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论文(实用8篇)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论文(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07:17:17 作者:纸韵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论文(实用8篇)

竞聘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能够促使我们不断完善自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竞聘中,不仅要向面试官展示我们的能力,还要展示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竞聘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篇一

读书笔记是人类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写好读书笔记有利于提高读书效率、提高写作能力及强化读书效果。文章结合中学生不写读书笔记、不会做读书笔记导致阅读效率低、阅读效果差的现状,提出对策,并阐明读书笔记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 读书笔记 问题对策

读书笔记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时,随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阅读所得,而又因每个人的知识量不一样,对于同一读物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笔记的内容也就丰富多样。而不同的内容采用的笔记形式不相同,故读书笔记的异彩纷呈就决定了其相当自由的性质,为学生的自由阅读与自由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读书笔记仅有一种形式

翻看中学生的读书笔记,形式千篇一律,仅是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没有他们自己对摘录文字的理解与思考,这是现今中学生读书笔记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普及,但离开课堂,他们在课外学习中的自主性、探究性精神还剩多少呢?从学生仅有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中可见一二。

中学生对读书笔记的认识大部分源于小学老师第一次布置读书笔记时提出的要求,即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而他们在上了初中、高中后遇到读书笔记作业就条件反射地认为是摘抄文章,可看出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已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中学生就“读书笔记该如何做”这一问题认知的盲区。而某些中学语文老师对收交过来的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也习以为常,没有由这一现象产生问题意识,因而读书笔记仅有一种形式。

(二)读书笔记成了一种形式

教师与学生都流于读书笔记的形式,而未深入其中,共同把握读书笔记的意义所在。

中学生写读书笔记的现状不容乐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书是看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能。”[2]所以,结合相关原因,要解决当前中学生读书笔记的问题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着手,分别采取对策。

(一)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测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时应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多形式写读书笔记,注重多样化及有效性。

1.教会学生正确做笔记的方法

教师在布置读书笔记作业前应告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多种方法及意义所在,使学生“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具体方法有:

(1)摘要式

即读书时摘录阅读中的精彩词句、段落或名人名言等,进行语言积累。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摘录时忠于原文,注明摘录文字的出处如文章的标题、作者等,方便日后使用时查找。

大部分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被动的,他们找本好词好句好段的参考书进行摘抄应付了事,所以老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应力求落到实处,如让学生每天摘抄不得少于350字,且标明文章题目、作者及写明摘抄该段文字的原因。

(2)提纲提要式

提纲式即读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用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或相关内容记录下来。提要式则指纵观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或全书内容。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可通过要求他们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下所读书物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

(3)仿写式

即根据摘抄的句子、段落等进行仿写,或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的阅读。

记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促进有效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之一是积累后能化为己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化为自己的血肉。”故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应一鼓作气,让学生根据自己摘录的句子、段落或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厚的语言知识,又让他们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了写作能力。

(4)心得体会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此方法适用于阅读任何文体。

学生阅读后,以该笔记方法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这必然是在他们已读懂文章的前提下,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运用该方法做读书笔记时切忌空泛议论、无病呻吟。因为写心得的过程建立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评能力等会逐渐提高,而创作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2.认真点评学生的读书笔记

(1)及时检查

教师应按时、及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起到督促作用,让流于“形式”的读书笔记从源头上“终结”。

(2)认真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后,只有这种“需要”被转移成愿望,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力,形成积极的追求,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应及时对他们的读书笔记进行认真的批改与有效的评价,如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指出笔记的不足,以及谈谈自己对同样读物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选择合适时机让学生与大家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收获。这样学生的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读书笔记会写得更加认真,阅读也会变得更加主动,阅读效果也显而易见。

