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任务专题内容 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文(优质5篇)

2023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任务专题内容 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文(优质5篇)

时间:2023-10-03 13:48:07 作者:笔砚 2023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任务专题内容 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文(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任务专题内容篇一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剧,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也越趋频繁。

尤其是我国在加入wto之后,与他国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机遇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影响最具代表性。

因此,我们应当仔细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从中找出相应的应对解决措施,保证我国经济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也能够快速发展。

一、金融危机的基本含义

金融危机,即金融市场危机,又称为金融资产危机或者金融机构危机,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其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三大”,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金融机构大量倒闭以及金融市场大幅动荡。

系统性金融危机是指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甚至全球经济体系的危机,最具代表性的有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济大萧条金融危机,的亚洲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具有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大、爆发迅速等特点,会对国家或者地区甚至全球的经济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为了避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应当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

(一)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强烈的冲击

国际经济形势如果稳定,我国经济将会获得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实现。

反之,一旦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将会严重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而我国自然难以幸免,我国的金融市场将承受非常大的压力,金融机构也将受到冲击,不利于国家整体实力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中,我国政府对市场形势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实施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将加大,导致投资者失去投资方向和信心,造成整个市场的混乱,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扩大的同时,也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

(二)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影响的将是全球各国的经济,我国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无法幸免。

严峻的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对我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等原因,市场供需紧张,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不断增加,严重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特别是沿海的部分中小型企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严重受阻,企业难以正常运转,企业亏损愈发严重,从而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倒闭现象的出现。

另外,企业重组或倒闭,又将导致大量的在岗工人面临失业的困境,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既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和谐稳定,最终影响的将是国家的发展进步。

(三)贸易出口增速放缓

贸易出口依靠的是稳定的国际金融经济形势,稳定的的国际金融形势能够保证各个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贸易出口才能顺利进行。

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由于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实力还不够强大,也就直接导致了贸易出口增速放缓。

与此同时,面对金融危机,很多国家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将金融危机带来不利影响降到最小,而压价措施控制贸易进口就是其中之一,或者为了刺激本国的内部需求,对贸易进口实施控制,种种措施都不利于我国贸易出口的发展,阻碍了我国贸易出口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在贸易进口方面,也会因为金融危机的存在导致商品成本增加,不利于我国贸易出口的正常进行。

三、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第一,扩大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我国的外部需求不断降低,出口贸易也逐渐减少,经济发展的动力被削弱,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考虑到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广的国家,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很好地拉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第二,鼓励企业轻化经营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注重产品的创新,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根据市场形势进行自我调节。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使得我国的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也就增强了对金融危机的抵抗力,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不能退缩,一定要立足本国国情,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孟强.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经济形势浅析[j].改革与开放,.

[2]高伟.当前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任务专题内容篇二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传播魅力和美学价值。国产电影的迅猛发展,大众对于电影的喜好投入使得电影和大众之间,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联姻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关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近年来这种特征越趋明显,大众审美的变化在直接影响着国产电影美学取向。本文针对国产电影的大众因素进行归纳,从而分析出大众视角下国产电影的美学取向,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产电影;大众;文化内涵;商业化

当下,国产电影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如何权衡中国大众的审美口味和需求,已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大众作为电影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对电影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众的“口味”直接影响着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如何让电影被大众所接受,满足他们日新月异的“口味化”,已成为导演们的头痛之病。大众作为影视的消费者,却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会依据自身的期待和需求去选择。可以说,电影是靠大众“孕育”成长起来的。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对国产电影产生影响。大众在寻找他们所认同的“口味”,电影艺术也在大众影响的潜移默化中变化着,寻求着影像存在的合理性和超越影像本身的价值性和文化性。试图将两者完美地结合,产生强大的艺术吸引力的同时,以一种崭新的“精神观念”

登上国际电影的舞台。国产电影在各种国际影展上获奖已并非新鲜之事,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增加电影产业收入的同时,还拓展了海外的市场。这种“拷贝盘上的世界”所带来的神奇效应是有目共睹的,但隐括在其中的某些作品还是折射出了一些问题,从而在国产电影的传播中呈现出某种微妙的生存之境。

