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写家的散文诗(优秀8篇)

写家的散文诗(优秀8篇)

时间:2023-10-15 08:18:08 作者:薇儿 写家的散文诗(优秀8篇)

感谢大家选择我们的旅行团,我将全程为您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导游词需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创新,避免让游客产生枯燥和重复的感觉。以下是一些旅游景点常用的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

写家的散文诗篇一

我喜欢旅游,每到一处目的地的时,我都喜欢抬头看天低头看水,并且在一抬一低的观看过程当中,寻找能够领略出家乡韵味的那种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河水的感觉。

在我的家乡,绿黄更替,彩色斑斓。春天早绿的是原野,黄的是像原驰的丘陵;夏天绿的是山川,黄的是梯田里的麦浪;秋天绿的是碧水蓝天,黄的是哗啦啦响的豆角铃铛。到了白雪皑皑覆盖的冬天,屋舍变成了裹上雪被的馒头,它们都在太阳公公慈祥的抚摸下,瞬间变成了雪被上一簇簇颜色不同的方方块块的旗子。原驰的丘陵长的像列车,短的像威严挺拔的智者。它们怀抱里那些星罗棋布的屋堂瓦舍,就变得像一群群纯真的孩子,静静地坐在广阔的田野上,听着山梁老人讲述村庄的由来,那些古老而悠久的故事。

家乡的水是清澈的,而且每一处的水都是甘甜可口的,我们日常做饭饮用的水都是这样纯净的山泉水。不管是生水还是开水,喝进嘴里都有一种甜丝丝的感觉,因为有了植被的气息,有山岭的灵性,还有家乡广褒的土壤所赋予的多种丰富的矿物质,让人喝了以后既感到甘甜,又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离我家居住仅不到一百来米远的地方有一口涓涓溪流的地表水井,它一年四季都在咕咕嘟嘟地冒着清澈澈的泉水,那个不算太大的小井湾子不管多少人怎么挑都总是满满的,即便是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它也都能满足供应着全村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山里人不吝啬体力,每每在清早太阳还没露脸的时候,村庄的叔叔大爷们就挑着各种颜色不等的水桶到那口井湾子里去挑水。他们与起得更早在那里洗菜的婶子嫂嫂们问候着,偶尔也说上一半句调情的笑语,逗响了山村晨曦里的鸟语欢唱。

故乡的.黄昏是一副美丽的水彩画,已经勤奋工作了一天的夕阳,留恋地坐在茶山顶上茂密的树梢上面,欣赏着村民的劳作归来的喜悦,高兴得笑红了半遮半掩的面孔,用余晖把天边的云朵染红,用光影把树的影子拉长。直到那些已做好饭的母亲用银铃的喊着自己的伢仔回家吃饭的时候,那轮温馨的夕阳才温柔地用自己的霞衣为月老铺满了银辉的幕布。

写家的散文诗篇二

在我心灵的屏幕里,不时会跳动着有家的音符,对于家富贵也好,贫穷也罢,总是很重要的。追忆自己逝去的岁月,我16岁参加革命,到哪里哪里便是我的家,没有家的概念。特别在那些漂泊的日子里,长期的单身汉,无所谓家,但求个人舒畅、开心足矣!随着年轮转辗,生活需求应更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所以一直要追求自己美好的家,人皆亦然,物所必然。

是的,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

朋友,无论快乐或者忧伤,不管阴雨还是晴朗,家,始终在你我心上;你无须选择懦弱还是坚强,你无须被记得还是遗忘,家,总可以给你我无穷力量;正因为这样,让你我各自奔赴自己的梦想,又让你我在今天不远千里万里又回到心中思念的地方,家的模样是我你流向心底的那一滴泪水与期盼。在异乡的天空下有你我落下思乡的泪水,在火车站拥挤的人群中有你我风尘仆仆的倩影,在飞驰的列车上有你去我急切的心情,在踏上家乡的土地那一刻有我亲吻故乡的唇印,耳边萦绕的早已远去的旋律《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别在四处漂泊,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漫长。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归来吧,归来哟!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你抚平创伤唤起你我心中诸多感慨呢!外面的世界,尽管有多精彩,在让人向往的同时也是让人有许多无奈的。

如果我们是夜行的旅人,无论我们走的多么遥远,家是天幕中最亮的北斗,默默地照亮着我们的旅程。那时,我们会更踏实地、无拘无束,在漆黑的苍穹飘来飘去。也许常常会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这样走来走去吗?是的,人生如歌,我们一次次地走,我们一次次地回;我们又一次次地离,又是为了一次次地聚……生命里总是有风霜雨雪和闪电雷鸣,生命里有太多太多缤纷飘失的落英……我必须把它们一一找回!漂泊是为了回归啊!

家是温馨的港湾,外面的世界即使很精彩,家永远在心中。无论漂泊多远多久,只要有家,想想家里亲人的牵挂,我们的心永远是属于他们。

愿所有漂泊在外的人都能回家!家很温暖。

写家的散文诗篇三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时下,繁华落尽。

时间,像溪水,流向归宿。往事,像秋雨,潮湿了心情。坐在电脑前,静静思索,——过去了的,从身边溜走,依然清晰,令人依恋,也不由得想着那些,不该想,不应该想;思念,也不应该思念的人和事。慢慢的放下,提起,又放下,又提起,咀嚼,细咽,回味,以致消融。

根本来就在乡村,扎根在泥土,有种泥土的芬芳,有种菜根的香甜。不知是什么原因,迷失了自我,伴着城市生活的节奏,试着过觥杯交错,灯红酒绿的日子,才感觉是那么身心疲惫。也使人觉得这种生活没有乡村的爹娘过得舒坦。爹娘一辈子都没离开过乡村,没离开过土地,在泥土里刨了一辈子生活,过的是那样的开心,也很满足,只是偶尔说几句,“现在的政策好,可以吃饱肚子了,种自己的土地,舒服!”