3.鼓励读书笔记与作文相结合

教师在学生会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将写读书笔记与作文相结合。正如宋代陈辅所言:“万卷书谁不读,下笔未必有神。”这说明了阅读和写作不能同步的现象。这种现象目前在广大中学生中仍普遍存在,许多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较多,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情节都很熟悉,但就是因为懒于动笔,阅读所得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所以阅读的成果就无法转化为写作能力,结果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

而学生通过写读书笔记,对文本有了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体悟,这必然推动学生发现“写然后知不足”,教师此时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和思考,形成读、写、思的良性循环,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益处。

(二)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所以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对读书笔记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采取有效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

1.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猎取知识,扩大知识面,所以他们在读书时更多的只是注意写了什么,而不关心作者是怎么写的及为什么这样写的道理,因此很难从读物中受益,也很难从读物中发掘到值得做读书笔记的材料,而阅读水平也很难得到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大部分学生应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保持对阅读本身的积极性,做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2.用有效的方法做读书笔记

部分同学有做读书笔记,但更多的还“只是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或摘录作品简介,少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恐怕更多的受小学阶段读书笔记的要求影响,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得渐多,积累渐丰,阅读的层次也应逐渐提高,因此中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可根据教师的指导采取有效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以逐渐提高自己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而不能阅读时只停留在对语句的表层理解上,对语句的话外音应深入品味、咀嚼,对作品的解读还应力争达到多元化,形成立体感。

做好读书笔记不仅有益于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师在中学生阅读过程中善导,中学生在写读书笔记时乐学,做到古人一直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像韩愈那样“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寡言者必钩其玄”[3]。只有勤于做读书笔记,将写读书笔记当做读、写结合的一种最佳方式,才能打破中学生读书时眉头紧锁、作文时冥思苦想的困境,不吝笔墨,做好读书笔记。

[1]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9:14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

[3]潘新和.高等学校写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34.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篇二

写读书笔记是人类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写好读书笔记有利于提高读书效率、提高写作能力及强化读书效果。文章结合中学生不写读书笔记、不会做读书笔记导致阅读效率低、阅读效果差的现状,提出对策,并阐明读书笔记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 读书笔记 问题对策

读书笔记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时,随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阅读所得,而又因每个人的知识量不一样,对于同一读物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笔记的内容也就丰富多样。而不同的内容采用的笔记形式不相同,故读书笔记的异彩纷呈就决定了其相当自由的性质,为学生的自由阅读与自由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读书笔记仅有一种形式

翻看中学生的读书笔记,形式千篇一律,仅是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没有他们自己对摘录文字的理解与思考,这是现今中学生读书笔记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普及,但离开课堂,他们在课外学习中的自主性、探究性精神还剩多少呢?从学生仅有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中可见一二。

中学生对读书笔记的认识大部分源于小学老师第一次布置读书笔记时提出的要求,即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而他们在上了初中、高中后遇到读书笔记作业就条件反射地认为是摘抄文章,可看出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已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中学生就“读书笔记该如何做”这一问题认知的盲区。而某些中学语文老师对收交过来的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也习以为常,没有由这一现象产生问题意识,因而读书笔记仅有一种形式。

(二)读书笔记成了一种形式

教师与学生都流于读书笔记的形式,而未深入其中,共同把握读书笔记的意义所在。

中学生写读书笔记的现状不容乐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书是看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能。”[2]所以,结合相关原因,要解决当前中学生读书笔记的问题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着手,分别采取对策。

(一)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测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时应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多形式写读书笔记,注重多样化及有效性。

1.教会学生正确做笔记的方法

教师在布置读书笔记作业前应告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多种方法及意义所在,使学生“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具体方法有:

(1)摘要式

即读书时摘录阅读中的精彩词句、段落或名人名言等,进行语言积累。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摘录时忠于原文,注明摘录文字的出处如文章的标题、作者等,方便日后使用时查找。

大部分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被动的,他们找本好词好句好段的参考书进行摘抄应付了事,所以老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应力求落到实处,如让学生每天摘抄不得少于350字,且标明文章题目、作者及写明摘抄该段文字的原因。

