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模板15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模板15篇)

时间:2023-11-18 06:19:41 作者:HT书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模板15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作品中的内容,从而对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进行升华和拓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生写的读后感,读完这些范文,或许能给大家写读后感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李白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

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不仅十分贪玩还不爱上学。这天,他又偷偷跑出来玩了。他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拿着一根又大又粗铁杵在石头上磨来磨去,便走过去问:“老奶奶你在干嘛呀?”“我要把铁杵磨成针。”老奶奶说。“啊?这么大的铁杵要磨到什么时候呀?”小李白问。老奶奶说:“只要我日日磨,总有一天它会被我磨成针的。”李白听了想:一个老奶奶都这么努力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从此以后,李白再也不会不认真上学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不管要花多长时间做完,有多么难做,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成功。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奶奶坚韧不拔的精神,让自己变得做事更有毅力。更加坚强,更有恒心。

李白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铁杵磨针》。

这篇故事讲的是我国的大诗人李白,在他小的时候很调皮,他在家背文章背不下来就溜出去玩。他在小溪旁边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个大铁棒,李白问:“老婆婆,你在磨什么呀?”老婆婆一边磨一边说:“我要给我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有些奇怪的问:“什么?这么粗的铁棒要磨成绣花针这可能吗?”老婆婆说:“孩子,你别看这铁棒很粗,只要天天磨就会越磨越细工夫到了就能磨成针了。”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想了很久才慢慢离去。李白觉得老婆婆说的很对,话里面有很多的道理。他为自己不好好学习而惭愧决定以后要好好学习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大诗人。

读了这篇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干什么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工夫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的。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老婆婆和李白那样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李白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李白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收获很多。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不爱学习,有一天,他来到小河边玩,看见一位老婆婆要把一根铁杵磨成绣花针。老婆婆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李白,从此李白认真学习,最后成为了“诗仙”。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要长期努力,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我曾有一次类似的经历。有一天,我看见哥哥非常潇洒地骑自行车,心里很羡慕,于是,我要爷爷教我骑自行车。爷爷让我坐上一辆自行车,调整好坐垫的高度,然后让我用两只脚在地面上一点一点地移动,从而使自行车动起来。可是,我才移动了很短的距离就跌倒了。如此练了几天,我摔了好几次,始终没有学会骑自行车,这让我开始退缩,不想学了。爷爷鼓励我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在爷爷的`鼓励下,我忍着痛,坚持了下来。经过反复练习,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

《铁杵磨成针》中的李白知错就改,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我们要向李白学习,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李白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今天,我们班级正在讨论李白这个人,别人说李白人称“诗仙”,可是你们知道吗?李白他小时候可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哦!

这天,李白读书读的很不耐烦了,便偷偷跑出去玩去了,他在外面游山玩水,一直到夕阳西下才知道回来。就在这时,李白听到“铁杵磨成针……”,李白觉得特别新奇,便走上去一瞧。啊!原来是一位老奶奶正拿这一根特粗的大铁棒在磨呀磨呀,嘴里还念叨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看了看说:“咦?听您说的话,你是要把这根大铁棒磨成一根特别细特别细的一根用来缝衣针吗?”老奶奶意味深长的说:“是的,小孩儿你说的没错,我一定要把这根大铁棒磨成缝衣针!今天不行那我就坚持到明天,我总有一天会把这个大铁棒磨成一根缝衣针!”李白听后十分感慨:这位老奶奶说的话好有道理,我学习也不能半途而废,我现在就要回家读书!”说着李白便回家,捧起书本津津有味,聚精会神的读了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会一个很大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把每一件事做完,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自强不息。让我们一起努力努力,多读书,多读好书!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则故事叫《铁杵磨针》。

这个故事是讲了李白少年时很顽皮,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耐心。一天他在小河边玩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大铁棒,他很好奇,就问老婆婆在干什么,老婆婆告诉他她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奇地问:“这么粗的铁棒要磨成绣花针,这可能吗?”老婆婆严肃的说:“只要你坚持天天磨,就会越磨越细,功夫到了就会磨成针了。”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沉思了很久,他觉得老婆婆说的很对,他决心要向老婆婆学习,发奋努力。从此以后,李白再也不贪玩了。由于李白发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著名的大诗人。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李白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老奶奶回答,她头也没抬,认真的磨着手里的铁杵。李白听了心中暗笑,说:“老奶奶,针是非常细小的,而您磨得是一根粗大的铁杵啊!”老奶奶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细小的针。”李白惊奇地问:“什么?这么粗大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抬起头来,慈祥的说:“是的,要把铁杵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的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

