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热门贫困调研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

热门贫困调研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

时间:2023-11-01 10:21:20 作者:FS文字使者 热门贫困调研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

它不仅仅是个人的总结,更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和对未来行动的指导。接下来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素材。

心得体会调研报告

我的调研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专业发展调查报告》终于进入调研大赛的决赛了,紧张了大半个月,有这样的结果还是很高兴。一开始其实也挺有信心的,后来看到有高手参加,而且58支队伍里只能有8支进入决赛,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

现在来总结一下一些心得体会。

1.组队要找有经验的人一起,虽然说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有现成的,为什么不用呢?大把的伟人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成为巨人的嘛,因此,不要照顾一些人,贸贸然组队,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要么你一个人累死(太熟了,他们又真的不太会,一推脱,你就没辙了),要么就是你们的成果比较惨淡,比不上别人来的成熟有深度。

2.选题很重要。这需要队伍里有有眼光的人。可以选一些贴切主办单位的主题,投其所好,或者是一些有针对性的话题……其实很难说怎么样的课题比较好。我也是属于“乱来”型的人,觉得什么有趣就弄什么,没什么眼光。但是经过这次,我觉得做调研一定要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对调研对象有一定帮助的主题,才能双赢,也不算白费力气。还有要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或者可操作性低的话,那么就真的会举步维艰了。

3.要有计划,可以列出你有多少时间,或者你打算用多少时间,你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还要组织好你的队员。其实太忙的队员,或者和你离得比较远的的队员最好也不要多,即使他们很有实力,因为他们大多难以组织起来讨论,对小组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4.要清楚你的伙伴的“强项”在哪里,信任你的伙伴,要鼓励他们,要分好工,最好分得公平点,还有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督促一下。

6.一队人写报告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作的风格的统一,在这里,我觉得找一份同类型模范的是最好的。按着那份写就比较好整理,否则到后面就比较棘手,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效果。

7.一个好的指导老师,一个负责人的指导老师,绝对很有作用。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根据州民委13号文件,关于转发《关于开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水、电、路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掌握我县各族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用电照明难的问题,县民宗局就如何做好此次调研工作,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指定专人负责调查和收集相关数据和情况,在全县18个乡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调查工作从8月27日开始,历时一个月的调研时间,于9月28日顺利完成了各项调研任务,现将**县民族地区水、电、路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74个村委会,2749个自然村,xx年末,全县总人口76.6471万人,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等11种民族,其中:汉族29.111万人,壮族32.7465万人,苗族9.1571万人,彝族3.765万人,瑶族1.6474万人,回族0.1316万人,其它民族1085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xx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398万元,支出6.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

(二)全县民族地区贫困状况。

——对全县彝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xx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彝族村民小组共有77个,3381户,15038人。

——对全县瑶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xx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瑶族村民小组共有46个,1446户,6969人。

——对全县汉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xx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汉族村民小组共有342个,13807户,67499人。

——对全县苗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xx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苗族村民小组共有1092个,15492户,57844人。

——对全县壮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xx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壮族村民小组共有615个,29539户,131181人。

(一)全县已通水、电、路的情况。

全县2749个自然村,其中,已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有1892个自然村,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69%(通水率);已通路的有2150个自然村,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78%(通路率);已通电的有2357个自然村,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86%(通电率)。

(二)全县未通水、电、路的情况。

全县2749个自然村中未解决饮水困难的有857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1%;未通路的自然村有599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1.7%;未通电的自然村有392个,占自然村总数的14%。(见附表一)。

(三)分民族的情况如下:

——对全县汉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全县汉族未通水的村民小组130个,未通电62个,未通公路124个,总投资4970万元,涉及18621户,人口83794人。

——对全县壮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全县壮族未通水村民小组325个,未通电95个,未通公路176个,总投资9170万元,涉及35021户,人口152894人。

——对全县苗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全县苗族未通水村民小组330个,未通电201个,未通公路255个,总投资13102万元,涉及13430户,人口63588人。

——对全县彝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全县彝族未通水村民小组45个,未通电14个,未通公路17个,总投资1289万元,涉及3401户,人口14505人。

——对全县瑶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全县瑶族未通水村民小组31个,未通电25个,未通公路32个,总投资1661万元,涉及20xx户,人口9521人。(见附表二)。

通过“xx”计划以来,国家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广大农村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解决了很多村寨的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的问题,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做法:一是实施扶贫攻坚乡的时候,扶贫攻坚乡镇实施了很多村寨的水、电、路项目,解决了部分农村水、电、路困难的问题;二是在实施“扶贫三项工程”大会战中,解决了一部分农村村寨饮水难的实际困难;三是部门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整村推进、小康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等建设中,由部门整合资金解决了一部分农村水、电、路困难村寨;四是实施农网改造期间项目的实施推进了农村电网覆盖进程;五是在解决饮水问题上,因地制宜,有水源的地方就实施管引,没有水源的地方就建水窖,不搞一刀切;六是异地扶贫能整合资源,异地搬迁有效地解决了移民的水、电、路问题;七是坚持国家扶持与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在我县的广大农村,很多地方都是政府扶持一部分,群众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创业精神,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来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

(一)财政困难,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县大民贫,加之财政比较困难,每年光靠上级专项资金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村未通水、电、路村寨的需求。

(二)地处边辟,投资较大制约着水、电、路的建设进程。未通水、电、路的村寨绝大多数都是地处边辟,自然条件较差,环境恶劣的地区,基础设施滞后,人背马驮现象比较突出,这些地区往往是现阶段扶贫难度最大,攻坚克难的地区,尤其是拉电、修路、接自来水里程较长,而这些村寨户数少,人口少,工程量大,投资较大,投入与效益的反差也较大,这些地区成为现阶段扶贫的“硬骨头”,全靠当地群众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三)群众收入低,贫困程度深是严重影响着当地水、电、路的发展。我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看,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以下的都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大多具有人多地少,土质较差,生态环境恶劣的特点,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吃饭长期存在。

(五)由于自然条件、地区差异,各民族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上的差异和观念上的差异。有的群众的思想意识仍存在旧的思维方式,难予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的社会文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部份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怕没饭吃,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不积极寻找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等、靠、要,得过且过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还很存在,缺乏穷则思变的意识和能力。

(六)县委、政府虽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逐年对“三不通”地区实施项目加以解决,但由于资金有限,群众迫切需要与国家投入之间的差距较大,要彻底解决这些“三不通”问题任重道远,就**这样一个大县而言简直就是一个“马拉松”工程,导致群众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群众依然长期处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状态。

(一)建议上级政府一次规划,集中资金,尽快消除。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逐级上报,对我县“三不通”村寨存在的实际困难,能够得到省州的关心和重视,用一段时间尽快集中资金投入建设实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这些地区的群众也能共享建国六十来的辉煌;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政府公共财政带来的实惠。

(二)建议各级各部门要把“三不通”村寨作为优先扶贫的对象。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到这些“三不通”的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群众盼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倾听群众的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群众之所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否则条件较好和沿线村寨蒸蒸日上,变化较快,边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形成较大的反差。

(三)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要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夯实国民基础教育,着力培养民族地区群众自力自强,艰苦创业的精神,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设一些力所能及的项目,增强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

(四)加强科技培训,大力培育农业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将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摆到突出的位置。各职能部门要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制定出近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把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列入优先发展计划,宜林则林,宜畜则畜,多头并进,多方筹资,加大扶持力度。

(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各级各部门要把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解决一个村,扶持一个项目,帮助一方少数民族群众脱贫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为民族地区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好事。充分体现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战胜困难,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六)做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十分珍惜和巩固这种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民族优惠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大局出发,同心协力,为建设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平安和谐的**而努力。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和各方面大力扶持下,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工业粗放式经营,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的大幅增加,畜禽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序排放,使农村环境负荷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面对新农村建设,环境的保护该如何有效推进,立足xx州实际,作以下理性思考。

xx自治州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目前仍有15万人处于温饱线以下。受客观条件限制,近20年来,陆续上了一批耗能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粗加工、重污染工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留下了历史欠账,并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改变不良现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源头上把好环保切入点,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以污染源治理为切入点,还历史欠账,为新农村建设扫平障碍。

xx州近20年来留下的环境欠账,已使部分州域环境失去了其应有功能。只有加大老污染源治理,逐步恢复环境应有功能,才能为新农村构筑建设的平台。

一是突出治理工业污染源,确保环境功能区的有效恢复。一方面以锰、钒、铅、锌等矿石生产加工业为治理重点,采取"严格环境执法、督促防污设施运转,提供技术指导、推行清洁生产,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达标排放"等措施,实现境域主要河流水功能的逐步恢复。另一方面力争3至5年时间,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业生产秩序,依法关闭耗能高、污染重的`小浮选、小冶炼、小化工等"十九小"企业,从严查处和打击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遏制工业污染反弹,全面恢复水功能区。

二是突出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确保农村环境的优化整洁。农村面源污染又是当前农村的又一重要污染源,使农民健康面临威胁。全州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水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相当于工业企业排放废水量的64%和化学需氧量的59%;农业化肥施用量逐年递增,生活污水和垃圾也直线型增加,仍有83.9万农村人口饮用水高氟、高砷、高污染水。农村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农民身体健康,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治理。一方面实施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六改"工程,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另一方面采取全面整治"闲置房"、村庄整修改造、拆旧建新式的村庄整体改造和建设农民社区新村等四种基本模式进行村庄改造,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高规格规划为切入点,筑环保平台,严防新农村建设重蹈覆辙。

一是在规划力度上求"实"。党委、政府要将新农村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同等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同时,应制定配套的环境保护政策,在确立"gdp"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应将"绿色gdp"考虑其中,改变过去只有"gdp"增长绩效,没有环境污染、资源耗损惩罚的格局。在明确权利时要将责任捆绑其中,特别是对政府、部门及环保主管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职责要具体、明了、实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能出现"文字游戏"和模棱两可的"模糊职责","尽职"与"渎职"的奖罚,要有据可查。将污染治理作为考核一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指标一并考核,作为干部调动、升迁的条件之一。在计算"gdp"政绩的同时,也应计算"gdp"中的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明确各部门环保职责。另外,要加大立法力度,保证其合法化。

二是在规划内容上求"全"。首先是环保指标概率要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新农村环境美化率、综合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每一项环保指标,必须做到衡量具体全面,既结合xx州实情,又与新农村要求相符。其次是操作涵盖面要广。从实际出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州实际,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强调各项工作与环境相协调。再次,涉及面要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规划时,必须围绕环保这根主线,根据当地资源、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发展的眼光考虑未曾遇见的问题,从而作出科学、合理而又极具前瞻性的决策。

三是在规划实施中求"真"。首先,规划思路不虚。在确定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实施中,立足xx生态州建设实际,对技术能力范围内的资源,按有序开发原则,实行优先开发利用,对技术能力不及、资金严重不足、设计规模不大而又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或不予开发,严防资源的流失。其次,履行规划不软。对已实施的规划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xx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环境保护条例》,开展环境管理,严格环境执法,坚决取缔违法排污企业和违法违规项目;对新上工业企业,认真把好"准入关",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防止发达地区和州内城市落后、淘汰工艺与设备再进入农村和乡镇,控制新的工业污染产生。

(三)以加大环保投入为切入点,壮环保事业,增强新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据专家推算,只有当社会环保总投入占同期gdp1.5%到2%的时候,环境修复能力才能大于环境破坏速度。而xx州的社会环保总投入不到同期gdp的0.1%,低湖南省0.6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4到0.97个百分点。加大环保投入是环保应对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切入点。在众多投入中,财政资金的投入对社会资本投入最能起到导向作用,能起到以小带大、以点带面的作用。为此,政府必须对环保投资采取倾斜政策,扶持污染治理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扶持环保型"绿色企业"。引进市场机制,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实行污染治理多元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加大"乡镇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乡村风景林木保护、水土流失防治设施、乡村保洁"等项目的投资。创新环保投入机制,建立起环境保护的价格体系,做到"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使违法成本高于治理成本,促使企业自动投入污染治理。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对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逐步替代、淘汰,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业与环保的协调发展。

(一)以技术为纽带,将工业调精。

一是将工业规模调"大",减小污染源的再生。应对新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要求,xx州工业发展必须改变当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经济增长格局。扩大生产规模,减小污染源的再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既发展生产,又确保整洁"的一大举措。调整工业结构,首先对现有工业企业规模进行调整,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规模准入标准,坚决取缔、关闭"作坊式"的小规模企业,让大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高新技术推广,着力培育高新技术"环保型""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对新农村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比重。

