何改善高师学前美术教学方法,重建美术课程观,是我们当前要做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学习美术兴趣、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获取审美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与能力,转变了教学观。教学观的重建,改善高师学前美术的教学方法,完善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育人的目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欣赏作品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美术视野。学生总是会这样认为“我明白了这幅画”,或是“我看不明白这幅画”,他们认为的“明白”,也许仅仅局限于明白画上的内容是什么。他们的这种对画的认知方法缺乏审美的气息,也不符合对艺术品的创作方式及审美观念。在常规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领悟到美是多样性的,并且各个多样性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艺术的价值并不是对某一事物或景色的准确地临摹,而是在于作者通过这一摹写揭示出这一事物的内在本质并且以此抒发作者的情感。艺术的发展历史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艺术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所以只能看懂一幅作品或是几幅作品并不能说明你形成了审美观,只有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反复观摩、研究、欣赏才能在头脑中建立对作品的框架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

二、精选内容。

学前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的内容,是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它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1)从种类划分:分油画、中国画、水粉、水彩、版画、雕塑、建筑、民间工艺、设计等。

2)按时期划分:外国:原始、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八、十九美术等。中国:新石器时期、旧石器时期、商代时期、秦汉时期、魏晋时期、唐代时期等。

3)按派别划分:西方国家:古典、现实、印象、浪漫、立体等。中国:有青铜器的神秘、狞厉、有陶佣雕刻的雄厚有力,有顾恺之的“传神阿褚”有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有范宽”郭熙的“高山仰止!”,也有徐青藤的水墨大写意等。上述的教学内容,有各自规律性。教学中紧密就精选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利用科学的教学观,是高师学前美术教学达到最优化。

三、重构课程观。

教学中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做到科学有序,由简到繁,由有易到难。通过美术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引领美术欣赏能力。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因受时间、教学设备或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就把理应教授给学生的各个内容走马观花似的'一带而过,如果这样做的话,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的只是一些模棱两可的影像,没有较深层面上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学的内容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当一个人的某种知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在头脑中建立起这个知识的一个基本框架,同时会对其他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一个打排球的运动员,学打篮球,就比其他人要相对容易。学生对新科学的理解认识就比学文科的人强。还有,专业各不相同的美术工作者,面对当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视觉现象,却有着相对一致的,高于其他人的评判,其原因也就在于各种艺术的规律之间审美价值系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组合,必须要有一定的系统,以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为目的。在课堂教学时,合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将所教的美课程内容向学生开放,发挥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让美术课程知识活灵活现。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老师和学生主宰美术课程内容。高师学前美术教学中,由于重建课程观,合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使学生拥有了更合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更加便捷,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进而达到美术教学目标。通过现代化媒体,使美术教学的课程观得以重建。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2001年第17号。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4]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学前教育美术活动论文

(1)在教育目标方面,出现两个误区:其一,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便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其二,把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一中心任务的从属部分,没有本身的独立体系。殊不知美术教育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领域,它的任务是既培养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又培养儿童的审美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习用美的眼光来把握世界。

(2)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和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儿童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幼儿园里、一个班级里,甚至在儿童作品展览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形象。固然,学龄前儿童从自我中心转化到以客体意识为主的过程中,概念画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也发现教师、家长在这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依靠学前儿童自身的能力和自发性发现是很难有“好”的作品出现的,为了“早出成果”,教师往往采取简单的临摹方式,用孩子的手,画出成人期望的画,不断地临摹,造成儿童思想僵化,失去了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社会上充斥于市场的儿童图书、练习册、电视中的动画片又为儿童提供了绘画范例,于是,大量的儿童失去了他原有的稚拙天性,有些儿童画在成人的加工下,故作“天真”,仍然会令人感到失去了真正的童趣。

(3)在教学方法方面,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在美术教育中,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作为标准模式,给儿童临摹学习,让其画出各种形状。教师是美术活动的中心,教师提供的形象是孩子们的典范,培养出来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式样,没有“自我”和“感觉”。教师为了寻找大量的模式给孩子临摹,于是“简笔画”应运而生,它的影响几乎席卷全国,为灌输法大开方便大门。现在,关于“简笔画”的功过,还在热烈争辨之中。我们认为根本问题在于教育观,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用简笔画提供的种种图式直接灌输给孩子,从表面上看,孩子的画面内容丰富。但是,孩子们学得被动了,画出来的画就模式化了,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和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潜在的创造力的扼杀和自我创造意识的摧毁。

二、我们对学前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考。

结合我国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笔者在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在实施艺术综合教育的过程中,同时也对美术教育进行了全面革新,现概括如下:

美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为儿童的审美心理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客体和探究刺激。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审美感官,在遗传获得和以往实践中形成的原先的心理结构基础上,通过同化作用,形成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关系,融人新的艺术对象,丰富了原有的心理结构,或者在新旧信息相互比较、分析、综合中发生顺应作用,充实、改组和重构原有的心理机构,使之发生质的变化。审美心理结构以系统结构的方式内化,沉淀于人的心理构成审美心理的整体结构系统。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儿童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审美感知,形成完整的心理结构。美术实践使儿童产生了审美的需要,形成了特定的审美个性,只有长期的艺术熏陶,艺术实践和审美环境才能使一个普通的人建构和发展较为完善的个体审美心理结构,变为审美和创造美的人。从这种意义上看,美术教育就是塑造个体审美、创美的个性教育。

(1)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一是直觉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在于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在他们的心目中的事物就是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那个样子。

