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捉泥鳅教案 捉泥鳅的教案设计(模板8篇)

捉泥鳅教案 捉泥鳅的教案设计(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02:27:06 作者:笔舞 捉泥鳅教案 捉泥鳅的教案设计(模板8篇)

中班教案的实施需要及时反馈和评估,以便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五年级教案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捉泥鳅教案篇一

我幸运地参加了青少年宫举办的暑期“童趣捉泥鳅”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只有15位同学,哈,我能想象着我满载而归的画面。

一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指定的活动地点。哇,好大!目测那个“泥鳅池塘”,直径足足有7米左右,在如此巨大的泥鳅池里抓泥鳅一定不觉得拥挤,我们可以尽情地大显身手。再走近一看,泥鳅真多,大的、小的、粗的、细的,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在池中央快活地游着,荡起了阵阵微波;有的游到了池边缘,像个害羞的姑娘,怕被人看到;还有的在水面上大口大口喘气,像刚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回来……正当我入神时,只听工作人员一声令下,“现在可以进去……”没等话说完,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冲进了池内,兴奋地分头抓了起来,还哪管有没有脱鞋,哪管身后爸爸妈妈的叮嘱声啊!我睁大眼睛,仔细地搜索哪条泥鳅容易被抓到,忽然一条泥鳅从我的脚下穿了过去,我急忙伸手一抓,“抓到了!”我暗暗自喜,没想到它身子一扭一滑,竟然从我的手中逃脱出去。

我怔住了,向爸爸投去求教的目光,爸爸大声告诉我:“别急,等它露出水面时,双手一合就能抓住!”我专心地听着,全神贯注地盯着池中的泥鳅,等待时机。不一会儿,又一条泥鳅来到我脚下,待它浮出水面,我马上伸手把它拢住,不料,那条来了个跳跃,直接跳到了别人的手里,被他抢先一步抓住,唉,又一次失去机会,只好继续努力!这时又一条泥鳅来了,我吸取前面失败的教训,机智地小心翼翼把手伸进水里,慢慢对准泥鳅移动双手,在它还没反应过来,我迅速合拢双手,哈哈,抓住啦!我尖叫起来!泥鳅在我手心不停跳跃,我兴奋极了,当我把它放进袋子里,发现它大大的、肥肥的,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可爱。

后来,有了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看看周围,伙伴们也都挂满笑容。就这样,抓泥鳅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圆满结束,我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收获了沉甸甸的道理:“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

捉泥鳅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中漩涡现象产生的原因。

2通过尝试实验,激发探究自然现象的乐趣,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成就感。

3了解旋转速度快慢与漩涡的关系。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筷子、玻璃杯、颜料每人一份。2水盆、瓶子、水等。3有色水一杯、葱一根。4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结合经验,猜想图片中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2、交待实验材料,请幼儿自由实验,产生图片中的现象。

幼儿自由实验,教师注意注意观察。

3、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你刚才制造出图片中的现象了吗?请你说说你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4、请幼儿看图片中的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方法。

教师:现在我们来揭开秘密。看看图片中的漩涡现象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5、请幼儿按照图片中的方法再次进行实验。

教师:现在请你按照图片中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看看有没有这种漩涡现象呢?

6、鼓励幼儿用各种材料制造漩涡现象。

教师:你制造出漩涡了吗?你是怎样制造的呢?

幼儿用各种材料制造水中漩涡现象。

这里还有一些材料,请你再来尝试一下,想办法制造出漩涡现象。

集体交流,分享

教师:你是怎样制造出水里漩涡的?

小百科:漩涡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差异的地方就有形成漩涡的可能,指水流遇低洼处或不同温度和速度的水流相撞所形成的螺旋形涡旋,也比喻气体、烟雾等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流向,还比喻某种使人不能自脱的境地,有另一种意思指酒窝。

捉泥鳅教案篇三

泥鳅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俞宏波

1、初步感受、了解泥鳅,对小动物抱有探究的兴趣;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中让幼儿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

初步了解泥鳅,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1、个别性难点:对泥鳅的恐惧心理。

由于泥鳅外形并不可爱,再加上泥鳅活动非常活跃所以极易引起一些胆小的孩子对此产生恐惧心理。

这是幼儿心理上的.问题,解决方法也是从心理角度出发

a、正面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2、群体性难点:研究泥鳅

对幼儿而言,虽然喜欢研究,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对于研究是漫无目的的。

硬环境(各种操作材料、电视媒介等)

软环境(问题的设计)

1、知识经验:对鱼类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泥鳅若干、图片、粗糙与光滑材料、投影仪等

(一)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四个密封的鱼缸。请幼儿上来摸。

主要提问:你摸到的东西是怎样的?你认为是什么?