二是将企业数量调"小",减轻环境的压力。"散而多、小而全"是当前xx州工业企业的又一显著特点。这不仅增添了环境管理费用,浪费了矿产资源,还拉长了污染源的"线",扩大了污染源的"面",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增加了难度。调整工业企业数量,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环保投入,减轻环境压力。托依矿产品资源优势,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与资源匹配的企业体系,引导和推进优势产业和规模产业集聚,使企业数量由多到少,企业实力由弱变强,实现企业数量的整合,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工业调"活"。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壮大老爹公司、亿事达公司、武陵牧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形成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把生物药业作为新型环保工业的新亮点来抓,建立医药企业开发新产品体系。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工业与农业的良性互动。

三是将工业技术调"高",确保资源的节约。采用新工艺,是工业企业朝精深方向发展的唯一动力,也是实现新农村"整洁"的最佳保障。着力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在重点行业的推广,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矿产业,要注重对伴生矿的回收利用,减少废渣排放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价值。

(二)以基地为链条,将农业调优。

一是将农业品种调"优",减少垦殖面积。通过加大品种改良和生物防治措施,推广良种产品,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从近几年xx州农业发展来看,农业品种改良的不断深入,农业产值不断增加,20xx年达26.7亿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1766元,增加164元。但农药、化肥、薄膜的使用也在不断递增,仅20xx年至20xx年,化肥、薄膜的使用量递增率高达4.6%、6.2%,20xx年农药使用总量高达3204吨,平均每亩1.7千克,位居全省第三,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4个百分点,其中高毒农药使用量占使用总量的9.93%。给农村面源造成很大的污染,直接威胁农民健康。为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接轨,需要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良步伐。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优质品种,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农产品质量,减少播种面积,实现局部的退耕还林、退耕还山;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减少化肥、农药、薄膜的使用量,有效杜绝农村面源污染的产生;其次要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运用新技术的水平,使现有品种和技术得以进一步提升,实现物与人的双"优"。

二是将内部结构调"佳",减少面源污染。改变当前"单一、线性、简短"的农业结构方式,推行"复合式"的结构方式,是新农村建设环保的最佳境界,既富裕了农民、发展了经济,又减少了面源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效益化利用。一要充分利用xx州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水体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线的生态农业,建成猕猴桃、柑桔、中药村、茶叶、草食牲畜产品等一批有xx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二要抓好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扶强做大水果、茶叶、药材等绿色主导产业,培育出主打产品龙头企业,打响"绿色食品"牌子,争取进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扩大xx区域绿色生态品牌的影响力。

三要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和种养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格局。

三是优化农村生活耗能,实现良性互动。当前xx州农村农民的生活仍沿袭着几千年的"伐木取暖、用柴烧饭、用树建房"的原始耗能方式。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能源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掉,与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质要求相悖。优化农村生活耗能,成了实现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环保基本要求。一要改变当前原始耗能方式。采取以"点"带"面",在养殖大户和基础条件好、经济效益高的农村,大力发展节煤灶、沼气池。这一点已在xx州得到实施,并取得了突出实效。为与新农村建设尽快接轨,必须加大点到面的普及力度,力争5年到20xx年时间,沼气能在xx州农村基本普及,使"伐木做饭、烧炭取暖"的原始耗能方式不复存在。同时要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清洁能源。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公益农、林补偿制度,鼓励发展高效农业和林业,从而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通过以退人还山、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为重点实现农业效益化、林业生态化、能源多样化。确保农村面源污染的杜绝,实现新农村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富裕"和"村容整洁"。二要大力推广砌块建房,解决农民建房问题,从根本上杜绝破坏生态的现象,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资源为优势,将旅游业调大。

文化旅游产业既是一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综合产业,又是最具环保效益的前景产业。旅游资源是我州新农村建设最有潜力的优势资源。我们要着力整合旅游资源,放大资源的聚合效应,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最大效益。

一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生态发展提供基础"硬件"。

二是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效益。

三是加大旅游宣传造势,营造新农村大环保氛围。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推行循环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体现。目前,xx州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雏形,农产品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工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推行循环经济,搞好"点——面"两个配套,为实现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的长期和谐统一注入活力,促进环保后发力。

一是搞好以农户、企业个体为循环圈的"点"循环配套。以单个农户和企业为中心,实现庭院内的"园、圈、气"生态循环和企业生产流程中的"水、气、渣"内部循环,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减少面源污染和"三废"污染,实现"点"上环境"整洁"。"庭院"生态循环坚持实施沼气项目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和庭院经济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全面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药"生态经济园模式。以沼气池为纽带,一头连经济园,一头连畜禽圈舍,园中饲草、桔杆和经济作物下脚料饲养畜禽,畜禽粪便入沼气池产气,同时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入经济园,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链条。扩大经济园建设规模,注重庭园生态保护和生态绿化,不断推进围绕庭院的生态循环圈内各环节的有机链接。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内部循环坚持实施生产技术的引进与环保配套污染设施的投入和企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使高新技术融合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之中,体现在企业内部的"水—气—渣"的有效循环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废"循环利用,为"面"上的循环提供基础,给实现新农村经济、环境的同步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搞好农业、农村、农户为循环圈的"面"循环配套。农户与企业个体的发展不是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全部要求;农户与企业个体经济的壮大,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十分有限,实现以农业、农村、农户为循环圈的经济大发展,才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根本。

首先实现庭园经济向农业产业化基地的跨越是农业圈循环的起点。为改变生态家园户办工程中经济园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种植模式,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将各类经济园串联成相对连片的产业化基地,使千万个"小庭园"组连成能对接市场的产业化"大基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进培植业主和大户,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要求发展产业化经营;同时,围绕猪、果、药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依靠二三产业带一产业的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有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其次是按照退、改、调搞好生态产业发展配套。"退"就是大力实行退耕还林、退人还山、人工造林、天然林管护,改善生态环境;"改"就是将退出来的耕地、非耕地和农居周围的空地进行坡改梯、薄改厚、瘦改肥,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和提升地力;"调"就是利用改后的耕地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从而达到以退促调、以改促调、以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

包扶贫困村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开展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统一安排,近日,我和县政府调研员易继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同志组织有关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前往**镇**村**屯,就**村贫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是我县“十二五”时期的贫困村之一,位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90公里,辖**一、二、三组,高让一、二组,**组,纳坝一、二组,**组、**组、**组,**一、二组,**组、**组,甲以一、二组等17个村民小组,共375户17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人,**库区移民户802人,农村五保户4户4人,农村低保户57户143人。全村总面积6430.5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2公顷(水田17公顷,旱地115公顷),目前种植有核桃1810.48亩,目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以水果、板栗、食用菌、杉木、网箱养殖、山羊养殖为主,年人均纯收入1692元。

二、贫困面貌。

(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目前,**镇政府至**村的村级公路为水泥路。村内的**、**屯为砂石路,雨季路面泥泞,路况较差,可勉强通行;**、威贯、**、**、纳坝、甲以、高让、**等八个屯未能通车行路,交通极为不便,出行难成为**村发展的瓶颈。**村**屯有3户后靠搬迁户尚未通电,其余各屯(户)均已通电。建有人畜饮水工程,但受投资及水源限制,工程建设规模有限,无法在旱季发挥出更有效作用,人畜饮水面临一定困难。,水利系统预算投入40万元,在**、**、**、**等屯新建自来水工程,新建和加固维修高让、**、**屯田间渠道,改善了**村多年来本来就少有的农田灌溉条件。相关项目目前还在施工。

(二)教育事业困难较多。

**村有1个村完小,全校占地面积291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开设1个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共7个班,有教职工7人,其中,校长1人,代课1人,专任教师5人,均是大专以上学历。

**村完小20秋季学期在校生165人,内宿生101人,有标准铁床架60床,学生人均拥有床位0.5个。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入学率100%。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村完小的伙食质量保障难度大,蔬菜尚可从附近农家购进,肉类食品必须从集市购买,极不方便。同时,由于山川广袤,人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极不方便。

(三)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受限。

**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70周岁以上3人,40到70周岁9人,40周岁以下34人。党员年轻化程度较高,且文化程度在全村范围相比较高,体现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村“两委”班子中,党支部书记**47岁,村委主任**45岁,村委副主任**47岁,村妇女主任**35岁,年龄比例较为合理。走访中发现,村委班子及各村民小组组长都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及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良好愿望,有较强的意愿管好村级事务。

**村建设有办公用楼1栋,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内设卫生室。还设有“农家书屋”,约有书籍700册,可供村民阅读使用。但村级管理服务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培训。由于村屯分散,宣传设备、设施不够,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宣传到位。

(四)社会发展较为欠缺。

民风民俗方面。该村以壮族群众为主,村民爱唱山歌、团结和睦、互爱互助、乐观积极、热情好客,乡情浓郁,乡风质朴,但全村除小学外,没有体育、文化设施,难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硬件和软件都严重缺乏。

村容村貌方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和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宣传和组织下,群众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等客观原因,村屯污垃设施严重缺乏,除了村委所在地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屯建有小型垃圾收集池外,其他屯都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居住环境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县引导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群众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从统计数据来看,全村375户居民中,已经没有茅草树皮房,只有45户还住在木瓦结构的旧房子里,绝大部分群众都已住进砖混结构的楼房。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房技术保障,大部分群众建设的新房还存在抗震能力弱、“三通”难度大等问题。以**屯为例,全屯共有23户群众,却分为6个居住点,最高的居住点目前未通自来水;从码头到该居住点大约3.5公里,只通机耕路,但路况极差,摩托车都难以通行;目前该屯群众已全部住进楼房,但没有框架结构楼房,其中只有一户进行过装修。**屯的这一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

产业发展方面。种养殖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已创建有**县**镇**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县**镇高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县康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丰盛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县李林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但多数合作社为这两年新创建,正值投入阶段。该村外出务工人数229人,在本村务农人数867人,在校学生172人,其他为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等,劳动力转移率较低。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人口素质总体相对低下。

全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只受过小学或初中文化教育,熟练掌握运用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比例很低,科技意识差。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身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收入水平低。部分群众不相信科学,只相信经验,存在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别人养什么就跟着养什么的观念,创新意识不足,短视现象严重。部分群众保守思想和安土重迁意识较为严重,当调研组提出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实现进城梦时,大部分群众顾虑重重。有的担心到县城养不活家人,有的担心还不起购房贷款,有的认为到县城买房花费太大、得到房子太小,有的担心集中居住难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二)产业发展空间较为狭窄。

**村地广人稀,植被繁茂,但是处于**水库水源涵养区,山高坡陡。田地单块面积小,肥力弱,不适宜机械化耕作;耕地零碎,土层瘠薄,易涝易旱;排灌条件差,滑坡灾害频繁;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农业种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竞争力弱。调研组从县城前往**屯,乘车半个多小时,乘船1个多小时,还需步行1个多小时。当地群众也反映,瓜果蔬菜类农产品从屯里面运送到县城由于辗转颠簸,一般都会烂掉一半左右。调研中还发现,大部分群众都将大部分土地用以种植杉木,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谈及产业发展计划时,个别群众提出扩大山羊养殖规模,但被大部分群众否定。

(三)享受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村地处莽莽大山深处,历史上长期与世隔绝,发展滞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但是由于**村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扶贫开发的难度极大。上级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与需求相比,十分不足。从**村**码头至**屯各居住点共有大约4公里路程,由于该屯既位于**库区,又只是单淹(只淹耕地不需搬迁)地区,该屯建设入屯公路时,既没有享受到扶贫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也不符合移民部门的帮扶条件,当地群众户均投入近万元也只建成一条部分地方坡度超过30度的低等级车行路。一到雨水季节,边坡塌方严重,路面坑坑洼洼,行车安全系数极低。

(四)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减弱。

长期以来,**村农民修房造屋、生产生活都依赖森林资源,局部地区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日益恶化,但是村民人口越来越多,高科技劳动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利用、改造和破坏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当地自然生态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有炭窑,一些较大的木头被丢弃在路边,个别群众毁林造林。一些群众进行山羊养殖,也给当地生态带来较大的破坏。

四、几点建议。

当前,和**村相比贫困面貌一致、贫困原因类似的贫困村还有很多,为他们找到一条合乎实际的脱贫路子,是县委、县政府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大生态移民搬迁宣传动员力度,促使贫困群众通过移民脱贫。移民扶贫是当前我县推进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生态移民又是当前我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把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动员力度,引导他们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城市安居,也减弱当地自然生态压力。在动员群众生态移民时,应重点把握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问题,从就业、就医、就学、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搬迁群众扶持和引导,促使他们在城市得到发展,在城市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有效提升生产生活设施保障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由于部分贫困村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较少,人们自行筹集资金建设的生产生活设施质量差、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利用率和安全使用系数低,对改善生产生活质量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要加大对贫困村屯特别是人口数量较多且未进行生态移民村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出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设施进行加固或改造,对已不能发挥作用的设施进行升级或新建。帮助贫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投入精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三)通过“七个一批”综合施策,因户制宜探索各不相同的脱贫路。除了自然条件恶劣,观念落后等共同因素外,贫困户具体贫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病因灾返贫,有的是无劳动力致贫,有的是因有子女上学一时难以脱贫。对此,我们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贫困对象“七个一批”进行分析(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发展一批、移民安置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资助帮扶一批、边贸政策扶持一批),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探索扶贫具体思路。

