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感动中国吴锦泉(汇总14篇)

感动中国吴锦泉(汇总14篇)

时间:2023-12-28 11:44:43 作者:琴心月

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我们都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通过阅读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思维方式。

吴锦泉感动中国颁奖词吴锦泉感动中国人物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在南通早已家喻户晓。老人继去年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后,今年再度入围。上个月22号,中央电视台开放《感动中国》候选人投票平台,老人得票数目前已经突破191万。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

吴锦泉,一位磨刀老人的事迹感动了通城。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仅靠磨刀为生,生活非常清苦,他却乐善好施,将磨刀得来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年复一年,老人共捐出了4万多元。老人说过,坚持公益是他的一份心意。人们竞相为他投票,正是被他的精神力量感染,被他乐此不疲地投身公益慈善的热情所感动。

吴锦泉是一位老人,他自身属于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但他并没有简单地满足于被关怀,而是努力地发散自己的光与热,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4万多元,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位以磨刀为生的老人来说,他的这4万多元可能就是他收入的绝大部分。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人持之以恒地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他的这份执着值得其他人学习。通城百姓竞相为他投票,从老人的得票数我们能够感知到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这说明,他的事迹已经感动了很多人。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这是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人们被磨刀老人感动,更需要拿出向磨刀老人学习的实际行动。磨刀老人磨刀一次也就赚个一两元,4万多元是他磨刀上万次才能得到的收入。不少人干着的工作比老人光鲜,挣的也比老人多。我们要努力挣钱,做物质上的富翁,同时也应该努力做精神上的富翁。人皆有同情心、恻隐之心。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老弱病残孕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于他们,我们不能一毛不拔,而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其实,人生的际遇千变万化。我们的帮助,能够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坚定生活的信念。磨刀老人能够积极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建设文明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社会道德文明之花将才会激情绽放。

我们都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成员之间需要守望相助。12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号召人们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用志愿服务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磨刀老人,树立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标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让守望相助精神落地生根,每个人都要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感动中国2016观后感吴锦泉]。

名人故事:当选“感动中国”度人物的吴锦泉

2015感动中国人物的名单上,首度出现了一个南通人的名字:吴锦泉。

获悉自己当选后,这位以“凡人善举”感动中国的“磨刀老人”说:“好事,我还要做下去!”

87岁的吴锦泉是一位可敬、可亲、可学的老南通、老党员、老雷锋,也是江海晚报众多老朋友、老读者中的一员。我们深知,平时,他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他做好事,完全是出于自愿。他和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们都有共同的职业,我们都是做好事的。”

从2008年汶川地震开始,老人便将自己磨刀所得的钱款作为爱心捐出。几年来,他陆陆续续捐出了4万多元善款。老人说:“我生活得很好。我要把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南通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像吴锦泉这样平凡而善良的人,在江海大地如群星闪耀。大爱无疆的“最美总经理”周疆江、把“捡来”的老人当亲娘义务照顾十多年的村民吴美玉、坚守麻风病残老村40多年的乡村医生王秀冲、抱幼儿过马路的“最美交警”陈忠林、舍身扑火救人的老师周福如、捐出全部积蓄100万元的离休老干部宋英。一个又一个“平民英雄”,用自己的凡人善举教育人、感染人,共同谱写了“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作为爱心城市的一张以“温暖”为关键词的报纸,《江海晚报》创刊24年来,一路与凡人善举同行。1993年,我们携手同行寻找“莫文隋”群体,弘扬“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正能量;1998年,我们与团市委、东洋之花共同发起成立“江海志愿者服务总站”,江海志愿者“滚雪球”一般从34人发展到70多万人;从2007年起,晚报助力市餐饮商会做大做强“爱心年夜饭”,坚持整整10年,参与者由最初的24家增加到109家,受助者从最初的300户扩展到如今的1500户;从2011年起,晚报开设“关爱一线牵”专栏,5年间,先后携手2000多名好心人和近100家爱心企业,累计捐赠近3000件爱心物资和近100万善款,直接帮助了2700多个困难家庭。作为媒体人,我们用自己的报道,更用自己的行动,为凡人善举搭建一个平台,一个传一个、一个带一个,感染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这是媒体人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自觉。

在感动中国的名录中,吴锦泉也许是最平凡的一员。平凡当中见感动。作为“磨刀老人”的老朋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的参与者,我们为“磨刀老人”而感动,为爱心城市的凡人善举感动中国而自豪,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每个人都存好心、当好人、做好事、有好报!”

