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优秀18篇)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优秀18篇)

时间:2023-11-24 08:50:38 作者:薇儿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优秀18篇)

小学教案是一种按照教学步骤和方法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小学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素材和活动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1、使学生经历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图形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吴江市实验小学本部校园面积大约有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吴江市实验小学爱德双语分校校园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师:看了这两幅照片和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比本部的面积大。

生2: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

师:同学们,李老师工作的学校、神舟6号飞船的降落伞等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场来打比方,我们对它们的面积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们平时听过或者用过这样的比方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10=40,所以一共有40个。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景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1)学。

生:正方形。

师: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生:边长是1厘米。

师: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2来表示(板书:cm2),也读作平方厘米。请用笔写一写这个符号cm2。

(2)记。

生:(齐)有了!

师:来,让我们拿起笔,把脑海中的1平方厘米请出来,画在纸上。(学生齐画1平方厘米。)。

师: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对照一下,画对了吗?不对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学生对照,修正。)。

(3)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贴花纸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个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拼。

师: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再取出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种后,再拼另一种。(学生拼图。)。

师:同桌间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吗?你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为是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为它们都有6个1平方厘米。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相同吗?面积呢?

生: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师:也就是说,看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一个平面图形中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几。

(5)估和量。

师:请每人从学具篮里取出一张邮票。估计一下,一张邮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刚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画了一下,大约是8平方厘米。

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在邮票上,看看它的面积到底有多少!(学生发现一个人的面积单位数量不够,于是与同桌合作。)。

师:邮票的面积是多少?

生:(齐)12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铺12个1平方厘米。

师:请每人再拿出一张电话卡。先估计面积是多少,再用面积单位检验。(由于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够,指导学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积量具来测量。)。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电话卡的面积。(实物投影仪展示蒙着量具的电话卡)。

生:先数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8=48,接下来2个半格或3个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约是56平方厘米。

3、认识1平方米。

师:你们估计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太小了!

生2:应该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

师:能说说怎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师:会用符号表示平方米吗?写在本子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写m2)。

师:(出示4块1平方米的布,发给每个小组1块)每组的同学先商量,准备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什么物品,再实际铺一铺,看能铺多少这种物品。

学生分组铺物品,三个组分别铺书本、书包、椅子,还有一个组挤着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师: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组铺物品的情况。

生1:我们组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了24本书。

师:可你们并没有铺满,怎么知道要24本书的?

生1:因为一排铺了6本,可以铺4排,一共能铺24本。

生2:我们在1平方米上铺了9个书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平方米上可以站几个人。

生:(齐)1、2、313人。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这个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3:有的电视机的屏幕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齐)2平方米。

4、认识平方分米。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写出dm2)。

师:学具篮中有一个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到模型)对照这个模型,用手比画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导学生比画)。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1:(举起学具篮)这个篮子的底面大约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师:下面我们做些练习来巩固新学的知识。请看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自己在书上完成。(学生完成练习)。

师:我们先看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师:你同意谁的意见?

生:64平方分米。因为刚才电话卡的面积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电话卡大多了。

师:再看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师: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生:平方米。

师:最后看第一小题。谁把这个问题再读一读,要读出点味道来。

生: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4。

师:谁来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师: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你为什么填了长度单位呢?

生:24是数学书封面的长。

生:它们相差很大。

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法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操作、分析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2、课件出示: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厨房地面的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单位不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先把“分米”换算成“厘米”为单位,再进行计算;也可以计算出厨房的面积,再换算。教师: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其它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换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5、填一填1平方分米=x平方厘米3平方米=x平方分米。

200平方厘米=x平方分米500平方分米=x平方米学生自己填一填,说说是怎么想的。

总结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0还是去掉几个0。

6、再出示开始时的问题: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解决。

板书: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30×27÷9=810÷9=90(块)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自己填一填,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先认真读题,明白“占地面积”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小学数学面积教案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一)新课教学

1、小组讨论: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小组内观察书中p16页的13幅图形面积。

3、你是怎么知道的,用哪种方法判断的?

5、判断方法:直接比较法、平移法、数方格法、拼凑法、割补法。

(二)练习:练一练p17

1、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1一样大?(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2、 3题(用拼凑法来判断)

3、 4题(用割补法来判断)

(三)总结

比较图形的面积

直接比较法

平移法

数方格法

拼凑法

割补法

本节课我是按照学生自学的形式开展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图形间的关系,能判断出图形面积的大小。但用的方法最多的是数方格、平移和割补,学生掌握的情况一般。

小学数学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和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

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1、感受物体的表面。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观察法。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办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测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先前知识是抽象的、陌生的,因而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就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自主预习,包括对课本情境图的认识,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的规定等。教学本课时,一些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的单位有了粗浅的认识。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操作等认识活动,学生会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同时感受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性。

3、情感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进一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认识面积

3、认识面积单位。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科书第132页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9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多媒体课件。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说一说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1、教学例4。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4,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长和宽,怎样求桌面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师接着再问:我们算出桌面的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应该怎样推想?最后教师写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推想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让学生自己做,做第三问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1、知识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直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师:那么,一平方分米等于十平方厘米吗?一平方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吗?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小正方形呢?

