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一个教案几个课时(优质8篇)

最新一个教案几个课时(优质8篇)

时间:2023-10-13 04:41:22 作者:纸韵 最新一个教案几个课时(优质8篇)

教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计划和组织的一种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五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个教案几个课时篇一

主题:有礼貌,讲诚信,争做文明中学生

目的:为了帮助同学更好贯彻“文明、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作一个有优良品质的文明中学生,结合松柏中学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谈谈自已的观点,同时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做一名值得自豪的文明中学生。

准备:

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文明”的材料。

2、叫同学们结合校园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做好发言准备。

3、安排两位同学准备小品《碰撞以后》。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班在这里开展主题班会,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积极发言。下面班会正式开始。从踏进这个校园开始,每天我们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多少个清晨,驼背的身影朦胧在乳白色的薄雾中,为校园,为我们默默辛勤地耕耘着。我们不应只听着老师的箴言,校园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建造,需要我们做文明的巴中人,在良好的言行下为学校增添光彩。

我想问大家,你们文明吗?我们谈谈身边存在有哪些不文明现象。

2、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1学上课吃瓜子,好吃到了极点,还有的同学随地吐痰,还带伴奏的,教室里,课桌下,鼻涕到处抹。(边说边表演,全班大笑)

乙:甲说的没错,我们身边破坏公共财物也十分严重,举两个例子,班上的撮箕、扫把、提水桶领回来不几天就损坏了,还有很多同学的课桌都画了“大花脸”。(一些同学默不作声)

丙:还有一些欺负弱者或弱势群体的,同情弱者,是中国的人之常情,但有的同学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特别是欺负那些弱者,甚至乱起绰号,以别人的残疾来取笑,有的人给教师或班主任起绰号。

主持人: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大家平时经常看到的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这么做。

3、小品表演《碰撞以后》

第一场:两位同学,其中a站在窗前欣赏校园风景,悠闲得很。b走过身旁时,正好a转身,无意相互碰撞,便互相出言不逊,后厮打起来。此时,班长瞧见,批评双方,才得以和解。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类似这种因小事而导致事态扩大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既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又损害了集体的荣誉。如果他们碰撞以后,采取另一种方式,又会是如何呢?请大家看第二场。

第二场:a碰撞b后,a先微笑地说:“对不起!”b再微笑地说:“没关系!”礼貌和解。

2中的“微笑”和“文明礼貌”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呢?

4、同学们讨论、发言。

甲:文明就文明有言行上。文明言行主要是三管好。管好你的嘴,不要骂人,不讲脏话,不放野活,不起绰号,不乱吐,管好你的脚,不要乱走、乱踢、乱蹋、乱踩,管好的你的手,不要乱扔乱丢,不要随便伸手拿别人的东西,不要打人,不要损坏公共财物,不要乱采乱摘。

乙:做文明中学生人人从我做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文明人,我们的学校就会成为名符其实的文明学校,我们不仅要做文明人,做有教养的人,做别人称道的人,做受人尊敬的人,还要敢于同不文明人做斗争,帮助不文明人改正不文明行为。

丙:表里一致,做一个内秀外美的中学生。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班长朱伟良来宣读倡议书。

5、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3做起,从自己身旁点滴小事开始,时刻紧记我们的口号:人人讲文明进步,从改掉一个不良习惯做起!由此,班委倡议:(1)、爱班爱校,说文明话,作文明人,塑造松柏中学学子的文明形象。(2)、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杜绝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3)、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4)、戒除抽烟、酗酒,严守校规校纪。

(5)、服饰整洁大方,不得染发、不配带耳环、项链等饰物。(6)、男女同学,自尊自爱,正常交往,举止文明,言行得体。

同学们,借此契机,端正思想、严守校纪、去病端、树新风。争建文明学校!请记住我们的目标: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班主任做总结。

