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最新婚恋观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最新婚恋观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10-01 17:26:45 作者:温柔雨 最新婚恋观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婚恋观调研报告篇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西方婚恋观传入我国,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的婚恋观又是如何?近日,我校城南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的学生参与、进行了一次“关于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探索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价值判定标准和特点。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我系共有105人参加了此次调查,包括大一至大三的,其中男生占58.10%,女生占41.90%。问卷主要涉及到恋爱观、性观念、婚姻观、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对策4个方面。

婚恋观调研报告篇二

9月23日,中国最大的婚恋交友运营平台世纪佳缘发布了第五期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围绕中国单身男女对同性恋现象认知与态度展开了调研。世纪佳缘此次采用在线调研的方式,同时结合与中科院联手打造的“懂你”系统数据,对全国32个省份的单身男女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有效样本83250个。

80后对同性恋支持率最高

随着国人观念的开放,同性恋已经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一些同性恋人群也开始勇敢的走到阳光下来,但是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90后对同性恋的态度更加包容和开放,但世纪佳缘此次调查发现,对待同性恋问题,90后是“伪奔放”,80后才是对同性恋支持率最高的人群,且女性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男性。

数据显示,在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调查中,80后对同性恋现象持支持态度的占比近40%,而90后占比仅有31%,而女性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更加包容,支持同性恋的女性近三成,占到27%,男性则仅为14%,女性几乎是男性支持率的一倍。

全国各地区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北京、河南、河北的男性对同性恋的支持率最高,而在广西、浙江、上海的女性对同性恋现象支持率最高。

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80后对同性恋的支持率比90后高,主要是因为80后的感情观要比90后更加成熟,相对于90后敢爱敢恨的性格而言,80后对待感情要更加沉稳和包容,也就更能接受和理解同性恋的行为,“90后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表现的比较两级分化,整体上没有80后态度的平稳”,张佳芮分析道,“而女性对待感情的感性和男性对待感情的理性,使得女性更能从情感、感性层面去接受和支持同性恋群体,所以女性总体对同性恋现象的支持高于男性”。

接受同性恋却反对同性婚姻?传统观念影响深远

“同性恋现象我觉得能够理解和接受,但是不能接受同性婚姻合法化”,来自南京的80后小伙小亮说道,“虽然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通过了这一法律,但是在中国,同性婚姻合法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中国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且同性结婚对于家族里面的亲人长辈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能接受同性恋却不能接受同性婚姻?在单身男女里面,像小亮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世纪佳缘调查显示,当问到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看法时,无论男女,反对的比例都要较单纯的反对同性恋的高,男女分别高出7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反对的比例达到了35%,女性占比18%,男性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比例依然高出女性。

数据显示,现阶段同性恋和同性婚姻难以被接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有79%的男性和85%的女性表示“传统观念和世俗的眼光是制约自己接纳同性恋的主要因素”,而37%的女性和27%的男性则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新的观念,接纳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同性恋群体过于私密,缺乏和外界的交流和沟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张佳芮表示,无论是对同性恋的反对还是对同性婚姻的反对,主要原因还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宗接代”的思想影响深远,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更是根深蒂固,而同性恋现象恰恰违背了这些传统,被很多人认为是对道德和伦理的挑战。“虽然现在勇敢的走在阳光下的同性恋越来越多,但为了避免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很多同性恋仍然会选择隐瞒或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同性恋群体对于外界来说仍然是一个神秘的群体,他们不愿意向外界去敞开心扉,这样就造成了更多的误解和歧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张佳芮说。

山东男最支持同性婚姻北京女最能接受同性恋朋友

“我觉得同性恋是可以理解的,同性婚姻也能接受,同性恋应该在婚姻法上享受跟异性恋同等的待遇”,来自山东济南的小磊告诉记者,面对是否接受同性婚姻的问题,世纪佳缘调查发现,直爽粗犷的北方爷们比温柔细腻的南方男性更能接受,其中山东男性最能接受和理解同性婚姻。