生:我这里才十来个小正方形,肯定不够用。

师:大家先看看用十个小正方形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不行,就说明一平方分米不等于十平方厘米。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形,我们初步估算下吧。

生:猜测需要的正方形数童。

生:10行。100个小正方形。

师:摆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就说明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知道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那么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大家想办法试一试吧。

生:没有那么多面积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呀。

师:是啊。我们没有那样多的小正方形。看来我们得想些办法?大家说说有什么办法吗?

生1: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

师:我看这个办法可以试一下。

生2:根据1米等于10分米,我们可以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齐答)100平方分米。

师:现在大家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000平方厘米。

师:这个结果正确吗?

生:不正确。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100乘以100,应该是10000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本题主要练习了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题。

本题主要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面积转化的事例。

四、本课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的问题吗?

小学数学面积教案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1.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图形有什么特点?

3.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求积的方法:

(1)数格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分割数格

二、练一练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讨论)

2.下列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

请学生说如何分割?

为什么这样分割?

3.总结: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应注意什么?

三、作业

课堂作业

19页第3题第二部分。

课外作业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能利用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探索过程,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难点】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探究。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可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引导学生回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提问学生: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讲解新知。

教师展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与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顺势提问:需要多少张小正方形可以铺满大正方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得:每一行都有10个小正方形,一共有10行,即可算出一共有100小正方形。

引导学生说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明确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即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教师提问: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1平方分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组织活动点明三种思路:

(1)类比仿照,借助上图把1平方分米想成1平方米,1平方厘米想成1平方分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推理猜测,1分米=10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米=10分米,通过推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面积单位的转化,通过上一个探究过程中,有10与10相乘,回想到之前学习过的正方形的面积单位公式。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米,边长为10分米,所以为10×10=100(平方分米),利用转化思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总结: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课堂练习。

(1)3平方米=_______平方分米。

(2)500平方厘米=_________平方分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作业:与父母分享今天所学的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及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学生;。

(2)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一)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从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方面的“比大小”引入,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大小的不同方面;让学生充分地摸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利用学生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学生用1平方米测量教室里的大黑板、教室门等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首先要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学中,教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让学生选用一种物体表面来表示胸卡的面积,从表示的结果中可以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用不同物体来测量容易产生误会,并通过创造矛盾冲突,使学生明确要测量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单位有哪些呢?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而当学生提出“平方”是否就是“平方米”时,教师更是抓住契机,在肯定学生猜想的同时告诉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三)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在说一说、摸一摸、估一估、站一站、量一量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米有多大,让学生先估计,后拿出1平方米纸,估计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尺量,最后概括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发展空间观念,再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这个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都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科书第132页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9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说一说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4,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长和宽,怎样求桌面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师接着再问:我们算出桌面的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应该怎样推想?最后教师写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三、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推想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让学生自己做,做第三问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数学教案-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知道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并能正确运用地积单位解决问题。

2.通过亲身丈量、体验、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及适用范围。通过观察和想象身边熟悉的场景体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及其适用范围。

3.感受大面积单位产生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掌握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观念,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学准备:

实际测量,步测,留有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加强理解。

联想——出示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看到它,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联想,回顾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的概念的界定,为了后面教学1公顷和1平方千米时能够准确的进行概念界定。

2.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出示下面三道题。

计算机键盘上小按键的面积大约是1()。

咱们班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48()。

黑板表面的面积大约是4()。

3.对比理解。

黑板表面的面积大约是400()。

【设计意图】同样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单位却不一样。让学生体会到一定要根据物体表面的实际大小和数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一)导入,产生认识冲突。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在听和看中感受到大的特点。

在欣赏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如果想了解太湖的面积,

选择什么面积单位更合适呢?

预设1:平方米。

预设2:平方千米,公顷做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如果选择的面积单位小的话,那么前面的数据就会很大,读起来不方便。这时,就需要学习较大的面积单位,与原有的知识产生冲突。

2.结语并板书课题。

1平方米大约是多媒体教室地面4块砖的面积,看来,太湖的面积如果以平方米作单位,就有2425000000个1平方米那么大,读起来确实有一些困难。面积的大小是不变的,要想读起来简洁、方便,就只能选择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在测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需要用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

(二)建立1公顷的表象。

出示:太湖的面积大约是242500公顷,让学生说说看后有什么想法?

