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 数学教案-得数是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实用8篇)

最新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 数学教案-得数是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实用8篇)

时间:2023-10-16 01:38:03 作者:灵魂曲 最新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 数学教案-得数是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实用8篇)

环保宣传可以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投身到保护环境的事业中。倡导节约能源,创造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为了传播环保理念,以下是一些精选的环保宣传语,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

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篇一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文档为doc格式

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篇二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4~55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体验成功乐趣。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说明:进入情境,从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5+3=8、3+5=8。

[说明:先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引导:刚才我们应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含义。

3.提问:刚才同学们把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两部分,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互相讨论、交流。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想法。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分类方法,提出不同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5.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思考问题很认真,明白了在求一共有多少时,是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在求其中一部分时,就用总人数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森林里的聪明屋做客,那里有一位智慧爷爷,他的口袋里有很多的智慧星。如果想得到他的智慧星,就得回答智慧爷爷提出的问题。

1.出示小兔拔萝卜的画面。

第一次呈现筐里2个萝卜,地上6个萝卜,要求看图列出四道算式。(板书:2+6=8、6+2=8、8-2=6、8-6=2)

随后拖动课件中的`萝卜,依次使筐里的萝卜数为2、3、4、5、6、7、8,要求根据图意的不同,列出相应的算式。

小结:根据小兔拔萝卜的故事,我们列出了这么多算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说明:培养学生从无序到有序、有条理地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课间休息: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不错,我们休息一下。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吧!

[说明:通过课间休息,调整情绪,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每组准备0~8这九张数字卡片,要求用这些卡片摆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

比一比:哪个小组摆出的算式最多,速度最快?

摆好后,引导学生按顺序整理这些算式。

2.出示8-1、8-2、8-3,先要求算出上述各题的得数,再要求按规律接着往下编题。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尝试在括号里填数,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之后,引导学生有序地整理这些算式。

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篇三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得数分别是4、5、6、7、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基础上进行的,是教学得数是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最后阶段,因而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给学生打好此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篇四

(一)复习:

1.口答9的组成并让同桌学生互相说一遍给对方听,再填写教材49页的准备题。

(4)回答:上面三个图各表示几个算式?你是怎样想的?把算式和图意联系起来说一说。这样的复习设计是根据鲁宾斯坦强调课题类化在学习迁移中作用的理论,即他认为,"在解决问题时,为了实现迁移,必须把新旧课题联系起来并包括在统一的分析综合活动中。"这样通过数的组成和图示、算式、问题回答三者结合,使学生理清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暗示了一图四式的新知,渗透了递进学习、不断发现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为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难点铺好路,顺利地实行正迁移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二)新授:

1.导课并交待学习任务。这一环节应语言简单明了,学生容易记住,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

(1)交待阅读内容:从准备题的下边开始,到做一做的上边为止。

(2)初步感知教材:这一段共有几幅图?每幅图的下边有几个算式?

3.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教学内容。

(1)看第一幅图和下边的算式,你是怎样想的?因为算式的结果教材已经给出,且有复习巩固的基础,学生能回答出图意和算理。

(3)组织讨论:你是怎样填的?说说想的过程。学生的基储学习的方法不同,引导学生交流各自填空时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既强化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按照认识规律,掌握教学内容。

(1)按照学生填空的方法,试着记住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这样的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形象到抽象,即使忘了,也可以用识记的形象来回顾。

(2)提问:说出你记住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记住几个说几个。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对差生给以鼓励,教师应选择一组算式,结合学生说的,启发引导学生横着比、竖着比、互相转化,只要记住数的组成,就可熟练的进行讲算。使学生逐步抛开具体形象的暗示,过渡到一听到9的加减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得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同时教师分别板书8道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再记。

(3)让学生再用学具摆一下5+4和9-5两个算式,强化4和5组成9的利用,减少错误率。在整个新授过程中,教师在不同的问题设计中,启发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学习,使教学过程处于积极进取的状态,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能力,给学生打下了动脑思考、多向思维、主动学习的基础,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巩固练习,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即可。


