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2023年一九八四读后感 一九八四读后感一九八四读后感英文(大全8篇)

2023年一九八四读后感 一九八四读后感一九八四读后感英文(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13:36:01 作者:薇儿 2023年一九八四读后感 一九八四读后感一九八四读后感英文(大全8篇)

岗位职责对员工的表现和绩效进行评估,是晋升和提升的基础。岗位职责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下面是一些岗位职责范例,供您参考制定自己的岗位职责。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一

《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出身英国中产阶级,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年少时仍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即使没有上大学,但是在其后接触贫下百姓时,仍受到身份阶级的排斥,因为在那时的英国,光从口音上就有了阶级之分。而正是这个走不如上层社会,也融不进下层群众的人,却以及其睿智的眼光窥见了极权主义的萌生,并写出了一部被誉为“二十世纪政治预言的经典之作”的书——《1984》。

符号为1984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书中的极权主义没有甚嚣尘上,这是我们庆幸的东西。但是世界范围内的极权主义,却以不同的形式在各个国家上演,并且至今未绝。极权主义便是一国内一家独大的局面,它掌握了现代政治的统治手段,包括政治组织、社会生活、舆论工具、艺术创作、历史编纂,甚至个人思想和隐私。书中描绘的极权主义是一种极端的、变态的发展状况。作为政治最高领袖的“老大哥”被人奉为天神一般的人物,好像每个人的忠诚都应该毫无保留的奉献出去,以至于以它为代表的一切事物都能够被人理解。城市的各处张贴着他的头像,他那张留着黑胡子的脸便从每一个关键的地方向下凝视。

在书中的那个社会有一句口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是当权者向所有人灌输的思想。国家不停地打仗,因为世界需要的和平就是战争不断;当权者对下层人民的奴役是理所当然,这就是在为他们创造自由;知识和文化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上层社会引导发展,下层人民的无知即可推动这种发展。一切我们觉得荒谬的东西,在那个极权主义鼎盛的社会里都顺理成章,因为他们的生活只有一条原则——服从,他们的信仰就是忠诚于“老大哥”,即使只需要看到他的画像。

为了维护统治,他们在各处安装“电幕”,一种可以接收和放送的工具。让这些生活的居民知道“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有人听到的,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细观察的”,即使这种全面监视实施起来有难度,但是人心上的那道坎就会让每个人都谨言慎行。“掩饰你真实的感情,控制你脸部的表情,大家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他们就是这样生活的,恐惧,是当权者利用得最好的武器。

极权社会里的统治者秉承着这样的原则:“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极权主义者可以凭着自己的喜恶去破坏伦理、控制思想、剥夺自由、扼杀人性、捏造和篡改历史,他们认为过去并不客观存在,它只存在于文字记录和人的记忆中,于是他们拥有庞大的机构为他们篡改历史,以使所有的文字记录都无一例外的表示他们的决策从来就是最正确的,而在他们的统治下社会进步迅速,至少从文字记录上来看是那样的。如果某人的记忆不符合文字记录,那么他必须修改自己的记忆,而不是质疑是不是过去与执政者说法不一致。这就需要人们学会“双重思想”。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二

作为一本想象未来的小说,作者乔治·奥威尔早在1948年就完成了它。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由于美苏争霸,人民对未来的态度是消极而恐惧的,在这种背景下,《1984》诞生了。

在书中描写的世界里,在1984年,资本主义早已消失,世界分为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其中大洋国就是由一个被称为老大哥的人领导,整个国家都处于极权主义的高压统治下,党员家中被强制安装电幕,生活的一举一动都被思想警察监视,政府还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改造过去的出版物,以现实情况为参考,保障党的预言的绝对正确。得益于对年轻一代成功的洗脑,任何对党怀有不满的人都瞒不过身边的亲属和思想警察,犯有思想罪的人将被“化为乌有”。不堪常年战争所造成的低下的生活条件和党的高压统治,主角温斯顿和裘莉娅决定加入反政府组织“兄弟会”,决心推翻老大哥。但现实给了他们一个沉重的打击:兄弟会不过是思想警察设的陷阱,两人双双被捕。

