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农业科技论文题目 农业科技论文(优质5篇)

2023年农业科技论文题目 农业科技论文(优质5篇)

时间:2023-09-29 19:09:27 作者:紫薇儿 2023年农业科技论文题目 农业科技论文(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科技论文题目篇一

一、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

的积极作用尽管盐城市村级农技服务站还不健全,在设施、设备、人员、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和问题,但是通过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站,积极开展村级农技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覆盖面,提升了服务效率,农民群众对基层农技服务的满意率也在提高。通过对全市27家运作比较良好的农技服务站的调查,村级农技服务站的积极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开辟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直接通道,实现了推广与生产的无缝对接。一直以来,我国最基层的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机构为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近年来,盐城市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和建设,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得到有序稳定发展。但由于乡镇综合改革,各地撤乡并镇力度较大,乡镇农技人员的服务半径扩大,而服务设施、交通实施还不能及时、完全地适应实际需求,镇村服务脱节,技术服务难以进村入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建立村级服务站有效地解决了镇村服务脱节等问题,为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机构支撑。村级服务站的建成,提高了基层农技服务的针对性、高效性,同时也为各级各类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实施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疏通了农技人员下基层的流通渠道,实现了技术人员与农民的直面沟通。乡镇级农技人员开展基层服务还存在服务精力难以集中、服务时间难以保证、服务专业不对口等客观情况,而村级服务站农技人员来源于所在村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农村一线人员,甚至大部分农技员可以说既是农技员又是农民。一定程度上,村级农技员的服务时间、精力、经验都可以得到保证,可以随时随地为所在村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咨询,必要时联系市、镇农技人员,开展现场指导,切实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搭建了农技服务的最基层平台,实现了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的良性互动。盐城市村级服务站近40%是依托运作好、信誉好的农村合作组织和农资经营网点挂牌建设,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的同时,还提供农产品订单生产、购销服务和农资供给。有效的公益性农技服务和优质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为农民带来了方便和效益,赢得了群众信赖、树立了品牌形象,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的良性互动。

二、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

建设存在的问题服务站点规模较小,服务设施不健全。40%以上的村级服务站点的以家庭式农资门市和示范户为主,经营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少。90%以上的村级服务站服务人员仅为1人,服务精力难以保障。村级服务站经营规模较小,虽有经营成本低、经营服务方式灵活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抗风险能力差、服务延伸面较小、缺乏长远谋划的弊端。村级服务站的硬件设施是支持其完成推广服务的必要条件,而多数村级服务站点只拥有挂牌场所、服务柜台、等基本的办公条件,电脑、打印机、媒体放映设备、专家系统等服务设施相对缺乏,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村级172专兼职农技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9人,占总人数的5.2%,中专及以上的学历的29名,占总人数的16%,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村级农技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19名,占总人数的11.2%,职称结构难以适应当前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影响了农技服务的质量。

根据对60名村级农技员的抽样调查显示,95%的村级农技员每年都有参加相关技术和知识培训,但大部分是短期非学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品种、技术的示范推广,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的及时新颖性难以完全确保。管理手段尚不完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村级服务站的运行模式多种多样,各有利弊,没有统一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制度。如依赖乡镇中心和村级集体承建的村级站,有利于人员调度和设备维护,但农技员积极性不高;依赖农民合作组织、农资营销点承建的村级站,这种模式商业味较浓,站点往往过多重视盈利,对技术的关注较少;依赖农业科技大户个人承建的.村进展,不定因素较多,主管部门调控手段较少,直接管理和监管难度很大。专项资金缺口大,长久运行机制难以保障。目前我市村级规范化服务站建设大部分依托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支持运行,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保障。一是工作经费缺乏,影响了服务的有效开展,遇到关键农时季节和动物防疫重要时刻,统防统治难以保障。二是农技员的待遇难以落实,仅仅依靠经营收入让村级农技员没有认同感,农技服务可干可不干,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

三、加强村级服务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资源整合,争取多方重视。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对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的关心与支持,为建立村级服务站建设的长效机制争取条件。可整合村级供销社系统、农经系统和村集体的有效资源,开展村级农技站的建设。建议统一从村部现有的办公用房中,专门设立一间20-30平米的办公室挂牌,同时还要从村组干部、专业农技人员中明确一名同志为兼职村级农技员,并在他们的工资报酬中有所体现,也可考虑农业科技示范大户和农资营销负责人,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让村级农技人员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强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为建立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坚持以事养站的基础上,要加强资金投入,一是用于必要办公设备的配置,二是对村级农技员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调动村级农技员做好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今后的几年,各级财政参照扶持乡镇“五有”农业中心建设一样,设立专门的项目,扶持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同时对于经过选聘上岗的农技人员,设立专项基金,象村级防疫员一样,通过县、乡农技推广体系,每年给予一定服务补贴,调动他们积极性。

