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新闻采访咋写 调查采访类新闻稿(优质8篇)

最新新闻采访咋写 调查采访类新闻稿(优质8篇)

时间:2023-09-24 13:06:11 作者:MJ笔神 最新新闻采访咋写 调查采访类新闻稿(优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新闻采访咋写篇一

直至2006年,也就是我从业3年后才第一次知道特稿。当时我从长沙来到广州,进入刚创刊的《南都周刊》,这是一份立志以《纽约时报杂志》为品质标杆的新锐刊物,到处洋溢着对“特稿”的热情。

对我来说,那是一次非常不堪的写作经历。这个“特”字让人云里雾里,我起码重写了三遍,每一遍都筋骨寸断,某种范式被打破。媒体时代也大致如此,市场化转型敲碎“脸谱化”新闻,特稿无疑是其中有力的一支。但在相当长时间里,它的术语色彩远大于外界认知,一名特稿记者可能不止一次窘迫地解释:我的工作就是将新闻写得好看一点。

特稿很难定义。回溯其英文词源是“feature writing”,字面意思按理是“专题报道”,但移植到中国的新闻语境就很不靠谱了,完全是另一个范畴。纵然释义纷繁,特稿的内涵终究通过行业实操逐步固定下来。此后,以《南方周末》提出“中国式特稿”为标志,其本土化进程开启。

总的来说,题材不强调时效,表述更注重故事,篇幅也更宽松。在纸媒的全盛时期,特稿被视作彰显实力和提升美誉度之举,组建“特稿部”曾成一时风气。

也因为是舶来品且探索时间不长,特稿在中国根基尚浅,特征之一就是实践有余而学理不足,技法经验多以作坊式师徒相授,徒添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门槛幻觉。我们有必要揭一揭这冰山一角,展现一篇特稿的一锤一炼。当然,囿于个人经历,它将更多以我曾供职的南方周末特稿为蓝本。

《南方周末》最早为《南方日报》周末增刊,不乏故事基因,但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特稿要到2003年才出现。时值非典,专题部主任杨瑞春和记者李海鹏在广州总部讨论前亚洲举重冠军才力的死讯。杨说这个题材她想做成“特稿”,李说他也这么想。

这简单的对话成了南方周末特稿的起点。当年6月,《举重冠军之死》出来了,并且在报社内部引起震动。通过细节和冲突推动读者情绪,最终意会一些更大的“问题和道理”。

之所以将界线划到这篇,因为较之以前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类型,它更具新闻专业主义色彩,无论在价值内核和文本精神上都是一个全新的物种。这样的演变是市场化的必然,读者只会为更高的品质买单。特稿的新风让行业兴奋,新世纪萌芽数年后便成逐鹿之势,比如另一个重要流派——中青报的“冰点”。

除李海鹏外,南香红、关军等也做了非常大胆的探索。他们逐渐从具体事件中抽离出来,触摸特殊群体和现象,例如盲艺人、孤独症、四合院、xxx等,笔触细腻且充满人文主义关怀,同时也在某种层面与传统新闻观抵触,例如题材过软和文学手法的滥觞。这种声音从未消失,直至我入职的2008年仍时有发生。

那这是一个让人头痛的事情,由于真实性的限制,意境和审美的高门槛,猎取特稿题材的过程就如激流淘金,蹲了半天也可能一无所获。如果你翻阅不同媒体的内部资料,标准更繁杂得惊人。

特稿的基础是故事,但不是所有故事都能成为特稿。王宝强婚变再精彩绝伦,也只会是猎奇的宠儿。因为它没有公共性,也就是没有足够广的群体关联和公共利益影响。什么是公共性问题?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恶性犯罪、城乡二元差异等等皆是。

更形象地说,这也是特稿为什么反对宏大叙事的原因之一。

即在故事和问题以外,能否抵达更具哲学色彩、相对永恒的层面。例如人性、正义、伦理、价值观、文明冲突、人类命运等。

通过这三点的锚定,一个具有特稿潜力的题材就基本锁定了。多说一句,第三点的“意义”为可选项。一篇故事精彩、猛攻问题的特稿依然难得,“调查特稿”便是。

主题的确立艰难而值得欣喜,就像一个登山者走出密林看见远处阿尔卑斯山的雪顶一样。有了主题,从努力方向上是一大步,从程序上却依然初始。我们需要做一个周详的登顶计划,有人从北坡,有人从南坡,有人走之字,有人走山脊,放在特稿上就是。