数据显示,35.6%的山东男人能接受同性婚姻,而全国男性对同性婚姻的支持率仅为17%,山东男性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张佳芮表示,这与北方男人豪爽、耿直的性格相关,“北方爷们普遍比南方男人性格直爽,这使得他们更能尊重别人的选择,不会过多的约束和在意身边人的情感选择,而且北方传统观念整体也要比南方弱,特别是山东男人一向以憨厚老实出名,他们更能理解和接受同性恋群体”。

虽然对同性恋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如果身边亲密的朋友是同性恋时,人们往往会流露出和对普通人不同的想法和态度。当遇到身边的朋友是同性恋时,男性多表示不能接受、试图帮助朋友改变性取向的比例接近一半,占到47%,而接近半数的女性表示理解并接受这样的朋友,其中北京女性最能理解和接受朋友是同性恋。

有49.3%的北京女性能接受身边的朋友是同性恋,高出全国平均值的46%。平时性格大大咧咧的北京大妞在对待同性恋问题上比其他地区的女性更成熟和细腻。“北京女孩别看性格大大咧咧,但从小生活在皇城根儿下,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程度都要比其他的地区的更快,而且在大城市,同性恋现象也比其他城市的多,所以相比较而言,北京女孩也就更能接受和理解朋友是同性恋的事实”。

学历越高对同性恋的认知越高

同性恋是先天基因决定还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是正常的情感抉择还是一种扭曲的心理状态?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人对同性恋的认知和形成原因有着不同的理解。

世纪佳缘数据显示,近一半的男性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变态的心理扭曲,但一半的女性却认为同性恋是正常的情感抉择,男女对同性恋认知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对同性恋现象接纳程度上的差异,同时学历的高低也影响着对同性恋的认知,学历越高的人群,对同性恋现象的认知越高。

无论男女,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大多认为先天和基因是形成同性恋的主要原因,其中32%的男性和34%的女性同意这一观点,本科学历的人群则多认为同性恋的形成主要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在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中更多的人倾向于“异性恋情感受挫,对异性失望”这一因素。

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都曾对同性恋的形成因素进行过研究,其中遗传因素和后天家庭环境因素是目前认为同性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张佳芮表示,学历高的人群对同性恋的认知越高,也越能理解和包容同性恋群体。“同性恋群体经常会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特别是周围人的歧视会让他们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对于周围的普通人来说,了解同性恋的形成原因,提高对同性恋的认知,才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同性恋人群,才能理解和包容他们”。

南京女对同性恋的认知度最高成都男最不能接受同性恋

在对全国32个城市的调查中,男性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和认知程度都比女性低,其中南京女性对同性恋现象先认知度最高,而成都男性则是全国最不能接受同性恋现象的人群。

数据显示,高达61.4%的南京女性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抉择”,不会歧视同性恋行为,相反的,成都男性却是全国最不能接受同性恋的`人群,有近一半的成都男性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变态”,同时成都男性对同性婚姻持反对态度的比例也达到了40%,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我虽然尊重同性恋人群,但很不能理解这种行为,更不能接受身边的的朋友是同性恋,这样会让我感觉很奇怪,没有办法正常的和ta相处”,来自四川的王先生说道,王先生毕业之后一直在上海工作,相比呆在老家四川的朋友,王先生对同性恋现象已经能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了。对此,张佳芮表示,对同性恋现象的认知主要是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生活节奏较慢,传统习俗和观念相对保存的比较好,所以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要低于北上广等大小城市”。

上海女对同性恋包容度最高超七成广州男反对同性恋

虽然同性恋群体在中国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大众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也在慢慢提升。世纪佳缘数据显示,在单身女性中,广西、浙江、上海地区对同性恋的支持率最高,尤其是上海的女性,支持率高达32%,对同性恋的包容度全国最高,而在单身男性中,经济发达的广州却有超七成的男性反对同性恋。

除了对同性恋的支持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面对“如何看待身边的同性恋”这个话题时,上海女性的接受率也高达54%,在另一个层面上体现了上海女性对于同性恋的高接受度。

与上海女对同性恋的态度不同,广州男身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一直给人“时尚”、“潮流”的印象,但对同性恋这一话题,广州男性却表现出较为保守的态度。数据显示,广州有接近七成的男性对同性恋持反对态度,在“发现身边好友是同性恋”这一话题中,仅有23.6%的广州男性表示出“理解并接受”,29.1%的广州男性表示“交往中有心理障碍”,26.4%的广州男性试图改变其性取向,20.9%的人表示“完全无法接受”。

