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模板19篇)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模板19篇)

时间:2023-12-06 06:49:59 作者:文锋

教学计划是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和把握,制定的一份教学活动计划。请大家参考以下的教学计划范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难点: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关键: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课时。

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1课时。

3.练习四……………………………………………………1课时。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1.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1.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

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黄水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

5.提问: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从这两次倒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同样一壶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满的杯数不同。要使用同样的水杯才便于比较水壶容量的多少。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

1.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平面图上标有:蔬菜水果区、调味品区、五谷杂粮区、饮料区、奶制品区、服装鞋帽区、收银台等)。

2.视频播放超市及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让学生读一读)。

3.通过你知道吗介绍升。

公元前2,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4.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1.谈话:实际上,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体的容器,用直尺示范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

提问: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2.引导: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边说边演示(注意指导学生看量杯的刻度)。

3.出示1升的饮料包装(形状不同,但容量都是1升)。

比较:哪个饮料瓶的容量比1升多?

4.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学生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5.了解饮水的常识: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要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1.幸运1升。

(1)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2.快乐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以猜容量多少的游戏进行: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让一个学生看清楚容器的容量,再由其他同学猜。

(2)先猜容量较小的容器,再猜容量较大的容器。

3.节约1升。

(2)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

学生对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时,教师注意认真挖掘知识背景,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首先在感受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时,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把对容量单位的认识放到计量单位重量、长度等熟悉的背景中,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感知。接着,在感受现实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应用时,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容量单位史料的阅读,借助互动的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并穿插灵动的词汇幸运1升快乐1升节约1升,来传递积极的情感。在猜容量多少时,构建了活泼的游戏氛围;在节水广告的赏析之后,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整个过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严谨而不失情趣,轻松而不失深刻。

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我们是否习惯了让学生想像和记忆?课堂能否给予学生一些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体验?我们期待:我们的学生对1升的感悟,从此开始;对一生的感悟,也从此开始。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讲授法,操作法。

4人小组。

电脑课件。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

想想做做3。

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嘎巴手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景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说明。

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感知1升有多少,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感知1升有多少,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光盘,纸杯等实物。

一、复习引入。

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

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

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

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1/2升,1/4升,3/4升各是多少。

5、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

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

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

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想想做做”第1题。

1、师拿出6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

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

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

四、解决问题,升华提高。

“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

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想想做做”第3题(课前布置完成)。

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动脑筋,与同伴合作一定收获不小吧。谁能谈谈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回到家里再找一找一些容器,先估计一下能盛多少水,在实际量一量。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2、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

(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

(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3、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1、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

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4、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线路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感觉到颠簸。

三、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四、拓展应用。

要重视让学生动手写的练习。可先让一些学生说,其他人补充。

五、课后延伸。

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要使学生明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应从哪方面入手,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探究车轮做成圆会是什么情况,做成其它形状又是什么情况,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了。

观看动画,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

(2)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

(2)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2)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养成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一元以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每个学生一两张人民币,一个学具钱袋:10张一角,5张两角、2张五角、一张一元。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准备去哪儿?

要买学习用品需要什么?

2、导入新课:

把你带的钱举起来,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币:

把你带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是臬知道的。

教师相机教学认币,并介绍人民币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

2、认识元、角、分。

我们在认识多大面值时,主要看什么?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这些人民币上面的数字有哪些?数字后面的字有哪些?(板书:元、角、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它们三个中,最大的是谁?最小的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单位是元的人民币有哪些?角?分?

观察图案上面都有国徵,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爱护、尊重人民币,不能乱涂乱画,也不能随便踩踏、抛弃。

你们花过这些人民币吗?买过什么?

3、找进率:

教学1元=10角。

小丽想买一桶橡皮泥,价钱是一元。你们猜猜他是怎样付钱的?用你的学具钱拿一拿。

汇报之后演示,板书:1元=10角。

教学1角=10分。

4、换币:元、角、分的人民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等额互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换币游戏:

1张一元可以换成几张五角?几张两角可以换成一张一元?

5、付币:

小军想买一支自自动动笔,是七角,人民币中有一张面值是七角的吗?如何拿呢,请你用学具拿一拿。

6、找币:

课件出示:小明1元钱,买一个书皮后应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你手中也有1元钱,想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1元钱可以同时买哪几件商品?

