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通用8篇)

2023年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通用8篇)

时间:2023-10-15 14:37:18 作者:LZ文人 2023年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通用8篇)

报告不仅是向上级展示工作成果的机会,也是提升自己的表现和沟通能力的机会。合理参考和借鉴他人的整改报告经验,有助于我们提升自身的整改报告水平。

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篇一

二、开题报告内容

(一)选题背景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关于《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例如:1990年第四期山西师大学报上名为《论水浒传的血腥气》一文中写到“小说在表现好汉们奋起抗争、铤而走险的时候,直接地、具体地描写了许多争打斗殴、杀人流血的场面,甚至不加掩饰地描写血淋淋的凶杀和吃人情景,造成了一种浓重的血腥气氛,所谓‘说时杀气侵人冷,讲处悲风透骨寒’第十回。《水浒传》所表现的这类场景,不仅一般人在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即使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绝无仅有,自然引起读者的注意。”还有《水浒争鸣》第九辑中认为“水浒英雄因暴决性格一怒而起的杀人行为,往往只是凭自己品行便判定对方有错对方该死,以自己为标准,随意裁断他人的性命,这种情况下的杀戮行为,往往不甚顾及,也不会在杀戮之前查询对方是否具有该死的恶行,这种杀戮行径,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实在是草营人命。因此我们说,水浒英雄因性格自负及暴决而引起的杀戮行为,虽经种种消解,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还是血腥味。”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而20xx年第二期《明清小说研究》中《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问题迪考思考》一文中,认为水浒中产生的血腥暴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语境;二,不能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代替审美评价;三,把血腥残暴喜剧化、戏谑化、公式化。”

(三)初步设想

本文拟在抓住关键词“血腥”,通过从本源到深入的方式,将其来源,发展,表现形式及其过去到现在的内涵变化进行较深的剖析,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四)拟解决的问题

1、把最重要的——“血腥”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2、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三、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层次分析法

从“血腥”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2、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四、论文撰写提纲

1、何为“血腥”

1.1血腥的定义

1.2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1.3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2、《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血腥”

2.1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2.2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2.3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3、此血非彼血——“血腥”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3.1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3.2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3.3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4、结语

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篇二

第一节区域分布

1.共有情况

【1】

第二节音节特点

1.音节统计

【2】

2.《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音节特征

与现代汉语音节相比,有三音节化的趋势。

3.《词典》中表人名词三音节化的原因

第三节意义特征

1.表人名词的意义分类

2.《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意义分类

1)社会职业身份类。如,司售人员、潜水员、访问学者等。

2)社会关系类。如,网友、鞭炮夫妻、客户等。

3)亲属称谓类。如,婆婆、姐仔。

4)特征类。如冷美人、红毛人、联体婴儿、狗仔队、百事通等。

小结《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意义特征。

第四节结构特征

1.现代汉语词汇的结构类型

2.《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结构类型

1)叠音词

2)音译词

3)复合词

4)派生词

小结《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结构特点。

第五节《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来源探讨

1.复合词来源探讨

如“班主任”的名称的发展变化:

级任教师(1904)--级任导师(1938)--班主任(解放后)

“鞭炮夫妻”:在闽东的一些偏远地区,很多农民夫妻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拜了天地,摆过酒席,以至于生了孩子,孩子都长大成人了,他们却一直没有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在闽东,这样的夫妇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鞭炮夫妻”.

2.词缀来源探讨

1)来源于外语词--“族”

2)来源于旧有词语--“奴”

3)来自方言--“仔”

4)来源于亲属称谓词--“哥”、“姐”、“嫂”

5)来源于音译词--“客”

3.义素分析(并分析每组语素与对应特征语素的组合搭配)

1)师、手、家

2)人、者、民、员、生、士

3)友、客

第四章华语社区异名词语中表人名词的异同

第一节差异性

1.差异表现

2.差异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趋同性

1.趋同性表现

2.趋同的原因

第五章关于《全球华语词典》收词方面的建议

(一)充实异名词语中表人名词的类型

《词典》中很多生活中常用的表人名词没有列出,如特征类和亲属称谓类的词就比较少。

(二)各地共用词语的收录需增多

据统计,各华语社区的词语的通用程度很高,但是《词典》收录的比较少。

(三)华语区范围需扩大

《词典》华语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日本、韩国等华语区比较少,而欧洲华语区收录更少。

第六章余论

第一节小结

第二节不足及待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1.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收集《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语中的表人名词,并对其各方面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

