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汇总10篇)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汇总10篇)

时间:2023-10-05 17:14:24 作者:飞雪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汇总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篇一

《地砖的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四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以及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在这节课上,我没有直接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而是突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和归纳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正确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本节课上,我先让同学们回顾了 周长的定义以及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安排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很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直观经验,通过充分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新知。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使用动态的学习材料,精心组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最后,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我为学生设计了既有趣又具有教强思考价值的分层练习,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1、课堂中,对于部分学生的突发情况处理得不够灵活。

2、要加强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质疑。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篇二

练习一第1~6题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法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篇三

1、知识与技能:掌握北京时间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为什么同一时间,北京和新疆的小朋友做的事情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知道祖国地域辽阔,存在时差,理解北京时间的意义。

理解时差的产生以及北京时间的重要意义。

自主探究法,情景导入法

课件实物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2、播放视频。

二、自主探究

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三、拓展应用

2、根据笑笑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学生看视频,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时差的知识。

(1)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3)分别计算笑笑和古丽下午每节课开始的时间和结束。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过数学书73页练一练第一题。

2、制作一个星期六的时间表,并按照时间表完成计划。

五、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1、独立完成时间表。

2、小组中交流,自主订正。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认真计算经过时间。

板书设计:

时间表

北京时间

新疆的日出比北京晚大约2时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篇四

我说的“去游乐场”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进位乘法的教学,按照以往的做法,教师把这节教学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铺路搭桥,逐字逐句地分析过程,认真细致地归纳方法。但是,这样包办代替的最终结果却是以牺牲学生独特的个性、自主探索的能力换来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自我调控、感悟方法、比较分析、内化吸收,最终所获得的比教师教给的方法和机械的模仿要有意义得多。

学生遇到了计算上的困难:16×4不会计算,我采用激将法“如果让你们自己来研究,你们能行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老师的点拨,把不会算的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有的学生把算式分拆成10×4+6×4,9×4+7×4,8×4+8×4------从众多的计算方法中进行择优,发现第一种的分拆的方法计算是最简便的。从这种方法中引出乘法的竖式计算。由于前面的铺垫,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了乘法的竖式计算的含义,从一位数乘两位数自然的'引向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这样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如上例所述,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教师的职责是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前,不可能是一无所知的,他们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思考方法,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必要的情境创设、方法指导等工作,学生就完全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分层探究、总结概括来努力实现学习目标。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篇五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力求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

大庆市萨尔图区东新一小学位于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属于市区重点学校,教学条件较优越,具有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及配备的学具,新教材图文并茂,学生之间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交流。学生爱说、敢说、爱做、敢做,学习数学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在计算方面也能够在多样化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现了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目的。)

4.解决问题。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口算。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分别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3.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灵活性。)

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由于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比较注重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也没有创设这方面的练习题,我准备下节课在这方面适当加强,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本节课教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小树有多少棵”这一场景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学校或社区每年都进行植树活动,可以说每个学生都亲自经历过。在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植树这一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

重视算法的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案例中得到体现。本案例教师能利用教材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最后,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整十、整百或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篇六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千克3g=()g

4吨=()千克6000t=()g

4千克500克=()克3吨70千克=()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篇七

课设计时,我的思路是想从生活原型中引发问题,在探究思辨中感悟算理,在多层次练习拓展中巩固、提高。

在表面上看,好像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仔细琢磨,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亮点,失误颇多。有如下几点。

1、“放”不开,在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独立尝试,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如果再同时让学生板演,让学生自己讲出算理,如果做错的话,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样既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又让学生体验到过程的快乐。

2、“导”得不够巧:在学生估算576÷4时,找一生说估算结果,也许他太紧张了,也许他精神不够集中,他没有回答出来,如果当时用亲切的话语说:“相信你一定能行。”他或许不会那样紧张,我只想得到答案,失去了一次对学生的鼓励的机会。

还有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因为紧张没有说出算理,我顺水推舟地说了句,他心理明白,就是说不出来,然后就指其它学生说。其实,应该给她思考的时间,引导她说出计算过程。

3、课堂上调控能力有待提高,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在这节课上,显得尤为稚嫩。

新课堂期待教学理念的'根本变革,只有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发现的权力,实践探究的空间,感情体验的机会,尽量留给学生,才能真正赋予课堂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需要我不断地努力。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篇八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

“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二年级表内乘法基础上的。鉴于此,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本班学生特点,我对本课做出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环节旨在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反馈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分为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旨在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畅谈收获,关注情感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表现欲。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卡片、课件、小黑板。

学生开火车进行卡片口算。

师:如果老师把5x10这道题中的乘数5后面在加上一个0或两个0,变成多位数乘整十数,一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规律还适用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去探究、发现,让我们一起到第二关中去寻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多位数乘整十数)

1.(1)出示第一组算式:5×1, 5×10,50×10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计算这些算式的得数。

(学生动手计算。)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

(2)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些,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计算50×10的吗?

师: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1)出示第二组算式:3×2,3×20,30×20

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些,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计算30×20的吗?

师:你们真棒,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3.(1)出示第三组算式:12×4,12×40,120×40

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棒,你们在计算这三个算式的时候,都是这样想的吗?真了不起!

4.探索规律

师:现在我们把三组算式都计算完成,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三组算式,找一找在计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然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观察算式,交流规律,然后汇报。)

师:你同意他们的发现吗?有了这么好的发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规律进行计算了。(教师小节)

1.基础性练习

(1)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试一试第2题。

(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教师出示算式,学生抢答说出得数,以此巩固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

2.提高性练习:练一练第1、2、3题

(巩固所找的规律,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本课教学我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非常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出计算规律。

2.“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我觉得学生应该亲历计算、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归纳方法等数学能力。

3.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积极发言,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交流,让学生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交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篇九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我们要搞一个活动,为希望小学捐献书籍。

二、探索新知: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三、拓展应用:

试一试:

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篇十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1.主题图

教材上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5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3盆摆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3.例2(有余数除法)

(1)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

(2)体现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对比,使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

(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4.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

5.练习十二

第2题,与例3有所不同,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以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的一种变式练习。

练习中还编排了一些乘加的题目,如第5(4)题、第8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数除法的互逆关系,为利用乘加来检验有余数除法打好基础。

6.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体现弹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7.p55“做一做”

体现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8.练习十三

在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合理性。

第5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4只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

第6、7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6题,44除以5,商8余4,但实际需要租9条船。第7题,可以在教材问题基础上接着提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让学生以数学的解决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

第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