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自我鉴定>2023年自我介绍文字版 非你莫属自我介绍文字(精选5篇)

2023年自我介绍文字版 非你莫属自我介绍文字(精选5篇)

时间:2023-10-09 09:54:29 作者:翰墨 2023年自我介绍文字版 非你莫属自我介绍文字(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自我介绍文字版篇一

刚看了某电视台职场节目《非你莫属》,张绍刚主持。

最后一位上场的女生从新西兰留学回国,言语上不免带有优越感,表述自己常有炫耀意味。

这样的表现必然让张主持不悦,于是在她说“中国变化很大”时,张主持打断她批评道她不该这样说自己的祖国,再接下来各种批评的声音都出现,这个选手说什么都错。

那么到底是谁的错呢?张主持就对了么?

作为一个媒体节目主持人,是不是可以因为自己的主观喜好直接当众评价选手呢?

又是不是可以不去考虑自己的表现会不会直接影响到招聘单位对选手的评价呢?

该视频的'评论区各种声音都有,骂选手的,骂主持的。

我的观后感却是:这个选手是有优点的,但是缺点同样很明显。

可是她才24岁。她经历过的人事和张主持见过的风浪不能相比。

年龄差别就更不用说。

年轻人心高气傲,态度上就不免对人轻忽。

而张主持感受到对方如此嚣张的态度,就立刻起了恶感,总想将这势头打压一番,也就是俗话说的:给点颜色看看。

当然他也终于找到了这个茬儿,表现出了对立的态度。

然后招聘单位的老板们,心理咨询师等等都表示对该选手不满或不予置评。

求职结果可想而知。

该选手下场后对记者说:我非常非常非常失望。

她当然会失望。

她没有清楚的认识自己所站的舞台。

也没有清楚的认清自己是被审视的对象,应该表现出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态度而是谦恭谨慎。

反应快当然好,但是要认清形势,不必非要当场反驳主持人以证明自己的对。

一个在央视主持法制节目的主持人,起点高于一般人,且有实力,有背景,有群众基础。

他掌握着舞台。

人们察言观色会附和的绝不是选手的观点和态度。

而这个选手却搞不清状况用最笨的方式去鸡蛋碰石头。

主持人当然不是神,也不该把自己当做神。

欣赏一个选手,看哪儿都顺眼,挂在嘴上说好。

厌恶一个选手,听什么都错,立刻要回以颜色。

他该做的是引导现场走最对的路,产生积极的谈话气氛。

但是张主持把自己当成评委了,随意决断他人生死。

他舞台太好,优势的太久。

也有点儿认不清了。

说实话,对张主持,我也有点儿失望。

人真的要时刻认清自己,无论在舞台之上,还是舞台之下。

自我介绍文字版篇二

最近,因为《非你莫属》节目进行中,发生一来自法国的海龟被文颐下三滥的法语整晕厥,主持人张绍刚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反以落井下石的心态,当场讥讽这位名叫郭杰的求职者“是在表演”,而遭致拥有1371万粉丝的微博达人李开复,在网络上公开号召抵制这档既变态又恶俗无比的节目。

相信所有看过这档节目的人,如果你敢说自己是拥有起码平等意识的现代人,估计很难不对这档节目产生恶感:12位高调出镜招人的老板,端坐在一把把犹如权力象征的大椅子上,放任一个靠插科打诨制造笑料的主持人,以极度自恋的语调,几乎无时无刻都在用语含讥讽之意,来给求职者制造一个又一个难堪的话题。尽管那12个前来招人的老板中,不乏潘石屹这种在招聘那位清华博士时说话极有分寸感的温文尔雅之士,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那些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土财主们,大都却像浅薄无知的文颐那样,个个在节目中的表现,只能用“胸中蕴蓄如草芥,口中谈吐如市井”来加以描述。

坦率地说,如果说天津卫视确实要办一档展示国人丑陋大全的节目,我们对《非你莫属》确实无可厚非。因为这档节目把国人中普遍存在,诸如小人得志忘乎所以,有钱的王八大三辈,撑眼说瞎话不脸红等劣根,已经展示得近乎淋漓尽致了。

例如,眼下在李开复的微博上,就有一组贴图,在确证那位诠释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神形兼备的张绍刚,是如何瞎说一套,又怎样瞎做一套。

