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大班美术灯笼教案(优质14篇)

大班美术灯笼教案(优质14篇)

时间:2023-12-10 06:38:06 作者:曼珠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展望:通过本次教学,为今后的艺术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教学资源。

挂灯笼大班教案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幼儿剪纸灯笼、5以内加法算式题。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4=5,4+1=5,2+3=5,3+2=5。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2”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

例如“一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5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1盏大灯笼等于五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认读交流。

1、认读每一串灯笼下面的算式题。

2、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4、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表示3盏圆灯笼加上2盏方灯笼等。

【活动延伸】。

1、生活中的算式题。

2、思考:3+2=5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3、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大班美术灯笼教案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看图示折纸,先折“双三角”再折出灯笼。

2、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1、人手一张彩色方形纸;颜色有红、黄、绿等。

2、操作卡片《灯笼》折纸图示1份,半成品1份,未吹气成品1份,装饰好的灯笼一只。

3、彩色长纸条、剪刀、浆糊、棉签、颜料。

导入活动—幼儿学习折叠方法—幼儿操作—评价活动

教师:国庆节时,小朋友们在大街上看到挂在店门口那圆圆胖胖的是什么?

(1)出示折纸图示,明确图上各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2)幼儿按操作卡片图1、图2、图3折好:图1把正方形纸对角折成三角形;图2、图3把两只尖角分正反对准直折成正方形。

(3)教师出示半成品讲解并演示图4“双三角”的折法:一只手插入中间,另一只手对捏两道边后,用手抹平就成图4下面继续图5、图6、图7折成图8,教师再拿出没吹气的灯笼示范吹气的方法。

(1)教师:请大家开始折双三角,折好再按图5、图6、图7折成图8.折的时候注意折边要整齐,每折好一个步骤都要用手把纸抹平,全部折好后,再用剪刀把长条纸剪成细丝状,贴在灯笼底部,上面贴两根细纸条作为挂的`带子,吹好气以后再把上面的两根细纸条连接贴好。

(2)请小朋友用颜料、棉签,给灯笼轻轻画上好看的图案。

(3)幼儿操作,教师辅导。

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折纸,并指导幼儿粘贴,注意粘贴的部位并保持整洁。

把做好的灯笼悬挂在窗台上,让全体幼儿来欣赏,找出折得好或装饰得好的灯笼,让幼儿说出喜欢哪一个,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较高,当教师示范吹出灯笼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新奇,还给与教师鼓掌,也由此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根据图示一点一点的进行活动,而能力弱的则需要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但是整个活动能进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础上能有创新,将灯笼变成了话筒。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灯笼》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看图示折纸,先折“双三角”再折出灯笼。

2、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1、人手一张彩色方形纸;颜色有红、黄、绿等。

2、操作卡片《灯笼》折纸图示1份,半成品1份,未吹气成品1份,装饰好的灯笼一只。

3、彩色长纸条、剪刀、浆糊、棉签、颜料。

导入活动—幼儿学习折叠方法—幼儿操作—评价活动。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国庆节时,小朋友们在大街上看到挂在店门口那圆圆胖胖的是什么?

2、引导幼儿学习灯笼的折叠方法。

(1)出示折纸图示,明确图上各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2)幼儿按操作卡片图1、图2、图3折好:图1把正方形纸对角折成三角形;图2、图3把两只尖角分正反对准直折成正方形。

(3)教师出示半成品讲解并演示图4“双三角”的折法:一只手插入中间,另一只手对捏两道边后,用手抹平就成图4下面继续图5、图6、图7折成图8,教师再拿出没吹气的灯笼示范吹气的方法。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请大家开始折双三角,折好再按图5、图6、图7折成图8.折的时候注意折边要整齐,每折好一个步骤都要用手把纸抹平,全部折好后,再用剪刀把长条纸剪成细丝状,贴在灯笼底部,上面贴两根细纸条作为挂的带子,吹好气以后再把上面的两根细纸条连接贴好。

