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汇总8篇)

最新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3-10-16 18:48:35 作者:翰墨 最新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汇总8篇)

在学习心得中,我们可以记录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成果和不足之处。接下来是一些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获得的重要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篇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策略,同时也需要注重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经验,从战略调整、人才培养、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进行战略调整。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重新评估自身的价值定位和竞争优势,并统筹资源,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对于我所在的中小企业来说,我们在面对市场竞争时选择了多元化战略,通过扩大产品线和增加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其次,中小企业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更需要具备各类专业人才。我们企业通过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我们还与大学合作,引进高校毕业生,通过实习生计划培养新一代的中坚力量。

第三,市场拓展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要了解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积极开拓新领域并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们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重视市场调研,多与客户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通过合理定位和精准营销,我们成功地开拓了国内和国际市场,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第四,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中小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我们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设立专项基金,引进技术人才,并加强研发团队建设。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我们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最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还需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凝聚力和引导力。在我们企业,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我们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企业文化氛围。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忠诚度,也促进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需要全面思考和有效执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战略调整、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开拓市场、加大技术创新和构建企业文化。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导言(引出主题)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转型升级既是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将围绕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心得体会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取得成功。

第二段:认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它不仅能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趋势,理清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并灵活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第三段:制定合适的战略

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战略。首先,企业需要明确目标和定位,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其次,企业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组织建设和团队建设,提升员工的工作水平和专业能力。此外,企业还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段:加强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它能使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中小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以针对性地推出产品和服务。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形象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

第五段:加强创新推动

创新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或引进外部资源,推动技术和业务的创新。同时,培养创新文化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思路和建议,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结尾段:总结

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制定合适的战略,加强市场营销,注重创新推动。通过不断努力,中小企业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共119字)

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篇三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最终是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今天本站小编整理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

其中,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又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作为广东省建设 “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转型经 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系列政策支持下,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 用下, 我市广大加工贸易企业结合自身实际, 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实现了技改、 研发以及供应链拓展等方面的可喜突破, 在全省率先实现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 型。

自以来, 我市已有 1600 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 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 口超过 60%,有 988 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 34.4%。同 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 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 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当前,风暴已颓然止步,胜利亦初现 端倪,但使命却依然紧迫艰巨,在转型升级路上已领先一步的我市,绝不能来得 半丝懈怠,而必须乘势而上,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有效的手段,加快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企业绿树长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实现 更高水平、更为持久的领跑与崛起。

一、主要经验 后危机时代,经历了三十多年风调雨顺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了前所未 有的“成长烦恼” ,资源吃紧、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这些集中爆发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加速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成本,对比 那些沿袭旧路勉强度日的企业,以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加工贸易 企业超前谋划, 主动出击, 借助研发、 管理、 创意等现代发展要素重新开拓疆土, 免费 分享 创新从价值链低端逐步游向了价值链高端, 为全市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 参的典型范本。

(一)转型,要靠超前理念激活潜能。

思路决定出路。一场金融海啸,使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唯利短视的传统理念遭 受了颠覆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传统模式的山穷水尽,而进入到转 型升级的行列中来,如果说倒逼转型只是企业在金融风暴下无奈的应景之举,那 么依靠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已成为当下加工贸易企业的一种自觉共识。

至 今,我市已有 1400 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新增加 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 184 家,出口 300 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 作模式, odm 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 60%。

行动与数据有力 地证明了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思维转变,而让我们更感欣喜的是,不少加工贸易 企业的发展理念已比较超前,这其中不仅有泛蓝科技等新兴明星企业,更有东聚 电子等老牌知名企业,这些富有远见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危机到来甚至更早的时 候就跳出单纯依赖代工赚取薄利的陈旧套路,他们前瞻性地关注和策划未来,重 新定位发展方向和核心优势,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深度挖掘和创造新的市 场需求,不断强化产品的差异化和市场的定价权,进而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突破路 径,使企业以崭新的形象实现了行业晋位,更成为了新时期东莞经济发展的中坚 力量。

(二)转型,要靠先进工艺掌握主动。

技术改造是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尤其对传统产业来说, 实施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无异于给老迈的行业肌体注射一 针强心剂。我市企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 200 亿元,工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 破 10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5 倍和 1.5 倍,总额和增速在珠三角各市都排名前 列,技术改造已成为我市传统企业寻求突破的法宝利器。位于常平镇的东莞多宝 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就是一间从中初尝了甜头的企业, 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市 场,在美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技术更新方面多宝针织有着自己独到眼光和 心得,从起,他们便陆续引进德国全自动电脑针织机 1400 余台,使企业设备处 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该企业已全面实现电脑全自动化生产,一名工人可同时操 作 8 台织机,单位产量是之前手织机的 15 倍。同时,该企业还投入 200 多万元 免费 分享 创新对生产流程、工艺分析等领域进行系统完善,大大降低了单位生产能耗,也降低 了企业生产成本,目前该企业的制造工艺水平保持世界同行业前列。正是由于多 宝针织决策早,转型快,在传统行业发展疲软,不少企业主动压 缩生产规模,谨慎接单的大背景下,该企业在国外市场上仍敢于拿较多的订 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转型,要靠强势研发抢占高点。

加工贸易企业转变的核心就是要掌握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

经历金融危 机后,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我市产业环节中技术创新的先天“贫血”已严重限 制了加工贸易的转型步伐,要摆脱外界“制造车间”的刻板印象,必须恶补研发 环节长期存在的空白。在政府 10 亿元转型资金的刺激鼓励下, ,代表着东莞创新 能力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举跃升至全省第二,超过了之前的总和,新增外资 企业研发中心近 200 家,企业创新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并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突 出重围。