这组图片说的是,在一期节目中,张绍刚这样谆谆教诲求职者:当有人摔倒了,“你应该先把他扶起来。你要记住,你不是个主持人。你是个人!ok”

可是,也就在张绍刚那次主持节目的进程中,当这位法国海龟郭杰被招人的土财主文颐,用那些只有她自己能听得懂的半吊子法语整晕时,这位瞎说一气非常在行的张绍刚,竟然以幸灾乐祸的心态,极为轻佻地讥讽这位海龟:“你不是在表演吧?”并放任这位求职者瘫倒在地。

当年,我的文盲老娘曾谆谆教诲过我这样的道理:当你病的没路可走时,千万不要去求助那些从骨子里看不起你的人,而宁可去向陌生人家讨饭,也强似饱受遭人白眼的滋味。你穷,一定要穷的自在,你饿,也要饿的有点骨气。

幸好,我们还拥有一位李开复,敢公开号召抵制这种恶俗不堪的节目,这也从某种意义上,确证我们这个族群还不是十分令人绝望。

自我介绍文字版篇三

非你莫属观后感(一)

无意中的网上闲逛,碰到了江苏卫视的《非你莫属》节目,一看就搂不住了,一口气连看几期,对应聘者颇有感触。

首先,自我认知不够。

中国已然为市场经济国家,从《非你莫属》节目就是提供市场经济下的劳资双方的中介服务。资方通过企业的核心价值来吸引劳方的选择,而劳方通过个人价值来吸引资方的选择。那么,到底劳资双方知晓否各自的价值呢,资方可以,而劳方却不然。这就是《非你莫属》存在的价值。提供一个劳资双方展示各自价值而双向选择的平台。劳方在这个平台的表现,令人担忧,尤其是80、90后,对自己没有充分的认知,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不过,类似《非你莫属》的应聘,是自我认知与社会定位的非常好的途径与方法。但一次两次远远不够。

其次,职业规划缺失。

每个人是直接或间接通过提供社会服务而满足个体的需求。而两者又是成正比的。所以应不断提高个体的社会价值,来不断提高个体社会服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个体需求。那么,这个不断的量变,若达到我们期待的质变,这就需要我们有清晰可行的职业规划。而当下社会大部分人,无意识的随波逐流。如果是随大波,方向性是对了,利于发展。如果是随小波,情况就不妙了。职业规划就是个体社会服务顺应社会发展而推波助澜,方可实现个体价值。

最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这三观决定着不同个体和群体。非常非常重要。科学教育固然重要,但对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道德伦理教育更重要。并且与生命同在。

《非你莫属》观后感(二):职场不仅仅是求职者有误区

作者:一言

今天看了《非你莫属》这个求职节目。这个节目显然很火,点击率一直很高,我也很喜欢看众boss掐架.但是今天这一场(9.19期)我感觉有一些boss存在明显的认知误区,某种情况下会对求职者产生严重心理障碍。

今天有一位特殊的求职者,他的特殊在于他是一位【北大生物学系】的肄业学生,本来可以硕博连读,但大三就肄业了。为何选择了肄业站在了这个舞台?据求职者自己说是为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同时又为了了解社会得到一些社会经验最后毅然放弃了多数人羡慕的很好的学习机会辗转职场挣扎。

他的故事有些离奇,公开表露的信息又很难令人用通常的思维去理解,因为在中国多数人眼里,北大还是有极大光环的。尽管北大已经不是当年的北大,但硕博连读又不用交学费,而且未来【正常】情况下还会有很好的高薪的工作可以谋得。在一个“公考”都吃香无比的社会,这是颠覆性的决定。

为此,职场的boss们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指责其行为草率,更有人要他回学校上课,还有一位嘉宾更狠,说他这么做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中国的学生为何缺少创意,缺少创新精神,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熏陶所致。中国目前市场经济的掌控者其实是40岁左右学历为大专的一群人,在各个行业里都差不多。本科和硕士这是比较年轻的一代人,博士现在多了,但是在70年代那批人里面极少。今天的很多博士都是在工作之后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文凭,其中不乏类似唐骏这样的机会主义者。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文凭买卖交易市场就很兴盛了。

我同时又听到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在玩物丧失的故事,大学成为泡妞和玩乐的天地,学业倒成为副业,因为即使从名校出来的学生也很难看出任何不一样的闪光点,专业技术能力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现实存在很多错误的理解,更有很多大学生哀叹,大学四年根本没学到有用的东西。()一进入社会立刻茫然。

