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未来已来读书心得范文(17篇)

未来已来读书心得范文(17篇)

时间:2023-11-05 01:21:23 作者:BW笔侠 未来已来读书心得范文(17篇)

读书心得是在阅读一本书后,对所读书籍的感悟、思考和体验的总结。看看下面这些读书心得范文,也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写出一篇独特而有力的读书心得。

未来已来心得

未来已来,但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趋势,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我在未来已来之旅中所获得的一些心得:

1.科技改变生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未来,这些技术将继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例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等。我们需要关注这些趋势,并做好准备。

2.全球化加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未来已来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全球合作和交流。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合作和发展。

3.可持续发展:未来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例如,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等趋势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

4.人才竞争:未来已来,人才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以便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保持竞争力。

5.未来不确定:虽然未来已来,但未来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需要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例如技术失业、社会不平等等。

总的来说,未来已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未来已来心得

“未来已来”——这是我所参与的一次深度未来学研讨会的主题。在这次为期一周的研讨会中,来自全球各地的未来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等,共同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挑战。这个未来学研讨会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学习经历。

在这次研讨会中,我不仅听到了许多前瞻性的观点,还学习了未来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这让我对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探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时,与会者们对于这些技术对就业市场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们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如“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些变革?”和“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这次研讨会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未来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未来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未来的学科,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工具。通过学习未来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这次研讨会也让我更加关注全球化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与会者们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是紧密相连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人类,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化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以确保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这次未来已来研讨会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前瞻性的观点,还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未来学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未来的世界做出贡献。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这周五全市教研活动时,李焱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三本书,其中一本是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

我自己经历了12年的基础教育和4年的高等教育,然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近18年。在这34年中,时常也会觉得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是有问题的`,但是却不知如何表达,那种如鲠在喉的感觉经常让我倍感压抑。

近20年来,一直在课改的浪潮之中起伏,虽然有各种指引,却始终没能真正明确方向。“要改变”、“要突破”的呐喊始终没有呼出,都在唇边泯灭。也付出过n多努力,虽不能说“无用”,却总是空洞。因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近段时间,我有幸读了朱永新老师《未来学校》一书,受益良多!

现有教育体系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未来学习将会变成终身化的学习,以课程为王,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学习;能者为师,各个领域的专家引领学习;父母会成为教育的参与者和陪伴者;国家调控,自主预约学习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好的书;学习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学校将是汇集美好的中心!结合朱老师的观点,我有几点体会:

未来进入追求个性的时代,必然要求学校向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资源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将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技术和教师的教学要求能无缝对接。

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着,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未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分化和迁移。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同时将出现许多新职业。教育应更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以及人机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教育将打破传统,更大的解放人的学习力。未来学校的畅想,非常有可能会实现。在未来,我们有机会选择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也就是说,君子不愿意成为一个只为谋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晚成大用之器。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成器”。能够学有所用,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体面地混口饭吃。今天的教育,距离孔子的“成人、立人、达人、爱人”的教育目标很远。我们现在的'教育资源不知道比孔子时候要好多少倍,但是质量却不可同日而语。不是现在大家不好学,不会学,相反,现代人的学习效率不知比古代人要高多少倍。主要是教育目标的问题,夫子的教育目标是“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用成长性思维终身学习,并且学而时习知,这样才可能慢慢的温故而知新,避免能力陷阱!读书点亮生活!

这种模式如果推行,会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

第一,如果从小由父母培养孩子,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孩子天性爱玩,父母为了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工作,对孩子只有放任自由,从古至今严教出才人,对知识的研究是立足于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行!

第二,贫富差距是国内,乃至整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如果推行教育中心,废除学校制度,将会出现学识渊博者孩子学识渊博,文盲者孩子文盲,因此走向两端极化。

第三,选择学。这是站在二代的基础上的,父母没有资源,相比二代,孩子会有选择的权利?只能随着社会发展,放任自流。

第四,人工智能,云,区块链,只能辅助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能力,不是取代人的观点。从王者荣耀游戏可以知道,如果放任自流,利大于弊,科技的带动有利有弊,如果一个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或者随着5g发展,有更佳的方式来替代,孩子自由诚可贵的观点依然值得考究。

未来已来心得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未来已经到来,而你做好准备迎接它了吗?本文将探讨科技在未来几年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

首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它们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医疗健康,教育,交通和家庭生活。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照明等已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无人驾驶汽车和空中交通工具也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使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出行。

其次,区块链技术也将带来巨大的变革。从加密货币到智能合约,区块链正在重塑我们的金融交易和供应链管理。而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也使得透明度和公平性得到了提升,为未来的公共和私人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此外,生物科技如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也在医疗领域引发了革命。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治疗和预防疾病。

最后,未来的社会也将发生巨变。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科技将越来越重要。而在教育方面,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教育将更加互动和有效。

总的来说,未来已来,科技正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个人,我们需要持续学习,适应并利用这些新的科技趋势,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力。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说来也巧,上个月看了《终身幼儿园》,这次刚好有几个朋友在社交媒体上推荐,果断翻开了。

且不说内容,光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范儿,就能感受到老师作为教育者的气度和胸怀。整本书条理清晰、内容翔实,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朴素的语言所传递观念和信息量令人称道。好的书就是这样,有一说一,摆事实、讲道理,同时基于现在对未来提出设想。对于刚进入教育行业五六年的年轻教师来说,有种隔着书页聆听前辈教诲的幸福感。

书中所阐述的未来学校概念,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得到了加速实现。至少几个月来,各种公办、民办、机构的线上课层出不穷。因为无法离开家中,靠网络实现了学习的连贯性实在是一种幸运。前几天还在看一篇文章,说真正开学后,就能看得出孩子的差距。的确是这样,一个星期、一个月不觉得,现在我们线上指导都已经第六个星期了,而且不确定还会继续多久。作为老师,我已经开始发现了自己的不同。过去四年养成的早起、自律的生活习惯让我在疫情期间依然有着很好的'状态。每天常规的学习内容完成之后,还参加了一些线上课程和讲座,健身房不开放就改成了跑步,并且因为在家办公有了大量时间阅读、思考,以及自己下厨。不能说感谢疫情,但的的确确因为这场灾难发现了自律的价值。

扯远了,说回最近在开展的线上教学。一开始手忙脚乱,还会以以往面对面的教育方式来思考,所以效果差强人意。后来主动给自己减压,也逐渐了解到家庭变成教育主体的重要性,开始专注在提供资源、统筹两个班级日常工作以及和家长单线沟通上。效果很明显,自己也轻松许多。