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呀!”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心想: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只要用功读,就会读好。想到这,李白高兴地说:“我懂了,老奶奶,谢谢您!”说完,李白跑回了家,拿起书本,认真的读了起来。从此李白不再贪玩,他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大诗人。这说明做任何事只要肯下苦功夫,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就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读书可以让我明白很多道理,增长很多见识,每天我都读书,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李白的故事:李白从小很贪玩,一天他出去玩时,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棒,便问道“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边磨边说“我在用铁棒磨绣花针呢!”李白听了很惊讶“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婆婆继续说“能,只要天天磨,肯下功夫,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想想觉得很有道理,好像从中悟出了什么,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知道不学习是不对的,就立刻跑回去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诗人。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肯定会有困难和险阻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但是,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不放弃,不断总结提高和改进,就总会有克服困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天。

读书,不能一味的讲究数量,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小故事往往隐含了大道理,很多成语故事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如:囫囵吞枣、凿壁偷光、刻舟求剑、黔驴技穷等等。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奥秘,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也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若有神。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故事主要讲了小时候李白很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老师们不注意,丢下课本,溜了出去。李白在街上走呀走,无意间走到了村外,李白发现村外的景色可美了。有欢悦的小鱼,可爱的小鸟。李白想:“这么好的景色,不出来观看,天天闷在学堂里怪可惜的!”李白走啊走,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正用一根粗棒子在石板上磨着,李白惊奇地问:“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用粗棒子在石板上磨呢?”老奶奶抬起头,望着李白白笑笑说:“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大吃一惊地说:“怎么可能呢?铁杵那么粗。”老奶奶说:“滴水能穿石,愚公能移山,我为什么不能把铁杵磨成绣花针呢?”,李白想了想,觉得老奶奶说的话有道理,这是一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顿时感到自己很惭愧,便回到了学堂,发誓,今后一定要发奋学习,最后他成了举世闻名的诗仙。

《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去便能获得成功。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读后感。

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我感到学习、做事都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这篇文章大概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传说李白小时候很不爱学习。在一次闲逛中,李白认识了一位要把铁棒磨成针的老婆婆,她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李白,于是李白开始认真地读起书来。

看到这儿,我记起了《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纪昌很喜欢射箭,便找神箭手飞卫做老师,飞卫先让他练会不眨眼。终于,两年之后纪昌学会了不眨眼。然后,飞卫又让纪昌练眼力,三年之后也练成了。最后纪昌成了一个神箭手。我觉得纪昌从基本功学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练了五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大约在三年级时,我喜欢上了骑车。爸爸妈妈就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我还不会骑自行车,就开始学了起来。

刚刚开始时,我跃跃欲试地坐上了车,双脚在地面上一点一点地移动,从而使自行车动起来。但常常这样让我心生厌烦,几次想不学习了。但在看到大人们骑车的那个模样,我的耐心仿佛又回到了心里。

终于,在我的一次次努力下,我成功了!我会骑车了!刚开始是踩了一两下便滑倒了,后来变成了七八下,最后骑了一条街、两条街……。

在品尝胜利的果实时,我又懂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坚持不懈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铁杵磨成针小学读后感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一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杵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杵。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杵,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杵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杵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杵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字太白,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被称为“诗仙”。他出生于公元701年,出生地碎叶(古城名,今属俄罗斯),祖上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公元705年,李白的一家从碎叶城搬到了西蜀绵州彰明(今四川北部江油县)。

李白的父亲及其一家,原来住在西域,用的都是胡人的名字。搬到西蜀之后,便要恢复祖上的李姓。但叫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乡亲们都来看望他们一家,热情地对他们说:“欢迎你们这远方来的客人!”一句话,使李白的父亲受到启发,遂取名为客。所以,李白的父亲从此便叫李客。至于李白的名字,据传说他的母亲生他那天,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为他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小的时候,天资过人。未来西蜀之前,随胡人习性,喜欢让大人把他抱上马去,还学射箭,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骑射技巧,当时不喜读书。来西蜀定居之后,他父亲李客才开始教他念书。当时西蜀的孩子开始念书时,都是先读“六甲”。“六甲”就是“六十甲子”。即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时,用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因此李客教儿子念书的时候,也从念“六甲”开始。李客念一句“甲、乙、丙、丁”,李白也跟着念一句,结果没几天,李白就把“六十甲子”全部背诵下来了,并且还能默写下来,同时还学会了推算。接着,李客便为李白请了家庭教师,开始教他读《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李白感到这些著作内容丰富,很愿意学,所以十分刻苦勤奋。