对此,张佳芮表示,作为中国最西方化的城市,上海相比其他城市对同性恋的现象接受度更高。而在对待社会舆论以及争议性话题上,女性同胞往往要比男性同胞体现出更多的包容性,极少讥笑怒骂,所以这次报告显示的上海单身女对同性恋包容度最高也算是意料之中。而广州虽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但对婚恋问题却一直保持较为传统的观念。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同步带来强烈的文化冲击,但广州的地域性文化却得到较好的保留,这使得广州男性婚恋观的形成会受到传统地域性观念的影响较深。

婚恋观调研报告篇三

昨日傍晚,汉中中心广场,大家被一个用蜡烛摆成的燃烧的“心”吸引,原来是有人在求婚。

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出现了,他和朋友们翘首等待女主角。随着人们的惊呼,一个白衣美女在朋友的陪伴下走到人群边。小伙子单膝跪下向女孩求婚,说“嫁给我吧!”时,周围响起一片掌声,大家都喊:“嫁给他吧!”随后,小伙子给女孩子戴上戒指相拥离去。据了解,小伙子姓吕,在汉中工作,他想在情人节前夕求婚给女友一个惊喜。华商报记者 王警 摄影报道西安10对情侣“爱情约跑”

华商报讯(记者 王卫平)“奔跑吧,亲爱的。”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10对情侣奔向西安盛龙广场的各个角落,寻找他们的亲密照片。2月13日晚,由华商网发起的“上头条之——寻找陕西最佳夫妻相情侣”的活动上演,10对很有夫妻相的情侣在游戏里表现出了浓浓的爱意。

据介绍,2月3日~10日期间,华商网、华商网微信多平台联合发起,情人节上头条——寻找陕西最佳夫妻相情侣活动,一经推出便有近千名网友参与。

11日,主办方在其中挑选了最有夫妻相的10对情侣,邀请他们在情人节前一天参与由华商网、华商论坛,华商情感主办的情人节“爱情约跑”活动。参与者不仅能上华商网头条表白,还有五星级酒店的烛光晚餐、以及价值3800的情侣摄影等超级大奖相送!

今年大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邓超等人潜入美术学院寻找装有线索密码的盒子,13日,相似的一幕在西安盛龙广场上演。每对情侣的合影被分别设计成6块,装进72个写有自己编号的盒子内,象征你是我的“亲(7)爱(2)的”,盒子被放在广场内的各个店内,参赛的情侣,需要在半个小时内集齐自己编号的合影拼图。开启爱情密码。这个游戏被定义为——爱情约跑·寻爱。结果,最先将合影拼完的情侣仅仅用了十几分钟时间。

除了寻爱,情侣们还进行了猜词测默契度的“知爱”,由一方描述词语的意思,另一方猜。最有意思的是“抢吻”,在一个绳圈的10个方向又套了10个绳圈,10名男士将圈套在腰上,分别朝外拉,他们的情侣就站在一米开外,男士需要在对抗中向女友靠近,女友用涂上浓重口红的嘴巴在男友脸上印唇印,结果最厉害的是8号女士,她在男士脸上印上了13个嘴唇印。随后,还进行了背女士大赛,看谁背着女伴下蹲次数最多,9号情侣在约2分钟时间内下蹲了42次夺魁。

婚恋观调研报告篇四

中国法律规定,年龄满18周岁的公民为“成人”。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超过一半的人(51.09%)在18岁之前(含18岁)发生了人生中的初恋。值得关注的是,从家庭背景方面来看,父母存在感情问题的家庭孩子初恋时间更早。离异未再婚、离异且一方再婚、离异双方再婚、分居家庭孩子的初恋年龄都在16岁及其以下。而父母感情状态良好的家庭孩子第一次恋爱年龄都接近17岁,相对较晚。

调查数据显示,博士的平均恋爱次数是6.87次,高居榜首。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博士中,常被人们调侃的女博士的'恋爱次数更高,平均为7.12次。