(2)提纲提要式

提纲式即读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用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或相关内容记录下来。提要式则指纵观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或全书内容。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可通过要求他们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下所读书物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

(3)仿写式

即根据摘抄的句子、段落等进行仿写,或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的阅读。

记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促进有效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之一是积累后能化为己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化为自己的血肉。”故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应一鼓作气,让学生根据自己摘录的句子、段落或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厚的语言知识,又让他们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了写作能力。

(4)心得体会式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此方法适用于阅读任何文体。

学生阅读后,以该笔记方法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这必然是在他们已读懂文章的前提下,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运用该方法做读书笔记时切忌空泛议论、无病呻吟。因为写心得的过程建立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评能力等会逐渐提高,而创作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2.认真点评学生的读书笔记

(1)及时检查

教师应按时、及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起到督促作用,让流于“形式”的读书笔记从源头上“终结”。

(2)认真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后,只有这种“需要”被转移成愿望,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力,形成积极的追求,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应及时对他们的读书笔记进行认真的批改与有效的评价,如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指出笔记的不足,以及谈谈自己对同样读物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选择合适时机让学生与大家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收获。这样学生的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读书笔记会写得更加认真,阅读也会变得更加主动,阅读效果也显而易见。

3.鼓励读书笔记与作文相结合

教师在学生会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将写读书笔记与作文相结合。正如宋代陈辅所言:“万卷书谁不读,下笔未必有神。”这说明了阅读和写作不能同步的现象。这种现象目前在广大中学生中仍普遍存在,许多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较多,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情节都很熟悉,但就是因为懒于动笔,阅读所得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所以阅读的成果就无法转化为写作能力,结果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

而学生通过写读书笔记,对文本有了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体悟,这必然推动学生发现“写然后知不足”,教师此时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和思考,形成读、写、思的良性循环,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益处。

(二)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所以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对读书笔记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采取有效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

1.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猎取知识,扩大知识面,所以他们在读书时更多的只是注意写了什么,而不关心作者是怎么写的及为什么这样写的道理,因此很难从读物中受益,也很难从读物中发掘到值得做读书笔记的材料,而阅读水平也很难得到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大部分学生应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保持对阅读本身的积极性,做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2.用有效的方法做读书笔记

部分同学有做读书笔记,但更多的还“只是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或摘录作品简介,少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恐怕更多的受小学阶段读书笔记的要求影响,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得渐多,积累渐丰,阅读的层次也应逐渐提高,因此中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可根据教师的指导采取有效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以逐渐提高自己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而不能阅读时只停留在对语句的表层理解上,对语句的话外音应深入品味、咀嚼,对作品的解读还应力争达到多元化,形成立体感。

做好读书笔记不仅有益于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师在中学生阅读过程中善导,中学生在写读书笔记时乐学,做到古人一直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像韩愈那样“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寡言者必钩其玄”[3]。只有勤于做读书笔记,将写读书笔记当做读、写结合的一种最佳方式,才能打破中学生读书时眉头紧锁、作文时冥思苦想的困境,不吝笔墨,做好读书笔记。

[1]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m].北京:开明出版社,20xx:14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

[3]潘新和.高等学校写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534.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篇三

摘要:写读书笔记不利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写读书笔记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读书;写读书笔记会把学生逼上假读书的道路:写读书笔记会影响学生的读书兴趣。

关键词:阅读总量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格式塔完形律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内容主要有童话、寓言、故事及一些长篇名着等。现在,许多学校、许多老师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都采取许多措施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时下,有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却要求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写读书笔记。笔者认为此举不妥。