看这本书,感觉像开了一扇窗。以前很期待努力向前,看看未来的模样。现在突然发现,原来未来已来,就是我们生活着的现在。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

未来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为未来自然对现在,对过去,对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价值,从此就有了许多预言者,去尽力地预言未来是怎么样的。最后,这些预言者到了现代就发展成一种史学流派,叫未来史学家。

首先就是由于这个作者立意新颖,立意新颖这个词啊,是每一个写文章的人一开始都会遇到了一个词,但是一般人能做到了是切入角度独特,但是作者做到的事脑洞清奇,这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了,一个脑洞打开的人才能应对脑令人脑洞大开的未来,因为未来发展速度肯定比现在要快,所以,那时的场景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正是有了这种凡是从别的角度去想,有这种精神,才能写出这类特别有先见性和新颖性的好文章,因为未来总体上是无法被预测的,而要从暗雾中找到一道光,这当然不是正面的发现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从一些侧面的角度来综合性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之后,才能透过迷雾看到未来的实质。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变化不变的一些特点。我们现在说未来都是变化的。

现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实际上纵观整个宇宙,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会变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不变的关键点来写文章,而这些点相当于是看透未来的一只眼睛,因为这些东西可以预见的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的可能,这些原理就相当于一个公设一样支撑起了它结论,假如没有这类公设性的结论,那么这个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根基,未来发生什么事就完全无法被预测,那么最后就相当于是一个人光靠想,想出一个未来图景其实没有一点用处。有了这些不变的东西之后,他才能写出来真正有根据科学性的文章,这就是为什么叫未来史学家不叫未来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善于采用各种新颖的写作手法,新颖的写作手法在我们平常人看来,用在一篇平常文章里面可能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对未来这种难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种手法,才是让你领会未来是怎样一个图景的正道,就好像这本书里一个特别经典的比喻,或者说类比就是,到现在为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经比饿死的人还多,因恐怖组织而死的人已经比因战争而死的人多。这个类比一出,我们就更容易想象未来和现在会是一种怎样的图景,就更能看清未来世界是一种怎么样趋势。

今年单位组织的读书月活动,我选择了前段时间一直关注的一本书——《未来简史》。它是《人类简史》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又一部力作。如果说《人类简史》是关于我们从哪里来,那么《未来简史》就是关于我们人类的未来命运。

该书主要讲述了未来的人类(书中称“智人”)将摆脱历史上一直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饥荒(和贫穷不是一回事)、瘟疫(是指大规模发生的让人束手无策的致命传染病)和战争(是指全球规模的),未来的人类分化会更加剧,绝大多数人会沦为“无用的人”和“没有自主的人”,只有少数精英会利用生物技术主动升级,进化成为掌控这个世界的“神人”,他们和我们的区别,相当于我们和猿人的区别。对于永生、幸福和成神的追求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旋律。现代社会制度立足的根本:自由和平等将会消亡(神人可以通过操控基因,改变你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分泌和电波信号从而操纵你的意识,让你无从反抗,也可以通过更换人体的全部配件,甚至将意识转移到机器上达到永生,从而打破“死亡”这一上帝留给人类最后的平等),万物互联网正在形成、而我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每一个意识都是喂养这个庞大数据库的养分,一切生命和意识不过是算法而已。

对于未来,我们人类一直在不断的畅想,其实我们现在对于未知的未来的研究方式,仍然和写资治通鉴时的古人一样,历史怎样,我们觉得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这个规律是否仍然奏效。不过长期看,预测未来无论对错,其实对于未来没有大的影响。本质上我们对于未来无能为力,历史车轮谁也挡不住这话当然也适用于未来。

人类大船驶向未知大洋,我们是这船上一代代的水手,貌似遇到问题只能遇到再开始着手解决,很难发明一劳永逸的方法来面对未知。所以读这本有意思的书对工作生活没啥作用,属于懂得很多和生活彻底无关的道理,当然不能用它来指导生活。不过暂时的,把我们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宠辱得失中抓出来歇歇,在内心中扮演一下人类导师角色,替整个人类操操心,给我们自己放松下。

读《未来简史》的第二部分有点迷糊,不知道重点在说什么。直到结尾点出人类凭借创造出基于想像的“互为主体的现实”统治世界,才有点摸着头脑了。

作者的这个观点在《人类简史》里就说到过,那时候说的是“人类凭借编故事的能力统治世界。”那样说的时候我好像一下就懂了。作者在第二部分用两章的文字解释了凭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人类跟动物的关系变化,从狩猎采集时代的众生平等,到农耕时代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豢养家畜。人创造了神和宗教来合理化人高级于动物这一原来并不存在的现实,并借助神与自然沟通,做交易。接着人类从农耕时代进入科技时代,人类可以凭借科技经济政治直接有效的解决原来需要神作为中介的各种自然问题。神也面临下岗危机。

神和宗教就是人类创造——或者也可以说是编造出来的互为主体的现实。大概这样的“事实”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群是很难理解很难接受的观念,所以作者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实验,传说,说明动物和人一样拥有情感,意识,甚至有部分的动物比人聪明,比人有更强大的力量。但7万年的演化结果是人类统治着所有动物,而不是人类被更聪明更强壮的动物统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只有人类懂得高效灵活的大规模合作,而这种合作正是基于想像的秩序,比如宗教,体制,法律,价值观,信用,货币等等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只不过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互为主体的现实——只要大家都信,这些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如果大家都不再相信。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子虚乌有。

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未来简史》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拜读之后,有一种悲观的感觉。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换一个角度看,人类前途未必如此。

首先,从人类发展史看,总体上是进步的。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危机四伏的生活,圈养牲畜种植庄稼,生活稳定;从农业社会到近现代工业社会,大多数农民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进厂打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从事机械劳动的产业工人走向灵活多样的服务业。

最能说明社会进步的是人类数量的增加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人类在生物界的绝对控制权。

综上所述,我们要乐观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

当然,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人类还面临不同的困境。例如农业社会阶层分化的陷阱,工业社会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各种风险等,但究其根源,并非是人类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在于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和生存竞争的生物本能。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今世界,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让许多人目瞪口呆,让一部分人手足无措乃至抓狂。

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作为弱小的个体,生存其中必须趋利避害。我是属于edirw群体,即来自东方、受过教育、工业化、退休、妇女的群体(相对于weird即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民主的群体),也要用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要加强学习,吸收新事物;不随波逐流,量力而行,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口上,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给自己晚年生活带来的便利。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未来往何处去?不必深究。个人是渺小的,是由细胞演变发展的生命个体而已,快乐活在当下!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写代码了。背后不禁一阵寒风,连程序猿哥哥都危险了。

面对一个如此"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一条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有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你准备好了吗?