(2)请小朋友用颜料、棉签,给灯笼轻轻画上好看的图案。

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折纸,并指导幼儿粘贴,注意粘贴的部位并保持整洁。

3、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把做好的灯笼悬挂在窗台上,让全体幼儿来欣赏,找出折得好或装饰得好的灯笼,让幼儿说出喜欢哪一个,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较高,当教师示范吹出灯笼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新奇,还给与教师鼓掌,也由此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根据图示一点一点的进行活动,而能力弱的则需要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但是整个活动能进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础上能有创新,将灯笼变成了话筒。

幼儿行为基础。

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折纸的兴趣也比较大,能够认真折纸,但是对于看图示折纸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他们的灵活度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小百科: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挂灯笼大班教案

目标:

1.比较灯笼的不同特征,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习5以内的加法。

2.通过挂灯笼活动,知道灯笼是我们中国人喜庆时特有的饰物。

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各种灯笼,加法卡片若干。

过程:

一、说说灯笼。

出示灯笼,讨论:什么时候你看到灯笼?为什么大家喜欢挂灯笼?

小结:在中国的许多喜庆的节日里,例如马上就要来到的国庆节。大家都喜欢挂灯笼,因为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看上去特别的热闹。

二、比比灯笼。

出示不同的灯笼:

提问:这些灯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颜色、大小、花纹等)。

小结:在我们中国,人们制作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灯笼在节日里装扮着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的美丽。

1.出示式题卡及其挂着的灯笼。

小结:2了红灯笼加上3个黄灯笼,一共是5个灯笼。可以用算式2+3=5表示。

讨论:2+3=5,1+4=5。这根绳子上挂了几个灯笼?为什么挂5个?

小结:原来同样5盏灯笼可以用不同的算式题表示。

2.个别幼儿操作。

按照画面上的式题,在绳子上挂灯笼,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操作。

看!城墙上的灯笼要挂起来,请你们一起来帮忙。

师巡回指导: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的加法题目找到相应答案的灯笼,将它挂起来。

四、交流分析。

1.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是怎么挂灯笼的。

1)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2)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2.找找有没有挂错的灯笼?错在哪里?怎么挂?

3.拓展:想一想,一道算式题中,将5个灯笼怎么样排列才会好看。例如:aabaa或ababa等,并将它们布置成不同的样式。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福灯笼》

1.学习制作简单的福灯笼,并进行装饰。

2.喜欢参与手工活动,体验制作福灯笼的快乐。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1.彩色纸、剪刀、丝带、胶棒等。

2.教师自制福灯笼一个。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过几天就是元旦了,你们想把我们的教室装饰得漂漂亮亮的吗?

1.教师出示自制的福灯笼。

2.引导幼儿讲述制作灯笼的步骤。

3.教师讲解、示范制作灯笼的方法。

(1)先在长方形的纸上进行装饰。如:纸的上下两条长边进行装饰。

(2)将长方形的纸围成一个圆柱体或者折成长方体、三棱柱,并将对边粘贴牢固。

(3)用彩纸做成小穗头粘贴在灯笼的底部。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正确使用剪刀。

(2)注意满足个别幼儿的需要,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一起将幼儿自制的福灯笼悬挂在教师中,装饰节日的教室。

为了迎接元旦,班级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灯笼。每个班级张灯结彩,贴对联,挂“福”字,挂灯笼。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对灯笼还是很熟悉的,对于这次的水粉写生画“新年灯笼”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的。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观察和欣赏各种灯笼,能共用水粉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灯笼造型并且能够大胆选色,尝试用水粉平涂或点彩的方法装饰灯笼。活动开始,请小朋友们谈谈过新年需要什么来装扮教室,孩子们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主题。有红色的小猫咪灯笼,有圆形的小熊灯笼,还有圆形的大红色灯笼……这些都是孩子们最近在教室里观察得到的印象。当我说,“我们今天来画灯笼”时,孩子们的眼睛闪烁着兴奋与欣喜。第一环节出示灯笼时,由于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动物的灯笼上而忽略的传统的花灯和大红灯笼。这个环节应该传统的灯笼放一桌,小动物造型的灯笼放一桌,让幼儿区观察。这是我被我忽略的问题。在灯笼的组成部分孩子们都说出了这些灯笼的基本特征,但是唯一的共同处(都有灯笼穗和手提)由于我的提问方式不够白话,孩子们可能没有听懂,都没有回答上来。在第三环节孩子们在作画的过程中都能运用蘸一蘸,舔一舔,涂一涂;蘸一蘸,舔一舔,点一点的方法去画自己喜欢的灯笼,但是由于第一环节忽略了灯笼的共同特,所以有两名幼儿在画好的小动物灯笼后又添加了太阳,草地等东西,这是没有预料到的。在最后讲评的环节也没有给予间接的`否定让幼儿说出这两幅作品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而是一再强调了动物造型灯笼的特点。