感动中国观后感吴锦泉

这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在观看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结束之后,我参加了“与身边好人”见面、采访活动。见面会上,有一位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他长着一张布满皱纹黝黑的脸、微微眯起但却炯炯有神的眼睛,特别是一双长满老茧皱裂的大手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虽然吴爷爷已经年过八旬,是一名老党员,已有51年的党龄了。他每天走街串巷靠磨一把把刀挣来的钱过日子。当他在广播里听到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孩子们都没有学校了,就毫不犹豫地将辛辛苦苦磨刀攒的1000多元硬币捐给了灾区。可是他生活朴素到了极点,衣服鞋子也是别人穿旧了要扔掉的,捡回来,洗洗再穿!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后,吴爷爷为灾区同胞捐赠数千元磨刀所得的事迹被传为佳话,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当吴爷爷听到讲到这儿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在接受小记者们采访时说,“因为我是党员,我要对得起我的誓言。”“我很富裕,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没钱的痛苦,所以我要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别人。”……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我,吴爷爷真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203月,在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吴爷爷入选“助人为乐”模范典型。在得知入选的.消息后,吴爷爷谦虚地说:“我做得太少,自已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只要还磨得动刀,挣得点钱,我就要坚持做点好事,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吴爷爷那倾其所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那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正是因为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像吴爷爷这样的共产党员,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我们现在就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磨刀老人吴锦泉作文_700字。

迎来新的一年,回望2015又有太多的感动。大到感天动地,小到不足挂齿。但是这些足以让我铭记于心,与以往一样我又观看了《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样带给了我一样的感触,让我记住了这些人、这些事,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是我自己一个人看的,以往都是与老师同学一起看的,这次我又是泪流满面。

奉献,可能对好多人来说是一个值得费解词语。有些人疑问到底付出多少才是奉献,太少不足挂齿,太多又不舍得拿出来,所以现在社会上几乎看不到太多的舍己为人。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这是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他的颁奖词。我觉得这些言语绝不是溢美之词,作为一个高龄老人每月收入几百,按说他应该得到国家的补贴,可是他却将自己的微薄收入用来捐助灾区人民,这就是他的奉献,舍己为人。

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一个靠磨剪刀为生的老人,磨一次三块钱,一天也就能磨十来个吧,这些钱也许对我们来说不算多,但是这些钱他需要磨多少把剪刀,莫多少天多少月,你们可以算算。

我了解过他的生活状况,让我惊叹不已。他是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已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充裕,老两口还住在破旧的瓦房里,但他们关心社会,曾经为村里修桥补路,去过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补助那些需要的人。奉献并不是做的多模惊天动地,而是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真心。

吴锦泉感动中国颁奖词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吴锦泉1959年入党。年轻时,他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如今年过八旬,他依旧关心社会,关注时事。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不保留地捐献出来,换成灾区人民的食物和药品,他说这些都是他该做的。

上世纪80年代末,吴锦泉从乡针织厂退休,捡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门手艺:磨刀。每天骑辆破旧自行车,走街串巷。磨一次剪刀5角钱、1块钱,一天下来多的时候也不过挣个十块八块。一个退休老人这么拼命挣钱干什么?“磨刀的收入一分不动,全部用于帮助别人。”吴锦泉心中有盘算,用这些钱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2008年汶川地震,吴锦泉将3个多月磨刀挣来的全部收入1002元捐献给了灾区,一枚枚用汗水换来的硬币,感动了无数人。2008年至今,老人先后向社会捐款20多次,其磨刀收入的51000余元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他的慰问金42000元,全部被他用来回馈社会。

老两口的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除了磨刀,吴锦泉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把刀一块钱,这一千元几乎是老人三个月的磨刀收入!老两口的生活朴素到了极点,老伴出来捐钱时穿的黑裤子已经有39年了,还是出门时才舍得穿的行头。

“出了名”的吴锦泉依旧保持着极其简朴的生活习惯,天天骑自行车十多公里为村民们磨刀,即使大夏天也没闲下来。这走街串巷挣出来的钱,流淌着多少汗水,又传递出多少爱心。当吴锦泉夫妇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两位老人在家里坐不住了。吴锦泉点点这几个月磨刀挣来的硬币有好几百元,老伴说:“我这里还有些,凑个1000元钱给红十字会送去吧!”。两位老人从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家里出发,倒了三趟公交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来到市红十字会捐钱。南通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倪瑾细心地发现,老奶奶的腿部皮肤有些异常,一打听,原来是患了湿疹,已经4年多了,但她一直舍不得花钱看病,痒得难受了就用熟人送的药膏涂一涂,但总是治不彻底。倪瑾副会长立即安排工作人员陪老人到皮防所医治,老奶奶觉得过意不去,一个劲地道谢。