再细分的话,理解力还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横向的前提是介入较晚,其他媒体已经把大路走尽,需要另辟蹊径,弯道超车。但如果你是首家或发现新的处女地,大可忘记角度,纵向进击,这时候

例如《伊力亚的归途》,其背景是2011年新疆的民生新政——解救并接回在外地的流浪儿童。虽有新闻点,但核心故事在后方,即流浪儿童身上,但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传统题材。各种苦难的童年,因其泪点属性,多年来已是各版面的常客,维族村庄、救助中心、志愿者、学者等能想到的方面均有涉及。

再发现新角度的可能性已接近于零。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洁癖者因躲避别人的脚印而把自己逼到墙角。同时我也发现了新东西,这么多报道里,均是些面目不清的人在讲着一些情节模糊的往事,也就是尚缺一个具有足够穿透力的人性大作。我知道我的“角度”就在那。

想清楚后,某些执念也随之泛起。那是2006年,我读到普利策特稿奖名篇《恩里克的旅程》,这是一个关于中美洲非法移民的故事。时为《洛杉矶时报》记者索尼娅·纳扎里奥在与她的危地马拉钟点工闲聊时,意外得知一个“死亡之旅”。在中美洲的丛林,存在一个由极端天气、饥饿、野兽、恶警、黑帮组成的延绵数千公里的生命收割机,等待着每年近5万名为生存或寻亲而经此的儿童。

索尼娅实地调查半年,终获一个满意的样本——洪都拉斯少年恩里克。他八次穿越边境寻母,充满残酷的黑血现实和复杂的人性因素。无论格局、细节、文学性还是终极关怀,都呈现一个伟大故事所需要的一切。

我为之迷恋,并期望他日能写出致敬之作。于是,在新疆流浪儿童的报道中,我执意要寻找具有如此质感的故事。一个多月后,我遇到了伊力亚,一个被自己父亲诱拐行窃的维族孩子,在死亡胁迫和母亲召唤的交织中,逃亡万里,最终获得救赎重回故里。在我看来,他就是中国版的恩里克。

深刻理解一个故事的内涵和外延后,逻辑优势就建立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时间和运气。在出发前,以确保对事件及其背景最大程度的通晓。还有做采访清单,我曾见过列出100多个问题的同行。采访如破案,得把地毯上的头发丝儿都考虑到。

然后,我们就可以出发了。这将是一段与陌生人共处的未知时光。对采访对象来说,只是多了一个问东问西、连米缸上的花纹都不放过的神经质家伙,忍忍就完了。但对记者来说,则是需要八面玲珑、处处煎熬的一段,因为必须在大脑高速运转的同时,经受住海量信息的冲刷,此外还要应对突发情况和照顾对方的情绪。好比你百转千回,却怎么也想不到栽在对方的口音上。

极度愉悦的时刻也是有的。如果遇上一个极好的采访对象和电影般的情节,那是大聊三天三夜也不够,直至你的多巴胺被掏空,身体因虚脱而发抖。2011年我采访伊力亚,以及2012年到缅甸采访时均曾体验。

采访的操作极其复杂,本质上是一场沟通策略和心理大混战。只要新的对话仍在发生,就没有人敢说能穷尽一切技巧。对此我有两个最基本的建议:尤其是后者,除了官员和公共利益相关者,没有人有义务接受你的采访,与你合作必定有所求,哪怕虚荣、发泄倾诉欲也是。只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有应对方案才有正确的可能。

在我看来,特稿的“写”是系统工作的结果,是在建立信息优势后的重组和厚积薄发。毕竟我们不是在写小说,不需要拼想象力。故事就在那儿了,你只需给读者提供琳琅满目的“料”,并把它说准确、精彩和有趣。

文学技巧当然能为特稿增色,但任其泛滥则是另一种灾难。因为有真实性的巨大限制,这个至高无上的铁律,将惩罚一些不安分的笔触。

打个比方,如果我写小说,我可以信手拈来一个《百年孤独》式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末日四骑士,老王将会回想起母亲带他去见识雪莲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是特稿,我采访老王:“你当时想啥咧?”老王说:“俺啥也没想。”以上所有技巧都坍塌了。

因而,非常不幸,在特稿写作中具有实战意义的文学技巧少之又少,什么用典、象征、意识流,基本用不上。但无须过度悲观,特稿为此所做的让渡将另有补偿,例如真实的魅力,它比其他形态的故事更具俘获力,读者因那种无法抵挡的逼近感而欲罢不能。