2.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相结合。

横向对比各华语区异名表人名词的特点,纵向对比表人名词的发展。

3.共时描写和历时探源相结合。

从共时方面对表人名词进行描写分析,从历时角度对表人名词的来源进行探源。

(三)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

[2]邹嘉彦游汝杰《汉语与华人社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

[4]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辞书出版社,xx年

[5]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语文出版社,xx年

[6]符淮青。《合成词中的指人语素》[m].语文建设,xx年第12期

[7]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8]张小平。《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齐鲁书社,20xx年

[9]刘静。《文化语言学研究》[m].中华书局,20xx年

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篇三

课题名称: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互动中的心灵复活——《复活》人物的一种分析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现状:《复活》向来是人们所喜爱的文学作品,近些年对它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这其中有对其复活主题的研究,对男女主人公心灵复活过程复杂性及复活原因的探究。有对作品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具体研究,对作品中表现的托尔斯泰主义的解剖。有对作品背景及作者所处时代的研究,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秘等等。

课题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对《复活》的研究涉及作品的各个方面,然而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复活过程的研究并没有很强的系统性,不能就男女主人公不同的心灵复活道路给予其联系和比对,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理论提供支持和研究,另一方面是太过聚焦于作品中人物的具体行为和心理表现,不能联系到相关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无法抽象出有价值的成果和结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托尔斯泰的《复活》向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巨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而文本中主要人物的精神复活更是值得反复研究的主题。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心灵复活道路的对比,试通过群体及个人意识的理论构架,对其中人物心灵复活的具体过程进行剖析,形成该理论认知下的另一角度的解读,将复活的主题放置于群体于个人意识的相互关系下加以理解,帮助我们对社会群体环境下个人意识复活的形式与本质有深入的探索。由此对小说《复活》和作者人道主义思想提供别种形式的理论支持,对主体在实际中处理社群及个体关系给予一定启发。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1.研究内容: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结合文本探寻《复活》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表现。首先探寻小说中当时病态社会的群体意识,其次探究男女主人公在各自人生道路伊始坚持的个人意识。引入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互动的理论加以概括阐述。

第二部分尝试阐述群体意识压力下个人意识的妥协,就文本内容展现两人被群体意识同化的过程,以表现群体意识的无形力量。男女主人公在从纯洁走向堕落的过程中,群体意识的作用不容忽视。总结起来看,两者的堕落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意识压力下个人意识的妥协,是个人的悲哀和不幸。

第三,论述群体意识作用下个人意识的复苏与觉醒,表现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积极影响和正面作用。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复活道路是截然不同的。涅赫柳朵夫的心灵复活是个人式的主动的觉醒。然而玛斯洛娃的复活则要复杂得多,更多是依靠所处群体的感召才最终完成精神上的全然复活。相比个人主动的觉醒,群体感召的.形式使其略显被动,但其作用进一步说明了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深层次影响。

第四,论述群体意识中不朽个人意识的存在与表现。涅赫柳朵夫的个人式觉醒,独立于其所处的腐化堕落阶级中的心灵独白和忏悔;玛斯洛娃堕落后的潜存的献身精神重生。这些都是在群体意识作用下未曾妥协的生命自觉和人性光芒,或者说是个人意识在群体意识感召作用发生之前就固有的意识存在,同样是男女主人公个人意识复活的重要因素。

第五,从作家原因分析托尔斯泰对文本的影响。托尔斯泰贵族阶级立场的转变和农民立场的坚持,使其个人意识在当时时代群体意识中的卓尔不凡。作品中所展露的托尔斯泰主义也是其个人意识对其文学创作的指引。

2.预计解决的难题:

1.系统探寻《复活》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表现,从理论角度加以论述。

2.结合作品论证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积极作用,及其相对个人主动式觉醒的深层次影响。

3.理解托尔斯泰贵族立场的转变以及其个人意识在作品中相当程度的表现。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大量相关文献,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例证法: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恰当引入来源于文本的人物作为分析的例证。

3.理论分析法:结合马克思哲学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等理论进行阐释。

技术路线:

1.围绕选题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图书馆资源下载相关图书、期刊;

2.仔细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4.拟定写作提纲;

5.熟悉并把握学术论文的行文规范,开始本论文的写作。

四、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

1、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修完了规定学分;

4、具备了阅读相关中外文文献的能力。

五、进度计划

20xx.12.31下达任务书,指定参考文献

20xx.1.11-1.17调研阶段(毕业实习与实习报告)