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未来简史》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拜读之后,有一种悲观的感觉。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换一个角度看,人类前途未必如此。

首先,从人类发展史看,总体上是进步的。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危机四伏的生活,圈养牲畜种植庄稼,生活稳定;从农业社会到近现代工业社会,大多数农民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进厂打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从事机械劳动的产业工人走向灵活多样的服务业。

其次,(按书中观点)从第三个千年来看,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从未来发展看,人类将面临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等新议题,越来越多的工作将由机器代替,解放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即便绝大多数人将沦为无用的阶级,也不愁吃穿,甚至可以成天沉湎于虚拟世界……这不是今天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最能说明社会进步的是人类数量的增加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人类在生物界的绝对控制权。

综上所述,我们要乐观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

当然,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人类还面临不同的困境。例如农业社会阶层分化的陷阱,工业社会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各种风险等,但究其根源,并非是人类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在于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和生存竞争的生物本能。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今世界,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让许多人目瞪口呆,让一部分人手足无措乃至抓狂。

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作为弱小的个体,生存其中必须趋利避害。我是属于edirw群体,即来自东方、受过教育、工业化、退休、妇女的群体(相对于weird即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民主的群体),也要用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要加强学习,吸收新事物;不随波逐流,量力而行,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口上,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给自己晚年生活带来的便利。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未来往何处去?不必深究。个人是渺小的,是由细胞演变发展的生命个体而已,快乐活在当下!

《未来简史》中,雅克·阿塔利从已知的历史和科学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他剖析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动荡、居民迁移、工作变迁、以崭新形态出现的市场、恐怖、暴力、气候变化以及宗教影响力的提高都将在其中发挥作用。

他揭示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将以何种方式颠覆我们的工作、休闲、教育、卫生、文化和政治制度。他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

作者在本书中没有直接回答,但在他之前另一本书《人类简史》中给出过观点: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这么简单。正是意义,也就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这个话题其实贯穿了《未来简史》全书。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现在的工业科技时代,意义的内容一直变化迭代,从各种宗教到人文主义,激励着人们不断改造世界。

但是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达到幸福呢?怎么去定义生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呢?有的人说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有的人说功成名就就是幸福,有的是说身体健康就是幸福,这么听起来,感觉幸福是个人体验而非社会进度,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呢?作者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工具,一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如在天堂般无忧无虑。但事实绝非如此。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

这种压力,可以称之为“人类的贪婪与欲望”,其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增加的。我们从一开始的身体健康,到进一步的吃饱穿暖,再到进一步的功成名就,正是这些不断膨胀的欲望,让人类社会进步。

前文说道,作者在书中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个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科技社会的发展下,人类的生活或者生存观念将会有极大的变化,这正说明了“存在即是合理”的说法,未来可以根据过去和现在进行猜测预判,但绝对不是定量,所以希望世上的人,安之若素即可。

看完《未来简史》归结于一句话:万物互联让人类的能力指数上升,人类放弃意义而追求力量,智人失去控制权,极少数人控制世界。放下书,世界还是世界,贸易摩擦,围追堵截,崛起增长与压制,民粹主义与开放合作,现在还是柴米油盐,未来还只是未来,甚至可能永不会成为现实,当前独善其身仍然可行,一切似乎没有变化。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就说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嗯,就这感觉,感觉都没变。

但有些想法在悄悄地变化:

1、认识到靠虚拟的愿景、文字和货币,人类开展了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从此一骑绝尘。大规模协作是人类力量提升的核心关键。

2、对自由人文主义,平等,自由,自由意志,独立意志,追随自己的内心,不那么确定,那么执着了。

3、对万物互联,个人隐私,数据自由,有了新的认识,或许,这是人类进行大规模协作,大幅度提升力量的必然趋势,势不可挡,顺者昌逆者亡。

4、意识到如果生命最终只是技术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幸福圆满或许都需要重新定义。

然后想,今天的我和昨天有何不同?人和人的差异在哪里?

能力,见识和眼光(含境界和定位)。能力包括了决断力、执行力、理解力、与人连接力,意志力,当然也包括了语音能力,运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总结能力,洞察能力,规划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眼光高低取决于见识,见识又取决于知识和能力。为什么会目光短浅,因为没有见识,为什么没有见识,很多知识不知道,知道了也没有能力抽丝剥茧,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啊。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而选择是基于已有知识、能力、见识和眼光的选择。

有些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也知道自己有些事不知道,知道的东西多少,决定了人和人的不同。有些事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但它总是通过直觉、感觉,隐隐地,经常性地影响我们的选择,而大部分的,是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我们不知道,所以就会执,就会固执己见,就会画地为牢,就会刻舟求剑。你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是他人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这就是眼光、境界、定位的差异来源。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以为记。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

看了《未来简史》这本书,笔者想到一个小品的名字——《昨天、今天、明天》。不过这个昨天今天明天,对应的是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本书侧重于人类的未来。作者以超然的视角,强大的逻辑思维,为人类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好消息就是人类短时间不会毁灭,科技的发展会让人类越来越舒服;坏消息就是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可能会被淘汰。

这本书总体是悲观的,其中不乏表达出对人类未来的矛盾。例如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作为医生诊断率会高于人类医生,医疗水准普遍提高是必然的,但是智能机器抢走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我们很有可能失业导致没钱看病。又比如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改造基因,导致天才的下一代人类越来越强大,甚至达到想象中的“神人”,然而“神人”或许已经不把自己当作人类,甚至反过来奴役没有改造自己的普通人类。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可以改造自己让自己及后代始终保持竞争优势,贫穷的人不仅穷而且会和上流阶级的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的公平被打破,社会文明轰然崩塌。

看过很多书,大体都是人类在追问“我是怎么来的”,但是这本书是反过来问“我是怎么没的”,这是看这本书很有意思的地方。我想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未来是个通过逻辑搭建出来的世界,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未来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有可能比现在更差。

很多人寄希望于未来,希望科技的发展,让自己能够躺在床上就能工作。也有一些人觉得,科技发展到最后,我们不用工作可以好吃懒做,成为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事实上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样的“白日梦”都是无法实现的。只要稍微思考,就能知道未来自然有未来的问题,而咸鱼则是代表无用,在任何一个时代,一旦成为无用之人,下场只有惨遭淘汰。