本节课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为以后的水粉绘画活动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以后的课程中应该做到教师是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导者,观察者,要善于发现、捕捉孩子的经验、信息,适当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使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此外,老师也要信任孩子,能大胆的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交流、争论、质疑。另外要让幼儿多多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

挂灯笼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看算式题挂灯笼,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2、通过挂灯笼游戏,感受节日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挂灯笼》ppt;

2、垫板每人一块,每个垫板上有5以内算式题一道;

3、各式灯笼每人三条。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师:“我们这个月10月1日,过了什么重要的节日啊?”

师:“在国庆节的那天我们大街上或者在屋檐上都会挂哪些东西显得喜气洋洋?表示我们在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呢?”

小结:我们在庆祝节日的时候,都会挂上表示喜庆的灯笼来表达我们的快乐。

二、看算式题挂灯笼。

师:“你们瞧,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什么啊?我们今天也把这些漂亮的灯笼挂起来,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更美丽,好吗?”

教师逐一演示ppt:

(1)观察5个灯笼(第一张ppt):

提问:这里有几个灯笼?这些灯笼有什么不一样?(形状、大小、颜色、图案有无福字)。

(2)观察算式题1+4=5和一串灯笼(第二张ppt)。

提问:

a你又看到了什么?(式题和灯笼)。

师小结:1+4=5就是一道算式题,中间有加号的是加法算式题。算式题下面的一串灯笼,就是老师看着这道算术题来挂的。数字1,我用1个大灯笼表示;数字4,我用4个小灯笼表示,数字5,就表示这串灯笼合起来一共有5个。

(3)观察算式题4+1=5和灯笼(第三张ppt)。

提问:这道算式题中的。

4、1和5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有4只怎样的灯笼?1只怎样的灯笼?合起来是几只灯笼?

小结:原来,我们在挂灯笼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清算式题。看到算式题中的数字4,我们在挂灯笼时就先挂4个小灯笼;看到算式题中的数字1,我们再接着挂1个大灯笼,合起来就是5个灯笼。

(4)出示算式题3+2=5;和五个并排放的灯笼(第四张ppt);

提问:看,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我请小朋友来试试,请你看着这道算式题来挂灯笼,你会怎么挂?有哪些不同的挂法?(幼儿说,教师演示)。

教师简单小结:原来,看着算式题,我们还可以根据灯笼的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图案等来挂,可以有两种甚者更多的挂灯笼的办法。

三、幼儿操作。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给你们的算式题来挂灯笼。可以根据灯笼的大小、颜色、形状来挂,看谁能用一道算式题,挂出两串、三串灯笼!

1、幼儿操作。

2、交流:

(1)先互相介绍,念念式题,并说说灯笼代表的意思。

(2)发现问题:找找有没有问题?哪里有问题?(教师帮助幼儿分析)。

延伸活动:

下次,我们也用这些加法算式题来挂彩灯、挂彩旗,用这些式题表示不一样的东西,好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中班《灯笼》美术教案

1、了解冷色和暖色的对比关系。

2、学习报纸印画的基本技巧。

3、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画的乐趣。

大红灯笼图片,蜡笔,抹布。

1、通过寻找身边的颜色,认识冷色与暖色。

引导语:色调中有冷的与暖色,请找找你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今天我们分别用这两个色系来为灯笼上颜色吧!