(四)引导贫困群众合理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群众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全部栽植成长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的杉木,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存在盲目现象,未能走上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互相结合、短以养长、长以补短的产业发展轨道,坐拥百亩以上人工林,但近几年内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我们要利用我县特色业发展迅猛、幅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引导贫困群众选择适合的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与林木业发展相结合、相补益的良性发展模式,才能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

单亲贫困调研报告

单亲贫困母亲是一个亟需全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的稳定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关注她们的生活,探索缓解单亲家庭生活困境的方法和途径,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单亲贫困母亲帮扶行动已列入江苏省事关妇女儿童发展8件实事之一,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连云港市灌南县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抽样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上报的136名单亲贫困母亲进行了调查摸底,对该县单亲贫困母亲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1、年龄分布集中,文化程度低。

单亲贫困母亲以35—50人群居多,占80%左右。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最多占81%,其中还有一部分仅有小学毕业和文盲。

2、就业状况不佳,经济收入低。

单亲贫困母亲在本地务农的占42%左右,下岗失业和其他占21%,自由职业占20%,在职为17%。就业状况的不佳直接造成了单亲母亲经济收入的降低,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400元以下的占到了23%,家庭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下的家庭占总数的92%,她们大多数人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水平远低于当地平均。

3、生活动力缺乏,健康水平低。

在136名单亲贫困母亲中,就家庭代数而言,生活在二代家庭的占81.6%,只有8。7%的家庭是与1~2位长辈共同居住;就共同居住的子女而言,92%以上的单亲母亲都只有1个子女。但无论子女多少,90.8%均由单亲母亲自己带养,而长年的劳累和压力,使她们患有各类疾病,较为集中的有妇科病、贫血、癌症和高血压等,巨额医疗费用以及缺乏劳动能力,使这些贫困家庭雪上加霜。其中患重病和身体残疾不能劳动的占12%,有其它慢性疾病的占15%。

1、有提高收入的愿望,但就业难度大。

单亲母亲普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她们除了女性就业所面临的共性困难外,就业时间、精力投入、就业地点选择上,都由于她们作为未成年人孩子的唯一照看者,而不如其他竞争者,另外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缺少专业技能,就业再就业存在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农村和无固定职业的单身母亲,压力更大,农村单身母亲缺少劳动力,城镇无固定职业单身母亲在专业技能和资金方面缺乏自我创业的能力,而且还面临孩子升学的压力,生存压力更为严峻。在调查的近半的单亲家庭中,主要靠低保与打零散工所得收入艰难地维持生活,这些家庭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过日子。

2、有让子女成才的愿望,但教育教学难。

单亲贫困母亲中,子女正在求学的占76%以上,为了帮助子女完成学业,不少单亲贫困母亲只能紧衣缩食,使得不少单亲贫困母亲承受生活重压。另外,单亲贫困母亲由于普遍存在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限制,缺乏教育知识,加上工作辛苦,或者自身病重或残疾,没有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面对子女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往往有心无力,无法为子女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帮助。但多数单亲家庭都对子女学习上的期望都比较高,要求比较严格,造成孩子精神负担过重。

3、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但身体、精神状况差。

由于贫困,有相当数量的单亲母亲有病不能及时就诊。而有病不去治,就更不能去打工,从而导致生活更加贫困,这种状况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根据调查,单亲特困母亲家庭中,有病不上医院就诊的母亲达到70%;还有11%的母亲患有各种疑难杂病无钱医治。她们普遍不做定期检查,还有部分人担心知道自己患有疾病后,增加思想负担,多次放弃体检机会。单亲母亲还有一个共同特征表现为精神焦虑,大部分单亲母亲有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一些女性认为,离婚后最难适应的是,当感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没有人与你分担,没有人为你出主意,没有亲人间的交流和亲情慰籍。因此,几乎所有的单亲母亲都有幸福感下降的感受,作为单亲母亲,很少体验到被关爱、被欣赏的感觉,她们需要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在未成年的孩子面前还要强作笑脸。

单亲母亲在遭遇婚姻危机及离婚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在她们成为单亲母亲后更面临着诸如资金、就业、医疗、子女教育、法律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她们,我们建议从政府、社会和个人等不同层面,构建对单亲家庭的社会保护体系,为单亲母亲提供相应的帮助。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单亲贫困母亲素质。

引导单亲贫困母亲转变观念,克服弱势心理,自立自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培训,针对市场就业需求和她们的实际,帮助单亲贫困母亲掌握一技之长,着力提高她们的致富技能和职业技能,提高竞争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汇聚社会力量关爱单亲贫困母亲。

搭建宣传平台,把单亲贫困母亲推向公众的视野,捕捉真挚感人的母爱故事,挖掘自强不息的母亲素材,宣传无私奉献的母亲典型,关爱贫困单亲的母亲生活,从而汇聚社会的力量,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母亲、帮扶贫困单身母亲的事业上来,使更多的母亲特别是贫困单身母亲共享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实施5大行动,建立健全帮扶单亲贫困母亲的工作机制。

1、单亲贫困母亲健康援助行动

健康知识宣教。通过发放女性健康宣传手册;组建一支巾帼义诊服务;在村(社区)布置女性健康知识展板等方式开展健康知识、疾病预防方面的宣传和咨询服务,引导单亲贫困母亲关注自身健康,增强预防疾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开展单亲贫困母亲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帮助单亲贫困母亲家庭建立温馨和谐的亲情关系。免费妇女病检查,发放免费体检券,组织广大单亲贫困母亲参加妇女病普查,对检查出疾病的妇女提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使单亲母亲真正享受到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心理疏导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对单亲贫困母亲提供心理支持。成立单亲贫困母亲协会或单亲贫困母亲俱乐部,把单亲贫困母亲们组织起来,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使她们有相互倾诉的机会。邀请有关心理专家面对面地进行心理调适,提供针对单亲家庭的心理辅导服务。积极关注单亲贫困母亲孩子的心理健康,开展“温暖工程”,在心理上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建立长效救助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单亲贫困母亲生活有保障。建立针对单亲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措施,对单亲贫困母亲参加社会保险给予补贴或减免费用,使其真正能够充分享受社会保障,尤其应针对重大疾病制定更加完善的保险政策。建立单亲贫困母亲医疗救助的有效机制,结合现有政策,给予他们医疗救助或适当减免其医药、治疗及检查费用。

2、单亲贫困母亲创业就业援助行动

开展就业援助。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送岗位到社区,把公益性岗位、服务行业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单亲贫困母亲。为单亲贫困母亲家庭子女提供招工就业机会,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促进其创业就业。提供创业资金扶持。扶持有创业愿望且有创业能力的单亲贫困母亲实现创业就业,帮助选择致富项目,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发放贷款,为单亲贫困母亲发展生产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3、单亲贫困母亲子女就学援助行动

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社会热心人士与单亲贫困母亲家庭开展结对帮扶行动,关注单亲贫困母亲子女成长。针对困难单亲母亲需要获得对子女“学业补习”和“家庭教育”帮助的现状,建议教育部门、社区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等,充分发挥学校及志愿者的作用,开展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助学帮困,对其进行学习辅导和成长导航,并向母亲传授科学的家教方法及与子女沟通的技巧,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各类学校对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上学费用等方面给予减免照顾。每年给予一定额度的助学救助,确保单亲贫困母亲的子女上得起学。

4、单亲贫困母亲法律援助行动

加强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普法教育,提供法律资询的服务,对贫困单亲母亲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优先受理和办理。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等机构为贫困单亲妇女提供法律服务的,应当减免相关费用。

5、单亲贫困母亲生活援助行动

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捐款捐物,为单亲贫困母亲家庭献爱心,特别利用节日期间,各级组织上下联动,走访单亲贫困母亲,给予生活的'帮助和支持。建立救助基金,开展单亲贫困母亲帮扶活动。建议由政府出资为主,动员社会各多方面力量,建立单亲贫困母亲救助基金,对一时无力自救的单亲贫困母亲,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同时,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组织爱心人士和爱心单位进行扶贫帮困等活动,改善她们生活困难的现状。

调研报告心得体会

今天的供应链实验中,我扮演的是分销商的角色,具体到职责,我则是分销经理并且兼任和上游制造商联系的物资采购员和信息收集员。

对于本次的供应链模拟实验,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触。

首先是说一下自己对自己岗位的看法:

开始实验时,我担任的是经理的角色,主要是协调大家的意见和看法,做出较好的决策,同时合理分配人员岗位,做到各个环节都有条不紊。

在实际运营中,由于人数有限,我兼任了和上游制造商联系的物资采购员和信息收集员。

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在制造商那里获得低价的货物,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试运行期间:我们和制造商二达成了一定的口头协议,主要从制造商二那里购买产品,并且由于量大且合作关系稳定,我们的买价要低于批发商二购入的价格,因而在售出时我们有更好的利润和价格下调优势。与此同时,我们也严格监控制造商一的售出价格,发现其售价低时及时向制造商二反应,迫使制造商二作出降价调整或让其从原料处争取低价。

2.正式运营期间:由于上游制造商联盟并分工生产造成部分产品的市场垄断,市价比正常要高出2~3倍,而下游零售的出价却还是市价,这造成了批发商的被动。我们和批发商二共同抵制购买制造商的货物,从而造成了一定时间内的供应链瘫痪。最终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产业链恢复,制造商也被迫降价销售,制造商之间的可能的同盟关系也被干扰或打断,市场恢复了竞争。从此,我主要负责和零售的负责人做信息交换,及时获取客户需求,逐单订购并预购少量产品,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满足零售商需求,库存囤积也很少。

其次说一下自己对供应链模拟实验本身的想法:

1.实验模型分析:

此次模拟实验的模型和现实中的供应链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a)供应链都是原料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组成。

b)每个供应链环节只和其上游和下游进行交易。

c)分销商和部分制造商和销售商达成同盟,共同的利益最大化。

2.实验模型改进:

a)政府宏观调控:每个环节有完善的税收体制。对库存囤积、市场垄断都应有监督和管制。

b)各环节人员数量:营销链只有独家原料商,这直接导致供应商在整个链上的垄断优势。2家制造商,2家分销商,2家零售商的设置却使得每个环节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出现恶性竞争。这不仅仅是1与2的区别,而是垄断与自由竞争的区别。原料供应商和消费者最好也都变成2个,形成整条链上都有竞争。

c)各环节资金设置:可以考虑到供应链不同级别的差异,发放初始资金,如制造商的资金应多些。

d)特殊因素:实验中同学间私下的关系还是会影响到部分决策。实验中可以依靠个人间关系做成一定的相互信任和同盟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这条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竞争,和实验中差异甚大。

最后谈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产业链的整个运营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产业链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自己模拟作为信息交流员和产品采购员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担任经理的时候也对整个部门的设置有了一定的自己的想法,总的来说,受益匪浅。最后感谢老师以及我们批发一一起合作的所有同学。

猜你喜欢。

包扶贫困村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资金逐年增加,农村“五保户”、“三无人员”、灾民、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人群和其他民政对象的生活、就医、住房等方面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但由于社会救助政策实施时间不长,有许多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笔者通过从事几年的救灾救助工作实践,总结出对如何做好救灾救助工作提出浅薄的'见解。

一、贫困状况及主要因素。

我县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属区定贫困县,总人口35.98万人,xxxx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76元。据调查统计,全县常年需救助的对象近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其中:城乡低保对象2.78万人,占总人口的7.5%,占需救助对象的68%;因灾需救助近1.3万人,占总人口的3.5%,占需救助对象的32%;城乡低保边缘户0.55万人,占总人口的1.5%,占需救助对象的13%。

我县贫困原因主要有:因灾致贫约1.3万人,鳏、寡、孤、残人员即五保(含孤儿)丧失劳动力致贫0.22万多人,因病致贫0.65万多人,因残致贫0.3万多人,其他因素致贫(子女读书,尤其是读高中、大学,高昂的学杂费用,及人多地少等原因)1.61万多人。

特殊的地形地貌是导致我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从历年统计数据可知,每隔几年或几十年就会发生受灾范围广大、损失程度较深的低温冷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如:xxxx8年全县遭受百年不遇的低温冷冻灾,受灾人口达16.28万人,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93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救助扶助机制运行不够顺畅。