三、拓展延伸:

这两天,我们学校正在收费,按照国家规定的一费制的收费标准,我们一年级的杂费是83元,用今天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交学费麻烦吗?请同学们找一找比1元大的人民币有哪些。

板书:

1元。

2角。

1元=10角。

5分。

1角=10分。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p.10~12。

这部分内容包括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这对于丰富学生对量及其计量单位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体会容量的含义。

2、让学生观察几种常用容器,了解在日常生活里常用“升”作为容量的单位。

3、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操作、观察,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容器加深对1升的认识。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1升的具体概念。

大小不同的茶杯、水壶、标有容量的饮料瓶、罐,容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和量杯等。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锦集

1、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数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长们平时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写字姿势。家长督促他们写作业,及时检查他们的作业,发现没学会的知识要及时给他们讲解,每天的作业认真完成是学习的基本保障。对于学习相对落后的同学,我总是利用课外时间给他补,但是,课外时间有限,需要补课的学生较多,老师的精力也有限,这就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有时候,一个孩子忽然学习进步很大,老师就感到很欣慰,一旦孩子学习退步了,一问原因,一般就是家长最近很忙,没时间管他。学生学习退步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老师不希望有一个学生掉队。

2、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孩子每个星期回家做作业时要采取这样的方法:先复习这一星期所学的知识,理通脉络;然后再把这周的作业做出来,并进行检查;最后把下周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并坚持下去,我相信孩子的学习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3、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指望其他同学。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

二年级学生已入学一年,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小学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又规范地读写百分数。

3、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安排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特别说明:由于本届五年级学生还没有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关轴对称及平移,旋转的内容无法涉及。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锦集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由例题开始,通过课件展示两种蝴蝶只数的变化,从而引起倍数关系的变化,让学生边看图边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小棒,讲数理,做第一层次的练习;第二层次画图,教师只画出第一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定,是第一行的几倍,通过画一画使学生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最后,设计了一个浏览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使学生既感新鲜又感亲切,兴趣盎然。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从学生喜爱小动物入手,例题出现颜色艳丽的蝴蝶,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还创设带小朋友游动物园的故事情节,通过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物造型吸引学生,让学生根据动物图,用“倍”说一句话,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反映数学实用性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把握机会,就能让学生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在这节课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到摆、画,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

小学数学人教版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一、内容设计。

这部分教材是初步认识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题:第1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第2道例题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并在操作活动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着教材还介绍了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想想做做”共安排了5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3题,主要是从图形中辨认出角或数出角的个数,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第二部分为第4。5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二、编写特点。

1、初步认识角时,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实物,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然后,让学生从教材所给的图形中找出更多的角。就这样,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材设计了做一个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活动。活动编写开放程度大,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满足学生不同学习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给出想法、做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既可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3、教材加强与其他知识内容的联系,体现综合性。比较角的大小时选择“钟面”作为学习素材,通过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不仅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而且也深化了对有关钟面的认识。

4、教材结合已经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其他的多边形,让学生数出这些图形中角的个数,引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既巩固了对角的初步认识,又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对多边形的认识。这些安排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数学内容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意义的。

5、例题的编写有层次,有一定的弹性,条理清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如“你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吗?”等启发性的语言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例题和习题可操作性强,调动了教师的能动性,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真正体现了《标准》提出的教材编写思想。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

2、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3、在多样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一些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实物素材(钟、瓷砖、五角形、三角板等)。

1、导学:瞧!同学们,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礼物,喜欢吗?请每个小组拿出这些礼物摸一摸,看一看,他们各是什么样儿的。(学生观察、相互议论、师参与)。

2、展交: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礼物里藏着一些新的几何图形,瞧!(课件演示抽象角的过程)我们把这些图形就叫做“角”。

这些角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请仔细观察、找一找,是几部分组成的。(先让学生说,如有困难教师帮助。)。

3、组织互学:你还能找出这些礼物的哪些地方还藏着角吗?(自己找一找,然后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小组长汇报学习情况。)。

4、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找出后指给同学或老师看一看。(相互评价)。

二、动手做角,加深认识。

5、导学:从叔叔阿姨送来的礼物中我们认识了角,你能说一说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相互说说后指名说)你能想办法做一些角吗?请动手试一试。

6、组织展示。(教师评价、鼓励)。

7、引导自学:看看蔬菜老师们又是怎样想办法做角的(引导学生读图)?你也拿出自己的学具学一学,做一做。做出后相互看看。

三、观察比较,感悟大小。

演示活动:教师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叉开的大小,感知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与角的大小的关系。

1、导学:刚才我们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看出两针形成了一些大小不同的角。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展示交流:根据你的想法判断教材74页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判断后在小组里说一说,相互评价。)。

3、导学:我们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先判断教材75页两个钟面上角的大小,然后再看看萝卜老师是怎样比较的。(课件演示教材所示的比较方法)。

