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学反思(优秀6篇)

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学反思(优秀6篇)

时间:2023-09-23 19:23:48 作者:纸韵 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学反思(优秀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学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能把物体平均分成二分,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乐意探索多种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3、初步了解等分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心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本袋(每袋8个本)。

教学过程:

1、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2、教师操作,二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任意对边折。怎样验证圆形二等分?折好后完全重叠。说明两份一样大。(课件讲解,实物展示。)

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详细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幼儿讲述,然后老师演证。出示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和一个完整的圆形,重叠比较得出结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3、教师操作,四等分圆形,引出概念四等分。

两只小熊如果把看到的干面包分成四份,每人吃一份在留一份,怎么分呢?教师用圆形纸操作,说明两次对齐折叠的操作方法。(课件讲解,实物展示。)

:观察分开的和整体的关系。平均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4、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思考并操作把正方形进行二等分、四等分。

圆形的面包我们会二等分、四等分了,如果大黑和小黑看到的是方形的饼干,你能帮他们二等分、四等分么?给发图形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幼儿操作后,课件展示各种分法。

: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平均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5、指导幼儿分组用折叠的方法进行三角形、心形二等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等分,并观察讲述。

圆形和正方形可以二等分四等分,那么如果我们用长方形、菱形、心形、三角形能不能二等分四等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材料,小朋友自己动手分分看,要怎样才能把它们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有几种分法?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分的?(两组二等分,两组四等分)

谈话后: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直接等分,如布、面包、苹果等,有很多东西可以按数量如糖块、书本、衣服、椅子等,很多东西按重量分白糖、米、面、肉,还有很多东西按容积分如水、油、牛奶等。

6、启发指导幼儿用刚刚学习的二等分四等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分本。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袋本,(出示准备好的本)想一想按数量怎么等分呢?启发:你手中的本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几个本?你手中的本分给四哥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多少个本?7、抛出问题,结束活动。

如果老师再多给你一个本,请你把都分给三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学习三等分。现在跟园长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延伸: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学反思篇二

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数量调查》时,请幼儿从周围生活中找出数量是2的物体。当幼儿说出:“人有两只眼睛。”后,幼儿将观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人的身体上来。欣欣说;“人有两只耳朵。”宁宁说:“人有两条腿。”他说完坐下后,另一位幼儿不举手就坐在那儿说:“小时候有四条腿,长大了有两条腿,老了有三条腿。”别的孩子也听到了,就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听过这个。”鑫鑫还连忙站起来说:“老师,这是个谜语啦。是人。我小时侯爬就是四条腿的。”这么一来,孩子们的兴趣就转到人到底有几条腿上来了。我就请他站起来,把他刚才说过的话再说一次,并请他说明理由。他回答说:“人在小时侯不会走路,就爬,是四条腿;长大了,可以走路,是两条腿;老了,要用拐杖,就是三条腿。”其他幼儿也说:“对的,是这样的。”为了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我请幼儿安静下来后,提问:“小时侯是用什么在爬?”“是用手和脚一起爬的。”“老了,走不动了,拐杖的作用很大,那能把拐杖是腿吗?”“不是,拐杖能帮助老爷爷走路。”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继续提问,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数量观念:“刚才小朋友给我们说了一个谜语,小朋友也猜出来了是人。那么人到底是有几条腿呢?”幼儿齐声回答:“两条腿。”接下去,幼儿的思路便又重新转移到了不同物体的数量上来了,活动得以正常、继续展开。

1、幼儿期的行为具有模仿性,因而在独立思考问题时也易受他人的影响。当一个幼儿说出人有两只眼睛后,其他幼儿的回答,都是从人的身体上展开来的,他们从模仿中获取数量是2的物体的经验,在思维上是局限的。

2、随着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也能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小朋友从其他幼儿的回答中想到了有关人的一个谜语,而其他幼儿则积极地对此进行说明,这时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活动相结合,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围绕这个问题的准确与否上得到了体现。

3、幼儿对于数量的判断由于出现了这个谜语,而显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这时,教师正确的引导、帮助就极为重要了。让幼儿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小时侯是用什么在爬的?拐杖是腿吗?从而确立正确的数量观念。即现代人是有两条腿的。

4、由于幼儿心理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所以,当幼儿获得正确的有关腿的数量观念之后,便就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展开对不同物体数量的寻找。

1、幼儿的思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引导语言必须有助于幼儿拓展思维,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人的身体上,回答的情况单一。教师提问:“除了人的身体上的某些器官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将幼儿的注意力引至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培养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而不应该是回避的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在本次活动中,组织幼儿对生活中事物数量的观察和讨论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寻找符合要求的物体的数量来掌握学习的方法;创新则是启发和肯定幼儿的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学反思篇三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在大班幼儿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概念后,怎样唤起幼儿已有数学知识经验,通过联想、猜测、推理,将抽象的数概念融于数学游戏中,通过“根据同伴的数字猜测自己的数字”,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猜猜你是几》。

