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最新河南科技大学 大学物理科技小论文(大全5篇)

最新河南科技大学 大学物理科技小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20:57:47 作者:雁落霞 最新河南科技大学 大学物理科技小论文(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科技大学篇一

新课程改革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提高驾驭新课堂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结合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谈淡笔者的思考与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是愉快的,精神是饱满的。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师生间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教师的情绪和精神极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其次,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不死板,善于创设各种情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物理》“机械运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基本概念显得抽象、分散,学生听课容易厌倦。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诗词引入法:“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配上动画效果,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体验到自然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美丽的。然后笔者又创设情景:“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旅行,让我们在从郑州到北京的旅途中来学习几个物理量。”从而引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路程等几个物理基本概念,辨别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到抽象的物理知识,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学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耐人寻味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冷水来降低物体的温度,而学生经常认为只有提高温度才能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而在此实验中,给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水会重新沸腾起来。由于这个实验现象与日常观察到的现象相悖,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余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和点拨。

笔者说:“其实杯中本来就没有蜡烛,大家刚才看到的杯中蜡烛是玻璃板前面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到“平面镜成像”的合作探究中,提高了学习过程的高效性。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例如:天体运动、大型船闸、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

五、要关注学生差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毋庸讳言,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的思维活跃,有的想象力丰富,也有的同学在学习物理上存在一些困难。为了建立和谐高效课堂,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让所有的学生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同时,物理课堂要想真正高效,还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要做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应学习的条件和营养,让他们自己成长。”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能。

河南科技大学篇二

摘要:随着人类社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就是一种对于自然的不断认识。广义地层面上而言,人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事物都是依然的一部分,这就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发展就是我们对自然不断了解的过程。在这个不断了解的过程,科技发展对于狭义层面上的自然又有着不断地影响,这种影响或间接或直接的存在。本文将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分析探究,来探讨科学技术发展对于自然的影响,表达在这一层面上的思考。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影响;发展

科技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促进意义是不言而喻,同时对于人类的当前或今后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探究科学技术对于自然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科学技技术的本质。

一、科学与技术的本质

科学技术的本身就是一个内容包含十分丰富的概念,长期以来,我们将科学技术同时应用,使其在内涵的层面越来越相融和互补[1],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渐渐忽视了科学与技术的本质。

1.科学的本质

科学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自然规律的不断认识,认识深刻的自然现象,对于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出现,现象产生给予一定的原理层面的解释,这种解释一般是深刻而抽象。例如,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这就是在科学的层面对于电流的解释。可是,电荷究竟是什么样的,电荷又是怎么移动的,这一切都是非常抽象的。这也是科学的最大的特征之一[2]。科学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一切的研究和探索都可以叫做科学,生产生活中的所有几乎都有科学的存在。

2.技术的本质

广义上讲技术也是科学的范畴,但是,如果在狭义的层面上讲,科学与技术就是有区别的。技术就是在生活与生产实际中讲科学的理论进行实践,在应用层面进行研究,可以说正是有了技术,才把科学与人类的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了。技术比较于科学十分形象,一个科学理论理解很抽象。技术就不同了,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再以电举例,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这就是在科学的层面对于电流的解释,技术将电的这一科学进行转化,使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电可以使灯泡发光,可以使机器运转,这就体现出了技术的特点。技术的应用是广泛的,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我们的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3.科学与技术的统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究,总的来说二者之间还是存有较大的区别,但是从广义的层面上看,其共性主要由以下体现。科学与基础都是对于没有的东西进行创造,或者是对于不清的事物现象的探究,都有研究和探索性。再者,科学与技术都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而进行相关的工作研究。还有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与技术都是促进了我们对于自然本质的认识[3]。依据以上三方面的依据,以及长期以来科学与技术在内涵层面的不断融合,所以,将科学技术作为同时使用,也是十分合理的。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认识的深刻性

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由此就可以反映出科学技术发展在认识的层面具有深刻性的特点。科学技术就是认识本质的过程,这种探索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出现,因为人类出现就开始了对于自然与规律的探索。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们对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刻,不断接近本质,所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认识层面是具有深刻性的特点的。这种深刻性的特点其实也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只有科学与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才会进行深入地发展。例如,我们最开始认为物质最小的组成是分子,随着科学的发展,认为是原子,并且认为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但是后又陆续发现了电子与夸克,反映出了探索的深入性[4],即科学技术领域认识的深刻性。