对未来的浪漫幻想,一旦加入了理性思维,一下子就千疮百孔了。这让笔者忍不住想到了一件与之相关的事情,从未来的幻想回到现实,让人不禁想到现在社会上很多的“精日”分子和“精美”分子,也就是精神上的日本人和精神上的美国人。近年来,随着网上不正确的言论或者恶意言论的诱导,很多人就如同畅想未来一样,畅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平等,甚至将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挂在嘴边,张口闭口的自由平等。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就是高福利的、安全绿色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乌托邦”。

正如对未来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人对发达国家的畅想,也同样的让人觉得可笑。那些想象出来的美好,稍加理性思考,就成了一层随时可以戳破的窗户纸。

近几个月的国际新闻中,经常能够出现关于难民的新闻,一些难民想要进入美国,然后遭受各种冷漠甚至冷酷的对待。最让我感慨的一条新闻是一个母亲拉着自己的儿子,跪在边警面前哭泣,想要进入美国,然而边警不为所动。实际上,他们不知道的是,就算他们进入美国,因为不法身份,也会被抓起来的。之前的叙利亚难民也是同等情况,逃离自己的国家,结果欧洲那些所谓文明的国家一个个关闭了对难民的大门。

事实证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并非就能带来更高等的文明。更高等的文明,还需要一代代人怀揣着崇高理想去为之努力和奋斗的。正如那些难民一样,他们幻想着前往发达国家就能享受到快乐的生活,他们却没有想到,他们最应该做的是转过头去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建设自己美好的生活,去抵制暴力和残酷,幸福只能靠自己双手来获得。

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对未来不着边际的畅想,就如同做了一场游戏,开阔了一下思维,稍做了一下休息,如何过好今天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如何奋斗在当下才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未来简史》这本书,与其称这本书为《未来简史》,不如称其为《现在简史》,因为人们的视角往往停留在过去,但是过往人类担忧的三个历史难题正在逐渐消退,饥饿、瘟疫、战争,已经不是威胁生存的重点,新的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是健康问题和营养过剩问题。而作者所阐述的很多技术和发展,其实现在都在慢慢的实现,而作者在本书中揭露和普及了这些事实。

如果看过了《人类简史》,我相信再看《未来简史》并不会有太大的惊喜,不可否认的是《未来简史》是一本好书,它以时代的发展的角度认为人类以后会分工更加明确,每个人会更专注某一方面的能力,最终化身成神。这个理论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处于21世纪的我们,相对于几百年前的人来说,已经发展的很不可思议了。另外书里面还有很多关于未来的技术,神性和其他的一些思考和辩论,我并不想过度的参与这些辩论,我更想以自己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时代、对现在和对未来的一些思考。

我在一些之前的经常喜欢说一个词就是感受,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苦难、痛苦、生气都应该和快乐、幸福一样被感受,而现在我想说的一个词是“体验”,生命在于感受,生活在于体验。以前随着时间的增长,我能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现在随着时间的增长,除了能力的提升,我还感受到了对事情、对世界、对生活和对时代的理解,这个理解的深入,离不开体验。《未来简史》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词:人文主义,也是现在世界流行的价值观。人文主义的主要训诫就是: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当今时代的人更专注于内在,更专注于做有意义的事,但是人们却往往不擅长创造意义,不擅长发现真正有意义的事,更喜欢去做别人认为的有意义的事。微博报道说锻炼给人带来好处和意义,放一些健身运动员锻炼的视频和身材照,鼓励人们拼命锻炼,好像不这么锻炼,没有这样的身材,你的生活就没有这些有意义的生活。新闻报道说优秀的人的日程表是什么样子的,读了多少书,好像我们没有读够这么多书,就比别人差了多少,生活的意义比别人少了一些一样。

感受生活,去追寻真正的意义,离不开体验。体验不是去找寻有意义的事情,体验是顺其自然的接受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然后认真的感受它,完成它。《人性的弱点》里面教人如何摆脱忧虑,迎接幸福快乐和健康的生活,但它不教人如何锻炼,它教人如何休息,如何放开放开娱乐。《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到,阅读过多的娱乐书籍和看几场电影没什么区别,真正提升自己的是能增强自己理解力的书。知乎里面有个回答也说道,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读书所产生的感悟。我经常看到很多人一起玩了几盘游戏后,懊恼不已,觉得自己又浪费了时间,没有用来学习。事实上我们不需要成天逼迫自己学习,看书,锻炼,也体验游戏的娱乐,体验休息的感觉,就和体验学习的感觉没什么两样。我在以前做项目的时候,觉得写代码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非常反感写一些文档、用户手册、和员工培训、做ppt的事情,觉得我们以后就是写代码的,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干嘛,对代码能力又没有什么投稿,当这些事情真正来了的时候,也比较排斥,但我认真的把它们都完成了,那些写文档的调格式,用户手册中的文字措辞为我以后写论文,写专利打好了基础。我也制作了很多项目申请的ppt,感觉现在做ppt也成了我的强项,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提升。这就是生活中的体验所带来的好处,同样的,体验娱乐,学会娱乐;体验休息,学会休息;体验无聊,不怕无聊。生活,就在于这些体验。

我想说第三个词是“时代”,时代不仅仅指当今的21世纪,也指我所走过的二十多年,我时常回顾我所走过的二十多年,在我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直到今年上上半年,我都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这个路就是我心中的路,心中的感受,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生活经历,我的衣食住行,我的所作所为这些才真正的是我走过的路的印记。看完《心理学》之后,我回顾了我的二十多年,感受自己每个阶段的心智的变化;看完《生活的哲学》之后,我回顾了自己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悟,感觉整个人的内心蜕变了一道一样;而我回顾自己以前的锻炼和生活,会发现哪些习惯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我的生活是这样,时代也是这样,时代的发展,留下了信任,留下了文化。有人通过努力奋斗走向了成功,那么以后人就相信这个时代下努力奋斗能成功,有人通过读书找到了出路,那么以后人就相信读书能够找到出路,我们现在所走的路,就是以后的人透过这个时代所看到的、相信的路,在此基础上,他们会继续创造自己的路。