二是整体性。幼儿对事物的感知是从笼统到分化。幼儿的视、知觉一开始把握的材料,是对事物整体的粗略的结构,先认识树,再进一步认识它是由树干、树枝、树叶构成的整体。

三是同一性。幼儿常常拟人化地观看世界,把外部的一切都看成和自己一样具有生命力,认为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物也一样能感受到。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具有增强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审美器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激活幼儿对生命特有形式的感受能力。例如:我们见到火光就会有温暖、热烈的感觉,见到月光,就会产生安静、温柔的感觉。儿童知觉能力比成人强,这是因为他们不受理性思维的干扰。再如,一个圆形,儿童会说:“这是太阳”、“这是扣子”,而成人可能会凝视它,注意它的弯曲弧度,非规则性等。由此,我们推论儿童与艺术家更有相似之处。他们表现的足根据他内心的流动的感受中获得的线条、形状和韵律。

依据上述分析,在美术教育的内容设计上应更加重视引导儿童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利用审美直觉,强化儿童对事物包含力的式样的感知。例如:我们组织的`线条练习课题“小雨和大雨”,不仅仅要求儿童画出雨线,更重要的是体验下大雨时,黑压压的感觉。启发孩子们将这种不同力度的体验用或粗或细的线条、轻和重的色彩表现出来。

(2)培养丰富的审美情感。

在美术活动中,只有渗入大量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儿童画从自然表现步人艺术表现,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引发儿童灵感的动力。因为审美愉悦产生于生命的自我表现,在生命的体验过程中发生艺术活动,艺术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必须要充满活力,带有适中程度的紧张以获得生命的动态平衡。利用主客体的对立、矛盾,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如“运动和静止、勇敢和懦弱、快乐和悲伤”等差异明显的矛盾,使幼儿在完全相反的精神状态下,出于无意识的冲动,唤起情感和美感。如课题“打针”,儿童都有亲身体验,打针时既要表现出勇敢地面对现实,又有止不住的疼痛,儿童在画面上表现的那种哭笑不得、惶恐的表情,正是他内心的写照。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充分利用快乐与悲哀、胜利与失败、勇敢与懦弱等儿童内il,抗争引起强烈的美感体验。

(3)发掘与培养儿童的审美创造潜力。

儿童具有表现形象的潜在能力,由于他们年龄小,认识不完整,常常会毫不费力地把局部的不同特征不同属性的事物杂乱地融合在一起,组成新的、非现实的、怪异的现象。他们依靠直觉、瞬问的和真心地感觉表现事物,因而比成人更能接近意象隐喻。1岁半的孩子会把“小雨”和“面条”联系在一起。3岁的孩子能在无意的色彩涂鸦时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能在观察了煎蛋的全过程后,用成人意想不到的紫色、橙色、蓝色和深色的渐变,画出一幅奇妙而生动的作品。这种偶然性的成功意味着低幼儿童对色彩象征的理解和应用。

学前教育美术毕业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愈加关注,从学前教育的内容上看,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以及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均依赖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进一步以理论教学为指导、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成效,是现阶段相关教育人士的关注热点[1-2]。

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指通过提供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的感性经验,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得从事幼教工作的技能技巧,以及培养学生日后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及研究的工作能力的目的。从本质上看,学前教育的实践课程是属于教育中的综合课程,是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从内容上看,实践课程可主要可包括教育见习、模拟教学和教育实习以及综合实践等课程项目。

二、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价值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低龄化、身体素质差、认知思维结构发展不完全、生活自理能力低等特征,因此,从事学前教育的幼教不仅应具备合格的教育技能,同时也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积累育儿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而学前教育的实践课程属于教育专业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课程,从教师教育的发展方面来看,实践课程有助于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培养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实践课程内容上看,其涵盖了实践性课程、实践技能和实践活动等方面,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职前向职后教师,由新手向专业化教师的过渡发展,从而为实际教育技能操作奠定基础。

(一)见习的广度与深度并进。

教育见习是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基础阶段,是该专业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教育理论后,在学校的计划与组织下,以一定的学习目的为导向到托幼机构、幼儿园等进行实地参观的重要教学项目。通过见习的跟班观摩学习获得感官上的幼儿特点信息,从亲身实践中初步感受幼教工作,为其进一步将学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联系奠定基础。为了促进见习的有效发展,常态化是现阶段见习制度的发展方向,对此,笔者认为,学校可通过分散见习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将教育见习安排于每一学期的理论教学末端,见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参考;对每次见习进行具体内容的计划与安排,根据其层次可首先使学生了解以及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并参与协助幼教的班级管理活动,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活动等,使其从具体内容中获得初步实践经验。

(二)丰富实习的规模与内容。

传统的学前教育在实践课程中通常以一次性实习为主,该模式不仅规模小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教育目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实践经验获取的客观性发展,具有较高的偏差度。为了避免一次性实习的缺陷,应对实习制度的规模以及内容进行丰富,例如,将实习模式分为三个环节,包括教育实习(小实习)、毕业实习以及研究性学习。首先,教育小实习属于毕业实习的初始阶段,应重在发展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基础技能,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加入到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帮助其积累具体的实践经验。其次,毕业实习作为实际岗位实习的一种,可安排在毕业前夕,应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工作;一般来说,毕业实习可囊括的教育实践活动应包括保育、教育、班级管理、家长与社区等工作,为学生参与幼教工作后独立从事幼教活动提供经验发展平台。在实习过程中,可实施“双导师制”,即由学院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程指导,以保障学生实践课程能得到及时反馈。

(三)注重专业技能综合实践。

要真正培养起现代化学前教育领域的合格教育人才,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取得落实。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以教学基本功,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班级的管理,偶发事件的处理等内容为主。对此,教师可采取微格教学、模拟教学以及多媒体等各种途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可组织包括高校专家讲座,幼儿园名师做客,典型教育教学案例观摩,网络资源共享等在内的综合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实践综合活动。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关注课外自主练习和课堂演练相结合,以观摩典例、演练、师生研习、再次演练为参考程序循序渐进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符合社会人才培养要求,也符合学生技能发展规律;学校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全程渗透式地开展实践教育,将职前幼儿教师的培养落在实处,从而达到提升了幼教人才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粟华.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方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04):87~88.