“今年一定要到农村老家过年。”这是妻子临近年关了在我耳边每天都说的一句话。“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毫不犹豫回答。

1月12日,带着妻儿,踏上了生我养我的那方土地,看到那儿的山,那儿的水,感觉是那样的亲切,好像一切就发生在昨天。年迈的娘早已站在车路边,望眼欲穿,盼子归来,想第一时间看看孙儿。看着她那风雨飘摇的身躯,不停的在为我们打点吃的。记忆中她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身子骨应该是很硬朗,可这会儿看到她拿东西时发抖的双手,不知不觉眼泪夺眶而出。这不就是在电话里头常说她身体很好的娘吗?一种无法明状的酸楚涌上心头,眼前模糊一片。

记得在小的时候,盼望过年,不是因为过年可以有好多好多好吃的,有新衣服穿,有逛亲戚的最惠待遇,而是每到年关,祭祖的权利就归小孩子了。

这样,小孩子可以放鞭炮,烧纸钱,烧香,点蜡烛。尤其是放鞭炮是小孩子的最爱,不但亲自放,放完后把没有响的鞭炮也在地上找的一干二净,放入自己的口袋里,带回家时,可以招惹好多同伴,那种自豪劲,有谁尝过?每到这时,娘会给我们下命令,上坟的鞭炮不能带回家,那样是不吉利的,晚上会梦见鬼的,这样真的就被吓唬住了,以后不敢在上坟的地方捡回鞭炮。

现在想来,那是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放鞭炮很危险,安全要紧,但那时就不明白这些意思。

大年初一,小孩子们在整个村庄沸腾了,走东家给爷爷发烟,窜西家给叔叔发烟。至于发烟这活,小孩子们最乐意干,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是感觉发烟时长辈们都会给他们好吃的(像核桃,糖果等等),而长辈们也特别喜欢孩子们来发烟,也是人气嘛。家长也乐意让孩子们去干这些差事,娘常常叮咛我们,大年初一定要起早,预示来年不会懒惰,吃饭要留一点,预示来年会吃不完。到长辈处发烟要图吉利,对长辈们要尊重,该叫啥的都要叫,不能直呼其名。孩子们从小要学会礼貌,学会礼尚往来。而长辈们也很高兴小孩子们给发烟,他们感觉是看得起他们,很有人气,如果那家没小孩子们去发烟,很没面子,会遭人闲话的。

那时,家中困难,但是娘看到我们健康成长,心里非常高兴。过年,虽然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她总是在一年的开始时就在积累过年的东西,过年了吃起来方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吃,让我们也不看别家孩子的白眼(别人家孩子吃,我们睁着眼睛看着)。

记得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娘总是把核桃装在袋子里,吊在房的檩子上。估摸怕我们偷吃,好留在过年。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把它弄下来,可就是弄不下来。用竹棍敲打,拿它无奈何。最后偷偷搬来一个梯子,爬上房顶,揭开瓦片,从上向下用菜刀割开一道口子,取出核桃。到过年时,娘取核桃,准备给我们发,尽然是空袋子。她说,“这些死娃们咋爬上去的.,把核桃都吃完了,我看过年了看别家的孩子都在吃,你们看白眼去吧!”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娘鸡鸣就早早起来,开始践行她一天的劳动日程,先担满一水缸水,而后拿起箩筐装满洋芋,去村边的小河边淘洗,回到家开始做饭,饭后上地干活,晚饭过后,把猪牛安顿稳当后,点起煤油灯,挂在炕头,一针一针给我们做着布鞋,补衣服,一直到深夜。

以致我后来考上学校,在外地读书,每学期都要背上四双母亲给我做的布鞋,四年都如此,那时从来就没感觉到皮鞋穿在脚上是啥滋味。工作以后,再也没有穿过布鞋了,穿布鞋的时间只有留在记忆深处。

农村遇到下雨时节,在地里无法干活,娘就背起背篓,拿上?头,上山挖野药,卖钱,算是农村人的一份副业,她一份不少的寄给远在外地读书的我,多则上百元,少则十几元。那时,感觉娘像是机器人一样,永远不知道疲倦,从来没发现去医院买过药,也从没发现有难住她的农活,每天、每年把日子打点的稳稳当当,妥妥帖帖,劳动日程安排的是那样紧紧凑凑。

现在,娘满头银发,步履蹒跚,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岁月确实不饶人,岁月催人老呀!