我想说的第四个词是“本质”,时代的发展留下来的本质有奋斗、学习,还有容易让人忽略的信任,所以我们也相信这些。那么我的生活里真正需要坚持的本质的东西,以后需要注意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以前觉得是能力,所以我拼命提升能力,后来我加上了感受,所以我不排斥痛苦,甚至主动的去迎接痛苦,还有思考、体验、信任……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项目、生活中所能提升的却往往让人容易忽略的东西:就是耐挫力,也可以称为能承担多少痛苦的能力。一个初中优等生,120的满分,每次都是120左右,有一次他考了90多,心态承受不了,哭了一天,往往就是耐挫力不行。我在前段时间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对自己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做了两年项目,还写了论文,找工作应该很轻松。后面发现不是这样,我从来没专门的复习过基础知识,所以最开始的一些公司的笔试基本都没过,因为都还不熟。到后面参加了小米的面试,面试官问我很多东西我也不是很清楚,有的直接说这个没有深入了解,当然后面还是过了。但是面试后的那几天,我开始正视为什么我的项目和论文对我没有用的这个事情,我怀疑自己这两年所受的苦、所做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对我找工作体现出来的能力没有帮助,那么它们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我在两年项目中,遇到了很多头疼的事情,刚开始负责一个系统的时候有时候累的半夜两点睡不着,后面负责了所有的项目更体会了责任所带来的压力。后面写论文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思考都要枯竭了还没写完,写的好累,比做项目还累。但是这些事情完成后,后面遇到任何事情,包括现在在小米提前实习,我都觉得没什么压力,很轻松,因为我觉得现在所面对的工作和现有的生活对以前的经历来说真的不值一提。以前的项目和生活带给了我惊人的耐挫力,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所以现在遇到事情不慌,不怕,第一时间想着如何解决。同样的,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不仅会提升我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更会不断的提升我的耐挫力。

虽然这本书名叫《未来简史》,但是这篇里面却并没有透露出很多未来的感觉,作者担忧以后人类的发展,我却并不担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独有生活的体验、感受,对时代的借鉴,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有更强的耐挫力去迎接他们自己的时代,不管以后的人工智能发展多迅猛,以前的人不也从种田种地到了现在的建筑工人和写程序吗,那么以后的人会不会成为维修机器人呢,这些都是时代的发展的产物,未来的发展,其实从现在就可以创造,可以看到。未来简史,即是现在简史。

看完《未来简史》归结于一句话:万物互联让人类的能力指数上升,人类放弃意义而追求力量,智人失去控制权,极少数人控制世界。放下书,世界还是世界,贸易摩擦,围追堵截,崛起增长与压制,民粹主义与开放合作,现在还是柴米油盐,未来还只是未来,甚至可能永不会成为现实,当前独善其身仍然可行,一切似乎没有变化。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就说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嗯,就这感觉,感觉都没变。

但有些想法在悄悄地变化:

1、认识到靠虚拟的愿景、文字和货币,人类开展了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从此一骑绝尘。大规模协作是人类力量提升的核心关键。

2、对自由人文主义,平等,自由,自由意志,独立意志,追随自己的内心,不那么确定,那么执着了。

3、对万物互联,个人隐私,数据自由,有了新的认识,或许,这是人类进行大规模协作,大幅度提升力量的必然趋势,势不可挡,顺者昌逆者亡。

4、意识到如果生命最终只是技术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另外,我会想人和人的差异在哪里?答案是:能力,见识和眼光。

1、能力包括了决断力、执行力、理解力、与人连接力,意志力,当然也包括了语音能力,运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总结能力,洞察能力,规划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2、眼光高低取决于见识,见识又取决于知识和能力。为什么会目光短浅,因为没有见识,为什么没有见识,很多知识不知道,知道了也没有能力抽丝剥茧,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啊。

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而选择是基于已有知识、能力、见识和眼光的选择。

有些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也知道自己有些事不知道,知道的东西多少,决定了人和人的不同。有些事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但它总是通过直觉、感觉,隐隐地,经常性地影响我们的选择,而大部分的,是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我们不知道,所以就会执,就会固执己见,就会画地为牢,就会刻舟求剑。你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是他人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这就是眼光、境界、定位的差异来源。

一日偶然在网络上读到了一些有关“中国小趋势”的看法观点,对其深以为然,查阅出处,书名为《未来简史》,名字便有些神秘意味,便更加兴致盎然地在工作之余抽时间前去阅读。

翻开《未来简史》一书,前言的第一句便令我感触颇多:我们都是没有明天的人。在此书中讲述了无数个实现或者未曾实现的预言,而所有的预言都是对未来的猜想,沿着各种轨道,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宗教的,最大胆的推测,都向着明天与未来奔去。

未来简史就像是一本预言之书,它关注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关注点在多样丰富的传播上,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中,在日趋多元的生活方式里,也在飞速奔向未来的社会中,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中,更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无数预言的实现,在时间里沉淀,一笔笔地勾画着时代的蓝图。预言有好有坏,重要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与视角。我们怀抱着两种不相同的态度来面对预言,一是希望,二是恐慌,而这些都来自于一种内心的不确定感。但是当我们选择全部倾听时也许能够走的更远,无论在哪个位置上,我们都应当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未来。

阅读之中,除了一个个预言引发着我的感触与思考,我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也逐渐有了更多的关注。时代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确实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更多的伤害,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当代大力提倡的价值理念更彰显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飓风、海啸、地震、瘟疫、饥荒……似乎在自然生气的时候,我们更加地卑微与渺小。我们需要努力,去让自己融入自然,爱护环境,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那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即使不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哪怕是日常生活里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少浪费一张纸也能尽一份力呀!而这些微薄之力,却有希望能汇成涓涓细流,浸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现今的时代发展大趋势中,似乎个人的发展小趋势也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努力,但事实上并不尽然。在如今的时代,正是由于各种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优化,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我们无数个小的个体有精力与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斜杠青年”,他们同时从事多种工作,在各自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创造着自己生活中的与众不同。我们有很多时候都可能迫不得已跟随着时代洪流大趋势前行,但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开放发展的中国,我们个人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小趋势,我们也可以登上舞台,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取得喜人的成绩。每一个人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无数的个人选择汇聚成为小趋势的洪流,由小趋势衍生成为大趋势,最终甚至决定一个民族进化发展的方向,而中国也因此变得愈发崭新与强盛。

想象力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正是因为我们丰富的畅想,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希望,在平淡而有意义的工作之中,我想我也可以试着去学会想像,学会思考,去想想未来的样子,自己给未来画一个像,似乎在这有时略显琐碎的当下也是一件乐事呢!

书中有提到:我们不作任何预言。那么我们做的是什么呢?我思考许久,其实更可能做的是对当下细腻的感知与对未来敏锐的洞察吧!