2、教师讲解示范,交代要求。

(1)把画纸铺好,然后用蜡笔上颜色。

(2)注意不要画出线,并且要用对颜色。

3、幼儿画画,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要吧灯笼的周边铺满颜色,要涂满均匀。一个灯笼用暖色一个灯笼用冷色。

4、展示作品,欣赏与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粘贴到墙上进行环境布置。

大班教案《挂灯笼》

设计思路:

1、活动的价值。

灯笼是中国人传统的喜庆用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灯笼颜色、大小、花纹、样式各不相同,幼儿在欣赏中发现不同,感受灯笼带给人们的喜庆氛围。

2、幼儿的经验。

幼儿对5以内的组成有所了解,今天的活动就是以“我是中国人”——挂灯笼为载体,让孩子在比较灯笼不同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组成经验学习5的加法。

3、环节的设计。

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说说灯笼,让幼儿走进灯笼,感受灯笼给人们带来的喜庆,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个环节,观察比较灯笼,为后续的运用特征进行加法做准备。第三个环节,挂灯笼,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习5以内的加法。第四个环节,分享交流,进一步巩固。

活动目标:

1.寻找灯笼的不同特征,进行式题与灯笼配对,理解加法式题的意义。

2.体验式题在生活的运用,有学习加法式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灯笼,算式题、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看灯笼说不同——引导幼儿看看说说灯笼的不同特征。

1.出示4串灯笼,观察灯笼的不同特征。

小结:灯笼代表了喜庆代表了欢乐,她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俗。

2.这么多的灯笼看起来真是非常喜庆啊,但你们仔细观察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这里的灯笼除了大小不一样,有的花纹不一样,有的形状不一样。

二、看灯笼找算式——根据灯笼不同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1.观察灯笼的数量。

(1)这里有几串灯笼?

(2)每串灯笼有几盏?一串灯笼上面有5盏灯笼,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呢?

2.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符号。

(1)出示加法算式:这是什么?(加法算式题.)。

(2)算式题也可以表示5盏灯笼,你们会读吗?

这些式题上有什么?

小结:原来加法算式题中有符号,有数字。这是加号,等号(出示+,=)。在念的时候2加上3等于5。

3.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2)出示3+2=5:你来找找这个式题。

(3)出示4+1=5;1+4=5:还有2道再请xx,xx来试试。

三、看图片找算式——幼儿根据图片找相应的算式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1.出示教具:这里有些什么喜庆的物品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2.可以用哪道算式题来表示?

3.幼儿操作,要求: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图片然后开始找算式题,如果你找到一道式题和在图片做朋友,那很好,说明你学会了大班的本领。当然如果你能找到两道甚至是三道式题,那就更好了。

4.交流。

(1)先念式题,再说图片上的事情。(个别幼儿介绍)。

(2)集体验证:看看,图片和加法式题都找对了吗?有什么问题?

(3)找式题(同一图片不同式题;同一式题不同图片)。

小结:原来同一张图片可以用不同的式题表示,同一式题可以说不一样的事情,看你说的是哪件事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美术《灯笼》教案

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折纸的兴趣也比较大,能够认真折纸,但是对于看图示折纸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他们的灵活度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看图示折纸,先折“双三角”再折出灯笼。

2、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彩色方形纸;颜色有红、黄、绿等。

2、操作卡片《灯笼》折纸图示1份,半成品1份,未吹气成品1份,装饰好的灯笼一只。

3、彩色长纸条、剪刀、浆糊、棉签、颜料。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幼儿学习折叠方法—幼儿操作—评价活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国庆节时,小朋友们在大街上看到挂在店门口那圆圆胖胖的是什么?