1.通过观察、排除的方法学习寻找缺失的数字。

2.熟悉游戏的玩法并遵守游规则。

活动准备

10把椅子(椅背上有1—10的数字),头饰(数字1—10)。

1.引出游戏——捉迷藏,并介绍游戏规则。

(1)出示头饰,认认头饰上的数字,引出游戏——捉迷藏。

师:“今天,朱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礼物——‘花’。你们看,这些花上还藏着数字呢。咦,都有哪些数字呢?”(反过来,花朝下,一一出示花。)

(2)介绍游戏规则。

示范戴一顶帽子:“花儿戴在头上,就是一顶数字帽子了。你们想不想和数字帽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好,那你们可要听清楚游戏规则:1.不能偷看自己的数字;2.不能说出别人的数字。明白吗?”

析:礼物“数字花”变为“数字帽子”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他们对捉迷藏的游戏充满了期待。

2.游戏一:根据少1或者多1的关系,寻找缺失的数字。

(1)利用数字10、9的头饰和两名幼儿做游戏,交流用什么方法猜数字的。

师:“好,那我们先请2个小朋友来玩游戏。先看看这两个数字是几?(9、10)它1两谁大谁小?哪两个小朋友先来?每人一顶帽子,请你猜出自己的数字后,赶紧坐到自己的位置。”(贴有相应数字的位置。)

师:谁来介绍一下猜数字的方法?

师小结:“要知道自己的数字,先要观察同伴的数字,缺少的那个就是自己的数字。”

析:游戏初始,幼儿要明确游戏规则及玩法,再先观察同伴的数字是几,继而推理出缺少的数字才是自己的。

(2)和数字6、7、8做游戏,并验证方法。

师:“很好!现在,请3个小朋友过来做游戏了。看看是哪三个数字?(6、7、8)有谁知道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秘密?(一个比一个多一:相邻数;多一和少一。)这么多秘密,我们记住它。我们还要记住游戏的规则!看谁坐得又快又对。开始!

师:你为什么坐8 ?” (因为他们是6、7,所以,我就是8。)

析:幼儿通过相邻数和数之间多一少一的逻辑关系,记住了是哪几个数。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寻找出属于自己的那个数一一缺失的数字。

(3)利用数字1—5做游戏。

师:“刚才呀,9、10、6、7、8、都玩过了,还有几个数字没玩过?(1、2、3、4、5)嗯,对了。那刚才没玩过的,都上来。”

师:“有人坐错了吗?为什么?”

析:幼儿玩过前面五个数字后,已经渐渐掌握了游戏的方法了,也猜测出还剩下的是哪5个数,这次没玩过的幼儿都勇敢地表示要加入游戏,而且显得自信满满。

3.游戏二:利用单、双数寻找缺失的数字。

(1)利用数字1、3、5、7、9进行游戏。

师:“现在,我们玩难一点的——选一些数字玩(1、3、5、7、9)。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单数)哪几个勇敢地上来?”“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师:“谁说说,你怎么知道是9的?”

师小结:“小朋友真厉害!你们知道了,要想猜到自己的数字是几,一定要记清楚原来有哪几个数字,然后再找一找,缺少的那个数字,就是你自己的数字。”

(2)利用数字2、4、6、8、10进行游戏。

师:“好,还剩下5个,会是什么数呢?(双数) (2、4、6、8、10)这些都是双数。谁来挑战一下?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析:幼儿思维活跃,并坚信自己猜出的答案。还大胆地把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进行完整地描述,对单双数的概念也进一步得到了理解与巩固。

4.游戏三:利用随机的数字,寻找缺失的数字。

(1)幼儿随意选择五个数字,一起进行猜数字游戏。

师:“你们还想玩吗?还想怎么玩?(那我们10个数字一起玩)每人一顶帽子。相互看一看,自己再猜一猜,你应该坐哪里?”

(2)请客人老师交换每个人头上的数字帽子,老师把几张椅子进行换位置,游戏再次进行。

师:“一起把帽子拿下来,看看坐对了吗?”

师:“游戏真好玩,那我们一起到教室里把好玩的游戏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析:利用随机数字进行游戏,再次挑战了幼儿的思维;通过换帽子和换椅子,又一次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活动中,幼儿始终表现积极,情绪高涨,活动结束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学反思篇四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等分的问题,如:吃午点,还剩了10个小西红柿,有两个孩子们吃,让他们两个自己分,一人一半;或在美工区活动时孩子们分纸等问题,展开了此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2、操作目标:通过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给图形二等分,体验等分中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发散点:

运用不同的等分线对图形进行等分。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色纸片若干、多项操作学具、棋盘若干,记录单,剪刀,铅笔、手偶

活动过程:

(一)等分图形

1、以情景引入。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这个问题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生活化地展现生活的数学,更加易于幼儿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师问:“平平姐姐今天怎么不高兴了,有什么烦恼吗?”平平(教师扮):“今天早上吃早点,我发现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你们快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呢?”