一、“众口难调”引发的“精神”缺失

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浓厚的商业观念凸显,好莱坞的电影制作者们似乎只是将电影视为获取利益的商品,而对它的价值意义毫不在意。中国的导演们为了娱乐大众,也是如此。如何去争取每一个观众,似乎成为困惑导演们的首要问题。

中国有句俗话:“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在实质上就是精神,就是价值和意义,也是中国的文化内涵。当一部影片只剩下框架结构或技术,这种单一的向度,连一点精神和价值都找不到的时候,那么票房就只是个数字了,只是寻找精神和价值的替代品而已。即便在影片的结构和技术上满足了感官上的刺激,却还是毫无意义。“精神”是一股“气”,更是一个“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岁月轮回中的积淀物,是遗产,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它能唤醒在生活中日渐麻木的人们。可以将隐匿在人的内在生命中的无法言喻之说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我们不能将这种生动的精神模式替换为没有精神的连续性影像,将电影变为“皮毛电影”———肤浅而平庸化。电影代表一种大众文化,却不能代表所有的大众。

试图覆盖大众的作品只能成为鸡肋之作,成为一种快餐文化。短暂的满足后,即被舍弃。为了避免这一情况,也为了在国际影坛上站稳脚跟,国产电影在影视策划与营销方面做出了不小的努力。

理性的思考下,感性的显现为画面的色彩、视听上的巨大变化,努力地营造着对纯粹、完美、和谐的执着追求,试图在信念与合理化形式上扩展出更大的空间。然而,大众是复杂的集合体。它是“一切”也是“每样”。它既是总体,又是各个个体。如果说影像是眼睛,那么大众就是所有感官了。大众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中,催生出了心理上的微妙变化,这种变化的逐渐蔓延终于入侵到国产电影,出现了“众口难调”的文化弊病,却也激起国产电影的不断创新。这本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却在“众口难调”的理由扭曲下,卸下了意义上的重担,将影片完全凌空架构在大众世俗的需求满足上,将“文以载道”的内涵需求在这里全部大胆地消解掉了。导演放弃了赋予影像任何先验性的文化意义,追求影像自身的“价”,抛弃影像本质的“值”。导演用画面展示关于影像的结构,用来满足大众的“口味”,却忽略掉生活在中国当下的人物的现实完整和真正所需。面对这样的中国影视,我们会被其中轻松的影像所逗笑,却不会在银幕上找到寓意和教化的全新体验,这是真正的精神缺失。

二、娱乐大众导致的商业化偏颇

在世界电影大发展这个外部环境下,因为大众的需求,国产电影在数量和类型上如雨后春笋,快速绽出。而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足的状态,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国产电影的发展。

大众在经济膨胀的充斥下,日益改变了固有的保守的价值观念,从压抑中转为释放,并致力于在影视中营造内心的“现实世界”,电影中由此出现了娱乐大众的完美“幻觉”。而娱乐大众一度成为影片创作的趋势之一,影片转向一种更加商业化的亲密方式,甚至在对影片的主题表达上,都充满了商业化的色彩。为了娱乐大众,赢得大众,赢得票房,影片所表现出的商业化,强烈地干预了其文化内涵。影片在体现导演的个人风格、故事架构上都和商业进行结合,使电影以一种崭新的娱乐形式出现。电影的商业化成为一种趋势,而影片的内容多半如襁褓中的婴儿,粉嫩惹人爱,只会娱乐,不会思考,依存于真实,却缺少深度,更谈不上美学品格上的要求了。

这种平民式的娱乐影片,只有夸大的“真实”,而忽视了镜头在艺术中的作用。快乐至上的原则渐渐标榜在了大众的审美文化的头上。这种“超然性”的追求,强调了国产电影的整体基调,趋炎附势类的作用一涌而出。摄影语言的简化,照明和音乐的简单,重心全部放在故事和“娱乐大众”上,营造出快乐的现实幻觉,让大众被故事所吸引,似乎这已产生了一整套的定规。而大众在商业化的娱乐偏颇上渐行渐远,大众充分适应了商业化的表达功能,却又同时矛盾地渴望更加深刻的、能反映社会总体价值观念的影片。

