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9篇)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9篇)

时间:2023-10-14 20:29:31 作者:雁落霞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9篇)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友好、共同繁荣的重要目标。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激励我们继续努力。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庞然大物、大显神威、合二为一、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如何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进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师板书课题。

2、指导课题里“集”的写法和含义。注意上面的隹是四横表示短尾巴的鸟,下面的木的横要长些。什么叫集合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3、矛和盾各有什么作用呢?生说师板书:进攻自卫

过渡:发明家怎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这两个优点集合一起,发明坦克的呢?相信大家学了课文后,自然就明白了。

二、学习课文,悟道理。

(一)学一二段。

1、发明家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一个想法?

(1)生读一二段,解决问题。(当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他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机的关头,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

(2)出示这句话,引导生理解词语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2、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1)生读有关句子。如果……就……老师相机画出坦克外壳

(2)小结:用铁屋子代替盾,这是利用盾的自卫的优点。

过渡:可是铁屋子也有缺点,只能自卫而不能进攻。因而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可是铁屋子不会跑,还是无法灵活的进攻呀!

(生:还需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老师相机画上有关部件,最后画成了一辆坦克。)

2、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发明的过程。

3、引导总结:其实,坦克就是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而成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本自然段:

把矛和盾合二为一有什么好处呢?这坦克效果到底怎么样呢?请你在段落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说一说。

(板书:大显神威,然后反复读,让全班同学站起来,立正、抬头挺胸地读,把气势、威风读出来。)

2、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四字词语来吗?

词语:合二为一、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

3、“合二为一”怎么理解,谁来告诉大家?

(结合黑板上的板演引导学生理解。)

4、你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坦克大显了神威?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放声读一读。

(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哇哇直叫、乱成一团,在读中感悟、理解“大显神威”。)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坦克为什么这么厉害?

谁来说一说,说的时候最好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连接词。

(因为坦克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了,所以它很厉害。)

2、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出示小黑板: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反复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坦克就是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打败敌人的)

3、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总结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三、引导生找出生活中的集合。

1、师举例:带橡皮的铅笔是集合了铅笔能写字、橡皮能擦错字的优点做成的。

2、生举例空调、手机、代表的台灯……

3、师继续引导从学习、做人、做事……

(如引导学生找出别人的长处,然后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到自己身上来,懂得同学间要互相取长补短。)

四、我要做

1、摘抄好词。

2、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

进攻自卫

}道理

ˇ

坦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中,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指导学习第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是怎么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发明过程。最后一自然段是课文的难点,使学生了解本文所要阐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的集中起来,为我所用。同时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使学生懂得以后写一个道理的时候可以用一个事例来说明,最后“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对本文进行拓展。

可是如何与现实相结合,学生不知如何说,我就给了他们一些提示:铅笔、两用空调等物品是如何发明的,学生从中领悟到集合优点所得,并打开话匣举出了很多例子。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1、设疑导入。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从没见过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们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根据课前提示来自学,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书查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尝试解决“课前提示”中的问题,边读边圈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样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归纳整理。

4、交流全文。

(课文讲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5、师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关情况的?

6、填一填,议一议。(尽量用文中的语言)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7、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老人凭借自己生活实际,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8、读全文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生活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人热情,乐于助人。)

9、小结:老人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里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痕迹,就弄清了骆驼的具体情况,达到了“窥一般而只全豹”的境界,真可谓观察和思考的典范。

四、细读课文,创新表演

1、细读课文,仔细想想商人和老人对话的情形:动作、神态、心情、语气等,给文中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2、小组合作探究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

3、小组分角色表演。

4、推选优秀小组表演。(生甲:扮商人的服装道具生乙:扮老人的服装道具)

5、师生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结合内容,拓展训练

1、商人找到骆驼,心情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没有,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事物?请写进自己的日记里。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二)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并能够正确读写“骆驼、跛、驮、愤、啃、究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五)教    具: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猜看?请同学们看电脑课件。第一个,“沙漠一只船,船上载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第二个,“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大家想想谜底是什么呢?给个小提示,猜一种动物。(生:羊、马、牛……)不对不对,再猜猜,同学们也可以从课本上找找答案。好,你的小手举得又直又高,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猜的是什么动物?(生:骆驼)对啦,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板书),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2页,全班和老师一起大声的读出课题,找骆驼。

2、朗读课文,品味感悟:

(1)好,通过刚才的猜谜语,大家发现骆驼有哪些特点呢?这位男生你来,嗯,骆驼有两座驼峰对不对,驼峰里面藏着水。还有吗?这位女生你来,很好,骆驼耐旱,在沙漠里,可以几天不喝水。还有没有?你来,对的,还可以驮重物。那《找骆驼》这篇课文中商人丢失的骆驼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文章,将描写骆驼特点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好,大家都读好了,有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来说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

好,这位女生,请你来回答,“左脚有点跛”(板书)对不对?你能将文中的句子准确的完整的读出来吗?(生:老人说:……跛)哪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沉默)那请你先坐下回忆一下,我们请另一个同学来回答,好就请你,是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板书)、“缺了一颗牙”(板书),好的请坐,现在还请这位女生来回答,是的“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缺了一颗牙”,你回答的真好,请坐,同学们看,刚才她只是太紧张,一时间忘记了。

当商人问老人,“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老人回答了什么?大家一起来回答老师(生齐答:那我可不知道)

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如果你是这位商人,你会怎样想?(生:这可恶的老人把我的骆驼偷走了/一定是这黑心老人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是啊,老人会不会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呢?商人这时的很生气了,于是商人愤愤地说了什么?请一位同学用生气质问的语气来给同学们读一下商人的话,你愿意来给大家读一下是吗?好的,就请你。你读的真好,把商人那种生气质问的口吻都读出来了,请坐!

请全班同学一起用生气质问的语气来读商人的话,感受商人以为是老人把他丢失的骆驼藏起来的那种生气的心情。商人愤愤地说,起。

(3)好的,同学们读得太棒了,老师都感觉到商人那种生气的心情了呢。如果老人说的是真的。那么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现在请男生扮作老人,女生扮作商人,老师作为旁白,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师:从前有个商人……赶上去问:(女)“……”

师:老人说:(男)“……”

……

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目光,就请你来,生:…… 嗯,第十段写到,老人看到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还有吗?是的,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就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那还有吗?对啦。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你回答的十分准确,声音洪亮,真是太棒了,请坐。所以,老人的观察能力是不是很强?是的。

那么老人有告诉商人去哪里找骆驼吗?这位男生,请你来回答,嗯嗯,老人告诉商人要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请坐,那同学们告诉老师最后商人找到骆驼了吗?是的,找到了。

(4)同学们通过学习《找骆驼》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是的,大家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情,它们往往会告诉人们答案。

同学们来说说,你曾经在生活中观察到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哦,你吃苹果的时候观察到苹果上面有虫眼,你下了一跳。好,请坐。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老师觉得那颗苹果一定很甜,因为小虫子都爱吃,对吗?还有其他同学呢?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你来,你观察到你养的小金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你观察的真是细致入微啊,没错的,小金鱼睡觉时眼睛也是睁着的,因为它没有眼皮。

好,那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七)作业设计

接下来,我们布置一下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或者小植物,然后写一篇小短文,说说你观察到什么。

2、请同学们课后将“骆驼、跛、驮、愤、啃、究竟”这几个词语抄写三遍,家长签字。

(八)板书设计

找骆驼

左脚跛               路上的骆驼脚印右深左浅

缺颗牙               啃过的树叶上留有牙印

(九)课后反思

[找骆驼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1、教学描述:

《浏阳河》一课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虽说是一节“失败”的音乐课,却令我感触颇深。

上课铃声过后,在不平等的师生问好下,音乐课开始,之所以说是不平等的师生问好,那是因为我的问好激情洋溢,学生的问好却是懒意洋洋。我还是满腔热情,希望上这节音乐课。于是我压制住内心的不满,脸上堆满了笑容开始了一翻“套近乎”。于是开始了今天的课程《浏阳河》.

音乐这首歌曲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相对还是比较熟悉。在激情的范唱后,但接下来的学唱却大失所望;有的用低声哼哼的,有的故意学我用尖尖的嗓音怪唱,还有的在自己玩自己的。我努力压制住心中的怒火,简单的小结后转到下一环节,了解《浏阳河》,然而,他们好象对民歌一点兴趣也没有。课堂学生无精打采,还有一半的时间,难道就这样可不行,马上接着说:“《浏阳河》是一首经典之作,正因为这样,所以也有很多人把他翻唱成不同类型的歌,大家想听翻唱的《浏阳河》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兴趣高涨了起来。在同学们欢快的节拍中,我播放了,由超女周笔畅演唱的《浏阳河》,可以肯定学生很喜欢,他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课后,同学们讨论很激烈也很有序。

“老师,我喜欢《忐忑》……….”