在过年的日子里,娘为我们忙这忙那。早晨,天边鱼肚白时,娘拖着那踉踉跄跄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她恨不得把时间抓得紧紧的,让我们在家多呆些日子,让那寂寞,孤单的日子再沸腾一回。

可是,时间流的很快,转眼我们又踏上了回城的路途,转身向身后的娘一看,那老泪一双双的从她脸颊流下。我哽咽,无语,酸楚,以致失忆,随即在脑海中浮现出阎维文演唱的《母亲》,“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不管你走多远……”

写家的散文诗篇四

小镇只是宁南山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和其它的山区小镇没有什么两样,依山傍水,民风淳朴。由于比邻陇东地界,这里浸染了陇东文化遗风,走在小镇上,随时都能听到那再熟悉不过陇腔陇调,秦声秦韵;让人既感到生活在宁南山区,却又笼罩着一种浓郁陇东文化气息。

每次回老家,总是早早地把目光伸像窗外,总是事先告诉司机务必“在××小镇”停车,生怕由于自己沉浸于小镇的回忆中而坐过头。但是真正到了小镇,望着小镇的破旧与狭小后,又总是思潮澎湃,心情难以平静,感慨岁月的无情、时光的短暂、生活的变迁。

小镇曾经热闹过,繁荣过。城市化浪潮使这里显得衰败和凋蔽。你瞧,小镇的北面的派出所,供销社,食品,邮局、信用社,粮所;林业站,镇的南面卫生院,兽医站。现在改建的改建,撤掉的撤掉,连个门牌都没有。铁铺,裁缝铺早已消失,一些小商铺简陋的甚至连个店名都没有。尽管小镇这么小,这么破,但在方圆百里却家喻户晓。

我十七岁前,我一直生活在距离小镇不远的村子里,小镇的朝朝夕夕,小镇的兴衰变迁,众人皆知。就连留在记忆深处的往事竟是那般的深刻,铭记于心。虽然小镇有些落后,很狭小,也很古朴。大家没人说它的是非曲直。没有它给人们留下一些像样文化遗产。但即使这样,做为家乡人,仍有“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感慨,而且随着时间和岁月的更替,这种感慨越来越萦绕在灵魂的深处。

有时站在镇上这头吆喝一嗓子,镇上的那头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真有一种“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的感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说往事泪先流。”小镇勾起了我对儿时记忆的无限向往……

曾经,缠着不经常回家的父亲,拉着父亲的手,在食品门市部前闹着要糖吃,对我宠爱有加的父亲,当然不会让我失望,在糖没有过秤,手已伸进秤盘里,开始往兜里塞的幼稚举动,也有糖纸不剥,往嘴里喂惹得服务员朝父亲笑的尴尬局面。

不会忘记缠着母亲,在小镇唯一一家的油饼摊,让母亲买油饼吃的情景。那油香味散得很远,很远,整个小镇都能闻的见。尤其油饼滩的回族大娘做油饼麻利的身手,把那扞圆的面团放进沸油里,沉下去,又浮起来。在沸油的滋润下,圆饼须臾变得丰腴饱满。颜色也从乳白到嫩黄,直到金黄,让人看着赏心悦目。

看着别人你一个我一个地买,不懂事的我有种不买坐在地上不起来的架势,逼得母亲没法,不得不用少买油盐的代价,满足我吃油饼的愿望。现在想起来,除了感慨那时生活条件的贫乏外,恐怕再也找不出什么让我对油饼感兴趣的理由来。

也不会忘记在小镇的那座旧桥上所发生的惨案,一件我让一辈子无法抹去的的往事。

如今,原先那座不知何年何月建造的老桥,早已被拆除,在旧桥的旁边,又建起了一座又宽又平坦的新桥,以往那种惨剧永远不会重演。

小镇逢集的时候,公路也变成了街面,两旁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日常百货,瓜果蔬菜,牲畜和农具,感觉镇子的集日就是一个大杂烩。人多的时候拥成了堆,想挪也挪不动。有时人喊着让挪挪,但就挪不动,只好耐着性子等。耐不住性子,有的骂骂咧咧那骂声,那表情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逢集日交易牲口的地方在小镇的东北面的河滩上,有牛、有驴、有羊也有猪,牲畜的表情各种各样,有高兴的,又不高兴,高兴的大概是早已不满主人的凌虐,巴不得另寻新家,不高兴的是知道了主人要卖他,在那里哼唧着,又拉又尿,报复着主人,卖牲口的,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砍着价,不时伸出指头,一五一十地砍。整个镇子的西北面,成了牲畜的天下,驴叫羊叫猪叫,汇成了一支协奏曲。

街面上这样,商店里也好不到那里去,给老人买砖茶,给孩子扯布做衣服等等,媳妇们买针线的,姑娘们买棒棒油雪花膏的,当然也有像母亲一样买油盐酱醋的。一个窄小的商店被挤得没法进出。

当然,要说小镇最热闹的时候,还得从八十年代兴起商品交流会,它让小镇着实热闹红火了,尘封许久的秦腔开始演出,不但请县里的剧团演出。乡镇府和文化站组织各村进行文化汇演。曾经销声匿迹的“皮影”艺术也悄然兴起,丰富了小镇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文化的复兴为小镇的经济繁荣也决定性作用。因为商品交流会,也促进了小镇商品的流通,小镇也成了方圆百里商品交易集散地,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商贩前来经商。

虽然小镇人和全国人民一样,刚刚经历过饥饿与物资匮乏时期的煎熬,以及精神上的创伤。但大家还是沐浴着改革春风带来的新气象,小镇也借着这股春风焕发了勃勃生机。从此,小镇步入了它的最热闹的最繁荣时期。

斗转星移,四季更替,时光如梭,岁月轮回……

如今,即使赶上过去的集日,也是冷冷清清,十几家小贩把大大小小的麻袋,纸箱,一些的零碎商品沿街一字排开,这就是现在的集日,这就是我以前朝思梦想的集日情景。

前几天看到一位网友的摄影作品,其中引用国务院参事冯骥才所说的话,很值得人深思:“过去10年全国每天消失80~100个自然村。”

