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课时教学反思(精选5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课时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10-10 23:05:29 作者:影墨 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课时教学反思(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反思篇一

算法你比较喜欢?”在试一试中,也是用三步来解决。所不同的是,例题是求两积之和,这里是求两积之差。但思考的策略不相同,教师在学生解答例题的'基础上,独立列表整理条件,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再独立解答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孩子仍然说不出思考过程来的,这时老师带领导已经过关的学生来帮组强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达到以好带差的效果。

在想想做做的时候,先指导学生认真看图,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根据问题将各种条件整理成表格,并分析问题与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独立解答。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学会跟着老师思路想问题,又能养成独立的解题方法。

第二题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指导解答。最后启发学生根据图中情况再提出些问题并解。第三题虽然与例题和试一试的不同,但学生也能通过列表整理的方法,独立地,认真地用自己的能力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

在第环节中:教师以“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新课环节:教师在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谈谈感受,这里留给学生自学的空间。在这环节中,老师的一句:“你准备从哪想起。让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做到了认真细致。在这题里,学生可以有两种想法,一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要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二是根据桃树有3行,每行有多少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数;根据梨树有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树的棵数,然后求出桃树、梨树一共的棵数。这里老师能让学生独立的回答每步的思考过程。在第二课时里,学生的小组交流不够多,在教案中我们设计了让小组活动交流的时间,但在实际的课程中,这样的活动只有一次,而且质量不高。

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反思篇二

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是小数乘法灵活运用的升华,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能对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进行计算,结合生活中的问题来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设计的情景是我们来到了水果店,然后标注香蕉、苹果、桔子、梨等水果的单价,然后小明带着20元钱去买水果了,给大家时间让大家找出所给条件,构思自己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整个课堂都调动起来了,之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有些同学提出了,3斤苹果要花多少钱?5斤桔子要多少钱?这是针对我们小数乘整数而提的问题,有的提出:1.5斤香蕉要多少钱?4.5斤梨要多少钱?运用我们以前学的小数乘小数来解决问题,有的同学把难度提升了买3斤香蕉和2.5斤桔子要多少钱?买这么多东西20元够不够?面对孩子们有侧重点的问题,我觉得很是感慨,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善于引导,给出一定的'自由思考空间,他们会自己发现很多问题,进而试着自己来动脑解决,这种主动的学,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不再觉得数学总是数字算式那么枯燥,而是觉得数学也是有趣味性,而且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总之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好好设计,注重引导,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

情景教学这样的设计的好处是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那么以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常常引发对数学的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反思篇三

这一课时最关键的是在例一,因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所以在掌握程度上必须把握得当,让学生明确使用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然后再大规模地开展策略的教学,让学生感知一一列举的优点!

对于例二,学生对于这里含有的找规律的知识掌握较好,因此容易上手,可以让学生明确掌握用表格的方法来实现一一列举的策略,后来证明这是对的,用表格的方法,可以将一一列举的策略的优点发挥到最好,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郁老师从家到学校很远,从海门出发依次经过三厂、树勋、万年才到海洪,那我从学校回家时该怎么走呢?(找出地名,倒过来)

2、有a、b、c三个杯子装有水,从a杯倒一些给b杯后,问原来的a杯和c杯哪个装有水多?怎么比?(将b杯的水倒回a杯后,a杯再和c杯比)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1)出示“原来的”两杯果汁,提问:怎样才能让两杯果汁同样多?

(2)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操作,让学生发现甲杯减少了,乙杯增加了,而且甲杯和乙杯同样多。

(3)回顾操作过程,画出示意图,提问: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5)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画图,组织交流展示。小结:“倒回去”是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我们可以很容易知道原来两个杯子了各有多少毫升果汁。你能给这种好办法起个名字吗?(倒推法、逆推法、还原法等等)

(6)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按照解题过程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

(7)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到了以前学的画图,列表等策略,还新学到一种策略,就是——还原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原。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后说说这题数量的变化过程。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个数量变化过程清楚的表示出来。

(3)学生尝试整理,全班交流,出示下图:原有?张——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5)学生尝试,交流,出示下图:原有?张——去掉收集的24张——跟小军要回30张——还剩52张。

(6)学生根据过程独立列式解答。检验答案正确与否,把答案放到题目中顺推,看剩下是不是52张。

(7)如果出现例题中的第二种解法,引导学生通过与第一种方法比较来理解:收集24张,送出去30张,相当于比原来少了6张。

三、应用巩固

1、填一填

练习十六第5题,根据箭头图说说思路与算式。

2、玩一玩

练习十六第10题,用四张扑克牌交换位置,说出交换的步骤与结果,想原来的排列顺序。

3、算一算

书89页的练一练。(25+1)×2=52

改题:若拿出一半少1张,又该怎样列式?(25-1)×2=48

4、找一找

练习十六第3题。

四、小结

1、总结学习的内容。

2、出示《李白买酒》的数学诗,

引导学生用还原法来解决问题。

反思:

1、怎样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的伊始,教师是逻辑地显露与教学有关的旧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牵引?还是充分相信学生,放开空间,让学生调度各自已有经验走向新知学习?在本案例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倒回去”,为后续的自元学习打开了一道思维的闸门,学生按自己的经验去建构知识,数学学习活动就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用数学知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子成龙,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反思篇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由刘和平老师执教的。这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情感,积累经验,获取方法,掌握知识,纵观全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创设一个故事情境,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好处,为接下来替换策略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将策略蕴含在故事中隐喻的表达,使学生在课始之初就进入到了知识的探索之中,自觉的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更有助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投射出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

2、有效的启发与引导有助于学生基本策略的形成

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教者一反传统方法,通过改编例题,引导学生发现例题中缺少条件,进而启发学生补充条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接着教者紧紧抓住“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这个核心条件来思考,促使学生将目光转向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上去,使替换的策略呼之欲出。不能不说是本课的精彩之处。

3、把获得最基本的策略方法与解决问题的经验

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替换策略的形成是在教者的启发引导完全由学生自主创建的',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启发,引导,归纳和整理。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检索出类似的生活经验如啤酒促销,可乐瓶盖的兑换,电子优惠券……有效的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中构建,形成策略,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总之,这节课教者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魅力,使学生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是一堂成功的教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