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张爱玲心经读后感 张爱玲流言读书心得体会(大全5篇)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 张爱玲流言读书心得体会(大全5篇)

时间:2023-09-18 04:16:46 作者:温柔雨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 张爱玲流言读书心得体会(大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篇一

没有看过张爱玲红极一时的小说,最开始接触她只是因为一篇《有些人我们一直在错过》,后来再看她的散文集《流言》。也看过一点点她的《倾城之恋》。

“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她毫不掩饰的甚至有些得意的标榜自己对现实世界和生活的热爱,没有清高孤傲之感。

“新绿的豌豆,熟艳的辣椒,金黄的面筋,像太阳里的肥皂泡。把菠菜洗过了,倒在油锅里,每每有一两片碎叶子粘在蔑篓底上,抖也抖不下来;迎着亮,翠生生的枝叶在竹片编成的方格子上招展着,使人联想到篱上的扁豆花。”(《公寓生活记趣》)鲜亮的色彩正体现着她对生活的喜爱。文中还描写的风味独特的红米饭,工作不给力的热水器。给人很强的趣味感和生活的感觉,完全没有骚人墨客的满目愁绪,或者深刻无情的对社会的揭露。

《烬余集》中走二十里的路去吃冰激凌;《童言无忌》中“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的豪言壮语。在这本书里让我们看到了张爱玲不一样的一面,真实的有些让人吃惊却也世俗的让人喜爱。就好像卸去崇高的伪装,普通事物在她笔下有了美感和愉悦之情。

《公寓生活记趣》中再热也要在背心上加一件小褂的电梯先生,《到底是上海人》中趋炎附势浑水摸鱼的上海人,甚至《道路以目》中用车载老母亲的邮差,炒白果的孩子。作者用幽默又略带戏谑,洋溢着赞美之情的笔写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从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的脸上感受生活的安慰和满足。

“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核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时代的车轰轰地向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我们只看见自己苍白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看苏青》):“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是一种启示。”(《自己的文章》)这些文字读来让人惊心,她所求的不过是那种岁月静好的生活,但现实中“惘惘的威胁”使她的愿望落空。繁华和喧嚣背后,作者流露出荒凉的悲哀,好像预想到自己悲剧的人生和结尾。

后世人称用“流言体”命名她的文学风格。的确,这本书用一种很絮叨的方式,甚至有些白描的展现她平淡又不平凡的生活。生活的气息浓浓的溢出来,像是刚盛出来的米饭的热气,不像小说那么的苍凉。张爱玲,在这本书中只是个聪明,有些可爱情调又有些刻薄的上海小女人,甚至有时还非常的幽默。是的,这本书中,有着张爱玲的可爱,她和姑姑、朋友一起,生活得热热闹闹。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篇二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的巨匠之一,她的作品《心经》是她晚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情感世界。读完这本小说,我被其深深打动。以下是我对《心经》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小说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

《心经》的故事背景设置在新加坡,讲述了一位以“孤独”为主题的女导演李莲英在拍摄电影时遇到了两个男人。其中一个是她的前男友刘天赐,另一个是年轻的艺术总监欧阳素。小说通过李莲英的角度,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独立与价值认同,以及情感世界的复杂性。

第二段:主题思考——“孤独”与“自由”

《心经》的主题是“孤独”。小说中的主人公李莲英,身处社会中极富竞争压力的现代社会,她成为了职业女性中的精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她的心灵世界深受孤独的困扰。她的前男友、一同进入影坛的刘天赐,因为人生目标不一致而分手后成为同行竞争对手。另一个出现在李莲英生命中的人是年轻的艺术总监欧阳素。尽管她们有着很深的感情,但因为两人职业上的分歧,这种感情最终化为了一段孤独的等待。在这种孤独的情况下,李莲英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她时间上的自由让她可以在电影制作中挥洒自己的才华,她情感上的自由则让她变得坚强。