用这种比较方法比较老师给你们画的两个角的大小,并给你的同伴说出比较的结果和比较的方法。

导学:你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吗?请想一想,试一试。(学生探索讨论后组织展示交流)。

四、应用拓展,积累经验。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从叔叔阿姨们送来的礼物中学会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老师也想考考你们,请完成第1题。

组织交流,评价鼓励。(作出判断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判断的理由。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2、自己测试。

完成“想想做做”2、3题。(老师报结果学生自己评价)。

引导思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全班交流。

按规律判断。(师说图形生判断,相互评价)。

3、玩一玩。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纸扇和剪刀按老师的要求玩一玩。(师说要求,生亲自操作。)。

多玩几次后组织说说得出的结论。

根据刚才的结论你能很快判断一些角的大小吗?请试试看。(投影出示一些大小有区别的角。)。

4、总结评学,拓展延伸。

总结评学。

从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应用:“导学、展交、训练”教学模式,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巧妙地把导学、展教、训练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课堂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展开教学。课堂活动中把课件演示和学具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对角的认识,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择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突出了‘动手操作’这一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到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课件,实物图片。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

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真棒。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喜欢这些钟表吗?那我们就和他们交个朋友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

谁来说说这个钟面上都有什么?

谁愿意把你制作的钟面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呀?那钟面上还有什么呢?

想一想,钟面上的是时针和分针市怎样走的呢?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拨你的钟面吗?

小朋友你们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个时刻就是几时。

想不想自己动手拨一个时刻呢?

小结: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两圈,所以就有两个10时,为了准确的表示时刻还得用上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这些词语。

现在你们能用一句完整话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看看12时和6时的钟面上有什么特点?说来说说。

小结:12时,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了。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

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我们放松一下来听首歌,好吗?

小结:电子表示法的两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冒号”当冒号右边时两个0,冒号左边是几,这个时刻就是几时。

你能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在练习本上试试。

好了,我们轻松一下,来猜个谜语好吗?

那,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

今天你们的表现非常好,老师想奖励你们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我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做个动作,你们猜猜他们在什么时刻再做什么事情?再用你手中的钟面拨出这个时刻。

亲爱的孩子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不浪费时间,从小就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这是从镜子里看到的钟面,猜一猜它是几时?

小学数学四年级《认识平行》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提出了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垂直有着广泛应用,对于这两个概念的体验尤为重要。

反思这节课,首先我能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完平行与垂直两个概念后,我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的作业本、教室到观察书中运动场情景图,了解像单杠、双杠等就蕴涵平行与垂直的原型。使学生发现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时时能看,处处能见的,学生直观看到真实的世界中的平行与垂直,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上我还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不与地面垂直,会怎样?让学生在对问题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其次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培养数学情感。学生在本课中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先在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在小组内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根据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讨论分别得出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

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

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锦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若干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摆小棒游戏。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操作,从1个4到2个4,再到3个4的等,逐步明确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的概念。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尝试解答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继续巩固和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求该类问题所用的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指导尝试练习。

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

3、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

【设计图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和孕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认识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数。

1、创设情境,引出小数。

同学们平时跟自己的父母去逛过超市吗?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去超市看看。(播放课件)。

这些图片认识吗?是什么?(标价)那你们认识这些标价吗?待会高老师要考考大家。

昨晚高老师特意去超市调查了四种商品的价格(课件展示四种商品价格),大家先观察下标价中的数字。(张贴小数:5.9823.700.852.60)。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中间有个点)象这样的数你们知道叫什么数吗?(小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认识小数)。

这些小数中间的点叫什么呢?(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二、认识小数。

1、读小数。

生汇报小数的读法。

师总结:读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板书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板书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它的数字,每一位是几就读几。

全班齐读最后两个小数:0.852.60。

2、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商品名称价格/元表示。

火腿肠5.98元角分。

牛奶糖0.85元角分。

面包2.60元角分。

文具盒23.70元角分。

生答,有异议的多请几个同学回答。

看来大家确实都看得懂这些价格,那谁来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在小数上方板书:元角分。

二、教学例1。

1、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你们的桌面上或者文具盒里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也有小数存在。生回答。

我们水笔上的小数0.5后面的单位应该是毫米,它表示笔芯的粗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除了毫米,还有米,分米,厘米。大家还记得一米有多长吗?伸出你的手比划下。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课件展示1米有多长。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

如果把这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长?(板书1分米)。

那它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1/10)。

因此1分米也就是几分之几米?(板书1/10米)。

当天它也可以用今天刚认识的小数来表示也就是0.1米。(板书:0.1米)。

大家看看,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生答1分米)。

同学们真厉害,这都答对了。那既然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那二分米呢?生答师板书:2分米=2/10米=0.2米,并请生说说想法。

