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最新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优质8篇)

最新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优质8篇)

时间:2023-10-12 20:34:11 作者:书香墨 最新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优质8篇)

当我们在重要场合向大家发表致辞时,可以借此机会对所有的听众表示感谢,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尊重。致辞致谢的结尾要简洁而有力,可以再次表达感谢之情,并表达对对方未来的美好祝福。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朋友们,你们的祝福是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动力。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

同课异构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教师的常态课也是一种检验,同时,能与同事取长补短,教学反思:《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通过同事的评课,能发现自身上课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习惯性的问题。

本次的上课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我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寻找解决本节难点知识的妥善方法,并制作课件。课讲完后,仔细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的。而“比’是上个学期学习的知识。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的大多数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东西忘到脑后,因此,先设计了一组复习题,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一下,并通过求不同比的比值的计算,唤醒他们的记忆,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因此学生在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学生掌握的很好。

本学期鼓励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预习,但也会有个别学困生,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在书上画一画,留留痕而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本节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学生的理解水平以达到理解:比例的定义、项、内项、外项、内项的积、外项的积等等。因此对此类知识,大胆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找,这样节省了上课时间,学生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每个知识点都紧跟相应的习题,这样可以及时巩固新知,同时能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我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根据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把那个告知学生有多个比例,这样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类题,是书中带花的题,应该选作,而我在这里选用,意在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同时发现规律:可以把等式左边的两个因数,作为比例的两个外项(内项),能学出八个比例。最后课堂测验,我出了两个内项互为倒数这个隐含条件,并且使用字母表示的比例式,应该是有较大的难度,也是为了看学生新旧知识的融合情况。

课堂测验看出大多数学生填对了结果是还有20个学生填的是其他两个字母的积。设计的实际应用题,学生也能运用反比例分配的方式解决;还有学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列出算式;还有的用比例填空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挺让我惊喜的,学生的思维很灵动。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有:

一、没能及时抓好课堂生成。

课前预设没考虑到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自己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根本没听清孩子的问题,还让他说了两遍,我也没能领会过来。如果当时让孩子直接解答出自己提出的问题,那会让老师如醍醐灌顶,这样可能会创造出课堂的亮点,更可能树立这个学生的自己心,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可悔之晚矣!

二、高估学生的能力,放松了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对于解比例,我以为:学生在学好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解比例应该如囊中取物。因此只让学生口述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因此出现了,未知数写在等号的右边,几个学困生不会解比例。如果加上一个板演,哪怕是只要一步:把比例变成方程,那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每一次的课,总会有一些优点,同时会存在问题,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绿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8:6=4:3

内项

外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12

2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出示【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你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8:12=x: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24和18:36

0.4:和0.4:0.15

14:8和7:4

5

2

2、根据18x2=9x4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8、0.6、3、7五个数中

(1)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四、实际应用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执教者方艳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三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0~11页。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外项、内项)。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同学们在窃窃私语: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

师:同学们,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你能发现吗?

大家默默地观察着上面的几个比例,不一会儿,一些学生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转身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教室里的气氛有点热闹起来。

这下,学生们又静了下来,认真地思考着老师的问题,许多学生在纸上写着比例进行着验证。

师:现在,请前后四人为组,将你发现的规律与同伴交流一下,看看大家是否同意?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并积极代表小组进行汇报。

生: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比例中的两个外项的乘积与两个内项的乘积是相等的。我们还自己写了比例,发现这个规律是正确的。

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成分数形式3/8=6/16,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教师的这一问,还真把一部分学生给吓着了。不过,大家很快发现老师把比例写错了。

生:(机灵地)老师,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有学生回答“因为3与8两个内项的积不等于6与5两个外项的积,所以,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教师对此引导学生展开严密的思考,假如6:3和8:5是能够组成比例的,则两个外项的积必定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而现在3与8的积不等于6与5的积,所以,假设是错的,也就是6∶3和8∶5这两个比是不能够组成比例的。