位于我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的 佼佼者,回首生益科技的发展历程,无不烙下“技术新则企业兴”的痕迹。该企 业早在上世纪就成立了由公司骨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委员会, 每五 年制定一次“技术发展纲要” ,明确未来的研发方向和着力点,即便是在企业最 困难的时候,生益科技也义无反顾地将 6%以上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创新中,而在 产品环保化、短小化、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每年投入不少于 1 亿元,目 前企业 98%的产品为自主研发产品。

而正是基于如此执著的努力, 生益科技在金 融危机后表现出愈发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实现利润 3.86 亿元, 比增长了 256%, 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三的覆铜板生产商。更为超前的是,在不断进行自主 创新的同时,该企业还卓有远见地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为公司的安全经营、自 由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保障,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去年该企业打赢了广东第一宗在 美国维权的知识产权大案, 迫使世界覆铜板行业第一巨头美国埃索拉公司向国际 贸易委员会主动撤诉。目前,生益科技已提交国外专利申请 10 件,中国专利申 请 90 多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了 60%,近三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超过 45 亿元。

(四)转型,要靠创意产品撬动市场。

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 免费 分享 创新财富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是工业化时代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危机后的东 莞,不少有眼光的加工型企业已经开始试水创意经济,他们把创意、时尚等现代 元素与传统产业优势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以创意驱动产品提升的新路径,也使企 业发展获得了新动力。

落户石龙的泛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凭借创意产品异军突起 的一个典型。泛蓝科技成立之初仅为一间家具代工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等传统 弊病一度让企业步履维艰。在困难面前,企业敏锐地发现跨行业的产业整合也能 成为一种产品创新, 并大胆地认定电子与家具的创意组合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 业。几年来,他们坚持以此为方向,不断探索具有时尚潮流气息的新产品,在全 国率先提出了智慧电子家具的概念,首创了沙发音响产品,继而又马不停蹄地开 发出音响椅、游戏椅、健康休闲椅等系列电子家具,极大丰富了产品的文化附加 价值,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泛蓝 科技顺势而为,在拥有拳头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开拓自有品牌力度,自有品牌 “aiv” 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 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通过创意拉动产品升级, 泛蓝科技已成功转型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自有技术的电子家具制造商。目前在 国际电子家具市场, 泛蓝科技以超过 6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 综合竞争力远 超其他对手。

(五)转型,要靠人本管理凝聚士气。

后危机时代, 企业经营者们越发感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生代工人 日益提高的尊严诉求,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样成为新时期加工贸易 企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在转变管理模式上,东莞长安品质电子制造厂做出了很好 的示范。投产八年来,品质电子厂坚持突出“关爱员工”这一主题,推行人性化 管理,将“爱心”融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媲美花园的厂区由多名员工分 8 组合作设计, 从构思到摆设完全由员工自己完成, 四栋宿舍大楼艺术化地将楼身涂成红、 蓝、 紫、 绿四种颜色, 分别以 “软红香土、 筚路蓝缕、紫气东来、绿野仙踪”冠名,平添一份文化韵味;他们着力为员工提 供富足的精神生活,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他们着力为员工搭建进步平台,由专人帮员工设计规划职业生涯,鼓励组织员工 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更为突出的是该企业不仅从大处着眼营造家的氛围,更从细 微的生活小事着眼关爱员工,比如该企业有这样一个规定,员工家属来探亲,只 免费 分享 创新要能证明家属关系,就可以在厂里免费吃住一个星期。这种人性化管理就像春雨 润物一样,让员工感觉到了浓浓情意,找到了一种主人翁的尊严,更使整个企业 的生产效率、工作主动性与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随 着经济回暖,在加工贸易企业普遍又面临“招工难”尴尬的时候,品质电子厂却 从没为找不到员工或员工不稳定而发愁,企业正是凭着这种先进的管理、优秀的 员工以及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良,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引线框供应商,并先后荣获 “东莞市青年文明社区” 、 “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六)转型,要靠延展链条拓宽空间。

长期以来,我市加工贸易企业被视为制造环节的代表,始终贴上了“低端” 、 “低附加值”等标签。然而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不少企业已悄然从单一制造稳 步向市场环节进军,东莞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正向更宽广的领域展开。一方 面,国内市场正成为企业转型释放产能的战略要地。不少企业在外需短期难以大 幅反弹的情况下,采取内外销市场并举的全新策略,如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 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头顶“世界第一碎纸机制造商”等系列光 环,其产品远销欧美各地。然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欧美订单严重萎缩, 曾一度下降 20%左右。

在困境面前, 东聚电子及时把眼光转向了国内市场, 在 “外 资企业产品内销” , “广货北上”等政府帮扶措施推动下,企业主动寻求与联想、 海尔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产品内销获得了质的飞跃,今年上半年,内销总额比 去年同期增长 170%。另一方面,料件国产化也成为企业升级的一个可施之策。

1月11日至15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企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先后听取了孙立群教授所做的《以史为鉴感悟人生》、段文斌教授所做的《从高增长到新常态》、杨斌教授所做的《管理创新思维与方法》、赵道政教授所做的《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xx》、薛红志教授所做的《中小企业成长规律与瓶颈突破》等八个讲座、以及医药产业项目对接会和参观了天津空港经济区、空客320组装线等学习参观活动。通过学习,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目标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 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看法

“新常态”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低成本扩张为主线的高速增长模式现在已无以为继,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常态化结果。如果过去我们的企业是以做大为基本追求目标的话,新常态下我们企业应当以做强为根本宗旨,也就是要大力转变增长方式,从过去简单粗放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精雕细琢的内涵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掌握核心科技,把产品做精做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