多数乡镇民政办人员不足2人,既要兼残联、统计、扶贫等其它工作,还要负责包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政工作的开展。xxxx8年年初,我县遭受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按照救灾救助工作的有关要求,既要认真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又必须在春节前将救灾款、物和城乡低保金发到民政对象手中,由于乡镇民政干部人手不足和精力有限,而受灾面广、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一时难以全面核实灾情,无法准确及时地上报灾情等基本信息。

(二)基层救灾应急资金拨付渠道不顺畅。

灾情发生后,特别是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后,常常给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困难。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无力解决更多的救灾资金,为帮助灾民和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只有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然而救灾款从中央财政下拨之日起到发放到灾民手中,需要时间比较久,难以应急。

三、几点建议。

(一)搞好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灾情信息网络系统工程是国家xxxx9年电子政务重点工程项目,利用这个契机将灾情信息管理网延伸覆盖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级。按照规格要求配置好数码相机、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结合本地灾情频繁发生的特点和救灾工作实际,搞好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不断提高灾害信息管理水平,进一步夯实救灾工作基础,认真搞好灾害管理培训工作,提高灾情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及时性,为各级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二)创新社会救助扶助工作运行机制。

要从立法上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强化各级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基本职责,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救助扶助多渠道资金投入,确保各级社会救助扶助机构有钱办事。为确保灾民,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救灾救助工作能及时、有效开展,国家专项资金可由省级财政直接拨付到县级民政救灾专户,切实减少流通环节和审批手续。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路子,制定吸引外部资金、社会资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筹资机制。为解决因灾倒房重建补助标准偏低的难题,政府应鼓励群众将房产投保,可多渠道为困难群众筹集建房资金,即:保险公司赔偿一点、国家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自己筹集一点,这样便能帮助困难群众早日恢复重建家园。

(三)建立健全和完善基层救灾应急基金储备。

近年来,随着国家救灾救济工作方针修订完善,救灾范围逐步扩展,救灾资金从原来主要用于解决灾民的口粮、衣被、住房等基本生活范畴已延伸到解决灾民取暖、饮水和对过往滞留人员的食宿进行救助等方面。为确保因灾无自救能力的灾民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各地应根据财政状况,安排落实一定的救灾应急储备资金,可缓解上级下达的专项救灾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的问题,避免因灾无自救能力灾民错过正常的播种季节,造成农业减产或绝收。

(四)城乡低保工作应确保重点。

我县自xxxx年3月1日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通过先后几次提标扩保,目前,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2.22万人,城市低保对象0.18万人,xxxx年发放城乡低保金共计1653.2多万元,有效解决了2.4万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近年,随着物价的飞速上涨,原几年才调整提高一次保障线已无法起到保障作用,每年的保障线应随着市场物价上涨幅度适时调高,因城乡低保中一、二类家庭,特别是二类家庭往往人口较多,既缺劳动力,又没有经济收入,因而应重点保障城乡低保中一、二类对象户,并对农村低保户中缺粮家庭实施粮食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其基本生活困难。

(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

加强各项民政资金管理,实行专户专帐,确保不出现资金不被挤占、挪用等现象。在资金的发放上,引入民主决策机制,由群众代表评定困难户,提高资金发放的透明度,防止优亲厚友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广大群众监管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政务公开、村(社区居)务公开,加大群众的监管力度,使民政工作成为阳光工程。

县民政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跟踪检查民政资金使用情况,主要检查救灾款物、低保金、医疗救助金、优抚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到民政对象手中,认定对象是否准确,救灾款的使用范围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县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要加强对民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对民政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和严肃处理。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近年来,关系民生民本的医疗卫生事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加快,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药卫生网络不断健全,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项惠民政策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同。但作为贫困地区,卫生医技人才的严重短缺,就地就近看不了、看不好病,一直是群众看病“难”的一个顽疾,也是导致群众看病“贵”的最直接因素,更是群众最渴盼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贫困地区受地域、体制、机制束缚和投入所限,多数卫生医疗系统经营相对比较困难、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这不但造成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且留不住,而且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总体来讲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无学历和中专学历人员多,本科学历人员少;二是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员多,中、高级职称人员少;三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相对较多,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极少。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贫困地区由于交通条件普遍不便,基础条件普遍落后,总体人口普遍不多,医院业务收入普遍不高,因此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与富裕地区差距十分悬殊。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本区域以外真正有能力和水平的卫生医疗人才都不愿意到这种地方应聘、就职,甚至是本区域内人员毕业后都不愿意回来上班。所以,贫困地区的县、乡医疗机构虽然按相关规定核定了人员编制,设置了相应的临床医技科室,但由于外面人才引不进,现有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差距等因素影响,目前县乡医疗机构多半是“有岗无人”,特别是乡镇更为突出,多数是有业务科室门牌设置、有专门业务用房,唯独没有专岗人才。

多数贫困地区硬件严重滞后,软件先天不足,财力十分薄弱,其地域本身不具备人才聚集能力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地现有人才,特别是专业岗位和科室带头人为了更高的追求、为了更好的生活,都纷纷辞职、离岗到更大的城市、更好的环境、更丰厚待遇的大医院应聘就职,从而导致部分专业科室没有真正业务过硬的专业人员负责,没有真正的科室专业医生临床诊治,专业设备没有真正的专业专职人员操作,专业科室找不到真正的专治医生,疾病患者得不到合理适度有效治疗。

外面人才引不进,现有人才留不住,但卫生医疗机构科室总要按规定设置,患者总要有人医治和护理,所以多数医疗机构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有降低门槛招聘医技人员和护理人员,从而导致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都得不到充分有效救治,甚至是部分一线临床医师没有相应执业资质,这不仅给群众造成看病“难”,同时严重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改革,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健康和幸福的重大民生工程。因此,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不但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和落实好中省市医改政策精神,而且还要结合地域实际,加强调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特别是作为贫困地区,要通过改革解决好群众“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的现状,重点是要解决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要让群众能就近、就地看到专业医生,并且看好病,不再为患上一般病就必须辗转到其他医院和地区才能看好。也就是说能就近就地看得了、看得好病,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地区“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卫生系统进人关键是要进“人才”,而非单纯进“人”。为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同时也对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如何核定进行了明确规定,各级卫生和人事部门也都在积极争取和落实这一政策。特别是上级领导对人员重新核编和到位情况高度关注,甚至是作为医改年度任务予以下达,下级业务部门对空编人员的招录也是积极主动。为此,笔者认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单位在严格执行上级人员编制政策,积极重新核编的基础上,切勿盲目按空编总数一次性全部招录(安置)到位,避免形成招非所需,编满岗齐人多病难看的局面。更造成如有机会招聘外来“人才”时,却又因编满招不进,留不住。

作为贫困地区,在对空编人员进行招录过程中,一是在招录标准上,不能因为交通、环境等各种客观因素,对所需专业技术人才降低招录标准,甚至是以护理、行政或一般工作人员职数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致使群众看病仍然“难”,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二是在招录方式上,要由原来单纯人社局考试录用改为参加国家相应专业考试,具有相应资质且通过业务水平考核,由卫生局根据所需情况上报人社局,再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审核,而后录入正式在编人员,真正做到招之所需,招之能用。

针对当前贫困地区医疗机构人员外面人才难引进,现有人员“专岗不专”、“有人无为”的现状,各级医疗机构要履行好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内部挖掘潜力,加强对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和培养,逐步提高医技水平。

一是抓好管理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选聘好“领头羊”是关键。在现行体制和贫困地区卫生院环境有限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院长目前是无人愿干,同时无人能干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要特别加强对家庭居住所在地就在其工作所在地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待时机成熟予以选聘,这样即可以解决因远离家庭而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困难,又可以杜绝工作在他乡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还可以增强在本地为熟人服务不得不做好的干劲。

二是抓好医技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医技能力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特别是针对当前医疗卫生队伍中人员素质不齐、综合能力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等现状,一方面要规范行为加强在岗在职常规培训,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所需脱岗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三是抓好区域内技能的交流和帮带。为了改变群众看病就医“。

舍近求远”的现状,每个乡村卫生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实现医疗资源相对均等化尤为关键。但受地域、人口、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要实现医疗资源均等目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相关制度和机制先行。要将职称评聘、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等都必须到基层(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或边远县(乡)服务多长时间,并帮带业务能手多少名,成效和反响好与否怎么办,作为硬件条件予以规定明确,进而形成长效机制。

目前,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员工资财政都予以了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财政全额予以保障,在这种体制下,如何保证不养懒人,并最大程度激发工作人员干事热情,避免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是要制订科学的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环节工作。要通过本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符合卫生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活力。

二是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深化卫生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收入分配对人才的激励作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水平挂钩。全面落实绩效工作,保障基层医务人员收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合理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激励广大医疗卫生人员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包扶贫困村调研报告

根据市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东郭镇上户主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15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察看、召开村班子座谈会、民情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村里老党员老干部,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庄概况。

上户主村位于东郭镇西北部,全村共计600余户,1800多人;全村共有耕地xxx6余亩,人均1亩多。该村副业经济不发达,主要靠种植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群众致富办法较少,年轻村民在外打工者居多。

二、村的经济社会状况。

由于村里没有经营性集体收入,日常开支主要靠卖宅基地和墓地等筹集,属于不可持续发展,村里群众致富办法较少,个别农户种植苹果、桃子等经济作物,大部分年轻村民在外务工者较多。

三、基层组织情况。

在组织建设方面,该村支部没有正常开展工作,属于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该村现有党员31名,平均年龄51岁;但是,党员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以老年的居多,年轻党员数偏少。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村委有3人,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工作力度较大,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村里已铺水泥公路3000余米,尤其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我村对部分道路进行修缮,对村内排房进行规划,改观村容村貌,大大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

2、计划生育、治安及信访稳定工作稳步推进。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在群众中逐步形成。村级治安较好,近年来,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

3、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倍受关注。该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基本上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五、关于上户主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想法。

1、重点支持发展种植业,强化品牌建设。在目前状况下,利用果树栽植的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但目前存在着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加快品牌建设,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让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3、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由于村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即使耕种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下一步我们将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每年定期将流转租金及时拨付村民,这样既让土地最大限能的发挥了效益,也让百姓增加了收入。

4、利用远程教育对党员进行培训,掌握致富方法。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思想为指导,立足全村。

包扶贫困村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院从开始对科左中旗敖本台苏木南毛都嘎查进行包村扶贫工作。四年来,我院根据市委对扶贫济困工作的有关要求,密切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和嘎查党支部,围绕着科左中旗旗委提出的脱贫扶困“五个一”工程,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标本兼治、统筹兼顾的原则。从基础问题入手,开展扶贫工作。现将四年来的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毛都苏木位于敖本台苏木的西部,是沙漠化严重的偏僻地区。土地总面积15360亩,耕地面积3175亩,其中甸子地9525亩,坨沼地2222、5亩,林地面积3600亩,草牧场2540亩,四荒地1820亩,耕地面积每口人不足1、5亩。农业用井27眼。大小牲畜不足700头只。全嘎查共有148户、646人。其中特困户70户、300人,贫困户60户、240人。底全村人均收入不足600元。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学生缀学,整个村子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该嘎查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水浇地少,人均不足1、5亩,坨沼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8、7。多年来村民的思想观念滞后,靠天吃饭的思想依然困扰着村民。导致农业生产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致使该嘎查经济一直处于贫困状态。

二、扶贫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扶贫攻坚的整体发展规划,在大力加强种植业、养殖业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全村经济有了明显提高。具体数据如下:

(一)20底贫困户有55户脱贫,与贫困户相比减少了91、5。特困户有38户脱贫与20特困户相比减少了54、3。有近90户已稳定摆脱贫困,超过了85脱贫目标的要求。全嘎查大小牲畜已达1523头只,四年间增加了21、8倍,已经超额突破预订的目标。并且发展养鹅、养羊产业,其中鹅7600只,羊720只。200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由38、7万,现已增长到102万元,翻了近三翻,年人均收入由不足600元增长到1580元,翻了三翻。今年粮食总产量达150万斤之多,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二)加强农业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低压线改造工程。修建高质量的畦田达1900亩,年收入可达80多万元。增加农业喷灌机4套,投入柴油2、5吨。年学院投资一万元打井大小21口,农业用井由2002年的27口增加到48口,扩大了水浇田面积。水浇田在2002年每人不足1、5亩,现已增长到每人3亩。

(三)据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发动农民退耕还林。到2005年退耕还林共1903、4亩,每户平均12、8亩,已超过每户10亩退耕还林规定的指标。每年获退补款近31、7万元,户均获退补款2148元。