吴锦泉传承良好家风,从小就有帮人之心、助人之行。退休后,更是把助人当作工作,用走街串巷磨刀积攒起来的收入,一次次为汶川、玉树等灾区捐款,并向身边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栉风沐雨,“磨刀老人”用一枚枚带着汗水的硬币奉献出沉甸甸的爱。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年轻时,上下班或者外出,他总会在自行车后绑把小铁锹,遇路况不好,就停车修路。他家附近有几条小路,路面狭窄、坑洼不平,一到雨天经常有人摔跟头。吴锦泉出钱出力,有空就修一点,日积月累将这几条路都填平筑实。

吴锦泉的感人事迹产生了广泛影响。2011年5月,五星村成立“锦泉一元爱心社”,1000多户农民先后捐款14.54万元,帮助村中困难户。2012年9月,南通市红十字会创建“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专门用于帮助特困老人、贫困学子,截至目前,基金共收到各界捐款200多万元。“磨刀老人”已被注册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

磨刀老人的故事感动了南通,吴锦泉被授予“红十字博爱特别奉献奖”,江苏省红十字会会长吴瑞林亲自为其颁奖。他的故事入选了南通市“道德模范百场宣讲和网上宣讲”先进典型。磨刀老人吴锦泉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记住。

磨刀老人真挚的情怀让人感佩,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南通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他的事迹,中国文明网以“磨刀老人感动南通”为题刊载了他的事迹。

吴锦泉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2年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

2014年,入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候选。

2015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候选。

2017年7月24日,吴锦泉被推荐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名人故事: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吴锦泉

20xx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每天骑自行车走街串巷,替人磨菜刀、磨剪刀挣下的辛苦钱总计1966块2毛通过红十字会全部捐给了灾区。20xx年2月14日晚,吴锦泉当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给他的颁奖词为: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名人故事:当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的吴锦泉,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初见老人,一身简朴干净的衣着,正在张罗着拿板凳给青年民警们围坐在他身边,就像一位平常人家的老爷爷,给他的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不是响彻云霄的豪言壮语,而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倾心吐露,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在老人看来,就是省下一针一线,一饭一粥,积少成多,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老人质朴的话语给青年民警们重温了入党誓词,让青年民警们深深明白作为一名党员,他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忠于事业服务人民应当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一副窄条凳,一个竹箩筐,一辆自行车,这是老人全部的行当。当清脆的“吊金龟”声打破清晨的宁静,老人开始了他一天的辛勤劳作。他说“我做的这些事很小,人们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很感动”,安静的院子里,温暖的阳光穿透微凉的空气照在青年民警朝气蓬勃的面庞上,低头看着臂肩上的“公安”二字,他们若有所悟:这是一项平凡的职业,要付出的是平淡日子里的坚守,危难时刻的担当。老人语重心长的话语教会青年民警认清自己的使命,懂得自己的担当。

老人带着青年民警走进他的三间平房,屋内的陈设简陋几近寒酸,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木箱,从里面拿出沉甸甸的奖杯,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荣誉,那是温暖而充实的精神世界。老人回到南通后把奖杯悄悄收起,他说要坚持捐款到90岁,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行走几十公里,在大街小巷磨刀磨剪子,用感人的行动、温暖的内心储蓄他的梦想。他选择了平凡简朴的人生半径,在坚定执着着画着自己的人生之圆,作为不谙世事又缺乏阅历的青年民警而言,他们在老人身上看到一种人生的大气磅礴,那勤劳忙碌的背影教会他们坚毅执着,教会他们心存感恩,教会他们明白生命的价值,教会他们选择人生的信仰。

