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最新小学二年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充气雨衣说课稿(大全5篇)

最新小学二年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充气雨衣说课稿(大全5篇)

时间:2023-10-03 14:55:03 作者:HT书生 最新小学二年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充气雨衣说课稿(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篇一

《充气雨衣》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因此,本课应该大胆放手,以同学自学为主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知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俺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小学二年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篇二

《充气雨衣》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因此,本课应该大胆放手,以学生自学为主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共同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学生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学生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如果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部分同学交流自己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己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小学二年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篇三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陈燕】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小制作这一环节,即开发了文本资源,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小学王萍玮】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日语交际的能力。语文教学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例如说科学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的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课文《充气雨衣》等告诉我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每一种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第四小学陈芳芳】

教材的编写具有明显的时代精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为教师的合理利用及创造性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半个学期来,我深深感觉到教材编写更具人文性、灵活趣味性。

如《充气雨衣》等等这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抽象,但是教具随手可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上课时我让学生好好观察很多事物可以画出来,什么事物是不能画出来的,余味未尽。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初步建立也就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了。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学生知道风和气味是画不出来的,他们举的例子千奇百怪,真是妙趣横生。

诱发创新灵感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五小学李慧英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林从张开的裙子和吹气的救生圈上得到启示,做成了实用的充气雨衣。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从小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并从中获得启示,以激发学生学科学、多动脑、勤动手。

我趁势把问题延伸:人类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也能从身边的事物得到启示吗?教室顿时弥漫思维之气,一个女孩首当其冲:“我看见舞蹈的同学把裙子一掀,就变成了另一条,我也想改良一下我的裙子,让我的裙子一条能当几种款式穿。”“我的学习用品总爱弄丢,我想发明一个带感应器的文具盒,让放在里边的文具丢失了,也能寻回来。”“冬天我们穿一身厚厚的衣服太不方便了,我要制造一件能调节温度的衣服,冬天的时候,我们穿着它保暖又轻便。” ……直到课后,许多学生还兴味盎然、意犹未尽地围着我诉说他那最伟大的、最了不起的思想结晶。

一节课下来,值得大家肯定的是:课内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对其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他们创造思维品质的形成。

小学二年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篇四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共同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学生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学生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如果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部分同学交流自己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己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小学二年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二、教学重点: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字词卡、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在下雨时,我们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二)、读通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 。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抓住重点,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以下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a、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b、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c、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出示句子)

c、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d、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4、板书关键词: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 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呀!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3、孩子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1、动动脑筋,做一个小制作。

2、读一读有关发明家的故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