第三段:角色塑造——女性英雄形象的诠释

小说中的主人公李莲英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人物,人物塑造的精湛程度深深打动了读者。她的职业素养和情感体验的丰富度都表现出了她冷静、可靠和坚强的性格。她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对抗着职场上的种种挑战,用自己的坚韧和智慧保护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她既是现实的强者,也是精神的自由民。这种女性英雄形象的塑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和优雅。

第四段:文学风格——精致细腻的叙事笔法

在《心经》的叙事中,张爱玲又一次展现了她精致细腻的文学风格。叙事中小细节的描绘,人物的细微变化、心理变化和行动上的转变,全都表达了作者深入人心的理解和掌控。这种叙事风格的运用,使得小说更加具有感染力,让读者难以忘怀。

第五段:读后感言——人生的无常让我们意识到快乐的珍贵

《心经》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精彩,让我们意识到快乐的珍贵和自己内心的自由与坚韧。人生中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失落,每一个得到,都是一种成长。我们应当有足够的智慧和情感来面对生命的各种挑战和际遇,成就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快乐。感谢张爱玲的《心经》,它带给了我们一些珍贵的心灵启示和文学感悟。

以上是我对《心经》的一些心得体会,小说中有很多令人回味的处境和人物刻画,期望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启迪和深刻感悟。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篇三

看完张爱玲的《半生缘》,又名《十八春》,主要是主人公认识了十八年的故事。沈世均、顾曼桢两个普通人从逐渐的好感、彼此心中有对方、生死之约到阴差阳错分开、互相挂念、最后为了各自的家庭而成为好友的故事。期间张豫瑾、顾曼璐、祝鸿才、许淑惠、石翠芝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也是不坚定的健忘的。在姐姐顾曼璐、姐夫祝鸿才的合谋下,顾曼桢被祝鸿才强暴怀上了孩子并关押了起来,顾曼桢对祝鸿才应该说已经恨之入骨。而当孩子出生、姐姐去世后,这种仇恨变淡,甚至到后来主动去照顾孩子,这可以说是为了孩子,但是经受不住其手段而嫁给了祝鸿才,真是记吃不记打,生活无忧虽然有了保障,孩子成了生活的寄托,幸福却全然没有了,家庭冷战一直在继续。还有张豫瑾,原来是和顾曼璐青梅竹马的,后来鼓满路已经出嫁而没有了希望,住在顾家看到顾曼桢长得很像其姐姐,于是开始喜欢起顾曼桢起来感情就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始至终的喜欢太难了,不过张豫瑾对顾曼桢的喜欢持续到了最后,虽然他也结婚了,到后来还是牵挂着顾曼桢。里面的细节描写还是很细致入微的:沈世均给顾曼桢拣手套送会时避着别人避嫌、饭店吃饭放筷子、顾曼桢给徐叔惠、沈世军织毛衣掩护着两人的关系、沈世均送顾曼桢去家教在楼下多呆了几分钟等等,都对人物内心的挣扎、彷徨深刻进行了描述。

命运是无常的,谁也不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而我们依然能继续计划着关于未来的美丽的梦想。顾曼桢因为被关押而无法与沈世均联系沟通,海枯石烂的诺言就这样被轻而易举的粉碎,在黑暗屋子里顾曼桢积攒了一肚子话想对沈世均说,可是等到双方见面,时间让一切归于平淡,原先想说的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更不知道说了的意义。时间和空间这个巨大的距离让不愈的感情缠身了缝隙,甚至是消散,毕竟都是凡人,都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社会的急剧变化,是的人的感情更佳的善变、热闹的诺言可信度降低,那种至死不渝的约定和行动、那种等待对方二十年、五十年的可歌可泣的忠贞不渝的传奇爱情早已经作古,所以年不见不见的他们几乎等于形同陌路之人:他结婚了、她被强暴怀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决定是最关键的,而往往却被周围的人所左右,人就这样顺从了社会、迷失了自我。沈世均和顾曼桢不顾家人的反对走在一起时,别人顺从了。而张豫瑾出现时,家人极力撮合,顾曼桢又开始动摇起来,幸亏自己理清了自己到底喜欢谁。顾曼桢被姐夫强暴,却在家人的劝说下减消了对其的仇恨。沈世均和石翠芝都知道对方是不适合的,却被撮合在了一起。

