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优质6篇)

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优质6篇)

时间:2023-09-26 05:21:56 作者:影墨 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优质6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篇一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我们学校是一个经典古诗文学校,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读了:《三字经·弟子规》····我们现在上了四年级就开始读了《论语》,这本书写了许多篇值得我们学习的话,其中我最喜欢:《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么?我告诉你吧!这句话是说:花言巧语,一副伪善面目,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我在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吧!:唐玄宗时李林浦任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个人品德败坏,凡是才能比她好,声望比他高的人,他都不折手段的打击。对唐玄宗他又开始讨好卖乖。有一次,他对李适之说:“华山有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那就可以为国家增加财富。”(李听了,赶快向皇帝报告,建议开采。唐玄宗听了,找李林莆商量。可李林莆却说:“这件事我早就知道,可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还是不要开采了。”唐玄宗听了他的话,以为他是个忠君爱国的好臣子,对李适之却疏远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联想到了了我自己,不禁脸红了。因为在上一次,妈妈给弟弟买了一盒糖果。我花言巧语的对弟弟说:“今天你让我吃一个糖,明天我给你买一个汉堡包,你让我吃个糖呗!”,弟弟听了,把糖给了我好几颗。到了第二天,弟弟早把这件事忘了个一干二净。所以我什么也没有给弟弟买,我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好玩的游戏。但这一次读了“巧言令色,鲜矣仁。”我就再也不这样做了,每次弟弟买糖,我不再花言巧语了!

我一定坚持把论语读完,在把我的坏毛病改掉!

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论语的重要性和价值(200字)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是儒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论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以及他们对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思考和教导。论语以简练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逻辑,为后世人提供了一本人际关系、修养和学问的指南。无论是对学生、教育者还是一般读者来说,阅读论语都是一次深入自省和反思的重要体验。

第二段:关于修身养性的启示(200字)

论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对孔子言行的记录,我们了解到孔子主张“君子修道以文”,即通过修身来达到内外合一的目的。孔子认为,在肉体的修整与精神的提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通过修身养性,我们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人格,获得人生的高尚目标。因此,无论是对于个人修养,还是对于社会进步,论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第三段:关于言传身教的教育观点(200字)

论语中强调了言传身教的教育观点。在论语中,孔子对弟子进行言传身教,示范了如何做人和如何学习的最佳方法。他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弟子,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言传身教。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能力,还能够给予学生坚定的信仰和道德准则,让他们能够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第四段:关于治国理政的思考(200字)

论语中对于治国理政也有重要的思考。孔子强调仁政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该为人民谋福利,以德治国。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注重政治伦理和道德准则,他的思想强调了公正、责任和慈悲,为后世君主和政治家提供了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因此,论语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五段: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200字)

论语是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学思想的重要窗口。论语中关于修身养性、教育观点和治国理政的思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在当下,社会关系复杂、道德伦理观念缺失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重视论语的内容和价值,通过深入研读论语,反思自己的言行和处事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真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总结:通过对论语的深入学习和领悟,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我们的言行和生活方式。论语对于我们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和发展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学习论语,使之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至关重要的一本读本。

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篇三

论语作为我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深受后世学子的热爱和推崇。作为一本思想经典,论语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阅读论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中的“仁义”思想让我深受启发。孔子曾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我们应该追求的不仅是自己的利益,更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利益。只有在关爱他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通过论语,我意识到仁义之道是一种修炼,需要时刻保持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其次,论语中的“克己奉公”理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修身养性,反省自身行为的训诂。孔子曾说,“己所欲,施于人”。“知我者其天乎”。“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些话都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检讨自己的行为,时刻保持谦虚和自省的态度。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值得信赖和仰慕的人。通过阅读论语,我认识到修身养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争取成为更好的人。

论语中的“学无止境”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我们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通过论语,我懂得了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不断地探索和开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论语中关于家庭的论述也给了我深刻的触动。孔子曾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珍惜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陪伴。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家庭,忽视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通过论语,我理解到只有将家人放在首位,才能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因此,在我工作和学习的同时,我更加重视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尽力维系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受其启发和教诲。论语中的仁义、克己奉公、学无止境和家庭观念等都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坚守这些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简介毛论语的背景和意义(150字)