纵使坦陈了种种桎梏,特稿写作并非无技巧可循。我依然有两点建议:前者如万丈高楼的图纸,后者如内部空间的设计,远观恢弘,进入又不会迷路。

体现到特稿上,文章结构代表着一种叙述的战略。故事可以靠时间来推进,可以沿空间跃迁,还可以依事实间的关系铺开,取决于不同的情节特征。例如,一场灾难和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情节从速度到影响都是迥异的,结构的选择自然也有所不同。

逻辑则比较抽象,大可理解为一种最大限度的全知全觉。想象一下,你是唯一坐上热气球看清森林脉络的人,那你就要为迷路的人指明方向,告诉他们每一段路的相互关系和通往的世界。

最后是字词句等微观层面。这也是大多数人最直观感知的特稿文学性的所在,即俗称的“文笔好”。这种形容其实很模糊,

《举重冠军之死》里有这样一句——“但是生命的时间表已经排定。赶在午夜之前,冠军与五月一起离去了。”命运的吊诡和无常感扑面而来,让人心生唏嘘。但如果写成“才力再也等不到明天,5月31日夜里,他死了。”那就非常没劲了。

这种微妙之处,非三两言能尽,需要吸收极其海量的文学养分,用时才挤出那么一点点。但我依然认为,

走过这么多环节,一篇特稿该成形了。这是一个漫长的征程,特稿之难,首在心志,技巧只是自然之事。纵然如此,仍不影响未来我们探讨更多的方法和规律,在特稿写作的诸多层面,并不存在那么多不可知论。

新闻采访咋写篇二

战火重燃,硝烟弥漫,20xx年5月30日下午4时30分,全学校举行了多场比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足球场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足球比赛,这是为大四毕业生即将离校而准备的。

绿茵点亮梦想,激情舞动青春。

由信息工程学院对战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近一个多小时的比赛,激情上演着追逐一颗球得场面。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

在双方拉拉队的加油声中,在双方球队队员的加油打气声中,比赛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球场上不论是穿蓝色队服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队员们的凌厉攻势,还是穿黑色球服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球员的细腻脚法与巧妙配合,都让人感慨万分,自叹不如。

比赛进行了半个小时后,进行中场休息,双方队员都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说累,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双方队长还在进行赛前战术安排和人员调整问题。

休息过后,双方又进行了后半场的激烈酣战。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运动员们,就像在草原上的一匹脱缰的“黑马”,不断的奔跑,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最后比赛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1的比分结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赢得了此次比赛,获得本次比赛的季军。

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展示了学生的活力,而且为各学院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让大家在比赛中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大四的学长们,也在这次比赛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闻采访咋写篇三

本月11日,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社会实践小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启程走访环卫工人。秉承我校历年来优秀的“三下乡”活动经验,材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李均明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出征。

上午10时左右,队员们对城市街道进行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城市垃圾是不进行分类的,成片成片的垃圾大量堆积,有些甚至溢出垃圾车,周围散发着恶臭。

(西安市某街道垃圾车实拍)

下午1时左右,队员们到达指定地点对清洁工进行采访调研。环卫工大爷阿姨们大多十分友好,工作开展的十分迅速。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环卫工人们普遍反映市民的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差,而且分类垃圾桶的布置也存在问题,并且现在大多数城市仍然采用填埋式处理垃圾的方法,将所有垃圾一股脑填埋到地下。

(队员们和清洁工亲切交谈)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越来越大,我们面临着“垃圾围城”的挑战,垃圾分类处理是可持续发展选择的最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况令人堪忧。明天,西安理工大学实践小组还将继续展开走访调查。

新闻采访咋写篇四

大会伊始,参会师生们观看了过去一年里记录院内各项学生活动的视频短片,回顾了过去一年里计信学院在党建工作、学风建设、新生军训等各项工作活动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随后大会正式开始。在雄壮的国歌声后,颁奖仪式拉开了序幕,计信学院党总支书记曹显兵,计信学院院长刘载文等领导宣读了09-市级先锋团支部、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以及科技竞赛类的获奖名单,参会领导为获奖代表们颁奖,获奖代表们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领取了表彰证书。