二、 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企业转型升级并不等于一定要转产或转行,企业转型升级应当更多的是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转行、转产与转型并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产业升级的内容既包含了产业之间的升级,也包含了产业内的升级,转型与升级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转型的方向是升级,升级的目的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最终是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企业社会地位更高、价值贡献更大,企业员工更体面、更有尊严、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离开这个目标和最终落脚点来谈论和谋划转型升级,无异于“黄梁一梦”。

四、 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任何一个企业或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必须要在现实和长远当中准确的找到平衡点,这其中既有政策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既有整体行业能力水平、科学技术状况的节制,也有企业自身优势和企业管理者能力素质的牵引。转型升级不仅要看得远,还更要看得准、走得稳,走出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这才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盲目地、缺乏科学和非理性地转产或转行,一味地追求好上、快上或快速膨胀,对企业来说,都将形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都必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搏、产业政策倾向要能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和研判,就是要清楚地知道企业现在所处的这个行业、从事的这个产业的未来空间和潜力,就是要清楚地知晓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价值和地位。如若不然,企业的转型升级就充满了盲目性和随机性,这样的转型升级必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不可持续性。

二是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重点应当围绕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本质来进行。企业是经济主体、市场竞争主体,必然是以经济效益和持续生存发展为中心,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本质脱离不了这个中心,就是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发展力。 “一切支出皆成本、一切成本皆效益”,说到成本和效益问题,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核心、本质很少有不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不论是抓公司管控转型,还是抓信息化建设、构建采购及电子商务平台,本质上都是在优化成本构成和增加效益来源。因而,就抓企业转型升级而言,如何占领成本优势至高点?如何拓宽效益增长点?应当成为企业立足自身实际、追求长远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升级领域和内容。

好的转型也得不到有效的支撑和前进,再优的转型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最终实现不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发展力依然是“原地打转”。 四是转型升级工作应当是一个“量体裁衣”、统筹兼顾和稳步推进的系统组合。一个企业的转型升级,很少存在单一模式的转型升级,大多数是多种转型升级模式的组合,力求在转型中升级、升级中转型,追求的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体现的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思维观念的创新。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在转型升级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布置和落实上,要形成一条明晰的、具有自身特点特色、符合自身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企业转型升级思路,明确一个统一的转型升级方向和目标,具体分解构建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落地手段和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否则再好的想法也如空中楼阁,最终淹没在企业发展的惯性推动中,因循守旧、不知不觉中让企业走向发展困境。

五是转型升级工作要从机制上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如何把握好机遇、应对好挑战?从根本上来讲,还是需要企业本身就要有一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肌体,如果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企业本身就是一副“麻木不仁”、“暮气沉沉”的样子,那即便外部有再多的机遇、再好的环境,也都是把握不住、顺应不了的,再小的挑战和风险面前倒下去也未尝不是不可能之事。因而,就公司的转型升级工作而言,我们更应当练就一身能够激发自身活力与潜能的“好身板”,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带动公司经营管控、生产运营、管理和技术、文化塑造等方面的创新,最大程度上释放组织活力和个人活力,为公司转型升级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连绵不绝的动力。

听了梁宝林处长的报告感触很深,他的报告主要畅述了五个方面,即一是目前开发区的状况,二是经济开发区为什么要进行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三是经济开发区存在问题,四是国内外经济开发区典型成功经验,五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及措施。如何实现我们开发区的转型升级,结合我们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粗浅认识,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当前状况

一是产业结构原因。泗阳是新兴纺都基地,普通工人资源紧缺,节能和减排压力较大。二是少数招商引资项目把关不严。在前几年招商引资中,未按规定程序办理项目手续,盲目开工建设,致使少数小企业落户。三是环保治理相对不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未能与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同步。四是主导产业发展不协调。高新、高科技产业少,中介、峰头企业偏少。

二、相关措施

一是理清发展转型升级思路。继续深化思想解放之风,走科学发展之路,引导干部群众在深化对泗阳开发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的认识,在"比学赶超"中把握泗阳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的大势,把解放思想迸发出的激-情与活力集结到思维方式转变和发展理念创新上来,泗阳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崛起的思路更加清晰明朗:以生态建设为主旋律,突出"生态经济、税源企业、和-谐发展、科学管理"的全新发展理念,以大力培育四大产业体系为重点,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味为重点,全面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快发展、跨越争先。

二是建立发展转型升级机制。在规划机制上,按照"大力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全方位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要求,认真修编开发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协调布局高科技产业、公益性事业、集中治污等各类用地,实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全覆盖,切实强化规划的统一管理,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招商机制上,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注重源头把关,严把环境保护关、资源消耗关、技术水平关,通过抬高项目引进门槛,吸引更多的大而优项目落户开发区。在市场机制上,建好城东污水处理厂及洋河产业园污水处理站,运用价格杠杆逼迫企业污染减排;严格执行上级节能减排政策,建立专项奖励基金,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大力推行"绿色信贷",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实行"信贷封-杀"。在监管机制上,按照能力与任务匹配的原则,加强开发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形成上级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节能减排监管体制。

三是落实发展转型升级措施。振奋精神,强化工作执行力,重抓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尽快走上一条科学健康持续发展之路。1、加快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洋河产业园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改、环保、节能等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撑企业提档升级。2、加快企业二次创业协调发展。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开发区企业二次创业的协调发展进行 "把脉"评定。以园区的大开发、快建设来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形成新兴能源、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电光源四大新型产业体系。3、大力推行"绿色"招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四大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要求,实施专业招商、规划招商的新举措,变大招商为招大商,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大力引进产业生态链长、产品关联度大、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和峰头企业带动型项目。4、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东方投资公司的职能作用,加大公司化融资力度,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快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承载和集聚能力;全力推进城东污水处理厂及洋河产业园污水站建设,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开发区节能减排。