这位网友说:“好多曾经繁荣的山村,终究没有挡得住城市化的冲击,青壮年纷纷挤入城市讨生活,一家家搬离了村庄。村里好多荒废的院落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蒿草,一片荒凉。”

其实,网友所拍摄的图景的地方距离家乡小镇并不远,而且有些乡镇的村子和网友所说的现状惊人的相似。是必然?是趋势?我无法定论。

看看现在的小镇,那些青砖青瓦一坡水的商铺,改建成两层楼式的两用房后,反而觉得失去以往旧商铺的庄重,以前熙熙攘攘的赶集人仿佛躲藏起来似的,再也无处寻觅。只有零零散散的闲人在街上闲逛。商铺的门前除了店铺的主人有一句没一句和闲人聊天,很少有顾客购物。

我想,或许是这几年的移民搬迁,带走了往日的热闹,或许是这里的山,这里地不养人,让人失去对它的依恋,纷纷搁弃了祖辈留下的基业,带着对城市的向往,携妻带女住进了犹如囚笼般的楼房,感受着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噪杂的城市。

我也不明白,那些或许常出门,但从来没有走出这里的大山庄稼人,何时将老屋,老人留在这里?难道除了生存,还有什么比亲情更为重要的情愫。

看着街上佝偻着背,牵着牛,背着青草,推着人力车载着收获的庄稼从街上经过老年人,脸上写满无奈,孤独,寂寞,沧桑,那饱经风霜的表情,深深地触动着我的神经。

也许往后的日子,小镇和其它的村庄一样,如人走茶凉,逐渐衰败,甚至荒废沦落到如一个普通村子一般大小,甚至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尽管如此,我依然感到小镇很美,很美,它的美不仅体现在它的宁静与醇厚,古朴与秀丽,而且体现在它有炊烟袅袅的烂漫气质,和淳朴的民风习俗,以及经过时间岁月洗礼的深厚文化积淀。

对于小镇,我是有感情的,我留恋它昔日风光,更希望它有一个美好明天,不会因为种种缘由就此衰败,凋蔽。

夜幕终于降下来了,霎时间,笼罩了全村。看,远处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变得模糊了。家门口那两棵大树变成了两个黑影,看上去有丝丝害怕。深蓝的夜空,闪动着几颗小星星,它们好像在跳舞,又好像在眨眼睛。

星星正在听月亮奶奶讲故事,月亮奶奶讲得那么入神,星星听得那么入神,它们在黑夜的陪伴下入睡了。

月光洒在房屋上,屋顶披上了一件银装。一片片瓦闪着光芒,像一面面镜子,非常刺眼。

如果下起了雨,那雨中的家乡夜景就更美了!

那雨那么细,那么静,它们密密的斜织着。那石板路被雨水渗透后,再加上月光的照耀,就像抹上一层层奶油,那小草朦朦胧胧,像刚睡醒的样子,显得非常可爱。

顿时,河“叮叮咚咚"唱出婉转动听的曲子,那曲子在夜里就像人们的安眠曲,使人们听了特别容易入睡。蛙儿们躲在荷叶下,再也不歌唱了,因为它在听雨给它唱的歌曲。

这就是我那家乡的月夜,这就是我喜爱的夜景,它一丝不苟。它是那么朴实,那么纯真啊!那么的令人陶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挥手的离别,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

——题记

坐在深秋的夜里,突然感觉到了寒冷;秋天的余热还没来得及消弭散尽,雨雪霏霏的寒意便接踵而来了。岁月,总在不经意间如流水般在指尖遗落,不太真实的摇曳着光阴匆匆。然而,于我而言:最亘古不变的永远是家乡那一片美丽的桔园;最难以割舍的永远是家乡那一缕轻柔的呼唤;最依恋渴盼的永远是家乡那一份淳朴的守望;最无法隐藏的永远是家乡那一盏孤灯的温暖;最魂牵梦萦的永远是家乡那一抹安宁的等待。

溶溶水涧,万籁俱静;月光下只有青碧的流水,婀娜的竹影,玲珑闪烁的星光和温暖的烛火;石凳上有一个老人在教一个小孩儿唱歌,一首“太阳出来了哟,喜洋洋哦哟喂”响遍了整片桔林,整个山丘。岩石在欢快的聆听,花草在寂静的享受,欢声笑语在山丘上久久回响;沉沉咀嚼,喋喋不休。

小的时候,最爱做这些事:在树叶上写上愿望,放在水里飘向无尽的远方;把心里的委屈和埋怨写在纸上,装在黑色玻璃瓶里埋在不易被人察觉的地方,那时候亦是知道那是见不得阳光的碎语,只有表姐总是好奇肆意的把它们挖出来,对着世界敞亮;偶尔也在沙砾上写字,第二天竟然发现圣诞老人把它们都带走了。也曾小心翼翼的将死于非命的鱼儿浅浅的埋葬,比较正式的立上一块墓碑,放上野花野果,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作揖敬礼,表示虔诚的祝福与祈祷。

不仅如此,我的家乡最具特色的该是那一片美丽丰硕的桔园了;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白色素朵芬芳开遍,调皮的铺满整个美丽的山丘;太阳温和而又慈祥的照耀在大地上,缄默在阳光下行走、奔跑,好一阵绝世而独醉的疯狂。记忆特别清晰的还有桔子成熟的9~10月份,露珠在绿叶上含情脉脉的轻语着,放眼望去,一片硕果金黄,仿佛有数不完的小灯笼在微风中甜甜的欢笑,树跺儿也被压弯了腰。生于山丘,极小的时候便不再拘谨爬上树梢,摘桔子吃了;好大好甜好香好新鲜的味道啊,仿佛置身于天堂,品着蟠桃。采桔子的时候,爷爷会用大大的镰刀把桔子割掉,然后我跟在爷爷背后,边捡再边吃,快乐得像捡到了金灿灿的大元宝。哈哈哈。