(二)观察感受泥鳅

1、观察泥鳅

我们来看看泥鳅是怎样的?

2、教师小结归纳

(三)尝试捕捉泥鳅

1、徒手捉泥鳅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四)初步了解原理

教师以图表简单讲述摩擦力

(五)延伸:继续设疑

捉泥鳅教案篇四

在我大约4、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捉泥鳅。我也很爱捉泥鳅。

小时候,我总以为泥鳅是泥土里的虫子。后来,我才弄明白,泥鳅是在水里游的,是黑色的,长有两条须,没有手也没有脚,只是不停的在水里游来游去。它的身体很滑,就算你捉住它,它也十分容易逃掉。

我来到泥鳅池,里面有很多泥鳅,整体来看,水仿佛被染成了墨色。

我卷起衣脚和裤脚,向父亲要了一个水桶,就“卟嗵”一声跳进了水。起初,我什么也没捉到。忽然,我看见一条很小的泥鳅,我决心要把它捉住。那条小泥鳅游到一个角落就停在了那里一动不动了。“好机会!”我激动地说。我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向它走去,生怕它发现我。过了很久,我终于来到了它身边,但它发现了我,就不停地向外游。我急了,就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向外游。我急了,就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向前扑了过去。“yes!”我高兴极了!虽然我全身都湿了,但也有了小收获,就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小泥鳅又调皮地滑了下去。

爸爸妈妈看我笨手笨脚的样子,就来帮忙。

最后,经过爸爸妈妈和我一起捉泥鳅的成果,我们一家只捉了几条泥鳅――实在太滑了!

这件事如今我想起来也觉得很有趣。

捉泥鳅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

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

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

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

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

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

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

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

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

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

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

结冰的地面很容易让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

(ppt出现鞋子、浴室防滑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捉泥鳅教案篇六

设计思路:

为了探讨如何开好运动会,经过了前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策划和筹备工作中,他们活动目的性不断增强能力在逐渐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工作进行到此时,孩子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实际情况中运动员的人数较多。如何设计比赛场次?这时,我们为孩子架起一个思考的平台,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相关经验。

期望幼儿表现的行为:

1、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通过与同伴共同协商、记录等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赛场次,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活动准备:

1、制定表格:“我选择”、“项目一览表”、“比赛场次”。

2、笔、秒表、大小号数牌1-36、所需得比赛器材。

活动过程:

一、共同回顾开展运动会已准备的工作。

二、邀请邻班小朋友当运动员,为运动员贴上号数牌,请运动员选择参加的运动项目。

三、商量比赛场次。

1、看场景录像,“这是哪一个比赛项目的场地?”“有什么材料?”

四、小裁判带着自己得运动员到实地进行比赛,并记录比赛结果。

1、小组共同商量设计,记录在“项目一览表”上。

2、进行比赛。

五、回顾比赛情况。

1、小组回顾比赛过程中出现得情况。

2、集体分析。

问题一:你们组都比赛完了吗?分了多少次?(小组长汇报,教师记录在“比赛场次”表上)

问题二: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问题出现?

问题三、你们组有多少运动员?都是6个人,为什么比赛场次不一样?

六、共同归纳: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跑道和器材越多,比赛场次越少;跑道和器材越少,比赛场次越多。

捉泥鳅教案篇七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音乐3.课时:第一课时

4.课前准备: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光盘等教学工具。

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一课《捉泥鳅》。

1.歌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

一单元《捉泥鳅》

2.《捉泥鳅》是一首富有浓郁田园风味及生活情绪的台湾校园歌曲。通过对

雨后孩子要去捉泥鳅的急切心情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田间嬉戏图。全曲六

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单数小节的节奏基本相同,双数略有变化。旋律在逐

渐变化中层层递进,生动描绘出孩子田间嬉戏的形象。

1.学唱这首歌曲,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体

会儿童在大自然中嬉戏的愉快情绪。

2、欣赏童声曲《虫儿飞》,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山野童趣的情感体

验,感受美好大自然。

3、虫儿飞音乐

1、简介《虫儿飞》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让你们的身体随音乐的旋律摆动,感受那美好的歌曲情景!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夜晚绿草如茵的田野里,有几个孩童坐在那休闲的玩耍这,他们看见了萤火虫,于是开心的欢呼雀跃,接着,由一幅小女孩在田野边捉东西的图片引入新课。

2、导入歌曲《捉泥鳅》

在欢快的旋律中给学生欣赏几幅特意展示的`有关泥鳅的图片

1、欣赏视频短片《捉泥鳅》mv

视频捉泥鳅

师:歌曲中有那些景物?你看到了什么?