20xx.1.17-1.20参考文献查阅、文献综述初稿、拟定论文大纲

20xx.1.21.-2.20完善论文大纲、论文第一稿、翻译外文资料

20xx.2.21-5.20论文第二稿、文献综述定稿

20xx.5.21-5.29论文第三稿(定稿)、检查、文成全部毕业论文材料

20xx.5.30-6.5提交全套毕业论文材料、答辩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人民文学出版社,;

[2](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7]蒋正初.浅析《复活》的心理描写.[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6.(3)

[8]胡敏中.论个体认识的发生.[j].汉江论坛.1990.(7);

[9]维之.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社会科学.(1);

[10]耿正忠.由《复活》所想到的.[j].自贡师专学报..(1);

[11]宋虎堂.浅析玛斯洛娃的精神复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10);

[12]耿长彦.一副精心绘制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j].唐山学院学报..(9);

[15]高玉秋.《复活》中的基督教婚姻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2011.(9)

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篇四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也是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一个重要依据材料,下面是一篇中文系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论《水浒传》中的血腥暴力描写及其文化内涵

二、开题报告内容

(一)选题背景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关于《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例如:1990年第四期山西师大学报上名为《论水浒传的血腥气》一文中写到“小说在表现好汉们奋起抗争、铤而走险的时候,直接地、具体地描写了许多争打斗殴、杀人流血的场面,甚至不加掩饰地描写血淋淋的凶杀和吃人情景,造成了一种浓重的血腥气氛,所谓‘说时杀气侵人冷,讲处悲风透骨寒’第十回。《水浒传》所表现的这类场景,不仅一般人在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即使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绝无仅有,自然引起读者的注意。”还有《水浒争鸣》第九辑中认为“水浒英雄因暴决性格一怒而起的杀人行为,往往只是凭自己品行便判定对方有错对方该死,以自己为标准,随意裁断他人的性命,这种情况下的杀戮行为,往往不甚顾及,也不会在杀戮之前查询对方是否具有该死的恶行,这种杀戮行径,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实在是草营人命。因此我们说,水浒英雄因性格自负及暴决而引起的杀戮行为,虽经种种消解,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还是血腥味。”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而第二期《明清小说研究》中《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问题迪考思考》一文中,认为水浒中产生的血腥暴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语境;二,不能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代替审美评价;三,把血腥残暴喜剧化、戏谑化、公式化。”

(三)初步设想

本文拟在抓住关键词“血腥”,通过从本源到深入的方式,将其来源,发展,表现形式及其过去到现在的内涵变化进行较深的剖析,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四)拟解决的问题

1.把最重要的——“血腥”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2.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三、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层次分析法

从“血腥”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2.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四、论文撰写提纲

1.何为“血腥”

1.1血腥的定义

1.2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1.3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2.《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血腥”

2.1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2.2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2.3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3.此血非彼血——“血腥”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3.1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3.2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3.3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4.结语

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篇五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一选题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本文从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及如何引导中学生欣赏语文教材中语言美出发,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美赏析教学不容忽视,语言美赏析教学对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有着级其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状况

关于这个课题已有很多人做过研究,研究的深度也参差不齐。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多的注重研究语文“人文性”特点,而忽视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忽视了语言美的赏析。如现代教育家朱光潜的美文《咬文嚼字》则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因此本人另辟角度来论述语言美。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主要内容:

1、为什么要引导中学生欣赏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

2、怎样引导中学生欣赏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朗读法,在朗读中欣赏美;在意象中捕捉美;通过比较法的采用来欣赏语言美;在音乐氛围中欣赏;通过生活感悟来体验美。

三、研究思路:

从语文教材、中学生和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阐述引导中学生欣赏教材中语言美的必要性,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引导中学生欣赏教材中语言美的方法。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

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篇六

一、论文题目:论《水浒传》中的血腥暴力描写及其文化内涵

二、开题报告内容

(一)选题背景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 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 《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关于《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例如:1990年第四期山西师大学报上名为《论水浒传的血腥气》一文中写到“小说在表现好汉们奋起抗争、铤而走险的时候, 直接地、具体地描写了许多争打斗殴、杀人流血的场面,甚至不加掩饰地描写血淋淋的凶杀和吃人情景,造成了一种浓重的血腥气氛,所谓‘说时杀气侵人冷,讲处悲风透骨寒’第十回。《水浒传》所表现的这类场景,不仅一般人在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即使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绝无仅有, 自然引起读者的注意。” 还有《水浒争鸣》第九辑中认为“水浒英雄因暴决性格一怒而起的杀人行为, 往往只是凭自己品行便判定对方有错对方该死, 以自己为标准, 随意裁断他人的性命, 这种情况下的杀戮行为, 往往不甚顾及, 也不会在杀戮之前查询对方是否具有该死的恶行, 这种杀戮行径, 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实在是草营人命。因此我们说, 水浒英雄因性格自负及暴决而引起的杀戮行为, 虽经种种消解, 给我们带来的, 更多的还是血腥味。”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 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而2017年第二期《明清小说研究》中《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问题迪考思考》一文中,认为水浒中产生的血腥暴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语境;二,不能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代替审美评价;三,把血腥残暴喜剧化、戏谑化、公式化。”