随后由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院学生会主席李鑫同学及获得中国机器人大赛水中机器人项目全局视觉竞赛冠军的盛璐同学分别发表了精彩的获奖感言。李鑫同学说到大学生应该调节好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安排问题,争取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他认为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具备的以下四点素质:拒绝平庸、接受平凡、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盛璐同学在获奖感言中就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谈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并回顾了自己从参赛前的迷茫到夺冠后的艰辛历程,指出学会自行查阅资料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探索求知的精神面对学习的重任。

会上,参会领导还为过去一年中各个领域中所涌现出的十九位“学院之星”颁发了证书,他们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对院内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实行有突出的贡献,郑喜姣老师号召全体师生向他们学习。

爱心助学基金自xx年设立以来,许多获得奖学金的同学自发的为爱心助学基金无偿捐献出了自己的部分奖学金,今年又有30余位同学捐出总计达两万多元的爱心捐款,续写了计信学院发扬爱心的光荣传统。在此次大会上,爱心捐款代表耿盼盼同学上台发言。她说爱心基金是计信学子爱的体现,爱心基金帮助了许多经济困难的同学得以继续学业,也为学院学术科研的正常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还呼吁广大计信学子积极参与到爱心基金的发展上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与力量。发言完毕后,徐红京老师为捐款同学代表颁发了锦旗并号召广大同学向他们学习。

会中,10级学生代表田辰良同学上台代表计信学院全体10级新生做了精彩的演讲,并向全体10级新生发出了三点倡议:一,砥砺品格,学会做人,用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二,注重开拓创新,敢于探索学习中的难题,同时要做到稳重内敛,工作学习中注重效率与过程;三,应当注重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争取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才。

随后,李朝鲜副校长发表了讲话,高度赞扬了计信学院在校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学校整体发展的重大意义,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争取再创辉煌。他说:“计信学院兴则工商大学兴,计信学院强则工商大学强,计信学院发展则工商大学发展”,他的讲话时对计信工作的肯定,是对计信师生莫大的鼓舞,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后,参会师生们观看了同学们祝福工商祝福计信学院的视频,整个大会在一首高昂的《歌唱祖国》中结束了。

此次大会中表彰了过去一年里所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与个人,他们已成为了每一个计信同学身边的榜样,身边的“星”,相信这些树立的榜样会成为以后同学们生活与学习的标杆,而同时我们也有理由坚信,明年将会有更多的“星”走上领奖台,因为一切正如郑喜姣老师所说的那样,计信学院今日的星光闪耀,必将成为明天的群星璀璨,星光无限!

新闻采访咋写篇五

活动类的新闻稿写作

这一类新闻通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第二段主要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众、青年学生的反应。第三段则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写此类新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必须体现主题,参与人员的介绍要有层次感

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很重要,它浓缩了整个活动的内同,在开篇介绍下活动主题,有助于读者首先把握住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的形式。

活动的参与人员往往包括学校的主要领导,嘉宾、新闻媒体朋友,青年学生,这么多不同身份的人员同时参加了活动,如果仅仅写一句“校领导xxx、《福建日报》、我校青年学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则显得太随便,给人的感觉是人员很杂,反而看不到活动的覆盖面之广。所以一般的写法如“校党委副书记xxx、副校长xxx出席了活动,《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朋友参加了活动,我校各学院师生代表共1000余人参与了活动。”

2、写作要紧扣活动主题

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整个活动的内容必然要体现出这个活动的主题,但是在有些新闻稿中的主题内容却与主题脱离。比如上次一篇《我校举办第三届“模拟课堂“比赛》的新闻,原稿中过多地描写了文艺表演环节,而弱化了教学水平的考核环节。既然是“模拟课堂”的比赛,主体肯定是要考核参赛者的教学水平,文艺水平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的修改意见是,弱化文艺表演环节,弱化文艺才华,突出参赛者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积累。在修改稿中发现,“课堂即兴问答”和“智力抢答”两个环节都充分地体现出来,并且还介绍了复赛中“专业讲课”的比赛情况。

3、要根据新闻稿投放的媒体,确定新闻事件的主角

我们写的新闻稿往往要投放到不同的媒体上,不同的媒体,不仅仅风格不一样,连新闻稿中体现的活动的主角都有可能不一样。这里说的主要是校园内的通讯稿。校园内的通讯稿在报道校园活动的时候,就应该以校内的单位、个人为主角。比如一篇《传播学院第四届“传播人形象节”隆重开幕》的新闻稿中,将传播学院和福建广电集团共同作为主角,这样写起来条理性差,而且还偏向于福建广电集团,这如果是校外通稿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校内通稿,我们要突出的应该是传播学院,宣传我们学校举办的有意义的活动,所以,在我的修改意见中,基本上每句话主语都是“传播学院”。