6、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求学,都有追求,都有理想,都有志向,如果说松柏中学一片沃土的活,我们要在这里把我的耕作变成果实,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说是一支拐杖的活,我们要拄着这支拐杖攀登高峰,实现我们的志向;如果说松柏中学是一只展翅飞翔巨鸟的话,那她会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同学们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守纪的人,做一名文明的中学生,为学校做一点事,为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学校是我们人生的起步,理想的种子要播种,人生的意义要认识……这里有青春的幻想,有未来的呼唤。让我们以文明的中学生,用心中炽热的爱来歌颂她,赞美她。

一个教案几个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难点: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以画导入:

二、以读入境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做上记号,再往下读。读完后,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品第一段

这个小山村曾经是美丽的,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美?(第一自然段)

a、听课文配乐读(第一段)

是的,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通过这些文字同学们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色?

b、指导读

谁愿意也来试着读这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

还有哪些同学也想读这一段的一起读(感悟小山村的美)

c、入情入境,再读

如果你就是当时的居民,能允许我来采访一下吗?

在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小山村中,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感悟小山村带给人们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文字,把你对小上村的喜爱,把小山村带给我们的快乐读出来(齐读)

3、质疑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里,永远的消失了。

a、学生自由读5、6自然段(课件播放狂风、雨水、喊叫声)

b、齐读这两段

是啊,我们都为这个小山村感到担心、难过。让我们一起来读。

c、质疑

听了你们朗读,我好象听到小山村在难过地哭泣。看到小山村由美丽变成富裕,最后变成一无所有,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时候你最想问的是什么?(小山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小山村是如何变富裕的?)

4、再读课文,解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再细细读一读,想一想,看从中能感受到什么。(生默读课文)

a、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样,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

课件对比句子:

想盖房,想造犁,就拿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砍下来。

(很多树木被砍了)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窗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了。

还有一个句子也写了许多树木被砍了,是哪一句?生读

你从哪儿看出很多很多树木被砍?(一栋栋、各式各样、大量)

找到这个句子的一起读一读。

在这片*露的土地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色?(体会*露)

(动物越来越少;生:空气越来越差;生:到处都光秃秃的)

齐读!

(4)小结

无数的树木被村民砍掉了,就连小树苗也不放过,这种砍伐是多么可怕啊。

郁郁葱葱的树木消失、小山坡*露,村民们靠什么富起来,小山村为何最终却消失了?

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指名说

(板书:人类)

三、延伸扩展(感悟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人类!是啊,人们在把树木变成自己的所需品时,确实是让自己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如果这种砍伐是无节制的砍伐那么人类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变得一无所有。(课件展示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危害的画面)

你还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听。

看着、听着这些,你除了难过、担心,此时你的心情更多的是什么呢?

这时候你最想对小山村的人们说的话是?

总结:感谢你们,老师代表这美丽的小山村感谢你们!你们倒出了许许多多小山村的心声,你们是它们的知己,是它们朋友!就让我们把这篇课文齐读一遍吧,告诉人们要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告诉所有的人都来爱护树木,都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一个教案几个课时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带着上面的问题,初读课文。

1.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

2.师生同读课文。

3..听录音,生标出自然段。

4.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三、讲读课文。

1.冬梅当上了希望小学的代表后,从哪里来到了哪里?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帮助学生理解“希望小学”“代表”“首都”等词。

3.女生带着下列问题朗读第3自然段:

(1)是什么时候带冬梅和小伙伴们去广场的?

(2)这时候有没有升国旗?从哪里可以看出?

(3)升国旗的时刻是一种什么时刻?课文里用一个词概括出来了,谁能找到这个词?

4.男生大声朗读第4、5自然段,谁能说说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武警战士护卫国旗,迈着威武整齐的步伐走过来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武警战士的威武,从而理解威武的含义。

(2)继续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升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放国歌时的庄严,使学生入情入境,然后学习第5自然段。

“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一句中,“缓缓”是什么意思?能用哪一个词替换?