[2]柳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新思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2):161~163.

学前教育美术毕业论文

[摘要]: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启蒙时期,教师应更新观念、重视在各种活动培中幼儿有真正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幼儿从中能获得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开展角色游戏中要以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来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体性角色游戏。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教师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那一次的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在游戏中多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

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教师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创造游戏。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我们承认了“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1、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如: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教师为他们新增设了快餐店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快餐店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2、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5、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说:“宣宣,你是娃娃的妈妈吧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创设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

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营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以及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

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多给幼儿参与的机会,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引导性的互动方式,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何磊:《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早期教育编辑部,1992年12月。

2.惠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优越性》,重庆出版集团,11月。

3.金祥: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1底1-2期。

4.建军著:当代主体性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版。

学前教育美术活动论文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文作者通过思考与分析教学过程,结合儿童绘画心理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实际教学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美术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社会对应用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美术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立足于符合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特征的美术教学,才能使未来的学前教育者适应岗位的需要。

1.美术课教学目的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全面发展。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与学生临摹,学生的想象空间与自主表现能力被教师的模式化符号取代了。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者,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容易模仿他们的老师,不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因此,学前美术教育应该把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对事物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作为美术教育的出发点,使美术教育成为塑造完整的人的教育。2.美术课教学主要内容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高职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主要是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其中绘画是基础,绘画教学又以简笔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简笔画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典型、突出的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洗练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即成人创造的模式化的符号。关于儿童学习简笔画利弊问题的讨论较多,美术教育界大多数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如下共识:简笔画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易使儿童形成心理定式,不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方法;不利于儿童想象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培养;容易使儿童走进平面表达的死胡同。3.美术课教学形式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以往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常常采用从示范到临摹的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不仅忽略了儿童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更给将要走上讲台的幼师留下效仿模式,使其在将来美术教学中也采用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模式。儿童美术教育是以美术手段引导儿童去认识世界、感受世界、表现内心的一种素质教育手段,美术教育活动应该围绕激发儿童学习热情,教会儿童认识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为主。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以幼儿的发展为导向,提高幼师生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使其了解儿童绘画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美术育人目的观。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遵从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1.优化课程设置。将三学年段的美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美术基础训练,主要教学内容为线描、色彩、素描等,教学时间为1学年;第二阶段进行各种绘画材料的掌握训练,主要教学内容是训练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儿童画创作,使其掌握国画、版画等绘画形式,教学时间为1学年;第三阶段进行儿童美术教学训练,主要教学内容为各种绘画方法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儿童美术的特点、发展规律等相关理论知识,教学时间为1学年。2.调整教学内容。在第一阶段突出、加强线描的教学。传统认为素描是美术学习的基础,但该阶段的学生基础薄弱,兴趣持续时间短,在半年多时间内较难掌握素描技法。线描撇开光影关系,学生只研究线条造型,较容易掌握,并且学好线描对后面简笔画的学习是很好的铺垫。线描学习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装饰画的.教学,将绘画由立体转向平面,然后进行色彩教学。由于学生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难以开展色彩写生,可以采用装饰画的方式练习色彩的搭配与调合。3.灵活教学形式。第二阶段的绘画材料综合应用,教师需要结合相关课程进行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一堂课往往不是单一的绘画或手工,而是两者相结合。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色彩、手工等内容结合起来,这样课堂会更加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绘画教学中,学生可以画在不同形状的纸盘或刮画纸上,画好后试着用泥巴捏;画人物时,教师可以把人物表情和手指画结合,增强学生作品的生动性。一堂良好的美术课应该是多种材料的巧妙结合,灵活应用,这需要教师熟悉各种材料,具有灵活应用各种材料的能力。4、培养学生创造力。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尽量让课堂呈开放性。有的课程特别是手工课不需要教师示范。教师应充分准备材料,学生会观看图片后会迫不及待地直接创作。有些教学内容必须由教师讲解。如,在线描教学中,作品的最终效果由学生自己发挥,教师可以只示范重点,尽量给学生充足的创造空间。教师还可以用开放性的作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布置作业时仅给主题,不限制材料、制作方式,让学生在作业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大学课堂和幼儿园课堂区别比较大,教师不能用教幼儿的方式教大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美术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练习。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做一件折纸作品,课堂上让学生用编故事的方式介绍做的动物场景,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也是提高欣赏能力的过程。第二,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幼儿园优质课视频让学生观看,体会被教、学、传教之间的差异。如,在变体美术字教学中,介绍完各种变形方法后,笔者给学生观看了一段教师指导幼儿将自己的名字变形后印在t恤上的视频。

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其不仅需要掌握美术教学知识,还需要利用美术为其他课程服务。大学课堂与幼儿园课堂的差别比较大,如何培养出适应幼师岗位需求的人才,如何增强学生的适应力、竞争力,是高职教师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美术教育研究,(9).