2.认识的广泛性

科学技术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认识的广泛性,认识的广泛性就是指,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于自然对于规律的认识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拓展,这种拓展扩大了我们的认识使我们对于本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于常见现象以及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是我们有了一种科学的思维,即探索式的思维。我们会去思考一些常见的事物,思考深层次的东西,就是认识的广泛性所影响。这种对于常见事物的不断思考,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也证明了认识的广泛性的积极意义。例如,瓦特从烧水壶盖子得到了改进蒸汽机的启发,牛顿在苹果树下产生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

3.过程的探索性

科学技术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发展过程是具有探索性的,所谓探索性就是指是对于不清楚的东西进行思考,假设,猜测。所以说科学技术的最新结论与成果,都是有探索性,也许就是错的。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例如,新的理论要进行无数实验的验证,以及无数的推导和验证。新的技术要经过大量的验证后才能,大规模推广。过程的探索性是科学技术最大的魅力所在。

三、科学技术发展对于自然的积极影响

在对科学技术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做了分析后,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入,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笔者将首先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于自然的积极影响。

1.使人类更好的认识自然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自然,加深对于自然的认识,这种对于自然的深入认识,对于自然而言是一种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们渐渐地了解自然,加深了对于自然的认识。我们就会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而不是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上。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人类应当征服自然,从而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上.在这中所谓人定胜天的错误的思维之下,人类与自然都付出了沉痛的代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渐渐认识人类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技术的发展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对于自然和人类而言都是一种积极的影响。

2.使人类更好的保护自然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的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大,利用技术和工具具有了更强大的能力。科技发展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将能更好的保护自然,对于曾经破坏了的的自然,将更有能力去修复和改造[5]。例如,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可以培育出耐旱植物等特种植物,在恶劣气候下的荒漠化地区进种植,这对于改善自然环境,保护自然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使人类合理利用自然

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思维将更加理性,看待问题也不会只从眼前的利用,越来越懂得如何规划未来和以后。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会合理的利用自然。合理的进行自然的开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自然的物质的交换都是有好处的。曾经,我们大量的追求眼前的利益,对于自然进行了毁灭性的开发使得我们付出大量的'代价。科技发展,不但使我们能够认识到之前的问题,还更有能力进行改造与今后的合理开发。

4.丰富敬畏自然的内涵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在受益的同时,越发的感觉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在感觉到了自然的魅力之后,就对于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有一句话说得好,敬畏自然就是我们自己,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征服自然。对于自然,我们从字的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理解为原本就有的东西,很自然存在的东西,内涵比人类社会丰富,力量比人类更大,所以说征服自然是不具有可能性的,是无法实现。敬畏之心的产生利于我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科学技术发展对于自然的消极影响

1.有能力的去破环自然

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的农耕文明时代中,由于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我们与自然相处的十分和谐。可是近代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的数次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有能力去破坏自然,人类社会要发展,就需要木材面具需要矿产,就需土地,这种需求之下,人类越来于有能力去破坏自然,越来越有需求去破坏自然。这对于自然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当然人类也因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这对于自然来说们也是十分消极的影响。

2.产生战胜自然的意识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是对于事物规律和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渐渐地在这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我们渐渐产生了战胜自然的能力。究其原因就是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有了更多的更强的技能与能力,于是就去思考如很战胜自然。深层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发展的还不够,我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某些方面我们离自然的本质还是比较远的,因此我们就产生了这种意识。这种意识是十分危险的,对于自然和人类都会产生十分消极和不利的影响。

3.物质大量消耗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自然来说还有一个十分不利的影响就是物质大量消耗。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就会带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就会提高人类社会的生活水平,高质量的生活的代价就需要大量的物质被消耗。自然的本质就是本生存在的物质,这种物质是有限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土地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来与太阳,这些能量需要“生产者”去固定,这里的生产者是生物学的中的概念,主要指植物。生产这生产固定的能量是有限且不断减少,可是人类需要的能量是越来越多,这种矛盾如果无法调和,必然就又要进行毁灭式的开发,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带给自然的不利影响。

4.科技的安全性隐患

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潘多拉的盒子”这是十分危险的,有一些技术是非常可怕的,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将给自然和人类带来十分可怕的后果。例如,核技术作为物理学中的成果,应用能源中,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十分有利,核电站的应用就是例子。可是将核技术应用于武器中的技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再比如生物基因武器,化学武器等。所以说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给自然和人类留下了太多的隐患,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五、结语

本文探究科学技术发展对于自然的影响,首先分析科学与技术的本质以及发展的特点,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探究了其对于自然的影响的。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对于我们很重要,但依然存在着十分消极的影响,如何使用好这把“双刃剑”,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王石,王桂月.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的作用[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

[2]姜雅华.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中的关系[j].丽水学院学报,1997(6).