一、写读书笔记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影响了学生的读书时间。

孩子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学校要学习各门功课,回家还要做一些家庭作业。可供读书的时间本身就不多,如果再让孩子写读书笔记,那读书的时间就更无法保证了。笔者所在的学校,就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栏目比较多,主要包括:书名、作者、好词摘抄、好句摘抄、读后感和读书时间等。据笔者统计,学生写好一篇读书笔记大概需要40分钟。《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总量应控制在1小时,中年级家庭作业总量应控制在半小时。写读书笔记显然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新课标要求,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很显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不利于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是不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

二、写读书笔记会把学生逼上假读书的道路。

读书笔记的`栏目比较多,而时间又有限,老师又抓得紧,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学生就会走上假读书的道路。他们拿到一本书以后,不是急着读,而是急着在其中找一些词语和句子抄下来。再说,小学生也很难判断哪些是好词,哪些是好句。他们只能是胡乱摘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强调指出,阅读活动必须遵循“完形律”――整体性法则:“真正的艺术品中个别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一定的有机因素组合而成的“生气灌注于全体”的系统,它的每一个局部、细节都融合在整体中,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可以游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恰恰是要学生在阅读中置“完形律”和整体关照法则于不顾,只盯住文章的某些局部、片段、枝节,浅层孤立地玩味其好。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文章的整体的立体把握,学生是不可能深入探究文章的深层意蕴和内在魅力的。至于读后感,那更是无从谈起,没读书何来之感呢。最后不是胡编乱诌,就是从课文中胡乱抄几句。孩子们这样做,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笔者以前也曾让学生写过读书笔记,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每天把读书笔记写得满满的,却根本没有去读书,他们这样做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后来我不得不取消写读书笔记。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绝不能让读书笔记束缚孩子的阅读实践。

三、写读书笔记会影响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喜欢读书。而读书笔记则让许多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因为许多学生不喜欢也不知如何写读书笔记。学生害怕写读书笔记,也就害怕读书了。可以说,是读书笔记影响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如夜晚中的烛光,需要百般呵护,是经不住风吹雨淋的。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激发和保护孩子的读书兴趣,而绝不是遏制。

四、写读书笔记是痛苦的,而读书是快乐的。

总之,重视语文积累是必要的,但不能蛮干,不能搞形式主义,方法一定要科学,要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篇四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主题是什么(重要吗?)

2、theory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pothesis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mplication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

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的study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清楚了,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做好读书笔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工具,一篇好的读书笔记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所以读书笔记的结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本人阅读经济管理类外文的经验,做这类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简介

要简要说明作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主要成就、主要书籍、论文和研究方向。

二、当前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

读书笔记开头就应该明确地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或者写作目的,即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理论问题或解释现实问题的。通常的做法,就是简要交代一下文章所追叙的理论线索。这部分的内容单单依靠原文的综述怕是不够,需要作者自己整理。

三、主要观点(mainarguments)

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通常在introduction或concludingremark中就有。

四、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mework)

可以包括两部分:对模型基本假设的介绍,以及基本模型以及相应命题。因为每一个观点的得出,都离不开具体的环境,所以需要了解最重要的几个假设。为了加深理解,了解模型的基本框架也是很重要的。

五、评论(argument)

从学术理论的发展和管理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对论文的价值进行评价,也可以指出论文的应用之处。

六、思考或扩展或者表达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地方(furtherresearch)

这是读书笔记的实质性部分,可以总结一下原文可能的扩展方向,或者展望一下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如果对文章理解较深刻,最好自己能对文章提出一些批评,或者指出其瑕疵。实际上,这才是写读书笔记最重要的目的或收获。

七、参考文献

可以列出与主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便今后查询,也方便别人“按图索骥”。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和读书笔记?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1.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2.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3.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篇五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就是说,阅读时必须记笔记。

撰写读书笔记有哪些作用哪?我的认识如下:

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3、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三点看,教师应重视写读书笔记。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怎样才能把读书笔记写好哪?我的思考如下:

首先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作为老师选择书籍面要广。中外名著、报刊杂志以及教育教学等都应包揽其中,但要选择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好的读物才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

