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外婆追悼会答谢词说 追悼会外婆答谢词(模板5篇)

2023年外婆追悼会答谢词说 追悼会外婆答谢词(模板5篇)

时间:2023-10-03 10:52:02 作者:书香墨 2023年外婆追悼会答谢词说 追悼会外婆答谢词(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外婆追悼会答谢词说篇一

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我敬爱的外婆,并向她老人家作最后的告别。我在此代表我们黄家,向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参加我外婆追悼会的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是外婆长孙媳,从嫁入黄家就受到外婆特别的疼爱,而现在却不得不面对外婆离世的噩耗。还记得您过90岁大寿的时候,我们所有亲朋团聚,一大家子人围绕在您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您的笑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回响。我们一直觉得您的身体还很硬朗,您的神智还那么清晰,外婆应该还能活很多很多年,可是……您却突然丢下我们悄然无息的驾鹤仙去,永远离开了牵肠挂肚的儿孙,离开了相濡以沫的所有至爱亲人。

外婆,你安详平静的走了,却将无限的哀痛和思念永远的留给了我们。从此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您带着假牙的微笑,再也看不到您耳背还能打岔说的津津乐道,再也看不到您看着电视里各种我们都看不懂的体育比赛还拍手叫好,再也看不到您每天上下5楼两趟和楼下那些“70”“80”后打扑克的热闹。我们多想再听听您对我们无数遍的叮咛和嘱托,多想再为您捧上一杯热茶、端上一杯水酒、多想再为您添上一件喜爱的衣裳了……而这一切只能化作我们对您的思念。

亲人!您含辛茹苦抚育四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长大成人。您饱尝爷爷的离世之伤、又经受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但是您的内心还是那样的坚强,带给子孙的永远是乐观的一面。您疼爱子孙胜过爱您自己,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总是希望我们多一点时间陪在您的身边,总是牵挂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您生命的全部。

外婆,您放心地走吧,我们会在泪花和松柏中铭记您慈祥的面容,我们会牢记您的教诲,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化悲痛为力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孝敬长辈,努力工作,乐观生活。一定秉承您留给我们的坚强、乐观与质朴的家风,将黄氏家族发扬光大!悲伤之情,难以言表。想到外婆已乘鹤西去,在极乐世界与爷爷、爸爸的陪伴,我们心中才了慰籍。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长辈和亲朋好友出席外婆的告别会,有了你们的祈福,外婆会含笑走往天堂,外婆在天堂也会保佑我们都健康平安。

外婆,安息吧,我们会永远的怀念您!

外婆追悼会答谢词说篇二

各位亲友: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同我外婆做最后的告别,我代表长辈和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不辞辛劳地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痛。

外婆生于198月18日——于3月29号上午10:45辞世人间,享年92岁。

有句古话说的好,“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外婆终没有逃过这一人生大劫!但是也有句古话说的好,“人活七十古来稀”,外婆能以92岁的高龄度过她的耄耋余生,也是她人生一大幸事!

外婆一生坎坷,但粗茶淡饭是她的生活准则;克勤克俭是她的一生追求。她一生为儿女操心劳累,对儿女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收获,她都感到欣慰并引以自豪。她心细如丝,每一个她认为有用的东西,她都加以珍藏;她坦荡正直,从不偏宠任何一个儿女。她走了,给儿女们留下了许多悲痛,更给儿女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亲爱的外婆,如今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再也无法亲眼面对她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缅怀敬爱的外婆,怎能不感到极度的哀痛和绵绵的思念!阴阳相隔,天地相望,此痛无以言表,此痛直达心扉,惟有心中默默祝愿外婆,前往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阿弥陀佛!

外婆走了,她留给我们一个遗愿:就是要尽心赡养我们的父母!在此,我们向外婆的在天之灵发誓:绝不辜负她老人家的遗愿,让我们的父母度过一个安然、幸福的晚年,并以此回报在座的各位亲朋好友对我们的厚爱。在此我代表全家对各位的到来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我亲爱的外婆,请您安息吧!