半生缘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故事,计划和安排都会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所打破,人只是在被动的接受和顺从,所有的挣扎和反抗终究是徒劳的,感情是捉摸不定的,爱情在一定时间是甜蜜的、温馨的,却很难保险,只有无趣、无聊、无味的生活能够持久和永恒下去。生命和生活虽然经常是作选择题,但是却是在优先的选择项内、选择一个被暗示、被安排、被胁迫的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选项,千百万个不愿意都抵挡不住生活的安排。而这就是生活。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篇四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生于1910年,逝世于1995年。她的作品以爱情为主题,揭示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佳作。其中她的代表作《红楼梦》、《金锁记》、《小团圆》等都曾一度风靡文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艺术珍品。

第二段:介绍《张爱玲心经》的内容和意义

《张爱玲心经》是张爱玲撰写的一本随笔集,内容涵盖生命、爱情、友情、人生哲理等方方面面。其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语句和理念,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中的“心经”,恰好可以用来聆听我们的心灵,洞穿内心的迷雾,带领我们走向明晰与和谐之路。

第三段:论述《张爱玲心经》对于我们的启示

张爱玲笔下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向往美好的人生态度。这些有着智慧和感悟的话语,对于当代人们带来的启示很多。比如说,我们应该学会“解忧”,在生活中经受住苦难,保持内心的心灵愉悦;同时,我们也应该“训练自己”,这并不是单纯的自我打磨,而是让我们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活得更加精彩和自在。这些都是张爱玲心经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宝藏。

第四段: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读过张爱玲的很多作品,不得不说她的作品总是深入了解我的内心深处,带领我去发掘那些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想法。《张爱玲心经》是我一本常备的书,她的思考方式和内心修炼的方法,似乎总是和我的现状吻合。我经常读到其中某段话,总是可以让我情绪稍微稳定。而且,《张爱玲心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周遭的人和事,拓展了我的思考范围,让我更好地和自己的内心和谐相处。

第五段:结尾

“人生本来就是一部心经”。最后,我想说:感谢张爱玲留下的这本珍贵著作。这本书中的内心修炼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忧,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自我,找到与内在世界的平衡。希望这些智慧之语能够一直生存在我们的心中,并且在我们人生旅途中有所指引和帮助。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篇五

据弗洛伊德研究,俄狄浦斯摆脱不掉的杀父娶母的悲剧,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身并不察觉的愿望和满足。他认为男孩子通常对母亲比较依赖,而这种亲近的极端化表现即将父亲视为他们的障碍,于是引发了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同理根据阿伽门农之女厄勒克特拉杀母替父报仇的故事原型又同样有“恋父情结”。《心经》中则讲述了张爱玲笔下的一段看似荒唐又百般纠结却还不失凄美的人伦纠葛。在家庭教育、人伦道德、情感与欲念的交织等各种主客观因素下,人人心中都有本难念又固执的经书。本文笔者主要从人物尤其是女性自身的性格、心理出发,着重分析当母女亲情,友情以及自我遭遇爱情时,每个人的挣扎、抉择与命运。

小说,即是一种“存在”。“小说表现的是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是人能够成为的一切,小说家通过发现这种或那种人类的可能性来绘制存在的版图”,米兰·昆德拉如是说。即小说之存在必有其原型或依据。《心经》中所描绘的那种女爱父恨母的不伦纠葛看似荒唐实则也有其必然原因。在张爱玲的每一段故事中,爱,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喜剧与悲剧的根源。自我,是永恒的主角,将一切喜剧化为悲剧,将一切看似的完满一举打破。张爱玲的笔是着实的“毫不留情”。女性,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等特点,常常更敏感,更多以内视角来思考自身思考感情思考人生,而女性体内那种甚至都不自知的纤弱甚至是狭窄的情怀,不能从道德评论上来论说,只能说是女性的特质罢了。在张爱玲的笔下,女性以这种异于男性的特质,为生活,为一己,失去,放弃,争取,努力。