[2]赵晶,张雨龙.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大众文艺,(20).

学前教育美术活动论文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使广大幼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利用家长资源进行合理的分享、交流、对话,已成为创新幼教工作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困惑。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促进幼儿教育工作的过程。幼儿教师作为幼教的专业人员,其专业成长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教事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幼教的快速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也日益凸现。

1.专业知识广而不深。

幼儿园的课程分为健康、艺术、科学、社会、语言五大领域,而标准的师资配备则实行“两教一保”的包班制,这有别于中小学的分科教学,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扎实、广博的基础知识,才能达到教学要求。然而,目前幼儿教师重艺术技能、轻文化素养,课程特点以及职前培训的缺少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广而不深,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如,由于教师对沉浮原理缺乏深度理解,常常导致大班科学活动《沉浮》的操作失败。

2.操作技能相对缺乏。

操作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课改的不断推进,给幼儿教师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通过环境创设,体现校园文化,突出活动主题,让幼儿在与环境的良好互动中成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掌握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操作技能片面、单一,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较低;教师操作环节指导不到位,以口头传授代替操作实践屡见不鲜;教师多媒体操作技能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课程开发能力薄弱。

开发园本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要求。随着教育概念的不断更新,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不仅只是强调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它还包括教师开发与开设园本课程的能力。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目前,在对幼儿教师的教育与培训中,几乎没有园本课程相关的课程,不少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以及整合设计课程的能力,无法满足课程开发的需要。

4.职业感情倦怠明显。

尽管幼儿教育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来尽心竭力地完成本职工作。但是,由于教师工作琐碎、压力大、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低、家长要求过度以及教育效果显现滞后等因素,使幼儿教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

二、家长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加强家园合作,挖掘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幼儿家长拥有各自特长和专业领域,利用家长资源是幼教工作的有益补充,可以弥补幼儿教师专业上的不足。例如,我园小班开展语言活动《月亮藏猫猫》,曾邀请一位在小学担任语文教师的幼儿家长来园助教。活动中,这位家长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毛绒狗捉迷藏游戏情节作为导入,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严谨而又紧凑的教学环节、形象而又生动的教学手段、简练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让听课教师受益匪浅。

2.形成家园共管机制。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幼儿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是形成家园共管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参与其中的家长以幼儿的利益为核心构成共同体,参与到幼儿园管理工作中来,可以进一步促进家园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家长认识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使家园教育和谐统一,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建立家园学习共同体。

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识经验、专业特长。但是,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往往把握不准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此时,教师就应发挥自身优势,指导家长细心观察幼儿各项发展的敏感期,了解幼儿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尽力为其准备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充分尊重和信赖幼儿,鼓励其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教师在涉及自己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也可借助丰富的家长资源,将这些优势资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两者相互利用,形成学习共同体,不断提高各自能力。

三、家长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效。

1.家长的技能促进了教师的操作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改的深入,幼儿教师的动手能力已经不只局限在折纸、绘画、弹琴这些传统技能上,它还包括各种劳动技能、医疗技能和现代化操作技能等。然而,目前教师培训在时间、形式和内容上,都无法满足教师技能发展的需要。借助幼儿家长的力量,提高了教师的动手操作水平。例如,中班“勤劳的人们”主题中的《巧手裁缝》活动,由于教师缺乏制作衣服的技能,于是,我们邀请了在当地服装厂上班的幼儿妈妈来助教,开展《巧手裁缝》活动。活动中,助教妈妈向大家介绍制衣工具,演示制衣方法,使幼儿了解了衣服的制作过程以及衣服的款式与结构。这不仅让幼儿体验了服装的制作过程,也让教师对服装制作技能有了直观认识。又如,通过挖掘精通计算机专业的家长资源,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

2.家长的参与促进了教师开发园本课程。

开发园本课程需要教师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情况,整合教育资源及实践经验。萧王庙街道拥有浓厚的本土文化: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芋艿头文化节”以及流传百年的庙会等。例如,在开发萧王庙庙会的园本课程中,我们开展了“爷爷眼中的庙会”家长助教活动,邀请了幼儿的爷爷来园讲述庙会的起源、习俗以及趣事等,生动而又贴近生活的讲述深受幼儿的欢迎,同时也弥补了教师在本土文化上的欠缺。由于庙会时值假期,我们要求家长带领幼儿参与到庙会中,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

3.家长的评价促进了教师提高反思能力。

“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教师自我反思的途径一般有四个:自我评价、教师评价、观摩教学活动、家长评价。前三者的评价反思内容多是以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为主,注重的是教师发挥,而家长评价则可以从近距离角度观察孩子的发展,给教师相对客观、真实、具体的数据和判断,帮助教师从主观性体验感受和不同角度的存在性评价中,综合检验和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4.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完善了教师的职业情感。

家长是幼教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家长的理解、宽容和配合是幼儿教师巨大的情感支持。有一次,一个幼儿在幼儿园磕着了,我万分抱歉地打电话告诉他父母,对方却反过来安慰我们:“没事没事,小孩子磕着碰着是难免的,我自己在家带着他也会摔呢,何况你们要管这么多孩子。”就这样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因此,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能提升教师对职业的信仰,给人以动力,使人虔诚,提高职业认同度。

总而言之,重视家长资源的有效开发是促进幼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幼儿主动积极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保证。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教师需要综合利用家长资源,有效发挥它在师幼共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不断进行探索以及实践。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论文