看到升国旗,冬梅心情怎样?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学生齐声朗读这一句。

她看见一位解放军叔叔举起手,向国旗敬礼,她的心情会怎样?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师巡回倾听作指导。

2.分组,分节读,看谁读得有感情。

五.全文小结。

本篇课文记叙了冬梅在广场,亲眼看见了解放军叔叔升国旗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少年儿童对国旗、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早早

板书:武警

第一个愿望——北京看升国旗{缓缓升起}热爱国旗

激动

敬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情况,导入新课。

二.自己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边画边记:拼读,记字形。

三.用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京士卫齐泪热爱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五.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利用熟字。

比较识记:士——土爱——受

形象识记:泪——眼睛流出的水。

爱——一手把朋友拉进屋。

2.记笔顺,笔画。

六.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并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壮(雄壮壮大强壮)敬(尊敬敬礼崇敬)

2.你有什么愿望说给同桌听听,然后用愿望写一句话.

一个教案几个课时篇四

活动主题: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活动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认识到怎样做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并且能够以中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展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准备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材料。

2、会前召开班委会制订班会方案。活动地点:2年1班教室参加人员:2年1班全体同学

活动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形式:讨论、唱歌、表演等。前期工作:

1、班主任与班委会共同讨论班会策划案,并拟写策划书;

2、各项工作分配。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a:

负我们这美好的青春年华,那怎么才能做一名合格中学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班会课的主题。

学生甲:做为一名中学生首先我们就要讲诚信。“一诺千金,说到做到”我们每个人答应别人的话要做到,忠于自己的言行。

学生乙:在生活中我们应当讲诚信。偶尔一次失信,别人可能会原谅你,但如果多次失信,别人就认为你是无信之人,就不能立足于社会。

主持人b:同学们请看下面两幅图片,谁是诚信的人呢?(播放课件谁是诚信的人呢?由同学们阐述自己的看法。)主持人b: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实事求是、诚实不欺、说话算数、遵守诺言,这就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应有的优良品质。

(主持人b说话的同时播放相应的图片。)

主持人a: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不仅讲诚信,更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发愤学习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我们来听听著名教育家童第周的故事吧!有请___同学!

(___同学讲述童第周的故事,同时播放相应课件)主持人b:我们中国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活到老,学到老”等.

(同时播放相应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呢?

学生甲: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

学生乙: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学生丙: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学生丁: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

主持人b:___同学表演的真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做几道题吧!同学们不要紧张,这些题一点都不难,让我们一起来判断对错。(播放相应课件,主持人b读题,同学们一起答题。)

主持人b:同学们,如果你都答对了,证明你已具备成为一名遵规守纪中学生的条件了。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仅仅诚实守信、勤奋学习是不够的,遵规守纪也是必要的条件。

主持人a:我们下面再竞答几道选择题,举手最快的同学站起回答。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一组答的快,答的好!打得最好的一组的组长可以指定任意一组的同学为我们齐唱一首歌,好不好!(主持人播放相应课件并读题,同学们抢答,表现优秀一组的组长指定任意一组的同学齐唱一首歌。)

(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了》视频,学生谈感受.)

主持人a:我们是父母永远的牵挂,当你很小的时候。。。。。。

(同学们讨论发言)

主持人a: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说出我们对爸爸妈妈的心声吧!(全班一起大声朗读爸爸妈妈听我说课件)

主持人b: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共同学习,你们知道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呢?