《未来简史》中,雅克·阿塔利从已知的历史和科学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他剖析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动荡、居民迁移、工作变迁、以崭新形态出现的市场、恐怖、暴力、气候变化以及宗教影响力的提高都将在其中发挥作用。

他揭示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将以何种方式颠覆我们的工作、休闲、教育、卫生、文化和政治制度。他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

作者在本书中没有直接回答,但在他之前另一本书《人类简史》中给出过观点: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这么简单。正是意义,也就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这个话题其实贯穿了《未来简史》全书。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现在的工业科技时代,意义的内容一直变化迭代,从各种宗教到人文主义,激励着人们不断改造世界。

但是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达到幸福呢?怎么去定义生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呢?有的人说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有的人说功成名就就是幸福,有的是说身体健康就是幸福,这么听起来,感觉幸福是个人体验而非社会进度,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呢?作者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工具,一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如在天堂般无忧无虑。但事实绝非如此。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

这种压力,可以称之为“人类的贪婪与欲望”,其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增加的。我们从一开始的身体健康,到进一步的吃饱穿暖,再到进一步的功成名就,正是这些不断膨胀的欲望,让人类社会进步。

前文说道,作者在书中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个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科技社会的发展下,人类的生活或者生存观念将会有极大的变化,这正说明了“存在即是合理”的说法,未来可以根据过去和现在进行猜测预判,但绝对不是定量,所以希望世上的人,安之若素即可。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我一直坚信,之所以会有未来,恰恰是因为我们现在行动上的创造。未来学校与其说是在未来存在的学校,不如说是我们现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学校。”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这本书描绘的“学习中心”可能只是人们对“未来学校长什么样”的设想之一,但朱教授对教育这件事的分析、他举出的世界各地已经做了或正在做的新教育实验例子,都可以启发我们对“未来学校”去做自己的设想。虽然我们普通人去想一想这些,对现有的教育制度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目前还是很多无奈,但至少我们知道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学校和制度来做,而是父母甚至他们周围的人们都要参与、且作用可以更大。如果更多的人开始相信并践行“终身学习和成长”,教育这件事本身就会被我们改变了。与其抱怨和等待教育制度的变革,不如大家都从自己做起。所以这本书值得看。

对我启发最大的点在于人工智能对教育和学习会带来的改变。现在人类的知识都是爆炸式增长,信息量太大了,没有一个人可以掌握所有的知识、甚至哪怕是一两个方面的知识。但是现在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属于现在和未来的时代的,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和诉求,很有可能是做老师的人(他们的上一代人)没法满足的。但机器人可以掌握所有的知识和信息,并且可以快速搜索和整理。如果将来的老师依然是教知识的,学生见到身边的现象然后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很多老师在一起都没法解答的,但一个机器人就能解答。机器人训练学生的另一个优势是基于人脑认知科学来做类似于认知水平测试、实时匹配和调整个人学习方案,这真的也许可以做到每个人都因材施教,比真人老师教学的效率高太多,因为“分析能力”一定是计算机做的比人做的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未来的老师可能只能教授知识以外的东西了,也就是价值观、审美、素养这类的,机器人没法教的东西。这么看来,素质教育可能不是我们现在想做却做不到的,而是人来做教育的唯一出路。

【笔记】。

1课程应该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畴,而是以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辅助、自我教育为根本的全方位、全过程体系。关键字“自我教育为根本”“全过程”。外界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是有限的,最重要是教会孩子“会学习”,因为他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要靠自我教育和自我探索。

2对于科学教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远远比科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现代的人去教未来的人,是教不了知识的。未来的人抱着计算机和机器人,就是抱着全人类已有的知识。所以现代人的教育思路应该是教会未来人继续去探索,人类的探索精神不能断。

3中国大学mooc(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1]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4深泉学院deepspringscollege,加利福尼亚州深泉谷,一所两年制学院。学院每年向sat考试中排名靠前的男生发放邀请,最终只录取10至15名新生,录取率通常只有10%。目前该学院大约有26人在校就读。学院有3位管理者,8至9名教授以及5名校工。教授的任期可以长达数年。深泉学院的校训是:学习(academics)、劳动(labor)、自我管理(selfgovernance)。深泉学院是一所边工作边学习的学校。不需要被神化,只是一种模式,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学校。

5斯坦福在线高中(stanfordonlinehighschool),平时世界各地在线上课,暑期聚集在一起交流。

6河南人机教育大赛:3名教龄国家高级教师输给了1名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碾压真人教学。

7瑞典的“独立学校”和“知识学校”:在瑞典,学生除了公立学校,还可以选择上独立学校(independentschools)。独立学校采用和公立学校一样的国家课程,参加同样的国家考试,但与公立学校不同的是,独立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瑞典的知识学校便属于独立学校。“知识学校”围绕学生,特定的学生有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是核心所在。围绕着学生的是老师,老师的作用是教学与辅导。围绕着学生和教师的,是各种辅助元素,包括教学设施、管理、学习门户网站、技术。定制教育。

【思考】。

“未来学习中心”里,人们会主动去学习,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学习,“想学的就来学”。这一点太理想了,对于整个社会的认知和素质要求真的很高,所以它的实现肯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和他的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教育提案:“高铁阅读”

新教育实验: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谈到,互联网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条件。恰逢疫情下我们的老师都有网络授课经历,老师们对此也都有了更深的感触。“停课不停学”活动开展后,网络直播课兴起。这也是师生们有史以来第一次离开校园,老师在家教学,学生在家上课,这样的形式与书中“未来学校”的学习形式很像。通过阅读,结合近期的经历,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会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网络课程的.开展也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让我也意识到老师自身发展的必要性。书中提到“学习中心”的老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陪伴者,指导者。“能者为师”,每一个掌握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老师,这让今天的我有了职业的危机感,不学习不努力进步的老师终会被时代淘汰。同时这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指引我朝着新时代老师的方向努力。

未来学校与其说是在未来存在的学校,不如说是我们现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学校。让我们顺应教育发展规律,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做好当下的教育,静待未来学校。

《管理未来》读书心得

现代管理学理论自20世纪以来,有层出不穷、林林总总的新观念、新研究,但基本上都是在管理五大领域(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的深耕细作,抑或是换汤不换药的旧概念之新说法。所以我一直以为成功的管理都是自上而下、设计精良、万事俱备后的必然结果,但直至我读到《管理的未来》这部巨作,经历了头脑风暴般的洗礼,才悟到未来的管理奠基于管理的创新,管理的未来属于勇于创新、不懈创新的你、我、他,属于坚持创新的每一个人。