三、大众视角下国产电影美学取向

(一)向“形而上”延伸———人性主题的引领

“形而上”在这里指精神。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说过:“我希望能够借着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一部影片应该用人性、情感来奠定导演架构整部影片的基调,将人性的真、善、美进行弘扬,抨击假、恶、丑的虚伪。让大众在“绝望的现实中”找到希望,而不仅仅是将影片停留在强烈的感官刺激这层浮华的表面。着重于在现实主义基调下,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探询和分析。在巧妙运用大众“口味”的同时,既能迎合大众,又能为电影的创作搭建一个平台,实现双赢的局面,将影片中的内容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让大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在深刻感受的同时,不自觉地进入到思考中,从而引发出心灵上的震撼,得到性情上的陶冶和升华。电影艺术应该将情感的彰显和人性的挖掘作为其发展内核。影片的创作不应止步于结构上的表面现象,而应坚持凭借导演敏锐的眼睛去洞察社会的真谛、人生的真谛,应在“荒诞的世界中”保持清醒,还要力图以影片的形式唤醒麻木的人群,彰显出中国的传统精神。电影艺术的哲学强调回归现实,就是为了回到现实的本身去寻求人性的核心,依据影片的“意向性”来开拓人性的边界,从而增进人类自身的反省和自我理解的能力,反思文化对人性的是非功过,让电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真正的艺术”,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成为审美愉悦,审美享受。还要反映本民族、本时代民众的生存境况,在成功表达艺术家意愿的同时,诠释出大众的审美理想。这也就是说,影视作品要反映出大众的“第二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编织着感性和理性的网。它是依赖于审美的存在,注重电影艺术的美学提升。如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将仕途、人性、人文情怀糅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真实的意愿,真实的本土的“生活世界”的象征。还有费穆的《天伦》,将弘扬人类亘古不灭的“赤子之爱”作为影片主旨,让影片体现出对于世界,对于艺术,对于美和对于人性的观照。

(二)向“形而下”扩展———将美学理念转为具体显现

“形而下”在这里指“具体”,也就是电影本身。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每位导演在拍摄影片前都会考虑市场问题。有了市场就有了资本。然而市场的前提是要有创新,有创新才能生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了票房,影视作品要充分体现出商业化的价值。而影片商业化价值的显现,又和导演对影片的主观诠释与自我反思分不开。如何让导演的个性化语言在影片中彰显,又如何让美学理念转为具体显现,笔者认为这需要两点:

1.借助于导演的创作。导演在大众与影片之间起了一个中介性的作用,导演对于影片的诠释至关重要。他可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声音,也可以说是一种导向。但我们不应该让大众的期待和政府的呼声将导演的主动权消解掉。尼采有言:“这是权利意志的世界,此外一切皆无。”导演有导演的权利。作为一名导演,要会“清理”自己的“创作血液”,“清理”在此不是一个医学术语,而是一个美学术语。美学意义上的“清理”意味着作为一部影片的导演要对大众和影片之间的权衡作出明确的判断,要对影片内容与精神进行批判性地表达,既要承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要有对“大众口味”毫不妥协的态度,置身于“事外”。如果单纯为了满足大众而不敢展示自己,不敢做回自己,不敢大声告诉观众你真正要传达的是什么,那么,这将是悲哀的。让大众期待完全占据自己的思维,这不是捷径,而是末路。此外对于“主旋律”的把握同样很重要,“什么时候上边说‘我们既要提倡主旋律,又要鼓励多样化’,电影人就赶紧趁松闸踩油门,拍点有意思的东西”,这是着名国产导演冯小刚的话语,充分说明了把握主旋律的重要性。影视来源于生活,再经导演用影像来进行深层次地挖掘、扩大和传播高于生活的东西,才能将美学理念转为具体显现。要放宽导演的权利,让他们放松地去做电影,借助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将渗透于时代中的社会现象充分且真实地表达出来,引起人们的共鸣。