另外,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对象中,从年龄划分,80前人群性行为发生年龄较晚,90后第一次性行为时间则发生较早,平均是19.78岁,95后则更早,平均在17.71岁。但不同年代人群的第一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与年龄呈现负相关,70前人群避孕意识较低,仅20%的人采用避孕措施,85后、90后则在40%左右,而95后却有35%的人采取避孕措施,可见较年轻者的避孕意识相对较高。

婚恋观调研报告篇五

2014年,中国男女结婚率不断下滑,离婚率却逐步攀升,“男神”、“女神”被妖魔化,“90后”也步入被催婚的行列,传统的婚恋观再次受到新观念的严峻挑战,2月10日,国内最大的婚恋交友运营平台世纪佳缘正式发布了《2014-2015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针对中国单身男女的恋爱观、性爱观、生活状态及习惯进行了深入剖析,全面展现了当代中国男女的婚恋观状况。

本次报告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部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苏州、厦门、沈阳等城市举办了20多场单身座谈会进行定性研究,邀请各地单身男女典型代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择偶态度、及择偶经历,同时利用世纪佳缘与中科院心理专家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个婚恋智能匹配系统——懂你婚恋智能匹配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1605214人参与测试,通过严格的审核,最终共抽取128982个样本进行分析,样本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

90后“伪奔放”70后“伪保守”

“非主流”、“任性”、“垮掉的一代”、“奔放”……这些都是贴在“90后”身上的标签,谈起90后的爱情,很多人也许会脱口而出“早熟”、“不负责任”,但世纪佳缘调查发现,跟70后、80后相比,90后的爱情观却最为保守,90后的奔放属于“伪奔放”。

在能接受闪婚的群体中,占比最大的不是以“任性”、“奔放”著称的90后,而是以70后和70前的年龄群体为主,其中70后单身男女接受“闪婚”的比例最大,男女占比分别达到63%和55%,其次是70前占比分别为58%和47%,排名第三的是80后,90后同意闪婚的比例最小,只有29%的单身男和18%的单身女能接受“闪婚”。

不仅对待“闪婚”问题谨慎,同样对待性的态度,90后也是最为保守的群体。世纪佳缘对单身男女性爱观的调查中发现,年龄越大的男性对性的态度越开放,越希望配偶在性方面“经验丰富”,其中90后在“希望配偶在性方面擅长和开放”的问答中所占的比率最小,特别是单身男性仅占17%。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上,男女差异较大,男性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普遍高于女性,近80%的男性赞成婚前性行为。按年龄段来分,无论男女,年龄越大越开放、越赞成婚前性行为,其中90后对婚前性行为的赞成比例最小,相比于70后近50%的单身女性赞成婚前性行为,90后单身女性只有28%赞成,90后男性赞成的比例也大大低于70后和80后。

看似“任性”、“叛逆”的90后,对待“闪婚”和性的问题表现的最为谨慎。对此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90后的爱情观是最为保守的,与其说90后“奔放”、“任性”,不如说90后对待感情成熟,“90后是被标签化的群体,网上对90后的评价大多都是表面的并不能代表真正的90后精神”张佳芮说,“90后的任性表现在感情里就是敢爱敢恨,90后的心态相比于70后和80后的确更为开放,但他们也有自己坚守的底线和原则,在对待闪婚问题和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就证明了这一点,90的恋爱观更为保守,因为他们爱的更为纯粹、不随便”。

“宅”成单身罪魁祸首收入越低越爱“宅”

“宅男”、“宅女”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网络词汇,何谓“宅”?网上最新的解释是:除了工作之外,基本足不出户,生活圈子狭小,很少与人面对面交流,通俗点说就是吃、喝、拉、撒、玩全在家里进行的人。网上所说的宅男宅女多是单身男女,而世纪佳缘调查报告显示,“宅”正是广大单身男女被剩下的主要原因。

收入越低学历越低越爱“宅”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社交是需要一定费用的,收入越低能负担的社交费用就越少,这也会导致低收入、低学历人群喜欢“宅”在家。