外婆追悼会答谢词说篇三

今天,天地同悲,山河呜咽,我和各位长辈亲朋、父老乡亲亲临灵前,沉痛悼念我的外婆,为外婆送上最后一程。

正当四世同满,儿孙们意气风发,期盼你活过百岁,尽享天伦之乐的时侯,你却离我们而去!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老人家你那慈祥可亲的面容了,听不到那熟悉温暖的殷殷嘱咐了,慈颜已逝,德传梓里,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在近百年的人生经历中,外婆你跟大多数人一样,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在我们的眼里你的一生是如此的不平凡不普通。你用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营造了我们美满的家庭,用勤劳、善良、坚韧、执着和智慧,一点一点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把母爱无私的倾注给了我们子孙后代,为我们建立了一个稳定和谐快乐的家庭环境,赋予了我们家积极、奋斗、朴实无华的生活精神,让我们吴家薪火相传、家业兴旺。

感谢外婆,你的言传身教使我们懂得做人做事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虽然你出身在一个生活较为优越的家庭,从小接受着温顺善良、相夫教子的传统伦理礼仪教育,性品温良,淑贤德芳,但当你“裹着小脚”嫁到吴家时,那时吴家已是家道中落,你无怨无悔,虽然历尽生活沧桑,却始终保持乐观开朗、宽容、坚强的好品质,通过自己的努力,茅草房变成瓦房,土墙换成砖墙,一步一个脚印的创造着我们美好的生活。你勤俭持家的朴素作风,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和严爱有加的朴实家风,给我们留下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

感谢外婆,是你贴心的关爱和温暖的呵护让我们不断成长进步。小时候我们家的生活可谓艰辛,但不管怎样,你总是想方设法把我们照顾好,不让我们受冻,不让我们挨饿,您把毕生的心血都耗在孩子们身上,惟独忘记关心自己,有好吃的总是让我们先吃,有好穿的总是让我们先穿,教我们学走路,要我们学文化,给我们讲传家史,教导我们正确的人生观,每当我们做出点点成绩,有了些许进步,总能看见你宽慰的笑容,总能得到你的夸奖,你经常在家里和邻里夸奖我们说“我孙子聪明有出息”,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鞭策。一旦我们遇到挫折,也总能听见您的安慰和鼓励,你为子孙们取得的成绩高兴和骄傲,我们将永远以有这样慈祥、善良、智慧的外婆而自豪。

亲爱的外婆,你是这样深爱着这个家,深爱着家中的每个人,你知道我们也是这样深深的爱着你!当你病重的时候,远在异乡艰苦创业的几个孙子,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回家看望你老人家,远在上海的二孙子和孙媳千里迢迢回家侍候你,幺孙子刚到新的单位也请假回家服侍你。回想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还把从小到大的所有事情一一说给我们听,就在病重时还说你唯一没有把我们祖宗的坟地看好,并且叫我们经常去看你,烧点钱纸,守好坟地。在你弥留之际,还念叨着子孙们的名字,我们感激涕零、泪如雨下!考虑到老人家很少有外出的机会,我们有心接你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由于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晕车严重,一直没有成行,甚至没有去看一看在外面成家立业的孙子家的情况,这是我们永生的遗憾。

青山依旧在,明月照我行。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永远铭记你纯朴自然的谆谆教诲;传承你无私奉献、不事回报的高尚情操;怀念你的殷殷叮咛、拳拳养育、深深眷念的滋滋爱意。你的精神就像没有尘埃的明月,荡涤着子孙后代的思想,照耀着子孙后代前行的道路。让子孙后代在你的福佑和荫庇下成就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亲爱的外婆,你安息吧!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外婆追悼会答谢词说篇四

外婆没了,去天堂了!要忍住悲伤,答谢前来参加追悼会的朋友们,以下是关于外婆追悼会答谢词,希望对您有帮助!