由于李白的父亲是个商人,来家谈生意的人多,李白常感嘈杂之声刺耳,为了不影响学习,他要求父亲给他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李客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到离家不远的大匡山上去学习,并让他的一个叫月圆的妹妹陪他一块学。

李白兄妹来到山中,见景色幽雅清静,果然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心中非常高兴。从此,兄妹二人在这里争分夺秒,刻苦读书。不到两年,李白的知识水平和写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业上的进步,李白渐渐产生了松懈情绪,时间也没刚到山上时抓得紧了。从前,他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如果一篇文章没读完,或者一首诗没写完,他不吃饭,不睡觉,也非读完、写完不可。父亲来山中看望,怕他累坏了身体,便给他硬性规定:上午休息一次,下午休息一次;可是父亲走后,他一次也不肯休息。但是现在,他读累了,便停下来,到山中转一转,玩一会儿,回来再学。开始,他一天休息一次,时间也短;可后来,他一天休息两次、三次,时间也越来越长。

对他这种学习上明显的退步,妹妹月圆很不满,曾对他说:“哥哥,你现在学习越来越放松了,玩起来没完没了;如再不改的话,我就要去告诉父亲了!”

可李白却振振有词地说:“妹妹,这你就不懂了,我出去的时间越长,观察事物就越细致,写出来的诗也就越生动。”

月圆说:“你这是借口,过去仅出门站一会儿就能写出诗来,二三天就是一篇文章,现在七八天写不出一篇诗文来,还说观察细致呢!”

李白被说得哑口无言,但依然我行我素,并没有改。

这一天,正值暮春时节,漫山遍野,桃红柳绿,蜂蝶起舞,百鸟争鸣。李白望着这如画美景,不由得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他顺着一条小溪正往山下漫步,耳边忽然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他顺声走去,来到溪边,举目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老妈妈,正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沙沙”地磨着。

李白觉得奇怪,上前问道:“老妈妈,你磨铁杵干什么用呢?”

老妈妈一边吃力地磨着,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一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铁杵是同胳膊一样粗细的铁棍子,如今她却说要把它磨成绣花针,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老人家大白天说胡话,该不是精神上有病吧!于是劝她说:“老妈妈,这铁杵是舂米用的,怎可能磨成绣花针呢?猴年马月您也磨不成的!快回家吧,不要在这里白白受累了。”

老妈妈抬头一看,见是个七八岁的小孩,便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孩子,这你就不懂了。常言说得好,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论做什么,没有恒心是成不了事的。就说这铁杵吧,虽然很粗,但只要我天天坚持,一直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会磨成绣花针的!”

老妈妈的几句话,铿锵有力,信心十足,噎得李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突然,他似乎从中明白了什么,红着脸对老妈妈说:“谢谢您,老妈妈,您的话,我懂了!”

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回到山上去了。

从此,老妈妈决心用铁杵磨成绣花针的事就传开了,后来被编成故事载人了元代《日记故事》中,后又演变成一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流传至今。

李白听了老妈妈的话后,很受震动,也很惭愧。他回到山中,见了妹妹,一句话也不说,便又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白经过四年的山中苦读,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就。

后来,他又去戴天山(又名大匡山)读书。在这期间,他写出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其中有一篇叫《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至今广为传诵。其诗日: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意思是说:山间的流水声中夹着阵阵的狗叫声,带露盛开的桃花显得十分浓艳。沉寂的山林里,常见鹿在走动,中午了,在溪边也听不到钟声。翠竹冲破了青色的云雾,瀑布挂在碧绿的山峰。谁也不知道道士到哪里去了,来访的人,因为没有遇见他,倚在松树上,感到十分遗憾。

人们读了这首诗,仿佛自己就在这幅色彩鲜艳的风景画中。

李白二十五岁离开家乡,漫游长江流域,后至安陆。公元727年,他娶了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他后游襄阳,结识了孟浩然;公元730年,他第一次赴长安,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及贺知章、崔崇之等人。公元742年,由贺知章推荐,李白受到唐玄宗接见,因才高而做了翰林,专门给皇帝起草诏书。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李白要高力士脱靴才肯写诗的故事。因此,高力士嫉恨在心,挑拨李白和杨贵妃的关系。于是唐玄宗也不再重用李白。一年后,李白辞去官职,离开京城,重新浪迹天涯,遍游祖国各地。就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著名诗篇,其中有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公元744年,李白在洛阳结识了大诗人杜甫,成为至交。公元762年十一月李白死于安徽当涂县,时年六十一岁。

