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大全8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15:09:24 作者:紫薇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大全8篇)

教案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学习特点,帮助他们合理规划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份精心编写的初一教案范文,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篇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目标为: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2.简述基因重组的概念含义和意义;3.简述基因工程的概念含义和最基本工具;4.举例说出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其中,前三点内容是b级要求,而最后一点内容是c级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表格形式,将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类型、特点、意义等进行了比较复习,既区分清楚了三种可遗传变异,也节约了复习时间。

在复习基因突变时,向学生补充了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结构以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转录翻译过程的区别,这些知识的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基因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的原因。从学生反馈来看,补充知识所起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由于基因工程内容在选修3教材中是重点知识,所以在本节课中只是简单复习了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和四步操作流程,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基因重组形式。

同样借助表格形式,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等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进行了比较复习,并结合典型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育种方法。最后,利用例题4和基础题6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了检查,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多种育种方法的综合考察能够很好地分析作答。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篇二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镰刀型的胞贫血症的实例,很多学生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观念,基因突变会产生不利变异。其实基因突出变有很多种:(1)碱基置换突变,一种碱基被另一种碱基取代。可能的结果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性状不变;dna碱基改变,遗传密码改变,性状改变;碱基置换导致出现终止密码,致使多肽链提前终止合成,所产生的蛋白质大都失去活性或丧失正常功能;置换发生在终止密码部位,会使肽链合成延长。(2)移码突变:dna插入或缺失1个、2个甚至多个碱基,导致突变部位以后密码子顺序和组成都发生相应改变。(3)整码突变:dna中插入或缺失3的整倍数个碱基,则合成肽链将减少或增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插入或缺失部位前后氨基酸顺不序。这些知识点常出现在的一些习题中,对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点度,教学中应予以拓展加深。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别是常考点。精选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挥好高考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做到和考试大纲的接轨。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要当堂完成,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在本节内容小结时通过列表比较这两类变异的本质、发生时间、意义及可能性,给学生以系统和比较完的认识。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篇三

根据重组的机制和对蛋白质因子的请求不同,可以将狭义的基因重组分为三种类型,即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和反常重组。

自然重组

自然界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和物种进化的基础。

噬菌体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细菌不同,而和真核的重组十分相似。杂交是用标记不同的噬菌体之间进行。然后运算重组噬菌体占总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来确定重组值。

基因重组见识

第一,基因重组的概念:控制不同形态的基因重新组合。

第二,发生时间:减数分裂过程中。

第三,也就是您问到的“类型”:共分为两种:(注意发生的两个时期)。

2、即减数首先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第四,其意义:基因重组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篇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

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方面

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篇五

1、两者性质不同,基因重组是两种不同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基因片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

2、基因突变是基因的从无到有,突变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的.是新的基因型。

3、发生的时间不同,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是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而重新组合;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篇六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1)普遍性

(2)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3)低频性

(4)多数有害性

(5)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生物的学习技巧

与老师尽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一个学生了解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成绩他肯定不会差。他可以成为你们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能使你的高中生物学习事半功倍。

要避免上高中后弦松口气的做法:我们要从高一抓起。高一是起点,是基础。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学习就不困难,就象登一座山,看上去很高,有些怕,等到沿着阶梯一步步上来,其实并不困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学习的最重要的习惯就是坚持。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产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篇七

1、新陈代谢的概念(a:知道)。

2、酶的发现过程(a:知道)和酶的概念(d:应用)。

3、酶的特性(d:应用)。

教学重点

1、酶的概念。

2、酶的特性。

教学难点

探索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的实验。

教学方法

自学与实验探索相结合。

教学用具

实验五、实验六所需用具和药品(见课本),光合作用反应式、有氧呼吸和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反应式的投影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投影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请一位同学说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回答:略。)

讲述:上面几种细胞器的生理功能我们都可以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出来。

(教师放投影片: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有氧呼吸及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的反应式。)

讲述:上述反应都是在活细胞中进行的,这些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就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

这些都是本节课重点探讨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酶的发现”。

阅读后,教师要求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讨论后学生回答:

(回答:略。)

讲述:从发现酶到认识酶的本质,都离不开科学实验,可见实验对科学的重要性。科学实验可导致科学的发展,生产实践同样可导致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实验,也要重视生产实践。

酶既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

(回答:略。)

讲述: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

(学生按实验步骤分组实验。)

提问:

1、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回答:略)。

2、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强。)

讲述: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和fe3+相比,要高很多。事实上,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上述实验说明了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酶还具有什么特性呢?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索。

(回答:略,然后学生按设计步骤实验。)

提问:

1、哪个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后再加热会出现了砖红色的沉淀?

(回答:在加入可溶性淀粉的试管中。)

2、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略。)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样吗篇八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五、教学程序设计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利用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六、教学过程

1、回顾遗传物质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学基本规律。

3、进行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解读。

1、学生回顾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回顾生物性状的决定因素,思考并回答指出遗传过程中存在变异。

3、明确本节内容和学习目标。

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激发欲望

多媒体课件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实例。

观看多媒体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地参与获取新知识。

自主学习,组内讨论

探究1:基因突变1、组织学生组内探讨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实例及意义,并进行小组展示。

2、多媒体展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探讨”进行分析,引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4、对基因突变的意义进行引导,让学生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1、通过学案上的知识梳理,组内讨论,形成统一认知进行小组展示。

2、观看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

4、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自主学习,组内讨论

探究2:基因重组

1、组织学生组内探讨基因重组的类型、特点、实例及意义,并进行小组展示。

2、多媒体展示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机理。

1、通过学案上的知识梳理,组内讨论,形成统一认知进行小组展示。

2、观看多媒体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1、多媒体展现合作探究内容,倡导学生合作式学习、交流。

2、对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1、合作交流,确定难点。

2、尝试构建表格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之间的区别。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完成课标中的能力要求。

随堂练习,当堂反馈多媒体展示相关习题,由简单到复杂。读题,思考与讨论,并进行解答。1、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2、通过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补偿性学习的安排。

归纳总结,科学评价

1、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对本节课的小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并评出最佳小组。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掌握相关知识。

科学评价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团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