生源较差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努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往更为全面的方向发展。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歌唱技巧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投身于音乐学习中,从而为学生往后的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因为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划分音乐知识的重要性,将教学重心着重讲解,而对于其他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的教学时间,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实践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的实践,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亲自进行体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及时更新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它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强相关的维修和更新工作。要及时解决教师在设备上反映的问题,对破旧的乐器应该及时更换,确保教师能够顺利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接触不同的乐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而且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所塑造的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演唱,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而且,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幼儿的发音方式,以确保能够保护幼儿的嗓音。而在声乐教材的选取上,应该选择各式各样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歌曲,从而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欲望,彻底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结语。

总而言之,正因为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地方,因此学校和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进行优化,应该树立一个正确并且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合理地设置教学课程,及时维修和更新所需的教学设备,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善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为全面的幼儿教育人才,帮助学生今后更为顺利地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工作。

学前教育论文

非专业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必需的,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如此。首先,学生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事业心、责任感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的任务是教育学生以爱为出发点,全身心地尊重和关爱幼儿,细心地照顾和教育幼儿。其次,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今社会,充分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幼儿进行基本的文化教育。

(二)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学生应学习怎样与人相处、交流、对话。学会对人的态度,怎样尊重人,怎样与人和谐相处。还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等。这些能力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三)信息技术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进行教学的能力,掌握检索和查询与本专业相关信息资料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

(一)学习动机和职业能力不强。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现实工作中的表现与实际能力相差很远,他们普遍眼光高、心态高、要求高,但实际能力与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常常表现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缺乏职业兴趣感和责任感,甚至存在得过且过的消极心理,对专业内涵的理解不够,对幼儿缺少奉献精神和关爱精神,甚至随意训斥、责骂幼儿。

(二)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不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较差,其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和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的兴趣和愿望较差。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三)管理与保育能力不足。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实践中,还是缺乏独立带班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甚至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幼儿突发意外时手足无措。对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保育观念淡薄,包括对幼儿生活学习中行为习惯关注不够,安全观念淡薄,对幼儿关爱不够,还有的学生存在怕苦、怕累、怕脏的思想,不愿接触幼儿排泄、饮食等日常事务。

(一)建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德才兼备是人才培养的两大要求,思想品德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这一行业,师德历来都是强调的重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首要的职业能力便是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从基础做起,从做人开始。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注重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开展“我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幼儿献爱心”主题演讲活动,以职业道德精神的力量感召学生,使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

(二)建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模式。

1.教学模式。

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现实水平开展教学,可将教育技能和各类教学法的内容融为一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或者现场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适应幼儿园岗位的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活提供条件。

2.模拟实训模式。

模拟实训训练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学生在模拟实训室进行的实际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应根据现实工作需要,模拟幼儿园活动场景,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训练。

3.技能训练与竞赛模式。

技能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技能,除了在平时设置此类课程以外,还可以在课后开展各种竞技类比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教师及学生都可以组织各种技能训练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幼儿园岗位实习模式。

幼儿园岗位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充分认识和体会专业性质的良好机会,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夯实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跟班听课,担任班级助理老师或者定岗实习,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我们与市内十几所幼儿园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经常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训练,提高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三)建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核模式。

1.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采用抽考方式。

每学期可以针对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课程内容,由各科老师设计出不同的考试题目,打破过去一卷决定学生成绩的做法,设计出多种题目对学生进行抽考检查。如大班体育活动设计,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小班社会活动设计,“文明小乘客”课件制作,“冬季自然角设计”“智力游戏教具”制作,“家园联系栏”布置等。

2.建立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模式。

制订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如普通话需达到国家级普通话证书二级乙等以上,计算机需获得教育部、劳动部或信息产业部办公应用技术证书等。另外,对在校期间在各项课程或竞赛———亲子课程培训、奥尔夫音乐培训、感觉统合等课程或者舞蹈、歌唱比赛中取得一定成绩者颁发证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

(四)建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使用模式。

选择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很重要。有的教材理论性很强,高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难,也不太实用;有的教材实用性不强,内容简单,质量差,学生不愿意接受。针对这种情况,应组织教师编写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在未来工作中实用的教材。选择集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符合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岗位目标要求。

高职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教学目标设置下,形成与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适应的职业实际应用能力。这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进修,下企业调研锻炼,找寻方法,找寻模式,大胆摸索,大胆实践,探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等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

学前教育论文

近年来,手风琴因自身音色优美、便于携带等诸多优势,受到学前教育的青睐,并且对以钢琴为主要乐器的幼儿园课堂音乐教学起到补充作用。在当前幼儿音乐教学中,手风琴作为我国传统乐器对于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审美能力,推进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为学前教育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在推进手风琴教学中,我们也在实践中逐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手风琴姿势的规范性、对风箱的控制以及对手风琴背后文化内涵的关注不够等,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进行策略思考。

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增加手风琴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增加学生实践成分,符合新课程发展理念。随着手风琴在学前教育中逐渐推广,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于手风琴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发展,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工作也在加强,以期推进手风琴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实践发展,并且完善学前教育工作。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幼儿手风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策略性思考。

在学前教育中开展手风琴教学,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步,具有着诸多积极意义。首先,尽管手风琴是一种西方键盘乐器,但起源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笙”,因此在构成与演奏上与中国传统乐器有着内在的契合,利用这种契合能够很好的培养我国学生的乐感,提升学前教育品质;其次,在我国当前学前音乐教育中,普遍使用的伴奏乐器是钢琴,然而钢琴操作复杂,多是由教师操作完成,而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歌唱与简单的动作等,在乐器实践方面较为空白。且钢琴的配备受到学校物质基础的限制。而手风琴较钢琴操作简单,幼儿园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并且具有音色优美的特点;最后,手风琴的质量从8贝斯到120贝斯不等,中间划分为十个种类,演奏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选择手风琴进行学前教育,符合学生的成长,对于幼儿学习相对安全。