[3]王传善.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2).

[4]何国龙.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数学的作用及相关问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4).

[5]侯敞.科学技术发展对语言研究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1991(1).

文档为doc格式

河南科技大学篇三

一、贵州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的管理体制

(一)科技园区管理机构设置

为加强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成立大学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下设科技园管理办公室,负责行使科技园管委会的日常事务和对科技园的管理职能,落实管委会的决策,主要负责对建园工作、总体方案及园区运作的管理发挥领导决策作用。在管理办公室的监管与领导下,成立企业化运行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下设行政事业部、财务部、项目管理开发部、教育培训部等部门。负责园区入园企业服务管理、后勤保障、教育培训等具体事务的管理工作。

(二)科技园区的管理体制

科技园采取“以大学城为依托,以产权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化运作”的方式,科技园设立大学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是管理科技园的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解读国家对科技园的相关政策法规,负责园区的规划,落实政府与学校给园区的优惠政策,制订科技园的管理办法,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与园区公司及园区企业之间的关系,拟定大学科技园入园条件,负责入园项目的审批、考核、种子资金发放等各项管理工作。管委会下设的科技园管理办公室,负责园区管委会的具体事务工作。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在管委会的指导下,负责科技园的具体管理和运营等业务,主要承担园区建设、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招商引资、技术转让等项职能,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为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二、贵州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的配套政策设计

(一)资助类政策

一是设立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基金。由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设立“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基金”,该项资金由省政府、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与大学城科技园管委会共同出资组建,作为大学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开发。二是设立大学技园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从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采取无偿资助方式。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专项、以及重点产业联盟专项等方面。三是实施大学城开放实验室工程,并设立专项支持资金。这里,开放实验室工程是指,依托大学科技园区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转制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建立的,以行业应用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目标,对大学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开放、资源共享的实验室,为科技园区内企业提供各种有效服务。而对大学城开放实验室为园区企业提供的服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四是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主要用于大学科技园区一般创新项目支持资金、重点创新项目支持资金和股权投资项目支持资金。五是设立科技重大专项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园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市财政配套资金和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资金。

(二)投融资类政策

一是支持大学科技园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每年在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具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可以申请大学科技园区产业发展资金、企业担保贷款补贴资金等公共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可以申请小企业扶持资金、留学人员扶持资金等公共财政资金支持。二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大学科技园区信用贷款扶持资金从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并按照年度预算进行安排。科技园区企业的信用贷款服务业务,应当由与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合作的银行和在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备案的信用评级机构共同实施。三是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区设立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专营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区内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支行、信贷中心等信贷服务专营机构,通过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支持各专营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区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科技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四是扶持科技园区企业担保融资。鼓励担保机构在大学城的设立和发展。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各商业银行在大学科技园区设立为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给予信贷专营机构一定的购(租)房补贴和业务风险补贴。合作的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的票据担保、合同履约担保等统一纳入政策支持的范围。五是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金融支持。建立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金融综合服务机制,推动科技园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于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

(三)人才类政策

一是支持人才特区建设的政策。为加快大学城人才特区的建设,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布局、境外股权和返程投资、人才培养、资助(如为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贵州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高层次人才,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住房与配偶安置。采取建设“人才公寓”等措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定向租赁住房。二是支持高端领军人才聚集的政策。为实现大学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持续培育和发展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型企业,需聚集和培育一大批海内外高端领军人才,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未来之星、风险投资家和科技中介人才。三是建立科技园区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绿色通道。建立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审在园区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和其他急需紧缺人才。对园区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可按照特殊岗位招聘办法,实行专项招聘或聘任。