(3)教师:“谁想到好办法了?”幼儿:“把面包片分成两份不就行了吗!”

(4)平平(教师扮):“可是分完了会有大有小,怎么办?”

(5)教师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纸片,提问:“面包片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正方形的。”教师:“那我们就用正方形的.纸来代替面包片帮平平姐姐来分成两块一样大的!”

2、提供幼儿正方形纸和剪刀,请幼儿操作。提供给幼儿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尝试各种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将其剪开的方法便于幼儿验证两部分是否相等。

3、小结:

(1)教师:“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块什么形状,你是怎样分的?”

(2)教师:“有几种分的方法”(对角和对边折)

(3)教师:“怎样证明这两块一样大呢?”(比一比)

(4)教师:“怎样分才能一样大呢?”

(5)教师于幼儿共同总结:只要找到了中心线,就可以将一个分成两个一样大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关键要点。

(二)运用学具进一步探索。

只用纸来等分,以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比较精确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对角和对边折两种,运用学具,抓住学具有洞洞点的特点,可以让幼儿进一步尝试以各种折线为中心线进行正方形的二等分,并且能够保证精确性。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幼儿在明确等分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地尝试二等分的多种方法。此环节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同时渗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道理。

1、教师:“你们用了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2、请幼儿运用学具进行尝试,并准确找到不同形状的中心线,探索检验的方法。检验能够证明所分的两部分是一样大的,检验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为幼儿投放了与一块学具板相同的作业单的目的就是能够在记录等分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剪开记录后的作业单进行比较证明。除此方法还可以比较等分线两侧的洞洞子每排数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针对寻找不同的中心线以及检查的办法进行指导,并引导幼儿记录、检验。

4、小结:展示幼儿作业单,谁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等分,你是怎样指导它们是一样大的。请幼儿将有创新的分法介绍给其他的幼儿,并展示不同检验相等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有交流展示的机会,并且结合大班幼儿集体学习的特点,鼓励幼儿创新。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学反思篇五

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2、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学习感知二等分。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图形若干、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夹子若干、拱形两个、记录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一、参观商店导入,引起兴趣,初步感知二等分。

1、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参观商店,好吗?”

2、幼儿自由参观。

3、:“你看见了什么?”

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5、要求: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喜欢的折成相同大小的两份。

6、: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

二、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感知二等分。

1、示范演示。

2、操作要求:

(1)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完成记录卡。

(2)操作时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三、与。

四、游戏:“找朋友”,巩固二等分的学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学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尝试把一些实物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2、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探索二等份的多种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圆形纸、剪刀人手一份。

2、实物:丝带、彩色水(杯子)、长方形饼干、火腿肠(线)、糖、豆子(杯子)。

3、投影仪。

活动难点:火腿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

师:还记得昨天听过的故事《两只笨狗熊》吗?两只笨狗熊为什么只吃到一丁点的面包?

幼儿:……(请2—3个幼儿回答)

师:如果请你来分,你会怎么分?

幼儿:……(分得一样大)

师:现在,大黑和小黑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它们分蛋糕你们愿意吗?

幼儿:……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尝试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1、师提供人手一张圆形纸,剪刀,要求要而大胆尝试将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师: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蛋糕,一把剪刀,请你们试着把蛋糕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分两份的方法,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是否一样大。(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如果验证下来不一样,及时指出来。)

4、教师进行小结:我们把一样东西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而且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与原来大的蛋糕进行比较。)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尝试将不同的实物进行二等分。

1、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请幼儿列举一些实物)

2、师:大黑、小黑家里也有一些东西想请我们小朋友来进行二等分。

2、利用投影仪展示操作材料(丝带、长方形饼干、糖、米、饮料、火腿肠等东西。)(师一样一样出示)

3、介绍操作材料后,师重点指导分火腿肠。

4、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东西进行二等分。

5、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重点指导二等分水、火腿肠。)

四、交流介绍自己的方法,鼓励幼儿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1、请幼儿说说把什么东西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份,是怎么分的?并请幼儿到视频仪上展示操作过程。

(重点请分火腿肠、水的幼儿上来分。)

2、如果到前面来操作错误,再请个别幼儿上来,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3、个别幼儿到前面来介绍后,小组自查。

五、延伸活动。

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帮大黑、小黑分了这么多东西,现在大黑和小黑家里来了两个客人,想请我们小朋友把这些东西分成一样大小的四份,进行四等分,你们愿意吗?等会下课的时候可以来试一试。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正方形二等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