尽管当前许多学校采取手风琴进行学前教育,但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显现出一定的问题,引起教学研究者的关注,如果未能进行及时改正,不仅影响到学前教学质量,更会对日后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影响。笔者对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于手风琴基础把握不准确。

在当前幼儿园手风琴教学中,幼儿教师过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组织上,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反而有所忽视。一方面,在手风琴演奏姿势方面把握不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教师因为学生较多难以逐一纠正,也有因为教师从观念上认为幼儿的音乐学习侧重于普及而非学习。事实上,尽管幼儿手风琴学习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乐感、欣赏能力,普及相关知识,但要充分考虑到学前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手风琴的学习一旦养成习惯,在日后的学习中很难得到纠正,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是对风箱的操作不规范,风箱作为手风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风琴演奏中承担着控制音色、音量等作用。准确操作风箱,是手风琴演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学前教育中手风琴教学中,学生很难进行准确的手风琴风箱操作,在操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阻碍幼儿手风琴学习的障碍,并且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手风琴的欣赏。

(二)手风琴学习中文化素质的障碍。

当前幼儿园手风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学生自身文化底蕴的不足。幼儿园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在学习中教师的教学工作会受到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的讲解上,学生很难形成理解。除此之外,幼儿园学生对于手风琴的文化与历史内涵理解不足,手风琴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内涵,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能够增强学生对手风琴艺术的理解,受到文化的熏陶,实现美育的目标。因此,手风琴学习中的文化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在教学中规范手风琴学习动作。

前文已述在当前学前手风琴教育中,学生存在基本动作、风箱操作的不规范行为,为学生日后的学习造成不利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基本动作,并且进行细心地纠正,以达到学习的专业化。除此之外,对于教师的培训也要到位,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在学前教育领域具有着专业技能,但在手风琴等专项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因此在日常培训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尽管学前教育中无需对乐理知识等有严苛的要求,但对手风琴基本姿势、基本操作等需要有严格的训练与规范。

(二)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在学前教育中开展手风琴教学,主要意义在于推进学的音乐学习实践参与、打破以往教师讲解灌输为主导的音乐课堂,打破以往学生对乐器操作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与艺术修养。然而考虑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与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其中的趣味性,将手风琴学习中涉及的一些专业内容有效转化为便于幼儿理解与接受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将手风琴教学内容充分融入到游戏等形式中。

(三)手风琴教学方式的探索。

手风琴教学与钢琴教学有着很大区别,由于手风琴的特点决定其实践操作性更强,这是手风琴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个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事实上,教师可以将手钢琴教学中常见的奥尔夫体系引入到手风琴中,将音乐、舞蹈、诗歌等形式进行充分的柔和,增强音乐学习的综合性。也可以促使手风琴与钢琴的融合。

(四)在教学中补充音乐知识。

手风琴对于幼儿而言是陌生的乐器,在刚开始接触时有好奇也有陌生。教师在手风琴教学中不仅是要学生学会如何操作,更要让学生认识手风琴。在教学中,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简单的手风琴历史知识,也可以讲述一些名人与手风琴的逸闻趣事,既增强课堂教学魅力,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达到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的目的。

手风琴作为学前教育的常见乐器,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手风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非常明显,看似与整体无伤,但不加以改正,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手风琴教学时要加强对细节的关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在开展手风琴教学中要不断进行理论探索的完善,增强对教师与教学的方向性指导。

学前教育论文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开始,“考证热”随之在大学校园里兴起。时至今日,“考证热”仍然盛行不断,并且逐渐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学前教育的学生也不能从这场热潮中脱身,很多学前的学生正在考证的征途中前行,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乐此不疲。20xx年张宇斌对大学生考证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二大三的同学考证占比例达91.30%,大一的同学多数因为不懂得将来的就业形势严峻而比例最少,大四的同学却因为找工作时屡屡碰壁而意识到证件的重要性时却往往来不及,此两者比例仅占9.70%。而且大学生“考证”率已达到68.7%,在暂时还没有“考证”的大学生中,也有76.23%的人有考证的意向。所以大二大三的学生是考证的主力军,因为他们不仅有时间和精力,也能够对将来的就业形式有所考虑,为了能在工作面试时多一份自信心,多一份竞争力,他们选择加入“考证热”的洪流。通用型证书不受专业限制,比如cet四级基本上是各所大学的硬性要求。除了通用的证书,还有一些跟专业相关的证书,比如学前教育专业涉及到普通话等级证、钢琴六级证、育婴师证、舞蹈资格证、营养师证等证书。面对五花八门的证书,哪些必要哪些不必要,我们该如何选择?这是值得每个大学生深思的问题。

二、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

到底是何种原因促使了“考证热”呢?笔者从近20年的“考证热”研究中粗略地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因素。

“国家实行就业准入,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为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外,我国政府对一些责任较大、杜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毕业生要想进入这些行业,必须投入到考证大军中去,先取得上岗资格。”反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同样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而教师资格证同样也是师范生的一种身份认证和就业保障,也让就业单位清晰地从证书上认证招聘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职业技术和单位需要。

