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大班计数教案反思 大班教学反思(优质5篇)

大班计数教案反思 大班教学反思(优质5篇)

时间:2023-10-01 00:17:06 作者:紫衣梦 大班计数教案反思 大班教学反思(优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计数教案反思篇一

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自主性游戏”这一主题学习后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自主性游戏不同于学习型游戏,后者强调教师预设,幼儿的模仿。而前者强调的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会利用自然环境和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自我探索,研究出好玩的游戏。

在本学期,大班教材中安排了“土中寻宝”主题。一天户外游戏,我带着孩子们到幼儿园的菜园去参观植物,并请幼儿自由游戏。孩子们刚开始还都不知道干什么,一会儿就发现小朋友们几个几个围成一圈,我走到一个圈边一看,原来他们发现了一条蚯蚓,并且在认真的观察。有个小朋友说:“这个蚯蚓可能是饿了,爬出来找吃的了。”这时立马有一个孩子反驳道:“不是的,蚯蚓吃泥土里的东西就可以了,不用爬出来找吃的。一定是下雨了它想出来逛一逛。”刚说完又一个小朋友指着蚯蚓的一边说:“这个黑黑的一圈是蚯蚓的脖子吗?蚯蚓的眼睛在哪里?”蚯蚓好像没有眼睛啊,那它怎么认得路的啊”……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激烈,这时一个孩子拿了一根小木棍,说:“我来看看蚯蚓的眼睛是不是藏在肚子底下!”可是他把蚯蚓翻了个遍也没有发现蚯蚓的尾巴,就自言自语道:“可能蚯蚓真的没有眼睛吧。”“那蚯蚓的嘴巴呢?它是怎么吃饭的?”“蚯蚓为什么喜欢吃泥土,能好吃吗?”就这样,孩子们从“蚯蚓为什么从土里爬出来”一直聊到“蚯蚓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其他人,如:蚯蚓没有眼睛,蚯蚓带围脖的那边是头等等。可是孩子们还是有很多的疑问没有解决。这时一个孩子看我站在一边,就赶紧叫我:“朱老师,蚯蚓身上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你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吗?”正好我们有专门关于蚯蚓的教学活动,我便对孩子们说:“蚯蚓身上的小秘密多着呢,等会我们把蚯蚓请回教室慢慢研究,但是要注意,蚯蚓对我们菜园里的菜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帮助菜园松土、施肥,所以我们一会研究完了要把蚯蚓送回家哦!”孩子们都点点头。

在这次户外游戏中,孩子们发现蚯蚓后便自发的进行观察、讨论。在讨论中,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得到交流,自己也学到了新的经验。而我在整个幼儿的自主研究中起到的是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作用。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观察蚯蚓,并在他们求不得解时帮他们解答疑惑,而且这种解疑也是在孩子们的仔细观察基础上完成的。幼儿观察蚯蚓,我观察幼儿,并给与适时支持,这是我觉得很好的推进幼儿自主性游戏发展的策略。

大班计数教案反思篇二

俊俊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俊俊长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照顾其生活起居的同时,对俊俊学习知识的教育从没间断过,所以俊俊从小就认识许多字,也会说一些古诗文。

可能由于奶奶对其比较严格的缘故,俊俊一直就很胆小,奶奶总觉得他是一个性格较内向的孩子,每到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他心里都明白,但他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点他的名字,他怯怯地站在那儿就是不肯开口。可是当他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又能开心地又说又笑,由此看来俊俊其实并不太内向。有时在一些轻松自由的活动中我也有意地经常提问他,以为多提问多鼓励他就会回答的,但结果还是不起什么作用。

遇到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幼儿,我想首先要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对他格外地多一份关心、多一份体贴,渐渐地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的孩子也就愿意和老师交流了。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在操作中可以这样对他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果做得不错可以说:“你真棒,回答得真好!”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俊俊已经喜欢与老师进行交流,在活动中也能回答问题了,讲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他的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大班计数教案反思篇三

由于我班学生的父亲多数工作都很忙,很少陪孩子,为了增进本班学生与父亲的感情,让孩子更加的佩服、了解父亲,在本次家长会上我设计了绘本阅读《我爸爸》这节公开课。《我爸爸》这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布朗,故事内容很简单,以一个孩子的目光生动的表达了对爸爸的崇拜和赞美,表达了“我”和爸爸的爱,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现在的孩子大都对妈妈比较依赖,对爸爸不是很了解,基于这个情况我试图通过《我爸爸》的绘本教学,让孩子来重新审视自己对爸爸的爱,同时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爱!