选择好书后,就要把书读懂,这是基础。教师要认真阅读书籍。读懂原文,搞清作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知道作者写书的意图,分清书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注意抓住文章的要点。

接下来就是选择恰当的方法作读书笔记。我认为教师读书札记的内容可不拘一格,可以是批注、摘录式的,也可以是提纲、心得式的等等。写读书笔记时,可根据写笔记的目的、书的类型及自己的习惯,确定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不重在看你写了多少篇,而重在看教师读书笔记的内容,所表现出来的读书反思、读书方法、读书经验和读书目标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写读书笔记都要做到条理化、规范化,力求简明扼要,使用的符号要清楚、统一。对所记的内容要注明时间和出处,还要及时整理分类,使笔记的内容系统化。

另外,作读书笔记还得持之以恒,不能流于形式。

总之,书,是教师的精神食粮。坚持经常性的读书,做好读书笔记,对教师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将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篇六

近几中考试题都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的开展复习工作,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下面就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

一、在这一阶段复习中要充分体现“习、练、透”。

1.习,即温习。在每单元的复习之前,让学生事先依据要求进行温习,例如:要求他们根据考试大纲,温习所学过的知识,整理复习提纲,编写复习资料,各自编写单元或综合试题,互相考查,互相研究解题答卷的技巧,互评试卷的优劣性等等。同时,运用“讲演法”,让学生对现阶段复习进行回顾、思考及提高,以便指导下阶段的复习。所谓的“讲演法”不只是用语言表述,更主要是对复习的总结。

2.练,就是在复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讲解,在每一个单元设计一些针对性强,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练习,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形成严格又精确的思维习惯。运用数字化的处理方式,进行建模训练,学会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抓住事物表象之下的数量关系,提出带普遍意义的数学问题,达到强化、巩固复习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一)练在讲之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二)精讲典型例题,善于举一反三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学业标准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时,要注意例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可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图多用来进行讲解,这样串起来的题目比较多。纵向、横向联系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就比较系统、全面。实现复习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三)用好课本,用活课本

第二轮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侧重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一轮采取专题讲座、综合训练等形式。

分类复习,一一击破

分类复习的依据为内容分类和题型分类两种形式。根据不同要求,对相关内容分门别类的进行综合比较讲解等。下面谈谈题型分类复习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复习课中,特别是在解题教学中,很多内容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概括,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分析一道综合题推理运算论证时,有意识展示数学思想方法的优越性,在哪里体现了数形结合,使问题得到转化,哪里体现方程思想,使运算过程简化,有哪些地方的问题需要分类讨论等等,引导学生不断使用这些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解题方法的学习和指导,提高解题速度。根据题目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可运用下面的口诀:“方程解题应分析,先试分解后公式,b为零时开方做,c为零时化为积”。使学生能准确快捷地找到相关题目的解法,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

3.加强专题练习,特别是“六板块”的复习,设计题组,练为主,精讲精练,并充分利用递进关系的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

例如通过练习,代替抽象的理论概括,从而达到掌握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4.安排难易适中的开放型习题,发散思维。适当选编一些开放型的习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从变化的角度观察图形,从运动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使思维的发展得到锤炼。

第三轮复习:考前训练,综合模拟复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可以从市、县调研试卷、综合练习、自编试卷中精选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评讲。以便把学生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综合模拟复习。

试卷讲评课技巧

讲评前要做到:课前要做好考试试卷的“一统”、“五查”、“三归纳”.“一统”:统计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篇七

摘要:写读书笔记是人类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写好读书笔记有利于提高读书效率、提高写作能力及强化读书效果。文章结合中学生不写读书笔记、不会做读书笔记导致阅读效率低、阅读效果差的现状,提出对策,并阐明读书笔记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读书笔记问题对策