2.借助于作品的“生活世界”的象征。象征是原始隐喻的再生,是生命、情感、直觉的形式。影视艺术是关于人类生命运动的“构形”活动。正如卡西尔所说:“艺术家的眼光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事物的印象,而是构形性,并且只有靠着构形活动,我们才能发现自然事物的美。这种“构形”是以艺术美为载体,注重艺术形式上的修饰,画面的美感特质,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美学趣味的驱使下,营造出别样的浪漫化建构的画面环境,调动出大众对于影视的观赏情趣,让大众在审美情感上去感受,感受“生活世界”的象征。

一切故事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环境里的人,作品的“生活世界”同样离不开真实的现实生活,只有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彰显,才能使影视作品充满生活的质感。作品的成功在于“生活世界”的象征,也就是经过美化的现实生活的再生。这种美化的模式,不是对真实的瓦解,而是规避掉视野中的“污浊”,还影视一个“纯净面目”。

四、结语

总之,电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影响,大众的审美决定了电影美学发展的取向,与此同时,大众也依赖于电影所提供的审美快感。基于此,国产电影也在努力完善,而不仅仅在于作品内容或者时空架构的现实性,也专注于影视美学的充分运用,让国产电影在实现商业化价值的同时,也能与大众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演绎出鲜活的人性。将精神主旨和艺术形式两个层面成功地结合,在大众与影视的关系中权衡关系,不断嬗变,让中国的影像如茅盾所讲:“隐隐指出未来的希望,把新理想新信仰灌到人心中。”

[参考文献]

[1]张建珍,吴海清.中国大片:由阴谋支撑的叙事[j].电影艺术,(01).

[2]铙曙光.中国电影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郑心南.电影艺术[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5]周来祥.西方美学主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任务专题内容篇三

中 国 经 济 的 挑 战 与 对 策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关键,是发达国家在失业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双重困扰下难以自拔。这两个危机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兴经济体的竞争,正在使发达国家的劳资矛盾重新成为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一个看得很清楚的趋势是,发达国家解决危机的主要办法,就是企图把难题转嫁到中国。不论是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调门持续提高,还是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力图从中国借更多的钱,本质上都是向中国转嫁危机。

坦率说,我们没有应对新一轮外来竞争的经验。在过去多年,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主要是债务人角色,是向别人借钱和吸引别人的投资。今天,我们要扮演的是全世界债权人角色,是维护中国海外资产的利益和参与国际产权竞争。中国真正的金融风险来自哪里?来自外部。美国国债违约风险,谁是最大受害人?中国!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损害全世界美元资产持有者的利益,谁是最大受害人?中国!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国。美欧货币政策已经和正在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和极度不稳定,谁是最大受害人?还是中国!我们不得不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对抗可能即将来临的经济危机。

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一个主要的挑战是持续的通胀。中国经济在2011年初曾遭到了高通胀的挑战;现在,随着经济进入2012年,通胀似乎已经得到控制。现在的问题是:通胀会再来吗?过去30年,中国曾以年均1.8%通胀的代价换取了9.9%的增长,这是经济史上高增长低通胀的经典。