温斯顿和裘莉娅的爱情故事这条故事线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两人胆大、天真,有许多共同话题,还有共同的反抗梦想。他们就好像是一对天造地设的情侣,有着坚不可摧的爱情。他不相信有什么力量可以让自己不再爱她,直到这种力量真的出现。被捕后,经历了无数酷刑的两人在极度的恐惧面前终于屈服于党,出卖了对方,一开始的刑讯逼供,对爱情的信念还能让他们坚持下去,当他们所拼命守护的爱情也被一点点地摧毁时,他们已经被折磨得不相信道德与人性,只能乖乖地接受思想改造。在小说的最后,“重生”的两人不再是党的反对者,也不再是热恋的情侣,直到温斯顿被枪决的那一刻,他女主里最后的念头也是“我爱老大哥”,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整个故事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是如此地真实,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大洋国极权统治的方式,包括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犯有思想罪,怎样通过语言改革阻断人民的思想,怎样无痕地改变历史,以及怎样通过酷刑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每一个细节都看起来毫无破绽,就好像这种方式是完全可行的,仔细想想,真是恐怖之极。

有些人肤浅地把这本书理解为反社会主义的小说而嗤之以鼻,其实这只是一本讽刺独裁者和独裁者本身的作品,更是讽刺纳粹那种借社会主义为名发展极权主义的行为,并不专门针对任何具体的制度,事实上奥威尔本身就是一名社会主义者。好在1984年早已过去,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变得像书中那样恐怖,但类似的独裁、极权社会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纳粹德国、前苏联、朝鲜......一幕幕惨剧仍在发生;加上前几年的棱镜计划,政府以反恐为名通过手机监视民众,手机又成为了现在的电幕,这样的巧合实在令人感慨。不过极权主义有着多么美丽的解释,它终究是反人类、反社会的暴行,我们必须对此提高警惕,强烈抵制这样的暴行。

好在,现在无论是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绝大多数国家都能够做到民主、自由,能很好地尊重人权,我们国家近年来也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就包含有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内容。要贯彻这些内容,就需要国家从上到下地遵守宪法,遵守人类道德,谱写社会主义新的篇章。

我希望,有一天人类能彻底打倒极权,全世界都不再会有人权纠纷,人类生活在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愿1984的预言永远不会实现。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充满“极权主义”色彩的书籍。书中处处可见权力的泛滥运用,控制别人的一切,包括行为与想法。书中“老大哥”对人们的监视无处不在,吃饭、睡觉、做爱,甚至上厕所都完全暴露在“老大哥”的监控之下。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一个没有一点点隐私的社会,唯一免于暴露的空间或许就是那么几立方厘米的脑袋了。

“思想罪”是什么罪?《一九八四》中,主人公温斯顿犯的就是“思想罪”。他想要跟自己喜欢的人做爱,但是这在统治者看来就是不允许的,是犯罪行为,不论你是有这种想法还是实施行为。自由这个词汇在他们那里是一个不存在的词语。因为他们为了实施思想控制,已经发行“新话词典”。其实也就是通过删除表达意思相近的词语,只留下几个简单的经过他们筛选的词语。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里面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是你能够决定你几点起床”,但是在《一九八四》里面描述的社会看来,就连你几点起床也会受到控制。“不自由,犹可活”,温斯顿也却是活了下来,只是,变成了如同行尸走肉般,没有了思想,或者思想已经麻木,不会表达自己思想,不敢表达自己思想的人。

这是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书中人物奥勃良说“权力就在于把人类思想撕得粉碎,然后按照他们自己选择的样子把它再粘合起来”。这是一个要控制人的思想的极权社会,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的一切都是依靠意识而存在。显然,他们是犯了主观唯心主义,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想法。为什么这么认为?从下面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一点点主观唯心的迹象。“我们可以否定它们的存在,大洋国就是世界。”

“和平就是战争;无知就是力量;自由就是奴役”。这是里面党的口号。真理部是负责谣言的,和平部是负责战争的,富裕部是负责挨饿的,友爱部是负责拷打的。这是多么的讽刺。篡改历史、散布谣言、隐瞒真相,以此达到迷惑群众,控制他们思想的目的。这种事情毕竟早在几千年前秦始皇就做过了,我们管那叫“焚尸坑儒”。但是,貌似这里面的“老大哥”更加穷凶极恶点,还想修改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跟现在的日本首相想要篡改侵华历史真相有的比,应该说他们篡改历史的能力不相伯仲。和平部负责跟其他国家的战争,跟他们国家的口号“和平就是战争”想符合。此外,这也是他们具有双重思想的表现之一。双重思想的人,他们要同时接受两个矛盾的事物,在今天看来就是双重人格的人。不同的是,他们是有意识要人们接受两种不同的事物,而双重人格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双重人格。