(二)高校因素。

“因长期受传统高等教育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存在较明显的不足,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实行高度单一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教材知识结构滞后,教育方式落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薄弱环节;2.专业面窄,远不能满足杜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样,人才素质不能满足现有的社会需要。”高校传统落后的培养模式以及狭窄的专业面都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要求,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某些方面能力欠缺,为了能够全面发展自己,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们纷纷选择考证,希望通过考证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市场及用人单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对学前教育相关人才的要求也比往年有所提高。随着社会上大学生数量的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学前教育学生为了在就业中更具有优势,于是助长了“考证热”现象。近年来幼儿园在招聘中对教师学历的要求有所提高,对教师掌握的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前教育学生是否获得证书以及获得什么样的证书成为管理者选择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绝大多数学生考证是迫于求职的压力,如今用人单位都不约而同地将应聘者是否持有资格证书以及持有多少资格证书,作为衡量人才层次高低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毕业后要走向人才市场,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多一张资格证书就等于多了一个求职砝码、多一项谋生的资本。”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1.“以中国20xx届大学毕业生省际流动为例,从流动比例上来看,广东、北京、上海3地的毕业生净流入比例分别为152%、147%和128%,均大幅度超过其他省市,浙江、江苏、天津、福建、山东也是人才净流入率为正值的省市。”大量的人才流入,势必会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形势的严峻。为了能在求职过程中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很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完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去考取社会上一些比较热门的证书,增强就业自信心。2.“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经常变化,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强、适应性不强、后劲不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考证来改善和提升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们希望通过考证来提升并证明自己的能力。“在统计调查中,有68%的同学认为考证多学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可见很多大学生认为证书是内在能力外化的表现,拥有证书就能够表明自身具备了较高的素质和较为全面的知识,所以大学生对“考证”乐此不疲。

三、大学生“考证热”的利弊。

对于大学生来说,治学和就业是人生两大重要的事件。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考证可以说是好工作的敲门砖。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许多大学生都选择考证来学得更多的技能与知识,也为了更好的在职场有立足之地。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考证热”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呢?考证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很多有益之处。从学生方面而言,证书有利于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其次,大学是研究学问的象牙塔,还是比较游离于职场之外的,证书的考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更加的实践化;同时,考证也是更好的充实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最后,很多大学生考证也是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在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市场需求来看,考证热出现的同时不仅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弥补了市场一些专业人才的空白。但是,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利弊同时存在的。考证是可取的,但是要在理性的前提下,否则对自身对社会都是存在很大的不利的。首先,盲目跟风的考证到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自身技能得不到发展,同时还耽误了校内课程的学习;其次,很多非专业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导致证书的含金量降低,盲目考证之风愈加严重;最后,过分依赖证书不可取。很多证书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学生自身的实力,很多学生考证只是为了一纸证书,只学得了浅显的知识,而没有深入探究,颇有舍本逐末的趋势,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着重提到的学前教育专业,这几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技能水平证书的考取也日益增多,对于我们来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考证,保持自身的专业性。

作者:杨光单位: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教案

1、尝试用固体胶在瓶子上作画,并用面粉粘贴完成作品。

2、知道只要动手制作,许多东西都可以变废为宝。

3、体验为瓶子变身后的成功感。

面粉装在衬衫盒子里每组一份,教师范画作品若干,湿毛巾和餐巾纸若干,啤酒瓶或雪碧瓶每人一份,固体胶每人一份。

一、怎么不一样了?

2、欣赏教师作品,幼儿发现、说说不一样的地方。

3、这样在物品上画了一些线条和图案好看吗?你知道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4、出示作画材料,初探作画方法,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原来是这样!

1、你们的方法真好,现在老师用你们的方法来试一试,请你们看仔细。

2、教师示范,在啤酒瓶子上画一棵大树:只要我们用固体胶在瓶子上画一些简单的图案和线条,再把面粉粘上去就可以了。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找出难点,共同解决:你觉得在瓶子上画画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瓶子变身。

1、作画要求:一人选择一个瓶子画画,画的时候小心一点,面粉不要撒开来。

2、幼儿操作材料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案;提醒幼儿注意桌面和手的清洁;帮助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瓶子展览。

1、你在瓶子上画了什么?

2、你觉得谁画得最好看,为什么?

3、在画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4、教师小结:除了瓶子,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废物利用起来,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经过小手的制作都可以让它们变成工艺品。

学前教育论文

1.重视基础绘画训练,忽略手工操作训练。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师没有相关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运用纯美术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期间不能结合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作业以绘画为主,忽视手工制作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开设和训练,没有专业的场地,没有丰富的制作材料,缺少经验丰富的手工课专业教师,学生无法接触到幼教手工素材,无法熟悉材料工具的使用和性能,无法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只能带学生画而不能做,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陷入一个狭隘的单一模式。

2.重视技法技能训练,缺少教学活动指导。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技能课教学中,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于各年级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怎样的目标没有较为详细的评价方案,只是按照教师偏重的喜爱课程进行美术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如何组织幼儿园的美术课教学,中职现行教材普遍章节少,内容简,而幼儿园美术教学往往不是单一的手绘,而是一个融合了各个学科知识,尤其是自然学科和生活知识(常识)的综合教学活动。它对环境的选择,场地的设置,情景的创造,均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做好更加周密完备的课前准备,多元化组织教学。课堂的管理,氛围的营造,甚至灯光、音乐、道具、服装都需精心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寓教于乐。而目前中职美术教学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培养学生画一张画,做一件手工的层面上,幼儿美术课的编排组织也只是纸上谈兵,或者直接舍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会画会做而不会组织不会教。其所学美术技能,只能用于演示示范或者教室环境布置。