如果一味的指责学生恐怕是容易的,因为总可以找到经过学习后成才的例子,然后告诫他是因为你努力不够。但是同时可能这种指责也必然忽视了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功利性教育的普遍存在。因为即使学可能也糟粕太多。

接受正规的教育当然是好的,在一个学费高昂很多人还上不起大学和没机会上大学的现实里,谁也不能说读大学受教育没有价值,关键在于怎么样教育!也不能说学习没有意义,关键是如何学习和明确学什么?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善于学习总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从更大的角度讲,一个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一直到老都需要学习。

按照通常的理解,这位北大生物学学生选择肄业是错的,同理放弃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的北大高材生柳志宇的选择是错的,哈尔滨医科大的正阳的选择也是错的,进入【北京龙泉寺】的诸多天之骄子都是错的;北大毕业生选择回家养猪更是错的;选择应聘做清洁工的大学生也是错的,连韩寒也应该是错的,因为韩寒高中都没毕业就离校了。因为他们都是在毕业后离开普通人的价值理解范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区别只是比尔盖世和韩寒成功了。而他们还在路上。

那么读大学――毕业――找到一份理想职业――成功,这之间的逻辑一定成立?【职业没有高低贵贱,读了大学不一定成功,也不是当了官发了财就是成功】【读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成功人士对这几句总是认同的,但是对于与众不同的职业之路的选择为何就不能认同?这是价值观的矛盾。

在另一个求职节目里我看到这样的现场,一个当过保安家境贫寒只有初中学历的男人求一份创意策划的工作,所有的达人嘉宾都说他没有教育背景是不可能做策划工作的。更有人认为他来错了地方。难道他应聘做保安才是正道?其实今天中国做策划做得最好的那批人没几个是专业出身。一如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当年的马云其实对网络还一无所知,而且学的也不是计算机。

总有一些人对人生的理解与众不同,但是生在中国,年轻人面临的中国式说教是最多的。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欧洲北美教育发达的国家,这几乎又不存在问题。因为几乎不会有人觉得选择不一样就是错的,不会有人认为读大学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我知道在美国有很多大学生选择休学几年先工作然后再回到学校修完学分拿学位。】在成功只看结果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会说你在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值得欣赏的,这个过程完全可以不一样。

但是这名学生站在中国特色的'《非你莫属》里得到的肯定太少。而打击却相当明显。职场老板们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误区。

有一位女boss问他,“你有目标吗?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我的理想就是后我的公司可以上市”.有这样理想的年轻人应该得到什么养的评价呢?那位女boss的回答是:“这从来不叫理想,这叫做梦!”

【脚踏实地】常被人用来当做教训年轻人的常用词。脚踏实地确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处事方式和原则,但是把它当标签贴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显然是错的,因为这忽视了人的多样性和不同的特质以及环境和机遇的影响,也曲解了脚踏实地的概念。脚踏实地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往前走,但并不是按照别人的价值观在相同的路上走。把脚踏实地狭义的理解为循规蹈矩是按部就班是错误的。

我们今天的中年人基本上就是当年背着手坐在课桌后面听话的一群人,得到的灌输远比自己的想象的要多得多,这是危险的。大多数听话的脚踏实地者早已经陷入了平庸而无法自拔。联系到今天中小学负担重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孩子在接受【死的知识】方面远多于国外的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少的可怜,单一和雷同。因为已经习惯了灌输的大脑,难以跳出常规思维的怪圈。

怎么样才算是脚踏实地呢?老老实实念完书,然后找一份工作,不要见异思迁认真干上10年算不算脚踏实地?按此逻辑,那么工作一两年或者几个月就【跳槽】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好高骛远的不脚踏实地的,这和欧美国家职业者一生平均的跳槽换7到8份工作的经历相比,中国平均更换4份职业的数据可以说明,中国年轻人其实都是脚踏实地的,不脚踏实地的很少。但是相对【脚踏实地的中国人】并没有在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比西方年轻人有所超越,相反在很多方面甚至是停滞和倒退。倒是近20年出国的一部分【海龟】因中国的开放和机会多选择回来后让我们看到了更多非中国化的价值思维和令人欣慰的价值取向,这些东西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网络的巨大发展使没出去的国人也大开眼界,这使得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越趋激烈。