各位亲朋好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体家属对各位百忙中抽空从四方赶来出席我外婆徐杏凤女士的送别仪式表示诚挚的感谢。其次我也要感谢家里的各位长辈能够出于信任而接纳由我这个小辈在这里致辞答谢的想法,允许我通过自己的讲述跟外婆做最后的道别。

我的外婆徐杏凤女士祖籍浙江余姚,出生于1929年4月26日,就在她生日的前三天上午7点零3分,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人生里最后一次能亲到她的那一刻,她的额头是冰冷的。我三岁多的儿子问:“妈妈,你伤心啊?”我说:“我像你这么高的时候,是我的外婆把我带大的。”我人生里有过的最静谧的时光,就是在夏天的夜晚,搬个小凳子坐在外婆家的阳台上,听摇着蒲扇的外婆给我讲传说,不识字的外婆可以把天上的菩萨,水里的龙王,放牛的小伙子,财主家的大小姐都讲得绘声绘色。晚饭时外婆会搬两把方凳在后门口拼成一张小餐桌,她蒸的鸡蛋羹总爱浇上一点点酱油,并且嘱咐我:“吃饭不能剩下,否则雷公公要打的。”入夜,在小小的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着越剧折子戏,这些雅致的词曲韵律伴随着我渐渐熟睡,而故事里的价值观也随着外婆的讲解深入我心。正是外婆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得今天的我有足够的能力去为别人讲故事写故事,懂得过日子要勤勉爱惜,为人处事要敬畏“举头三尺有神明”,并且把这一些信念再教给我的孩子。

外婆一直都是能干好强的女性,她依靠顽强的意志力、不屈服于权势的独立判断,以及女性所独有的外交智慧屡屡在时代变迁中为自己的家庭争取权益,用牺牲忘我的持家理念保障着家人更安稳的生活。到了晚年,即便身体行动不便,她清晰的思维逻辑和孩子气的玩笑话还是能让辛勤照顾她的家人得到心情上的愉悦。但凡她意识清醒,她总是会把儿孙一个一个提及,甚至细数他们的生日。每次去养老院见她,外婆就问“你好吗?身体好吗?今天休息吗?”反反复复,乐此不疲。有时候我真的嫌她唠叨,此刻我站在这里却明白,像这样不求回报的单纯挂念,这世上我已经不再拥有多少了。

某一天我在家里冲热水瓶,外婆跟我说,她十二三岁在家门口踢毽子的样子,好像就在眼前。跟外婆一起住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她在深夜沉沉地叹上一口气,我就在想,外婆的叹息是因为对过往的怀念还是对现时的留恋呢。时至今日,我也很想告诉外婆,你那小小的身躯在雨雪天背着我,送我去上托儿所的样子,好像就在眼前。我的儿子跟我说:“妈妈,你不哭,你的外婆没了,我把我的外婆还给你。”然而怎样的宽慰都无法抚平的事实是,我深爱的那个老太太最终还是离我而去了,至此我少了一个会把我心心念念记挂在心上的人。

聚散离合人生常事,理应看淡却情难自抑。外婆生前开玩笑的时候,会把离世说成是出国旅行“要去英国”,在这里我也借用她这样豁达乐观的说法,遥祝外婆旅行愉快,一路走好。谢谢大家。

我结婚的时候,外婆在场,我向她行了礼,婚礼花絮照片里有她开心的笑容。外婆直到去世,可能都不知道我离婚这件事,每次我去看她,她神智清醒的时候,偶尔也会提到我前夫的名字,问问他好不好。

我跟前夫之间有一件小事,我从来没有在公开的途径里对外提到过。那一年是我外婆最后一次举行寿宴,她已经只能依靠轮椅出行了,庆祝结束亲戚朋友都从餐厅开始纷纷离开,临走的时候我拜托前夫跟外婆打声招呼,我前夫只是嘴里嘟哝了一句,我对他说:“外婆年纪大了,耳朵不好,听不到,你叫得响一点吧,跟外婆说了再见,我们就走了。”我态度诚恳地求了两遍,前夫不为所动,看都不看我一眼,扭头走开了。我就看着他的背影,没有再说话。