过往,仿佛一阕清词,反复停留在指尖将回忆缓缓吟咏、静静播放;岁月是一首变幻的歌,岁月是一本泛黄的书,岁月是一条蜿蜒的河,岁月是一段崎岖的路。我的家乡,在岁月里,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耄耋老人,慢慢褪去了昔日的丰盈和繁茂。老树说:山村有故园,十年无人住。俟我再来时,一园黄叶树。不见旧时痕,梦断荒草路。抚门想半天,不知在何处。时至今日,爷爷奶奶已故去多年,爸爸妈妈亦在珠海永久定居,无人打理的桔园早已狼藉萧条,物是人非事事休,难回眸,只留一粟清泪染衣袖。

岁月多变,从昨天的青丝婉婉变成今天的白发苍苍,从昔日的丰盈繁茂变成今天的无人问津,只留我暗自站在疏影琉璃的轩窗下,眼看着我的家乡渐行渐远,不再挺拔和丰饶;岁月苍苍,沧海桑田都在弹指一瞬间,再美好的诗行终究斑白成殇,只留我暗自站在疏影琉璃的轩窗下,将曾经默默的写在纸上,记在心上;岁月漫漫,回望家乡淳朴的山水、素洁的守望,只留我暗自站在疏影琉璃的轩窗下,任泪珠匍匐滑落成行。

多么爱你,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多么爱你,那块富饶美丽的土壤;多么爱你,那片丰硕清甜的金黄;我是多么爱你啊,我的家乡:是你哺育了我成长,是你教会了我欢笑,是你滋润了我的生命;连同我的温柔和善良。

我是多么的爱你啊,我的家乡!

写家的散文诗篇五

我的童年时光快快乐乐地在农村度过,现在回想起来,农村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看一朵花开、一棵草长都会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启示和感动。我最喜欢农村的山山水水,对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那里的山水是纯天然的,看上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家住在山脚下,后面是山前面是水,夜深的时候能听见水流和风吹树叶的声音。山上我常去,不仅是玩,还可以饱餐一顿。那时的山不像现在这样,光秃秃一片,像老头子脱光了头发一样;那时进去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路两边绿树林立,一望无际,还有各种鸟叫的声音从树叶和树枝的缝隙里远远近近地传过来,很是悦耳。我们在山里面玩捉迷藏,只要躲进草丛里或是爬到树上去就很难找到,因为山里的花草树木都很茂盛。玩累了也很容易找到野果充饥,吃饱后我们就互相打闹着回家,中午撑得吃不下饭往往气得大人拿竹条追着我们满村跑。

大概在我十岁的时候,往山里修进去了一条宽能通一辆大卡车的山路,直突山顶,为此还铲平了学校后面的两个小山嘴。以后每年农闲时大家都在山里搞副业,接着便是一车又一车的木头从山上源源不断地运下来,路的两边碾出了两道很深很深的脱胎印。几年过去了,终于砍光了。家家户户的生活都普遍得到了改善;液晶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都陆陆续续地搬回了家。可是,抬头往后山一看,除了黄土和石头其他什么也看不见。

生活好了,垃圾自然多,村里没有设立集中处理的地方,都纷纷往河边倒。说起那条河最让人心痛,那条河伴随我们长大,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每到夏天收完稻子一身痒痒叫人难受,在家里洗澡根本不管用,我们约好人,三一群五一群都带上毛巾、衣服和沐浴露到河里去洗澡。那时候的河水清澄透底,随手都能抓到几条鱼,比家里的自来水还要干净,早上妇女们都在河边洗衣服洗菜。现在真是惨不忍睹,别说去那里抓鱼了,就连家里养的狗走到河边都会往回走,更别说洗衣服洗菜了——那里的臭味足可以熏死一头牛。

看到这些又怎能不叫人心痛呢?

这还只是中国的一个缩影。远的不说,就说近十来年,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雾霾,许许多多因环境破坏导致的自然灾害层出不穷,每年都有报道说有多少多少动植物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喜欢游山玩水的人不禁这样感叹:现在中国纯自然的山水恐怕是难觅踪迹了,再也看不到有生命的山和水,看山看水已经不是从前的味道和感觉,更不会产生古人那样的诗情画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评定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仅仅要看经济和工业,也应该看看它对山水的保护。如果我们还意识不到山水的重要性,也许出不了几十年,我们的山水画面就只能以图片和视频播放的形式在荧屏上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到那时才后悔,即使让历史翻转也是无力回天。

写家的散文诗篇六

我的故乡是一个四十多户的小村庄,呈东西走向,农户三五成群,错落有致,自抱成团。从一个门洞进去,拐弯抹角,好几户人家便串在一起。小河是村子的主动脉,靠路南静卧在村子中间,村民们以河水相隔,对岸居住,河南岸隔两三个门洞便有一座简易的石板桥,桥两边摆着无形无状的石块,是人们歇脚洗涮的宝地。