初见老人,一身简朴干净的衣着,正在张罗着拿板凳给青年民警们围坐在他身边,就像一位平常人家的老爷爷,给他的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不是响彻云霄的豪言壮语,而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倾心吐露,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在老人看来,就是省下一针一线,一饭一粥,积少成多,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老人质朴的话语给青年民警们重温了入党誓词,让青年民警们深深明白作为一名党员,他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忠于事业服务人民应当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一副窄条凳,一个竹箩筐,一辆自行车,这是老人全部的行当。当清脆的“吊金龟”声打破清晨的宁静,老人开始了他一天的辛勤劳作。他说“我做的这些事很小,人们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很感动”,安静的院子里,温暖的阳光穿透微凉的空气照在青年民警朝气蓬勃的面庞上,低头看着臂肩上的“公安”二字,他们若有所悟:这是一项平凡的职业,要付出的是平淡日子里的坚守,危难时刻的担当。老人语重心长的话语教会青年民警认清自己的使命,懂得自己的担当。

老人带着青年民警走进他的三间平房,屋内的陈设简陋几近寒酸,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木箱,从里面拿出沉甸甸的奖杯,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荣誉,那是温暖而充实的精神世界。老人回到南通后把奖杯悄悄收起,他说要坚持捐款到90岁,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行走几十公里,在大街小巷磨刀磨剪子,用感人的行动、温暖的内心储蓄他的梦想。他选择了平凡简朴的人生半径,在坚定执着着画着自己的人生之圆,作为不谙世事又缺乏阅历的青年民警而言,他们在老人身上看到一种人生的大气磅礴,那勤劳忙碌的背影教会他们坚毅执着,教会他们心存感恩,教会他们明白生命的价值,教会他们选择人生的信仰。

纯朴的老人一路把青年民警送上汽车,或许就是这点滴的平凡汇聚成荧幕上的崇高伟大,回程的路上,老人纯朴的话语犹在耳际,霍霍的刀剪越磨越亮,照见老人的梦,也照亮青年民警的人生之路:青年民警将继续弘扬雷锋精神,用青春悦动的正能量为长江航运公安局注入新鲜的血液,带着梦想和希望前行,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从警之路。

吴锦泉感动中国颁奖词吴锦泉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1.2016感动中国观后感(精华版)。

3.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

感动中国观后感吴锦泉

他有一头花白的头发,一张黑呦呦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他穿着朴素而又整洁的衣服,衣服上永远挂着一个引人注目的红十字标志,上面写着:红十字志愿者。他的一条裤子穿了三十多年也舍不得扔,为的就是向贫困者捐款,他就是吴锦泉。

吴锦泉老人每天骑着自行车,无论刮风下雨,都要跑好几里路为人们磨刀,一把刀一元钱,一把刀要磨三百多下,他削瘦的手上除了一丝丝血管又多了无数个老茧。他已经87岁了,整整磨了二十多年刀的他,好不容易攒了些钱,却将全部的收入捐向了灾区。

当吴锦泉得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后带了几百个硬币倒了三趟公交车经过两小时来到红十字会捐款其实那几百个硬币的背后是汗水、心血那几百元是他四个月的薪水。他虽然生活简朴不舍得买吃买穿可不管他的生活多清苦哪儿有难哪儿就有他的身影。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节。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这是感动中国给这位老人的颁奖词。他曾说过:“我是大海的一滴水掀不起什么风浪但只要能做一件好事那就要做一件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繁荣。”

多伟大多高尚的一个人啊!如果我们的社会上多一些像吴锦泉一样的人,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阳光,充满欢笑,充满正能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吴锦泉

获悉自己当选后,这位以“凡人善举”感动中国的“磨刀老人”说:“好事,我还要做下去!”

87岁的吴锦泉是一位可敬、可亲、可学的老南通、老党员、老雷锋,也是江海晚报众多老朋友、老读者中的一员。我们深知,平时,他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他做好事,完全是出于自愿。他和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们都有共同的职业,我们都是做好事的。”

从汶川地震开始,老人便将自己磨刀所得的钱款作为爱心捐出。几年来,他陆陆续续捐出了4万多元善款。老人说:“我生活得很好。我要把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南通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像吴锦泉这样平凡而善良的人,在江海大地如群星闪耀。大爱无疆的“最美总经理”周疆江、把“捡来”的老人当亲娘义务照顾十多年的村民吴美玉、坚守麻风病残老村40多年的乡村医生王秀冲、抱幼儿过马路的“最美交警”陈忠林、舍身扑火救人的老师周福如、捐出全部积蓄100万元的离休老干部宋英。一个又一个“平民英雄”,用自己的凡人善举教育人、感染人,共同谱写了“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作为爱心城市的一张以“温暖”为关键词的报纸,《江海晚报》创刊24年来,一路与凡人善举同行。1993年,我们携手同行寻找“莫文隋”群体,弘扬“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正能量;,我们与团市委、东洋之花共同发起成立“江海志愿者服务总站”,江海志愿者“滚雪球”一般从34人发展到70多万人;从起,晚报助力市餐饮商会做大做强“爱心年夜饭”,坚持整整,参与者由最初的24家增加到109家,受助者从最初的300户扩展到如今的1500户;从起,晚报开设“关爱一线牵”专栏,5年间,先后携手2000多名好心人和近100家爱心企业,累计捐赠近3000件爱心物资和近100万善款,直接帮助了2700多个困难家庭。作为媒体人,我们用自己的报道,更用自己的行动,为凡人善举搭建一个平台,一个传一个、一个带一个,感染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这是媒体人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自觉。