对于这一反例的判断,教师没有简单地让学生就事论事,而是不断地让学生就事论理,在说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比例性质的理解,同时进行较为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积极地尝试着写比例,不一会儿,学生争着要在投影上展示自己所写的比例。有趣的是,学生将数字移来移去,有的比例重复出现,有的比例则被遗漏,台下的学生不停地为台上的伙伴出主意,有些学生忍不住喊着“我来”,教室里气氛热烈……针对学生用尝试的方法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教师激发引导说: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但仅凭热情往往还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象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写出,难免会有重复或遗漏,怎样思考才能很快地一个不漏地写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若把2放在内项的位置上,那么,9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把2和9同时放在内项位置上,共能写出几个比例?2和9只有同时放在内项的位置上吗?学生受到启发,写出了所有的比例。在学生经历这样一番尝试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体验:用尝试的方法去一个一个地写,还是从比例的基本性质出发进行有序思考,你们觉得哪种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自然体会到后者更好,并表示会这样思考问题了。

师: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基本性质出发进行思考作出判断给予充分肯定。

师: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许多学生凭籍直觉很快把“5”换成“6”,教师在给学生肯定后继续追问:若要换下其中的任意一个数,你行吗?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经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大家将要换上的数用字母x表示,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建立多个不同的方程,求出各方程的解,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师: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索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比例的意义中,我通过出示课本图先了解图意,再写出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比值,根据比值相等进行国旗法教育。然后根据学校里两面国旗的比,得出两个比相等。最后通过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写出多个等式,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其后通过四面国旗宽与长的比巩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新知不知不觉被学生掌握理解。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比例各部分名称我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学习。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养学生会看书的习惯。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先观察比例式,在思考讨论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之间的关系,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计算、观察、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习题设计时,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巩固新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知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于简单的谈话间,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总结出了“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于不经意的诱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观察、比较、验证让学生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一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本节课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放在一起学习觉得内容较多,完成教学有些困难,同时比例的灵活应用题目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有些遗憾,同时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多一些题目就好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文档为doc格式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五

今天上了一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验课,课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学生一头没有把握好,以致于练习的内容都压缩了。下面对整个教学做如下反省:

一、开始阶段写比这一环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原本的意图是通过找相等的比后引出比例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中,没料到学生举手少,发言少,稀稀拉拉的几个比,没有任何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这一环节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比,直接求比值,从比值中看相等的比,既让学生了解比例是怎么来的(看比值是否相等),又进一步为学习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打下基础。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学比较含糊,没有突出点,学生在判断的时候,弄不清哪个是用意义在比较,哪个是用基本性质在比较。教学过程应该改为上面这一段,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抓住关键,让学生多说,说完整。

三、练习难度偏高。从这堂课来看,似乎难度高了些,以致于学生思考时间比较长,这也恰恰说明了前面的`环节没有教扎实。如果前面的问题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而且还能成为这课的亮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六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教学的,导入新课时出示三面国旗,并通过求长和宽比值,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发现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随堂练习:

1、写出比值是1.5的比,并组成比例。

2、练习八第一题。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区别比和比例,提出问题: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后,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提示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并由学生自己标出所写的内项、外项。

第二步,通过学生自己计算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加以概括。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

课堂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两种方法:

1、求比值。

2、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堂上安排了反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得两种类型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七

课堂测验看出大多数学生填对了结果是还有20个学生填的是其他两个字母的积。设计的实际应用题,学生也能运用反比例分配的方式解决;还有学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列出算式;还有的用比例填空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挺让我惊喜的,学生的思维很灵动。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有:

课前预设没考虑到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自己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根本没听清孩子的问题,还让他说了两遍,我也没能领会过来。如果当时让孩子直接解答出自己提出的问题,那会让老师如醍醐灌顶,这样可能会创造出课堂的亮点,更可能树立这个学生的自己心,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可悔之晚矣!

对于解比例,我以为:学生在学好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解比例应该如囊中取物。因此只让学生口述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因此出现了,未知数写在等号的右边,几个学困生不会解比例。如果加上一个板演,哪怕是只要一步:把比例变成方程,那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每一次的课,总会有一些优点,同时会存在问题,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绿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八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师将照片逐渐放大]。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生汇报]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生说,师板书]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 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 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8 : 6 = 4 : 3

内项

外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 出示 【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 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 你发现了什么?

(4) 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 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

8 : 12 = x : 45

0.5:x=20:32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 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 : 24 和18 : 36

0.4 : 和0.4 : 0.15

14 : 8 和7 : 4

2、根据18 x 2 = 9 x 4 写出比例。

3、从1 、8、0.6、3、7五个数中

(1) 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 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 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