我认为只有按照开发区""发展目标,以争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目标为重点,实现苏北领先,全省一流,注重和-谐建设,永褒更好更快发展的活力,落实以上措施,使开区整体产业发展顺利地实现转型升级。

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篇四

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资源有限、竞争压力大等因素,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心得体会,帮助企业主们更好地应对转型过程中的困境。

首先,中小企业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主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的规划。企业主应该明确企业的目标和定位,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并确定必要的资源投入。同时,企业主应该关注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灵活调整战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中小企业要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转型升级需要有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员工队伍。企业主要建立起高效的组织结构,优化岗位设置和分工合作。同时,企业主也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中小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创新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企业主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生产技术、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同时,企业主还应该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为员工提供创新空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中小企业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企业竞争的重要资产。企业主应该重视品牌建设,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同时,企业主还应该借助各种渠道进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中小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主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企业主能够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和全面的规划,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就能够成功应对转型升级的挑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让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征途中不断向前,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篇五

近两年来,桂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四年行动计划”,突出做好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创新驱动”三大文章,促使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快速发展。2015年全县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84.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2%,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53.8%,今年1-5月份,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2.3亿元,同比增长6.5%。

一、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培育新兴产业促转型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力以赴培育新动能,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了新型工业的步伐。2015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2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8.9亿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2.7亿元。2016年启动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18个,其中,新建项目11个,续建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概算93.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62亿元,截止5月已完成投资25.04亿元,同比增长46.4%。特别是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已建成风电场4个(鲁荷金、水源、来溪、天塘山风电场)装机容量17.6万千瓦,完成总投资22亿元,截止今年5月底,累计发电量10亿度,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上交税收3000余万元,其中1-5月份共发电1.3亿度,总装机容量及潜力都已走在全省各县市(区)的前列。风电产业已逐步成为促动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此外以利诺生物药业、丹桂园药业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新八达玻璃、帝京环保、晟安建材、石墨提纯深加工等项目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广成电子、瑞新科技、展昇电子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二)坚持以自身优势为依托,提升传统产业促转型

一是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紧紧抓住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区挂牌省有色金属重点产业园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有色科技产业园区“5152”工程,加快引进央企、省企等战略投资者,加强与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由原矿销售、初级冶炼向精深加工、成品制造延伸转变,向高新化、高端化提升发展,启动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重大有色金属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国电金缘、广州南沙科技及黄沙坪矿、宝山矿等县内央企向有色科技产业园布局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全县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品单一的状况已得到改变,矿产品加工企业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由粗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由过去主营一至二个品种增加到现在的10个品种以上。二是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以芙蓉食品药品产业园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契机,引进农产品加工战略投资者,培育农产品加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中药材、大米、油茶、辣椒、生姜、茶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全国一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推进了湖南利诺药业、景湘源食品等项目建设。三是做精做优陶瓷产业。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在舂陵江镇规划设立了陶瓷产业工业小区,按照“稳定粗陶、开拓精陶、错位发展、健全体系”的思路,制定了陶瓷产业发展战略,促进陶瓷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低碳化发展。重点推进宏飞陶业、柏贵陶业、天顺祥陶业转型升级。

(三)坚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创新驱动促转型

一是大力实施“园区兴工”战略,创新园区运作机制,做优做强发展平台。重点推进以园区本部承接产业区、食品药品加工区和有色科技园为重点的“一园二区”建设,持续加强基础配套和功能完善,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成功创建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大力实施“1555”工作计划,建设标准厂房31万平方米,引进入驻创新创业项目10个,县工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成为首批省级示范基地。目前,园区总面积达到30.44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171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加工、轻工电子、食品医药、能源化工、新型建材为主的五大产业集群,共聚集规模以上企业71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63家,2015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的76.9%。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专利资助和专利奖励政策,不断促进全县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提升。2015年发放专利申请资助资金20万元和奖金21万元。全县完成专利申请27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5件,专利授权215件。专利实施60多项,实现专利产品产值15亿多元。截至2016年5月底,完成专利申请145件,专利授权60件。三是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继郴州辣味食品研发中心在我县成立之后,2015年“郴州市苦参系列开发技术研究中心”和“郴州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在我县利诺公司挂牌成立。近两年来,公司以其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成功种植名贵中药材三万多亩,发展林农种植户2300多户,为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引进企业促转型

紧紧围绕县委“一三五”发展战略,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机制新氛围浓、领导推势头好、项目大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出台了《桂阳县招商引资四年行动计划》,创新招商引资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和催生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十佳招商引资功臣和“十佳招商引资服务标兵”评选活动,激发全民参与招商的活力。2015年全县完成工业招商引资总额30.5亿元。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内联引资项目23个,先后引进了楚荣家具、龙晨科技、翔龙通航、东莞(桂阳)产业园、华南有色金属循环型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意向投资136亿元。今年1-5月,完成13.8亿元。

(五)坚持以企业帮扶为载体,优化环境促转型

一是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创新创业活力。2015年我县率先在全市推行了“三证合一”改革,有效压缩和减轻了企业投资的申办时间和资金成本,实现了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双减负”。办照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二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优政务发展环境。率先在全市出台了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2554项权力事项向社会公布,全县行政审批效率提升35%以上。进一步健全政务服务工业园分中心工作职能,大力推行2号公章制度,有效增强了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促进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精准施策抓企业帮扶,认真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今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郴办字[2016]4号文件精神,制定工业企业帮扶工作方案,对43家企业实行“点对点、一对一”帮扶,重点抓好生产要素协调、产品销售和项目建设服务,提高审批效率、服务效能,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为缓解融资困难,今年我县设立了“助保贷”风险补偿金,与长沙银行桂阳支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授信3亿元,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帮助利诺制药、山瑞机械等企业申请专项资金;为缓解用工难问题,举办大型招聘会,帮助50余家企业招工2000余人;为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推进“清费减负”,将2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减免小微企业收费22项,经营服务性收费一律按现行标准的70%收取,近两年来,累计为企业减负5070万元,落实国家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36万元,发放创业扶持、社保、见习等各项补贴共77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结构性改革依然艰巨。今年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去产能”主要是处置“僵尸企业”,而煤炭行业首当其冲。2015桂阳规模以上在统煤炭企业16家,政府对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煤炭企业”7家,2016年只剩下9家。但这9家煤炭企业2016年生产仍然不景气,产量和产值非常小,同比增速下降,严重影响桂阳工业生产增速。