加强运行监管,规范农技服务。坚持“部门统筹,联办共建”的原则,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种养科技示范户等为建设载体,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技术支撑,由各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统筹建设,与挂钩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以及当地邮政、通讯、气象、信贷、保险等部门联办共建,开展咨询服务、举办农民培训、组织农技活动、推动信息入户、拓展增值业务。健全村级服务站考核制度,并和资金、项目扶持挂钩,对各村所设的农资经营服务站点,逐步规范他们的服务行为,引导以服务生产为重心,以群众满意为宗旨,不搞“一挂到底”,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站点进行撤牌、轮换。

四、结语

加强农技人员能力建设,强化人员保障。通过学历教育和持证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农技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逐步实现级村农技人员都要有高中以上学历或涉农专业中专以上的学历,全力打造高素质的村级农技队伍。可依托农业科技入户项目,将服务成效显著、群众认可的村级农技员纳入农技指导员队伍,定期参加指导员培训,考核优秀的村级农技员可享受优先资助,接受涉农大、中专学历教育。

农业科技论文题目篇二

对农业科技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探讨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业科技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涵义,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股份制

一、有选择地实行农业科技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可能性

股份制是一种财产的组织形式,是由若干不同的所有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共同出资组成,出资人的收益按其出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兼股份制和合作制两种特征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目前,各类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以财产清晰为前提,以商品性和盈利性为主要目的,因此,实行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是有条件的。对于科技部门来讲,原则上是只有那些直接为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服务、完全产业化的科技活动才可适当引人股份制机制,原因是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满足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要求的上述条件。具体来说,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软科学服务活动和为经济建设提供专项研究的活动,适宜采用股份制方法,而经费半靠国家财政投人半靠商品化取得、盈利不能保证股息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的科技活动则不宜采用。经济收人持续稳定增长并达到经济自立的开发性农业科研机构和民办农业科研机构的改造,以企业化、产业化为主体的新兴农业科研机构的筹建,农业新技术企业的创办和农业科技成果企业化、产业化的转化活动,可有选择地引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而属于体制改革“稳住一头”的部分农业科技领域不宜引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而且,由于农业科技工作一般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并以第一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大多数农业科研机构仍需要国家在经费上的扶持与资助,为此在农业科技领域引入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是有条件的、局部的。

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过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探讨农业科技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有选择地实行农业科技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科研范围已从以单二种养殖业等第一产业为主要对象拓展到新农药、专用肥、畜(蚕)药及疫苗制剂、植物生产调节剂等农用工业,特别近几年来农村产后加工业迅速崛起,把农业科研工作推向第二产业的研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又提出了乡镇规划、环境保护、信息服务、政策法规咨询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开发工作不断加强,为农业服务的`科技第三产业正在形成。这里以二、三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农业科技工作容易形成商品化、产业化。

(二)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开发性农业科研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农业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并在科技活动中谋求经济利益,逐步走向经济自主。

(三)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农技部门的改革已走在农业科研单位的前面,部分县(市)已把农业局改为农业服务公司,农技服务从无偿走上了有偿,加上农业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己成为科技长人生产的重要方式。为此,有必要引人新机制,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四)执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后,从农业科研队伍中分流出来的人员可以以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作为劳动人股,有利于股份合作制的形成与开展。

二、在农业科技系统中引入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筹集并使用资金。农业科技发展所需资金量较大,单靠国家一个投资渠道已有相当困难,采用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有利于缓解资金问题。进一步讲,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不仅是筹资的渠道,而且把筹资与投资合二为一,有助于减少中间环节,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这有利于改变农业科技发展资金使用土存在的各种无效性、重复性、滞后性和社会不急需研究的项目占用资金等问题。

(二)有利于引进新的经营机制。有选择地引入以赢利为目的的股份制一与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引进新的经营机制,能更有效地促进科技力量的重新配置。为解决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提供了新机制。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既能明确有形资产的产权,又能确保无形资产等知识产权的价值,使农业科技成果在进人生产领域中能够得到合理的保护,既维护科研系统的切身利益,又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同时,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还有利于科技合作的国际化。总之,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能够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之间、科技与经济之间建立起新型的技术经济体系。

(三)股份合作制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为农业科研单位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模式。因为股份合作制是兼股份制与合作制两种特征的资金与劳动相结合的新型组织形式,农业科技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从农业科研单位分流出来的科技人员转人农业生产领域中,进行技术承包,以技术(主要是科技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人股形式,参与资金与劳动的结合,形成股份合作制的合作方式这不失为开发性农业科研单位改革的方向之一,它既利于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分流和成果增值,壮大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实力,又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科技人员的需求,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一)思想认识问题。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是我国80年代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但股份制在世界范围内已有粼洲)多年的历史,它是利用股份公司的形式筹集资金的一种经营机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不是特定的所有制,不存在特定的社会属性。而农业科技系统中普遍表现为思想比较保守,依赖性过强,对新事物的吸收能力较弱。在条件较成熟的农业科研系统及部门引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必须加强和统一人们对它的认识。