“老师,我喜欢的英文歌曲……..”

“老师,我喜欢动画片主题曲……”

这也让我在叹息的同时不得不陷入了深思。这么经典的民族之作,他们浑然不觉,却对网络的,流行的,摇滚的.津津乐道。同时也让我想到了一位四年级的男生,让他唱一首教材上的中国儿童歌曲《春晓》,他怎么也唱不准,可一首时下流行的《春天里》却唱的特有味。现在一曲曲简单的和声练习怎么也唱不好,却对现在当下流行的歌张嘴就来。更有甚者,林俊杰的《曹操》,周杰伦的说唱歌曲从头到尾音准,节奏,歌词可以无一句错误。

2、教学反思: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他们这样有什么不对,在人们热中于超女,网络音乐,流行音乐的今天,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关注,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喜欢那些音乐,我不想抹杀他们的喜好,主要是尊重个性。

《浏阳河》就会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跑题”。尊重个性,依照音乐专业教学中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而言,这节课我想做到了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浏阳河》虽然“失败”了,但也收获了。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广州开发区二小王唱

一、教学分析: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是感知性的艺术,而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本课《浏阳河》正是一首通过歌词的美、旋律的流畅、画面的美为主题的一首湖南民歌,表现了人们对人民领袖毛泽东的热爱。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两段歌词分别为一问一答,采用男女声对唱的演唱形式。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感悟能力、自学能力、我认为应多重视学生们欣赏歌曲和理解歌曲的能力,这也是他们的一个过渡阶段,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学生们已经接触过很多的的演唱形式,也接触过一字多音的的唱法,但还不够深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初步感受音乐中湖南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歌的魅力和当年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深厚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调动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在丰富的聆听、欣赏、歌唱、对比活动中,感受民歌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感受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古筝等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播放《月光光》、《采茶扑蝶》、《浏阳河》

请同学们说出它们产生的地方。出示课件湖南民歌—《浏阳河》

生:抒情、舒展、流畅……

歌曲新授——创造表现,爱国爱毛主席

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首先我们来接龙唱:

1、范唱:第一段学生们唱:第二段师:第三段(评价)

2、学生们唱:第一段范唱:第二段师生合唱:第三段(评价)

3、全曲齐唱(同学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呢?最后一句…连音线…)

4、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一两句)

要求:完整演唱第一、二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将第三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最后一句翻高八度演唱,很多民歌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渐弱渐慢)将词填进去唱一唱,提醒学生在延长音后轻换一口气。

5、学生古筝伴奏跟伴唱音乐一起唱

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

6、问答式对唱

生:齐唱、对唱(男女对唱、组与组对唱)等想法……(师尝试一两句表现)

师:事实证明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哦。

7、学生古筝伴奏跟范唱音乐一起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师古筝伴奏)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生:用方言唱《浏阳河》

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开拓,凭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你听,他们又唱起了那动人的旋律,请欣赏《又唱浏阳河》,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

生:出现了浏阳河的主旋律、独唱、伴唱(独唱、有加入合唱的部分)

师:合唱的部分在哪里出现?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师:《又唱浏阳河》运用了原曲《浏阳河》的旋律元素,但又加入了其他音乐元素,进行了改编,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拓展欣赏——简析体验、课后要求

师:今天我们深刻的理解了歌曲的各种演唱形式,也做了一回湖南人感受了湖南民歌的魅力,体验了湖南民风,大家要尊重各地的民族习俗,同时也欣赏到了时代变迁与民歌的变化,那么,请同学们回家收集各种版本的《浏阳河》和湖南的一些风土人情,下节课我们将一同分享大家的资料哦!最后,就让我们在周笔畅版本的《浏阳河》中结束我们的音乐课吧!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边走,就赶上去问:“老人家,您看见没看见一只骆驼?”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到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那我可不知道。”

商人忿忿地说:“别骗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赶嘛生气呢,听我说嘛。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至于骆驼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照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找骆驼》教学设计

(一)课程名称:找骆驼

(二)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并能够正确读写“骆驼、跛、驮、愤、啃、究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五)教具: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猜看?请同学们看电脑课件。第一个,“沙漠一只船,船上载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第二个,“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大家想想谜底是什么呢?给个小提示,猜一种动物。(生:羊、马、牛……)不对不对,再猜猜,同学们也可以从课本上找找答案。好,你的小手举得又直又高,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猜的是什么动物?(生:骆驼)对啦,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板书),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2页,全班和老师一起大声的读出课题,找骆驼。