任何人有梦想都是应该肯定的,带着梦想求职的学生决不能简单定义为是不脚踏实地的人。每一个人的背景都有差异,成长的道路或有不同,产生的价值观也因人而异。一个努力找工作的学生凭什么就认为是不脚踏实地呢?一个肄业的学生就一定是脑子有问题吗?肄业的学生难道就一定没机会成功?这样的认识显然过高推崇了大学教育的价值。稍有水准的人都会认为,大学只是一个平台,使人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和选择人生。

中国人非常需要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洗礼,仅仅靠上政治课和书本学习是不够的,一个开放的社会应该允许不同价值观的存在并予以合理的认同。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和手段根本不能让学生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依靠学历分数衡量学生的成功概率是不对的(学生只有统一的答案)。相反有可能扼杀了很多值得培育的好的idea和苗子。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潜质值得发掘,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产生不了伟大的科学家,也产生不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这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更令人担忧的是产生不了人格完善的健全的人。

职场也是一个教育人的地方,但是用固有僵化的价值观去教育年轻人如何看待成长成功和人生之路可以休矣!

非你莫属观后感(三)

《非你莫属》做的很成功,因为他有足够的要素来吸引观众,把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就业找工作这个题目非常直观的呈现给观众,就是抓住了公众最想了解的东西。从栏目本身来说,非常值得肯定,因为他给参与的求职者一个机会,相对来讲机会很大,因为有十几家公司同时面试,比我们平时只面试一家成功率要高很多,对求职者来说非常好。而且对于看节目的求职者也是个非常好的参考。

首先是对主持人言行的担忧,他叫张绍刚,原来是一个央视法律节目主持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的一个主持人,转行到了一个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娱乐节目做主持,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当然他也具备那样的能力。但是从看节目中发现,张绍刚一些言行很不妥。

还有对企业老板的看法。不可否认,这些老板都是社会的精英,成功人士,他们是某个领域的权威。我从节目中发现一个想象,这些老板通常都会对求职者问他们认为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如果求职者的回答跟老板们认为的答案稍有出入,就一顿打击,其实这恰恰映射出我们的教育本质,那就是老师教的都是对的,学生只要死记硬背那些定理就好了,不必也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不对的,对老师也是不敬的,他们的权威不能有任何挑战,而我们这些老师和老板们也非常乐于如此。

还有就是,看这个节目,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做网络、投资、培训、时尚、视频等等新兴产业,有很多都已经是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了。几乎没有制造业的企业,或者说做实业的企业很少。

自我介绍文字版篇四

今天看了《非你莫属》这个求职节目。这个节目显然很火,点击率一直很高,我也很喜欢看众boss掐架.但是今天这一场(9.19期)我感觉有一些boss存在明显的认知误区,某种情况下会对求职者产生严重心理障碍。

今天有一位特殊的求职者,他的特殊在于他是一位【北大生物学系】的肄业学生,本来可以硕博连读,但大三就肄业了。为何选择了肄业站在了这个舞台?据求职者自己说是为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同时又为了了解社会得到一些社会经验最后毅然放弃了多数人羡慕的很好的学习机会辗转职场挣扎。

他的故事有些离奇,公开表露的信息又很难令人用通常的思维去理解,因为在中国多数人眼里,北大还是有极大光环的。尽管北大已经不是当年的北大,但硕博连读又不用交学费,而且未来【正常】情况下还会有很好的高薪的工作可以谋得。在一个“公考”都吃香无比的社会,这是颠覆性的决定。

为此,职场的boss们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指责其行为草率,更有人要他回学校上课,还有一位嘉宾更狠,说他这么做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中国的学生为何缺少创意,缺少创新精神,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熏陶所致。中国目前市场经济的掌控者其实是40岁左右学历为大专的一群人,在各个行业里都差不多。本科和硕士这是比较年轻的一代人,博士现在多了,但是在70年代那批人里面极少。今天的很多博士都是在工作之后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文凭,其中不乏类似唐骏这样的机会主义者。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文凭买卖交易市场就很兴盛了。

我同时又听到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在玩物丧失的故事,大学成为泡妞和玩乐的天地,学业倒成为副业,因为即使从名校出来的学生也很难看出任何不一样的闪光点,专业技术能力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现实存在很多错误的理解,更有很多大学生哀叹,大学四年根本没学到有用的东西。一进入社会立刻茫然。

