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反思(优秀6篇)

2023年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反思(优秀6篇)

时间:2023-10-05 22:15:23 作者:雁落霞 2023年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反思(优秀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商大于1

: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课后反思:

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

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

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

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

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有研究的价值。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认识小数

88、89页

1、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研课教案 课题:认识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 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一、 情景导入师:

二、 认识小数师:

你会读小数吗?请试着读一读。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这小圆点读作点,点前面的数就按以前所学数的读法去读,点后面的数应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师生练读)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数吗?请把你了解到的有关小数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教案《教研课教案 课题:认识小数》。(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找同学代表说。(教师板书几个有代表性的小数)他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然后请代表说。你怎么回答的这么好,有什么窍门?介绍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表扬)(板书:元角分)

三、 教学例1

1、 观察例1的情景图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3、 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用小数表示又是多少呢?(请同学试着回答)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4、 小组讨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5、 学生类推。完成课本89页“做一做”。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读小数了吗?还学会了那些本领互相介绍一下。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的1、2题。

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1、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2、商的小数部分倍数是无限的,叫作无限小数。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概念的吗?

三、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算出商后,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是循环小数的要求用简便方法写出来。

19÷111.08÷3.313.25÷10.6

四、作业:p30第1、2题。

学生在预习后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1、这道题能除尽吗?

2、为什么它除不尽?为

3、计算结果该如何表示?

4、什么是循环小数?

带着这些疑问,本课的教学顺利地推进。这些问题也均在教学中得到了解决。

但在练习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1、在竖式中在第一个循环节上也打了循环节的圆点。

2、在横式上照抄竖式结果时,虽然在第一个循环节上打了圆点,可却写了两个循环节。

3、在计算竖式时几个数字还未重复两次出现时,学生就经过推理判断出它是循环小数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如:2。01212……学生除到2。0121时就发现小数位数第四位与第二位的数字相同,余数也相同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

针对上述前两个错误,以后再教板书时我应强调格式与写法。特别是p28页下方的‘你知道吗”其中有关循环节的介绍及“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应让所有学生掌握。

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一、情境导入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0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认识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扩展数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习循环小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

2、难点:会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教具学具

例题的主题图制成的课件、实物投影仪、计算器。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计算下列各题。

10÷3≈(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6÷0.7≈(得数保留三位小数)5.34÷1.1≈(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37÷2.5≈(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第1组:19.2÷6=

3.5÷25= 第2组:35÷0.9=

6.01÷1.1=

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分别计算这两组题,规定:不把题目算完不能结束。

设计意图:第一组的同学很快算完,因为这组题目都能除尽,但第二组的同学在教师让停下来之前总结束不了,因为这一组的题目除不尽,学生在抱怨不公平的同时,会对商中某一部分总是重复出现,永远也除不完有初步体会,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

生举例: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很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游戏中发现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并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及用语言描述循环现象的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循环现象的理解,同时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探究新知

(一)循环小数

师:生活中有很多循环现象,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1.从王鹏游泳的速度中发现“循环”。(1)提供信息(结合课件呈现):22秒游25米。(2)猜一猜:王鹏平均每秒钟游多少米?(3)师:如果要计算每秒钟游多少米,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算式25÷22)2.从学生跑步中发现“循环”,解决问题。

(1)师:学校运动会400米冠军王鹏,他跑400米只用了75秒。

(2)提出问题:他平均每秒跑多少米?谁会列式?(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算式400÷75)3.通过计算,发现循环。

(1)师:算式都列出来了,你能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大家一起来算一算400÷75的商,在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与你以往得出的商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发现?(2)生计算并观察。

(3)师:算好了吗?为什么没算好呢?你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4)展示学生算式,汇报交流。

5.师:问题解决到这里,你们发现循环现象了吗?你是在什么数中发现循环的呢? 生:小数中。

师:你们能自己试着写几个这样的小数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循环现象,亲历循环小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循环小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学生汇报展示。

6.师: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7.自主探究,概括归纳循环小数的概念。(1)师:仔细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有什么特征?(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3)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循环小数?组内交流。(4)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循环小数的概念。8.简便写法。

(1)5333„

1.13636„

师:如果循环小数都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麻烦吗?(2)师:还可以怎样表示呢?同学们认真研究课本,找出答案。(3)学生汇报。

生1:重复出现的数字上写(),表示不断重复。生2:重复出现的数字后加(),表示不断重复。(4)简便写法:强调在重复出现的数字上,点上小圆点如:5.333„写成5.3,7.815815„写成7.815。循环节是多位数的,只在循环节的首尾两个数上点上小圆点。

9.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师:上述两个问题求出的商都是循环小数,这两道算式15÷16和1.5÷7的商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试着算一算,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生汇报交流。

(1)15÷16的商是几位小数?它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板书:有限小数)(2)1.5÷7的商的小数部分是几位,能数出来吗?那像这样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什么呢?(板书:无限小数)

师:0.21487514875是循环小数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实践,对比15÷16和1.5÷7的商,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问题引入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循环小数,知道两个数的商有些是有限小数,有些是循环小数。

比一比,看谁能很快知道下面这些除法算式的商是不是循环小数。

课件出示:1.59÷17= 19.89÷5.2= 学生独立完成。

2、用计算器计算。5.8÷9

6÷8

6.64÷3.3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比用竖式计算方便得多,由此引出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学习内容。

3、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例10主题图。·..(1)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接着计算其余三题。

(2)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3)学生反馈,校对答案。

(3)学生独立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

(4)小组交流同伴之间的发现结果。

(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5)集体交流。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发现?(注意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归纳总结:

6÷11= 7÷11= 8÷11= 9÷11=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使学生说出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4、师生共同小结刚才的学习过程:

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探索规律——用规律直接填空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工具省时省力又准确的特点,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到了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三、巩固拓展 1.请你来判断。

(1)1.33„=1.33()(2)0.80.88„()

(3)0.988„保留三位小数是0.980。()(4)0.6666是循环小数。()(5)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2.请你归类。

2.08333„

4.2319

3.1666

2.746 0.12121

33.131313„

0.16

5.0272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自主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怎么找到后两题的积?

设计意图:判断题的设计让学生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巩固相关知识。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和想法? 关于循环小数还有很多知识,比如无限小数中除了循环小数还有不循环小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找一找有没有这样的数。

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而“感知”是概念掌握过程的首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循环小数是新知识,这节课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已用计算器计算,发现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也除不尽,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体验什么是循环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的特点,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从整节课的安排上,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给了学生充分感知的空间,从新课的引入开始,教师就设计了“讲故事”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接着又从生活中的循环规律,再次感受“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而这一系列通过感官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渐形成表象,再加工表象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为概念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定义“循环小数”的概念时,教师能够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另外,本节课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能集知识性、趣味性、拓展性为一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及纠错、归类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从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和延伸。

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1、透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好处,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潜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样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好处

出示: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好处,(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能够写作5.3、7.14545还能够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决定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好处。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状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决定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