小河的根扎在村西,三面都是坡地,中间是沼泽,像半个环儿拥着,外围芦苇荡漾,里边杂草丛生,风吹着,蛙鸣着,鸟叫着,蓝天白云,天籁和谐,而这泉水就在这儿安然如婴的汩汩而出了,而且终年不断。由于季节的变换,泉水爱大则大,爱小则小,溢满了总要有个出路,因此泉水顺势而下,翻起凹处的青草,滑过低处的碎石,飞溅起白色的浪花,一路跌跌撞撞向东流去,流出或宽或窄或深或浅的河床,形成了天然的小河。当然,此时泉水也因此换了名字,被人们唤作河水了。

我家住在村子中间路南的小胡同里,大门坐东朝西。油漆斑驳的大门上,岁月消退了门神壁画,锈蚀了铁环拉手,略微前伸的房檐上长满了茸茸的青苔。老式的四合院里,半院子蓬勃葱茏的葡萄架搭起的温馨,两棵葫芦头枣树蓬起的快乐,一台破旧的纺花车抽出的幸福,一张老织布机编织的梦想,都在我的心灵深处打上了永不磨灭的烙印。在那间低矮的厨房里,母亲辛苦一天的农耕以后,还要用微不足道的粗粮做着一日三餐,缕缕炊烟是母亲的魂;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为我们缝制着冬天的棉,夏天的单,件件是慈母的心。门外那长长的胡同里,印着母亲踩着三寸金莲到河边提水的.身影,小河的水瘦了,我们长大了。

初春,布谷鸟的第一声报春,便把昏睡一冬的小河弄睡了,河面的薄冰“咔咔嚓嚓”,闷了一冬的鱼儿跳出水面吐出一串串泡泡,小虾逆流直上顺流而下往返不息,螃蟹横着身子顺着石头缝爬上来,凸出好奇的眼睛张望着河柳,河槐,满眼的嫩绿,使它向往着令人陶醉的春天。

夏天,骄阳似火,赤日炎炎,河边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辛勤劳作的人们收工了,小河用彻骨的清凉,拥抱一个个汗水淋漓的身躯,拂去人们一身的疲劳和汗水。孩子们放学回来,一个扎猛投进小河,泡得白而软的小脚丫,在光光滑滑的鹅卵石上,印下了童年彩虹般的梦想。中午,村姑呼朋唤伴提了篮子拿了棒槌到河边洗衣,棒槌悠悠,私房话窃窃,不时羞红了少女的脸庞。河边的柳树下,村嫂拿了鞋底,悠闲自得的哼着:“……手拿呀哈麻绳呀哈和针锥呀哈,趁着闲空纳鞋底儿,纳呀么纳鞋底儿……”老人摇着蒲扇,拉着家常,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秋天,小河更加成熟妩媚。秋高气爽,谷子低下了头,高粱涨红脸,玉米披上了霞衣,丰收的喜悦给小河镀上一层金光。一阵微风拂过,波光粼粼,落叶飘下来,洒在河面上,小河像穿上了盛装,觅食的小鱼追逐着落叶,秋虫儿唧唧,小鸟儿啾啾,在小河身旁委婉地歌唱。

亲爱的小河,在您翻转的旋涡中,深藏着我苦涩童年的梦幻;在您激起的浪花上,绽放着我童年的芬芳。您纯洁,您无私,您慈祥,您善良,您用自己的毕生精力默默地奉献着一切,乃至献出了宝贵的身躯。您如一首清丽的小诗,意蕴深远,温馨而亲切,您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行文曲折,令人荡气回肠。然而,您也如我的母亲,从来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只有人们吸不尽的乳汁,在那二三百人的小村庄乃出一茬茬金童玉女,有的飞出去了,有的仍然在回味你的教诲,守候在你木乃伊般的的身旁。

写家的散文诗篇七

在雨季中浸了太久,骨子里便渗透了过多的水分,仿佛每一根骨头都在醋坛里酿过,软绵绵的。感觉似乎也吮了数年的雨水,长了些霉芽儿。

于是雨后天晴,以柔黄的阳光为裳,半路长风为伴,携一份心情,去拜访山水的清音。

一径通往水痕的林荫,幽长曲折,长年沉积的枯叶,柔软地躺在足下,没有雨丝缠绵的日子,它们或许会结伴成群,卷着风儿,风情万种地送你一程,此刻,它们却吸了漫长的雨汁,连叶脉也鼓鼓的,温柔地沉在水乡里。放轻步履,别惊醒它们的美梦。

渐行渐深,林间悄静,偶尔有几缕阳光从树隙间流下来,那几朵小小的亮点,像小孩捉迷藏一样,东躲西藏,渐渐地不知去向。转了几个弯,一阵清脆的天籁之音仿佛迎接我似地响起。哦,这群刚苏醒的精灵,迫不及待地放开嗓子,叽叽喳喳地传播阳光来访的消息。

一阵悦耳动听的鸣声,那是在唤我的名字么?竟是那般的熟悉!难道相隔多日,你们这群小精灵还辩得出我的音容?我以为在上次的离影中,你们已将我忘记,用曾待我的热情去欢迎别的游者。

我一愣,自己在尘世浸了太久,到底还是沾了些世故。每次迁徙之后,便把过去熟悉、热络的人声人影抛于脑后。而用曾经的真诚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企图在另一座城市寻找另一段友谊。不让自己沉湎在过去,把所有可回忆的空间都交给新的友谊去纹理。于是我知道,当我在每个城市的出口转身的刹那,我的热情已渐渐减退、熄灭。