生:池塘,雨,田野,泥鳅等。你知道什么是泥鳅吗?

2、简介泥鳅:泥鳅是最为常见的鱼类,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浑身滑溜溜的,身上布满黑色小斑点,小小的眼睛,嘴的周围长着5对触须。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泥鳅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并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所喜爱。

出示多媒体图片

3、出示《捉泥鳅》歌谱,老师钢琴弹奏,学生先仔细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些什么?歌曲感情有变化吗?那你们你能哼唱一两句吗?

4、老师弹奏范唱《捉泥鳅》简谱捉泥鳅

师:仔细观察歌谱,找出相同的节奏,并用色笔标出。讲解“了”读le,而唱liao.

5,用la.模唱这首歌曲的主旋律。

6、学生跟琴唱歌词。

认识:反复记号的唱法。

7、表演唱:师生对唱,分角色演唱等

a.强调声音:附点节奏,轻快、而有弹性。

b.情绪:愉快而有亲切。

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

(注意:同音反复时口齿要清晰,音高要一致)

四四拍子的讲解与表现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

1、了解四四拍含义,老师板书,并标出四四拍强弱规律。

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次弱。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四拍子的动作来拍一拍吧!

2、进行声势训练。

1)动作:跺脚、拍腿、拍手、拍腿。

2)为歌曲进行简单的打击乐伴奏。

3、知识拓展。

1)我们的泥鳅是可以食用吗?有什么功能用途?

2)我们国家泥鳅的主要生产基地是哪里?

4、在《捉泥鳅》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整节课我围绕课题“捉泥鳅”来设计教学活动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体验到了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田野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合作,表现音乐的能力,达到了比预期更佳的教学效果。

捉泥鳅教案篇八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活动备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

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

(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

泥鳅的身体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泥鳅很不容易被抓住,特别滑。黏液可以让它们在泥土和水中减少阻力,也便于逃生。其次,这种黏液也起到隔离细菌的作用。所以泥鳅身上的黏液就像软的防身服一样。(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卞娟娟)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2023年学校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情况报告(大全12篇)
    通过整改报告,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整改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学校疫情防控宣
  • 10-15 八年级教学工作总结个人 八年级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5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对个人成长的一次自我审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并改进存在的问题。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八年级教学工作
  • 10-15 2023年大班爱劳动教案从小爱劳动(汇总8篇)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教学活动安排和组织方式进行的。这里整理了一些针对高中学生的教案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大班爱劳动教案从小爱劳
  • 10-15 最新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语文(大全12篇)
    护师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树立良好的护理专业形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筛选整理的团委团支部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计划编写提供一些参考。九年级教
  • 10-15 最新一年级数学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模板7篇)
    大班教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安全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年级数学十几加几及相
  • 10-15 最新营销策划方案有哪些(模板9篇)
    广告策划需要通过创意和独特的视角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从而产生积极的消费行为。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婚礼策划相关的资讯和新闻,希望能给新人带来一些有用的信息。营
  • 10-15 小班认识幼儿园教案 小班认识水果教案(模板15篇)
    教案中的活动设计应该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范文的收集和分享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小班认识幼儿园教案篇一1、通过各种
  • 10-15 最新新学期的生活计划 新学期生活学习计划(优质12篇)
    在开始一项新的任务之前,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划计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需要职业规划指导的人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如何制定合适的职业发展计划。新学期的生活计划篇一新的学
  • 10-15 应聘申请书(优秀12篇)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份对自己学习方向进行梳理和总结的文件,有助于提升申请者的职业竞争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经典的工作转正申请书例文吧,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过程
  • 10-15 最新中学副校长竞聘会上的演讲稿(大全8篇)
    撰写安全演讲稿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演讲能力,以更好地传递安全信息。以下是一些非常感人的致辞致谢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中学副校长竞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