中国为什么会面临通胀?主要原因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没有任何一种大宗农产品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缺口。中国粮食已经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中国粮价涨,是因为国际粮价涨;国际粮价涨,是因为国际油价涨;国际油价涨,是因为美元贬值以及国际资本借北非、西亚等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炒作。我们得清醒地意识到,推动中国输入型通胀的这些外部因素并未看到任何缓解的迹象。别以为北非、西亚的紧张局势会随着利比亚的政权更迭、卡扎菲个人命运的结束而划句号。当前,美国放风要金融封锁伊朗,切断伊朗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那潜台词无疑就是要切断中国石油的重要进口渠道。控制着苏伊士运河的埃及、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利比亚以及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还有进入21世纪以来对国际石油供给举足轻重的俄罗斯,都可能存在着大的政治变局。由此判断,2012年输入型通胀因素还将严峻而不是缓解。特别强调,这不仅是大国政治的竞争,西方那些国际垄断资本、国际投机资本、国际金融资本也是不会放过这些可以恶意炒作的机会的。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房地产。2011年年尾的中国经济成功地逃过了房地产泡沫的魔爪,而且政府还在承诺决不放松房地产“降温”政策。但是目前的房市紧缩,是否会对2012年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呢首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存在“次贷危机”的风险。中国很多购房者用的是真金白银,其他多数也得为第一套和第二套房产,支付分别高达30%和50%的首付。而且,收入日渐增长的中产阶级和高速的城市化,也意味着更多的房屋需求。住房市场上的主要需求还是真实的,而不是投机性质的。再者,房地产的崩盘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大幅度紧缩,也就是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而且,房价的大幅下跌也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连带伤害。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完成了一次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压力测试之后,大力督促中国改革其以国有银行为中心的银行体系。不过该组织的报告同时还显示,虽然中国的金融正面临日渐积累的脆弱性,但在整体上还是健康的。针对这一建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压力测试考虑的是最坏情况。他个人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能够承受房价下跌30%甚至50%的风险。2012年的中国楼市最有可能的情形还是“软着陆”,而不是末日博士预期的那种杂乱无序的泡沫破裂。

第三个挑战是政府负债。中国的整个外债,包括国有企业和海外银行的贸易信用和贷款,只有区区4020亿美元。而中国整体上却是一个债权人,不仅每年都享受巨额的贸易顺差,还坐拥3.2万亿的官方国家储备。比起如此庞大的债权,中国的外债还不值一提。相比而言内债份额就要大得多。中国政府的内债总共21万亿,占了整个gdp的52%。不过这跟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共债务负担相比,也只能算是比较轻的。一些地方政府最近向银行申请延期归还贷款。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场大规模的债务危机即将降临。大部分政府贷款都是用在基础建设,而不是像欧洲那样,用来支付社会福利。中国银监会最近的数据估计,中国银行体系的坏账只有1.84%。当然,这一估计也许有些过于乐观,尤其是缺乏前瞻性。中国的债务问题确实会恶化,这是由于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一定会导致债务问题的恶化,而大部分政府的不良贷款也只会在2013年之后才会浮现。

考虑到将来的种种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理性认识中国的债务问题。即使最坏的情形下,中国的总内债确实达到了gdp的70-80%,中国的银行体系也并不会立即处于危机当中。这是因为这些债务基本上还是国内的债务,而不是对外的债务,因此可以在国内得到协调和解决。

最后一个挑战来自于人民币币值。人民币汇率问题在2012年全年以及将来,还将是一个令中国政府大伤脑筋的课题。人民币自从2005年7月与美元脱钩之后,其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30%(其中2011年升值5%)。考虑到中国的通胀率和工资上涨速度,人民币的真实有效汇率(reer)可能已经上升了40%。但并不会阻碍美国政府继续在人民币币值操控问题做政治文章。在最近在东亚峰会上,奥巴马总统仍以“人民币严重低估”为理由督促中国升值。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曾在10月中旬随着大量热钱从中国逃离,一度经历的小幅度贬值。在离岸交易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也一度降低。这促使中国的央行在多年来第一次出手托盘,支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从理论上看,一种货币一旦开始脱离一个单方向运动的轨道,而呈现出上下浮动迹象,市场信号表示汇率已经在接近市场均衡水平。

对于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也出来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定中国经济,让中国经济能一如既往的健康的向前发展。

首先是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政府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财政政策方面,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政策方面,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其次是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着力扩大内需,坚定不移地扩大消费需求,也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确保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加强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城市市政工程、铁路、节能环保等建设。加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严格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继续妥善清理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对有还款能力的项目继续予以支持,防止资金链断裂。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

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中国来说是挑战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要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着力调整各项政策,鼓励实业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形成结构性减税政策,来鼓励实业的发展,鼓励技术的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应鼓励实业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完善公共财政,科学界定政府边界和职能。还需要稳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统筹兼顾处理好各项目标。在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微调,这样,中国才能度过种种的经济危机,更好的向前发展。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任务专题内容篇四

[摘要]