“创新”是近年来热得发烫的词汇,从政府到企业,从教育界到体育界,人人都对创新耳熟能详。创新甚至也写入政府文件,写进企业管理的各类书籍,推广势头如此之劲,创新有没有深入大家的灵魂与骨髓呢?在绝大多数企业,创新到底处于怎样一个尴尬境遇?创新者又是如何“怀才不遇”?企业应该如何真正实现管理创新?我想加里·哈默的巨作《管理的未来》,对此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讲述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管理创新的定义、管理创新的途径及对未来管理创新的展望。每一个部分都用详实的案例、严密的逻辑将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创新理论作对比论述,深入浅出,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尽显大师风范。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12月份很忙碌,考研考公考编,过几个月又到毕业季,说是毕业季,其实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是迷茫季,年年毕业的学生都迷茫。小学、中学、大学,孩子被绑在每一次测验题里,流水线式的教育不给任何孩子时间停下来,去想像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兴趣,如何让周围世界变得更好等等这些问题。

前几天,去年了我刚上幼儿园的小侄子。起初和他父母高兴着谈论孩子发生的趣事,到该给孩子报什么样的`课外班、如何提高孩子英语兴趣……几轮问题下来,父母焦虑感逐步升级,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解答,仅仅是彼此间交换着焦虑。坐在那里我不禁脑中浮现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么小的孩子用得着这样紧迫吗?”

教育改革之路到底要走向何方?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上学的方式。正如作者泰德在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仅可以重新想象教育,而是我们必须给传统教育来次更新。

泰德在书中说:“当我看到教育与创新世界之间的鸿沟,我就意识到,我们正在将孩子们培养成为未来的.失败者,培养他们去从事低水平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正是人工智能所要击溃的目标。”应试教育是以过时的教育模式为基准的,而过时的模式是为一个现在已不复存在的经济结构设计的。标准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生活,更不可能让孩子更好的迎接未来。那么在人工智能变革大浪潮下,如何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做到哪些?

(一)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育观念作为老师内在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教师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更新,让每一位教师在头脑中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

(二)改变教师的“角色”。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味的自己讲,自己写,学生记的这种.模式是需要权衡改变的。因而,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设计不同的上课形式,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改变学生“学法”。

既然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就得有一个开放和谐的教学环境,对每一个学生尊重关心,增加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不但会学习,更要爱学习。

(四)调整课程设置。

在我国传统中学课程中,有一种比较典型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主要去强调知识的唯一性,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社会应用价值和自主创造力,知识内容比较陈旧,便脱离了学生对于社会现实需要。因此,我们要通过课程内容的变化来促进课堂教学的丰富化,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和科技新成就的联系,体现时代感,实现学有所用。

当然,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改革肯定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既然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与学校的教学质量,那在改革的过程中务必要关注其对当时教学质量的影响,更不能用实验的方法去学校里施行试验性的改革,如果没有考虑到对教学整体质量的影响的话就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这也正是我对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分析的原因。

依此愿景,未来的学校是一种“超越学校的学校”。从根本上来说,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所学校;不是每一所学校,而是整个社会文化。佐藤学说,“所谓‘好学校’,绝不是‘没有问题的学校’,而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问题’、齐心合力致力于问题解决的学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迈出了合作、奋斗的第一步,那么,也就做好了迎候未来学校与社会的准备。

与未来同行读书心得

首先,认识了新的概念。之前,大家说得较多的是“智商”两字,而且片面地认为智商低的人很难干出大事或成绩。其实不然,除了智商,还有情商和灵商等等。情商是指人在情感、情绪方面的自控和协调能力,包括认识自我、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李开复博士在《与未来同行》中指出:在现代社会,如果只知道智商不知道情商至少在意识上已经落伍了。智商很高但情商不足的人欠缺领导能力,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这就是为什么在职场中“有的人能力很强可别人就是不服他,有的人能力一般却受到大家的高度肯定”的原因所在。灵商则代表价值观,分辨是非,甄别真伪的能力,没有是非黑白的人,能力越强对他人的危害越大。这与笔者前几天在《责任胜于能力》一书评论中所述的观点是一致的。

其次,接受了新的理念。李开复博士在《与未来同行》一书中,围绕“迎接未来、创造未来、憧憬未来”三个主题,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如他在书中指出:“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这或许就是马云之类的成功人士的共同写照。毕竟,在这个社会中,有这么一部分人,忙忙碌碌工作了好多年,但总是成绩平平,默默无闻,缺乏亮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即缺乏尝试,墨守成规,原地跑步。因此,如果你有了好的思路,不要怕麻烦、怕责任、怕失败,则是要大胆去实践,去尝试,去努力,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否则就会错过积累经验和教训的好机会。

第三,学到了新的方法。李开复博士在《与未来同行》一书中,提出了“用概率论的方法看问题”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该书最精华、最难得的地方。平常,大家都知道“两利取其大,两害取其轻”等道理,但对于其精神实质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者所提到的概率论的方法,运用的利弊对照表的方法,把一件事情的利弊全部罗列出来进行对照,虽然方法简单,效果却很直观,对于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这或许就是其系统化、严密化、精细化的写照吧。毕竟,在现实中有很多事情是利与害并存的,是利大一点还是害大一点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很难作出选择。对于职场人士来讲,概率论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作出更加科学的选择,获得更大的成功机会。

最后,增强了新的信心。李开复博士在《与未来同行》一书中,有许多精彩的观点,如“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做自己理想和有兴趣的事情就是一种快乐。”“追求成功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带来快乐。”“快乐比成功更重要,心情好的人最能发挥潜力;快乐能提高效率,创造力和正确决策的概率。”等等,对于职场人士来讲无疑是心灵的点醒,使我们不再对人生不再感到迷茫。如对于不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又没有条件从事自己喜欢工作的人,李开复博士建议“选你所爱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对于大家是启发多多,必将帮助我们摆脱困惑、抛开烦扰,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从中去体验快乐。

《与未来同行》的作者李开复博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共页,当前第页1234。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未来学校究竟是什么样子?未来的教育会朝向什么方向发展?朱永新先生在这本书中试图给我们一个答案。朱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很令人深思,那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学校和所经历的教育过程其实并不是从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其实现代学校的形式从出现到今天也不过3的历程,而且现代学校的出现也是伴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而发展出现的。

现代学校在普及全民教育方面功不可没,但因为其是工业化社会的产品,因此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带着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标准化、同质化。标准化、同质化对工业生产是很好的`一面,而对于教育却未必是优点,甚至某种意义上说是弊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非物,而人有差异,有各自的特点、特长,以标准化、同质化去约束,往往不利于人的天性的发展,孔老夫子也早就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朱老师在这本书中指出了现代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将目光转向了当今的互联网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像当年的工业化一样,对未来学校的形式和教育的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其实我们已经可以看了一些发展的苗头,无论是早些时候出现的mook学堂、可汗学院,还是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得到大学、混沌研习社、万门大学,以及这两年发展迅速的知识付费,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学校的可能形态。