(二)人才结构问题。农业科技系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缺乏经营型人才,这卞要是几十年来的僵化体制所造成的,为此,农业科技系统中必须强化经营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_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三)国家股权的设置问题。农业科技工作很难完全脱离国家的资助,这就涉及到国家股权的设置。由于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人渠道较复杂,有必要研究国家股权设置等问题。

(四)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中,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很少,在许多领域根本就不受国家的保护;农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也很不足。为此,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将成为农业科技殷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一大障碍,对深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相当不利。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农业科技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档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本单位领导决策和行使技术技能提供科学依据。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检索;汇集;服务

1科技档案的概念

科技档案指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农业科技档案具体表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是表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活动过程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是农业科技和生产活动的真实记载。因此,分析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对科学管理科技档案,提高农业科技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档案工作的意义

2.1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则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去争取领导的重视。要使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有起色,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重视档案工作。就档案工作而言,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

2.2爱岗敬业,使领导满意自己的工作。领导是否重视档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不满意。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2.3积极宣传,使领导增强档案意识。有些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很多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档案工作在一个单位里不是很重要,可有可无,对领导加强有关档案方面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要经常把有关文件材料给领导看,次数多了,自然会在领导的`脑海里留下痕迹,产生作用。尤其是一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材料,很可能会使领导看后受到启发,并在实践中力图效仿。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一些搞好档案工作对单位的益处,诱导和启发领导重视档案工作。要努力服务,作为一名档案人员主要是及时地提供信息,使档案发挥其作用,从而更好地位单位的发展服务。

2.4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数量的庞大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

2.5加强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他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涉猎广博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2.6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以前,档案材料的形成从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到定稿打印、传阅、整理、归档都是以手工抄写为主。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可以系统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文件的形成、运行、转换等各个环节与自动化办公衔接起来,这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操作管理技术,都迫切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去掌握和运用。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者必然方向。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和知识,信息文化的学习掌握上,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2.7利用现代技术整理档案。档案汇集着大量的指标,也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而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人工立卷时,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不同,对同一个文件有不同的分类,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分类不准现象,影响来卷质量,给利用工作带来不便。而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立卷,然后按类别将属于条目的内容打印出来,作为以前的那种以“卷”为单位时来卷目录这一检索工具的替代物,也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即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3对未来档案管理建议

3.1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工作是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2建立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规章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能。

3.3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以前,档案材料的形成从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到定稿打印、传阅、整理、归档都是以手工抄写为主。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可以系统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文件的形成、运行、转换等各个环节与自动化办公衔接起来,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科技论文题目篇四

摘要针对新时期对农业科技培训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措施,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训;增收;措施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运用水平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又是农民的富裕之本、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完善政策体系,规范培训行为

把握培训原则,拓宽培训内容。以规范程序、监督管理、注重实效为重点,坚持服务产业、满足需求、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对象设定不同的培训模式和内容。采取普遍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尤其要加大对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的培训力度,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就农业产业、畜牧发展、就业创业能力建设等方面展开培训。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形式多样,突出重点,勇于创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因需而教,进行订单培训。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村镇建设和管理、农业质量标准、市场营销、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民族区域特色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2]。

2、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培训机制

培训工作是一项社会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把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发展劳务经济当作培植经济增长新优势的主导产业,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城乡互动、有序流动”的原则,采取干部抓、能人带、信息引、典型推、服务促等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步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实施的齐抓共管局面,积极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强化组织建设,健全劳务经济服务平台,每个乡镇配备专兼职人员,为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建立健全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体系,每个村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劳动力资源调查建档、就业培训、转移信息采集发布工作,形成四级培训转移就业服务和组织管理网络。同时,开展企业岗位对接活动,鼓励驻地各企业优先吸纳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并主动加强与外地企业的联系,采取送岗位进村、送培训到乡、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逐步形成整合资源、构筑平台、统筹培训、强化保障、整体推进的有效机制和上下联动、部门协作、供需结合的格局。

3、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的培训就业政策

利用报刊、网络、电子屏显、宣传专栏和采取进社区、进农村、编排文艺节目、入户面对面宣传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知晓度,提高劳动者对技能就业、立身、成才的认识,确保惠民政策全面深入民心,切实让培训工作全程在“阳光下”运行,人人成为技能培训增收的受益者。