4、活动程序要分清主次

跟会议类的新闻稿一样,在写活动程序的时候要分清这些程序的主次,活动都有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才是报道的重点,就如一场晚会,节目的表演才是写作的重点,而像现场的互动环节则是次要的,一般一句话带过即可。再如,大型的`音乐会,往往都分上下半场,有中场休息,如果我们把中场休息的情况也描写进去,肯定会让读者厌烦,在新闻稿中就破坏了对整场音乐会的描写基调。

5、描写活动现场,一般采用总分式的段落写法,重点突出活动的特色

只提活动程序的话,并不能算是新闻稿,因为活动的程序从策划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的重点是要描写实际活动的现场情况。比如《迎接校第六次会议暨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专场演唱会》的新闻稿中,不仅仅将五个部分的表演曲目写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这些曲目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现场的艺术家是如何表演的,现场的观众反应如何。

同一个活动可能分在不同的现场进行,一个活动现场也可能分了几部分进行,但能够统一在一个活动中,其中肯定有一条主线,而这条主线便可作为该段落的总括句。如《我校开展“欢度国庆,歌颂祖国”大型游园活动》新闻稿的主体部分第一句是“我校在旗山校区的共青团广场、a区广场、嘉树园广场、南区生活区和仓山校区物光篮球场等处开展游园活动,吸引了广大师生踊跃参加。”首先概括了游园活动的情况,接着按照总分句中的地点分别叙述游园活动的情况,整个段落显得逻辑严密、自然紧凑,将整个活动现场描写得井井有条,错落有致。

而且,在描写活动的现场时,我们要注意突出活动的特色,要将活动的整个基调体现出来,比如一场歌颂青春、歌颂祖国的晚会,就要用“青春活动”、“热情洋溢”、“激情满怀”来描写表演者的表现,还要突出台下观众反应的热烈程度,像“博得了在场青年学生的热烈掌声”之类的描写。

6、活动意义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向

举办活动一般就为了活跃校园的文化,所以,在谈及活动意义的时候,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有层次地概括活动的意义。一般也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其次是对活动主题本身的意义,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诗歌朗诵赛”的意义就有一条是“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深入人心”;最后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会议,所有活动都必须在新闻稿中评论意义的。有些活动的意义过于平常、普通也就没有必要体现,免得给读者审美疲劳。

竞赛类新闻稿

竞赛类新闻稿跟活动类新闻稿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因为是竞赛方面的活动,它又有与一般活动不一样的地方,在新闻稿中,也要有所不同,所以特地分出一个大类出来。

竞赛类新闻稿的一般结构是:第一段写导语,介绍主承办单位、评委、参赛选手;第二段写比赛的过程;第三段写参赛者的获奖情况以及举办比赛的意义。

1、介绍评委要有所选择

竞赛类新闻稿的第一段与活动类新闻稿的第一段的写法相似,只不过竞赛类的新闻稿中,有时有必要提下嘉宾评委,像教授之类的权威人士,我们就有必要介绍下,可以体现竞赛的层次与水平,重量级的教授来担任评委便可将一场平常的比赛变得很体面。而像学生评委之类的,则可以不介绍,邀请学生担任评委,本身就不是竞赛活动应该宣传的重点。

2、比赛中,同学们的参与情况有必要体现

一场比赛,同学们的参与情况如何体现了本次比赛举办的质量,所以,如果收到良好效果的比赛,往往要体现下同学的参与积极性,而这一点一般都是从参与人数、参与的作品数体现出来的。比如,《我校第二届书信文化节落下帷幕》这篇新闻稿中,本来没有体现收到参赛作品的数量。后来,我的修改意见是,将收到的参赛作品数体现出来,因为据我了解,本次比赛收到了数量不菲的作品,我们做宣传也就是为了宣传这个活动的影响。当然,体现这些数据的时候,要尽量使用精确的数字,以体现真实性。当然,如果参赛初赛选手或者作品不多的话不不用了。