如果一味的指责学生恐怕是容易的,因为总可以找到经过学习后成才的例子,然后告诫他是因为你努力不够。但是同时可能这种指责也必然忽视了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功利性教育的普遍存在。因为即使学可能也糟粕太多。

接受正规的教育当然是好的,在一个学费高昂很多人还上不起大学和没机会上大学的现实里,谁也不能说读大学受教育没有价值,关键在于怎么样教育!也不能说学习没有意义,关键是如何学习和明确学什么?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善于学习总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从更大的角度讲,一个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一直到老都需要学习。

按照通常的理解,这位北大生物学学生选择肄业是错的,同理放弃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的北大高材生柳志宇的选择是错的,哈尔滨医科大的正阳的选择也是错的,进入【北京龙泉寺】的诸多天之骄子都是错的;北大毕业生选择回家养猪更是错的;选择应聘做清洁工的大学生也是错的,连韩寒也应该是错的,因为韩寒高中都没毕业就离校了。因为他们都是在毕业后离开普通人的价值理解范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区别只是比尔盖世和韩寒成功了。而他们还在路上。

那么读大学——毕业——找到一份理想职业——成功,这之间的逻辑一定成立?【职业没有高低贵贱,读了大学不一定成功,也不是当了官发了财就是成功】【读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成功人士对这几句总是认同的,但是对于与众不同的职业之路的选择为何就不能认同?这是价值观的矛盾。

在另一个求职节目里我看到这样的现场,一个当过保安家境贫寒只有初中学历的男人求一份创意策划的工作,所有的达人嘉宾都说他没有教育背景是不可能做策划工作的。更有人认为他来错了地方。难道他应聘做保安才是正道?其实今天中国做策划做得最好的那批人没几个是专业出身。一如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当年的马云其实对网络还一无所知,而且学的也不是计算机。

总有一些人对人生的理解与众不同,但是生在中国,年轻人面临的中国式说教是最多的。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欧洲北美教育发达的国家,这几乎又不存在问题。因为几乎不会有人觉得选择不一样就是错的,不会有人认为读大学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我知道在美国有很多大学生选择休学几年先工作然后再回到学校修完学分拿学位。】在成功只看结果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会说你在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值得欣赏的,这个过程完全可以不一样。

但是这名学生站在中国特色的《非你莫属》里得到的肯定太少。而打击却相当明显。职场老板们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误区。

有一位女boss问他,“你有目标吗?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我的理想就是后我的公司可以上市”.有这样理想的年轻人应该得到什么养的评价呢?那位女boss的回答是:“这从来不叫理想,这叫做梦!”

【脚踏实地】常被人用来当做教训年轻人的常用词。脚踏实地确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处事方式和原则,但是把它当标签贴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显然是错的,因为这忽视了人的多样性和不同的特质以及环境和机遇的影响,也曲解了脚踏实地的概念。脚踏实地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往前走,但并不是按照别人的价值观在相同的路上走。把脚踏实地狭义的理解为循规蹈矩是按部就班是错误的。

我们今天的中年人基本上就是当年背着手坐在课桌后面听话的一群人,得到的灌输远比自己的想象的要多得多,这是危险的。大多数听话的脚踏实地者早已经陷入了平庸而无法自拔。联系到今天中小学负担重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孩子在接受【死的知识】方面远多于国外的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少的可怜,单一和雷同。因为已经习惯了灌输的大脑,难以跳出常规思维的怪圈。

怎么样才算是脚踏实地呢?老老实实念完书,然后找一份工作,不要见异思迁认真干上10年算不算脚踏实地?按此逻辑,那么工作一两年或者几个月就【跳槽】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好高骛远的不脚踏实地的,这和欧美国家职业者一生平均的跳槽换7到8份工作的经历相比,中国平均更换4份职业的数据可以说明,中国年轻人其实都是脚踏实地的,不脚踏实地的很少。但是相对【脚踏实地的中国人】并没有在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比西方年轻人有所超越,相反在很多方面甚至是停滞和倒退。倒是近20年出国的一部分【海龟】因中国的开放和机会多选择回来后让我们看到了更多非中国化的价值思维和令人欣慰的价值取向,这些东西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网络的巨大发展使没出去的国人也大开眼界,这使得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越趋激烈。