(二)新增动力不足。企业数量相对减少,且规模偏小,对工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截止到2016年5月份,我县入统的规模工业企业118家,比2015年的134家还少16家。2015年桂阳新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8家。今年1-5月,我县还没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三)制约瓶颈仍较突出。一方面,市场需求总体疲软,特别是有色产品价格仍在低位,成本持续高位运行,企业开工不足。出口型企业订单减少,如园区最大的制鞋企业兴昇鞋业,因缺少订单已停工。另一方面,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未缓解,由于市场行情不景气,贷款审批更加严格。此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结构性用工短缺。

三、下一段工作打算

(一)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认真贯彻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四年行动计划,重奖招商引资功臣,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桂投资兴业。重点围绕发展有色金属、轻工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及其产业配套链招商,力争全县完成工业招商引资总额33.7亿元。

(二)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坚持把园区作为非公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突出打造“一极一园”。“一极”就是要抢抓有色金属科技产业园被列为全省有色金属重点产业园机遇,加强功能配套,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全力打造经济新增长极。“一园”就是要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园建设,大力实施“1555”工作计划,确保年内完成标准厂房建设30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企业30家以上,其中投资过亿元企业10家以上,争取省“135”工程专项奖金6000万元以上。

(三)加强工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围绕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加强与战略投资者合作,大力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产业纵向贯通、横向联合、供应链联接、产前产后平台打造、建立产业联盟,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发展层次,创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四)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协调银行金融部门畅通融资渠道,扩大贷款范围,提升融资规模,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在融资规模、服务收费等方面为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整顿监管,推动银行在同一标准上与民营担保公司开展银保合作,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五)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用好用活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创造宽松、开放的政策环境。重点在行政审批、创业扶持、市场准入、技术创新、出口创汇等方面加大扶持。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开透明的“阳光型政府”和为民亲商的“服务型政府”,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

文档为doc格式

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篇六

1月11日至15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企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先后听取了孙立群教授所做的《以史为鉴感悟人生》、段文斌教授所做的《从高增长到新常态》、杨斌教授所做的《管理创新思维与方法》、赵道政教授所做的《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xx》、薛红志教授所做的《中小企业成长规律与瓶颈突破》等八个讲座、以及医药产业项目对接会和参观了天津空港经济区、空客320组装线等学习参观活动。通过学习,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目标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 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看法

“新常态”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低成本扩张为主线的高速增长模式现在已无以为继,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常态化结果。如果过去我们的企业是以做大为基本追求目标的话,新常态下我们企业应当以做强为根本宗旨,也就是要大力转变增长方式,从过去简单粗放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精雕细琢的内涵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掌握核心科技,把产品做精做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

二、 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企业转型升级并不等于一定要转产或转行,企业转型升级应当更多的是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转行、转产与转型并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产业升级的内容既包含了产业之间的升级,也包含了产业内的升级,转型与升级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转型的方向是升级,升级的目的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最终是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企业社会地位更高、价值贡献更大,企业员工更体面、更有尊严、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离开这个目标和最终落脚点来谈论和谋划转型升级,无异于“黄梁一梦”。

四、 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任何一个企业或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必须要在现实和长远当中准确的找到平衡点,这其中既有政策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既有整体行业能力水平、科学技术状况的节制,也有企业自身优势和企业管理者能力素质的牵引。转型升级不仅要看得远,还更要看得准、走得稳,走出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这才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盲目地、缺乏科学和非理性地转产或转行,一味地追求好上、快上或快速膨胀,对企业来说,都将形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都必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搏、产业政策倾向要能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和研判,就是要清楚地知道企业现在所处的这个行业、从事的这个产业的未来空间和潜力,就是要清楚地知晓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价值和地位。如若不然,企业的转型升级就充满了盲目性和随机性,这样的转型升级必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不可持续性。

二是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重点应当围绕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本质来进行。企业是经济主体、市场竞争主体,必然是以经济效益和持续生存发展为中心,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本质脱离不了这个中心,就是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发展力。 “一切支出皆成本、一切成本皆效益”,说到成本和效益问题,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核心、本质很少有不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不论是抓公司管控转型,还是抓信息化建设、构建采购及电子商务平台,本质上都是在优化成本构成和增加效益来源。因而,就抓企业转型升级而言,如何占领成本优势至高点?如何拓宽效益增长点?应当成为企业立足自身实际、追求长远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升级领域和内容。

好的转型也得不到有效的支撑和前进,再优的转型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最终实现不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发展力依然是“原地打转”。 四是转型升级工作应当是一个“量体裁衣”、统筹兼顾和稳步推进的系统组合。一个企业的转型升级,很少存在单一模式的转型升级,大多数是多种转型升级模式的组合,力求在转型中升级、升级中转型,追求的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体现的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思维观念的创新。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在转型升级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布置和落实上,要形成一条明晰的、具有自身特点特色、符合自身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企业转型升级思路,明确一个统一的转型升级方向和目标,具体分解构建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落地手段和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否则再好的想法也如空中楼阁,最终淹没在企业发展的惯性推动中,因循守旧、不知不觉中让企业走向发展困境。

