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散文鉴赏的个方法 散文鉴赏实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3年散文鉴赏的个方法 散文鉴赏实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23-10-01 23:37:24 作者:琉璃 2023年散文鉴赏的个方法 散文鉴赏实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散文鉴赏的个方法篇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对于文学作品的接触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然而,真正能够真实地把握和欣赏文学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参加了散文鉴赏实训。通过这次的学习实践,我深深感受到了散文的魅力和哲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实训,我对散文的定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过去的认知中,散文对我来说不过是一种散文体的文章,与小说和诗歌等有所区别。然而,在实训中,我了解到散文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一种对真实生活的感悟和表达。散文不拘泥于形式,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平实的文字,真实地描绘生活中的片段和细节。这使得散文具有独特的抒情作用,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共鸣。

其次,散文的鉴赏让我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散文的基本元素与技巧,如情感的抒发、形象的描写、结构的设置等。通过分析和学习优秀的散文作品,我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微妙的情感,需要细心去品味和体味。这不仅需要在语言和文字的层面上进行观察和思考,更需要从作品的氛围和主题中深入挖掘内涵。通过这种思辨过程,我培养了对文学作品深入思考的能力,也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一篇散文作品。

另外,参与散文鉴赏实训还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每当我读到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时,总能被其中生动的场景和真实的感情所打动。通过散文,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懂得了欣赏生活中的点滴。散文作品中的情感和思考也和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让我更加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感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通过实训,我还增进了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在散文鉴赏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组队进行作品分析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见解,并且努力寻找共同点,形成合力。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散文作品,也提升了我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散文鉴赏实训让我对散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我的思辨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增进了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通过这次实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散文的魅力和哲理,它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散文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渴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去传递真实的情感和思考。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散文的倾听与鉴赏将成为我内心灵感的源泉,也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

散文鉴赏的个方法篇二

清明

明朝文人张岱的《陶庵梦忆》中就有一篇记述着扬州人过清明,字里行间,都是清新、明媚与欢快。这一天,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轻车骏马,箫鼓画船”;“靓装藻野,袨服缛川”。可见人们都是满怀着春天里的好心情,特意穿上鲜亮的春衣,来探望先人,也探望春天。春风暖阳,草木葱郁,人们身体里面蛰伏了一冬的活力自然也是跃跃欲动了。平民小户人家,随情随性的更显亲情:“走之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我就像看见他们举起杯盏对着坟茔告说:祖上啊,你们都已享用过了,我们也开吃开喝啦!平常的就像一家人的野餐大聚会,生死与俱。餐毕,便乘着酒兴纵情狂欢,老老少少想着花样地享受春天玩赏春天。“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更少不了一群群呼朋引类路边聚赌的。小商小贩们也趁机闹哄哄摆摊做市挣上春天一笔钱。而至日暮,车马“臻臻簇簇”纷沓回城,“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縢倦归,山花斜插”。连内眷们都玩得忘了形,想必白皙的脸上还汗津津泛着桃红与笑靥呢。阳春三月天,山花也烂漫,泛滥形骸一下又何伤大雅。

清明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奇妙节日,正值大地复苏生机勃发的时令,探望死,感受生,不亦乐乎的,好像就是要值此之际来表达一下对生与死的豁达态度。死者长已矣,生者当自珍。踏着青绿来,傍着春风回。即便清明时节雨纷纷,心里还是春天的潮涌,哪里还余地下阴郁晦暗的角落。好生生地活着,才对得起祖宗。而如今,把清明弄成了替鬼过节,祖宗若真有灵,只怕要顿足捶胸,子孙们何以粗俗到了家,竟不懂得“清明”,以致把清明弄得不再清明,没了一丁点的诗意和情致。