(四)创新类政策

一是支持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于纳入统计范围的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一定增长比例的,通过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支持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平台建设、技术改造、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专利标准创制、品牌管理、投融资等试点工作,对完成试点任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二是支持大学科技园区中小科技型企业投标承接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政策。为帮扶园区企业开拓市场,支持科技园区内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应用于重大建设工程,帮助企业解决在投标承接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面临的突出困难。鼓励银行根据企业签订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合同,加快放款时间,为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按照基准利率给予贷款企业一定的利息补贴支持;给予银行一定的风险补贴。对于在贵州地区实施、全部或部分由贵州省、地州市政府资金投资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对园区企业技术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三是支持在大学科技园区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的政策。对政府投资项目所需的产品或设备,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对采用园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投资项目,优先安排环保、交通、能源评估,加快审批,优先安排财政预算,确保资金额度;对科技园区企业研发的重大创新药物等,优先进入医保目录或纳入政府储备;政府有关部门在预算中要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支持力度,对提供自主创新产品的科技园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优先给予资金支持,用于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

三、结束语

贵州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新区城市功能,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区及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设置了贵州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的管理机构,明确了各部门具体的职责分工,同时构建了大学科技园区的管理体制,为大学科技园区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依据。另外,本文还从资助类政策、投融资类政策、人才类政策与创新类政策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所需的政策保障。

河南科技大学篇四

摘要:

本文基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需求,本文从教学硬件资源建设和教学运行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改革探索。通过改革,初步搭建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各理工科专业实验基本技能需求的桥梁,确保《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各理工科专业课程群的基础性地位,突出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工程项目意识.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物理实验;基础性地位;工程实训模式

地方二本院校面临着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任务。所谓应用型就是要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他的专业设置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模式有这本质区别。地方二本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是以市场职业需求为基础的[1]。因此,二本院校是培养具有系统学科基本知识和行业共同基本技能人才的高等院校。他的“应用型”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型”有这本质区别。二本院校的“应用型”着眼于整个学科所对应的“面”,即行业共有技能;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型”着眼于行业的“点”,即具体职业技能。因此,二本院校的教学如何体现出“行业共有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2,3,4]。《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任务[5,6]。如何建立一种适合各专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体现理工科的共性和各专业个性有机结合是老师们需要思考的。

一、我校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情况

我校原来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单调,应用性不强,各理工科专业特色不明显。而且所有的老师教学方法传统,学生的学习法也单一。教师基本采取根据仪器说明书准备好实验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先讲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然后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实验的要求,最后实际操作一篇,便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学生完全不思考,仅仅被动地参与。这种程序式的教学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偏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几乎变成了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厌学”情绪在少数学生心中弥漫。因此,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二、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为了适应工程应用需求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我校在专门建设了基础物理实验中心。中心下设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电子电工等7个实验室,使用面积约1900余平方米。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购置仪器设备总值300多万元,650多台套。通过基础物理实验中心通过湖南省实验室验收评估,使我校成为湖南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备最为完善高端的高校之一。这为我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通过自编教材,解决教材“共性化”问题。根据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我们改进现有“共性”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体现我校各理工科专业的“个性”需求。我们按照传统的项目层次分类自编了规划教材,在基础性实验项目层次上,保留了经典的实验项目。通过这个层次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和习惯。在综合性实验项目层次上,设计了一些各理工科专业直接需要的物理综合技能的实验项目。通过该层次的分专业教学,架起《大学物理实验》与《专业实验》的桥梁。在创新与设计性实验层次上,我们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基于物理基本原理,主动参与项目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2.通过建章立制,解决了教学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的空泛问题。在严格执行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相继建立健全了《基础实验中心工作制度》、《基础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基础实验中心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基础实验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怀化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管理的规定》、《基础实验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基础物理实验室实验成绩考核实施细则》、《关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有关规定》、《怀化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实验报告书写规范及评分标准》等等共20项,为实验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性、规范化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3.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解决了大学物理“教”与“学”随意性问题。几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怀化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管理的规定》等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照章办事,这敦促了教风和学风的根本性转变。教学过程中为了堵住平时考勤和考试舞弊的漏洞,我们采取了环环相扣的三部曲。一是加强实验课堂的考勤监管,将学生因故缺席情况详细信息记录在《教学情况登记本》中,并以书面和电话两种方式通知到人,安排一次补做机会,并安排教师定时定点指导。二是课堂上老师必须现场查看全部学生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审核签名,不合格的当时重做。三是采用实验操作和理论考试随机组合的考试方式,杜绝实验考试的随意性。我们根据“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将考试内容分为30%的理论考试和70%为实际操作。并且考试试卷由多套理论卷和多套操作卷随机组合,实际试卷在考试前15分钟内由学生抽签组合确定。这种随机性有效地防止试题泄密和学生同堂同卷的情况,从源头上杜绝了考试舞弊现象的发生。几个学期来,考前实验室开放,前来复习实验的学生人员暴满,平时的上课纪律好转了,学风好转了,及格率提高了。