五是转型升级工作要从机制上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如何把握好机遇、应对好挑战?从根本上来讲,还是需要企业本身就要有一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肌体,如果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企业本身就是一副“麻木不仁”、“暮气沉沉”的样子,那即便外部有再多的机遇、再好的环境,也都是把握不住、顺应不了的,再小的挑战和风险面前倒下去也未尝不是不可能之事。因而,就公司的转型升级工作而言,我们更应当练就一身能够激发自身活力与潜能的“好身板”,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带动公司经营管控、生产运营、管理和技术、文化塑造等方面的创新,最大程度上释放组织活力和个人活力,为公司转型升级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连绵不绝的动力。

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篇七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

其中,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又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作为广东省建设 “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转型经 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系列政策支持下,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 用下, 我市广大加工贸易企业结合自身实际, 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实现了技改、 研发以及供应链拓展等方面的可喜突破, 在全省率先实现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 型。

自以来, 我市已有 1600 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 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 口超过 60%,有 988 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 34.4%。同 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 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 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当前,风暴已颓然止步,胜利亦初现 端倪,但使命却依然紧迫艰巨,在转型升级路上已领先一步的我市,绝不能来得 半丝懈怠,而必须乘势而上,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有效的手段,加快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企业绿树长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实现 更高水平、更为持久的领跑与崛起。

一、主要经验 后危机时代,经历了三十多年风调雨顺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了前所未 有的“成长烦恼” ,资源吃紧、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这些集中爆发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加速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成本,对比 那些沿袭旧路勉强度日的企业,以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加工贸易 企业超前谋划, 主动出击, 借助研发、 管理、 创意等现代发展要素重新开拓疆土, 免费 分享 创新从价值链低端逐步游向了价值链高端, 为全市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 参的典型范本。

(一)转型,要靠超前理念激活潜能。

思路决定出路。一场金融海啸,使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唯利短视的传统理念遭 受了颠覆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传统模式的山穷水尽,而进入到转 型升级的行列中来,如果说倒逼转型只是企业在金融风暴下无奈的应景之举,那 么依靠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已成为当下加工贸易企业的一种自觉共识。

至 今,我市已有 1400 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新增加 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 184 家,出口 300 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 作模式, odm 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 60%。

行动与数据有力 地证明了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思维转变,而让我们更感欣喜的是,不少加工贸易 企业的发展理念已比较超前,这其中不仅有泛蓝科技等新兴明星企业,更有东聚 电子等老牌知名企业,这些富有远见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危机到来甚至更早的时 候就跳出单纯依赖代工赚取薄利的陈旧套路,他们前瞻性地关注和策划未来,重 新定位发展方向和核心优势,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深度挖掘和创造新的市 场需求,不断强化产品的差异化和市场的定价权,进而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突破路 径,使企业以崭新的形象实现了行业晋位,更成为了新时期东莞经济发展的中坚 力量。

(二)转型,要靠先进工艺掌握主动。

技术改造是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尤其对传统产业来说, 实施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无异于给老迈的行业肌体注射一 针强心剂。我市企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 200 亿元,工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 破 10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5 倍和 1.5 倍,总额和增速在珠三角各市都排名前 列,技术改造已成为我市传统企业寻求突破的法宝利器。位于常平镇的东莞多宝 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就是一间从中初尝了甜头的企业, 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市 场,在美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技术更新方面多宝针织有着自己独到眼光和 心得,从起,他们便陆续引进德国全自动电脑针织机 1400 余台,使企业设备处 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该企业已全面实现电脑全自动化生产,一名工人可同时操 作 8 台织机,单位产量是之前手织机的 15 倍。同时,该企业还投入 200 多万元 免费 分享 创新对生产流程、工艺分析等领域进行系统完善,大大降低了单位生产能耗,也降低 了企业生产成本,目前该企业的制造工艺水平保持世界同行业前列。正是由于多 宝针织决策早,转型快,在传统行业发展疲软,不少企业主动压 缩生产规模,谨慎接单的大背景下,该企业在国外市场上仍敢于拿较多的订 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转型,要靠强势研发抢占高点。

加工贸易企业转变的核心就是要掌握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

经历金融危 机后,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我市产业环节中技术创新的先天“贫血”已严重限 制了加工贸易的转型步伐,要摆脱外界“制造车间”的刻板印象,必须恶补研发 环节长期存在的空白。在政府 10 亿元转型资金的刺激鼓励下, ,代表着东莞创新 能力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举跃升至全省第二,超过了之前的总和,新增外资 企业研发中心近 200 家,企业创新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并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突 出重围。

位于我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的 佼佼者,回首生益科技的发展历程,无不烙下“技术新则企业兴”的痕迹。该企 业早在上世纪就成立了由公司骨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委员会, 每五 年制定一次“技术发展纲要” ,明确未来的研发方向和着力点,即便是在企业最 困难的时候,生益科技也义无反顾地将 6%以上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创新中,而在 产品环保化、短小化、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每年投入不少于 1 亿元,目 前企业 98%的产品为自主研发产品。

而正是基于如此执著的努力, 生益科技在金 融危机后表现出愈发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实现利润 3.86 亿元, 比增长了 256%, 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三的覆铜板生产商。更为超前的是,在不断进行自主 创新的同时,该企业还卓有远见地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为公司的安全经营、自 由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保障,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去年该企业打赢了广东第一宗在 美国维权的知识产权大案, 迫使世界覆铜板行业第一巨头美国埃索拉公司向国际 贸易委员会主动撤诉。目前,生益科技已提交国外专利申请 10 件,中国专利申 请 90 多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了 60%,近三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超过 45 亿元。