一如张爱玲笔下的女子,小寒美丽而自私,表面单纯却满腹心机。成长中的20年她渐渐对父亲产生男女之恋,并牵恨于母亲,朋友,她内心深深的缠绵与憎恨纠结成一部心经,千回百转也念不完。

在希腊神话中,有自恋倾向的那格索斯深深地爱着自己。一次他对着池水照自己,觉得水中的少年实在太美,俯身下去要亲吻自己的倒影,结果掉入水中,溺水而死化作水仙子,日日临水自照。小寒,就是一个典型的水仙式人物。在《心经》中处处有这样的暗示与对比。许峰仪说小寒与绫卿长得相像时,二人对镜比照,“绫卿看上去凝重些,小寒仿佛是她立在水边倒映着的影子,处处比她短一些,流动闪烁”。后来小寒与绫卿因相像而引起的波折与纠葛不只一件,而此处小寒倒影般“流动”的暗示与水仙子的神话刚好契合,不可不谓张爱玲之匠心精巧。

在故事一开始对小寒的描述中就显示了她的特殊气质:“这里没有别的,只有天与上海与小寒。不,天与小寒与上海,因为小寒所坐的地位是介于天与上海之间”。苍茫夜色中,小寒在一群女伴的围绕下,却只似她一人,且介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同在。这种独立人群中的孤芳自赏不正是她不自觉的自恋吗?张爱玲赋予了小寒特殊的厚待,同样也给了她不一般的情感历程。介于象征父母的天地之间的小寒,也正是在感情上横亘着父母的爱。张爱玲的作品中,总是这样一些看似无关的描写,却又很巧妙且充满浪漫色彩地暗示着人物的性格、命运。

据拉康心理学分析,水仙式人物因从小的生活中缺少关爱与重视,遂变得自私,利己,好胜以及富侵略性。小寒为自己能够占用父亲而嫌恶母亲,离间父母感情,利用朋友。她的自私与心机完全不符合她“无暇”的家庭背景。小寒似乎拥有最完满幸福的家庭,甚至龚海立对她说,“你的家庭太幸福,太合乎理想了。我纵使把我的生命里最好的一切献给你,恐怕也不能够使你满意”。然而冷热自知,即使没有小寒的僭越与“比着”母亲的老,包办婚姻下的许父母感情是否如表面的那么完好也不得而知。母亲在琐碎的家务中日益沉默,父亲却愈发的优秀(有钱,有地位,有风度);母亲的“不早管”与不具“父性”的父亲的宠溺使小寒养成自恋,自私,自我膨胀的品性。“她独占了父母的爱,却还要霸占母亲应有的.一份”。

小寒又是天真的。她为使父亲不怀疑她,便极力撮合绫卿与龚海立,她顶着“天真”的娃娃脸取笑母亲,都只是因为她以为装作小孩一样就可以永远守着父亲的爱,“我就守在家里做一辈子孩子,又怎么着?不见得我家里有谁容不得我!”这看似没来由的辨白更暴露她自私单纯背后隐隐的自卑与恐惧。

对于小寒,作者张爱玲应该是怜惜并且无指责意味的。一如她笔下的女主角,安静平缓地演绎着自己的挣扎与努力,为爱争取时却又那么张牙舞爪,歇斯底里,聪明自私却又让人恨不得。小寒的爱是一种原始的,抛却伦理道德甚至是动物性的情感,不事雕琢。这种爱到头来只能是伤害,伤害他人,更伤害自己。

无疑,许母的少女时代是苍白的,没有小寒那样开放的环境,十几岁便与许父结婚,有无感情不能断定,但那感情必定是不牢固的,中年后遭到女儿与丈夫的排挤,日日拿家务和花草来排遣那无法诉说的愁苦,渐渐变老,后半生尽透着不如意,一本都不到,只是半沓发黄的经书。

