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平均数教案人教版 平均数教学设计课(通用5篇)

平均数教案人教版 平均数教学设计课(通用5篇)

时间:2023-10-10 19:12:12 作者:字海 平均数教案人教版 平均数教学设计课(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均数教案人教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与态度: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同时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教学准备:幻灯片、磁铁、统计图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取数据

就像同学们所说,多测试几次就能把一般水平体现出来。

(2)、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你们瞧,快乐篮球队也正在进行一分钟投篮的测试。为了能较好地测出队员的一般水平,体育老师让他们每人测三次。

师:第一个出场的是小林。你们说用几个来记录小林一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接下来轮到小华出场了。看他第一次投了5个。是不是也可以用5个表示他的一般水平了?

生:5+6+7=18(个)18÷3=6(个)

师:像这样把三次投的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这三次,使三次投篮每次投中的个数看起来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就叫做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刚好第二次投中的个数和平均数一样多

师:能代表小刚第一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

生:是小刚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师板书:一般水平)

师:也就是说,6是这三次投篮的平均数,在这里我们就可以说6是

5、6、7的平均数。

师:小强测三次,求得的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他的一般水平,如果想更好地测出他的一般水平可以再多测4次5次甚至更多次,次数越多平均数就越能表示他们投篮的一般水平。

紧接着小强投篮的情况也出来了

师:该用几个表示小强投篮的一般水平?

师:除了列式计算(移多补少),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我们还可以说,通过移多补少使每次个数看起来同样多的数,叫做平均数。

【设计意图:知道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其实除了我们刚刚求得的平均数,生活中也有许多平均数就藏在我们身边。

图1,老师通过抽样调查统计出我校三年级同学平均身高是……。

平均身高124厘米表示什么?

图二,丽江春节期间平均每天3万游客。表示什么?

图3,冬冬身高140厘米,到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池塘游泳会不会有危险?

师:除了这几个生活中的平均数以外,你还能举出其他生活中的平均数吗?

【设计意图: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

(四)、归纳总结,知识拓展。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数教案人教版篇二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统计的第一个信息窗。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移多补少”数学思想方法,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师:三步球是我们非常喜欢的运动,是我们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探索问题提供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二、观察统计表,解决数学问题。(1)谁的投球水平高呢? 学生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得出比总分和比其中一场都不公平,从而引出平均数。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选择谁的水平高。学生根据得分情况来选择的过程中出现了思维的碰撞:用总分来比较不公平,“比总分不公平比什么公平呢?”一句话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出平均得分,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数”的意义。(2)动手操作,引出“移多补少”法。

师:那怎样让每场得分一样多呢?请同学们拿出手中卢宁、王超的得分统计图,以小组为单位动手画一画,移一移。看哪个小组最先让他们每场得分一样多。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的理解总结:10分不是指某场成绩,是指四场的平均成绩,代表的是王超的整体水平。我们把这种数叫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大家想一想,10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11呢? 生:10是

7、13、12、8的平均数。 11是

9、11、13的平均数。

师:你认为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平均数的理解)

(4)深入理解特征。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成绩的获得都是辛苦的努力换来的。

(出示三人的成绩)先估计平均数然后再计算,通过本环节让学生对平均数的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

(5)算法最优化

(出示六人成绩)求平均成绩。为什么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了?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虽然直观,但有很大局限性,一般用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去发现、构建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中的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平均数”的意义清晰化,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让学生经历了计算平均数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的过程。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濮阳火车站日均客流量是1300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1300的意思。)

2、课本97页1-2题。

3、身高140厘米的冬冬能不能去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里游泳。

1、2题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充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回顾知识,总结评价。

师:今天这节课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师生之间互相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把知识系统化。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课堂的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总体设计思路:

1、本节课着眼于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关注了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的策略,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堂上不只是师生互动,而是以生生互动为主,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给孩子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建立平均数的概念,组织分组讨论交流,在活动中确立“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始至终以体育比赛为主线,学生一直兴趣盎然。学生用平均数的知识成功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平均数教案人教版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师:读情境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

师: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呢?

生: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师: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数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刚刚我们初步学会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18+20+19+19)÷4

=85÷5=76÷4

=17(个)=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公平更好一些。

师: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个平均数会比原来的数的最大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数的地方。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学习的如何。

四、作业

1、做一做第1题

2、判断题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3、做一做第2题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平均数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 并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怎样才能说明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要说出这样想的道理,然后选出代表在班里交流。各组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想法。

2、教师故意设问:如果把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分别加起来比总数可以吗?为什么?那比成绩最好的行不行?那比成绩最差的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说来听听吧。 讲述:如果我们能够选取一个数据表示男生或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那么就很容易判断谁套得准了,这个数据是么呢?那就是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3、提问 :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在小组内议一议。可能的方法如下:

4、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你是怎样知道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注意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

5、提问:现在你能回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练一练 (1)教师出示3个笔筒,指名数一数每个笔筒里铅笔的枝数。(2)指名对三个笔筒里的铅笔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汇报操作的结果。(3)提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铅笔枝数的平均数吗?(4)一起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共同订正。

2.练习八 1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共同订正。

3.练习八 3 提问:学校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是155厘米,可能吗?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的队员吗?(1)在小组内讨论。(2)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对应的练习。

平均数教案人教版篇五

田心小学 杨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一、游戏激趣,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记忆挑战的游戏!比赛规定:1:每三秒呈现10个数字,看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 2:三秒过后,校对并记录下来。

师:我们班谁的记忆力最厉害,请他到前面记录。全班帮他校对怎么样?不要提醒哦,游戏继续进行。

全班收集数据、记录在表格里。游戏结束。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评价

师:那知道他能记住几个数字吗?

二、互动交流,探求新知

问题1:他能记住几个数字呢?(两人一组开始讨论1分钟)

生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的意思是算出记住个数的平均数,就能判断他们记住数字的水平。问题2:那怎么能求出记住数字的平均数呢? 同桌合作交流完成:

1:利用作业纸用箭头在图上移一移,也可以动笔算一算,求出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平均数。

相关范文推荐
  • 10-10 2023年销售员心得体会(精选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
  • 10-10 艺术团竞选稿 艺术团竞选工作计划(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 10-10 2023年岗位补贴申请书范文(18篇)
    入党申请书应该简明扼要、语言流畅、逻辑严密,突出核心观点和表达个人价值追求。小编整理的贫困申请书范文集,涵盖了不同情况和需求,相信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
  • 10-10 最新邮箱的协议(精选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 10-10 最新税务廉洁教育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
  • 10-10 2023年岗位年终总结个人 销售年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大全10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
  • 10-10 最新求职意向简历表填 简历求职意向(精选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
  • 10-10 最新珍惜时间论文提纲(精选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 10-10 初一音乐教学工作总结(汇总5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 10-10 2023年创卫实践心得(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