在感动中国的名录中,吴锦泉也许是最平凡的一员。平凡当中见感动。作为“磨刀老人”的老朋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的参与者,我们为“磨刀老人”而感动,为爱心城市的凡人善举感动中国而自豪,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每个人都存好心、当好人、做好事、有好报!”

感动中国观后感吴锦泉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在南通早已家喻户晓。老人继去年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后,今年再度入围。上个月22号,中央电视台开放《感动中国》候选人投票平台,老人得票数目前已经突破191万。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

吴锦泉,一位磨刀老人的事迹感动了通城。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仅靠磨刀为生,生活非常清苦,他却乐善好施,将磨刀得来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年复一年,老人共捐出了4万多元。老人说过,坚持公益是他的一份心意。人们竞相为他投票,正是被他的精神力量感染,被他乐此不疲地投身公益慈善的热情所感动。

吴锦泉是一位老人,他自身属于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但他并没有简单地满足于被关怀,而是努力地发散自己的光与热,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4万多元,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位以磨刀为生的老人来说,他的这4万多元可能就是他收入的绝大部分。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人持之以恒地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他的这份执着值得其他人学习。通城百姓竞相为他投票,从老人的得票数我们能够感知到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这说明,他的事迹已经感动了很多人。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这是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人们被磨刀老人感动,更需要拿出向磨刀老人学习的实际行动。磨刀老人磨刀一次也就赚个一两元,4万多元是他磨刀上万次才能得到的收入。不少人干着的工作比老人光鲜,挣的也比老人多。我们要努力挣钱,做物质上的富翁,同时也应该努力做精神上的富翁。人皆有同情心、恻隐之心。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老弱病残孕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于他们,我们不能一毛不拔,而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其实,人生的际遇千变万化。我们的帮助,能够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坚定生活的信念。磨刀老人能够积极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建设文明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社会道德文明之花将才会激情绽放。

我们都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成员之间需要守望相助。12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号召人们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用志愿服务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磨刀老人,树立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标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让守望相助精神落地生根,每个人都要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感动中国观后感吴锦泉

2月14日,一个有爱的日子。

晚8点,央视新闻综合频道“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开播,心怀大爱的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首先出场。

在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乡亲们早早簇拥着老人来到村部一起看电视。颁奖典礼是春节前在北京录制的,今晚,大伙儿相约,与老人家一起分享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喜悦。

屏幕上展现的是一个热闹的社区,吴锦泉像往常那样挥汗磨刀。那辆破自行车、那张条凳,正是老人走街串巷的看家宝。有人估算过,磨好一把菜刀,赚1元钱要挥动手臂300下,那么,年迈的老人捐出1000元,就要挥臂30万下!看到这里,现场不少人泪花闪烁!

主持人白岩松问,“你累不累”,老人用浓浓的乡音给出了答案,“一点都不累。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颁奖台上,87岁高龄的吴锦泉接过孩子们献上的鲜花,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在22位“2015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好人吴锦泉的善举令无数国人唏嘘感慨。据中国文明网投票结果显示,吴锦泉获2989400票。南通的网友在朋友圈里接力,力挺这位可敬的老人。而更多的外地朋友,在听说磨刀老人的感人故事后,默默为之点赞。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要让老人走上央视的领奖台。

感动中国观后感吴锦泉

随着“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落幕,观众们的心也跟着沸腾起来。截至目前,共有来自江苏各市的40余名候选人事迹被登上了报纸。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吴锦泉老人。