离着清明还有好些日子,就会有很多人家拖老携幼的,怕拥挤,匆匆地赶早去了。一连地扫墓敬香烧奠祭拜,又慌急赶忙地回奔,总算完了一件心事,再没兴致去那林间草地水边上走一走坐一坐。墓圈里或许还留着几盘供奉的菜肴果点和一杯半瓶的酒,一两支点燃的香烟架在杯盏旁,青烟袅袅,好像先人们真的在冥冥之中安然自在地享用着。少间,这些食物还不猫拖狗拽的?祖宗的墓上又是一片狼藉。也难怪人们急躁躁的,入园的那段路就拥挤地让人发躁,大人喊小孩闹,老人们絮絮叨叨,汽车横七竖八叫个不停;两旁还拉拉扯扯吵吵嚷嚷地叫卖着祭扫的物品,无非爆竹、鲜花、黄纸和锡箔折成的金银元宝。而令人瞠目的是那些纸糊的“洋房”、“豪车”和“美女”,更是平添出森森鬼气。给祖宗送“房”送“车”倒也罢了,难不成还送二奶啊?也不怕招祖奶奶骂。摊主挤着眼说是“使唤丫头”。还真看见过几个壮汉挺胸叠肚地抬着个纸房子往里走,狗窝似的。墓园里更是人声嘈杂烟雾缭绕,鞭炮声此起彼伏振聋发聩,纸屑烟灰纷纷攘攘随风打着旋作着舞。有说是鬼在收钱了,开心满意了。我倒觉着像是先人们被搅闹得坐立不安,发脾气了。灰头土脸昏头胀脑地逃出墓园,哪还有心情再着意这春光春色?而近午时,墓园很快就静下来,闹哄哄的人群仿佛轰然而散,只留下余烬余烟迷迷蒙蒙。所以每年清明将至,就与夫人商量能否找个下午去上坟,一定人少。夫人疑惑哪有下午上坟的?我也疑惑,莫非是怕午后阳气太盛,与亡灵不利?可是那路上的拥堵倾轧实在可怕,便总是尽量延捱,只要不过了正午。果然路上好走多了。

今年侍奉从国外回来的老岳母上坟,拖拖拉拉自然想早也早不了,一路上消消停停,春风呼呼地吹进车里,神清气爽的。至墓园口的花摊旁停下买束花,卖花小姑娘笑吟吟地迎上来说便宜了,就十块。城里只要五块你为什么要十块?那就八块吧,刚才还十五呢。接了花,小姑娘又笑嘻嘻地问纸钱要不?今年不让放鞭炮了,还不多烧点纸?都有了。岳母早在家里制造了一大包的“金银元宝”,足够让阴朝地府闹上几回金融风暴。又追着问“房子阿要?独立别墅,带房本的,有产权呢。”愕然,是不是冥界也设房产局啦?真叫与时俱进。想必明年还添个空管局呢。先人们有房有车了,就不兴再弄个飞机到天上去兜兜转转?像本山大叔那样。

把清明节过成了鬼节,不知可悲还是可笑。抑或是今人更加的“诙谐”与“幽默”吧,优雅与浪漫成了昨日黄花,不屑一顾不值一哂,当然就更不必理会什么叫滑稽了。

散文鉴赏的个方法篇三

近日,我校开设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散文鉴赏实训课程。通过参与其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散文的美妙之处,更从中汲取了宝贵的体验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在实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散文鉴赏实训让我深刻领悟了散文的艺术魅力。散文以曲折的句式、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打动着读者的心。比如,在《醉美黄河》这篇散文中,作者用细腻而恢弘的笔触,将富饶而壮美的黄河景色展现在读者眼前,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壮丽和宏大的气势。散文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绚丽的言辞,更在于其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情感和思考。经过实训,我对散文的艺术形式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散文的魅力充满了敬爱和喜爱。

其次,实训中我深入学习了散文的写作技巧。散文写作是一门独特而复杂的艺术,需要写者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在实训中,老师详细讲解了散文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技巧。例如,通过对不同作者的散文进行比较分析,我发现每个散文都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有的散文注重描写细致入微的细节,有的则更加强调情感的直观传达。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散文写作是一个灵活而多样的过程,需要根据主题和写作目的选择适当的手法和风格。通过实训,我的写作技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第三,实训让我理解了散文的丰富内涵。散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表达人生哲理和感悟的方式。在《流动的天空》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而有限的思考和感悟,让我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思考。散文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既能映照人们的内心世界,又能启迪人们的思维和智慧。通过实训,我对散文作品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第四,实训让我感受到了散文作品的魅力和影响力。散文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共同感受。在实训中,我们进行了一次散文朗诵活动,每个人都选择了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朗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互相倾听和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散文作品带给我们的力量和共鸣。人们面对散文作品,会激发起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共振,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这种魅力和影响力使我对散文更加热爱和追求。