(四)村民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掌握生产技术的人才不断增加。各类培训达1204人次,现在每户至少有一个人能精通两项农业技术。今年劳务输出150人次,仅此一项就为村子总收入增加12万之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控制辍学率已经达到目标要求。加强了对地方病、流行传染病的严防工作,结核病、“非典”、“禽流感”无一病例发生。

三、采取措施。

我院从2002年开始深入南毛都嘎查,充分调查了解该嘎查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班子建设以及农民素质等情况,并进行市场预测。制定了脱贫致富四年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在思想观念上启发、行动表现上动员、在资金物质上帮助的办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突破口,细心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根据该嘎查村的具体情况和农牧民具体能力,把农业为主导产业、养殖业做为基础产业来抓。用以点代面的方法,扶持部分村民先发展农业、养殖业,来带动其它村民。努力缩小贫困差距,本着治标先治本的原则,与当地党委、政府相配合,转变一些思想观念落后的村民。抓两头,促中间。鼓励较好的村民、扶持较差的村民、带动一般的村民,使他们在农业增产增收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势头。这样,整个村的农业生产建设就能迅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农田建设。我院投资1万元,完成了耕地大小用井21口。努力扩大水浇田面积,增加农业喷灌机4套,现已达到每口人有高标准的畦田三亩。进行低压线改造。发展养殖业、促进畜牧业。学院又捐增了近万元的汽车一辆。同时送去慰问款3000元,面粉1吨,以解决特困户生活的需求。

(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鼓励引导农、牧民退耕还林。利用退耕还林的退补款来扩大农业、牧业、养殖业的再生产。使村民既享受到国家补退款,又能把这些钱作为资金发展其它产业。并且把房前屋后的闲散地也充分利用进来,括大农民菜园子的再生产。

(四)学。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贫困地区而言,由于自然环境较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压力大、担子重、困难多、路程远。如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农村基础条件落后。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但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后。

2、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贫困地区大多是农业县,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农业产业支撑,农业的整体实力较弱。

3、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村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平均返贫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达70至80、另外,贫困地区农民和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

5、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残留守,一方面导致劳力、资金和物力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参与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人员明显减少,精神文明建设也无法保证。同时,贫困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乡村干部培训又跟不上,党的基层组织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6、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部分贫困地区群众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也有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缺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和办法。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电、路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比例,重点解决农村通水、通路、通电、通沼气、通信息等“五通”问题;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大力争取金融系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入。要通过特色资源招商,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农民筹资力度。正确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筹资投劳,积极参与投资少、见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改厨、改厕、沼气等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近年来,马山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县城给水系统改造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个、人饮工程20个,建设生态文明村20个,建设沼气池12530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8.2。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坚持以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城镇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培育支柱产业、壮大特色基地、经营龙头产业、引入科学技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同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近年来,马山县在培育支柱产业上狠下功夫。一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利用丰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特色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优势产业群,又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二是采取“公司基地大户”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养殖业“一十百千”工程(即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全县罗非鱼年产量达1万吨、瘦肉型母猪年末存栏达10万头、马山黑山羊年饲养量达100万只、马山土鸡年饲养量达20xx万羽,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翻一番)。通过引进产业化龙头公司、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成立协会等方式,建立了马山黑山羊种羊和马山土鸡种鸡生产等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以城镇为依托,发展壮大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此扩大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一是要用好用足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扎实做好贫困户的小额信贷、异地安置等多种方式的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创造增收来源。

调研报告

第一段:引言(150字)。

近年来,调研报告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我们需要借助调研报告来了解市场需求、分析竞争态势、发掘新机遇。在参与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带来的巨大价值。本文将重点介绍调研报告的编写流程以及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调研报告编写流程(250字)。

调研报告的编写流程一般包括确定调研目标、收集信息、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四个步骤。首先,在确定调研目标时,我们需要明确调研的目的、对象和范围,以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收集信息是保证调研报告客观真实性的关键步骤。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然后,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统计、对比、概括等手段,形成清晰的数据模型和模式解读。最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分析结果,撰写调研报告。报告应该具有逻辑性,内容要求全面、精确,并具备提出切实可行建议的能力。

第三段:调研报告的价值(250字)。

调研报告的编写不仅是一个流程,更是一个思维过程。通过调研活动,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及时掌握消费者的喜好和行为习惯,推动企业的战略调整。同时,调研报告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在不同阶段和领域,调研报告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对外开放的视野和广泛的信息,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此外,调研报告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和行动,以制定更有竞争力的市场策略。综上所述,调研报告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参与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深感调研报告的编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验。首先,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调研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其次,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将收集到的海量数据筛选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和关联性。最后,我们需要具备优秀的书面表达能力,将分析结果和建议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调研能力和分析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第五段:总结(250字)。

调研报告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工具和手段,它的编写需要准备调研目标、收集信息、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四个步骤。调研报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推动战略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以及获取竞争情报。在参与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我相信,未来我将能够更好地应用调研报告的知识和技巧,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包扶贫困村调研报告

20xx年是全面启动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和省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赣办字[20xx]19号)的重要一年,也是扎实推进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年,现将我县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下发后,我们把学习好、传达好、贯彻好文件精神作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1、及时传达学习。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作了专门汇报,将文件原文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学习参阅。扶贫和移民办召开会议,将文件精神和国办、省办的有关要求向全体机关干部进行了传达,随后还召开了专题学习讨论会。

2、广泛宣传发动。以开展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县扶贫和移民办于20xx年1月28日将中办发〔2013〕25号文件原文转发至各乡镇扶贫办,要求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深入重点贫困村开展扶贫政策尤其是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大宣讲活动,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结合实际部署。中央省市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都将推进扶贫机制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省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赣办字[20xx]19号),把深化“六项”改革,推进“十项”重点工作作为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主题进行了具体安排。我县根据省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县办发[20xx]16号)。

5月8日省扶贫和移民办召开扶贫和移民资金监督检查暨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帮扶工作会议后,我县及时成立了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识别工作的组织协调,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在5月12日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进行部置和传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下发了《赣县20xx年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工作的程序,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5月22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在全县乡镇党委书记会议上就我县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强调和要求。5月23日我县召开由各乡镇扶贫专干参加的全县扶贫和移民资金监督检查暨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会议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专题详细的部署。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县100108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各乡镇陆续进入贫困户信息采集阶段。

根据“三送”工作中现有“单位联系村、干部联系户”的帮扶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赣县三送办字〔20xx〕23号),要求参与“三送”工作的单位和部门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挂点联系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责任单位、责任人挂钩联系、结对帮扶。除结对联系帮扶外,要实行重点帮扶,坚持重点帮扶与联系帮扶相结合,做到不脱贫不脱钩。按照现有的“县级领导联系10户、单位主要负责人联系10户、常驻工作组成员联系20户、非常驻工作组成员以及单位其他在编在岗干部联系5户以上重点户”的方式,对“三送”联系户中的贫困户,负责重点帮扶。“三送”干部因工作调整调离了原单位的,其联系户由乡镇、单位重新安排“三送”干部联系帮扶,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县处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单位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市、县驻村工作队员,要带头参加重点帮扶工作,到所挂点联系村蹲点指导、示范带动。

1.搬迁移民扶贫。按照市扶贫和移民办的统一部署,我县20xx年实施深山移民1086人,积极配合有关乡镇兴建7个搬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都属中心村安置),即:五云镇赣江村老屋下安置点,可安置30户148人;沙地镇攸镇村下榭三期,可安置31户144人;韩坊乡大屋村虎头龙安置点,可安置30户176人;韩坊乡梅街村实竹山安置点,可安置20户103人;白鹭乡农民公寓,可安置60户300人;江口美丽家园,可安置300户1500人;茅店万嵩安置点,可安置36户140人;阳埠下杨安置点,可安置30户120人;阳埠密石安置点,可安置40户180人。着力打造茅店万嵩和江口美丽家园2个搬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到目前为止有173人已做好新房并搬迁入住;660人正在建新房。

3.产业扶贫到户。根据省市精神。今年按照我县初步形成的“一区三园”发展格局,围绕促进脐橙、油茶、生猪、甜叶菊、蔬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各乡镇和贫困村正在积极筛选申报项目当中。

4.村庄整治建设。我县一直在探索贫困村整村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径,坚持“基础建设先行、典型示范推动”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科学统筹推进贫困村整村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20xx年我县贫困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村有40个,占贫困村总数的34.5%,结合的省市建设点有73个,占全县20xx年126个新农村建设点总数的57.9%。目前,上级已下达年度整村推进(村庄整治建设)资金,各贫困村正在筛选申报年度项目计划,待省市扶贫和移民办进行审核后,立即组织开展年度项目计划的实施工作。

1、当前,扶贫开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贫困人口数是根据统计抽样调查数据算出来的,至于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贫困人口档案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

2、贫困户评定标准设置操作难度大。现行贫困户评定标准以人均纯收入为衡量指标,对住房、固定资产、家庭用具、人均牲畜数量和耕地数量、耕地生产水平、劳务输出、牲畜出栏等指标未计算之内,而且人均收入统计难于操作,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统计不准的问题,容易造成绝对平均主义、户户受益、人人有份的现象。

3、贫困人口整体素质不高。一些贫困户存在不思脱贫,主动返贫的等、靠、要思想仍然较重,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形成“贫困-扶贫-贫困依赖-贫困陷阱”的恶性循环。掌握实用技能的群众不多,导致贫困户普遍生产能力不强。

4、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分散、细碎、撒胡椒面的现象,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

5、贫困区域基础设施仍然滞后。我县的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水、电、路施工难度大,贫困村基础设施依然滞后,仍有许多自然村组不通公路,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肩挑人扛,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还需很长的时间。

6、贫困村产业建设任务较重。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油茶、花卉、柑橘等种植业,发展养鱼、养猪、养鸡等养殖业,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取得了很大提升。但是受历史原因、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市场等因素影响,贫困村产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还不少。

1、识别标准要易操作。国家、省因制定出台科学、合理、易操作的贫困户识别评判标准和办法,目前的识别评判办法不科学,操作性不强,识别出来的对象难于让群众信服,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2、举措实施要精准。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针对贫困户的贫困现实以及经济基础差、群众收入低的现状,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帮扶举措既要可行,更要有效,既符合政策要求,更要符合广大贫困户的愿望,切实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通过三年帮扶,全县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贫困发生率有较大幅度降,主要应在两个方面做到精准。一是资金筹措要精准,确保项目所需。各乡镇、单位部门要结合贫困村实际,帮助贫困村解决交通、水利、危房改造、基础教育等问题进行专项扶持,实行专款专用,专项专管,提高资金支持水平,强化资金使用效益。二是部门协调要精准,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县委挂牌督办制,统一协调涉及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人力等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做到项目统一规划、资金统一调度,减少部门利益冲突,提高脱贫致富工作的效率;结合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特点,改变目前的“三送”工作队运行方式,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情况,不设定扶贫年限,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以真脱贫为衡量标准决定撤队时间。

3、政策保障要精准。一是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以贫困村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战场,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开发实施方案,使每一项扶贫政策力争做到“因地制宜”,提高扶贫资源的投入使用效率。把侧重点放在扶持发展、能力建设、脱贫致富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按照“瞄准特困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扶贫,同步建设小康”的工作思路,对特殊困难人员,通过政府救助、干部结队帮扶,着力解决“看病难、读书难、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就业难、致富难”等问题;同时,救助帮扶低保贫困对象,通过政府一定的救助帮扶,鼓励发展生产,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救能力;开发式扶持低收入群体,以产业扶贫、城镇化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全面推动脱贫致富,逐步使全体困难群众达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

4、扶贫途径要创新。一是建立高效协调的扶贫工作体系。坚持瞄准贫困人口,按照扶贫到户的原则,继续把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作为突破口。走特色农业产业之路,鼓励和扶持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二是建立责任明确的扶贫评价体系。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发改、财政、农粮、林业、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广、通讯等多个职能部门,扶贫评价体系应建立在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配合,要建立在各自明确扶贫职责的基础上,真正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和考评体系。

5、定点帮扶要出实效。俗话说,独木难支。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广泛动员单位、部门和干部、能人大户参与帮扶,通过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动员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共建等措施,进一步扩大贫困村联系覆盖面,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一是要落实帮扶到户机制。按照落实对象、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目标“五落实”要求,采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安居帮扶、贫困村整体帮扶等“五帮扶”措施,确保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二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强力推进“1125”帮扶模式(县级领导10户、单位主要负责人10户、常驻工作组成员20户、非常驻工作组成员以及单位其他在编在岗干部5户以上重点户),落实“三个一”目标,即:一门心思想脱贫、一个产业促增收、一门技术作保障,全面覆盖年度计划脱贫人群。三是把握时机、集聚力量。充分利用对口帮扶的中央、省、市单位扶贫等机遇,广泛凝聚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开发,全面形成合力,确保实现精准扶贫加速发展同步小康。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