任何人有梦想都是应该肯定的,带着梦想求职的学生决不能简单定义为是不脚踏实地的人。每一个人的背景都有差异,成长的道路或有不同,产生的价值观也因人而异。一个努力找工作的学生凭什么就认为是不脚踏实地呢?一个肄业的学生就一定是脑子有问题吗?肄业的学生难道就一定没机会成功?这样的认识显然过高推崇了大学教育的价值。稍有水准的人都会认为,大学只是一个平台,使人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和选择人生。

中国人非常需要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洗礼,仅仅靠上政治课和书本学习是不够的,一个开放的社会应该允许不同价值观的存在并予以合理的认同。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和手段根本不能让学生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依靠学历分数衡量学生的成功概率是不对的(学生只有统一的答案)。相反有可能扼杀了很多值得培育的好的idea和苗子。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潜质值得发掘,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产生不了伟大的科学家,也产生不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这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更令人担忧的是产生不了人格完善的健全的人。

职场也是一个教育人的地方,但是用固有僵化的价值观去教育年轻人如何看待成长成功和人生之路可以休矣!

自我介绍文字版篇五

最近,因为《非你莫属》节目进行中,发生一来自法国的海龟被文颐下三滥的法语整晕厥,主持人张绍刚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反以落井下石的心态,当场讥讽这位名叫郭杰的求职者“是在表演”,而遭致拥有1371万粉丝的新浪微博达人李开复,在网络上公开号召抵制这档既变态又恶俗无比的节目。

相信所有看过这档节目的人,如果你敢说自己是拥有起码平等意识的现代人,估计很难不对这档节目产生恶感:12位高调出镜招人的老板,端坐在一把把犹如权力象征的大椅子上,放任一个靠插科打诨制造笑料的主持人,以极度自恋的语调,几乎无时无刻都在用语含讥讽之意,来给求职者制造一个又一个难堪的话题。尽管那12个前来招人的老板中,不乏潘石屹这种在招聘那位清华博士时说话极有分寸感的温文尔雅之士,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那些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土财主们,大都却像浅薄无知的文颐那样,个个在节目中的表现,只能用“胸中蕴蓄如草芥,口中谈吐如市井”来加以描述,坦率地说,如果说天津卫视确实要办一档展示国人丑陋大全的节目,我们对《非你莫属》确实无可厚非。因为这档节目把国人中普遍存在,诸如小人得志忘乎所以,有钱的王八大三辈,撑眼说瞎话不脸红等劣根,已经展示得近乎淋漓尽致了。

例如,眼下在李开复的微博上,就有一组贴图,在确证那位诠释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神形兼备的张绍刚,是如何瞎说一套,又怎样瞎做一套。这组图片说的是,在一期节目中,张绍刚这样谆谆教诲求职者:当有人摔倒了“你应该先把他扶起来。你要记住,你不是个主持人。你是个人!ok”

可是,也就在张绍刚那次主持节目的进程中,当这位法国海龟郭杰被招人的土财主文颐,用那些只有她自己能听得懂的半吊子法语整晕时,这位瞎说一气非常在行的张绍刚,竟然以幸灾乐祸的心态,极为轻佻地讥讽这位海龟:“你不是在表演吧?”并放任这位求职者瘫倒在地。

当年,我的文盲老娘曾谆谆教诲过我这样的道理:当你病的没路可走时,千万不要去求助那些从骨子里看不起你的人,而宁可去向陌生人家讨饭,也强似饱受遭人白眼的滋味。你穷,一定要穷的自在,你饿,也要饿的有点骨气。

幸好,我们还拥有一位李开复,敢公开号召抵制这种恶俗不堪的节目,这也从某种意义上,确证我们这个族群还不是十分令人绝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 10-09 五一超市促销方案(大全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
  • 10-09 2023年加工资申请书简单明了(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 10-09 志愿者开会总结(优秀6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 10-09 2023年员工总结及感悟 公司年底工作感悟总结(精选7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
  • 10-09 最新下雨的段落摘抄 下雨天的心情短语摘抄(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 10-09 2023年面试助理的自我介绍 面试助理自我介绍(通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
  • 10-09 2023年违反校纪校规的检讨书(模板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
  • 10-09 最新工程造价员自我介绍简单大方(优秀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工程
  • 10-09 2023年学生童年心得体会(汇总5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
  • 10-09 2023年儿子的开学典礼祝福语(大全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