1.解决1公顷的概念。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叙述,解释,计算,了解概念及掌握1公顷与1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说说知道1公顷的概念和进率后有什么想法。继续抓住“大”的特点进行教学,为下面作铺垫。

2.出示课前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对1公顷实际观念建立的过渡。

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里的面积会运用到公顷这个单位。

学生会说到之前测量过的学校足球场的占地面积,学校的占地面积等等。

出示:学校足球场的画面以及相应的信息。

其实,在举行一些重大比赛时,比如,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足球赛等等,都是在正规的足球场里举办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建立起的比较模型,已经感受到1公顷有多少个自己熟知的事物的面积。从数量上有了感受,体会由一个到多个,为学生建立起1个1公顷的实际观念打基础。

3.感受学校的占地面积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同学们测量学校占地一周的画面。学校近似一个长方形,长110米,宽90米。让学生计算出学校的占地面积,并运用刚刚学到的1公顷与1平方米的进率的知识进行换算,以公顷为单位,得到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

4.语言描述对1公顷实际大小的理解。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1公顷的实际大小吗?

预设:1公顷有200个教室那么大,10个学校足球场那么大,2个正规足球场那么大等等。

结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用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1.运用1公顷比较,进行估计,感受多个1公顷。

过渡语:在假期中,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去一些景点游玩,你们看,这是咱们丰台区的世界公园,这是世界公园的占地面积,这是咱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公顷,这些都已经按照相同的比例进行了缩放。

估一估世界公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出示信息:世界公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7公顷,将估计与信息比较。

这是天坛的祈年殿,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73公顷,相当于()个世界公园的占地面积那么大。

2.感受平方千米,引发联想。

过渡:太湖的面积是242500公顷,管理员还告诉了我另外一个信息:太湖的面积是2425平方千米。这是我们国家的台湾岛,它的占地面积大约是35800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中发现新的信息——平方千米,并产生联想:什么是1平方千米,有多大,与1公顷、1平方米之间的关系等等。

3.知识迁移,解决概念和进率。

让学生结合板书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是怎样定义的,并通过计算、观察、比较、推算等方法得到1平方千米和1公顷、1平方千米和1平方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体会1平方千米比1公顷“更大”的特点。

4.展开联想,估计1平方千米有多大。

预设。

1平方千米是1公顷的100倍。

相当于100个丰台一小丰益分校的占地面积那么大。

相当于0个咱们的教室占地面积那么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以建立起的比较模型说说自己对1平方千米大小的描述,由100个到20000个,数据这么大,学生能算出来,但是这么多到底是什么样子,是无法想象到的。使学生产生学习1个1平方千米的迫切需求。

5.直观感受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

过渡:(出示三维地图画面)你们看,这是从三维电子地图上截取的咱们学校附近的画面,这是路口的红绿灯,这是丰北桥下,这是华堂商场,这是东大街的顺天府超市,连接这四个地点,围成的土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看,这个是咱们学校,1平方千米大约有100个咱们学校这么大。

说说体会。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区域的三维电子地图,帮助学生解决认知上的难点,真正建立起1平方千米的实际观念。

6.了解,运用。

(出示北京市地图)我们生活在丰台,我们也都参与了“知丰台。

爱丰台”的活动,那么大家对丰台区的占地面积是否有所了解呢?丰台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304()。

说说自己的理由。

合30400公顷,大约有30400个学校的占地面积那么大。

老师的家在昌平,我也了解了一下昌平区的土地面积,一起来读读。你有什么感受?(大、辽阔)。

昌平区、丰台区都是首都北京的一个区县,估一估我们首都北京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大面积吗?读一读,9600000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计算、想象、观察感受到了它们面积的大小,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根据面积的大小能够合理的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习近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

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面积单位。

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第二步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第三步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

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1.你们想了解老师吗?(姓梁,汉滨小学,涵涵、彬彬)。

2.让生猜师身高,师生交流,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板书:米、厘米、分米)。

3.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1.游戏:在下面三个图形中任选一个均匀涂色,谁先涂完谁就赢。

2.你选择哪一张?为什么?(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板书:物体面大小)。

3.为什么不选三号?(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只有平面封闭才有面的大小。(板书:封闭图形)。

1.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游戏比一比:。

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板书:看一看)。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板书:摸一摸)。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概括面积的意义。

(3)课本61页“做一做”,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侧面,体会立体图形的不同面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1)出示两个图形比较大小,利用重叠的方法。(重叠)。

(2)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

(3)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学具摆一摆,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看哪个小组秩序好!速度快!

(4)学生汇报,并比一比那种标准比较方便?(正方形合理)。

(5)课本62页“做一做”数格子。

(6)出示两个格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比较。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大小,不能只比较格子的多少,还要统一格子的大小,这就需要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63页内容。到底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国际上又是怎样规定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的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自学你知道这些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形状的?