使用情况汇报。

县政协:

自我县精准扶贫攻坚活动开展以来,xx卫计委按照《濮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的有关事宜的通知》(濮卫规划〔2017〕12号)文件要求,紧密结合当前我县贫困村标准化卫生计生室建设任务工作实际,现就贫困村卫生计生室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我县贫困村共73个,其中,已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55所,未建设18所。2018年计划建设完成18所。

全县73个贫困村共有执业人员210人,其中乡村医生193人,执业助理17人。73个村中72个村有执业医生,1个村需调配村医(梁村申庄)。

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导组,负责该项工程的日常工作的运行、协调和督导,并定期召开专题会和调度会,研究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村卫生计生室达到六室分开,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严格标准、注重内涵、以点带面、加强督导,边检查、边规范、边施工、边初验,有利于促进了全县乡村医疗机构的标准化步伐。

按照《濮阳市卫计委标准化建设使用情况通报》濮乡医建办〔2017〕3号文件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当前我县贫困村卫生计生标准化建设工作实际,县领导及卫计委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强化责任分工,县卫计委全面认真开展自查,使贫困村卫生计生室建设项目做到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基层卫生计生医疗体系服务作用,有力保障贫困村顺利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按照贫困村村卫生计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部署,当前全县贫困村标准化卫生计生室建设任务73所,贫困村卫生计生室建设已完成55所。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县村卫生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医疗条件有改善,队伍素质有提升,服务水平有提高”。

一是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注重内涵建设、软件建设。县卫计委对全县村卫生计生室的建设标准进行了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统一发放,达到了诊断、治疗、用药、收费等就诊流程的规范化。二是采用多种方式,充实村卫生计生室业务技术人员,县卫计委医政股定期组织专家对全县乡村医生进行专题培训。并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坚决杜绝将村卫生计生室建设变成私人住宅装修,确保卫生计生室在达到标准化建设后能给村民提供长远、有力的健康保障。

我县将贫困人口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人员,一是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到户到人;二是贫困人员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三是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四是贫困人口免费全面体检率达到100%(含老年人体检、乙肝五项、肝功能检测等项目);五是对需要接种乙肝疫苗贫困人员及时免费接种;六是开展精神卫生筛查工作;七是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作为重中之重,对患病贫困人口落实“八个一”工程。即“所有患病贫困人口确定一所定点医疗机构、明确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一份服务协议书、制定一张健康卡、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一份健康档案;针对重大疾病患者组织一次健康会诊,发放一张健康明白卡”。

的临床实习机会,加深领会和掌握理论知识。每年组织贫困村乡村医生参加集中、网络视频教育等各种形式培训至少两次以上,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通过培训,让乡村医生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探讨县财政落实乡村医生补助、补偿政策。

人事社保和财政部门应根据农村实际,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乡镇卫生院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因地制宜研究建立覆盖所有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制度,资金来源可以采取自己交一点,村里补一点,政府扶助一点的方式解决,使乡村医生老有所养,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负其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力争贫困村村卫生计生室尽快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加强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做好协调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在标准化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其督导作用,做好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工作。加大监督力度,督导已验收项目限期投入使用,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定期召开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推进会,总结经验,督促投入使用进度。

认真检查梳理本地区项目投入使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根据职能和职责分工分类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内容、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对于短期内可以入住使用的责令限期整改,对于短期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列出时间表,明确整改进度,定期督促整改,确保如期完成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工作。县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县委县政府督察局适时开展“回头看”专项督导,对建设项目仍未投入使用的乡镇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

为更好的完成省、州民政关于“深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课题调研,根据省、州通知精神,我乡认真开展了“深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乡现有深度贫困村1个,系少数民族傈僳族、景颇族杂居的大场村委会。大场村委会位于清平乡西北部,地处高寒山区,距乡政府24公里,全村总面积1743.79亩,辖1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其中:傈僳族412人,景颇族120人,全村共532人,是一个傈僳族和景颇族杂居的村寨,通电率100%,通自来水1个小组,其余都是简槽水,村内道路都是土路。大场村现有耕地面积1375亩,其中:水田428亩、旱地947亩,年人均收入1600元,处在首先要解决温饱的低发展水平。经济作物以种植核桃、茶叶、草果为主,共种植核桃树11439棵、茶叶面积497亩、草果188亩、棕包848棵、洋丝瓜141棚。养殖业以养殖牛(以耕牛为主)、山羊、猪为主,共有大牲畜存栏数161头。有一个卫生室、一个妇女之家组织。

二.大场村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形象的真谛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能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村支部制定了村总支班子议事制度,重大决定、重大事项实行集体讨论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努力维护村两委团结,以村两委团结带动党内团结,以党内团结带动全村群众的团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到了真团结、真干事,确保了上级决议决定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但是,由于大场村经济基础薄弱,村“两委”班子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信心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双带作用。

2.队伍建设情况。大场村积极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把开展“把致富能手、先进工作者培养成合格党员;把普通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优秀党员培养成预备村干部,以充实村干部班子”活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积极调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村优秀人才参与科技致富活动,但是,由于村党支部部分党员干部的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工作能力不强,责任心不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增收步伐缓慢;。

3.发展路子情况。大场村由于地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业经济结构单一,以种植水稻、茶叶、香茅、草果等为主,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处在全乡最低水平;加之村集体收入匮乏,债务累累,导致修路、铺路、改水、改厕等公益事业缺少必要的财力,群众看病求医、读书求学困难,。

4.体制建设情况。大场村集体的土地、林场等资源没有流转承包,缺乏村级服务组织,未能有效组织群众参与市场竞争。

5.制度建设情况。大场村各项制度完备,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发挥作用良好,坚持完善“两公开一监督”,党内选举“两推一选”将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人选进村两委;实行民主决策,遇事多和党员、群众商量,注意听取多方面意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各项村规民约深入人心,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在全乡名列前茅。但是有些规章制度的在落实上还没有完全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督察和落实力度。

三.深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1.交通条件严重制约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大场村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加之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弹石路仅通到村委会,其他村民小组都是毛路,到雨季,泥泞不堪,无法通行,通村弹石路路况也较差、资金短缺、无力养护,导致与外界物质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十分困难,很多农业生产难以发展,农民始终在贫困中挣扎。目前,大场村80%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亟待解决,危房户占了全村的40%以上。

2.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及劳动生产率较低。大场村大部分农户靠水稻、茶叶、香茅、草果等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非常弱,收入渠道狭窄,经济收入增加缓慢,土地产出率及劳动生产率较低下。

有些农民想致富,但受地理位臵、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又难以找到一条致富的门路;农民素质偏低,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提不高,农业生产效益跟不上。特别是受贫困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面不广,贫困农民脱贫的难度加大。据调查:大场村初中文化以上的劳动力仅占了7%,劳动力文化素质严重偏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外出务工竞争能力。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生产资金严重缺乏,农业生产化无经济支撑。大场村农民生产投入普遍缺乏,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都无钱购买,甚至连最基本的耕作器械,如耕牛也买不起,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大场村给予了极大扶持,但因受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严重影响了贫困村经济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深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对策和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大场村生产生活条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能源不足仍是制约清平乡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大力度,尽快结束大场村基础环境较差的状况。重点应抓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乡村道路硬化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改造、农民无房和危房改造等,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效益为核心,重点发展以油茶、香料烟为主的经济作物,作为农民脱贫的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农民群众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因此,要坚持把培训农民、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一是要全面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开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整体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要搞好示范带动,使农民转变观念,掌握技术,增强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增强农民抵抗风险能力。大场村群众因病、因残及其收入不稳定性等原因,造成返贫的人口较多,而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要进一步将大场村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搞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结合的管理体系建设,将大场村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及时纳入扶贫范围,提高他们的生产发展能力。

文体活动场地。农民培训设施逐年配套,力求村民掌握一至二门劳动技能。

加强农村“五保户”供养、低保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引导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落实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贫困户调研报告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贫困户。

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xxx村村书记助理xxx。

在上级领导和村内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5个月,5个月以来我对我村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也接触了村内80%村民,特别是对村内的困难户进行了挨户走访,以下是我走访的现实情况、贫困分析和几点建议:

在欢喜庄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先走访了欢喜庄村的低保户高艳玲。高艳玲,女,45岁,其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上高中。每年的收入就靠几亩稻地,每年还要为她上大学和高中的的孩子交纳大笔学习费用(每年8000余元),使本已十分拮据的家庭,生活更是难以为继。离开高艳玲家后,我们又到了低保户马宝凤的家中,这个三口之家主要以务农维持生计。马宝凤,女,59岁,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两个孩子都已出嫁到外地,身边无人照顾,在其家里我们看到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屋子特别小。

根据我同本镇的同志进行走访困难户所见的现实情况分析,我认为,首先病、残是导致我区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我区农民享受到了“新农村”等医疗保健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区农民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其次,贫困户家庭仍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维持生计。

1、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有患重病病人的困难家庭的治疗如何进一步保障;。

4、智力障碍、残疾困难户的生活如何改善。

宝坻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及市委的有关要求,在近几年把我区农村的惠民政策、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农业税费的减免,到“新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从为贫困家庭新建住房,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制度等,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我区部分困难户的家庭住房、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等实际生活困难。

但是扶贫帮困是一项细致的、艰苦的、长远的工作,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为此提出如何做好困难户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借助“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力量,争取区卫生部门的支持。

2、日常生活用品的捐助。动员全区各个阶层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帮扶困难户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来。春节前,我将再次组织和发动全局同志到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

春联。

等节日用品,让他们温暖过冬,高兴过年。

3、建立动态帮扶档案,进一步完善我区社会保障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和换季时,我将组织全局为帮扶的贫困对象进行捐款,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4、借助文化下乡对困难户家庭给予救助。发挥本局优势,不定期组织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深入到乡村特别是帮扶对象中间,开展文化下乡,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让其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5、为困难户提供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改善困难户家庭就业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困难户没有经济来源的问题,就要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优惠政策,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使他们逐步脱离贫困。

6、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拓展经营渠道,提高困难户农业产品的经营效益。

通过这次走访困难户工作,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这些困难家庭的帮助要具有经常性、制度性。要建立起一整套社会保障机制,决不能一阵风刮过,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要根据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困难群体真真切切地得到帮助,使全区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健康、美满地生活。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的扶贫帮困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不断拓宽扶贫帮困的渠道,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繁荣我区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本人就xx镇xx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xx村是xx镇最为偏僻、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我市建档立卡的重度贫困村之一。该村位于武当山南麓,面积30多平方公里,山大人稀,人均收入较低。2019年全村贫困户面为54.5%,目前下降到45.6%。该村耕地面积877亩,人均耕地约0.8亩,有6个村民小组310户1086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00多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留守老年人。

xx村主导产业为坡地种植、家庭小规模养殖和外出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5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2019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10.6%、养殖业收入占5.4%、务工收入占71%、其他收入占13%。

xx村是xx镇较为偏僻的一个行政村,距集镇中心位置较远,地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自然条件、发展空间、地域环境、基础条件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该村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收入普遍很低。

xx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少部分常住该村的村民,基本是老弱病残的留守人员,大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但平均不到0.8亩土地,且90%的是贫瘠的山坡地,经营中需要投入的多,而产出少,几乎无收入;部分家庭养的有一头猪、几只鸡、几只羊,但受交通、信息条件限制,大多自给,不能形成规模,村民没有收入;村集体由于前几年建村部,外欠近百万外债,自己自身难保,更谈不上扶持村民。

该村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调研中,本人了解到,像杜明山、曹学胜等20多户村民,都是因疾病或灾害致贫,该种类型的贫困户占全村20%左右。

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该村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前几年义务教育没有实行免费时,该村不少贫困人口因上学路途遥远、家庭贫困等原因中途辍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该村村民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贫困人口中文盲率为20%多,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不足6年,大大低于全镇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只能干一些建筑、挖煤等体力活,是有些收入,但与其他人相比,收入有很大差距。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该村部份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各单位部门、社会各界踊跃为贫困户捐物捐资,部分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为他们捐物、捐钱是应该的,国家应该供养他们。

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通过多方协调,xx村启动了36户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方式是农户村民自主联建,国家整合资金,每户补助3万元钱。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项优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资金扶持力度、政策享受户数力度远远不够,导致安置房屋建设进度较为滞后。