最后,实训让我认识到了散文鉴赏的重要性。散文鉴赏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更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通过对优秀散文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我们能够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启发自己的思维和创作灵感。在实训中,我不仅学到了散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更培养了自己的文学情操和审美眼光。散文鉴赏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提升个人修养,也能够带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

总之,通过散文鉴赏实训,我深刻领略到了散文的艺术魅力,学习到了写作的技巧,理解了散文的内涵,感受到了散文作品的魅力和影响力,认识到了散文鉴赏的重要性。这门实训课程不仅为我学会了更好的散文鉴赏方法,更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和思想境界。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热爱散文,用心去感受散文的美学与艺术。

散文鉴赏的个方法篇四

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

在表情达意时不做掩饰,情感自然地流溢于叙事描写的文字之中。最为典型的莫过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写景,第三四句叙事抒情。上面提到的张籍的《秋思》、韦应物的《闻雁》等都是此类诗中的佳作。此外,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上面提到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也属于直抒胸臆的典范之作。两首诗歌的诗眼“思千里”“起相思”都比较明确地表明了思乡的情感和主题。

渲染

与上面的直接抒情不同,有些诗人在创作时往往不会直接把这种愁绪说出来,那未免失之含蓄,或者有些是说不出口的,于是,借助景物描写、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含蓄抒情就成了许多诗人的惯用之法。所以,这类诗歌,捕捉意象、再现与品味意境就可以较为准确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如唐李王旬的《南乡子》“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作者借助于“漠漠轻烟、凄凉的雨、落花、悲啼的鹧鸪、荒凉的野渡”营造了一个悲凉、凄惨的意境,作者不言思乡之苦而苦已浸渍了词里的每一个字。鉴赏这类诗歌,准确品读意象、意境的情感基调是非常关键的。

以乐景衬哀情

与上面以萧瑟凄凉之景渲染悲愁之情不同的是,有些诗歌虽然也借景抒情,却是借助于优美令人愉悦的景色来衬托作者的“哀情”。比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姿态娇艳的花朵、清脆婉转的鸟鸣都是常态下人们喜爱的景物,但是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这些良辰美景不但没让“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高兴,反而更让他伤心落泪。宋代诗人方泽的《武昌阻风》“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作者不说自己为排遣愁绪,去江边赏花,却说看飞花忘却归思,正话反说,使诗歌含蓄又有了变化。

巧设空间错位

此类诗歌的共同之处在于诗人不直接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是借家中人对自己的思念含蓄写出,使得诗意曲折含蓄。如:李商隐的《巴山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以李诗为例,李诗中的不得归之苦,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想到将来归家后的欢聚,回头再说此时此地的思念之苦。用对未来欢乐的憧憬反衬当前苦况,则思归之切,不言可知。这种借助联想巧设的空间错位,使诗歌显得曲折深婉,余味无穷。白诗写法与李诗并无二致,不过是诗意的表达更显豁一些罢了。

散文鉴赏的个方法篇五

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也是考生乐于采用的一种文章样式。在考场作文中经常出现的散文佳作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这些成功的应试之作,不但展示了考生的才情,也帮他们获得了高分,为考入理想的大学奠定了基础。下面谈谈这三类散文的特点及写作中的常用技法。

一、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叙事散文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但又有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一般记叙文的要求较散文高得多;散文在叙事时需要饱蘸情感,一般记叙文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来体现,不需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一般记叙文的人物可以虚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而创造出来的。

叙事散文常用技法

1、穿插丰富法

即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情节,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示例】