来自北京的小李今年29岁,至今没有女朋友,被同事称为“技术宅”,小李是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平时上班时每天都是对着电脑写代码,下班也没什么兴趣爱好,朋友也不多,只能呆在家上网,“去年国庆一周的假,除了跟家人出去吃过一顿饭之外,就再也没有迈出家门一步,看着同事纷纷子朋友圈里秀旅游的照片,自己心里也很羡慕,但自己一个人好像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一时半会改不过来”,谈起自己的“宅”生活,小李说道。

对此张佳芮表示,“喜欢宅”并不是技术男的专利,大多数单身男女都有这个特点:“死宅”,周末或假期一个人呆在家里上网,不愿出去参加任何活动,甚至连吃饭都叫外卖,不会主动去结交朋友,“因为单身所以宅在家”这是很多宅男宅女的借口,“宅”才是导致单身的主要原因,“想要脱单,宅男宅女们首先要走到阳光下来,要多参加户外活动,结识新的朋友,这样才有可能遇到适合自己的人,这是实现脱单的第一步”,张佳芮说。

男人不爱女强人男神、女神新画像出炉

看见自己心仪的对象,人们免不了会大呼一声“男(女)神”,但“神”的形象到底如何?是长发飘飘、笑容迷人的萌妹子,还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长腿欧巴?在感情的世界里,就算你颜值爆表也不能任性的自封“男神”“女神”,世纪佳缘调研数据为“男神”、“女神”画了一幅新的画像,颠覆了传统“男(女)神的形象。

调查报告显示,有52%的男性喜欢直爽的异性,32%的喜欢个性安静的女孩,65%男性希望配偶会做饭,64%期待女性在相处中是“主动型”,同时近50%的男性希望配偶是“有点小个性”的可爱女孩,49%的男人希望找“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完美妻子,28%男性希望找温柔贤惠顾家的配偶,且收入越高越想找顾家的妻子,而对于能干、有魄力的女强人类型,多数男人表示“不喜欢”。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男性喜欢直爽、安静、有点小个性的可爱女人,而对于长相、身材的关注并没有预期中的高,婚姻里,颜值高不代表就是女神,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性格。

男神的画像也不同于以往的形象,此次在“女生最喜欢的男人”选项中,直爽、爱运动、会做饭的男性被封为“男神”,其中80%的女性喜欢性格直爽的男性,70的女性希望另一半会做饭,80%女性希望找重事业、重家庭,出外能赚高工资,进家能换尿不湿的完美男人,7%的女性希望找居家好男人,而对于那些长相英俊的长腿欧巴,在现实的婚姻中并没有那么受欢迎。“两人结婚还是更看重对方的性格一些,身高长相毕竟只是外在的东西,年轻时也许会对帅哥犯花痴,但结婚还是要找个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来自江苏的徐小姐说道。

张佳芮表示,婚姻远远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婚姻不像恋爱,需要面对的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外貌在婚姻中并不起决定作用,男人女人都不会找个花瓶当伴侣,同样的女人也不需要找个花瓶当老公,在婚姻里,不论长相如何,只要满足自己条件的,都是男神女神”。

离婚率逐年上升80后不善“修补婚姻”

根据2013年中国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结婚对数1347万对,离婚对数350万对,粗离婚率为2.59‰,粗结婚率为9.9‰,离婚对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增长势头超过结婚对数的增幅,预计2014年结婚对数1317万对,离婚对数357万对,2014年的结婚对数将低于2013年,离婚人数却直线上升,其中80后最不善“修补婚姻”。

从2013到2014,“一生一世”的流行语寄托了人们对白头到老的祝愿和期盼,然而离婚数却逐年递增。世纪佳缘调查报告显示,离婚的人群中80后成为了主力军。如今,80后渐渐都步入而立之年,走向婚姻的殿堂,可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与老一辈不同。他们自立、自强,个性鲜明,对于工作压力以及日常的家务琐事等方面的处理都特立独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80后”的离婚理由也很雷人:女方不会做家务;男方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闪婚”之后发现相互了解不够……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分析,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感情破裂、性格不和、第三者插足成为离婚的三大原因。

“现在的年轻人对待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解决而是逃避,跟我们这一代完全不同,婚姻出了问题要修补而不是扔掉。”刚刚和老伴庆祝了30年结婚纪念日的认为沈阳刘先生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对婚姻抱有更严肃态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