3.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审美取向重成人化。对一副作品或作业的评判标准,美术专业教师往往出于专业习惯,停留在高考美术专业评判准则上,看构图,比例,光影,虚实,冷暖,调子等方面的优劣,缺乏对幼儿绘画心理的研究,缺乏对优秀儿童画正确的评价,这样培养出的师资,也会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画作品,而将儿童绘画的自由想象,活泼天性,大胆夸张,丰富联想等优秀的地方视为不干净,不合理,不整齐,不规范,不合逻辑。最终导致幼儿绘画作品中规中矩,过于程式化,成人化,违背了儿童天性,把幼儿的艺术天赋抹杀于萌芽之中。

二、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评价体系、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1.修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健全美术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规律,学生课堂作业需要充足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目前,两课时美术教学不能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类学生完成作业的需求,应在原来两课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时,使教与学之间建立较为牢固、系统、规范的教学制度和宽松的课堂作业时间,从而达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绘画技能的训练。

2.创造环境,提升学习兴趣。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美术课的开设,配备具备教学经验的专业专职教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洗涤心灵,享受愉悦,从而提升思想境界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要优化校园美育氛围。通过办展览,搞讲座,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营造和谐高雅的艺术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3.重视实践,适应就业需求。学校应多组织美术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幼儿园见习实习,使他们了解就业需求和就业所需具备的基本功,明白美术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知道组织好一堂幼儿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4.转变理念,发挥学生特长。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特点,机灵活泼,擅长歌舞,善于表演。美术课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专长,变讲授式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自主学习为主,在活动交流中达到训练绘画手工技能技巧和幼儿美术课编排方法的目的。

5.科学教学,形成学科桥梁。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以德育为中心,美育为桥梁”。美术教学,尤其是幼儿美术课教学是一门多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学科,如舞蹈、音乐、自然、科学、体育相互结合,多知识点,多层面启迪学生,传授知识。只有把握住这一点,中职美术教师才不会闭门造车,盲目独行。才能授予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理念。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微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心,乐于接受美的事物的熏陶和启发。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在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于这种好奇心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学到科学的系统的美术知识。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创作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积极呵护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学生将来的美术创作打好基础。

美术手工教学想要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达到锻炼儿童能力的目的,就要依靠正确的教学举措。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做好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工作。

第一,构造情景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只是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任务,还要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对课本上的知识以儿童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授。这样不仅只是传授了课本的知识,更吸引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画动物的教学过程中,给他们讲一些动物的寓言故事,《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等。寓言故事是一种很能打动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生动的了解善恶美丑,懂得真善美的真谛。使得美术教学不仅停留在技法表面,而是有了比较内涵的东西。

第二,结合地域文化,借鉴当地民间艺术,把传统民间艺术手法应用到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实践中。例如,甘肃的布老虎、山西的皮影、粤西的木偶戏等,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普通的手工材料,学习传统工艺的制作、表演过程,选取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故事背景加以创作,还可以让学生突破传统段子,自己制作简单的人物和场景,比如可以在皮影戏学习的时候,鼓励学生创作一出表现当今儿童在课堂上的可爱表现的皮影戏,让学生在即兴表演之余,收获创造的乐趣。带领学生进行木偶的制作过程中,除了对木偶的制作过程的讲解,也可以讲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流传的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世界变迁的历史。

第三,练习布置画展,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举办画展既能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热情,锻炼学生进行美术手工的动手能力,也能很好地考验学生在进行团体活动中的应变能力。在布置画展的过程里,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就是学生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考验。所以,现在就要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进行实践锻炼,使得学生通过画展,不仅锻炼了美术手工制作能力,还在团体活动中学到许多与同学合作的经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经验。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但锻炼了儿童的美术手工动手能力,还使得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以加强。美术手工教学的实践研究,关乎全社会的幼儿教育,对于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有很大帮助,从而为我国当代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 12-24 股权转让无偿转让协议范文(14篇)
    转让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分期进行,具体取决于双方的协商和约定。请参考下面的转让操作指南,了解具体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转让方(甲方):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
  • 12-24 保险销售人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1篇)
    保险工作总结有助于提升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做出更好的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险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年来,xxxx保
  • 12-24 财政所个人总结考核范文(15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并弥补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参考。我局按照《湖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暂行
  • 12-24 坚持依法治疆的心得体会文章大全(15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种积极的回馈和认可。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总结和概括自己
  • 12-24 初三春季开学典礼演讲稿(模板14篇)
    开学典礼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开学典礼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
  • 12-24 装修设备齐全房屋买卖合同(汇总19篇)
    装修合同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双方在装修过程中的权责和执行标准。最后,希望大家在签订装修合同时能够注意合同的条款和风险提示,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 12-24 餐饮劳动合同电子档(精选22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规范劳动条件的重要文书。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劳动合同样本,供大家参考和使用。甲方(用人单位):单位通讯地址:。法
  • 12-24 二手房买卖房屋正规合同(专业18篇)
    买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经常需要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买卖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 12-24 银行开班仪式讲话稿范文(16篇)
    讲话稿范文是在特定场合,以特定目的为主题的演讲稿。它可以用于学校活动、会议、庆典等各种场合。写一篇优秀的讲话稿可以让我们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并引起听众的共鸣。讲
  • 12-24 业务部门年终总结及明年计划(实用15篇)
    年终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工作方向并加以调整,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写作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撰写年终总结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