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篇五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比较熟练、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动手操作、动脑思维、类比推理能力;养成认真看书、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依据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的知识结构,本册教材的编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明显地突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10以内加减法,教材在讲认数的.时侯出现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讲加减法,解决了进行加减法计算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分别知道加减法的含义,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减法同时出现,且图式紧密结合。先是在得数分别是4、5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一个图表示一个加法算式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其次在得数分别是6、7、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都用一个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者两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两式)。最后,才在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出现一个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一步一步地逐渐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又加强对加减之间关系与联系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中的例题要求学生自己算出结果的题逐渐增多,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算法,同时也一点点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样编排每一步都为新知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又分散了教学难点。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本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表现的十分明显,教材共四幅图,第一幅图的四个算式全部出现。第二、三幅图则要求在动手摆一摆的基础上填上结果和第二个加数或减数;第四幅图则又增加了填上第一个加数或被减数。这样要求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动眼看、动手摆、动脑想,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为突出本课"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这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摆脱直观暗示,达到一看见或者听见9的加减计算题就能较快、正确地说出得数这一难点,依据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赞可夫"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用阅读自学讨论、发现教学的方法。同时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实现课题类化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学具和教具的准备上,应有小黑板、卡片、点子图片和学具卡片等。

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篇六

本节课学习的是《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但是在这节课之前,小朋友们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上都是会的,因此,本节课应该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能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要求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还是有点勉强,因此对于他们,我是希望他们能熟练的'10以内的加减法,能根据一张图写出四道算式。

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入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的学习的效率。在出示课件的时候,学生对于如何完整的表达这张图的信息也比较熟练的,因此这点他们很快的把四道算式列出来了,也能说出来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但是这样,我还是要求他们用三句话表达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帮他们总结了以下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试一试的时候也是用同样的方式,让他们能表达出题目的意思,理解每道算式的含义。目的是让一些基础还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在后面的练习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我设计了一些游戏,通过把所有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都总结出来,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在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时,基础薄弱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能把书本上的题目填写完整,而基础较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除了把书本上的空填写完整,自己再试着多写出几道算式出来。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下点功夫。要积极的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计算的好习惯才行。

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篇七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比较熟练、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动手操作、动脑思维、类比推理能力;养成认真看书、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依据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的知识结构,本册教材的编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明显地突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10以内加减法,教材在讲认数的时侯出现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讲加减法,解决了进行加减法计算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分别知道加减法的含义,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减法同时出现,且图式紧密结合。先是在得数分别是4、5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一个图表示一个加法算式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其次在得数分别是6、7、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都用一个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者两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两式)。最后,才在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出现一个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一步一步地逐渐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又加强对加减之间关系与联系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中的例题要求学生自己算出结果的题逐渐增多,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算法,同时也一点点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样编排每一步都为新知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又分散了教学难点。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本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表现的十分明显,教材共四幅图,第一幅图的四个算式全部出现。第二、三幅图则要求在动手摆一摆的基础上填上结果和第二个加数或减数;第四幅图则又增加了填上第一个加数或被减数。这样要求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动眼看、动手摆、动脑想,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为突出本课“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这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摆脱直观暗示,达到一看见或者听见9的加减计算题就能较快、正确地说出得数这一难点,依据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赞可夫“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用阅读自学讨论、发现教学的方法。同时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实现课题类化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学具和教具的准备上,应有小黑板、卡片、点子图片和学具卡片等。

文档为doc格式

得数是加法还是减法篇八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3幅图(图片)

2、生观察图,同桌互相说图意。

3、独立列式计算。

4、同桌讨论:找出3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5、生汇报。

二、练习

1、独立看图列式,说说你的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计算比赛。

6+12+43+43+3

3、游戏:摘苹果

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请你认真地算一算

4、做5题

(1)请你观察图,小猴子涂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涂上颜色,列式计算

(2)请你自己涂色列式计算

5、思考题:

把1、2、3、4、5、6分别填入内,使算式成立。

+=7+=7+=7

三、作业:

做数学课堂练习册

四、课堂小结: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学生不理解题意,就不会填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