当时那个场景我特别难忘,那刹那我想,我跟这个人是走不了多远的吧,就有这样强烈的感觉。我至今为止并不曾对前夫有过什么,所谓“恨”的心态,真心没有,但在当时的那个瞬间,我得承认,我非常恨他,且无法抑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20xx年6月30日零时20分,我们的母亲严安息主怀。

今天是一个非常难过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日子,我们大家一起聚在这里,这么多人,一同为我们的亲人做最后的送别。我们的母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她虔诚的信奉上帝,健康时坚持每个星期天去教堂做礼拜,常常祷告,虔诚奉献。

对于相信主的人来说。死亡,只不过是外面的躯壳,里面的灵魂早已在天堂里了。此时此刻我深信我们所爱的母亲正在乐园里和主耶稣同在。在她弥留之际,她虽然有病痛,但是没有发怨言,心里平静。主耶稣给了她安慰,她的遗容是那么的安详,她闭上眼睛看见的一定是绿草青青,牛羊成群的美景。现在耶稣把她带回了天堂,愿她在天国尽享天福。

我们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人。在世的时候,始终很好地扮演着每一种她所担任的角色。在工作上,她一直是兢兢业业,积极努力;在生活中,孝敬老人,任劳任怨。而对于我们这个大家庭而言,她更是一位最伟大的母亲。

母亲是坚强的。我们的父亲离世后,母亲十多年来为了不拖累小辈、坚持独自生活,忍住悲伤,守着父亲留下的老屋,平平谈谈地生活着。母亲的坚强,为我们抚平了丧父的心灵创伤。

母亲是无私的。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为我们子孙付出了所有的一切,把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一一培养成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我们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她亲手制作的。她能用简单的食材做成美味可口的饭菜。是母亲用自己一双勤劳的手,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母亲是伟大的。她教导我们正直诚实地做人,勇敢坚强地面对困难,积极上进地对待学习和工作,友善热情地待人,朴实节俭地生活。

母亲,您走了。我们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去总结您的一生,只知道“您所奉献的远远超过一个平凡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普通母亲”。我们为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骄傲,为失去这样的母亲而感到万分悲痛。但请所有关心我们的人,也请母亲您放心。我们不会孤单,我们拥有彼此。我们会更加团结友爱,会更好地继续我们的人生。我们也相信,其实母亲从不曾离开我们,您留下的那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那不会消逝的爱,会永远萦绕在我们身边——过去,今日,乃至将来。此时此刻,我们想告诉您,来生我们还要做您的儿女!

谢谢您,母亲。

敬爱的母亲,今天,您最疼爱的儿孙们来送您了,您的生前好友、同事、各方亲朋来送您了。愿您在天堂里享受快乐有福的生活。

最后,感谢大家今天在百忙之中来为我们的母亲大人送行,感谢那些远在外地的亲友专程前来和我们的母亲告别。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们家,对我们母亲的关心和爱护。我谨代表我的兄弟姐妹们,代表我们全家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对那些未能前来的众位亲友,你们的心意、你们的不舍和对我们的关爱,我母亲在天上一定会深深感激的,会将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愿每一位都健康、幸福。

谢谢大家,谢谢!!!(向来宾鞠躬)

外婆追悼会答谢词说篇五

各位亲朋好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体家属对各位百忙中抽空从四方赶来出席我外婆徐杏凤女士的送别仪式表示诚挚的感谢。其次我也要感谢家里的各位长辈能够出于信任而接纳由我这个小辈在这里致辞答谢的想法,允许我通过自己的讲述跟外婆做最后的道别。