许母代表的是张爱玲笔下的另一类女性,她们是不起眼的,在家庭中可以忽视其存在的,她们甚至都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是挂着丈夫姓的“太太”称呼。她们是太太,是母亲,唯独不是她们自己!是的,女人结婚后都由以前的随父到随夫,尤其在许太太的那个年代。她没有小寒的幸运能经历较开放的时代:无严父管教且婚姻自主。然而更不幸的是她在自己仅存的婚姻中,竟还被亲生女儿夺去了丈夫的爱。

在《心经》中,作者对许太太的着墨并不多,本身就暗示着她不受重视的地位。在小寒一句一个“爸爸”地给同学描画时,在小寒与许父进行“高级的调情”时,在钢琴上唯独没有摆许太太的照片时,这个悲剧女人的位置已经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她“整理椅垫子,擦去钢琴上茶碗的水渍”,她“把所有的烟灰都折在一个盘子里”,她绣着“挑花枕套”,她侍弄花草,她的生活节奏是零碎的,处境是尴尬的。她忍着女儿的奚落,受着丈夫的冷落。这种委屈是可耻的无法诉说的,这种伤害更是微妙的,就像体内的一把刀,钝重钻心表面却又若无其事。

母亲在张爱玲的笔下从来都不是人们常想来的那么慈爱与高尚,张爱玲以残忍的笔触颠覆着母亲的传统形象,使之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自私,偏执,阴狠,几近变态。不过许太太似乎是个单纯的只会逆来顺受的悲苦女性,并且对女儿疼爱,包容,大度。实则,许母绝非“慈母”。在“闺阁政治”中,母女关系较之其他往往更显得疏离,复杂又微妙。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的亲疏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小寒的“水仙型”性格以及引发的“恋父情结”与她从小缺少母亲的关爱不无关系。父母双方给与爱的不均衡以及母亲的“不早管”,让小寒渐渐偏向于依赖父亲并爱上父亲。当许太太沉迷于自己的不如意时,也扼杀了女儿对得到母亲关注的渴望。而当她有所察觉时,却装作不知,她只是为了“保全”家,保全自己在家的地位,保全自己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许太太仍就没有成为张爱玲笔下的例外形象,她仍然是个自私而冷漠的母亲。

似乎一反张爱玲笔下一向残缺的男子形象,许峰仪家道正兴,温文尔雅,温存风趣,对女儿疼爱并尽力负责。但他依旧摆脱不了畸形的形象:对女儿有了男女之思。他外表正派刚强内心却优柔软弱,就像一本被不明液体浸透的经书,湿搭搭,黏糊糊。

对于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许峰仪真的爱小寒吗?笔者认为,作为父亲,他那一定不是爱,是伤害;作为情人,他那更不是爱,只不过是中年男人对妻厌倦后换新鲜口味寻求刺激罢了。小寒奋不顾身的爱对他来说是“精神上的安慰”,当然也只能是“精神上”的,他受的教育,他的社会背景与地位,他的软弱性格不容许他胡来。然而,在小寒的对比之下,他究竟是不再爱许太太,对于“小寒——那可爱的大孩子,有着丰泽的,象牙黄的肉体的大孩子”,他有了非分之思,也只能“猛力掣回他的手,仿佛给火烫了一下,脸色都变了,掉过身去,不看她”,只好在另一个与小寒相像的年轻女子绫卿身寻求寄托。相比小寒的自私与心计,许峰仪更残忍,更自私,且多了虚伪。

小寒天真地以为许峰仪是在八楼阳台上的藤,虽然“满心只想越过篱笆去”,但在对许母不再有爱后,根本就无法躲得开她,更不会爱上别的女人。然而,也正像她自己总结的那样,“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总得带点崇拜性”,而男人总不会是依附他物的“藤”。许峰仪根本就没有在她的掌握之中。也许是对女儿“白白耽搁”的愧疚,又或者是对仅仅是精神上的安慰不满足,终于,许峰仪在嚷了“要搬到乡下去”七八年后,在与小寒纠缠了七八年后,选择了决断这份不现实的感情。然而他却又选择了与小寒十分相像的绫卿,这决断又如此的拖泥带水,将他的优柔寡断与软弱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绫卿,一个受着新式教育却被封建家庭束缚着的年轻女性,在许峰仪眼中与小寒有一些相像。许峰仪的眼光是毒辣的,看透了这个女子的勇敢、坚韧、肯对自己狠心,还有女人特有的义无反顾,这样也就轻易“俘获”了她。在对自己的感情上绫卿拥有与小寒同样的决绝,不计后果。