毛论语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的思想智慧的集结和总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为我们党坚定奋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毛论语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次总结和升华。毛泽东所倡导的思想信仰、道德准则、政治理念和文化观念都被写进了毛论语中,并成为后来指导我们党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之源。

第二段:毛论语的教诲对个人生活的影响(250字)

毛论语中有很多宝贵的教诲对于个人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论语中提到了“不患贫,不恐富”的观念,倡导了人们摒弃贪欲和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平和和自由。这种思想对于当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不仅让人们明白追求物质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更能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另外,毛论语中还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只有建立在正确的道德准则之上,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段:毛论语对社会建设的启发(250字)

毛论语不仅对个人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例如,在论语中提到了要“修己以教人”,提倡人们从自己开始做好表率,以此影响和教育他人。这对于现代社会的社会建设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和正确引导,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另外,毛论语还强调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诫人们不能轻信封建迷信,要树立科学信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第四段:毛论语对政治治理的借鉴(250字)

毛论语在政治治理方面也给出了一些重要的借鉴。例如,“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一观念告诫政治家要处理好国家治理中的矛盾和复杂关系,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另外,毛论语中还提到了“民生为本”,强调国家治理要以民生为中心,关心人民的生活,为人民谋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这些政治治理的思想在如今世界各国的实践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五段:毛论语对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300字)

毛论语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党的建设中,毛论语不仅强调了党员的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和组织纪律,更提出了“公私分明”的要求。这意味着党员要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此外,毛论语还强调了党的纪律要严明,党员要保持忠诚和坚定的信仰,不背离党的宗旨和使命。这些指导原则对于今天的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我们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结:

毛论语是毛泽东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对个人生活、社会建设、政治治理和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在当代社会中,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宣传毛论语,更好地贯彻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篇五

《论语》论理,理论人生,理论孔子儒家思想,理论人生沧桑百态。自古文学家孔子,受万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门生队排长龙。作为一部先圣的经典,《论语》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说不尽的。

《论语》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在初中、师范的课本里读过,在参加自学考试时,大学语文我也自认为对有关《论语》的内容有所了解。最近看了于丹教授《论语》,才发现自己所理解的浅薄。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翻译《论语》,并在其中穿插了很多能够吸引人也能震撼人心灵的小故事,去注解去阐明去领会《论语》,《论语》不再高深莫测,不再那么令人难以领会。

毋庸置疑,“孔夫子”在中国有着接近“神”的地位。我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柳诒征曾直言不讳地赞颂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坚持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都体现了其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掩卷长思时,才意识到《论语》里满是人的七情六欲和喜乐哀愁,被历史神话的“圣人”原来离我们并不遥远,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追寻。

不得不说《论语》是本韵味无穷、值得用一生细细咀嚼的语录集,孔子是值得有志者用一生去努力复制的榜样。咿呀学语时,半懂不懂地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乐无穷;青葱年少时,装腔作势地笑谈“唯小人与女子难为养也”,乐在其中;风华正茂时,抛出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掷地有声;如今,在网络文化“神马都是浮云”的感染下,也加些调侃的语气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变成了口头禅。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对着苍茫河水轻声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理解他对生命价值的体悟;我们也会侃侃而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他的思想化为自己的实践;我们也能体味为什么北宋名臣赵普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时,我们或许会觉得,与其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如说我们是孔子的后人。《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这就是孔子!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篇六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字的另一音番有外国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词典,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看,他的脸色便慢慢的难看起来,我却自顾自的补充道“你们番禺人就都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他勃然大怒,扭头就走。后来我也觉得是自己没考虑他人的感受,没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则,我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有自己的几个独门“绝技”有篮球猛将,堪称乔丹第二,有数学天才,堪称华罗庚再世,有科学爱好者,大有创造超越《相对论》的《绝对论》的雄心壮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渊博,就得学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一点一滴的精华,如此的好学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样的伟人。

小小的一本语录体书籍,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无不有详细的思想与感悟,宋朝的宰相赵普曾称,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我们普通人也能说,我们以一本《论语》治人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