我的外婆徐杏凤女士祖籍浙江余姚,出生于1929年4月26日,就在她生日的前三天上午7点零3分,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人生里最后一次能亲到她的那一刻,她的额头是冰冷的。我三岁多的儿子问:“妈妈,你伤心啊?”我说:“我像你这么高的时候,是我的外婆把我带大的。”我人生里有过的最静谧的时光,就是在夏天的夜晚,搬个小凳子坐在外婆家的阳台上,听摇着蒲扇的外婆给我讲传说,不识字的外婆可以把天上的菩萨,水里的龙王,放牛的小伙子,财主家的大小姐都讲得绘声绘色。晚饭时外婆会搬两把方凳在后门口拼成一张小餐桌,她蒸的鸡蛋羹总爱浇上一点点酱油,并且嘱咐我:“吃饭不能剩下,否则雷公公要打的。”入夜,在小小的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着越剧折子戏,这些雅致的词曲韵律伴随着我渐渐熟睡,而故事里的价值观也随着外婆的讲解深入我心。正是外婆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得今天的我有足够的能力去为别人讲故事写故事,懂得过日子要勤勉爱惜,为人处事要敬畏“举头三尺有神明”,并且把这一些信念再教给我的孩子。

外婆一直都是能干好强的女性,她依靠顽强的'意志力、不屈服于权势的独立判断,以及女性所独有的外交智慧屡屡在时代变迁中为自己的家庭争取权益,用牺牲忘我的持家理念保障着家人更安稳的生活。到了晚年,即便身体行动不便,她清晰的思维逻辑和孩子气的玩笑话还是能让辛勤照顾她的家人得到心情上的愉悦。但凡她意识清醒,她总是会把儿孙一个一个提及,甚至细数他们的生日。每次去养老院见她,外婆就问“你好吗?身体好吗?今天休息吗?”反反复复,乐此不疲。有时候我真的嫌她唠叨,此刻我站在这里却明白,像这样不求回报的单纯挂念,这世上我已经不再拥有多少了。

某一天我在家里冲热水瓶,外婆跟我说,她十二三岁在家门口踢毽子的样子,好像就在眼前。跟外婆一起住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她在深夜沉沉地叹上一口气,我就在想,外婆的叹息是因为对过往的怀念还是对现时的留恋呢。时至今日,我也很想告诉外婆,你那小小的身躯在雨雪天背着我,送我去上托儿所的样子,好像就在眼前。我的儿子跟我说:“妈妈,你不哭,你的外婆没了,我把我的外婆还给你。”然而怎样的宽慰都无法抚平的事实是,我深爱的那个老太太最终还是离我而去了,至此我少了一个会把我心心念念记挂在心上的人。

聚散离合人生常事,理应看淡却情难自抑。外婆生前开玩笑的时候,会把离世说成是出国旅行“要去英国”,在这里我也借用她这样豁达乐观的说法,遥祝外婆旅行愉快,一路走好。谢谢大家。

我结婚的时候,外婆在场,我向她行了礼,婚礼花絮照片里有她开心的笑容。外婆直到去世,可能都不知道我离婚这件事,每次我去看她,她神智清醒的时候,偶尔也会提到我前夫的名字,问问他好不好。

我跟前夫之间有一件小事,我从来没有在公开的途径里对外提到过。那一年是我外婆最后一次举行寿宴,她已经只能依靠轮椅出行了,庆祝结束亲戚朋友都从餐厅开始纷纷离开,临走的时候我拜托前夫跟外婆打声招呼,我前夫只是嘴里嘟哝了一句,我对他说:“外婆年纪大了,耳朵不好,听不到,你叫得响一点吧,跟外婆说了再见,我们就走了。”我态度诚恳地求了两遍,前夫不为所动,看都不看我一眼,扭头走开了。我就看着他的背影,没有再说话。

当时那个场景我特别难忘,那刹那我想,我跟这个人是走不了多远的吧,就有这样强烈的感觉。我至今为止并不曾对前夫有过什么,所谓“恨”的心态,真心没有,但在当时的那个瞬间,我得承认,我非常恨他,且无法抑制。

外婆追悼会答谢词【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