(1)出示折纸图示,明确图上各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2)幼儿按操作卡片图1、图2、图3折好:图1把正方形纸对角折成三角形;图2、图3把两只尖角分正反对准直折成正方形。

(3)教师出示半成品讲解并演示图4“双三角”的折法:一只手插入中间,另一只手对捏两道边后,用手抹平就成图4下面继续图5、图6、图7折成图8,教师再拿出没吹气的灯笼示范吹气的方法。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请大家开始折双三角,折好再按图5、图6、图7折成图8.折的时候注意折边要整齐,每折好一个步骤都要用手把纸抹平,全部折好后,再用剪刀把长条纸剪成细丝状,贴在灯笼底部,上面贴两根细纸条作为挂的带子,吹好气以后再把上面的两根细纸条连接贴好。

(2)请小朋友用颜料、棉签,给灯笼轻轻画上好看的图案。

(3)幼儿操作,教师辅导。

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折纸,并指导幼儿粘贴,注意粘贴的部位并保持整洁。

3、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把做好的灯笼悬挂在窗台上,让全体幼儿来欣赏,找出折得好或装饰得好的灯笼,让幼儿说出喜欢哪一个,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较高,当教师示范吹出灯笼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新奇,还给与教师鼓掌,也由此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根据图示一点一点的进行活动,而能力弱的则需要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但是整个活动能进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础上能有创新,将灯笼变成了话筒。

幼儿园大班教案《灯笼》

1.幼儿初次尝试在灯笼上绘画的乐趣,体验与家长参与美术活动的快乐。

2.掌握立体绘画装饰技巧。

3.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

灯笼人手一个,绘画用品,毛条若根,灯笼图片,音乐。

一、导入。

讨论: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过春节时都干些什么?(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

那小朋友都见过什么样的灯笼?

二、教学内容。

1.观察并欣赏: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不同的灯笼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图片欣赏)。

2.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灯笼?上面有哪些图案?

3.出示成品灯笼这是老师装饰的灯笼小朋友看看上面都有什么图案,用到了什么材料?

4.马上过春节了那请小朋友也把自己的灯笼装饰的漂漂亮亮的吧。

5.幼儿及家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注意及要求;绘画时注意手的力度不要太大,图案尽量画的大一点,涂色是注意冷暖色搭配,使用颜料时保持衣服的干净整洁,制作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

三、活动小结。

教师对幼儿及家长做好的作品进行点评。

四、活动延伸。

家长及幼儿将制作好的灯笼拿到手上跟音乐走t台秀最后摆造型照相,最后将作品创设班级环境。

幼儿园美术《灯笼》教案

1、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运用粘贴的方法制作灯笼,促进双手的协调配合,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预先拉上绳。

2、毛钱做的灯笼穗子,固体胶,剪刀。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红灯笼,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在哪儿见过灯笼?都见过什么养的灯笼?设么时候挂灯笼?

2、出示圆形灯笼范样,幼儿仔细观察,探索灯笼制作方法。

提问:它们是有什么纸做的?是用几片纸做的?是怎么粘在一起的?

3、教师边示范边提出制作要求。

(1)制作灯笼的彩色纸可以是三张,也可以是四张、五张等。

(2)对折后在彩纸的反面粘上胶,纸片的边角要对齐、粘牢。

(3)粘合最后一篇纸时,先把穗子挂线夹在灯笼中间。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作业后热心帮助别人。

(2)帮助能力弱对幼儿掌握对折、粘连的方法。

5、把幼儿制作的灯笼挂起来,共同欣赏。

讨论:说说哪个灯笼做的好,好在那里。

6、出示菱形灯笼范样,引导幼儿探索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回家尝试制作。

《挂灯笼》大班教案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数学符号)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不同特征的剪纸灯笼(大小、颜色、握柄、流苏、花纹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题。

一、谈话导入价值取向:引发兴趣,导入挂灯笼的话题。

1、导入:国庆节马上就要来了,大家在国庆节的时候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喜庆)热闹。今天,我们将与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价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题中的组成部分。

1、认读加法题:1+2=3,2+1=3关键提问:

1)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几个数字?几个符号?)小结:有数字、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叫加号,"="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三、说一说价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2、1、出示一串三个灯笼的图片及算式题:1+2=32+1=3(两个算式题分别出现的)导入:根据这张图片,老师列了一个加法算式题,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这些灯笼。

3、关键提问:这些符号和数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结:这二数学题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叫等号,"="后面的数表示总共有多少,也叫总数;前面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2个大灯笼和1个小灯笼,后面的数字表示灯笼的总数。