一、教改应借鉴经改

相对现在行政垄断的教育制度而言,建立自由教育制度应当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教育体制改革领域,第一个问题就是教育“价格”和办学机制。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型产品,它提供的效用——“知识”因人而异,难以直接评价,因为传授知识的教育归根结底是“育人”。但教育的“成本”则是可以计算的。同时,教育又是一种外部性很强的产品,是缩小人与人的能力差异性和收入差距的“公平”的源泉,历来被社会和政府所重视,甚至被当作公共品来生产。因此,不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来办教育就应运而生。其中不足以收回教育成本的免费和低价收费的学校只能靠社会捐助和财政补贴来维持运转。这就是当初的大学都是由公益性团体和政府来办的根本原因。然而,此类非营利性学校往往因为“公费”而缺乏效率,这就给按市场价格收费的营利性学校提供了生存的机会,并迫使非营利学校进行某些市场化的改革,这就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我国现状来说,法律和政策都不允许营利性学校存在,不承认学校的营利性(但无法杜绝变相的营利性),不能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的办学都不是自由的,既无生产者主权,也无消费者主权,仍然处于行政垄断的状态。

权以及转变职能,也就是将教育的“主管部门”转变为行业性的监管部门,主要是将公营学校“产权”的代理职能、教育的社会管理职能(教育的规划、规则制订、监管等)与微观的教育管理职能(办学、入学考试与录取、学科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毕业制度以及供产销人财物的管理等等)相分离。改革后的教育部门最终成为规则的制订者、监管者和裁判者。

第三是关于建立自由教育的微观主体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在事实上说明了微观组织——市场意义企业的再造先于市场规则的成形。正是有了成千上万的市场生产者或交易者,市场经济才不可逆转。当然,自由教育的微观组织的再造要难于微观经济组织的再造。因为除了利益障碍之外,还有意识形态的障碍,以及政治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此外,市场意义上企业的再造的组织规则相对单一,而自由教育的机构则适应两种以上的规则。比如营利性规则,非营利性规则等等,这就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逻辑上,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样,自由教育的微观主体的再造可以从三方面考虑:首先,通过下放教育自主权和分权的方式,改造国有学校,使各类国有学校成为真正的相对独立的教育主体,并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以及非营利性学校相关法律进行登记和管理。

其次,大力发展和改造民办学校。正如当年民企的兴起促进了国企的改革一样,民办学校的兴起、发展、转制或改制也必将促进国有学校的改革。民办学校应当转制或改制为不同类型的学校。转制改制至少有四种组合:非营利性的社会资助性的学校、非营利性的公营(国有)学校、营利性的股份制学校、营利性的独资学校。

最后,大力引进外资,举办中外合资或外资独资学校。引进外资的“开放带动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我们是否可借鉴其经验,通过引进各种不同的办学资金,开展不同类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的试点,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及自由教育微观主体的再造呢?这是值得认真考虑的。

二、教育体制改革是核心

关于对现行教育的批评或者批判,民众可能有比较多的共识。中国的教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现实,摧毁青少年,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等等,问题之多、之严重、之复杂,已令各界忧虑非常。国家启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工作已经进入后期。这个规划完全由教育部主导,不像医改方案有一个民众参与和博弈的过程,结果如何尚难估测。但教育改革真正的希望还是在民间,靠自下而上的多样化生长,靠教育理念的逐渐更新,靠基层教育改革的探索,逐渐为整体性的教育改革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但整体性的改革究竟何时到来,我们仍在艰难呼唤。

我们建议以推进体制改革为中心进行教育改革,这其中体制改革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建立服务型政府和新的教育治理结构,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主要应该是服务而不是管制。所以,应该把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这是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世界各国的基本趋势。然后建立一个新的教育治理结构,改变由政府单方管理教育的格局。这两点包括信息公开、政府问责、决策科学、发展民主化。

第二,向地方赋权、向学校赋权,这点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尤为重大。1922年“五四”以后的第一个新学制,有一条方针就是“给地方留有伸缩的余地”。教育是来自基层的,不应该是高度统一化,由中央政府号令天下的。城市和农村面对的问题完全不一样,用一个规范去约束各地的教育,肯定是不合理的。因地制宜对中国这样的大国特别重要,微观活动应当主要由地方和学校决定,其实也就是温总理非常强调的一点,教育家办学。