(四)转型,要靠创意产品撬动市场。

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 免费 分享 创新财富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是工业化时代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危机后的东 莞,不少有眼光的加工型企业已经开始试水创意经济,他们把创意、时尚等现代 元素与传统产业优势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以创意驱动产品提升的新路径,也使企 业发展获得了新动力。

落户石龙的泛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凭借创意产品异军突起 的一个典型。泛蓝科技成立之初仅为一间家具代工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等传统 弊病一度让企业步履维艰。在困难面前,企业敏锐地发现跨行业的产业整合也能 成为一种产品创新, 并大胆地认定电子与家具的创意组合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 业。几年来,他们坚持以此为方向,不断探索具有时尚潮流气息的新产品,在全 国率先提出了智慧电子家具的概念,首创了沙发音响产品,继而又马不停蹄地开 发出音响椅、游戏椅、健康休闲椅等系列电子家具,极大丰富了产品的文化附加 价值,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泛蓝 科技顺势而为,在拥有拳头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开拓自有品牌力度,自有品牌 “aiv” 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 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通过创意拉动产品升级, 泛蓝科技已成功转型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自有技术的电子家具制造商。目前在 国际电子家具市场, 泛蓝科技以超过 6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 综合竞争力远 超其他对手。

(五)转型,要靠人本管理凝聚士气。

后危机时代, 企业经营者们越发感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生代工人 日益提高的尊严诉求,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样成为新时期加工贸易 企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在转变管理模式上,东莞长安品质电子制造厂做出了很好 的示范。投产八年来,品质电子厂坚持突出“关爱员工”这一主题,推行人性化 管理,将“爱心”融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媲美花园的厂区由多名员工分 8 组合作设计, 从构思到摆设完全由员工自己完成, 四栋宿舍大楼艺术化地将楼身涂成红、 蓝、 紫、 绿四种颜色, 分别以 “软红香土、 筚路蓝缕、紫气东来、绿野仙踪”冠名,平添一份文化韵味;他们着力为员工提 供富足的精神生活,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他们着力为员工搭建进步平台,由专人帮员工设计规划职业生涯,鼓励组织员工 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更为突出的是该企业不仅从大处着眼营造家的氛围,更从细 微的生活小事着眼关爱员工,比如该企业有这样一个规定,员工家属来探亲,只 免费 分享 创新要能证明家属关系,就可以在厂里免费吃住一个星期。这种人性化管理就像春雨 润物一样,让员工感觉到了浓浓情意,找到了一种主人翁的尊严,更使整个企业 的生产效率、工作主动性与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随 着经济回暖,在加工贸易企业普遍又面临“招工难”尴尬的时候,品质电子厂却 从没为找不到员工或员工不稳定而发愁,企业正是凭着这种先进的管理、优秀的 员工以及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良,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引线框供应商,并先后荣获 “东莞市青年文明社区” 、 “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六)转型,要靠延展链条拓宽空间。

长期以来,我市加工贸易企业被视为制造环节的代表,始终贴上了“低端” 、 “低附加值”等标签。然而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不少企业已悄然从单一制造稳 步向市场环节进军,东莞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正向更宽广的领域展开。一方 面,国内市场正成为企业转型释放产能的战略要地。不少企业在外需短期难以大 幅反弹的情况下,采取内外销市场并举的全新策略,如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 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头顶“世界第一碎纸机制造商”等系列光 环,其产品远销欧美各地。然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欧美订单严重萎缩, 曾一度下降 20%左右。

在困境面前, 东聚电子及时把眼光转向了国内市场, 在 “外 资企业产品内销” , “广货北上”等政府帮扶措施推动下,企业主动寻求与联想、 海尔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产品内销获得了质的飞跃,今年上半年,内销总额比 去年同期增长 170%。另一方面,料件国产化也成为企业升级的一个可施之策。

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篇八

工业转型升级并不等于一定要转产或转行,转型发展应当更多的是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转行、转产与转型并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今天本站小编整理了工业转型发展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1月11日至15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企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先后听取了孙立群教授所做的《以史为鉴感悟人生》、段文斌教授所做的《从高增长到新常态》、杨斌教授所做的《管理创新思维与方法》、赵道政教授所做的《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xx》、薛红志教授所做的《中小企业成长规律与瓶颈突破》等八个讲座、以及医药产业项目对接会和参观了天津空港经济区、空客320组装线等学习参观活动。通过学习,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目标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 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看法

“新常态”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低成本扩张为主线的高速增长模式现在已无以为继,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常态化结果。如果过去我们的企业是以做大为基本追求目标的话,新常态下我们企业应当以做强为根本宗旨,也就是要大力转变增长方式,从过去简单粗放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精雕细琢的内涵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掌握核心科技,把产品做精做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

二、 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企业转型升级并不等于一定要转产或转行,企业转型升级应当更多的是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转行、转产与转型并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产业升级的内容既包含了产业之间的升级,也包含了产业内的升级,转型与升级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转型的方向是升级,升级的目的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最终是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企业社会地位更高、价值贡献更大,企业员工更体面、更有尊严、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离开这个目标和最终落脚点来谈论和谋划转型升级,无异于“黄梁一梦”。

四、 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任何一个企业或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必须要在现实和长远当中准确的找到平衡点,这其中既有政策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既有整体行业能力水平、科学技术状况的节制,也有企业自身优势和企业管理者能力素质的牵引。转型升级不仅要看得远,还更要看得准、走得稳,走出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这才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盲目地、缺乏科学和非理性地转产或转行,一味地追求好上、快上或快速膨胀,对企业来说,都将形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都必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具体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明确企业在行业和未来发展中的定位。转型升级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对自身的企业和产业定位、行业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要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准确的判断,要对国家社会发展脉搏、产业政策倾向要能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和研判,就是要清楚地知道企业现在所处的这个行业、从事的这个产业的未来空间和潜力,就是要清楚地知晓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价值和地位。如若不然,企业的转型升级就充满了盲目性和随机性,这样的转型升级必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不可持续性。