转念一想,怎么可以用俗世的规律来诠释这群生灵的心思,我的世故又怎可移植到它们的心灵上。这些晨鸟,我认识的,我不认识的,都在我到来之时,仿佛熟捻已久,辨得我的音容,纷纷确认我的到来。

一瞬间,我感到对周身朋友怀有一份内疚,在他们看来是因为我的无情,在我是因为对朋友的欠缺和不周。或许,当我归去的时候,我该在月朗星稀的夜晚,敲响离别多时的老友的家门,在他们的惊诧中享受他们的盛情款待。然后起身告别,让他们在清扫桌子上的废弃杂物时,真正想起我的来访,我的离去。

解读一段生活,该上路了,放开脚步,穿过幽径,一汪泉流自山涧千转迂迥而来。我沿着水路,踏着圆滑的石头,逆流而上。淙淙的流水,如琴瑟轻弹,声声成调。心里不禁笑了起来。以前常来山水之间,常要邀上好友几人,背上吉他,然后在水湄石上释放乐音。今天方觉那是多余的,吉他的旋律终究比不上高山流水的清韵,反而破坏了参山悟水的初衷。

今晨,在绿意迷乱的青苔边,我明了一件事实:美丽的相遇就只有那么一次,错过,永远都追不回。

选择一块宽阔、足以容身的滑石,仰面躺下,以天地为被,书卷为枕,凉石为床,再取绿叶一枚,作掩巾挡住阳光,做一回幽山绿水的梦,找回迷失在尘土飞扬的足迹。

醒来,阳光渐烈,于是返回。

在一汪凝碧的潭水边,眼前的潭水让我着实呆住了,那份绿韵,似乎蕴积了数千年,凝厚得足以容下整个生命的底蕴。那一刻,我似乎曾是这潭水中的一掬,不经意被带走,如今前来找回前身。于是狠心地作了决定,脱下凉鞋,虽然明知这是一次冒险,鞋子可能一去不返,寻不着踪迹,而自己也将以赤足穿过发烫的石头回家。内心还是让它做了一回扁舟,漂泊我仅有的愿望。

轻轻地把鞋放进绿水里,让它开始荡漾,心跟着系在鞋上。目送着它漂到潭口又被水流凌冲下去,灵魂似乎也附不住肉体,随鞋在一跌一落的飞溅中,做一次击水的体验。直到看不到痕迹,才收拾心情,踏着烫热的石头,一步一步往回走。丝毫没有后悔,心甘情愿地以烫伤作一次赌博。

快到山脚时,竟发现那只凉鞋受阻难下,搁浅在一块石边。内心不仅一阵惊喜,冥冥之中,我是这场的赢家。

拾回鞋,穿上,踏上归途。心如水,无痕无尘。

写家的散文诗篇八

编者按:赵素琼,笔名素素,祖籍福建省莆田市,喜欢文学,爱好养花、摄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广州市诗词文学会会员,作品《空巢老人的守望》、《致母亲》、《探秋》、《拥抱时光》和《十月,中华的金色季节》入选搜狐文化频道;《油菜花》入选广东省第二届环保诗歌大赛;其他作品散见《中国诗歌网》、《当代作家文学》、《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与文学》、《莆田文艺网》、《莆田作家》、《兰溪诗歌》、《南粤作家》、《南粤诗苑》等。喜欢做一个安静细微的女子,常怀感恩,用心寻找生活中的简美,以小情怀抒写简爱,做自己和岁月的知情人!

流年似水,繁华更替,唯有亲人嘴里的唠叨和唠叨里的关爱不变!

晚上和爸妈拉了家常。电话那头,老妈谈兴正酣,一会儿说家里的芥菜今年长势喜人;一会儿说老爸养的雏菊开得如火如荼,小院一片烂漫;一会儿又说阿姨家的长孙女都会走路了……她分享给我的,似乎全是开心的事儿。这些“喋喋不休”的唠叨,深的,浅的,听起来格外亲切、踏实、贴心。

小学时,母亲似乎总有干不完的活儿。记得有一次,天刚蒙蒙亮,她就下地干活了。走之前告诉我饭已下锅,再三嘱咐一定记得关煤炉的门。也许是年龄小,等她走后,我又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却不曾想到,就这么一睡,睡过头了。等奶奶发现时,饭已经糊了,整个锅底一团漆黑,厨房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浓重呛鼻的焦味。我知道自己闯祸了,拼命地用大蒲扇扇着,可这味儿好像长了翅膀似的,越扑楞越浓重,氤氲着,久久不肯散去,分明是故意想看我难堪!

我深深地自责,低着头,拿起书包就准备上学去。母亲却一把叫住我:“没吃早饭就去上学,你肠胃本来就不好,怎么行?等我一会儿,我帮你做碗酸菜米粉。”听着妈妈的唠叨,看着墙上的挂钟,我心急如焚。妈妈果然是能干的——只见她生火、热锅、放油、爆炒、放水,拉几下风箱,水就沸腾了;再下米粉煮开,一碗酸菜米粉就端到了我的面前,香喷喷的。我又望了望墙上的挂钟,前前后后不到十分钟!看着母亲满脸通红,汗流浃背的样子,我不由得一阵心酸。我忍着泪,走到厨房,拿出一个小碗,准备拨拉点给她。母亲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又不厌其烦地在一旁边做家务边唠叨:“让你先吃,你就多吃点,小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我们的饭都下锅了,很快就能煮熟了。"

那天的那一碗米粉,我吃得很慢,不知道是因为饭太烫了的缘故,还是因为心太塞了?我只知道因为这次闯的祸,我记下了妈妈的眼睛和唠叨,也记下了那碗米粉的味道。直到现在,我再也不敢跟时间开玩笑了。

中学住校,每周只周日下午放假,奶奶依然爱在耳边唠叨。什么“好好读书啊,晚上别打着手电筒熬夜,小心保护眼睛,女孩子戴个眼镜,不好看也不好嫁。别舍不得花三毛钱打点汤……"真的是朝朝岁不同,年年语相似。有时候耳朵都被这些千篇一律的唠叨听起了老茧,而我每次都只木木地说声“知道了"!