读书笔记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时,随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阅读所得,而又因每个人的知识量不一样,对于同一读物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笔记的内容也就丰富多样。而不同的内容采用的笔记形式不相同,故读书笔记的异彩纷呈就决定了其相当自由的性质,为学生的自由阅读与自由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中学生读书笔记的问题

(一)读书笔记仅有一种形式

翻看中学生的读书笔记,形式千篇一律,仅是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没有他们自己对摘录文字的理解与思考,这是现今中学生读书笔记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普及,但离开课堂,他们在课外学习中的自主性、探究性精神还剩多少呢?从学生仅有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中可见一二。

中学生对读书笔记的认识大部分源于小学老师第一次布置读书笔记时提出的要求,即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而他们在上了初中、高中后遇到读书笔记作业就条件反射地认为是摘抄文章,可看出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已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中学生就“读书笔记该如何做”这一问题认知的盲区。而某些中学语文老师对收交过来的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也习以为常,没有由这一现象产生问题意识,因而读书笔记仅有一种形式。

(二)读书笔记成了一种形式

教师与学生都流于读书笔记的形式,而未深入其中,共同把握读书笔记的意义所在。

二、解决中学生读书笔记问题的对策

中学生写读书笔记的现状不容乐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书是看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能。”[2]所以,结合相关原因,要解决当前中学生读书笔记的问题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着手,分别采取对策。

(一)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测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时应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多形式写读书笔记,注重多样化及有效性。

1.教会学生正确做笔记的方法

教师在布置读书笔记作业前应告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多种方法及意义所在,使学生“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具体方法有:

(1)摘要式

即读书时摘录阅读中的精彩词句、段落或名人名言等,进行语言积累。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摘录时忠于原文,注明摘录文字的出处如文章的标题、作者等,方便日后使用时查找。

大部分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被动的,他们找本好词好句好段的参考书进行摘抄应付了事,所以老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应力求落到实处,如让学生每天摘抄不得少于350字,且标明文章题目、作者及写明摘抄该段文字的原因。

(2)提纲提要式

提纲式即读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用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或相关内容记录下来。提要式则指纵观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或全书内容。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可通过要求他们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下所读书物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

(3)仿写式

即根据摘抄的句子、段落等进行仿写,或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的阅读。

记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促进有效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之一是积累后能化为己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化为自己的血肉。”故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应一鼓作气,让学生根据自己摘录的句子、段落或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厚的语言知识,又让他们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了写作能力。

(4)心得体会式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此方法适用于阅读任何文体。

学生阅读后,以该笔记方法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这必然是在他们已读懂文章的前提下,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运用该方法做读书笔记时切忌空泛议论、无病呻吟。因为写心得的过程建立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评能力等会逐渐提高,而创作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2.认真点评学生的读书笔记

(1)及时检查

教师应按时、及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起到督促作用,让流于“形式”的读书笔记从源头上“终结”。

(2)认真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后,只有这种“需要”被转移成愿望,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力,形成积极的追求,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应及时对他们的读书笔记进行认真的批改与有效的评价,如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指出笔记的不足,以及谈谈自己对同样读物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选择合适时机让学生与大家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收获。这样学生的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读书笔记会写得更加认真,阅读也会变得更加主动,阅读效果也显而易见。

3.鼓励读书笔记与作文相结合

教师在学生会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将写读书笔记与作文相结合。正如宋代陈辅所言:“万卷书谁不读,下笔未必有神。”这说明了阅读和写作不能同步的现象。这种现象目前在广大中学生中仍普遍存在,许多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较多,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情节都很熟悉,但就是因为懒于动笔,阅读所得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所以阅读的成果就无法转化为写作能力,结果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

而学生通过写读书笔记,对文本有了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体悟,这必然推动学生发现“写然后知不足”,教师此时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和思考,形成读、写、思的良性循环,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益处。

(二)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所以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对读书笔记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采取有效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

