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大全8篇)

2023年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00:08:21 作者:BW笔侠 2023年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大全8篇)

一分钟,是衡量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尺。如何高效地利用一分钟,让自己更加高效和专注?一分钟改变生活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他们的成长。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 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 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 学习课文,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板书课题)

2、请看学习目标:(略)

3、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自由朗读并思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6、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画不同姿态的云雾,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

(1) 中心句。

(2) 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3、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

三、总结: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四、课堂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 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 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 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庐山,一同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

生:我读懂了景色秀丽的庐山,有……

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多么秀丽啊!庐山都有什么景色?

师:是呀,庐山有高山,幽谷,瀑布,溪流,云雾。

2、谁愿意读这句话,读出庐山的景色秀丽。

3、在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云雾。从“尤其”可以知道。(回答完整)

生:变幻无常、神秘

师:是呀,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谁还想来读这句话,读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我们一起读。

4、同学们,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5、庐山的云雾举世闻名,正是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庐山才更有了神秘的色彩,这云雾多神奇美丽呀!(板书神奇美丽)

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自由地朗读课文2、3自然段。

师:那么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板书)

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庐山云雾这两个特点的?

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像这样能够概括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围绕一个中心去写,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板书)

1、(理解千姿百态)那同学们,你喜欢千姿百态的云雾吗?那我们赶紧睁大眼睛,去欣赏那美丽的云雾吧。

预设:1欣赏了云雾,你有什么感受?云雾真美啊!姿态真多啊!各种各样,各不相同。

预设:2欣赏了云雾,你又有什么感受?云雾千姿百态。云雾姿态各种各样,各不相同,这就是千姿百态,谁想读一读这个词语?你能给它找个孪生兄弟吗?——姿态万千(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执教:城郊中心小学 费燕萍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3、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三、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趣(1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板书)。有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进庐山,去领略探究庐山云雾,去解开这个谜。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5分钟)

1、读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议一议,每个段落分别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雾。

2、交流:

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间路上看云雾,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镇牯岭看云雾,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雾。板书(山间路、牯岭、大天池、)

3、师问:哪个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

(生:山间路;生:牯岭;生:大天池)

(生发表不同意见。师:我们现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为什么会令人心醉?)

三、体验庐山云海的美,教学第五自然段(12分钟)

现在让我们拿起照相机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来,你选哪些画面拍呢?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自己反复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同桌议一议。

1、自读体验美,同桌交流。

2、协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说照片

(师: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拍了哪个画面的照片。生:……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生读。)

(2)出示照片(看照片,说照片)

(师: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谁来说说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读照片文字

(师:(如果学生说不清)照片真美,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咱们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验一下这种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张令人心醉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验一下这张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体验文字美

(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学生谈体验

(师:你划了哪个词,从这个词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学生说不出)

师:大家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体验。

讲到哪一句随机出示句子。

1)生: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应画面

b、画面上出示文字,读文字

c、自由反复读,划出感受最深的词,想想为什么划这个词,相互说说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海”这个词我感受最深,因为写出了云海的气势。

e、品读体验,理解词语:俯瞰,转眼间(时间短)汇成(四面八方)万顷、一片、汪洋大海(面积大)

那么大面积的白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汇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这样的画面,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拍下来,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句式:词语:云海茫茫、波涛起伏、出没)

a、学生说拍了哪个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赏照片(你们看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们感觉怎么样?)

c、生欣赏照片

d、师出示文字。“云海……小岛”

e、咬文嚼字,体验感悟。

师:把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f、齐读,感悟

3)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感受云海的“色美”与“形美”)

a、生:我拍了太阳照耀下的云海这张照片……

b、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

c、学生初读

d、师出示照片欣赏照片(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谁来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心醉?)

e、生说

f、师出示文字(多媒体)

g、齐读

i、生发表不同意见

j、理解斑斓、云絮翻飞、银涛雪浪、火球、燃烧、染

k、理解比喻句,展开联想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师:场面壮观,色彩绚丽动人

出示“庐山云海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师:用哪个词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壮观。师:加上最。

(三)师:说说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四)第五小节梳理(先讲时间地点,再讲云海的美景),作者写庐山云海就是先介绍了时间、地点,重点描述了云海壮观的画面,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去感受庐山云海的壮观吧!

(五)配乐读

三、体验雾美,学习第三自然段(8分钟)

过渡:庐山的云海确实壮观,令人心醉,刚才有同学对山间路上看到的雾印象很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雾的特点。

1、速读

2、交流(说特点: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理解“瞬息万变”

3、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划一划,同桌议一议。

4、交流

5、协作交流感悟美:

(1)生读,随机出示多媒体画面

(2)反复读,你读懂了什么?

a、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生:“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品读)

(3)学习“雾来时……去室时……浓时……稀时”

a、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b、师:整体感知: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c、交流:生说。“雾来时……去时……浓时……稀时……,比喻)

d、细读,品词品句

e、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感受。

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师:(出示画面)你感到浓雾的气势……生:风起浪涌,气势很大。师:读雾来时。

师:雾去时,你感觉到了什么?生:飘飘悠悠(理解体验)

依次体验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体验飘逸外衣

f、欣赏读(配乐)

四、体验雾气的美丽,学习第四小节(5分钟)

过渡:庐山的雾,真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那么山镇牯岭的雾气呢?