接下来的日子,他就像个家庭医生似的监督我——按时发微信,叮嘱吃药,叮嘱绑护腰带,定型;不让坐软沙发,坐着硬板凳还得挺直腰板;不让连续坐两个小时码文字……我只知道女人爱唠叨,没想到男人唠叨起来,也这么呶呶不休!

唠叨,真的是这世上最朴素最美丽最温润的亲情!虽然我们常常会因为它的平凡而忽视,常常因为它的朴素而忘记,可当我们伤痕累累满心疲惫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依然是那些最爱唠叨,我们曾经最嫌烦的人。

如今,我也已然步入不惑之年的行列,似乎自己也遗传了父母的秉性,常常对孩子们唠叨个不停。他们吃饭时嘻嘻哈哈,我会唠叨;他们洗澡磨蹭,我会唠叨;他们下雨天不愿意穿雨鞋,我会唠叨;他们冬天不愿意穿鼓鼓的羽绒服,我也会唠叨……刚开始,他们尚能认真地听着,或点头或“嗯嗯”地应允着;而后便选择了一声不吭,默默地听着;再后来就是一声“知道了"木木地回答……这可不就是一个翻版的我吗?回想起那些大大小小的唠叨,我终于明白当年懵懵懂懂的自己,为什么会对那些类似“单曲循环"似的唠叨烦不胜烦?天下父母皆爱其子女。也许若干年之后,妮子和小家伙也会渐渐明白,这种唠叨是沉沉的爱,浓浓的情,切切的念!

都说唠叨成曲,平淡至真;如水唠叨,绵延不绝。我虽已是位“资深"的妈妈,可母亲的那些唠叨还是不间断。隔三差五地打个电话回家,妈总是会问:“你还是那么瘦吗?睡眠有没有好些?别太辛苦,不要熬夜;孩子们乖吗?又长高了吧……"这些话,与以往不同的是,她的嘱咐里多了我的孩子,她的外孙们。这些话,原本也是我想跟她说的,没想到,她却抢先了。每次叮嘱她:“不要舍不得钱,多买点好吃的,你们二老健健康康的,我们当子女的在外也放心;不要太劳累,都是上年纪的人了!地里的活别干了,有空多泡泡脚,在院内运动运动,或找几个老牌友,别惦记着那五六块钱的输赢,用钱能买到的开心比什么都值……”“知道,知道!你是我生的,还是我是你生的?”看看,这就是我可爱的老爸老妈!只顾着唠叨子女的事,却把自己的酸甜苦辣悉数咽下,从未轻易唠叨给子女听。这样的沉默,饱含了多少大爱啊!

和二老拉着家常,一不小心打了个呵欠,电话那头细心的老妈一个劲儿地催促:“早点休息,明天还要上班……”一旁的老爸抢过话头:“天气预报说,明后两天广州还要降温,出门多穿件外套,当心着凉!"看看,还是这么唠叨!但此刻,我好享受这种唠叨!因为有了唠叨在,不管距离远近,不论喧嚣寂寞,我的心始终是安然从容的!


【本文作者:赵素琼。(公众号:莆田文艺网)】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2023年经典生日祝福语(实用9篇)
    人生是一次航行,我们需要航向明确的目标,并不断调整航线,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人生总结
  • 10-15 最新闺蜜生日快乐贺卡祝福语(实用8篇)
    文明礼仪是社会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需求,遵守公共秩序,是提升个人文明礼仪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实用指南,供大家参考和学
  • 10-15 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观察研究论文(汇总8篇)
    请示是一种在工作中请求意见或批准的方式,它能够准确了解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在请示前,先思考清楚自己的问题,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意见。现在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
  • 10-15 2023年英语初二工作总结(优秀19篇)
    思想是人类根据客观事物及其内在联系,进行概括、抽象和理论化的精神活动。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自我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英语初二工作总结篇一初
  • 10-15 2023年认识钟表备课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16篇)
    认识钟表备课反思篇一反思“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如上学的
  • 10-15 冰时代首页 新时代小学生军训心得体会(优秀8篇)
    冰时代首页篇一在新时代,军训已经成为了小学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军训,小学生们可以锻炼意志,提高身体素质,也可以感受到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军人精神。在
  • 10-15 公务员思想总结工作总结 公务员个人思想工作总结(通用8篇)
    在班级工作总结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公务员思想总结工作总结
  • 10-15 最新地产销售辞职申请书(优质16篇)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需要填写更多申请书,例如申请学校学籍、申请工作职位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党员转正申请书,了解如何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地产销售辞
  • 10-15 2023年三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上学期(优秀15篇)
    行政管理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它要求管理者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规划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能够给你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三年级体
  • 10-15 彩色雨滴小班美术教案详案 小班美术活动画雨滴教案(优质17篇)
    一年级教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借鉴一些成功的初中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设计能力。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