(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收获。)(播放做一名合格中学生课件图片)

主持人a::通过这节班会我们已经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

主持人b:诚实守信,勤奋学习,遵规守纪,孝敬父母就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优良品德。

主持人a:我们会自觉维护学校的荣誉,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创造一个文明的、先进的班集体,建设一个文明的进步的校园。

主持人b:在此我们代表一年一班的所有同学向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各位老师工作开心,身体健康!同时也希望本班的所有同学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主持人a:最后有请班主任做此次主题班会的总结。(班主任总结)

主持人b:感谢班主任对我们的谆谆教诲,现在我宣布合:一年一班《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一个教案几个课时篇五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分数知识,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的含义,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实际含义,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分数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情境描述:有4只小兔在树林里玩耍。兔妈妈带来了它们最喜欢吃的胡萝卜(课件凸显主题场景中的一盘胡萝卜,上面有遮盖,能看出是胡萝卜,但看不出几根)。

学生回答后板书:这盘胡萝卜的1/4。

继续描述:兔妈妈还带来了一盘青菜和一盘蘑菇(课件出示遮盖着的一盘青菜和一盘蘑菇)。

学生回答后板书:这盘青菜的1/4,这盘蘑菇的1/4。

追问:为什么小兔分得的胡萝卜、青菜和蘑菇都是一盘的1/4呢?

明确:把一盘胡萝卜、一盘青菜、一盘蘑菇分别看作一个整体,各自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从把一盘胡萝卜、一盘青菜、一盘蘑菇平均分成4份,每份各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有助于激活学生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已有认识,从而为接下来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提供支持。把胡萝卜、青菜和蘑菇都遮盖住,凸显平均分的对象都要看作一个整体,能有效避免物体个数对相关分数获得过程的干扰。

二、探究

1.求一个整体的1/4是多少。

课件呈现:小兔急着问兔妈妈,我分得这盘胡萝卜的1/4,是几根呀?兔妈妈揭开覆盖在胡萝卜上的.薄膜,课件隐去4只小兔,凸显出8根胡萝卜。

提出问题:你知道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吗?(板书: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

[设计意图]小兔提出“一盘胡萝卜的1/4是几根”这个问题后,课件即把4只小兔隐去,并凸显8根胡萝卜。同时,由教师及时提出“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这个问题,目的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怎样求“8的1/4是多少”这个新的数学问题,避免把上述实际问题直接归结为“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整数除法问题,从而保证新课内容的顺利展开。

启发:要求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你能先用小棒分一分,并求出结果吗?

(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适当提示:要求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就是把8根胡萝卜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

提出要求: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8÷4=2(根),并在“这盘胡萝卜的1/4”后面添上“是2根”。

追问:为什么可以用8除以4?

进一步明确:要求这盘胡萝卜的1/4是多少根,就是把8根胡萝卜、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8除以4。

问题延伸:一盘青菜有4棵,一盘蘑菇有12个,这盘青菜的1/4是几棵?这盘蘑菇的1/4是几个?(随着提问课件出示:一盘4棵青菜和一盘12个蘑菇,同时板书:“4棵青菜的1/4是几棵?”和“12个蘑菇的1/4是几个?”)

提出要求:你能直接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4=1(棵),12÷4=3(个),同时在原板书“这盘青菜的1/4”后面添上“是1棵”,在“这盘蘑菇的1/4“后面添上“是3个”。

引导比较:上面所求的3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追问:都是求一盘物体的1/4是多少,都是用除法计算的,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不同?

强调:不管是求一盘胡萝卜的1/4是多少根,还是求一盘青菜的1/4是多少棵,一盘蘑菇的1/4是多少个,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求出一份是多少,所以都用物体的总个数除以4。因为胡萝卜、青菜和蘑菇的数量不一样,因此它们的1/4的数量自然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从求一盘胡萝卜的分是多少根,到求一盘青菜的1/4是多少棵以及求一盘蘑菇的1/4是多少个,尽管作为整体的物体数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求一个整体的1/4是多少,都要把相应物体的个数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这样的经历,不仅能使学生在比较中逐步明晰“求一个数的1/4是多少”的数学意义以及相应的数学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深化对1/4这个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分数含义的理解。

2.求一个整体的:1/2、1/8、1/6是多少。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求这盘青菜的1/2是多少棵,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后提问:求一盘青菜的1/2是多少棵,为什么用4除以2?