3、比赛现场描写侧重于简练地概括选手的表现

竞赛类活动的主角是参赛选手,所以现场的描写当然得从他们入手,可以说,他们的表现情况也就是竞赛现场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参赛者至少有十个,这么多的选手是不可能一一描述的,而如果选择其中几个来进行描述的话,又显得不够全面,所以对参赛者比赛情况的描述需要概括。比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演讲比赛”,参赛者的比赛情况可以这样概括“比赛中,参赛者围绕‘光荣与梦想’这一主题进行演讲。参赛选手对比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在鲜明对比中突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功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从身边具体的变化出发,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对三十年来我国的发展成就给予客观评价,号召青年一代珍惜大好时光,为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用三个排比句就将参赛者的演讲内容概括出来,全面简洁。当然,写演讲者的表现,他们一般都是热情洋溢、声情并茂,而观众的反应则是较为强烈,掌声必不可少。这并不是说无凭无据的猜测,而是每场比赛的共性。

再如某次演讲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各单位的14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演讲赛。他们充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深刻体会;提出了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做法;表达了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服务海西,强化内涵建设,为建设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比赛中,参赛选手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充分展示了选手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富有真情实感的演讲,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4、公布比赛结果

竞赛类新闻稿与一般的活动类新闻稿的不同很明显地体现在,竞赛类新闻稿最后要体现比赛的结果,这是这一类新闻稿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竞赛类活动不可能没有最终的获奖结果,如果我们的稿件中缺少了获奖结果,那就信息不全了,怎么算是新闻稿呢?在写获奖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将获奖人的具体姓名、所在单位或学院、所获奖项写清楚。同时,视篇幅情况,公布获奖情况一般公布到三等奖的名单,如果篇幅不够的话,则仅仅公布一等奖即可,如果篇幅有待扩充的话,也可将优秀奖刊登上去。

表彰类新闻稿写作

表彰类新闻稿比较特殊,大部分时候是一种静态的新闻稿,是没有现场的新闻稿,只能通过材料、采访来收集新闻点,然后再整合成一篇稿件。

这类新闻稿其实结构不是很固定,而且部分新闻稿是不需要分段的,在此我说下分段的新闻稿的写法吧。第一段是导语、写某单位发文表彰了哪些人、哪些单位;第二段则是介绍下受表彰对象的事迹;第三段则介绍受表彰对象的感言、决心或者是颁奖单位对受表彰对象、对青年学生的希望。

写这类新闻稿,需注意以下几点:

1、表彰发文、表彰的奖项内容、受表彰单位都要写全称

新闻采访咋写篇六

行车加走路4个小时,来到广西目前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看一线干部群众如何战天斗地;翻越崇山峻岭,追寻“自治区优秀xxx员”黄景教的足迹;走访毛南族的村村寨寨,与毛南族群众分享整族脱贫的喜悦……6月8-14日,“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一批采访团记者,深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上林县,俯下身子,做脱贫攻坚故事的倾听者、记录者、参与者,用图文、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脱贫故事。

“脚力”锤炼没有终点。第一组采访团记者前往的第一个贫困村,是大化雅龙乡胜利村。通村三级路在大山间盘旋环绕,一个个“回头弯”让人心惊胆战。在这个深度贫困村里,记者们采访和记录了一个个精彩故事——新闻特写《一个极度贫困村的前世今生》、通讯《养殖肉牛扶贫 让群众“牛”起来》等稿件,将胜利村的脱贫故事和变化娓娓道来。

在现场,记者们看到,为了不影响旧房改造进度,当地政府请人将建材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一点运过塌方点,再通过三轮摩托运进屯里。弄豪屯老蒙的梦想被记者们用各种新闻语言“讲”成了故事——老蒙是弄豪屯贫困户,他的梦想就是既能住上新房,又能让十几年前耗时数年才建起的石头房也留下来。板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群众的诉求,从资金、人力、物力上全面扶助他们建起了新房;同时从留住乡愁出发,保留了如今还结实的石头房子。老蒙终于圆了安居梦。

好眼力发现好故事。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展4年多,新闻报道数不胜数,记者如何避免眼力“疲劳”发现好新闻?采访团记者紧扣中央和自治区的最新精神,紧盯活动宣传重点,挖出了一个个好角度,写出了一篇篇好新闻。xxxxxx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环江和毛南族成近期报道的热点。在按既定路线采访的同时,采访团记者主动将目光对准正在建设的贵南高铁,从高铁建设促脱贫、巩固脱贫成果角度,采写出了一个个好故事——下南乡的谭晓琼因疫情影响无法到广东务工,就到家门口的贵南高铁项目五号合拌站应聘,经过技术培训后,她成为一名搅拌机操作员,学得一门过硬的技术;川山镇东山村一片120亩荒地,由于高铁施工便道的修建成了黄金宝地,村民们将其开发成扶贫产业园,种上旱藕、毛竹等,拓宽了增收路子。