建议多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快速深入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在杨家庙垭子、孙家院、徐家院、白衣庵、中岭高标准建设五个院落,将全村310户村民全部集中居住,形成"一线穿五珠"新农村局面,既解决农户住房问题,又将院落建成了新农村景点,为今后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xx村通向集镇的唯一通道--路,全长15公里左右,该路狭窄弯曲、凹凸不平,路况极差。虽然今年上半年借助三万"村村通"活动,对该通村路进行了改造,修建了错车台、增设了标示牌,但还是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建议相关部门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改建路、打通丁白路(--白杨坪),将以前3.5米宽的通村路按照山区二级路的标准进行改造,从而带动该村太都湖、杨家庙垭子、白衣庵、厉家院、髽髻山、黄龙峡等景点旅游资源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脱贫。

xx村地大人稀,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此轮精准扶贫重点解决的问题。

建议在该村进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现绿色全覆盖,形成山青水绿天蓝的优美环境,为发展旅游业夯实基础;通过土地流转,在沟、峡等平地或坡地规模种植苗木花卉、中草药、杂果等产业,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局面,实现全域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太都湖、杨家庙垭子、白衣庵、厉家院、髽髻山、髽髻大峡谷等景点旅游资源,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乡村旅馆、垂钓健身等产业,为农户增设又一致富渠道。

"扶贫关键是扶人"。再好的优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资金,如果扶持的对象--贫困户无动于衷,扶贫攻坚工作将彻底失败。

对于此类对象,建议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继续推进"金蓝领"工程,为每户贫困家庭培训一至两名掌握实用技术的劳力,让他们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二是继续推进"5541"工程,"输血"与"造血"并重,鼓励贫困户利用山场等优势资源,开展种植、养殖产业,增加收入;三是继续收入推进"四双"帮扶和金融帮扶,解决部分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融资难、办事难问题,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扫平障碍。

在xx村诸多贫困户中,有一种贫困人口,既无劳动能力,又无致富门道,他们靠自身根本无法脱贫,如"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残疾病人等。对此类对象如何开展精准扶贫,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建议加大保障扶贫力度,充分利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五保等民生政策,对因病致贫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府、帮扶单位筹资帮其购买社会保障,使贫困户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通过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治病、养老等让包袱沉重的贫困家庭,看到脱贫的希望,走上勤劳致富的路子。

包扶贫困村调研报告

xx市部分行政区规划调整后设立的xx区下辖金陵、坛洛、双定3个镇和西乡塘等10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为了解和掌握全城区贫困村基本情况,为城区党委、城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7--9月,我们对xx市xx区部分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贫困村基本概况。

据对xx市xx区金陵镇的三联、居联村、广道村,双定的秀山村,坛洛的合志、圩中村等27个贫困村初步统计,总人口11444人中,处于贫困线下的有8194人,占总人口的72%。其中相对贫困人口7906人,占总人口的69%,而绝对贫困人口287人,占总人口的`3%。他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一是交通难。27个贫困村中,未通汽车的有21个。“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二是饮水难。据统计,全城区贫困村中还有18个自然村6328人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调查的27个贫困村中自来水入户仅有320户,大多数群众还没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用电难。全城区贫困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村,但由于基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缺电。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虽然贫困村中没有稳固住房的只有62户272人,但由于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沼气池入户只有775户,入户率仅29.6%,村中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五是通讯难。调查的27个贫困村中,尚有些村、屯未通电话,未通广播电视。

(二)贫困村可耕土地面积严重不足,防涝抗旱能力比较差,缺粮问题比较突出。这些贫困村山多田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山塘水库等灌溉工程因无资金维修,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因此水田大部分属中低产田,甚至是望天田。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发展商品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相当弱。大部分群众还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没有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大部分村没有文体娱乐场所,群众文化生活贫乏,参与“彩”、聚赌、斗殴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四)乡村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大多数贫困村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由于资金缺乏,设备简陋,药品不足,有的没有配备合格的卫生人员,一些小病想通过找卫生员或药品解决都很难。

(五)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普及率低。这些贫困村,主要以种植玉米、木薯、豆类,甘蔗、水稻为主,经济作物除香蕉外品种极少,小部分农户养猪、鸡、鸭、鱼或牛、羊等,但形成不了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村干部未能掌握实用技术,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落后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从总体上说,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人多地少,缺水、行路难,生产和生活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通讯缺乏,信息闭塞,农副产品运输通道不畅,加上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开发农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以致难以脱贫。

(二)体制原因。贫困村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较深,经济体制改革和转轨滞后,市场主体形成发展缓慢,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生产方式,缺乏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观念,开拓市场和开发资源的能力不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自身原因。文化教育落后,人口素质还偏低;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事物、新产业的认识和接受慢,是造成贫困的内在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的层次和科技普及率低,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

(四)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尚未形成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新培育的特色产业因缺乏资金扶持,未形成生产规模,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包扶贫困村调研报告

位于贵州中部地区的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是贵州众多贫困村中的一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该村和省内其他贫困村一样,在贵州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劳动力转移、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通村通组道路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全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类贫困村的发展速度则显得有些缓慢。在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任职的这段时间,我通过在村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了一些认识,也形成了一些如何发展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村这类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工作思路。

一、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基本情况。

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有农户140户、810于人、实际常住人口620人;该村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500余人;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5名,65岁以上老年人80人、16周岁以下小孩190人、外出经商人数不足7人、167人外出务工;村现有可耕田地共1100亩,其中水田700余亩,年产稻谷约1.75万公斤。有集体荒山300余亩,基本没开发;提灌站1个,提灌站输水管道年久失修,群众用水困难;目前村有一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不完全小学。

该村无集体收入来源,村举办集体活动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拨款;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日常水稻种植、玉米种植、油菜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目前,有比较零星的西红柿、大葱、花生种植;有三户种有小规模的经果林;在村没外出的主要劳动力的创收方式是协助外村包工头搞建筑工程承包,一部分退伍回家的军人则以钻探打水井增加收入。目前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8户、73余人,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200元。

同时,该村距离市中心区仅6公里,安普二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安顺黄果树机场就位于村东面2公里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通透性好,且能连方成片,适宜规模化发展。

二、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明显。该村没有主导产业,传统的农作物没有市场竞争力,很难形成产业拉动力,原有的农作物种植生产经营水平低,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大多数村民仅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稻田上,与外界交往较少,也不太关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二是人文环境较差,思想受到束缚。像很多贫困的农村一样,该村基础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村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比例显高。村两委发挥作用不到位,部分人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很多农民对传统习惯抱残守缺,长期处于封建宗法式的自然经济状态,形成封闭式的循环格局,形成了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攒个油盐钱的典型贫困村。

三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长期以来,该村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引起减产减收。比如,暴发的特大干旱,导致夏季水稻种植无法按时插种,同年6,暴发的洪水淹没了大面积的农作物。

四是群众安于现状,小富既安。该村的农作物种植全部为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主要表现在农民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重农轻商意识严重;小富即安意识较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场风险意识。

三、村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该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围绕“依托扶贫政策,建设美好干河”这一主题,以“抓农业种植基地示范点建设,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载体,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立足于干河村现有传统农业,优先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促进基地建设,使本村经济发展上台阶,依托市场促进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助农增收,到实现人均收入5500元。”的发展思路;鉴于该村的发展思路和现实条件,可以从如下几步着手发展:

一是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农村脱贫说来说去没有一个领头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纵观中国大地上的亿元村就是因为他们的带头人的领导决策。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样的贫困村,不仅需要能带领农民脱贫的领导班子,还需要班子成员眼界开阔,一心为民,善于化解矛盾纠纷、能统观全局和有开拓精神。另外,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组织的保障作用出发,积极探索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联村帮扶、联户帮助、联事定责等活动,活动可根据党员的素质、兴趣、专长、年龄等方面加以分类设立诸如:“宣传政策岗、收集民意岗、监督村风岗、致富帮贫岗、管理村事顾问岗”等岗位引导和服务群众发展经济,推动科学发展,确保村级在运行中认识、领导、责任、管理、监督到位。

二是统一思想,打破其传统农业思维。村贫困的根在人,人贫困的根在思想,对于一个省级贫困村来说,从一个台阶迈向另一个新的台阶,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推动村的发展,从思想上高度统一,形成一股绳,这样才能做到行动的'协调一致,更快更准确地达成目标,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典型促动、政策引导,转变村干部的观念,不断地利用理念标准来引导班子成员,不断地用思想交流方式求共识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实时的开展由上级部门指导的贫困村座谈会、讨论会、文娱活动等为村民的思想交流提供平台,达到求同存异,达成发展共识。

三是在传统农业上嫁接现代农业。从贫困村自身的资源条件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引入“高投入、高效率、高环保、低成本”模式,就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来说可以利用该村是城郊村的优势,组织精干人员成立种植开发合作社,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农业,围绕种植做文章,利用该村该村距离市中心区仅6公里,安普二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安顺黄果树机场就位于村东面2公里处,便捷的交通优势,做到种植与工业互促式发展,打造农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利用农业开发合作社的专业优势和人员、市场优势带领广大群众种粮跟着市场走,啥好卖种啥,啥值钱种啥,并适时的发展畜牧业生产消耗农业生产剩下的下脚料,逐步形成循环经济。

四是在当前帮扶的基础上再创新帮扶模式。贫不是给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扶贫不仅要改善当地贫困户落后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贫困户的素质,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要给他们充分的尊严和自信,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贫困村的大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党委、政府,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民,社会各界的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支持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以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打造坚强后盾,才能更好的实现贫困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帮扶措施上,抛弃那种“撒胡椒面”式的帮扶方式,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帮扶资金,循序渐进。集中力量和资金因地制宜,一个点、一个项目、一个时间段的帮扶。比如:帮扶部门可根据自身情况帮助贫困村建设一个养殖场或者种植小区等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壮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避免村级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黄松)。

(安顺开发区组织人事部)。

贫困村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纲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而缓解和消除贫困,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贫困地区基础差、底子薄,整体发展水平低,面临的任务更为繁重,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连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就根本谈不上建设新农村;如果贫困地区建不成新农村,全县将出现大片的新农村建设"盲区"。没有贫困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县农村的发展。能否有效地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将直接影响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优先完成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才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仅就我县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提出肤浅的观点。

一、我县贫困村的基本情况。

我县是广西的49个贫困县之一,是梧州市唯一的区定贫困县,全县共有7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3.3%;全县农村人口184033人,其中贫困村人口60499人,占32.8%。20__年底全县共有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在958元以下)23581人,占农村人口的12.8%。

二、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我县目前还有农村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4260人,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19321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山区和边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产出效益低,加上自然灾害频繁,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又较差。这一系列因素使得要在这些贫困村实现扶贫开发目标困难极大。

2、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落后,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因医保、社保制度未健全,贫困村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较为突出。三是文化生活贫乏。贫困村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文化生活贫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贫困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贫困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调查,六桂村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仅占全村人数的2%,而小学文化程度的则占58%。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力都在外务工,如芦山村外出打工人数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72%,六桂村为64%,六洛村占61%。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

4、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贫困村的扶贫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贫困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和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

5、村级组织作用偏弱。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两委和广大党员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但是贫困村一些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干部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三偏"现象。有的村支部软弱涣散,后继乏人。很难成为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有的党员"双带"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的标杆作用和先锋作用发挥不好,少数乡村甚至出现干部与群众关系趋于紧张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三、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要组建好村支部。首先要选好"领头雁",重视培养选拔带头人,切实把思想素质好、有能力、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分子选拔为村支书,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村群众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两带",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贫困村班子年龄老化、知识缺乏、缺少后备干部问题。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的能力、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为民办事谋利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三要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2、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点,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人饮工程、沼气池建设工程、村道建设工程、茅草房改造工程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3、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建立培训基地,改进教育方式,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建立县级统筹、乡镇具体负责、行政村配合的培训组织体系。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技术等培训,使年满16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训,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人才效应,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搞好帮带,引导乡土人才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大力展贫困村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使贫困村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在贫困村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4、抓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村显得尤其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规手段,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使贫困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村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贫困村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提高收入水平。三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5、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环境。尽快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把乡村公路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点;要让贫困村的农民都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村农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要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在贫困村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1、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农村贫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后,一些人对扶贫开发工作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经过调查研究证明,农村低保是从生活保障的层面对贫困人口的求助,只能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贫开发是从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入手,给予项目扶持,奠定发展基础,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全区""确定的扶持对象没有变,扶持标准没有变,扶贫开发政策没有变,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没有变,工作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因此,我们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动摇,因村因户制宜采取帮扶措施,加大开发力度,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增强群众自我积累能力。