能够伤害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有的是人。为什么能够被喜欢的事情伤害,因为付出了真心,真的应了那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如果只是一颗逗你玩的心态去对待,哪里管得着你死活?就算你耍脾气关掉手机一晚上,以为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殊不知第二天起来还是会没有新信息。这书里面也是一样,令人觉得痛心的莫过于派逊斯的小女儿告发他思想罪。因为是自己最亲的人,所以难免会伤心难过,换做是其他陌生人的话或许没有那么难受。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在“老大哥”的思想控制下,亲人之间已经没有亲情可言,恋人之间也可能会随时背叛你。做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或许能够早点看淡一切。

虽然其中有很多事情描述的很真实,比如审温斯顿的时候,里面出现的场景现实中也听到过一点点。什么时候听到过贪官被抓之后,审问的手段都会听到用灯光照,没天没夜的折磨,牙齿都磨掉,头发掉几层,什么脑洞大开的审犯技能都能见识到。但是里面的人物奥勃良说“这是古代中华帝国的常用惩罚”,这我就不认同了。任凭我自己怎么说我的母校一万句丑,也不允许你一个外人说我的母校半句。虽说是小说人物说出来的话,但是很显然就是奥威尔本身对我们国家的偏见认识,认为我们国家只有落后残忍的国家机器。不能不说,这是我不能允许甚至是厌恶的。有人说,当别人打你一拳的时候,你可以宽容的原谅他;当他打你第二拳的时候,你还是可以稍稍宽容,但有点脾气的原谅他,当他打你第三拳的时候,你就要还手了,而且有必要还可以还以一脚。自己脾气好,不代表别人可以毫无底线的挑战自己,绵羊也会有发怒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挑战别人的道德底线。

《一九八四》虽然写的不是真实的事情,但是,希望它可以只是存在于那个年代的,而不是成为预言小说。有两个预言家,一个成功预言了灾难发生时间,并且让人类避免了灾难;另外一个预言家成功地预言了灾难不可避免,人类终究会躲不过那一劫难。这两个都是成就很大的预言家,但是,我更加希望看到第一个预言家的结果。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四

读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我才第一次知道“反乌托邦”小说。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而反乌托邦就是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

《1984》正是描绘了这么一个幻想的社会,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作者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令读者心惊肉跳。在这个人人被“老大哥”洗脑的社会里,亲人朋友之间互相揭发,甚至儿童都可以向组织告密自己的父亲所说的言论。所有人性向往的美好都是罪恶,必定要被扼杀。温斯顿和茱莉亚没有相遇之前,文章的色调是灰色阴暗潮湿的,而两人产生爱情之后,乌云背后仿佛透出一丝阳光。

在黄昏的小屋里,窗外夕阳的光芒投射在他们的身上,外面有一个洗衣妇人的歌声。那样的时刻,那样的爱情,它真实地存在,不容抗拒,是极寒的世界里可怜的一点温情。他们都知道这样的时光不会长久,但是从此复活的人性之光照亮在阴暗的头顶,这缕阳光一直支撑着温斯顿对茱莉亚的忠贞,被俘后严刑拷打都不出卖茱莉亚,直到他最恐惧的老鼠出现。。。。。。背叛了茱莉亚他就获得了自由。自由即奴役。奴役即自由。老大哥完成了他的自圆其说,成功的又洗脑了一个人。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阅读时我一直在想,第二句话为什么不是“奴役即自由”。后来明白,在那个时代,廉价的自由已然泛滥,奴役才是被摆上台面的民众所需,也是最终目的。人民最终的麻木和奴性才是极权统治者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

《1984》警醒我们,权利运用不当会导致可怕的结果。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五

奥威尔的《1984》,被不少人称为神作——这是因为,这部创作于1949年的小说,似乎成功预测了多年后在神州大地上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当然,在奥威尔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神州大地旗帜的颜色都尚未确定——说他是“预言家”,更多的还是读者的臆想。实际上,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推知,《1984》更像是对纳粹和斯大林式集权统治的批判——它无意预测未来,它只是在设想,如果纳粹和斯大林式集权统治被推向极端,这个社会到底会变成什么模样。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奥威尔成功预测了未来呢?那是因为,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仿造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走过一条集权之路。

《1984》是苏联模式的极端化,我们又是苏联模式的翻版——这样,人们从《1984》中看到六七十年代的历史,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此我想特别提一点:我们在看一些写于冷战时期的书籍时,会发现有的作者或思想家对“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深恶痛绝——须知,他们所说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指的是当时苏联式极权统治。尽管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曾模仿过苏联体制,但经过三十年的实践后,我们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十年是最集中的体现),于是开始进行改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相对于苏联“正统”社会主义而言的。综上,许多西方思想家所说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码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正统”社会主义的扬弃,切不可随意混淆!)

