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三农讲座心得体会(通用5篇)

三农讲座心得体会(通用5篇)

时间:2023-10-02 15:35:12 作者:笔舞 三农讲座心得体会(通用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农讲座心得体会篇一

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农民工。他们虽然从乡下来,衣着寒酸,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甚至受到一些人得歧视,但他们却给城市的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所生活的那个地段最近也在搞“形象工程”,要修整花圃。因此,我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个纯朴的农民工。他们虽然不起早贪黑,但是工作也是十分辛苦的。他们每天要穿梭于马路之间,给花圃换上新的护栏,铺地板砖,铺设管道。所有的脏活、累活都是他们干,可是他们没有丝毫的怨言,依旧踏踏实实地干下去。

尽管他们干的是脏活、累活,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们铺地板也很有一套,他们只需用几根木条,几根长线,一把米尺,就可以把地板砖铺的整整齐齐的挖土时也十分能吃苦耐劳。

农民工的生活也十分艰苦,他们的衣服老是沾着泥巴,却迟迟没有衣服换洗。几个鸡蛋大小的包子就是他们的一顿中餐。上午工作完后,中午他们就直接坐在人行道上午休。到了中午两点,太阳最毒的时候,他们仍旧要顶着烈日工作。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下来,汗水已经浸湿了衣服,他们依旧这样工作着。

我不禁对他们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想想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愁吃穿,但总是抱怨爸妈不能赚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们比起农民工来,是多么的渺小。很多人都歧视农民工,看不起他们,但我却觉得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农讲座心得体会篇二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节日,起码有四重深意。

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句话精准诠释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雷打不动为“三农”而出,,就足以显现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而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饱含了全国上下对农民群体的深情祝福。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针对一个群体而设立的节日,代表的往往是对一个群体的祝福。今天的农业、农村、农民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农民=种地”的单一模式早就一去不复返。种养殖、做电商、搞加工,今天的农民条条大道通丰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提醒全国上下不要忘记农民的伟大创造和艰辛付出,深情祝福广大农民大丰收、大增收,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美好生活。

高高树立新时代农民的尊严感、荣誉感。民以食为天,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地位不仅不会改变,而且只会加强——因为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里,永远有放心粮食、新鲜蔬菜以及其他由“农民造”的生产生活必须品。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高高树立新时代农民的尊严感、荣誉感,提升亿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鲜明传导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中国农民丰收节”强调的是“丰收”,那么农民的丰收何以才能实现?显然要靠各级各部门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唯有真抓实干,带领广大农民奔富路,抓好产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才有可能实现大丰收、大增收。也只有各级各部门尽到应尽之责,履行应尽使命,才能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交出“丰收”的合格答卷。

三农讲座心得体会篇三

成功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抵达终点前也难免磕磕绊绊,更重要的是,冲刺完成以后的前行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脱贫任务和脱贫困难相对集中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应该如何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挥“1+12”的促进作用,需要我们规划措施、具体落实双管齐下。

在措施的规划上,要体现全面覆盖和精准针对的要求。对于重点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保持一定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求总体稳定。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脱贫县,可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因地制宜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挖掘其自身发展潜力以及巩固脱贫成果。对于返贫问题,健全防止返贫检测和配套的帮扶机制,杜绝贫困户在脱贫和返贫之间的来回挣扎。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其积极与乡村振兴同配套适应,确保广大的农村人口有应对风险、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体落实上,制定的政策离不开单位个人的落实,所以乡村振兴离开不专业人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深入脱贫地区了解实情,根据当地特色和优势条件,配套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下乡问题,需要拓宽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通过现有的公务员招录制度、事业单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将“三农”人才聚集到乡村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贡献力量、发挥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培训问题,需要注重当地人才的训练养成,通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升本地青壮年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为乡村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

三农讲座心得体会篇四

国庆长假,妈妈和阿姨一起带着我去青田的田鱼村游玩。田鱼村以山清水秀之秀丽,以田鱼文化之深厚,以民俗文化之丰富,吸引了络绎不决的游客来品农家味,住农家房。

刚到田鱼村门口,一座巨大的雕像鱼立在空中,显得憨厚可爱,它似乎是田鱼村永远的象征。我们又沿着小路走去,呀,家家户户的池塘都养着田鱼,再前面就是真正的养鱼池了,我走去一看,不禁目瞪口呆:成千上万条田排成一条整齐的队伍,来回穿梭,极为壮观。有的鱼黑,有的鱼白,有的鱼长得极为肥壮,有的鱼像一片漂浮的小叶子,形形色色,令人赞叹!最引人注目地是那一排红田鱼,仿佛有一片朝霞映在水中。

鱼塘的边上,就有一座小木屋,那儿的人非常热情,不停地招待着来往的顾客。咦,小木屋呢?原来这儿已经成了聚龙山庄了,进去一看,整齐的桌椅,热情的服务,还有那香喷喷的美食,呀,竟是个鱼的天下:田鱼、田鱼丝、田鱼干、田鱼汤,叫人一直流口水。

这地方绿意袭人,稻谷飘香,天然合一,一道瀑布倾泻而下,极为壮观,汇成一条清澈的小溪,人们在里面洗澡,快活极了。我们坐在附近的小亭上,坐闻峡谷天籁之音,呷自然浆,品农家美味,这儿可真是“世外桃源”,真可用一向对联形容:鱼戏碧潭追海月,牧笛声声含野趣,客来革谢挹荷风,花溪道道送情凉。”

在回家路上,我还发现这儿盖起了田鱼村休闲中心,心里感到乐滋滋的。我相信,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田鱼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三农讲座心得体会篇五

披着太阳的光芒,闻着田间的味道,听着耕作机器的响声,看着辛勤劳作的人们,我迎着一路花香,踏进了农业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最令人称赞的“科技馆”。迈入温室,一只巨大的南瓜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一个比大大的橙黄色南瓜吊起了我的胃口,它又大又圆,呈椭圆形,表面上有些光滑,一道道浅黄色的花纹有序地排列着,把它分成了大小几份。“哇,这个南瓜重一百公斤耶!”旁边的小女孩惊讶地喊起来。我走近一看,那介绍牌上写着“100公斤”的字样,我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不可思议的冲动,但随后又被敬佩替代。真了不起,我国农业技术可真是发达。

走在小路上参观,又先后看到了和挺拔的美国芦荟长在一起的巨型山芋,还有那新鲜美味的火龙果…… 其中最有趣的非五指茄莫属啦!那两只似葫芦又不是葫芦的果子,胖胖的身子,末端长了四个指头,远看像一只海葵,近看又如小船,真是两个调皮的“娃娃”呀!

走出“科技馆”,心中的感情十分复杂,有几分新鲜,有几分快乐,有几分崇敬,又有几分自豪。农作物种类这么多,农作科技这么发达,让我大开眼界。

远处,有几片叶子不停地转动着。“那是风向标,在测量风力和风向呢!”爸爸说。走近一看,果真是,下面还有百叶箱,看来耕作可不是简单的活儿,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

不知不觉,来到花卉园。走进温棚,那万花齐放的景象使人眼花缭乱。万紫千红的花在春天的感召下,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瞧,那一片红,这一片粉,数不胜数。一片欢声笑语,领我走进音乐园。大孩子、小孩子,男孩子、女孩子,都在尽情玩耍,享受着农业的发达,感受着春天的到来。披着夕阳的余晖,闻着田间的味道,听着狗儿的吠声,看着劳累一天的人们回望的背影,我洒下一路欢笑,将祖国发达又高超的农业技术埋在心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