都安瑶族自治县“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养蜂产业已屡有报道,如何才能写出新意?广西日报记者将三个产业“串”起来看,敏锐地发现三个产业都有完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写成了角度新颖的采访手记——《利益联结好 产业快步跑》。

好脑力写出新高度。7天行程下来,广西日报记者农芝深受教育。在都安的深度贫困村,“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不屈精神让她惊叹;在环江,贫困群众为了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大力发展果树种植、牛羊养殖、种桑养蚕等产业,让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人民群众是时代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农芝深有感触。年轻记者张安然,以前对脱贫的理解,就是让贫困群众变得有钱。随着采访活动的深入,她结合所见所闻,不断感悟思考,对脱贫有了新认识:脱贫不仅是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改变,贫困群众变得更自信更勤劳,精神上的“富裕”与钱包里的“富裕”都一样重要,她以“青年记者一线行vlog”的形式,采写了《储存希望的一个个水柜,“长”在大化深山里》《记者“桃花源”里失联3个小时,被一只“致富牛”扯住了……》等生动的报道。

6月14日,在上林县北林村蛋鸡养殖基地,村民正在分拣、包装鸡蛋外运。

xxxxxx说,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苦干、巧干。此行采访,记者们所行之处,见证和感受着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勠力斩穷根的决心和勇气,坚信广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同奔小康,指日可待。

新闻采访咋写篇七

2.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形势的认识

3.了解大学生对以后工作生活的态度

4.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规划

5.对大学生的就业规划做一个总结

6.为大学生今后的工作提针对性的推荐

采访要求

1.主题明确

2.言简意赅

3.用词适当

采访步骤

1.采访在学的大学生

2.采访一些公司对应聘人员的要求

3.采访相关专业人士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

采访方法

1.随机采访一些在校的大学生

2.专访公司领导对应聘人员的要求

3.专访相关专业人士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

采访时间

9月27日星期二

采访对象

1.在校的大学生

2.公司领导

3.相关专业人士

采访问题

一.采访在学的大学生

1.请问你在大学里学的是什么专业

2.你认为你此刻所学的专业是一个前景良好的专业吗

3.你明白与你专业对口的一些职业与公司吗

4.你清楚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式吗

5.你对未来的就业有什么规划吗

6.你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态度

二.采访公司领导

1.请问贵公司能够给自己的员工什么样的待遇

2.请问你们公司目前缺少哪方面的人才

3.你们公司对应聘人员有什么样的要求

三.采访相关专业人士

1.请问您对于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

2.当前社会缺少哪方面的人才

3.您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什么看法

4.您觉得校园以后就应偏向培养哪方面的人才

5.您能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一些好的的推荐吗

新闻采访咋写篇八

大学生就业规划的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1. 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形势的认识

2. 了解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分析

3. 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规划

4. 了解大学生对以后工作生活的态度

5. 对大学生的就业规划做一个总结

6. 为大学生今后的工作提针对性的建议

采访要求

1. 主题明确

2. 言简意赅

3. 用词适当

采访步骤

1. 采访在学的大学生

2. 采访一些公司对应聘人员的要求

3. 采访相关专业人士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

采访方法

1. 随机采访一些在校的大学生

2. 专访公司领导对应聘人员的要求

3. 专访相关专业人士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

采访时间

9月27日星期二

采访对象

1. 在校的大学生

2. 公司领导

3. 相关专业人士

采访问题

一. 采访在学的大学生

1. 请问你在大学里学的是什么专业

2. 你认为你现在所学的专业是一个前景良好的专业吗

3. 你知道与你专业对口的一些职业与公司吗

4. 你清楚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式吗

5. 你对未来的就业有什么规划吗

6. 你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态度

二. 采访公司领导

1. 请问贵公司能够给自己的员工什么样的待遇

2. 请问你们公司目前缺少哪方面的人才

3.你们公司对应聘人员有什么样的要求

三.采访相关专业人士

1. 请问您对于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

2.当前社会缺少哪方面的人才

3.您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什么看法

4. 您觉得学校以后应该偏向培养哪方面的人才

5.您能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一些好的的建议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