2、加强协调和指导。我们要按照党的xx大报告提出的"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大扶贫"的观念,充分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织、指导作用,积极主动做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把各项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为贫困村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显示扶贫开发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3、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以贫困自然村为单位的"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方式的一个创新,同时也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__-20__年,我县首批实施整村推进工作的贫困村共11个,两年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87.7万元,在11个贫困村实施村道、桥梁建设、沼气池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重点产业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使11个首批整推进的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顺利通过区级验收。20__-20__年,我县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共8个,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我们要加大整合资金和组织实施的力度,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三个重点工作,要确保认识、领导、责任、管理、监督到位,通过精心组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使贫困村实现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适龄儿童能上学、有病能就医的目标,真正做到扶持一个村,发展一个村,脱贫致富一个村,逐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4、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各方投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教育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投入。提高贫困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贫困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5、实施贫困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努力提高贫困农村劳动力素质。贫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生产力低下、劳动收入低,制约着贫困人口的脱贫。因此,对贫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新增劳动力要进行全员培训。一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扶贫要求以及农副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采取集中讲授、地头操作、农家课堂等形式对贫困农村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实用种养技术培训。二是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青壮年劳动力,则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进行培训,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效果。三是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政府统筹安排,整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扶贫、工青妇等部门的资源,制订计划,落实措施,形成大扶贫大协作大培训的局面,使贫困村的劳动力得以全员培训,劳动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6、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加农民收入。围绕贫困农民增收目的,着力做好产业扶贫这篇一文章,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市场,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地引导、扶持。首先要确立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以多种形式引导贫困农户参与生产,使其增加收入。要让贫困农户得到信贷资金(贴息贷款)和风险基金的支持、获得多种多样的技术服务以及市场营销网络的支持。此外还有免费或低价的种苗、肥料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支持。其次是建立培植扶贫龙头企业。认真落实信贷扶持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社会帮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以各种优惠政策帮扶扶贫龙头企业,使企业日益壮大,从而带动、辐射贫困农户,让贫困农户真正获得增收。

贫困村调研报告

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营造农村平安和谐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贫困村。

欢迎大家阅读。

按照选派办、扶贫办部署,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到了17个生产队,对全村精准帮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赵桥村隶属肥西县丰乐镇,北临合安路,东靠花新路,南接四丰路,西濒赵小河。赵桥村总占地面积约3960亩,有刘大郢等17个生产队,总人口1682人,总户数408户,总劳力896人,党员40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力478人,党员23人),20xx年人均纯收入8189元,贫困户15户44人,五保13户,低保11户31人。总耕地2615亩,退耕还林365亩,当家水塘35口,占地约800亩,沟渠41条,总长约12600米。

当前赵桥村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设施设备落后,与发展现代农业有很大差距,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涉及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亟待解决,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尚需提高。

三是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文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风气习俗仍然存在。四是致富带头人缺失,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中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孕。五是村发展源动力不足,由于村集体经济积累几乎为零,对村里基础建设的投入能力不足,党员平均年龄55岁,无新鲜血液输入。

当前赵桥村存在优势:一是交通优势显著。往北距离省际公路10公里不到,紧挨着花岗镇通往新仓的县级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二是村两委班子十分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同舟共济开大船。班子团结是干事业的基础、干成事的前提,只要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就一定能为群众谋来福祉。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赵大郢、任郢、潘郢、万郢、丰收、马郢、东西基塘,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着力打造优质粮生产基地,使其成为农产品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原料基地;在临近花新公路的王岗、杨湾、下湾、王圩、一棵树、吴岗,突出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打造苗木花卉村、棚室蔬菜、现代养殖专业村,努力使其向肥西三岗花木市场看齐,促其成为合肥市民的下一个菜篮子;在紧邻花新公路的刘大郢、椿郢,依靠毗邻的7个当家塘及紧邻公路的优势,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农业专业村,带动整个赵桥村的经济发展。同时,注意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村居环境。加快推进道路、供排水、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以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三线三边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人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推进家居生活清洁化。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入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引入村级卫生所,健全卫生服务体系。联系热心公益的企业共建,帮扶品学兼优的学子,扶持他们完成学业,减轻农村家庭负担。加快建立、完善五保和贫困老人的救助机制。

提高农民素质,塑造文明新风尚。以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培养种养能手、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为重点,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专门人才。建立政府帮扶、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以各级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和转岗转产的能力。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卫生进村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勇创家业。

加紧成立合作组织,培养现代新农民。坚持从群众愿望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保持合理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成立生产合作组织,实现整村推进。注意研究市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耕种农作物,做到不跟风,防止市场供大于求,给农民带来损失。

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营造农村平安和谐环境。努力吸收年富力强、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造血能力。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村民规约,广泛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创建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xx镇位于信丰县东部,国道信安线穿境而过,东临大桥镇、新田镇,南临安远县、安西镇,西接大塘埠镇、嘉定镇,北靠赣县。属赣南四大名镇之一,有“头唐江二”之说。镇内田畴肥沃,水源丰沛,物产丰富,是信丰县产粮大镇之一,林业资源丰富,其中金盆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素有“赣南小庐山”之称,农土特产全县翘楚,早年有“粉干、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宝,今添“脐橙、生猪、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宝。县新型动力能源产业园大唐工业园坐落太平、天光两村,镇内现有温氏、诸信、正邦等多家国家级、省级大型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幅员面积3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355亩(其中水田面积25194亩、旱地面积3161亩),林地面积227677。5亩,公益林面积25814。5亩(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19628。9亩,省级地方公益林面积6185。6亩),果业面积6023。51亩,烟叶面积1050亩。

全镇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931人,其中新屋村为省级贫困村,另有石背、中坑、余村、天光、枫树、圳玄和李田七个市县级贫困村,截止目前全镇还有贫困人口966户、3017人。其中完全丧失劳动力的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1330,实施精准扶贫的扶贫对象450户1687人。

一是“三项保障”体现领导高度重视和组织有力。20xx年和20xx年是全面启动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9]25号)和省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赣办字[20xx]19号)的重要年,也是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的关键年,xx镇作为贫困人口较多的农业重镇,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不甘人后,做了不少工作。镇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扶贫、民政等部门的“老中青”干部,组建全新的扶贫办公室,专门负责精准扶贫工作,村里以太平畲族村、新屋村为试点,组建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扶贫工作站,做到有机构、有专人、有资料。

二是“三个精确”确保贫困户识别有理有效有别。全镇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931人,每家每户情况怎么样,哪些家是贫困户,原来的贫困户是否已脱贫,是否有返贫现象存在?这些都是精准扶贫基础工作亟须弄清楚的问题,对此,20xx年下半年,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xx镇组织人员力量下村入组,按照“三个精确”的要求对全镇的贫困户认真识别。即流程精准。设立村级贫困对象民主评议小组,对递交申请的农户进行年人均纯收入调查,按照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后,初步确定扶贫对象名单;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对初选名单进行表决确定;然后由镇党委政府审核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和移民办复审,审定后在各村进行公告。严格按照“申请、调查、初选、表决、审核、公示、复核、公告”程序,把真正的贫困户对象公开、公正、公平的识别出来。对象精准。通过全面摸排、村级民主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等程序,最后确定出全镇贫困人口为966户共3017人,全部纳入精准扶贫对象行列。定位精确。对造成农户贫困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分门别类,将识别出的贫困户划分为“一般贫困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四种类型,对全镇一般贫困户438户1641人、扶贫低保户12户46人、低保户442户1244人、五保户74户86人一一登记造册,并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

三是“三合一”建档立卡完善贫困户信息管理。对于精准扶贫工作,资料信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xx镇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贫困户的信息管理,初步行成“三合一”贫困户信息档案。即纸质户情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户建档立卡要求,为每一户建立了户情卡(见附件一),使贫困户家底一目了然。电子档案。对照纸质户情卡,将贫困户的信息录入到市、县、镇、村四级与“三送”工作平台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影像资料图。xx镇正着手采集收集贫困户的影像资料,一张照片或是一段视频承载着两个主题:农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愿望,为后期的结对帮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全面铺开的元年,xx镇在这方面虽然在不断完善基础工作,并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但仍有不成熟之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走访调研中,就发现了一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少数村组存在宣传力度不够、渠道过窄、甚至内容不对的问题。精准扶贫政策是国家近期的一项大的惠民利民政策,本应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而且要正确的解读,但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一些偏远地区的村组的一些群众却并不知情,或是只是知道个大概,不知其所以然,甚而有些农户把这项工作当成了“评先评优”的面子工程,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摸底时,不配合反而藏穷掩贫,生怕别人笑话他的贫困。

(二)农民思想上的贫困成为贫困户脱贫的致命障碍。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农民收入难以估算增加了精准能识别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一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一些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三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一)加大宣传力度,推进认知共识。拓宽宣传渠道,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教育的重点是,干部达成精准扶贫共识,群众增强脱贫致富信,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中心工作,镇村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来展开,宣传教育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大会小会不忘提,主要街道路口树立专门宣传栏,深入村组开展与精准扶贫相关的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成精准扶贫大合唱的浓厚氛围。

(二)统筹把握好外部帮扶和自我奋斗的关系。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俗话也常说,人穷最怕志短,扶贫必先扶志。要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要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组织实施方面,xx镇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实行点与面相结合的方式,阶段式推进工作,先通过抓实有代表性的两个村,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模式,再在其他村进行全面推广。

(三)探索“自助餐式”帮扶思路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xx镇秉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对贫困户实行分类定向精准帮扶。按照分类,对因病、因灾、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下、目前尚无致富门路等具有发展能力的扶贫开发户与扶贫低保户归类为一类贫困户,对残疾、智障、孤寡、缺劳少力等没有发展能力无法帮扶的低保户与五保户归类为二类贫困户。xx镇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自助餐式”帮扶思路,“政府主厨,农户点单”,xx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农户“菜单”即《xx镇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情况表》。表中将二类贫困户统一归为政策保障类,这些贫困户需要政府坚决落实“保障兜底”输血政策,通过民政社会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逐年脱贫;而一类贫困户则进一步划分成产业项目扶持类、教育扶持类和就业扶持类,这类人员成为精准扶贫的主体,对此,xx镇结合本镇实际,形成了自己的帮扶思路。

一是产业项目扶持。xx镇内田畴肥沃,水源丰沛,物产丰富,是信丰县产粮大镇之一,林业资源丰富,农土特产全县翘楚,早年有“粉干、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宝,今添“脐橙、生猪、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宝,在这些以形成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鼓励贫困户积极创业,或养殖业,或种植业,或小食品加工业,政府在相关领域给与支持和帮扶。

二是就业扶持。一是依托县新型动力能源产业园大唐工业园、温氏、诸信、正邦等家国家级、省级大型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伯乐蔬菜基地,解决贫困户中有就业意向和劳动能力的人的就业,帮助增长其家庭收入,今早脱贫;二是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

三是教育扶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生活和精神上脱贫的根本之策。xx镇贫困人口在校教育人数为682,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人员有93人,加大对这些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保障他们的稳定升学及毕业就业是培养贫困户脱贫力量的重要举措。

此外,还要进一步摸索建立易操作的刚性识别标准。国家、省因制定出台科学、合理、易操作的贫困户识别评判标准和办法,目前的识别评判办法不科学,操作性不强,识别出来的对象难于让群众信服,容易引发社会矛盾,而各级应尽量使识别过程和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关范文推荐
  • 11-01 精选太平坪会议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心得体会不仅有助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使我们更加成熟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太平人寿是中国领先的保险公司之一,它不
  • 11-01 实用整理书包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长,也可以给他人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示例文本三】在这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个人能
  • 11-01 优质竞选队长申请书(汇总16篇)
    竞选需要候选人建立良好的公关形象,赢得选民的信任和支持。以下是一些竞选活动的成功案例和效果,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是罗xx,加入少先队以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
  • 11-01 优质朗读沁园春的心得体会大全(21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记录,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 11-01 精选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汇总14篇)
    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它涉及到师生关系、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等方方面面。以下是一些教育界知名专家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 11-01 优质大学化学实验心得(模板20篇)
    我在这段时间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只有对自己有高要求,才能真正发掘出自己的潜力。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摘录,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动力。要建设《分析化学
  • 11-01 实用运动会广播稿积极向上(通用17篇)
    运动会是学生展现自己体育才能的舞台,也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机会。运动会总结是对整个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积极向上广播稿由范文小编为大
  • 11-01 最热企业帮扶的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5篇)
    总结范文的写作要注重事实依据,可以通过数据、案例等具体内容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灵感和思考。第一段:引言(200字
  • 11-01 最新函授毕业生的自我鉴定范文(19篇)
    通过自我鉴定,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进。自我鉴定范文一: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团队的发展做出了积
  • 11-01 最新幼儿园礼仪总结感悟(通用22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不同领域的写作要求和规范,提高文档撰写的准确性。下面是一些经典范文范本,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