当然,真正学校的发展、教育的革新不可能是一个瞬间变换事情,一定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观念、文化的更新,未来学校终会到来。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未来学校》这本书引发了无限的遐想,对未来生活姿态的炫丽充满了憧憬与向往。他认为书中的未来学校完美解决了教育工业化的流水线育人的弊端囧状。为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自由发展、终身学习的至高教育境界提供了完美平台,但是我们还一定要注意优秀文化的传承,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引导个体走向成功的作用,同等重要的是承担起人格典范和精神导师的作用。他确信:“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不管是要退休的老将,还是和我一样初出茅庐的小兵。一定都会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努力,不只是心潮澎湃时努力,不止是一切看似合情合理顺风顺水时努力。而是即使在工作中被曲解受委屈、遇到失败的沮丧、遇到小小的不公平时,依然不忘从教初心的坚持。我们可以因疲惫而休息,但绝不能因挫折而放弃。放手一博,大闹一场!”

刘敏佳老师仔细读完朱永新的《未来学校》,从刚开始的无所谓,到逐渐理解;从应付阅读任务,到带着书中出现的新有名词进行教育思考;从困惑挣扎,到逐渐豁然开朗。她认为书中的大胆设想,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对以人为本的执着坚守。

她认为如果朱永新教授构想下的学习中心真的`能逐渐成型,对我们的生活将会逐渐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所处的悬崖,不单是危险地带的象征,还是映衬优美舞姿的最佳观景台,而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员,悲观气质可能已经渲染出英雄气概,焦虑担心锻炼出探险精神,不断地撬动创新挑战的支点,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正如朱先生在文中所说:“以未来照亮现实,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因为任何事业都可以不谈梦想,唯有教育不可以。任何人都可以没有梦想,但孩子一定要有梦想。梦想是希望,梦想是创新,梦想就是未来。一个拥有梦想的孩子就有了无限可能性。一个拥有梦想的事业,也就会在未来有无限的希望和创新机会。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现在的学校制度规定,学生一定要满6周岁或者7周岁,以每年9月1日为准入学,每天早上8点上课。这其实是延续工业革命之后的学校模式,存在不过百年。它曾为我们带来丰硕的果实,但100多年后,这个果实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甜美。越来越多的声音,在探讨学校与教育的其他可能。

教育学者朱永新就是这些声音当中最响亮的一个。近期,他出版了新书《未来学校》,认为在未来传统的学校将会消失,被学习中心所取代,我们也将不再需要文凭。他的很多设想或许会被视作“乌托邦”,但不管你同意与否,这些观点与讨论都能带来诸多启发,帮助我们想象与重构未来的教育。

现代学校制度积弊甚深,自上个世纪60年代“去学校化运动”以来,不断涌现各种批评与反思之声。最根本的问题是:它强调效率优先,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生产人才,用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安排教育生活,统一的入学时间,统一的`上课时间,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考试评价体系,以此来培养年龄相同但个性迥异、能力水平不一的人。

这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普洛克路斯忒斯(procrustes)之床。据说恶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张铁床,他热情邀请人们到家中过夜,但只有身体高度和床一样长的人才被允许睡觉,比床长的人要被砍掉腿脚,比床短的人则要被强行拉到和床一样长。

教育学者朱永新说,这张床,就类似于现代学校制度的标准。用这个标准要求学生,所以学生学习得很累、很苦,每个人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潜能得不到发挥。这正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缺陷。

积弊如此之深,该如何改变?20年前,朱永新曾感慨于著述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发起“新教育实验”,倡导新人文教育,力图改变知识灌输、分数至上的应试窠臼。今年,研究中国教育多年的朱永新又结合自己的观察与实践,出版了一本《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从学校形态到教师队伍,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评价体系到教育制度,全部进行了反思与重构。

朱永新认为,在未来,传统的学校将会消失,并被学习中心所取代。突破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学校学习。所谓的学习中心,可以是网络型,也可以是实体型,实体型的学习中心,有的是从现在的学校转型而来,有的是从现在的各种培训机构、社会教育机构转型而来。未来的学生,不像现在只在一所学校学习,而是在不同的学习中心学习。未来的学习内容会改变,转向更加综合性、个人化的学习,班级、年级、教室等概念会进一步重构,包括高考在内的考试与评价体系也会发生变化。

有多远呢?谁也不知道。就像朱永新说的:我们看不见它在变,但突然之间它可能就变了。更重要的是,与其追问未来到底还有多远,不如关注可能影响未来的每一个小小的趋势性变化。朱永新觉得:“之所以会有未来,恰恰是因为我们现在行动上的创造。从这个意义而言,未来学校与其说是在未来存在的学校,不如说是我们现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学校。”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现有教育体系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未来学习将会变成终身化的学习,以课程为王,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学习;能者为师,各个领域的专家引领学习;父母会成为教育的参与者和陪伴者;国家调控,自主预约学习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好的书;学习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学校将是汇集美好的中心!结合朱老师的观点,我有几点体会:

未来进入追求个性的时代,必然要求学校向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资源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将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技术和教师的教学要求能无缝对接。

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着,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未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分化和迁移。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同时将出现许多新职业。教育应更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以及人机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教育将打破传统,更大的解放人的学习力。未来学校的畅想,非常有可能会实现。在未来,我们有机会选择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
  • 11-05 社区访视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在学习中,我意识到需要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才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文章,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第一段:引言(150
  • 11-05 心理报告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锻炼我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深度和批判性思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心得体会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心理调研是当今社会中得
  • 11-05 合肥疫情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3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写作上的帮助。
  • 11-05 生日典礼主持词(通用22篇)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作为主持人,将会以最大的热情和活力,为大家呈现精彩的节目。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特邀嘉宾和演出团队!尊敬的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
  • 11-05 查纠整治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考和行为的一种反思,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近年来,我国在建设廉
  • 11-05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汇总14篇)
    工作汇报是每个职场人士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心挑选的工作汇报样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 11-05 亲子读书交流心得(模板22篇)
    读书心得是对自己读书过程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接下来,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
  • 11-05 跳跃心得体会(汇总2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 11-05 行长巡视整改心得体会(模板22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犯错。在这里,小编为大家介绍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激励和启发大家。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
  • 11-05 建党的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17篇)
    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我们都会积累各种各样的心得体会,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和记录。以下是一些对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