“双重思想”

小说中最有意思的概念,莫过于“双重思想”。所谓“双重思想”,就是指同时接受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例如说,你既相信“党是民主的捍卫者”,又相信“民主是错误的,不值得追求。”

“双重思想”实质上反映了极权政府对民众思想的强力控制——它说什么是对的,什么就是对的——它说的话即使自我矛盾,那也是对的,且同时都对。

可能有人会说,矛盾律不是逻辑的基本规律吗?极权政府就是再任性,也不能否认自然规律啊!

唉,“真理”在权力面前,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福柯甚至断言:“真理和权力是一致的。”

“历史”存在于何处?

《1984》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历史”到底存在于何处呢?

“历史”是一个纯客观的存在吗?显然不。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有很多,可是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被人记录下来,因而成为“历史”——没有人知道,荒无人烟的亚马逊丛林中的某一棵树是怎么长大的;读后感·没有人知道,那些生活在地下的,我们看不到的蚂蚁究竟在交流什么。没有人的观察,就不可能产生“历史”。没有人的记录和传承,也不会有“历史”。

“历史”可以存在于人的记忆中吗?可以,但这种存在是不稳定的——如果不能及时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以口述的方式传递给他人,它就有可能被忘记,又或者因人的死亡而彻底消失。最稳定最牢固的“历史”,一定是书面化的“历史”。

然而,当所有的书面“历史”都可以被篡改,就像《1984》中真理部所做的那样,“历史”到底存在于何处?篡改“历史”,就等于消灭“历史”。人们可能尚能记得篡改前的“历史”是怎样的,然而,他们脑子里的“历史”到底有多强的说服力?他们不可能亲身经历所有的“历史”,或许“历史”从被记载那一刻起就已经遭到篡改。他们即使就是“历史”的记载者,也有可能因为观察能力的不足,或者因为遗忘,有意无意地扭曲“历史”。

这么说来,所谓的真正的“历史”,根本不存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所谓“历史”,不过是一家之言——更多的只是统治者所认可的“历史”。统治者的力量如果足够强大,便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历史”,甚至创造“历史”——这应了《1984》的那句“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六

小说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主人公温斯顿的日常生活和内心隐藏的波澜。一个最普通的小人物,不甘平凡,想要改变。

第二部分描写了温斯顿和裘莉亚对日常生活的反抗和内心秘密的暴露。他们勇敢反叛,似乎找到出路,未来充满希望。

第三部分急转直下,盟友是敌人,房东是思想警察。当他们敞开心扉以为能躲开无处不在的监控拥有自由意志的时候,电幕又出现了。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当读到温斯顿被带到101号房间的时候,黑暗压抑的气氛让我放弃了在夜晚将最后部分读完的计划。如此黑暗的'心灵旅程,还是等太阳出来了以后再走。

第二天太阳终于出来了,我也终于走完了最后最艰难的一段路。这一趟黑暗旅程的终点点出了黑暗的主题:一旦被人抓住了思想上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你的弱点会让你出卖信仰,你会把自己无比珍视的东西掐死、烧死、腐蚀。等在终点的死亡并不可怕,死亡的时候,无邪思想的微笑更可怕。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七

读完了一本很多年前要读却一直没读的书,乔治·奥威尔的《1984》。

小说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主人公温斯顿的日常生活和内心隐藏的波澜。一个最普通的小人物,不甘平凡,想要改变。

第二部分描写了温斯顿和裘莉亚对日常生活的反抗和内心秘密的暴露。他们勇敢反叛,似乎找到出路,未来充满希望。

第三部分急转直下,盟友是敌人,房东是思想警察。当他们敞开心扉以为能躲开无处不在的监控拥有自由意志的时候,电幕又出现了。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当读到温斯顿被带到101号房间的时候,黑暗压抑的气氛让我放弃了在夜晚将最后部分读完的计划。如此黑暗的心灵旅程,还是等太阳出来了以后再走。