母亲的性格我知道,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麻烦别人的。我把母亲的脚平放在我的腿上,修剪起来。

母亲的脚是一部沧桑的历史,浓缩了她辛劳的一生。母亲五岁就死了娘,她是穿村里婶子们帮衬的百家鞋长大的。成人时,她穿着自己缝制的绣花鞋嫁给我父亲。母亲赤过脚,在水田里插秧;穿过草鞋,在山地里割草;穿过儿女们扔下的运动鞋,在责任田里劳作。

如今母亲老了,脚面上皮肤粗糙,青筋突起,脚后跟布满了一道道裂口。……

——《给母亲修脚》

借助插叙性叙述,交代母亲的苦难史,为“我”的孝心复苏作铺垫。这部分文字既不旁生枝节,游离中心,又能宕开一笔,拓展内容。

2、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本是诗歌艺术常用的手法,实为眼前实有景物,虚为想象的景物。这种手法也被许多同学用在散文写作中。

【示例】

一幅幅春景,让人从心底漾起圈圈愉悦的波纹,然而我总觉得自然美的后面似乎少了点什么。突然我的心为之一动,一个普通的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对深情的恋人在落日的余晖里,在被北约炸为废墟的广场上,紧紧拥抱在一起。而现在,他们已长眠地下。我的心仿佛与它相通了,心灵的触动让我了解了春的真谛,我的思维从未如此清晰地显示出春的内涵:和平与反战才是春永恒的主题。

——《春的真谛》

由冰冻融化、小河苏醒的春景联想到废墟上的恋人,由眼前实景到心中虚景,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主题。

3、感悟升华法

即在叙述原委、铺垫畜势的基础上抒情议论,揭示感悟,升华主题。

【示例】

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

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泯灭的圆圈。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孩,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氤氲的阳光与浮尘,望着母亲。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阳光般的笑容。

父亲缓缓向前迈了一步,伸出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母亲垂落的发丝轻轻地埋在耳际。一抹红霞泛上母亲的脸庞,像少女初恋般的羞涩。

忽然之间,我发现这个瞬间变得盛大空灵,万物生辉,成为了永恒。其实,生活就像一条金色奔腾的大河,虽然其中的每一滴水都那样平凡,但在阳光下,依旧能够成为精彩的瞬间,装点美好的人间。

——《精彩瞬间》

文章抓住母亲为父亲系鞋带的细节展开描绘,浓墨重彩,生动形象,最后水到渠成,在抒情性议论中完成瞬间顿悟:平凡能够成为精彩的瞬间,装点美好的人间。

二、抒情散文

与叙事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抒发的情感更强烈,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常常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借景抒情,即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托物言志即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抒情散文常用技法

1、叙议生情法

即在叙述之后展开适当的抒情性议论,叙述为议论张本,议论升华叙述的内涵,叙议结合,相得益彰。

【示例】

“那好,你睡吧,我只是顺便。”接着是一阵鞋子与地面碰撞的声音,渐渐变低,远去了,直到再也捕捉不到了。杨老师走远了,但“只是顺便”几个字在我心中久久荡漾,激起了片片水花,荡起了圈圈涟漪,往事也连成一片。

(回忆“我”住院返校后帮“我”补课的情形)

那一次,他故意“闲着”来帮我补课,这一次他又“顺便”前来看我,爱人而不着痕迹,助人而不事声张,这是怎样的爱,又是怎样的美?人说大爱无声,大美无言,我享受着老师的关爱,也感受着善和美的极致。

——《夜半敲门声》

先叙述杨老师半夜来看“我”,却道“顺便”,再回忆以前特地帮“我”补课却说“闲着没事”,然后用一段抒情性议论,彰显了杨老师行为的意义:大爱无声,大美无言。

2、联想深化法

即在描写此时此地的景象时,联想到彼时彼地的情形,实现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的融会贯通。文章有了这种融会贯通,便有了感受的加深和思想的升华,增加了诗意的芬芳。