(3)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摸一摸它的面,盯住它看5秒钟,闭上眼睛把它印在你的脑海里?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一平方分米。(撕开对比面积大小的变化)。

(4)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带来1平方米的纸让孩子们站上去感受。

(5)课本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1.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2.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3.课本63页做一做第2题。

1.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学习的伙伴值得感谢?

2.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3.推荐两名学生,当学习之星。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2页。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课件,学具盒,不同面积的长方形纸,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乡镇图片,蜡笔。

课前交流介绍荷叶、太和、桂阳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

2、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面积的含义

(4)教学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教学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4)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用小图形摆一摆,数一数(5)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听一听,辨一辨,如果这件事情跟周长有关就用手指画圈表示,如果跟面积有关就挥一挥手掌表示。

2、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注意:两个半格合起来可以变成一个满格。小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根据方格数量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时候,方格的大小应该一样大,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0页例6。

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师说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是5()黑板的面积是3()。

四、思维训练。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它的长是50厘米,宽是多少分米?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理解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掌握了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第六课时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7、72页例8及第74页5—8题,75页9、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第7题: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第8题: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第10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

课桌面的面积33()课桌长8()。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五、思维训练。

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平方米。

(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前期深思考、教学过程讲策略、效果预测促达成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前期深思考。

思考一:读教材、读学生,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做保障。

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这一单元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由线到面”的一次质的飞跃。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能力,喜欢操作、乐于探究。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思考二:定目标、定方法,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打基础。

我们结合本学段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格子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我们将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感性认识,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同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讲策略。

为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明确目标;(2)趣味游戏,激发兴趣;(3)充分感知,合作建构;(4)联系实际,达标检测;(5)结合目标,总结提升。下面我就针对本课的重难点具体阐述以下两个重要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课上教师采用谈话引入的方式,提出了:“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新知的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目的在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第二环节:充分感知,合作建构。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做到:让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服务于教学目标。根据我们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发现教材是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感知概念。但我们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所以我们适当调整了认知顺序。把游戏中的素材当做学材,抓住“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引入对平面图形面积的认知。又运用观察、重叠、比较的方法,突破了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顺学而教,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学生对面积的概念逐渐清晰时,教师就引导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这一环节我们采取“合作探究”的有效措施,给学生提供充分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根据合作要求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全班汇报的过程中优化方法。教师顺势引出“数格子”的方法,再通过比较6个格子和12个格子的图形大小,使学生意识到:只有统一面积单位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这节课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先扶后放、教学合一”的有效策略。在“量一量建立认知,找一找形成表象,测一测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知1平方厘米的大小。学生掌握了这种“量、找、估”的学习方法后,教师利用类推思想认识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目的就是让教法成为学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效果预测促达成。

为了预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们认为本课运用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1.以学定教,为学而教。本课教学关注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基于经验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经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方法、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3.回顾反思,再次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促使学生养成追问的习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更多新知的心向和愿望。

以上是我们的教学预案,许多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都是在师生互动中生成。这就需要教师读懂课堂,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为“主体”而“主导”,以学定导,和谐高效的课堂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关范文推荐
  • 11-24 中医药法规的心得体会(模板20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经历、感悟和领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记录。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每当我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
  • 11-24 溺水安全教育专题课教案(专业19篇)
    制定安全教案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人群的特点和需求,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下是一些经过验证和验证的安全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1、了解洪水的相关危害
  • 11-24 初级工程师工作总结(精选20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对自己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对职业生涯的一个总结。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撰写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工作总结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路
  • 11-24 入队申请书我自己(通用18篇)
    面对申请书,我思考着如何用精彩的文字展现自己的优点和梦想。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选申请书范文,相信这些作品会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尊敬的高球飞虎队:接到笑
  • 11-24 美发雇佣的合同大全(17篇)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协议是保证交易双方权益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中使用的合同协议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仿效。法定代表人:________。乙方(员工、工作人员
  • 11-24 参观学习社团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5篇)
    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社交交流的平台,通过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生可以拓宽交际圈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团活动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灵感。
  • 11-24 乡镇年八一建军节活动方案范文(14篇)
    活动方案的评估和反馈是持续改进的关键,通过对活动的结果和效果进行评估,可以进一步优化方案。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一些实用活动方案,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
  • 11-24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模板15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供一个有条理、易于操作的指导框架。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内容,是教师备课和教学
  • 11-24 个人借贷协议合同书(专业21篇)
    合同协议应该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调整。合同协议是双方达成一致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在编写合同协议时,应当遵循明确、简明和一致的原则,以便各
  • 11-24 酒厂入股协议书(模板20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是合作关系的开始,双方应当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范本,以便更好地了解合同的写作方式。在日新月异的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