既然1分米,2分米可以写成0.1米、0.2米,那4分米呢?生答师板书:4分米可以写才0.4米也就表示4/10米。

1分米、2分米、4分米用米怎么我们已经学会了,那3分米。5分米,7分米你们会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1页,完成练习二十一第一题的第(1)题。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讲评。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发现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分米是1米得1/10,1厘米又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1/100)。

是几分之几米呢?(1/100米)。

那用小数会表示么?(0.01米)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真是聪明,大家看看,这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的是?(厘米)。

3厘米用米你会表示吗?生答。

板书:3厘米=3/100米=0.03米。

板书18厘米=18/100米=0.18米。

请同学们比较下,0.10.20.4和0.010.030.18这两组小数,都是小数,他们有什么不同?(0.10.20.4小数点后面都是一位数,0.010.030.18小数点后面都是两位数。)。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0.10.20.4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这样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像0.010.030.18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叫做两位小数。板书:两位小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至例2。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是由整体图形细化出来的初步的基本图形,也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第二学段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和角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基础。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三角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设计意图]

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首先,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合作下初步认识角。其次,注重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一)角的认识

1.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角。

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教室里许多物体上都存在着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同学听。

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课件演示学生说的四种实物:剪刀、三角板、课桌的角、黑板上的角)我们给它脱掉华丽的外套,课件演示从四种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仔细观察,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3

(2)谁愿意把你做的角来展示一下?有谁做的角和这个角不一样?还有不同的吗?(教师找多人展示,充分展示学生做的各种各样的角,但最后只留3人在讲台前分别展示锐角、直角、钝角。)

问:他们做的角一样大吗?哪个大?哪个小?

思考:怎样才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让学生转动手中的角,摆出大小不同的角。)

(3)老师也做了两个角。一个红角和一个蓝角,(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得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课件播放动画:红角和蓝角)

小结: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5.学习用尺子画角。

(1)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自己先试一试。

小结: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2)再画一次。

(3)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

1. 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3.用小棒摆角。

让学生用两根小棒摆一摆,看最多可以摆出多少个角?(摆法如下:)4.综合练习。

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关于角的认识我们今天只是进行初步认识,下节课还要继续学习它。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难点: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关键: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课时划分: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课时。

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1课时。

3.练习四……………………………………………………1课时。

相关范文推荐
  • 12-06 中秋节国庆节活动宣传方案(热门19篇)
    活动方案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查和批准,确保其合法性和可行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活动策划有所启发。“浓情中秋,情
  • 12-06 小学课余生活大全(20篇)
    优秀作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做到既深入又易懂。优秀的作文是通过充分思考、深入研究而写出的文学作品,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优秀作文了吧
  • 12-06 四川雅安地震的倡议书(精选19篇)
    地震的规模通常使用里氏震级来表示,数值越大代表地震越严重。地震预测和预警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技术,以下是一些地震预测研究和预警系统应用案例。雅安地震的发生,给当地民
  • 12-06 期末考试动员幽默演讲稿范文(19篇)
    在撰写演讲稿范文时,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写作工具,如演讲稿模板、演讲稿分段法等,以提高撰写效率和质量。做好文明乘车,共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的公共交通意识教育
  • 12-06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压岁钱(通用18篇)
    优秀作文应该注重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的一致性,以及与读者的共鸣和沟通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长城在北京,它是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
  • 12-06 春节年初一(优秀22篇)
    每年的春节,人们都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一起度过这个欢乐的时刻。春节是一个适合拍照留念的节日,这里有一些春节美景的摄影分享。1、我在你的爱中成长,如今我长大了要
  • 12-06 对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范文(15篇)
    社会实践报告可以向他人展示我们在实践中的收获与成长,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今年寒假,是我大学生涯的
  • 12-06 家乡小河的变化小学家乡小河的变化(精选15篇)
    优秀作文是思想与行文的完美结合,它能够引导读者思考,激发共鸣和共识。无忧的微笑:每个人都羡慕他的微笑,因为那是一种无忧无虑的微笑。故乡的河水是一幅美丽的画,时时
  • 12-06 电脑及电脑设备租赁合同(优秀19篇)
    通过签订租赁合同,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避免产生纠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租赁合同的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本着平等
  • 12-06 高二新学期的英语(热门18篇)
    英语不仅是国际交流的工具,更是一门世界文化的综合体现,学好英语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接下来是一些英语学习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