4.“基础性”和“工程性”是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特色。突出《大学物理实验》的基础性地位。《大学物理实验》是以物理实验的基本技术或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为主线,再贯穿以现代误差理论、工程技术意识、现代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器件的原理、使用方法,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但又不断发展的课程体系。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是做好各理工科专业实验的前提。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这些基本技能与各实验项目的有机结合,搭建了《大学物理实验》与各理工科专业实验的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学在“物理”,用在“专业”,做实了大学物理实验在各理工科专业实验中的基础性地位。突出《大学物理实验》项目的工程运作化教学模式。我们要求学生把每一个实验项目当成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来做。我们按照“工程验收”的模式,评估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细心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坦然担当实验成败的勇气。彻底改变了以前草率从事、捏造数据、抄袭实验数据与报告的局面。实现学风好转,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论

根据我校建立“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要求和各理工科专业对大学物理实验专业化的需求,我们历时八年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场地、设备等硬件和教学运行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改革。突出《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与各理工科专业实验技能相衔接,采用“工程实训模式”运作实验教学,确保了《大学物理实验》应用型特性和基础性地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开放性课题,为此,我们将继续关注和开展该课题的探讨。

作者:谌雄文舒象喜吴建中向绍纯谌宝菊单位:怀化学院机械与光电物理学院物理系

参考文献:

[5]严慧羽,郭艳蕊,宋庆功,郭松青.基于面向现代工程教育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调查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4,27(4):126-128.

[6]许永红,葛立新,刘晓伟,傅院霞.“工程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10-11.

河南科技大学篇五

浅析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相关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就是坚持创新精神,依托高校,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创新实践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人才的全面、激发青少年创作的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高校学术氛围,具体内涵包括经济内涵、文化内涵、教育内涵、社会内涵。就经济内涵而言,大学生科技创新产生的科技成果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中,并产生经济利益,例如在重庆举办的第六届“挑战杯”,仅协议转让金额就达到一亿人民币,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内涵会越发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文化内涵,科技创新活动属于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

创新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因此必然经历一个知识学习、提出想法、创新实践的过程。虽然大学生的学习有了自主性,科技创新需要遵循科学的一般规律,严格要求自己,符合学术活动规范,但因人而异也需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学生可以深入发掘自己的潜力,展现出自己的创新特质,这种展现方式具有丰富性。

高校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一个分支。这样的系统必然要求高校与国家的互动性、学校管理者与学生的互动性。高校是社会的一份子,为社会输入优秀的人才,因此高校的科技创新必然切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易操作性。

高校科技创新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增大社会的收益,因此此项活动必须立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保持一致性。区域经济的发展源于理论和科技实践的创新,而高校就是创新的基地,它代表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和科技创新的人文修养,始终贯穿于当地经济创新中。当代经济的发展不竭动力在于创新,以及对劳动力和资金等的.投入,高校一方面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高精尖的人才,也为当地的经济注入崭新的科技力量,这样就实现了政府、高校、企业的一体化和联动化,带动了大学的学科建设,提高了大学的科研水平,同时也立足于本地促进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二、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低

目前,在学校的日益重视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受资金、时间、比赛性质及科技创新活动短期不易出成果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研究课题大都浅尝辄止,缺乏有效的接力,最终导致研究浮于表面,难出精品。首先存在资金问题,学校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并未出台完整的资金奖励制度,许多学生鉴于自筹资金的困难,不得不只停留在兴趣层面。

3.大学生科技创新知识储备不足

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能力及创新知识的储备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其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可行性。大学扩招后,生源学习水平下降,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科技创新活动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还需要高端的专业技术,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仅有兴趣,但缺乏学习专业技术的时间和能力,主动性也比较差。

三.加强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措施

高校中应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或创新项目课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的观念,同时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课题申报,项目申报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并创造条件,这也加强了学生们去创新探索的主动性。

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在于创新,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与导师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可以让学生在导师处寻求帮助的同时,积极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形成导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项目,从而达到科技创新在高校中的实用价值。

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各个年级的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组队合作形式,让老生带领新生,导师带领学生,从而形成一个个团队。对于提高科技创新中的团队精神,分享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宋之帅.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3]徐旭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调查报告.科技致富向导,.

[4]刘正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