让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既是新《纲要》的要求,也是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所在。如何让学生懂得在实际情景中去感受爸爸对自己深厚的爱是本次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也是此次教学的目标。

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展开,首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封面,简单介绍了这是作者安东尼布朗的爸爸,然后我介绍了我自己的爸爸,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来介绍他们自己的爸爸,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起来。

我开始一页一页的让孩子们仔细观察ppt,然后说出来自己的想法,画面上都有什么,孩子们看得都非常的认真安东尼.布朗把自己的爸爸比作一些动物,把爸爸的本领藏在动物身上。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也玩起了这个游戏,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爸爸形容成一种动物,学说“我爸爸像……一样会…..”句式;当大灰狼走近安东尼.布朗家时,孩子们惟妙惟肖地学起爸爸的口气驱赶大灰狼,将爸爸勇敢保护宝宝的语气模仿的恰到好处!最后,我完整的将绘本配乐讲述了一遍,许多孩子被爸爸的爱打动!在这种气氛中,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来着爸爸的那份浓浓的爱,也萌发出爱自己爸爸的强烈情感,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点很高,对老师的问题回应很积极,也被故事中父子之间的爱所感动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对绘本《我爸爸》的学习,顺利的实现课堂知识的迁移。相信借助这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一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接受并且迁移应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孩子们感受身边的爱,学会爱护身边的人!

过渡语太啰嗦,评价语不够带有激励性,今后要多加强自己这两方面的学习。

大班计数教案反思篇四

本活动进行了多次试教,最终形成以上方案,以下是个人的思考:

孩子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自我并逐渐成熟长大,同样,幼儿情绪控制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一节活动并不能立竿见影的达到学会情绪管理的目的,但我认为对孩子来说是会有触动和借鉴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活动让孩子关注自我情绪,敢于直面自己的消极情绪,知道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因此,在多次调试后,本节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愿意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2、知道生气是正常情绪的一种,尝试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本活动中也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

1、教材的运用。

《大火球要爆炸》图画书篇幅长,前部分是讲述故事主角出现“生气”情绪的影响,后部分是介绍舒缓情绪的.方法。在活动的设计之初,为了让孩子熟悉故事内容,我在讲述、提问故事内容方面用的时间比较多,忽略了本节活动所体现的是社会领域目标,第一次的教学活动演变成了语言教学活动。经过调整,我选择了《大火球要爆炸》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一些关键内容,作为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话题素材,重点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于是,再次开展教学活动便回归了主题。

2、表格的设计。

在首次的教学过程中,在讨论“爸爸、妈妈、阿姨、叔叔……他们会生气吗?”及“生气好不好”的问题上,幼儿明显经验储备不足且有所顾忌,因此交流讨论的气氛不热烈,于是,在第二次教学活动开展前,我设计了问卷调查,从课堂反馈情况中,问卷的铺垫很有必要,孩子通过与他人交流,有了新的认知,了解到生气是正常情绪的一种;在教学过程有一个环节,最初是通过阅读、提问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中调节情绪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明显觉得此环节略显累赘,影响课堂的节奏,效果也不明显,于是,在阅读故事内容后,采用制作“生气时可以怎么做”图表的方案,通过绘制简单的图标,很好的帮助幼儿梳理提升获得调节情绪的新经验。

3、环境的创设。

我注重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营造轻松愉快讨论的氛围,让孩子可以自由地、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随意否定孩子的情绪,我想,当他们充分体现到生气的情绪,同时又不被这种情绪所左右的时候,才能建立起平和、自信的人生态度。

在活动的设计和施教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新的认知:能够宣泄自己情绪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因此,我们要帮助幼儿正确对待他们的各种情绪,也有义务让幼儿学会拥有成熟快乐的情绪,进而以稳定持久快乐的积极情绪帮助幼儿形成乐观、活泼、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

大班计数教案反思篇五

暑期安排了突如其来的培训还让我满怀不满,不过仅仅才三天的学习,我就已经确定,如果没有来,我真的会后悔!

昨天交流讨论时,有老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幼儿园上课的主体本应是幼儿,可是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老师主导一切,老师控制着课堂的一切,为这个问题,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工作一年时已经发现了,每当有公共课时,不管是我自己上课,还是在听别人的课,我都感觉讲台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儿,本应为课堂主体的幼儿,却扮演着为老师充当绿叶的角色,于是有一天......

那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当我来到教室时,有的三五成群地在书柜前看书,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环境创设“花儿朵朵”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应该尽早改革。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我的反思能给同样对这个困惑的老师带来想法,也希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开对孩子们的束缚 ,让他们更自由,更快乐的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