第三,建立一个竞争性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国的高等教育问题是顽疾,国外政府主要管理义务教育,对高等教育过问甚少。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是从高等教育改革开始的,其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现在的高等教育,主要问题就是官方化、行政化,遏制学术自由、学术本位的管理理念。同时,高校“千校一面”,追求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实验室,而不是各按其位,在不同方面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主要是单一评价模式的后果,高考本科评估备受诟病之处正基于此。

第四,构建一个开放、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虽已受到中央重视,但现实中还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育局办学。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不同,其直接面向经济市场、劳动市场,风险更大,成本更高。用教育行政部门办学的模式不大可能成功,必须以企业为主体,面向市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被很多人看成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职业教育既重要又薄弱,放松对职业教育的管制包括降低门槛,使其能够从需求入手,因地制宜,灵活发展。

最后,是教育教学层面的改革。教育的目的在于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实现,用这样的目标来取代学历主义。当然,这就需要一种具体的制度化操作,主要就是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改革。如果仍然以“升学率”、“分数”作为唯一标准,那么“以人为本”的教改目标将很难实现。在这个层面上,录取制度的改革颇为重要,其是扩大高校选择权的有效途径。

部门也认为形势大好,以在校生规模为成就。但过去是60%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现在一流大学80%都找不到工作。这不能全怪罪于经济危机,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适用人才,这是教育追求数量、规模,不求质量、品质而产生的危机,有可能演化为社会危机。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合格,是企业的失败。教育培养不出适用人才,是教育的失败。

教育领域在拨乱反正中倒退,在改革开放中逆行。文革结束以后,来了一场拨乱反正。经济领域确定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而教育领域在拨乱反正中停留在恢复教育,向五十年代教育回归。结果教育领域在考试第一、分数第一的应试道路上越走越远。

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应遵循24字方针:明确方向,制订规划,放权开放,建立机制,双轨探路,重在用人。

1、明确方向。教育从政治性、行政性、工具性转为人文性、公共性、学术性。教育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的,应以学生为本。教育是一项公共服务,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不是政府的特权,不能由政府垄断。教育是心智、思维、智慧的开启与训练,需要自由与创造,不允许压制与管制。

2、制订规划。根据改革方向与目标,确定实施的步骤。中央多次作出教育改革的决定,但都没有相应的实施规划,必然流于空谈。可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制定总体改革规划和改革规划,保障改革有序推进。

3、放权开放。教育改革从向学校放权,向社会开放起步。学校是教育的主体,由校长治校、教师治教。办学主体向社会开放,符合条件都可以办学。办学资金向世界开放,允许各类资金投入教育。

4、建立机制。放权开放的前提是必须建立约束机制,办教育毕竟与办企业不同。办教育无法实行质量三包,必须由政府与社会承担监管责任,并发挥专家的作用。教材编写、教师资格、校长人选、职称学位都可由各类专家委员会来评审。学校决策由出资方与社会人士组成董事会承担。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宏观管理与微观监督。

5、双轨探路。教育改革是一个大系统,不可能一揽子全面起动。保留老的一轨,用新的一轨探路,是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选择如民办教育、职业教育,选择某类地区、某类学校如贫困地区或富裕地区以及有条件的学校,进行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进。

6、重在用人。一个不想改革的人会找千万条理由拒绝改革,一个想改革的人会千方百计探索改革。教育改革就是要依靠有改革意识的人去推动。选择有改革意识的老师去当校长,有改革意识的校长当教育局长,有改革意识的局长当教育厅长,有改革意识的厅长当教育部长,教育改革就能打开局面。

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坚守公平,促进被教育者心智健康发展、能力提高以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引领时代不断进步的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政府、教育界、学生、家长等多方人员围绕以上讨论的改革思路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孙玉杰.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过度解读与反思[j].江苏高教,2007(6).3.邹智,陈万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比较研究及借鉴[j].现代教育科学,2008(3).4.杨兰芳,陈万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综述(1999-2006)[j].辽宁教育研究,2007(8).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任务专题内容篇五