【示例】

看着父亲微微弯曲的背影,我的脑海里忽然出现了另一位父亲的形象。

——《父辈》

由自己的父亲联想到另一位父亲,这就将对父亲的歌颂升华为对父辈的歌颂,感情更浓郁,主题更深刻。

3、为情造景法

即将在生活中感触到的情愫凝结起来,融注到新造的景象中去,创造景中有情、借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示例】

凑近那盆梅,花虽不大,却长得细腻雅致,我一直认为黄色是俗气的,而今我眼中的梅,那种黄色却淡雅脱俗。欣喜间,猛然记起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名句,便凑近去,深深吸一口,似乎有一股很清淡的气息,沁人肺腑。香气不浓,但仿佛已久久留在我感觉中了。若能追求得与梅日日为伴,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享受!

沉醉在梅花的清秀之中,我无意间看到了一根梅枝,一下子惊住了,它简直是丑陋的,它长得奇形怪状,外皮粗糙,该平的地方凹下去,该凹的地方凸出来,扭曲盘虬,想不到竟如此丑陋的枝干竟孕育出如此芳香素雅,傲然脱俗的梅花!

——《梅》

这两段文字选自以“追求”为话题的习作。作者围绕“追求”的主题设置了一个“情化的自然”,情感渗透于景、事、理之中,造成一种情景相生、物我双会的境界,有力地表现歌颂追求精神的主题。

三、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是理念的凝聚和睿智的结晶。哲理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之中。哲理散文就是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而写就的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哲理美文。

哲理散文常用技法

1、意境营造法

即把深邃的社会内容融入到自然景物、客观生物的描写之中,以其蕴含的哲理来映衬生活哲理,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示例】

平淡是真

(以“平淡”为话题)

清香四溢的名茶,始于无味,终于无味。……

湍急飞泻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

声势显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

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终于平淡。……

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况味。

文章用名茶的无味、瀑布的宁静、权势的落寞来渲染气势,映衬人生的平淡,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由于文章融入自然景物、客观生物的描写,并寄情于景物,突破一般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形象议论法

即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展开议论。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情、国计民生、精神品格,但很难展现那种扑面而来的画面美,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展开议论,则可以弥补一般议论文的这一缺陷。

【示例】

学会共处让生活充满生机

(以“共处”为话题)

那是从石缝里涌出的汩汩细流,欢快地流向远方,小鱼在水中嬉戏,怡然自得。嬉戏的小鱼与清澈的小溪共处,为了生活的和谐。

那是翱翔在蓝天的雄鹰,在展翅搏击风云,雄鹰点缀天空,天空赖雄鹰而充满生机。飞翔的雄鹰与广阔的蓝天共处,为了生活的和谐。

那是大海中的轮船,在与风浪共处。

那是浪尖上的海燕,在与风雨共处。

那是温驯的绵羊,在与凶悍的群狼共处。

共处充满和谐,也充满危机。小溪与小鱼共处于悠闲之中,雄鹰与天空共处于自由之中,绵绵羊与群狼共处于竞争之中。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聪明的人类,你们学到了什么?是磨难,是悠闲,是自由,还是竞争?

嬉戏的小鱼与清澈的小溪共处,飞翔的雄鹰与广阔的蓝天共处,轮船与风浪共处,海燕与风雨共处,温驯的绵羊与凶悍的群狼共处,一连串生动的形象,有力地说明了“共处”的构建和谐的道理,有着相当强的画面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诗化语言法

即努力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美化语言。语言高度凝练,感情丰富集中,节奏鲜明和谐,这是诗歌的特点;而哲理散文虽然属于议论文性散文,但却极具诗意美。

示例:

渴望沟通的桥梁

(以“沟通”为话题)

小草懂得感受雨点的心声。……

小溪懂得聆听夜莺的歌唱。……

大海懂得欣赏浪花的舞蹈。……

天空懂得观摩晚霞的画展。……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沟通,可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呢?

文章将“小草”“小溪”“大海”“天空”拟人化,较集中地体现了“沟通”的思想内涵,加上段首中心句每句11字,两字一个节拍,给人一种强烈的诗意美。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