2、朗读课文,品味感悟:

(1)好,通过刚才的猜谜语,大家发现骆驼有哪些特点呢?这位男生你来,嗯,骆驼有两座驼峰对不对,驼峰里面藏着水。还有吗?这位女生你来,很好,骆驼耐旱,在沙漠里,可以几天不喝水。还有没有?你来,对的,还可以驮重物。那《找骆驼》这篇课文中商人丢失的骆驼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文章,将描写骆驼特点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好,大家都读好了,有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来说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

好,这位女生,请你来回答,“左脚有点跛”(板书)对不对?你能将文中的句子准确的完整的读出来吗?(生:老人说:……跛)哪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沉默)那请你先坐下回忆一下,我们请另一个同学来回答,好就请你,是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板书)、“缺了一颗牙”(板书),好的请坐,现在还请这位女生来回答,是的“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缺了一颗牙”,你回答的真好,请坐,同学们看,刚才她只是太紧张,一时间忘记了。

当商人问老人,“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老人回答了什么?大家一起来回答老师(生齐答:那我可不知道)

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如果你是这位商人,你会怎样想?(生:这可恶的老人把我的骆驼偷走了/一定是这黑心老人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是啊,老人会不会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呢?商人这时的很生气了,于是商人愤愤地说了什么?请一位同学用生气质问的语气来给同学们读一下商人的话,你愿意来给大家读一下是吗?好的,就请你。你读的真好,把商人那种生气质问的口吻都读出来了,请坐!

请全班同学一起用生气质问的语气来读商人的话,感受商人以为是老人把他丢失的骆驼藏起来的那种生气的心情。商人愤愤地说,起。

(3)好的,同学们读得太棒了,老师都感觉到商人那种生气的心情了呢。如果老人说的是真的。那么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现在请男生扮作老人,女生扮作商人,老师作为旁白,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师:从前有个商人……赶上去问:(女)“……”

师:老人说:(男)“……”

……

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目光,就请你来,生:……嗯,第十段写到,老人看到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还有吗?是的,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就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那还有吗?对啦。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你回答的十分准确,声音洪亮,真是太棒了,请坐。所以,老人的观察能力是不是很强?是的。

那么老人有告诉商人去哪里找骆驼吗?这位男生,请你来回答,嗯嗯,老人告诉商人要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请坐,那同学们告诉老师最后商人找到骆驼了吗?是的,找到了。

(4)同学们通过学习《找骆驼》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是的,大家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情,它们往往会告诉人们答案。

同学们来说说,你曾经在生活中观察到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哦,你吃苹果的时候观察到苹果上面有虫眼,你下了一跳。好,请坐。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老师觉得那颗苹果一定很甜,因为小虫子都爱吃,对吗?还有其他同学呢?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你来,你观察到你养的小金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你观察的真是细致入微啊,没错的,小金鱼睡觉时眼睛也是睁着的,因为它没有眼皮。

好,那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七)作业设计

接下来,我们布置一下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或者小植物,然后写一篇小短文,说说你观察到什么。

2、请同学们课后将“骆驼、跛、驮、愤、啃、究竟”这几个词语抄写三遍,家长签字。

(八)板书设计

找骆驼

左脚跛路上的骆驼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观察所得果然找到

缺颗牙啃过的树叶上留有牙印

(九)课后反思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两位数乘两位数李珍霞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列竖式计算。

78×11=24×12=33×21=14×12=2.结合上面的笔算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进位)4.点2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师生一起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6.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填一填。

(1)求17个31的和可列式为(),结果是();()是33的12倍。

(2)王老师要买28个篮球,每个篮球81元,王老师大约要带()元。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组织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2.引导学生估算,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

3.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4.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算法。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1.读题,理解题意,交流列式:48×37。

2.估算。

把48看作50,37看作40。

48≈5037≈4050×40=大约2000盒,比2000盒少。

3.尝试笔算,在练习本上写出笔算过程。

4.展示自己的算法,并从以下方面交流。

(1)乘的顺序;(2)每一步表示的意义;(3)遇到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巩固应用,检验效果。

鄂教版三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九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观察所得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教学反思】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复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复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蜂(蜜密)脚(印映)究(竞竟)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课文内容填表

骆驼的特征老人的根据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一颗牙齿

四、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找骆驼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