二是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重点应当围绕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本质来进行。企业是经济主体、市场竞争主体,必然是以经济效益和持续生存发展为中心,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本质脱离不了这个中心,就是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发展力。 “一切支出皆成本、一切成本皆效益”,说到成本和效益问题,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核心、本质很少有不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不论是抓公司管控转型,还是抓信息化建设、构建采购及电子商务平台,本质上都是在优化成本构成和增加效益来源。因而,就抓企业转型升级而言,如何占领成本优势至高点?如何拓宽效益增长点?应当成为企业立足自身实际、追求长远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升级领域和内容。

三是转型与升级同步实施。转型与升级是个相辅相成互为依靠的过程,没有互为独立存在的转型与升级。不论是管控转型还是业务转型,其本质上还是要实现管理模式、生产运营模式、营销采购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与升级,最终向公司管理与工业生产运营模式集约化、精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努力实现管理上的高效能、成本效益上的最大化。正如前面所述,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升级,升级依赖于转型并起始于转型,升级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如果没有企业的软硬件、生产运营手段措施和思维意识、观念的同步创新和升级,就如同一艘船没有桨或发动机一般,再好的转型也得不到有效的支撑和前进,再优的转型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最终实现不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发展力依然是“原地打转”。 四是转型升级工作应当是一个“量体裁衣”、统筹兼顾和稳步推进的系统组合。一个企业的转型升级,很少存在单一模式的转型升级,大多数是多种转型升级模式的组合,力求在转型中升级、升级中转型,追求的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体现的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思维观念的创新。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在转型升级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布置和落实上,要形成一条明晰的、具有自身特点特色、符合自身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企业转型升级思路,明确一个统一的转型升级方向和目标,具体分解构建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落地手段和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否则再好的想法也如空中楼阁,最终淹没在企业发展的惯性推动中,因循守旧、不知不觉中让企业走向发展困境。

五是转型升级工作要从机制上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如何把握好机遇、应对好挑战?从根本上来讲,还是需要企业本身就要有一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肌体,如果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企业本身就是一副“麻木不仁”、“暮气沉沉”的样子,那即便外部有再多的机遇、再好的环境,也都是把握不住、顺应不了的,再小的挑战和风险面前倒下去也未尝不是不可能之事。因而,就公司的转型升级工作而言,我们更应当练就一身能够激发自身活力与潜能的“好身板”,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带动公司经营管控、生产运营、管理和技术、文化塑造等方面的创新,最大程度上释放组织活力和个人活力,为公司转型升级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连绵不绝的动力。

听了梁宝林处长的报告感触很深,他的报告主要畅述了五个方面,即一是目前开发区的状况,二是经济开发区为什么要进行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三是经济开发区存在问题,四是国内外经济开发区典型成功经验,五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及措施。如何实现我们开发区的转型升级,结合我们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粗浅认识,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当前状况

一是产业结构原因。泗阳是新兴纺都基地,普通工人资源紧缺,节能和减排压力较大。二是少数招商引资项目把关不严。在前几年招商引资中,未按规定程序办理项目手续,盲目开工建设,致使少数小企业落户。三是环保治理相对不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未能与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同步。四是主导产业发展不协调。高新、高科技产业少,中介、峰头企业偏少。

二、相关措施

一是理清发展转型升级思路。继续深化思想解放之风,走科学发展之路,引导干部群众在深化对泗阳开发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的认识,在"比学赶超"中把握泗阳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的大势,把解放思想迸发出的激-情与活力集结到思维方式转变和发展理念创新上来,泗阳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崛起的思路更加清晰明朗:以生态建设为主旋律,突出"生态经济、税源企业、和-谐发展、科学管理"的全新发展理念,以大力培育四大产业体系为重点,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味为重点,全面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快发展、跨越争先。

二是建立发展转型升级机制。在规划机制上,按照"大力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全方位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要求,认真修编开发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协调布局高科技产业、公益性事业、集中治污等各类用地,实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全覆盖,切实强化规划的统一管理,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招商机制上,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注重源头把关,严把环境保护关、资源消耗关、技术水平关,通过抬高项目引进门槛,吸引更多的大而优项目落户开发区。在市场机制上,建好城东污水处理厂及洋河产业园污水处理站,运用价格杠杆逼迫企业污染减排;严格执行上级节能减排政策,建立专项奖励基金,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大力推行"绿色信贷",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实行"信贷封-杀"。在监管机制上,按照能力与任务匹配的原则,加强开发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形成上级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节能减排监管体制。

三是落实发展转型升级措施。振奋精神,强化工作执行力,重抓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尽快走上一条科学健康持续发展之路。1、加快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洋河产业园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改、环保、节能等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撑企业提档升级。2、加快企业二次创业协调发展。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开发区企业二次创业的协调发展进行 "把脉"评定。以园区的大开发、快建设来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形成新兴能源、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电光源四大新型产业体系。3、大力推行"绿色"招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四大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要求,实施专业招商、规划招商的新举措,变大招商为招大商,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大力引进产业生态链长、产品关联度大、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和峰头企业带动型项目。4、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东方投资公司的职能作用,加大公司化融资力度,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快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承载和集聚能力;全力推进城东污水处理厂及洋河产业园污水站建设,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开发区节能减排。

我认为只有按照开发区""发展目标,以争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目标为重点,实现苏北领先,全省一流,注重和-谐建设,永褒更好更快发展的活力,落实以上措施,使开区整体产业发展顺利地实现转型升级。

2页,当前第11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