学生各自列式计算。

交流汇报,要求学生重点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追问:一盘蘑菇有12个,12除以4求的是这盘蘑菇的几分之一?12除以6呢?

启发:通过上面的比较,你又知道了什么?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就是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3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同一个整体的1/4和1/2是不同的,同一个整体的1/4和1/8也是不同的,同一个整体的1/4和1/6还是不同的,这样就能把学生对“一个整体的1/4”的理解类推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上来,对特殊问题的认识也相应得以提升和抽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在此过程中逐步清晰。

三、小结

四、练习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看图分一分,再填写算式。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按要求操作,并列式计算。

提问:两次都是拿出圆片个数的1/2,为什么每次拿出的个数不一样?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出要求:猜一猜,两人写字的个数相等吗?

追问:谁写的个数多一些?为什么?

学生解答后进一步追问:计算的结果与刚才的判断是否一样?

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5.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6.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并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

一个教案几个课时篇六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

一个教案几个课时篇七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页“算一算”“试一试”及第28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因数是整十熟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27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提问: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板书课题: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二、讲授新课:

生答:50x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教师可以介绍50x10=50x2x5

=100x5

=500

或50x10=5x(10x10)

=5x100

=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x20,12x40,120x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4、练习:30x40140x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1)先计算14x3=42

(2)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x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27页1、2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8页1、2

第2题有多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28页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第28页5

脱式计算,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并注意算式中括号的作用。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27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提问: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板书课题: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二、讲授新课:

生答:50x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教师可以介绍50x10=50x2x5

=100x5

=500

或50x10=5x(10x10)

=5x100

=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x20,12x40,120x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4、练习:30x40140x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3)先计算14x3=42

(4)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x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27页1、2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8页1、2

第2题有多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28页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书上第28页5

脱式计算,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并注意算式中括号的作用。

《找规律》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第一个到达终点。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基础练习(脱式计算)

三、综合运算

1、看谁写得多。

()×()=400()×()=1200

()×()=400()×()=1200

()×()=400()×()=1200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算法。

第1小题中强调“各”字,就是“分别”的意思。

南瓜:22×10=220(元)萝卜:18×20=360(元)

第2小题解法多样化,让学生尝试列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2×10+18×20=580(元))

3、根据下面的价格来计算。

品名单价

篮球60元足球35元

排球40元羽毛球拍18元

书包30元

1)买20个足球,要付多少钱?

2)王老师要买35个书包,带上1000元够吗?

3)黎明带上200元,可以买哪些东西?

4、王师傅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能加共26个零件。

工作5天能加工多少各零件?(26×8×5)

四、课堂小结

一个教案几个课时篇八

1、出示课文挂图(1),让学生观察、描述、感受小山村景色的优美和人们生活的安适。

2、教师#三年级#导语:然而,就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一场大雨过后,却不知被咆哮的洪水卷到了何处,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纠正读音:“葱”、“随”(平舌音),“扩”、“括”(韵母“uo”),“郁”(圆唇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小山村的什么故事。

三、四度交流,读中悟情

1、默读思考: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感情朗读。如:

(1)抓住“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地小河”、“鸟儿在林子里婉转的歌唱”、“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逛”等句子来感受小山村自然环境的优美,并指导朗读、背诵。

(2)从“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屋顶冒出的浓烟”感受村子里的人们靠着斧子,日子过得很不错。而这代价却是对森林的破坏:“谁家想……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数目不断减少”,“山坡上出现了*露的土地”,“*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3)结合“然而”一词,感受小山村发生的变化,理解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四、读悟交融,悟中明理

1、自读思考:

(1)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

(2)从小山村消失的这一现象中,你明白了什么?(结合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引导学生悟情明理)

2、交流互动,升华认识。

3、知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悟文章的韵味。

五、回归整体,练习复述

出示课文三幅插图,让学生看图想象,练习复述课文。

六、完成写字任务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提醒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