一位八旬磨刀老人,将自己磨刀赚来的五角、一元零钱,一点一点攒下来,然后捐出去,至今超过了4万元。他说,自己身体好,还干得动,不需要照顾,所以要去帮更需要帮助的人。老人的名字叫做吴锦泉,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这位心怀大爱的老人,昨天走进央视演播厅,当选为“感动中国度人物”。站在领奖台上,年过八旬的吴老言辞质朴,他笑着告诉所有人,自己身子骨很好,一点都不累,而且,他还要“活到老,磨刀到老”。

感动中国

温暖人心河南人的身影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王锋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出后又立刻折回头救出妻子和儿子。这是王锋第一次进入火海。

想到二楼住着的托教老师和两个学生,王锋毫不犹豫再次冲进火海,把他们安全送出。这是王锋第二次进入火海。

楼上还有房东一家四口,还有十几个邻居,王锋在爆炸声中,再冲击火海,挨门挨户敲门示警。这是王锋第三次进入火海。

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最容易逃生出去的王锋三进火海被烧成了一个碳人,全身烧伤面积达92%,双眼烧伤,肺部呼吸道重度烧伤......

王锋火海救人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媒体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了很多细节,其中就拍到了王锋最后一次出来呼救绵延五十米的血脚印。

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六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所有人都在祈祷,英雄王锋一定要坚强的活下来。

但不幸的是,20xx年十月一日,王锋的病情突然恶化,下午4点34分,终因器官衰竭,在救治了136天之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人们陷入深深的悲痛河南籍候选人连续第四次荣膺年度人物,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正是河南人最朴素可贵的品质,有力地展示了河南人民纯朴善良、无私奉献的情怀。

感动中国观后感吴锦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这次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吴锦泉老人了,20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社会需要这份“坚守”,需要这种正能量,这些中国好人来自生活,他们鲜活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精神品质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看完这次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加强对好人的表彰和宣传,这也是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善”的信念,用好人精神去感染其他人,指引大家跟随内心的善念,做一个存善念、有善心、做善事的好人。

感动中国

星期五,老师给我们观看了2012十大人物。让我不禁感叹到我们中华民族百姓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之折服。

其中有一个人,虽然没有高学历,没有漂亮的外表,但他有一双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用心细细的体会你就会发现他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人就是无臂钢琴师“刘伟”,他一直用一句名言来激励着自己“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残酷的命运一次次的打击着他,但他原地爬起,这还是命运个刘伟的一次次磨练,一次次锻炼的机会。10岁时刘伟因为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时学会游泳,两年后在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两枚金牌16岁学会打字,19岁再次参加奥运会之前不久因为得了一场病不能做剧烈运动所以只能选择放弃这次机会,虽然放弃了游泳但学会了弹钢琴,一年后达到相当于手弹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推荐员说:“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刘伟的钢琴声!!!”

困难是可怕的但是只要有对抗困难的魄力就一定能对抗困难的。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无论对任何困难,我绝不屈服。”刘伟也富有这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敬老月义诊活动总结敬老院义诊活动名称范文(15篇)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也可以总结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以下总结范文涵盖了学习、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适合不同人群的
  • 12-28 部队炊事员半年总结报告(优秀19篇)
    半年总结是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机会,通过总结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年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时光飞逝,转眼间2020年上半年过去
  • 12-28 傣族泼水节初二(精选17篇)
    优秀作文是思想深刻且观点独特的写作,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的余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为了那神往已久的传说,晶
  • 12-28 小学消防宣传日活动方案(模板12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参与者的需求和意见,使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参与度。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策划和实践的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经验。为搞好今年的119消防宣
  • 12-28 工作岗位分析报告(实用18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撰写报告范文来向上级或同事展示我们的成果和认识。尽管这些报告范文只是参考,但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和思考思路。本人高度自觉,长期
  • 12-28 暑期环保实践策划书(实用20篇)
    策划书的撰写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以便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意图。在以下范文中,展示了一些不同领域的策划书样本,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向阳乡是位于泉州南安市北
  • 12-28 大班游戏活动总结(实用17篇)
    活动总结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提高活动效果而进行的必要工作。通过下面的活动总结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参与者对同一活动的不同评价和观点。三、活动目标:1、通过
  • 12-28 讲话心得总结报告(优秀16篇)
    报告通常包括简介、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小编在这里衷心希望这些报告范文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近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董事长在今年总结
  • 12-28 记忆中的豆腐脑(热门18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语句流畅、结构合理,还要展现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洞察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我的最爱,就是终极第一美食—
  • 12-28 小学教学教育工作计划(实用21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与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相结合,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是由优秀教师编写的,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一、指导思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