第二天太阳终于出来了,我也终于走完了最后最艰难的一段路。这一趟黑暗旅程的终点点出了黑暗的主题:一旦被人抓住了思想上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你的弱点会让你出卖信仰,你会把自己无比珍视的东西掐死、烧死、腐蚀。等在终点的死亡并不可怕,死亡的时候,无邪思想的微笑更可怕。

整本书十分压抑,令人深陷其中。我们不过是陷入泥泞却不自知的蚂蚁,我们以为的泥泞,其实是深渊。历史是无数巨大的齿轮,真相与谎言夹杂着传动,转啊转,转啊转...

我们,是像《一九八四》里的群众一样,只对细枝末节感到不满,还是会跳出重围,审视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我们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问题。

很多人说《一九八四》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恐怖小说,绝望、无助、悲凉。我觉得《一九八四》更像是一瓢冷水,泼得我们清醒。我们想要脱口而出---“这个时代好过那个时代”,却有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妥。真相易碎。避开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不谈。我们会发现,逛过了别人所处的世界,会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看到了那个世界人们的空洞和了无生趣,想要让自己活得真实一些,丰富一些。如此便好。

一九八四读后感篇八

整本书十分压抑,令人深陷其中。我们不过是陷入泥泞却不自知的蚂蚁,我们以为的泥泞,其实是深渊。历史是无数巨大的齿轮,真相与谎言夹杂着传动,转啊转,转啊转......

我们,是像《一九八四》里的群众一样,只对细枝末节感到不满,还是会跳出重围,审视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我们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问题。

很多人说《一九八四》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恐怖小说,绝望、无助、悲凉。我觉得《一九八四》更像是一瓢冷水,泼得我们清醒。我们想要脱口而出---“这个时代好过那个时代”,却有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妥。

真相易碎。避开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不谈。我们会发现,逛过了别人所处的世界,会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2023年物业管理处年度工作计划表格(优秀17篇)
    培训计划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学习时间和资源,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果。【范文九】护师计划是我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机会。在护师计划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不断充实自己,提高
  • 10-14 2023年公司年会领导致辞稿 公司年会领导致辞(精选11篇)
    感谢所有为这次活动提供了宝贵支持和帮助的人,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努力才得以圆满完成。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致辞致谢呢?下面是一些建议和技巧供大家参考。最后,我要向
  • 10-14 最新学校教师假期师德师风承诺书内容(实用15篇)
    典礼是一种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常用于庆祝重要的事件或纪念特殊的时刻。如何充分利用媒体和社交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典礼中?希望以下典礼范文能够为你们撰写典礼带来
  • 10-14 指甲花三年级 剪指甲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
    欢迎词,犹如一束鲜花,为我们带来欢笑和梦想,让我们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应注重结构和逻辑,先引入主题,再表达欢迎,最后展望活动或致辞内容。接下来是一些成功欢迎词的
  • 10-14 初中毕业班教师工作总结(优质20篇)
    医院工作总结是对自身在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客观分析和总结的过程。看看下面的个人总结范文,或许能帮助你写出一篇完美的个人总结。初中毕
  • 10-14 最新乡镇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简报 社区防灾减灾培训活动简报(通用8篇)
    有效的岗位职责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清晰的组织架构和招聘标准。善于沟通和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下面是一些岗位职责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乡镇开展防灾减灾工
  • 10-14 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5篇)
    民族团结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支撑。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是一些与民族团结相关的政策法规和重要文件,供大家参阅。比较图形的面积教
  • 10-14 在青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优质9篇)
    倡导文明礼仪,是提升社会风尚和文明形象的有效手段。文明礼仪的表现需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关于文明礼仪的图书和资料,供大家深入学习
  • 10-14 最新小学生校运动会广播稿(优秀20篇)
    小学生校运动会广播稿篇一一、心中坚定的信念,脚下沉稳的步伐,你用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不变之理,没有走不完的路,没有过不了的山,成功正在终点冲着你高高的招手,用你那
  • 10-14 最新假话国历险记的读后感(精选8篇)
    决议的目的是明确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以实现特定的目标或解决特定的问题。决议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可行的计划。以下是一些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