(如:一盏打灯笼加上两盏小灯笼,总共有3盏灯笼···)。

四、看灯笼找算式题价值取向:理解并运用加法算式题的实际意义。

2、幼儿操作:

操作要求:观察各串灯笼,分辨他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小结: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制作灯笼》大班教案

1、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运用粘贴的方法制作灯笼,促进双手的协调配合,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购买的红灯笼一个,圆形灯笼(三片纸做的)范样一个,菱形灯笼(四片纸做的)范样一个。教室里预先拉上绳。

2、毛钱做的灯笼穗子,固体胶,剪刀。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红灯笼,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在哪儿见过灯笼?都见过什么养的灯笼?设么时候挂灯笼?

2、出示圆形灯笼范样,幼儿仔细观察,探索灯笼制作方法。

提问:它们是有什么纸做的?是用几片纸做的?是怎么粘在一起的?

3、教师边示范边提出制作要求。

(1)制作灯笼的彩色纸可以是三张,也可以是四张、五张等。

(2)对折后在彩纸的反面粘上胶,纸片的边角要对齐、粘牢。

(3)粘合最后一篇纸时,先把穗子挂线夹在灯笼中间。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作业后热心帮助别人。

(2)帮助能力弱对幼儿掌握对折、粘连的方法。

5、把幼儿制作的灯笼挂起来,共同欣赏。

讨论:说说哪个灯笼做的好,好在那里。

6、出示菱形灯笼范样,引导幼儿探索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回家尝试制作。

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

年货都备好了,现在就该挂灯笼了!

爸爸妈妈买好灯笼后爸爸就让我和他一起去房顶挂灯笼,因为我们家房顶有彩钢瓦,所以我就不害怕了,可是看着这么高的房子,我也是“望而生畏”啊!害怕终归是害怕,最后还是上到了房顶上。接着爸爸就拿着灯笼也上来了。

因为昨天爸爸就提前把线扯好了,所以现在我们就只挂灯笼就行了。爸爸让我先把灯笼撑好,然后再把上面和下面的东西都一一安好,把灯泡往灯笼里一放,就开始挂灯笼了。不一会儿我和爸爸就合力把这个灯笼挂好了。

相关范文推荐
  • 12-10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精选17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积极性。以下是精选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1、熟悉歌词,学唱歌曲,初
  • 12-10 初中毕业典礼方案设计(实用16篇)
    毕业典礼是一个集体的仪式,它让我们感受到团结和共同成长的力量。毕业典礼范文8:毕业典礼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让我们懂得了友谊的珍贵。
  • 12-10 专升本书面申请书大全(21篇)
    无论是申请学校还是申请工作,我们需要在申请书中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以吸引评审人员的注意力。希望以下的更多申请书范文能够帮助申请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写出出
  • 12-10 广州个人租房合同协议书大全(19篇)
    合同协议是商务往来中的纽带,它规范了合作的具体流程和各方的权益,为双方提供了法律保障。以下是一些实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合同协议的写作方式与内容。。甲、乙双方通过
  • 12-10 雇佣员工劳动协议(优质14篇)
    每月工资按照创造营收的的比例计算。1、网站按照纯利润的50%进行提成,(仅限自建网站,如有外包均按纯盈利的40%进行提成)。2、印刷品按营收的8%进行提成。3、
  • 12-10 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总结(专业17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安全工作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安全工作的成效和不足,进而指导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安全保障。我想
  • 12-10 大学生自强自立演讲稿大全(18篇)
    撰写和演讲大学生演讲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思路和表达意义。今天,我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人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事,这些困难
  • 12-10 科技实践心得体会(热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经历和感悟的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升能力,我想我应该写一篇心得体会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
  • 12-10 父亲节美术教案初中(通用19篇)
    教案是教师用来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设计材料,能够系统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人美课标版纸雕塑隐性
  • 12-10 公司产品销售代理合同(通用16篇)
    销售合同的订立应该充分考虑市场情况和双方的利益,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优秀销售合同范本,供大家参考。甲方:乙方:公司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