对于李白的诗,后人把它和杜甫的诗合在一起,称为中国之最。正如唐代另一位大诗人韩愈所说的:“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其大量作品,皆收于《李太白集》,流传后世,至今不衰。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坚持就是胜利·——《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这个故事是讲李白小时候不认真学习,天天逃课玩耍。

有一天,他看到有一个老奶奶在水边磨铁杵,就问老奶奶为什么磨铁杵,老奶奶说是为了磨绣花针啊!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怎么能磨成呢?老奶奶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李白听了深有感悟,从此发奋读书,成了一代大诗人!是啊,做什么事都是的,只要肯下功夫,你就能做到!我就要向李白学习!以前学围棋时,开始觉得很有趣,可是就三分钟热度,到了后来就觉得的无趣了!每天都不去练习,只想着玩,到了后来,干脆就没有再学下去!有一次做围棋的练习题,三心二意,想着一会儿放动画片,就胡乱做了一下,就了事。爸爸看了题目就把我找来了,一题一题地讲,又让我做了几题,我不肯,爸爸说不做不让玩,错一题再罚一题。我听了后赶快认真的做了一遍,全对!这就是我不专心,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坚持!这样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怎么能学得好一样东西呢?以前练过书法,学过独轮车,可都是半途而废,每一个学得好的,汗水和成功是成正比的!像现在,我学习了古筝,每天都坚持练习30分钟,认真地听我弹出的每个音符是否正确,到位。现在虽然没有考级,但我坚持下来了!

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说的一点儿也不假!

铁杵磨成针小学读后感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古时候,在眉州的象耳山下,有一条叫磨针溪的小河。传说李白小时候就在那里的象耳山下读书学习,每天课间的时候就到磨针溪边玩耍娱乐。

李白小时候很顽皮,上课常常三心二意。不是玩玩手中的玩具。就是看看蓝天。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李白听到窗外鸟儿的歌声。就放下书本,趁老师不注意,跑出去逗鸟玩儿。

李白看见了一只大白兔从身边跑过,李白看见了就去捉兔子。不知不觉到了磨针溪边,看见了一个茅草屋。旁边坐着一个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一个铁杵。李白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绣花针。”“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的绣花针吗?”“当然”老婆婆说。“可是铁杵那没粗什么时候才能磨得像绣花针?”李白疑惑了。老婆婆说“水滴能把石头滴穿,愚公都能移动大山,为什么铁杵磨不成针?”

老婆婆的一番话,让李白羞愧难当。他看了看老婆婆,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学校。从那以后他在也没逃学,成绩一天一天的提高让老师同学很惊讶。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坚持不懈。不半途而废。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

相关范文推荐
  • 11-18 土建专业面试自我介绍(优质17篇)
    通过自我介绍,你可以向他人传达自信、友好和专业等积极形象。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示范,以便更好地写好我们自己的自我介绍。您好!我叫xxx,我是一个
  • 11-18 春节提前回家请假条(汇总21篇)
    春节是传统农耕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农民们开始新一年的耕作和辛勤劳动。要写一篇完美的春节总结并不容易,但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 11-18 校园卫生广播稿(模板17篇)
    广播稿的语速、语调、节奏等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和主题加以合理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广播的魅力在于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够直接触动听众的情感和共鸣。
  • 11-18 眼科工作计划好(汇总19篇)
    工作计划书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工作目标、任务和计划进行详细描述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工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工作计划书例文,希望对大家
  • 11-18 医学自检自查报告(模板23篇)
    自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按照市委活动办关于党的群众路
  • 11-18 简单租房协议书文案(模板22篇)
    租房可以更好地适应个人或家庭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房屋大小、布局或位置。想要了解近期的租房市场动态和房源信息,可以参考以下资讯和报告。出租方(甲方)姓名:承租方(
  • 11-18 健康进社区活动方案策划(汇总16篇)
    策划方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实际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掌握一些常见策划方案的编写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实施。
  • 11-18 物业公司项目经理转正工作总结范文(20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试用期内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以下范文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写好转正工作总结有所帮
  • 11-18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专业13篇)
    调研报告可以作为制定战略和决策的依据,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接下来是一些调研报告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展示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尊敬的党组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
  • 11-18 申请书舞蹈协会(优质20篇)
    撰写更多申请书是一个展示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机会,也是向招聘者展示自己的第一步。在撰写申请书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一些成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