4、导向分明,培训目的主题明确

开展培训的目的是要面对市场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但由于外出务工、就业较难等问题的影响,部分牧民不愿参加培训,对培训不抱任何希望。在培训中,要实行订单培训,剖析市场需求信息,把握预测市场行情,明确就业导向。可以提前和企业联合,为农民提供就业保障,切实让农牧民看到培训的希望,变“让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良好态势。一是实现从重数量到重质量转变,努力实现“培养一个、成才一个、就业一个”。二是紧贴企业用工实际设置培训项目,按需培训,实行“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就业率。三是加大企业技能提升培训力度,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比重[3-4]。

5、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

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依托,建立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一是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状况。二是建立劳动力信息对接平台,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信息。三是经常性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组织专场招聘、招聘下乡等活动,切实解决劳动力供需信息不通的问题。

民富则国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要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吸纳招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助民增收。

6、参考文献

农业科技论文题目篇五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多功能农业科技论文,请参考!

1、多功能农业与科技创新的关联

多功能农业与科技创新存在同步发展的关系。逻辑上,“隐性农业革命”的发生与多功能农业的产生是需求层面上的对应,因此,服务于农业多功能性的科技创新亦是需求层面的对应。前文分析指出,“诱致性”引发了农业科技创新,作用于农业多功能性的科技创新则可进一步定义为“市场需求诱致的科技创新”。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中国经济将逐渐从现在的中等收人发展中国家经济向发达国家经济的行列迈进,在此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对农业多功能的需求将逐渐提高,如继续发挥保障食物安全、改善人口营养和维护农民生计等传统功能;承担改善生态系统、减缓气候变化、提供观光景观和文化传承的功能;进一步担负起为缓解能源危机提供再生能源的功能。在该语境下,可以勾勒出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方向:

(3)社会对农业配合生态文明建设功能的需求,促使农业科技创新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节能减排低碳技术领域不断深化。

2、突出多功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架构

当前,中国大多数城市都面临耕地资源严重稀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农业的经济功能、休闲观光功能、生态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等的充分发挥,必然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撑。在科技创新中突出农业多功能性的实现,是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理念升华,这应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这种集成创新与社会需求相对应,表现为需求方愿意且有能力应用技术的数量总和。需要说明,这些技术应用后的获利能力取决于技术应用的制度安排,如土地的规模与经营管理制度、相应投入要素的供给能力、应用技术成果的鼓励措施、成果应用后有关产出的分配等。

根据上文提出农业功能的三个层次,以及农业科技创新的三个方向,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创新架构、。这种架构强调了科技创新的“新思路”,即不单单在于创新产出本身的功用,更在于通过创新产出来实现必要的社会效果。动植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方向应以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组学及其技术、基因功能等研究手段,开发植物光能转化和利用效率高、饲料转化和抗病能力强的动植物新品种。资源节约型农业科技方向,应研发耕地保育与替代技术、流域水资源保障技术、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建立耕地和水分养分资源节约型农业,并推进以低值和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示范。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科技方面,应重视农产品安全生产、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贮运保鲜、食品加工及营养开发等领域的攻关。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科技方面,应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农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精准化和农业装备智能化的“四化”目标。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实现与农业多功能性的实现两者间的内在关联,并试图勾勒出基于推进农业多功能发挥的科技创新框架。对此,本研究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推进方式:

第一,强化功能性的农业科研立项导向。当前,国家层面和省(市)层面的农业科研立项导向以行业划分为主要方式,或根据近期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科技攻关计划,这样的立项导向一般只偏重经济功能,对农业其他功能的涵盖面较少或缺失。建议各层面在制定项目指南时能加强关注农业发展的功能导向作用,优化科研立项的顶层设计。

第二,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指导协调机构,使该机构根据全球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确定和调整农业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制定以功能实现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目标,协调各方面的科研资源配置,避免分散研究和重复研究。由该机构制定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把促进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纳人衡量标准。

第三,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评价的工作机制。目前对农业科研工作的评价和审核仅由项目发出单位组织实施,使得评审的参与度较窄。建议可以探索新型科研项目评、验机制,把主管经济、生态、社会等领域的部门和专业人士纳人其中,使具体的研究工作得到多元的指导和广泛认同。

本研究在阐述农业科技创新和多功能农业内涵的基础上,初步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勾勒了基于农业多功能实现的科技创新架构。在提出“诱致性”引起科技创新的观点基础上,通过“隐性农?业革命”的实证论述,得出社会需求引起了农业多功能拓展的论断。本研究中,市场需求的诱致创新仅限于全国范围内农业行业产值情况的宏观分析支撑,而对需求更深层次的分解,则需要讨论农业科技创新程度和方向与不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市场规模间一一对应的关联,这也将反映出一个区域或一个科研机构如何配置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因此,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并把它与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路径相耦合是有必要的。另外,农业科技创新既存在市场需求的诱致,也存在要素替代的诱致,这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探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