(三)初步设想

本文拟在抓住关键词“血腥”,通过从本源到深入的方式,将其来源,发展,表现形式及其过去到现在的内涵变化进行较深的剖析,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四)拟解决的问题

1.把最重要的——“血腥”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2.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三、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 层次分析法

从“血腥”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2. 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四、论文撰写提纲

1. 何为“血腥”

1.1血腥的定义

1.2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1.3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2. 《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血腥”

2.1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2.2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2.3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3.此血非彼血——“血腥”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3.1 现代社会 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3.2 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3.3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4.结语

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篇七

这里是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南,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1、论文标题: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指点相结合

2、论文次要观念:

小学是先生写作的启蒙阶段。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局部小先生以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景象。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先生的实践,以教材中的课文爲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征,指点先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停止仿写训练,次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构造特点、言语特征三个方面停止仿写训练,不时进步先生的写作程度,把写作当成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1、研讨现状:

临时以来,作爲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不断是我们教学中的单薄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先生只要13%的先生爱写作文,21%的先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先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先生怕写作文,6%的先生厌恶作文。关于大局部小先生来说,习作真实是“万事扫尾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麼中央起笔,三难是言语干涩不详细,于是“怕”和“厌”的心境油但是生。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

经研讨剖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管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无机的全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严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非常有利于教员指点先生写作。

2、研讨意义:

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无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点先生入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爲作文教学的无效资源,以课文范例爲指点、或让先生触类旁通,或让先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随心所欲,运用自若,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临时训练,就能处理先生作文“难”的成绩了,同时进步写作教学的成效。

选题——查阅材料——写提纲——论文撰写——修正——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进度表:

20xx.4——20xx.5论文选题、定题

20xx.6——20xx.8停止初步伐研,写好论文提纲

20xx.9论文开题报告

20xx.10——20xx.11完成论文初稿,指点教师审阅

20xx.12——20xx.1论文中期反省

20xx.1——20xx.2论文定稿打印

20xx.3指点教师审阅

20xx.5毕业论文辩论

中文开题报告里引用标注篇八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20xx年xx月xx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2023年公司党课心得体会(大全10篇)
    学习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实习或者即将
  • 10-15 元旦贺卡的祝福语(精选8篇)
    在现代社会,环保已经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写环保总结时,可以重点总结自己在环保行动中的亮点和创新,分享给他人。下面是一些环保资源的分享和推荐,希望对
  • 10-15 最新幼儿园消防日活动总结 幼儿园消防日总结(大全8篇)
    考试总结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可以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教师总结,小编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 10-15 最新幸福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课文尊严教学设计(通用19篇)
    公益意味着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难题,共同建设美好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支教项目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
  • 10-15 大班美术好朋友的脸教案反思(精选8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批优秀的六年级教案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大班美术好朋友的脸教案反思篇
  • 10-15 最新大班新年祝福语 老师对大班幼儿新年寄语(汇总8篇)
    答谢词是一种表达我们对他人的感谢之情的方式,它能够让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更加紧密。写一篇完美的答谢词需要注意哪些技巧和方法?通过阅读一些精选的答谢词范文,我们可以更
  • 10-15 2023年点点变线小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模板8篇)
    教案是教师编写教材的基础,能够帮助教师梳理教学内容和结构。看看下面这些三年级教案,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启发。点点变线小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一尝试用对称印画的方法
  • 10-15 2023年去学校的介绍信(通用9篇)
    理想是人们精神追求的源泉,它赋予我们意志力和勇气,使我们勇往直前。理想的写作要有层次感,可以分为理想的起因、理想的追求、理想的实现等部分进行展开。通过阅读这些理
  • 10-15 2023年小学学期总结(汇总8篇)
    通过教师总结,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提升教育质量。以下是一些教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小学学期总结篇一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
  • 10-15 2023年搞笑圣诞节的祝福语(优秀18篇)
    环保宣传,关乎我们的未来和子孙后代。怎样设计一句有力的环保宣传语?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普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创新的环保宣传语给我们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