在对于未来归宿的问题上,绫卿显得比同龄女孩更早熟稳重与有想法。在与女伴的交往中,她显得通透,聪明。在波兰取笑她时,她却一眼看透波兰的用意,“你要我取笑你,我偏不”,她看得穿小寒对男生的小把戏。与小寒的小心计相比,她更聪明的不动声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属于“新女性”:她在满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的前提下,宁愿放弃更适合的归宿需求,而去追求“自我需求”,虽然她的选择也只是限于依赖哪个男人做自己的保障。对于自幼丧父的的她来说,许峰仪依然是以既父亲又情人的角色存在的。这样的一个长辈式情人,比青涩的龚海立更能给她安全感。读者暂且抛却她言而无信,插足别人感情等道德指责不讲,绫卿与许太太相比,更敢于冲破封建禁锢和世俗约束,更值得赞赏,因为起码她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主见且愿意潇洒去争取。

然而,聪明的女子值得同情。绫卿的冲破,主见,也仅仅限于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自己看中的男人她仍没有以自己的角度去生存,因此她仍旧没有真正挣脱束缚,更无法真正“远走高飞”。女人,作为与男性并存于世的个体,千百年来却从没有真正地与男人平视,“男人对于女人的怜悯,也许是近于爱……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总得带点崇拜性”。张爱玲借小寒之口,道出了深深的叹息。

心心念念,纠结缠绕,一部部的心经在每个人心中百转千回。张爱玲用旁观者的口吻,冷冷地将这段无望的纠葛抛给读者,任读者唏嘘感叹,无法释怀。仅仅在故事结尾,小寒与母亲达成和解,让人同情的绫卿似乎也没有因为拆散别人感情而被读者憎恶,反而让读者欣慰:解脱了小寒与许峰仪,冰释了许家母女的隔阂,自己也有了归宿。然而,张爱玲绝不会如此乐观与平易,“荒凉”才是她残忍的最爱。

试想:许峰仪“抛家弃女”,选择了与小寒极其相像的绫卿,他真的能逃脱“有着丰泽的,象牙黄的肉体的大孩子”小寒的梦魇吗?他的软弱能支持住社会舆论与道德压力吗?小寒,她的心中多久才能抹去这段父女恋的阴影,她的自私,自恋以及单纯容许她平静走向未知吗?女儿走后,她的生活应该比侍弄花草更琐碎了吧。绫卿,前面已经说到,她如柳絮入水化为萍,改变了环境,但命运依旧。

正如张爱玲自己所说,“男性的爱与不爱,成为女性人生悲喜剧的直接导演。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无论是妻是女是友,荒唐也好,凄美也罢,永远跳不出男人的封锁!

在女权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的社会,外界给与再多的尊重与理解,女人,如果自己不首先从对男权的膜拜下解脱出来,就永远无法真正的获得解放。解放自己,救赎自尊,女性方能找到自己的天空。

相关范文推荐
  • 09-18 最新教育咨询实践心得(实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
  • 09-18 服务职工心得体会总结(模板8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
  • 09-18 贵州教育心得体会(优秀6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那么心得体会
  • 09-18 健身防卫心得体会(汇总5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
  • 09-18 2023年新中国改革史心得体会 中国改革心得体会(大全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
  • 09-18 最新学软件的心得 软件专业自荐信(实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 09-18 最新学校召开资助感恩班会的通知(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 09-18 最新抽调办案心得体会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通用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
  • 09-18 2023年小学家访心得体会短语 小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精选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
  • 09-18 吸毒反思感悟(优秀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