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2023年折线统计图人教版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大全6篇)

2023年折线统计图人教版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大全6篇)

时间:2023-09-27 22:59:52 作者:琴心月 2023年折线统计图人教版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大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折线统计图人教版说课稿篇一

我在教学中先由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入手,回顾了学生以前学过统计知识,各种统计方法的特点,再出示信息窗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纵向比较,然后让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比较的不方便,在此基础上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中得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另一特点:便于比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的发展趋势,从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我采取了小组讨论、同位交流、自己的静思等多种教学形式,但在汇报交流时,形式仍然非常单一,一个学生在前面汇报,其他学生只能做忠实的听众。但是班里学生很多,不可能让每位同学都上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怎样处理这种矛盾,是今后教学中应思考的问题。例如今天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小老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学生对于通过观察获得信息掌握得不错,只是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出现了以下问题:1、不认真看图例,全部画成了实线。2、数据没标。3、在找点时没发现没弄清单位长度的多少,在找点时发生了错误。4忘记写统计日期。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

1、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折线统计图人教版说课稿篇二

整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结合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堂上利用同一内容两种统计图来表示发现各自的特点,在学生发现了折线统计图实力用点来表示数量多少的时候,就擦去折线,让学生看看折线统计图的折线能起到什么作用,从而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折线是用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且折线上升是增加下降是减少,折线越陡变得越凶,这举世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所在。

在课堂上就曾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把学生的重点环节放在读图的练习上,特别是点和折线的差异,就如例1的两个小题,第一个小题就是问具体的数量利用点来回答,而第二个小题就是问数量的变化情况,需要用折线来回答,这就点和折线的不同。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还要进一步的加强对教材的认识,更好的明确课堂的教学重点难点,并在课堂上利用多个环节进行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折线统计图人教版说课稿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的例4,第72页的“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六的第l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复习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例4的复式统计图和“做一做”的复式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下面是某市1997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某市1997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

1997年8月制

单位:毫米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相互提问和回答问题。

学生甲:哪个月的月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学生乙:6月份的降水量最多,是135毫米。

学生甲:哪个月的月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学生乙:3月份的降水量最少,是35毫米。

学生甲: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毫米?

学生乙:二月与三月之间下降得最快,下降了13毫米。

学生甲: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上升了多少毫米?

学生乙:三月与四月之间上升得最快,上升了50毫米。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请大家阅读教科书第71页上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市无线电一广、工厂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1989年一1997年)1998年1月制

无线一厂

无线二厂

(在下页)

单位;万元

间隔都应该留出2个长度单位;1996年到1997年,经过一年,间隔应该是1个长度单位。)

教师指出:只有每一年留的间隔相同,画出的统计图才能正确地表示出产值增长的情况。大家按照教科书上给出的无线电二厂的数据,根据图例自己画出无线电二厂产值增长的折线。巡视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描点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统计图(如上图),让学生进行订正。

对于画图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改正。然后教师让学生对照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厂的工业产值增长得快?(无线电一厂。)

(2)哪一年的工业产值增长得最快?(1996年一1997年)

2.做教科书第72页上“做一做”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数据、描点、连线。巡视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做题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下页图,让学生集体订正。

三、小结

教师: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

计图要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四、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71—72页上的内容。

2.做练习十六的第5、7题。

折线统计图人教版说课稿篇四

这学期,学生开始接触折线统计图了,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条形统计图侧重于数量的大小,折线统计图侧重于变化趋势。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初步的对比,体会到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学生正确读取折线统计图上的信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明确了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折线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如在例2的教学中,陈东0~10岁的身高统计图绘制后,让学生预测陈东10岁的身高情况,学生会知道陈东的身高会呈上升趋势,到成年时不变,到老年时回下降一些的变化趋势。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并制作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预测。本节课我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理想之处,主要原因是教师备课不够充分,没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了解好他们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回应没做好预设。我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从更高的角度出发,不是只看到眼前的效果,而是从学生长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

折线统计图人教版说课稿篇五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不管在课前的谈话引入还是新授时的引导学生走进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以及巩固运用时所选择的三个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搭建了舞台。

“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句话是我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说的。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例如: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计算机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学生在读“心跳情况统计图”前,我又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体会“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的含义;当学生从“奥运金牌图”上读出我国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喜获佳绩时,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是整节课的最高峰,学生都充分显示出了爱国注意精神;当学生从“1999年到2003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统计图”中获知我国生活污水还是比较严重时,学生们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积极地想办法,提出各种环保建议。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总之,教师不惜花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是为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折线统计图人教版说课稿篇六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统计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能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在具体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时,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你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一般都能获得一些直接信息,能看出图上各点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数量和最低数量,这是表面的信息。紧接着我继续追问,从这些数据组成的折线统计图中,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体会到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关范文推荐