1,2012年中国经济中的命脉制造业将在美国的打压下以及上层不断的决策失误下,开始走向“滞涨”。中国经济开始步日本的后尘,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寒冬。这是经济。不过国内的政治形势,就不知道怎样了。

2.全球经济具有不确定性,尤其是未来几年将长期低迷,这是中国明年宏观调控的现实背景,中国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长保持平稳态势的难度增大,而“转调”需要速度替代,在推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推进“转调”,既是目前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政策安排。因此,“十二五”开局之年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有望在明年延续。适时的微调也将据此展开。根据近日央行下调存准率,明年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不会有大幅改变,但在执行上会有微调,定向支持某些行业或中小企业。

但保增长的压力随之而来:出口增长大幅回落,民间借贷风险凸显,中小企业大量倒闭。

“不仅今年前3个季度经济呈下行趋势,明年的经济增长也不容乐观。”张卫国分析说,欧、美难以摆脱金融危机,世界体系下的中国找不到新的需求来源,明年的出口增速因此可能会继续下降;投资在4万亿的提前透支下,已经形成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消费是最有可能的增长点,不过,随着家电下乡、汽车补贴等政策到期,拉动内需开始转向完全依靠消费需求,而推动内需长期增长的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明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面临严峻挑战。

3.物价涨就是人权掉,物价掉就是人权涨,大兴哲学。

切实保证外交上不吃亏,外交上和其他国家相比有更大的盈余,才能保证中国的人权不贬值!中国的人权不贬值,物价才会降!这样才是太平盛世!

4.2012年中国面临几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因为这不仅仅涉及民生,还涉及很多行业,比如材料、室内装潢、家电甚至制造业等等。另外,地方政府财政也会受影响。

第二大挑战在于民营经济。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一个倾向就是过度的国进民退,把很多民企挤到依靠高利贷才能生存的局面。特别是最近半年,民企面临的压力骤增。但与此同时,每年新增就业的90%来自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企。在民企资金短缺的大背景下,如果2012年局面进一步恶化,民营企业的问题会从经济问题转为社会、就业和稳定问题。

第三大挑战来自国外,尤其是欧洲的债务危机,以及欧元的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都会对中国出口带来影响,并且其影响在2012年会更具体、更严重。

不过,另一方面,对中国有利的是,美国经济并不像很多人所预见的那样悲观。相对而言,美国的问题非常不同于欧洲。欧洲的最大问题是财赤和国债水平双高,而税收占gdp比重也已太高,欧元区国家财政税收占gdp的41%。欧洲要改变目前的局面,只有两个选择:一方面是增加税收,但这条道走不通,对经济打击会特别大,社会无法承受;另一方面是缩减开支,对经济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也走不通。相比之下,美国不一样。2011年美国财赤是gdp的10%左右,比欧盟还要高,国债总水平是gdp的100%左右。但看看美国的税收水平,实际上非常低。联邦、地方税加在一起,2011年总的税赋水平是gdp的24%。所以美国的问题在于征税少。

5.不管近期咋样,以后必衰。

(以这几年增长来看,应该还是增长,但幅度会减小,政府现在要保民生,也就是求公平,会降低效率的。)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2023年个人辞职报告该啊 个人辞职报告(优秀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个人辞职报告
  • 10-03 最新物业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物业举办女神节活动策划方案(精选5篇)
    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物业
  • 10-03 媒体报道应急预案演练内容有哪些(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 10-03 2023年学习心得体会题目 学习epc心得体会(模板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
  • 10-03 酒店经理离职致辞(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 10-03 2023年个人合同有法律效益 个人房屋租赁合同锦集(优秀5篇)
    合同的签订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合同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同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
  • 10-03 最新大学生团员申请书(优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
  • 10-03 居委辞职报告(实用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
  • 10-03 最新员工辞职报告简单(通用9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
  • 10-03 刚才购销合同(模板7篇)
    生活当中,合同是出现频率很高的,那么还是应该要准备好一份劳动合同。合同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合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同优秀范文,希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