1.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猎取知识,扩大知识面,所以他们在读书时更多的只是注意写了什么,而不关心作者是怎么写的及为什么这样写的道理,因此很难从读物中受益,也很难从读物中发掘到值得做读书笔记的材料,而阅读水平也很难得到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大部分学生应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保持对阅读本身的积极性,做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2.用有效的方法做读书笔记

部分同学有做读书笔记,但更多的还“只是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或摘录作品简介,少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恐怕更多的受小学阶段读书笔记的要求影响,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得渐多,积累渐丰,阅读的层次也应逐渐提高,因此中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可根据教师的指导采取有效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以逐渐提高自己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而不能阅读时只停留在对语句的表层理解上,对语句的话外音应深入品味、咀嚼,对作品的解读还应力争达到多元化,形成立体感。

三、结语

做好读书笔记不仅有益于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师在中学生阅读过程中善导,中学生在写读书笔记时乐学,做到古人一直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像韩愈那样“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寡言者必钩其玄”[3]。只有勤于做读书笔记,将写读书笔记当做读、写结合的一种最佳方式,才能打破中学生读书时眉头紧锁、作文时冥思苦想的困境,不吝笔墨,做好读书笔记。

参考文献:

[1]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m].北京:开明出版社,20xx:14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

[3]潘新和.高等学校写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534.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篇八

眼看递交读书笔记的时间到了,我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狂写了三篇读书笔记,感触颇多,总结一个字:好!

其实平时读的书真的不少了。可是仔细想来,很多书的内容都忘记了,有的书当时很有启发,可过几天就连书名都想不起了。最近一段时间读的书也不少:三十六计、世界是平的、曾国藩、明朝的那些事儿等,尤其是投资理财方面的,看了张茵、王永庆等的传记,还有投资理财专家刘彦斌的书,但看归看,内心有启发的也不少,可到最后都如灵光一现,闪过去了就没了。这两天写了三篇读书笔记,有些灵光的东西得到了加强,感触更深刻,好处还是大大滴,以后要坚持,写不出具体的感触也要把名言锦句记下来,即使费时也要坚持。

仔细想来,写读书笔记,在我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候老师要求记日记,同学们今天说帮谁家的奶奶找羊,明天说帮哪个爷爷牵牛,反正就是些无中生有的事,写起来也没什么味道。当时我也想不出什么好的题材来,便摘抄作文书上的内容,没想到抄来抄去还抄出名堂来了。每次作文,那些优美的句子把假的写得跟真的一样,老师还当做范文在班上念呢!人就是受不得表扬,老师越念我越来劲,后来我对写作的兴趣便这样产生了,并让我终身受用,我现在的饭碗便是那时候捡起来的.呢。

摘抄的兴趣我一直保留到大学时代,本子都写了好几个,闲来无事便翻翻,每次写大块头文

1.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加强记忆

做读书笔记能够帮助读者克服头脑识记和储存知识的局限性。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为了写《李自成》,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从各种书刊上摘录了大量的文章,又做了50万张卡片。由此看来,通过做读书笔记,可以弥补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忘掉所记忆内容的许多细节这个缺陷。另一方面,怎样保持记忆的最佳效果呢?那就是经常复习,通过做读书笔记,可以使读者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要复习的内容,既准确, 又便于查检,集中精力复习,增强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道理就在这里。

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理解、消化你所学到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对读物内容如果理解得越透彻,体会越深刻,读书笔记做得越好,则记忆也越牢靠。所以说,做读书笔记有助于记忆。在阅读时,通过做读书笔记,可以把读者所读的零散、片断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编成知识网,能够有条理地记忆,提高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2.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读书笔记是读和想的产物。在对读物内容深刻理解过程中,我们所做的读书笔记,不是字字都记,事事都记,而是把那些最好的、最精彩的、对自己最有用的部分记下来。做笔记时要有强烈的目的性和意识性,深入思考问题,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使阅读更加深入,提高阅读的效益。

3.写读书笔记有助于阅读注意力的集中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