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雾气的令人心醉,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处”随机出示--朝夕相处

1、交流读。

重点学习:a、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理解冉冉升起,终日,团团相衔,浮游荡漾)

b、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c、句式:时而……时而……

a 生:我觉得…………

b 师出示“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一半……一半……“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词句

d 细读文字,小结:特别有感情,时间长

五、梳理

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来到庐山,在山间路上领略了庐山浓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又来到半山腰的山镇牯岭感受了庐山雾在牯岭的时间长,最后我们来到山顶的大天池,去领略了云海的壮观。

当我们体验到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后,也就回答了上节课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这个问题了。

六、整体感悟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5分钟)

让我们再去感悟一下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再读3、4、5自然段(音乐)

七、课堂小结(1分钟)

1、说感受: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真想……)

2、质疑:上一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了。那么在我们脑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问产生了呢?(生问:……)这样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的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庐山云雾是庐山的一绝,庐山象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上上庐山旅游网,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上中国旅游网,去领略一下祖国美好的河山。

附1:有关网址

庐山旅游:/test/

中国旅游网:http:www,

校校通:

附2:板书

庐山云雾

(令人心醉)

大天池: 壮观:汪洋大海

绚丽动人

牯岭:朝夕相处 时而……时而……

一半……一半……

刚刚……转眼间……

山间路:瞬息万变 雾来时……雾去时……

雾浓时……雾稀时……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3、5 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按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 ,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 [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词情况

a、 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 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 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 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背诵第3节。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2、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默写自认为优美的语句。

3.反馈检查

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瞬息万变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飘逸)的外衣?……)

三、进行语言的逻辑性训练

云雾特点的语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训练过程

(1)自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的语句。

(2)比较文中描写“雾来时,雾去时”与“雾浓时,雾稀时”不同的描述方式。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帐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3)仿照文中的格式,进行换词描述训练。雾来时,( );雾去时,( )雾浓时,像( );雾稀时,像( )。

四、、再读课文

1、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3、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分段)

2.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五、作业

1.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4节。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3、5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按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背诵第3节。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2、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默写自认为优美的语句。

3.反馈检查

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瞬息万变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飘逸)的外衣?……)

三、进行语言的逻辑性训练

云雾特点的语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训练过程

(1)自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的语句。

(2)比较文中描写“雾来时,雾去时”与“雾浓时,雾稀时”不同的描述方式。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帐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3)仿照文中的格式,进行换词描述训练。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像();雾稀时,像()。

四、、再读课文

1、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3、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分段)

2.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五、作业

1.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4节。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研究要点: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1、 在赏读中悟境。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课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对课文的魅力之处反复体味、玩赏,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终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刻领悟课文的意境。

2、 在写境中抒臆。在学生体验、感受云雾的形态美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作进一步的诠释。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3、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

1、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学生自由说)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

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

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

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

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

(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简笔画,加深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更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 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

(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4、 学习最后一段。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最后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1、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

3、学生习作。

(1)、学生练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板书言简意赅,突出课文重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庐山云雾的特点。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最新大学生军训感悟及以上(优质7篇)
    在跨团队或跨部门合作时,及时向其他团队请示可以避免冲突和误解,促进合作顺利进行。请示时,我们要尊重上级的意见和决策,并展示出对上级的信任和尊重。小编为大家搜集了
  • 10-14 最新幼儿园一日活动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活动室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坚持工作中的原则和道德底线,确保自己在职场中的形象和信誉。下面是一些实习心得的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幼儿园一日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篇一作为
  • 10-14 大学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感想(优质10篇)
    通过写实习心得,我可以反思实习期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思维方式。推荐以下几篇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 10-14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优质8篇)
    学习心得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下是一些同学在军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他们的积极应对和突破。宝葫芦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篇
  • 10-14 2023年重阳节信息简报 社区重阳节慰问信息(通用8篇)
    环保标语可以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写一篇较为完美的环保标语,需要准确传达环保的核心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环保标语,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
  • 10-14 2023年伤感爱情感悟说说经典语录(通用14篇)
    标语的力量在于其简捷性和直击内心的特点,它能够快速触动人们的情感,引起共鸣并激发行动。如何设计一个有力的标语呢?首先要明确目标受众,其次要紧扣主题,突出核心,简
  • 10-14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优秀12篇)
    三年级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实用而有效的三年级教案范例,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小学二年级下学
  • 10-14 最新三年级加与减教学反思(优秀20篇)
    公益是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是通过自愿行动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如何参与公益事业,需要我们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的方式。这些公益总结记录了一段段感人
  • 10-14 最新幼儿园年会感恩致辞(实用17篇)
    公益活动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写公益总结需要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不要过分夸大或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小编整理了一些公益活动的总结分享,希望能够激
  • 10-14 最新西式婚礼主持词暖场(通用8篇)
    团队标语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引起团队成员的共鸣和共识。如何建立良好的团队沟通的标语。精心挑选的团队标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真是太多了西式婚礼主持词暖场篇一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